市立民族國中 七年級 110 下學期 語文領域 國文 第二次段考 期末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290.48 KB
頁數
4
作者
Y.L. Hsu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7-13,离现在 3 10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七年級國文科第1頁,共 4
臺北市民族實驗國民中 110 年度第四學季成就評 七年級國文科試題 七年___ 座號: 姓名:
一、字音字形:一題 2分,共 20%
1.「ㄓㄢˇ」露頭角
2.擺設「供」品
3.心無旁「ㄨˋ」
4.敗而不「ㄋㄟˇ」
5.「ㄔㄢˊㄔㄢˊ」流水
6.巨星「隕」落
7. 收受賄「賂」
8. 一葉「扁」舟
9.押「解」犯人
10.「拚」命練習
二、改錯:圈出錯字得 1分,寫出正確字形得 1分,共
10%
幾年前,因地震蹋陷的凹地,日久績水成湖。每到春
天,湖畔滋生的紫花藿香薊迎風搖翼,炫麗春景比地震
前更勝一疇,遂吸引了附近居民前來,如今成為當地居
民休閒的好去處,真是出人意表的改變。
三、解釋:一題 2,10%
1.相「與」步於中庭;
2.天外飛來一筆:
3.臨渴掘井:
4.嘆為觀止;
5.亙古:
四、選擇:依題意選出正確答案,一題 2分,共 54%
1.( ) 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組讀音前後相同?
(A)「掙」錢 /「掙」扎
(B)荒「謬」/ 殺「戮」
(C)「懈」怠 /「邂」逅
(D)「斟」酌 / 精「湛」
2.( ) 下列選項中的「於」字,哪個解釋正確?
(A)相與步「於」中庭:向
(B)得之「於」人者太多:從
(C)喬丹在讀中學時熱衷「於」籃球:給
(D)他的貢獻不是源「於」甲,就是由於乙:對
3.( ) 下列有關宋朝大文豪蘇軾的敘述,何者錯誤
(A)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
(B)正直敢言,以致仕途坎坷,曾被貶官至黃州、惠
州、儋州等地
(C)文學藝術成就非凡,其〈黃州寒食詩帖〉為歷來
行書傑作之一
(D)與父洵、子轍合稱「三蘇」,同列唐宋古文八大
4.( )〈今夜看螢去〉一文中引用許多古典詩句來描
述螢火蟲,關於詩句的說明,何者正確?
(A)「騰空類星隕」描摹飛螢急舞於夜空的美麗
(B)「拂木若花生」寫樹木上布滿花生大小的螢火
(C)「簾疏巧入坐人衣」描寫流螢輕巧地穿梭門簾
間,但不靠近人
(D)「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描摹流螢沾衣帶來
足以點亮書卷的光亮。
5.( ) 賞螢守則裡提到:「不要拿手電筒照射螢火
蟲,也勿用手抓螢火蟲,牠只要受驚嚇或手觸摸就會死
亡。」這句話所提到的狀況與下列何者最相近?
(A)看螢還可以與牠一同玩耍,可以慢慢的向牠靠
近,伸出手掌,讓牠停在掌心
(B)只是現在的流螢已稀,再難有如此盛況了
(C)老人們都說螢是腐草所化,以露水為食,因而牠
弱質蕙心
(D)牠嫻靜、舒緩,點綴著夏夜的童心與浪漫。
6.( ) 以下對「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
庭。」的分析,何者不恰當?
(A)「月色入戶」點出蘇軾夜遊的動機
(B)「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描述月光干擾作者入
睡,只好起床夜遊
(C)「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有「獨
樂樂,不若與人樂樂」之意
(D)從「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可推知懷民是
能與蘇軾同樂的朋友
7.( ) 讀過〈記承天夜遊〉後,幾位同學聚在一起聊
天,分享彼此對最後一段文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
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的領會,請問哪些同學的
說法與此段的意境最相近?
東昔:這一段是告訴我們,良辰美景當前,該當及時享
樂。
定俊:我覺得只要心情閒適,就能無入而不自得。
宣亞:月映竹柏景致高雅,就如兩人互相扶持的情誼。
恩喜:和「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表達的
意境相同。
英玉:人生難免不如意,能忘懷得失,隨遇而安,才能
享受生活情趣。
漢修:這段文句隱含有「不受名利羈絆,才能心胸光明
坦蕩」之意。
美蘭:世人常忙於世俗雜務而無心欣賞尋常美景。
(A)東昔、恩喜、英玉、漢修 (B)定俊、宣亞、
基礎題
基礎題
進階題:課文文意理
七年級國文科第2頁,共 4
漢修、美蘭 (C)定俊、恩喜、英玉、美蘭 (D)
東昔、宣亞、漢修、美蘭。
8.( ) 有關〈謝天〉一文內容的解析,何者錯誤
(A)「無論什麼事,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
少。」與「一事之所成,百工斯為備」的意思相近
(B)「創業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上天,而敗家的
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意謂「吃過苦的創業者常懷感恩
之心,而只顧及滿足自己欲望的,不懂付出的人,終致
失敗」
(C)「越是真正做過一點事,越是感覺自己的貢獻之
渺小。」表現出「謙遜」的態度
(D)「無論什麼事,不是需要先人的遺愛與遺產,即
是需要眾人的支持與合作,還要等候機會的到來。」說
明了「做任何事只要他人協助再加上機運降臨,自然水
到渠成,一定成功」。
9.( ) 〈謝天〉一文中寫道:「我就想,如此大功而
竟不居,為什麼?像愛因斯坦之於〈相對論〉,像我祖
母之於我家。」,作者將愛因斯坦與祖母相提並論,是
因為兩人有何共同點?
(A)無伐善,無施勞
(B)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C)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D)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10.( ) 以下文句何者不具因果關係?
(A)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撿起田中的麥穗
(B)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C)因為身高「暴漲」,他才順利地被選為學校正式
代表隊的隊員
(D)儘管沒有群螢亂飛的盛況,但看著那翩翩舞姿,
就足以動人風懷。
11.( )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要花心血去苦練某種
技能之前,必須先衡量投資報酬率,苦練沒有什麼指望
的事情,到頭來也許只是白費心血。這當然有部分的真
實性,不過世事往往有出人意表者。」這段話給我們什
麼啟示?
(A)與其白費心血,不如慎選目標後再付出努力
(B)苦練固然很重要,但更要緊的是天賦與運氣
(C)努力未必能成功,但不努力絕無成功的機會
(D)要投注心血前,一定要確認是否有成功的機會
12.( ) 「如果你因為自覺在某方面不如人,而且相
信『勤能補拙』,願意比別人花更多的心血去練習,使
它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那麼有一天物換星移,情況變
得對自己有利時,這種良好的習慣就更能使你脫穎而
出。」這段文字無法讓我們領悟到的道理是什麼?
(A)希望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B)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C)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D)業精於勤,荒於嬉。
13.( ) 「清晨登上玉山主峰,迎接臺灣第一道曙
光,在零度左右的低溫中熱情的叫臺灣起床,生命彷彿
被聖潔之光掃描除塵一遍,某些沉睡已久的理想頓時甦
醒。」根據這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若能沐浴在臺灣第一道曙光下,便可消災得福
(B)曙光帶來的新氣象,予人實踐抱負的動力
(C)日出時分,玉山主峰通常會出現全臺最低溫
(D)在晨曦降臨前登上玉山主峰,才算不虛此行
14.( ) 〈東風吹馬耳〉一文提及:「牠們(牛、
馬)的耳朵依聽到的聲音或聲音傳來的方向而動,尤其
是馬,大多在草原裡生活,除了有擅長疾跑的四隻腳,
沒有其他有效的自衛武器,耳朵變得很重要。相較之
下,牛好多了,頭上有禦敵用的牛角,不必像馬那樣聽
到聲音,拔腿就奔逃。」根據這段文字,可明確得知下
列哪個訊息?
(A)牛有角做為防衛武器,任何風吹草動都不會逃走
(B)牛和馬的耳朵會隨著聲音而動,聽覺敏銳
(C)馬只要能拔腿疾馳,就可免於天敵侵擾
(D)笨重的牛為了禦敵,發展出比馬更優異的聽覺
15.( ) 「古人把龜甲削平磨光後,先在背面鑽鑿出
凹穴,占卜者再把燒紅的木條插進這些凹穴中,龜甲受
熱膨脹裂開,在正面產生像『卜』字形狀的裂痕。占卜
者根據這些裂痕來判斷吉凶。」根據這段文字,可推知
「卜」字的造字法則與下列哪一個字相同?
() () () ()伐。
16.( ) 構成漢字的基本法則有四種:象形、指事、
會意、形聲。以下的相關說明何者不正確
()象形和指事都是字形不能再加以分析的「文」
()象形字所表示的是具體的「物」
()會意字是用符號表達抽象的「事」
()形聲字的造字方式簡便,數量最多
17.( ) 把相反或相對的兩個觀念或事實放在一起比
較、襯托,使所要表達的意義更加明顯的修辭技巧,稱
為「映襯」。例如:「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
少」。下列文句,何者也使用相同的修辭技巧?
(A)急功好義,捨己為人
(B)不輕怒者聰明,易暴躁者愚妄
(C)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D)湖光山色,風景明媚
18.( ) 蘭芳想要向外國朋友介紹漢字各種「字體」
的特色,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隷書」已不具圖畫性,形體寬扁,橫筆多有波
(B)「金文」筆畫粗細一致,富有藝術美,今多用於
印章
(C)「楷書」的筆畫纖細帶有稜角但方正勻稱,便於
書寫
(D)「行書」的筆畫簡省,筆勢貫串奔放,不易辨認
19.( )下列文句「 」中的詞語經替換後,何者意思
不變?
進階題:語文常識
進階題:詞語應用
七年級國文科第3頁,共 4
(A)期末考將至,平日貪玩的同學都躲進圖書館「臨
陣磨槍」→防患未然
(B)劉千「出神入化」的魔術技巧,讓觀眾看得目瞪
口呆→登峰造極
(C)由於半年來風雨無阻的練習,足球小將們對即將
到來的比賽「胸有成竹」→束手無策
(D)對於父母的養育之恩,為人子女者要「飲水思
源」→湧泉以報
20.( )下列文句「 」中的詞語,何者使用不恰當
(A)非裔女星荷莉貝瑞以高超的演技將角色「詮釋」
得十分精準,因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殊榮
(B)主持人「嫻靜」高雅的姿態,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C)社會上有許多立志興學的人士用畢生心血建設校
園,「遺愛」人間,精神令人感佩
(D)做決定前,應先仔細「網羅」利弊得失再行動。
21.( ) 下列文句「 」中的連詞,何者使用最恰
當?
(A)「只有」在平心靜氣的時候,「才會」比較容易
發現自己的缺點
(B)「儘管」人生如戲,「卻」必須扮演一個人見人
愛的角色
(C)對社會「雖然」擔心,「不如」化作信心,更要
付出一分愛心
(D)快樂,「即使」擁有的多,「也要」計較的少
22.( ) 「菅芒花原來不是陽明山的專利,就在居家
附近,只要眼光銳利,心夠空無,也能賞出一款芒花
情。野百合也不是北宜 濱海公路的產品,近山的山壁
上,偶爾也會開出幾朵零星的野百合。別以為楓紅只有
奧萬大才能有,迢迢千里,不如細心留意臺北的街景,
也能見著四季的嬗變,讓楓葉片片說著秋的消息。
』。」根據這段文字,畫線處應填入下列
何者最恰當?
(A)城市的美學永留在文化的血液裡
(B)四季的遞嬗總是一成不變
(C)美麗的藍圖,全握在人們的手掌中
(D)都市的美景,賞給用心生活的旅人。
() 前一陣子因為工作需要,在網路上重新閱讀一些
熟悉的歷史文化材料。過程中,電腦螢幕上出現一張
甲骨文的圖片,這圖片為高畫質檔案,而且可以將它
放大數倍,看出龜板在刻上甲骨文前,經過刻意的處
理,甚至從字體在龜板上呈現的情況,可推測當時工
匠使用的工具與力道等細節。我因為好奇,隨手就查
詢了甲骨文的製作方法,發現商朝人光處理動物甲骨
就有六道手續,文字是以青銅刀和玉石刀刻寫在甲骨
上。這高品質圖文並陳,隨時查詢資料的閱讀與學習
經驗,和我在國中上文化教材與歷史課,從課本上看
著黑白印刷、模糊不清的甲骨文拓本,差異極大。
隨著時代與科技改變,學習的樣貌和學生應該有
的能力也改變了。當我心裡正如此感慨時,眼睛餘光
剛好看見書桌上平放著的 iPad。那一剎那我腦中靈光
乍現,忽然有個有趣的聯想:「原來古人就在讀平板
啊!」乍聽之下這有點無厘頭的好笑,但是從尺寸、
厚度與目的來看,刻有甲骨文的烏龜腹板和真正的
iPad 之間,確實有相應之處,而且值得反覆玩味。
甲骨文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文字系統之一,
使用於商朝晚期。而這些文字是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
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甲骨文上承原始的象形
符號,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雖然大部分還沒有被
解讀出來,但許多學者對甲骨文的研究,已帶來文字
流變與文化意義上的重要發現。
關於甲骨文的研究,屬於極專業的領域,我們未
必能輕易理解,但是從甲骨文到平板 iPad。之間則有
個相應之處,容易理解也值得關心,那就是從古至
今,文字與知識的載具不斷改變,但「閱讀」與「學
習」從來沒有消失過。
因為閱讀文字符號的行為是我們原始認知世界能
力的延伸。從直接閱讀世界而認識萬物的基本能力,
延伸為閱讀他人轉譯世界的文字與符號,從而認識世
界萬物與自己。因此閱讀從來沒有消失過。在當前的
數位時代,數位載具與生活緊密結合,我們需要更多
資訊幫助我們在複雜的世界中生活,閱讀的行為更為
頻繁,閱讀的內容更加多元複雜,理解萬事萬物更顯
要。「閱讀」這項工具,為個人帶來學習、理解、創
造、發展,成為一項最重要的素養。
─摘自《閱讀素養》
23. ( ) 雖然這不是一篇研究甲骨文的專文,但在閱
讀的過程中,我們仍能獲得與甲骨文相關的知識。以下
何者是我們可以從此文中習得的?
()甲骨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而且己全數被釋讀
出來了
()甲骨文的研究成果不僅有助於瞭解漢字流變,也讓
我們得以一窺商朝文化
()商朝時,動物甲骨經工匠以六道手續處理後,人民
就能刻上占卜記事的文字
()甲骨文使用於商朝,是全世界最早出現的文字系統
24. ( ) 根據本文,作者為何會產生「原來古人就在
讀平板啊!」的聯想?刻了文字的甲骨和 iPad 之間有何
相似處?
()尺寸、厚度完全相同
()都是文字與知識的載具
()都是極具創意的科技產品
()都與大眾生活緊密相關
25. ( ) 若是我們要為這篇文章下個標題,下列何者
較合適?
()甲骨文,中國文明之光
()古代 iPad
七年級國文科第4頁,共 4
()閱讀,從未消失
()數位科技的重要
()
吃畢早餐,我們上路。搬到內湖之後,通常都由
小老三開車送我和他的姊姊上班──如今書品在紐約
讀書,改由書湘上陣,書湘個子小,膽子更小,我從
來不曾想過,有一天坐著她開的汽車,載我到出版社
上班。偶爾老大也會當我的司機──也不過十年前
吧,我開車,貴真靠我身邊坐,三個小傢伙坐在後
座,他們偶有嘻鬧,我總是回過頭去不耐地加以制
止:不要吵!,一轉眼換成孩子們輪流開
車,我和貴真改坐後座,如果有一天,我倆老說話的
聲音太大,前座開車的孩子會不會突然回頭過來吼我
們一聲:不許吵!噯,時光,時空交錯總是會有
難以想像又滑稽突梯的畫面出現。
節錄自隱地〈我的宗教我的廟〉
26.( ) 以下對作者及文中提到三個的人彼此間的關
係,所做的推論,何者較合理?
()作者和貴真是兄妹
()貴真是書湘的朋友
()作者和書湘的關係是父女
()書品是作者雇用的司機
27.( ) 文中是出題老師漏打的字,有幾位同
學試著根據上下文的脈絡,填入詞語,請問誰填的詞語
最不合適?
()時過境遷 ()物換星移 ()記憶猶新 ()門庭若
巿
五、文意簡答:一題 2分,共 6%
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
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
到?良久忽曰:此間有什麼歇不得處?由是如掛
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
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麼時也不妨熟歇。
─蘇軾〈記遊松風亭〉
1.根據本文,蘇軾並沒有走到松風亭,請問文中的哪一
句話足以說明他當時離松風亭甚遠?
2.根據本文,蘇軾想要「就林止息」的原因為何?請引
用原文回答。
3.在這篇文章中,蘇軾如何比喻自己想法轉換後的心
境?請引用原文回答。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