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民族國中 七年級 110 上學期 語文領域 國文 第二次段考 期末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292.1 KB
頁數
6
作者
九十年度電腦設備購置案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1-21,离现在 3 27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七年級國文科第1頁,共 6
臺北市民族實驗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 2學季成就評量七年級國文科試題
一、注音國字(10%)每題 2分,共 20
1、這些街道和巷「弄」才可以經常保有一張清潔的容顏。
2、我以小人之心「揣」度,那是造龍師傅放的話。
3、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4「甫經下水即遭沉沒者。
5、大些的男孩嫌拎這奶粉罐太「憋」氣。
6、那雙粗糙不堪、結著厚「ㄐㄧㄢˇ」的手。
7、以土「ㄌ一ˋ」凸者為丘,凹者為壑。
8、形態怪異者,氣派「一ㄢˇ」然者。
9、浪費錢事小,被大夥「ㄕㄢˋ」笑才叫活該。。
10、青少年有如一塊「ㄆㄨˊ」玉,待經琢磨後,便可成大器。
二、解釋(20%)每題 2分,共 20
1、就算再熱鬧,也有種「曲終人散的悲涼。
2、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3、形形色色,「蔚為壯觀」
4、不料卻是以盤子端出來,當場令我「驚駭莫名」
5、那龍「活脫脫」的就要騰雲駕霧沖天而去了。
6、默默的表現著一個勞動者那種敦厚樸實的「風範」。。
7、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
8、可別傻傻的「杵」在那兒,要稍稍避一避。。
9、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10、有些像是飛鳥「掠過天邊,漸去漸遠。
三、改錯(10%)有五個錯字,每個字 210
童年舅事,麗麗在目,而今早已年過而立,自然不再是鹹著臉要求母親摺
紙船的年紀。只盼望自己能以母親的心情,為子女摺出一騷騷未必漂亮但卻堅
強的、禁得住風雨的船,如此,便不致饋對紙船了。
四、選擇(40%)每題 2分,共 40
1.「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
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根據這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作者想阻止二蟲相鬥於是找來癩蝦蟆卻釀成悲劇 (B)二蟲的爭鬥因
作者突然出現而中止(C)作者誇張描寫癩蝦蟆使其出場的氣勢驚人(D)作者
將自己比作拔山倒樹而來的龐然大物。
2.「這種美麗的感情要到年事稍長後才能體會出來。」這句話的含義,與下列
何者最接近?(A)要知父母恩,懷裡抱兒孫(B)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
不待 (C)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D)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3.『美』是需要時間磨出來的這句話意指「美需要時間去琢磨現,
下列何者與這句話的含義最接近?(A)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B)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D)
長江後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七年級國文科第2頁,共 6
4. 「我是起得很早的,但是當我看到清道婦的時候她們的清掃工作老早就開
始了。根據這句話,可推論出下列何者?(A) 作者起床時,清道婦已結束
清掃工作(B) 清道婦開始工作的時間,晚於作者起床的時間(C) 作者跟清道
婦幾乎同時起床 (D)清道婦比大多數人都更早起床。
5.「張飛喝斷長阪橋,阻止曹操百萬雄軍,你看他有多英武。師傅(金龍師)
做他,讓張飛瞪大了眼,一副嚇退百萬雄軍的樣子,這才能嚇跑曹操啊。」
這段文字主要是想凸顯下列何者?(A)金龍師匠心獨具完美呈現兩軍對峙的
緊張感(B)金龍師手藝精湛,善於塑造角色的神情姿態(C)剪黏藝術講究考
作品內容須與史實相符(D)剪黏藝術具教化功能作品常寓有邪不勝正的
意涵。
6.下列哪些文句沒有運用「排比」技巧?(A) 作主是不必凡事去請示,作主是
能按照自己想做的方式去做,作主是擁有支配的權利,作主是不必再聽別人
使喚!(B)人生是一條道路中間穿插著很多分支有些路迂迴曲折看似走
遠了轉來轉去又回到原點(C)夏天的植物最為繁茂到處是蔥蘢的樹木
紛的花朵茂密的草叢(D)在山中早晨是不需人喊便會甦醒的—因為有陽光
來喊,有飛鳥來喊,有樹蟬來喊。
7.「鬥蛛之法,古未聞有,余友龔散木創為此戲。散木少與余同館,每春和時
,覓小蛛腳稍長者,人各數枚,養之窗間,較勝負為樂。」根據這段文字,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用來比鬥的蜘蛛以腳較長的為佳(B) 鬥蜘蛛的歷史
悠久,直到龔散木才將之發揚光大(C) 蜘蛛養在籠內,日日餵養便能養出精
壯的蜘蛛(D) 鬥蜘蛛的樂趣在於欣賞蜘蛛曼妙靈活的動作。
8.下列字謎的謎底,何者錯誤(A)太陽西邊下,月兒東邊掛。→明(B)獨留花下
人,有情卻無心。→倩(C)一狗站一邊,對罵戰翻天。→吠(D)一個大人抱著
兩個小人。→夾。
9.下列「」中的字義,何者是「的」之義(A)項為「之」強(B)驅「之」別院
(C)為「之」怡然稱快(D)故時有物外「之」趣
10.下列「歇後語」句子,何者配對不正確(A)造勢晚會上,每位候選人無不使
出渾身解數,爭取選民支持,真可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B)林安泰
古厝充滿造型奇特的假山古色古香的建築讓人有如「劉姥姥進大觀園—
心裡有數」(C)大考在即,我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無法抽空教
你了(D)這場演唱會門票貴得讓人咋舌但還是被歌迷搶購一空真的是「姜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11.下列詞語所代表的歲數相加後何者的總和最大?(A)花甲之年加始齔之
(B)而立之年加強仕之年(C)不惑之年加弱冠之年(D)及笄之年加
古稀之年。
12.下列各文句何者的修辭技巧與其他三者不同?(A)就這樣這些街道和
巷弄才可以經常保有一張清潔的容顏(B)她們總是披著一身淡淡的夜色便
開始工作(C)追出幾十公尺之後,終於把那個空塑膠袋給捉了回來(D)
施工時不注意,弄得馬路上遍地是黃黃的泥巴。
13.「余之小帽領襪,皆芸自做衣之破者移東補西,必整必潔,色取闇淡,以
免垢跡,既可出客,又可家常。此又服飾省儉之一端也。」關於這段文字,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衣襪是選擇最便宜的購買,帽子則是陳芸親手製作
(B) 衣服若破了就用其他部分來縫補,不會直接丟棄 (C) 作者雖不富裕外
(C) 出時仍穿著顏色鮮明的淺色衣服 (D)陳芸將作者的家居服與外出服分
七年級國文科第3頁,共 6
類擺置,便於拿取。
14.『一盞清茗酬知音』,茶是淡淡的君子,在茶香中蘊含著幾分淡淡的澀,
而淡淡的澀中又能品出純純的香。品茶又何嘗不像是我們的人生呢?剛入口
有幾分苦澀,但是慢慢的,茶的清甜蓋過了苦澀的味道。這可能就是人們常
說的『苦盡甘來』吧!品著清香的茶,再品如茶的人生,這又何嘗不是一種
淡雅的物外之趣呢?」根據這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作者從茶葉
的味道領悟到人應該及時行樂(B)作者將茶與人生結合,藉此感嘆人生苦短
(C)作者認為一位君子應該要懂得喝茶的藝術(D)作者從品茶中體會到人生
如茶的物外之趣。
15.「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句中的「為」「被」的意「為字,
何者意思與此相同?(A)成功的背後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辛苦(B)
他本著「為」善最樂的信念,熱心幫助人(C)失敗「為」成功之母,再接
再厲定能成功(D)「為」民服務是他一貫堅持的宗旨和目標。
16.下列文句,何者前後句之間具有「轉折」關係?(A)若逢著兩條龍遭遇,
那就精采了遠遠的鼓聲鈸響就熱鬧了起來(B)每年元宵前大街小巷不時
會遇著舞龍隊伍有時連坐在家裡都有龍來拜年(C)有人愛吃用大竹篾子
滾出來的元宵我卻覺得口感不夠滑潤(D)這些曾穿梭在街頭巷尾的活龍
全要集合在廟前火化了,因為龍不能留在人間
17.「沒有自律精神不能期望有敬業精神這句話的含義與下列何者相去最遠?
(A)人能否自律決定於他是否夠敬業 (B)有敬業精神的人,往往有自律精神
(C) 敬業精神奠基於自律精神的養成 (D)有了自律精神才可能有敬業精神
18.下列句子何者有錯誤?()今年風調雨順各種農作物都大豐農人們
不亦樂乎()即將踏出校門的畢業生,無不感謝老師們的春風化雨()昔日
大禹為了治水,呼風喚雨,三過家門不入,大公無私的精神令人敬仰()
幾年經濟起飛,這一帶的高樓大廈,一座座如雨後春筍般的拔地而起。
19.關於閱讀技巧的說明,下列何者錯誤?(A)擷取訊息:運用畫線技巧,找
出文中的關鍵訊息(B)連結經驗根據文章內容連結自己舊有的知識或經歷
(C)轉成圖像將文意於腦中轉變為圖像以詮釋文章情境(D)反思評論
受作者的所有論點,藉以反思自己的人生。
20.「聽到屋頂上淅淅瀝瀝的雨聲」這句使用了狀聲詞「淅淅瀝瀝」來模擬雨聲,
下列文句 中的詞語何者不是形容雨聲的狀聲詞() 簷下雨水「滴答」
伴著午憩的祖父,度過一個悠閒的午後()夜裡一場「嘩嘩」的雨,讓旅居
在外的我,陷入思鄉愁緒之中()傍晚一場小雨,「淅零零」打在玻璃窗上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增添些許追念先人的感傷。
五、選擇(10%)每題 1分,共 10
農曆新年過後的第一個月圓日就是元宵節在傳統習俗中每逢元宵
,大家都會來一碗熱騰騰的元宵那麼,所謂的「元宵」與冬至吃的「湯
圓」,究竟有什麼差別呢?
無論湯圓或元宵,都是糯米做的,但兩者的做法卻大有不同。
冬至所吃的湯圓是將糯米粉與水混合揉成糯米粉糰有些染上紅色
搓製成紅白二色的湯圓至於包餡湯圓把備好的餡料包入糯米粉糰中
用手揉搓成圓球狀由於糯米粉糰的含水量多所以湯圓的表面會比元宵
平整。
七年級國文科第4頁,共 6
元宵的製作方式是將切成骰子般大小的餡料放在有糯米粉的竹篩中
不斷搖晃讓滾動的餡料沾附乾糯米粉以成形過程中須反覆灑水直到滾
成大小適中的圓球為了讓餡料便於沾粉且不易散開元宵的餡料通常比較
黏硬而且因為必須靠滾動成形所以元宵的表皮較為粗糙形狀較不規則
,煮元宵的水也較煮湯圓的水更混濁。
湯圓是由溼糯米粉製成所以最好的烹調方式是用水煮滾元宵的烹調
方式則非常多元,水煮油炸、清蒸烘烤拔絲等方式皆可。元宵是以
甜餡為主通常用芝麻花生豆沙棗泥為內餡而湯圓的餡料則可甜可
鹹,像是鮮肉湯圓就很受歡迎。
湯圓和元宵因製法不同所以口感有別湯圓比較細膩黏口元宵則是
鬆爽有咬勁但兩者皆為糯米製品故熱量都不低四顆包餡湯圓或元宵
熱量相當於一碗白飯因此食用時主食宜跟著減免攝取過多熱量
另外糯米的升糖指數高食用後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所以糖尿病患
者建議避免食用糯米不易消化為了延長消化時間最好是白天食用完畢
消化功能較弱或腸胃不佳的人食用時也必須酌且要記得細嚼慢嚥。
在吃湯圓或元宵慶祝佳節的同時把握以上這些小訣竅就能吃得更健康喔
1.下列何者是製作元宵的步驟?
(A)糯米粉與水混合→揉成糯米粉糰→包入餡料→搓揉成圓球狀
(B)將餡料放入有糯米粉的竹篩中搖晃→反覆灑水→滾成大小適當的圓球
(C)將餡料與糯米粉混合→置於冰箱冷藏→解凍後揉成圓球→沾附糯米粉
(D)糯米粉與餡料加水揉成長條狀後切塊→放入竹篩滾動→滾成圓形後噴水
裹粉
2.根據本文,糖尿病患者不適合食用元宵的原因為何?
(A)元宵的烹調方式多元,會過度刺激患者的味覺
(B)元宵口感有咬勁,湯汁濃稠,不利於患者吞食
(C)元宵製作過程添加許多防腐劑,會使患者病情惡化
(D)元宵為糯米製品,糯米升糖指數高,會讓血糖快速上升
3.根據本文,下列哪一個時間較不適合食用元宵?
(A)上午十點
(B)中午十二點
(C)下午三點
(D)晚上九點
4.由上文可知,元宵與湯圓最相近的地方為何?
(A)內餡材料
(B)製作方式
(C)外皮的主要原料
(D)外皮的水分含量
5.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元宵的熱量比湯圓低
(B)湯圓的餡料選擇比元宵豐富
(C)傳統習俗中會在冬至吃元宵
(D)吃湯圓或元宵時,宜搭配主食一起食用
七年級國文科第5頁,共 6
6.根據()段文字的說明,請推測()詩中「金吾不禁夜」的意思為何?
(A)民眾在上元節犯罪,只要默不作聲就可減刑
(B)上元節取消夜間禁止通行的規定,允許民間歡度佳節
(C)上元節燈會的美麗,連金吾衛也不禁讚嘆
(D)金吾衛在上元節的深夜仍盡忠職守,保衛京城治安。
7.作者把溝底及大金魚缸幻化成另一個世界,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把小駱駝幻化成小螞蟻
(B)把溝底的沙幻化成沙漠
(C)把溝底的石頭幻化成一座山
(D)把金魚缸裡的浮石幻化成金魚的陽傘。
8.「只有在童年一個人才能看到水底下的沙漠作者這麼說的原
因為何?
(A)因為兒童的視力比較好
(B)因為兒童富有觀察力與想像力
(C)因為兒童整日無所事事
(D)因為兒童心智尚未發展健全。
() 上元節是新年期間熱鬧高潮的頂點,民俗百藝紛呈,有如「小
年」。上元節的熱鬧情況,可以從「金吾不禁」這句話看出來。所謂的
「金吾」,在漢代叫做「執金吾」,唐代叫做「金吾衛」,主管首都的巡
察、警衛、戒嚴,以維護治安。
()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釋】
穠李:指歌伎打扮得嬌豔美麗。
玉漏:古代用以計時的器具。
溝底有一些沙。驟雨來以前,細沙在狠毒的陽光下冒煙兒。那些沙是
螞蟻的沙漠。千百隻小駱駝走過沙漠像走過熱鍋。穿著很白很乾的夏裝,
躲在窗玻璃後等驟雨過去,再出來看,小駱駝群已經逃散了,整個沙漠沉
到水底下。靜靜的,靜靜的,像休息似的,整個沙漠躺在水底下。只有在
童年,一個人才能看到水底下的沙漠。
溝裡那塊石頭現在成了小孤山。它不像大金魚缸裡的浮石:一生都在
水的世界外流浪,只能當金魚的太陽傘。陽光下,輕風領著浮石,浮石領
著金魚,在魚缸裡散步。浮石不能進入魚的世界,魚也不能進入浮石的世
界,他們中間隔著一層薄薄的玻璃。滑水的浮石,製造陰影的浮石,金魚
永遠看不見你的腰。在金魚的眼睛裡,你是沒有腰的山。 (子敏 水)
七年級國文科第6頁,共 6
9.根據本文脈絡,畫線處填入下列何者最恰當?
(A)才感激父母為自己付出的辛勞
(B)將不會在意自己臉書上的照片美醜
(C)可能會成為上傳小孩照片在臉書的父母
(D)其實並不希望那些照片一再被熟人傳閱
10.本文的主旨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父母應教導孩童面對同儕間的不友善及霸凌行為
(B)影像及照片是否公開,父母需要慎思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影響
(C)人類對臉書的過度使用會造成真實人際互動的疏離
(D)電腦網路的普及運用,將使兒童的權利更需要受到關注
當全球臉書使用人口已然超過十億的同時,不少心理學學者主張在小
孩開始上學、面臨同儕互動的階段,父母必須學習正確理解子女的感受,
懂得尊重他們,讓他們決定自己的照片哪些可以放上網路,而非一味迎合
父母的育兒樂趣。研究報告顯示:父母上傳子女照片時,通常沒有意識到
那些照片一旦在網路上曝光,往後將成為子女生活中難以消抹的紀錄,很
可能事隔多年後,他們的小孩___________
不少小孩曾因父母一時興起貼出某張照片而陷入難堪的處境。有位父
親將國小女兒某張獨照上傳至臉書便引起風波。在爸爸眼裡,照片中的女
兒活潑又開朗,巴不得全天下人都欣賞到她可愛的模樣。但女兒的同學卻
覺得她擺出的姿勢十分滑稽,同儕間隨之而來的欺侮和嘲笑成為屈辱。諸
如此類的副作用,難保不會對孩童的社交生活產生不良影響,畢竟網路世
界產生的連帶效果通常是難以預測的。
――改寫自李濠仲《娜拉,如果妳在挪威長大》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