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文朗讀技巧教學教案:涵蓋朗讀型別與引讀策略的詳細指導

格式
doc
大小
40.5 KB
頁數
6
上傳者
蔡政良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7-03-27,离现在 18 21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朗讀技巧


朗讀是朗誦別人的作品,因此在讀的時候,朗讀者必須尊重作者的原味。依據內容的段落、詞句所包含的主旨與情感,原原本本的運用語言的技巧,以優美的節奏,高、低、輕、重、強、弱、快、慢的音調,把原作品詞句的意態、語氣,生動的表現出來,進而產生賞心共識的感受。朗讀是一種美讀,可以刺激聽者的興趣,並在情緒上引起共鳴作用。


在國語文教學中,朗讀是頗重要的一門課,因為聲音的優美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使學生更加了解文章內容及情意。而再一年一度的國語文比賽時,朗讀也是其中一項,在教學上的重視度及分量可想而知。那麼,什麼是朗讀呢?簡單地說朗讀就是以清晰響亮的聲音,正確標準的國語,把語文教材(多半是別人的作品)有感情地讀出來。透過朗讀,可以把文字透徹地表達,使書面、靜態的字句充滿立體動態感,是教學的最佳示範。學生透過朗讀可以增加語文的趣味性,並且學習正確的語音、語法、語調、語氣...充分欣賞文學的美。朗讀除了給學生示範以外,主要的目的還在輔助講解課文,用聲音把文字作最佳詮釋。因此,當教師朗讀時,學生必須專注看課文,以了解課文中的形、音、義,並充分掌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朗讀的類型

【摘錄自臺中師院副教授陳弘昌博士之文章】


(一)範讀法:這是示範性的朗讀,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教師讀給兒童聽,然後由兒童仿讀。一種是由朗讀得特別好的同學進行範讀。範讀可以讀全文,也可以讀一段或一句。主要是給學生示範,所以必須做到正確、清楚,流利而帶有感情。齊讀法:是全班或全組兒童,同時齊聲朗讀。因為只求齊一聲調,因此往往容易變成唱讀。同時,因為齊讀不容易發現兒童讀音的錯誤,因此這種方式要儘量少用。


(二)伴讀法:是教師或優等生伴著兒童讀,兒童可隱隱約約聽出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進。


(三)輪讀法:每個兒童輪流讀,這種讀法有比賽的性質。低年級的課文短,可以一個小朋友讀完全文後,再請另一個讀。


(四)接讀法:是一篇課文分由幾個兒童接著讀的方式。教師可指名一個兒童讀,讀到中途沒有到一段落,再指另一個兒童接著讀下去。這種讀法可隨時喚起兒童的注意力,同時充滿趣味性。


(五)領導讀:是由教師或朗讀得特別好的學生,帶領朗讀的方式。教師或優等生先讀一句,或先讀一小段,兒童跟著讀一句或一小段。如此繼續進行,直到全文讀完為止。


(六)交互讀:甲組讀第一句,乙組讀第二句,甲組再讀第三句,乙組再讀第四句,依次輪流,周而復始。


(七)分組讀:分組、分行或分排讀,並互相矯正錯誤。


自由讀:全班同學每人同時自由地低聲朗讀。由於不必與別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邊讀邊思考。


(八)指名讀:由教師指名一個兒童來讀,讀完了一段或兩段以後,另請一個同學接讀。


(九)表情讀:課本如為韻文,可讓兒童依字句的長短,音樂的節奏,用姿勢、動作、表情的方法朗讀。


(十)抽籤讀:在全體兒童的名籤中,誰被抽中,就由誰站起來朗讀。


(十一)對話讀:兒童劇要用對話讀,也就是分角色讀,此方式較活潑而有助理解。


(十二)高低音讀:甲兒童高音朗讀,乙兒童低音相和。這是一種靠聲音高低產生變化的方式,兒童可在興味盎然中變化音調朗讀,感覺新鮮而有趣。



引讀

【台東師院語教系何三本教授之文章】


引讀,就是在學生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文章的寫作特點,在關鍵性的地方提點一下,引導學生朗讀的一種方式。引讀不同於「領導讀」或「交互讀」,「領導讀」是教師讀一句,學生跟著讀一句;「交互讀」是甲組讀第一句,乙組讀第二句。引讀則要求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根據教師的提綱挈領,經過思考理解,收到口誦心傳的朗讀效果。


引讀的四種進行方式:


(一)提示式:如記敘文一類的課文,教師可以朗讀課文每段落或句子的開頭部分,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提示語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層次,以引導學生朗讀。提問式教師設計一系列問題,要求學生根據這些問題,朗讀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回答透過這個方式,學生可以了解課文內容,而且更容易掌握文章的表達技巧。


(二)插敘式:如詩歌一類的課文,由於語言比較精鍊,不易理解,如能運用散文鋪寫的插敘方式引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領會其中意境。


(三)添詞式:句子與句子之間,可以有因果、總分、分合、並列、遞進、轉折、假設等邏輯關係,文章中有些地方沒有使用關聯詞語時,在引讀的時候,便應添進去,使關係清楚顯示,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四)有聽眾的朗讀:朗讀時使用別人不知的材料,考驗聽者理解的程度,稱為「有聽眾的朗讀」。這種方式一方面練習朗讀,一方面訓練聽眾。在日常生活中聽比講的機會多,聽的人應該知道如何一面聽一面運用思想,將別人敘述的要點和主要意義分析出來。因此,這是一種讀與聽並重的方法。


有聽眾的朗讀練習方法如下:


A)分兩組朗讀:將全班學生分為兩組,每組分別準備一種朗讀材料(事前不讓另一組知道)。朗讀時,第一組朗讀,第二組靜聽。朗讀完了,教師考察聽的那一組瞭解的程度。然後再由第二組朗讀,第一組靜聽。


B)個別的朗讀:朗讀前,將全班分成若干組,各組的每個兒童各自在課外讀物中,選擇一篇簡短材料,上課時輪流向同組兒童宣讀自己所準備的材料,然後全組共同批評討論。


C)表演性的朗讀:選可以表演的材料,分給擔任表演的兒童,令其分別擔任朗讀,其餘兒童為聽眾。


  如果遇到詩歌、韻文等課文,可以配合音樂課教導吟唱,藉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兒童了解中國文字聲韻之美,並捕捉詩、感染詩境中的美感,用情以運聲,由聲以表情,提昇心靈境界。



朗讀指導

朗讀宜在對課文內容及生字新詞有所認識之後才指導。教師先要範讀,以供兒童模仿,故教師必須注意字音聲調的正確,以及語調上的抑揚頓挫。注意兒童發音是否正確,如要糾正誤讀,宜在兒童全文讀完之後,師生共同修正。

朗讀的語調要自然,聲量要合宜,少用大聲齊讀,以免影響隔壁班的同學上課。朗讀是一句一句地讀,要擴張視音距,而非一字一字地讀。要讀出標點符號來,驚嘆號的讀法與問號有別,句號讀法當然與逗號不同。


要指導學生各類型句子的讀法,如陳述句聲調要平,疑問句聲調由低而高,祈求句聲調要緩,命令句收音快速,感嘆句慢而沉重。聲情與文情相配合,注意文章有不同的旨趣。如雄壯的、悲哀的、激昂的、淒涼的等不同的文情,應以不同情感的語調朗讀。


每次朗讀的時間,應以兒童當時學習的情境來決定,最多不超過十五分鐘。兒童程度較低,或教材較難時,即使中年級,也可採用朗讀指導,以提高兒童的理解。



朗讀慣用符號

朗讀符號並沒有統一的規定,然而在上完上一次朗讀及朗誦理論及技巧探討的課程後,我找到朗讀的慣用符號,並摘錄如下:


【一】屏東師院語教系系主任黃瑞枝教授以音樂記譜符號註記,頗富創意

< 漸強。

> 漸弱。

(.拉長。

V 換氣。

- 飽滿有力。

﹋﹋波音(顫音)。

 上滑。

 下滑。

 頓音(短促有力,富有彈跳性)。

〡 表示把詞或短語分開,停頓時間很短,不換氣,通常用在句子中沒有標點的地方。

︿ 表示比原標點符號停頓時間再長一些,可換氣也可不換氣,看具體情況而定,用在有標點符號的地方。

︽ 表示較長時間停頓,可換氣。

︶ 表示縮短停頓時間,或不換氣連起來讀,不停頓。

 表示主要重音。


【二】國語實小在民國七十七年編著一本國語科朗讀教材研究:

輕讀()

。重讀()

音調上揚。

音調下降。

-↓-連起來讀。

﹋﹋﹋﹋﹋﹋反覆。

r r r r 分段。

....連續輕讀。

。。。。連續重讀。

────尾音拉長。

V   注意對比。

△△△△注意表情。


、   停頓。

<<漸強。

>>漸弱。

。─兩頭低,中間高。

○──○兩頭重,中間輕。

快。

慢。


【三】林葳葳老師所著的名家教你朗讀一書中的朗讀符號、 代表斷句(但是氣不可以中斷)。

- 代表語音拉長,速度稍慢。

| 代表語氣緊湊,速度稍快。

. 代表重讀。

﹋﹋代表輕讀。

) 代表聲調高起(高調)。

( 代表聲調低下(低調)。


讀者可以採用其中一種,或擷取各種的精華,另創一種朗讀符號。最重要的是自己使用起來能得心應手,不易產生錯誤就可以。



朗讀的技巧

一、停頓

  通常不管是說話或朗讀很自然都要換氣,就是話與話之間的停頓時間。此停頓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來表情達意,使聽話的人更能領略說話者或朗讀者的意思。


停頓時間的長短與段落、句子與標點符號都有關連。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停頓時間最長,接著是句子與句子之間,而標點停頓的時間則較短。以標點符號來說,又因符號不同而停頓的時間也跟著改變。句號、問號、感嘆號與刪節號的時間較長,分號、破折號、冒號次之,逗號較短,頓號最短。有時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由於語氣的需要也要暫時停頓,這種停頓雖也有斷句的作用,但是氣不可以中斷。


二、速度

  文章的體裁和內容影響朗讀的速度,通常表現高興、緊張、害怕、激動、憤怒等內容時速度較快,悲傷、失望、生病、哭泣等內容的速度較慢。

  不過,跟停頓一樣,速度也不是堅守原則一成不變。為了更準確表達作品的情感,可隨時有變通的處理方式,務必要靈活運用。正如唱一首歌一樣,有人能把歌曲的速度和該停頓的地方處理得宜,也就是詮釋得很恰當,就能引起聆賞者內心的共鳴。反之,若把握得不得當,旋律不對或節奏不準,我們就說他唱得不好。「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這一句話,也可作為朗讀技巧的重要參考。


三、輕重

  因為重讀的字詞不同,感覺所強調的重點就不一樣,重音用得適切,可以使語句的意思更加鮮明,而表達不同的意義。


四、升降

  升降指的是語句裡的聲音高、低、升、降的變化。語句裡有了這些變化,才會有動聽的語調。所謂聲音的高低升降就是抑、揚、頓、挫的搭配。搭配得宜,節奏感好,詞句就富有音樂的美感。

句調的升降變化,雖是對整句說的,但是一句話句調特別顯著的變化,卻是表現在最末一個音節上。一般句調有四種變化:

高升調:前低後高,語氣上揚,表示鼓勵、號召、反問、申訴等感情。

降抑調:前高後低,語氣降低,表示果敢、堅決、自信、讚揚等感情。

平直調:整句語句平直舒緩,沒有明顯的高低變化,表示悲痛、冷淡、莊嚴等感情,一般的敘述或說明也用平直調。

曲折調:句子的高低,有曲折變化。一般開始和結尾,聲音都比較低,中間聲音升高,表示驚訝、懷疑、諷刺、雙關等複雜的感情。


參考資料

http://home.kimo.com.tw/pio-pio/teach/teach06.htm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