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113學年度八斗高中教師公開課教案:翰林出版社第七課兒時記趣

格式
docx
大小
1.27 MB
頁數
13
上傳者
PiPiWU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12-24,离现在 0 30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基隆市113學年度八斗高中教師公開授課 教案設計

課程設計

單元名稱

翰林出版社第七課兒時記趣

領域類別

國語文

教學者

吳碧玉

適用年級

七年級

教學時間

一節課(45分鐘)

學生經驗

分析

1.對組字規則、字形結構有基

本的認識。

2.對基本修辭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3.對於文言文格式接觸少,不太理解

4.對於之、為等多義詞會混淆

5.目前正在學習摘要段落大義


學生背景

資源班23A學生共有五位

蔡生:聽障、自閉症兼過動(有服藥)

吳生:學障(識字、理解)

賴生:學障(書寫)

林生:學障(識字、理解)

李生:身體病弱

能力指標

1.E-1-2-1 能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文章的大意。

2.E-2-10 能思考並體會文章中獲得樂趣的過程。

3.C-2-1-1-2 能和他人交換意見,口述見聞,或當眾做簡要演說。

4.C-3-3-8-3 能運用寫作技巧譬喻與誇飾,記敘個人經驗

課程目標

1.學生學會理解文言文__詮釋的認知能力,進而能重述文本的內容,達成學習遷移。

2.培養學生理解文本內容主旨,以及摘要段落大意,進而推論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及背後意涵

3.學生能欣賞與評析文本,並與生活及感受連結,進而提升寫作能力語文表達。

學習內容課程目標

學習表現


1. Ac-Ⅳ-3 文句表達的邏輯與意義。

2. Ba-Ⅳ-2 各種描寫的作用及呈現的效果。

3. Ad-Ⅳ-1 篇章的主旨、結構、寓意與分析。

4. Bb-Ⅳ-5 藉由敘述事件間接抒情。


1. 2-Ⅳ-3 依理解的內容,明確表達意見。

2. 5-Ⅳ-3 理解各類文本內容、形式和寫作特色。

3. 5-Ⅳ-4 應用閱讀策略增進學習效能。整合跨領域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4. 6-Ⅳ-5 主動創作、闡述見解,並發表自己的作品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教學時間

  1. 引起動機:老師分享小時候利用圍花壇的半弧形木板,在上頭玩耍的趣事,並讓學生分享小時有發生什麼趣事嗎?


二、發展活動:

()主題預測:兒時記趣是記述甚麼時候的事?主要紀錄什麼事?

()播放課文動畫

(三)朗讀課文,並標出生難字詞

請學生聽同學朗讀來調整自己的速度、音量朗讀課文,教師

於學生座位走道間傾聽並適時給予協助。

(四)進行課文第一段、第二段段落注釋、大意、句子教學。

  配合課文逐段講解課文並提問段落重點,讓學生掌握各段大

意及重點。

() 進行文言文閱讀理解學習單,帶領學生完成斷句、圈補主詞、翻譯主要語詞,用自己的話換句話說。


三、綜合活動

1.總結上課內容

2.自我檢核:請學生完成「上課表現檢核表」,記點嘉獎。



〜結束〜







半弧形紙板





色筆、尺

課文電子書



自編文言文學習策略學習單



上課表現檢核表



3




2

3


5


16



18




3






基隆市113學年度八斗高中教師公開授課 共同備課紀錄表

教學時間

113.12.11.13:00

教學班級

資源班國文一23A

教學領域

國文

教學單元

翰林版本第七課兒時記趣

教 學 者

吳碧玉

觀 察 者

謝羽凡

觀察後會談時間

113.12.18.13:00

教材內容:

翰林出版社七年級上學期第七課兒時記趣電子書,以及自編兒時記趣文言文閱讀理解學習單。


教學目標:

1.學生學會理解文言文詮釋的認知能力,進而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內容,達成學習遷移。

2.培養學生理解文本內容主旨,以及摘要段落大意,進而推論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學會及背後意涵

3.學生能說出本文特色,並與生活及感受連結,進而對於留意生活周遭環境變化,進而提升寫作能力語文表達。


學生經驗:

1.此課為文言文體,學生第一次接觸,長度適中,少部分生詞未學過,如壑、藐等語詞,學生朗朗讀兩次過後才較通順。

2.此課作者兒時保有好奇心觀察周遭生活環境,發揮想像力及觀察力,所以得到的許多事物本

身以外的樂趣。作者情感豐富,文筆生動有趣,即便學生沒有相關生活經驗,但是蚊子、癩蝦蟆等為日常常見的動物,教學內容容易結合學生的生活常識,因此,學生對於文言文體並沒有太多大的排斥。對於第一次學習文言文的學生而言,不啻為最佳文本。


教學活動:

  1. 引起動機:讓學生從老師說的兒時記趣並分享回憶童年發生的趣事 ,引發學習動機。

  2. 發展活動:(1)標題預測(2)全班朗讀、畫出生難字詞(3)段落大意、注釋、翻譯(4)文言文

閱讀策略學習單。

3.總結今天的課程內容,加強學生記憶。



教學評量方式:

  1. 口頭評量

  2. 紙筆評量


觀察的工具和觀察焦點:授課老師隨時觀察學生的口頭回答及紙筆評量,隨時回應、增強及修

正,俾學生保持學習動機,提升學習成效。





授課教師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課教師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課紀錄表

教學班級

七年級資源班國文一23A

觀察時間

113.12.17.15:00

教學領域

國語文

教學單元

翰林版本第七課兒時記趣

教 學 者

吳碧玉

觀 察 者

謝羽凡

層面

檢核項目

檢核重點

可改進

未呈現

教師

教學

1.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1-1 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1-2 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1-3 提供學生適當的實作或練習




1-4 設計引發學生思考與討論的教學情境




1-5 適時歸納學習重點




2.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2-1 引起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2-2 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方法




2-3 教學活動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2-4 教學活動轉換與銜接能順暢進行




2-5 有效掌握時間分配和教學節奏




2-6 使用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媒材




3.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3-1 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3-2 運用肢體語言,增進師生互動




3-3 教室走動或眼神能關照多數學生




4.運用學習評量評估學習成效

4-1 教學過程中,適時檢視學生學習情形




4-2 學生學習成果達成預期學習目標




班級

經營

5.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以促進學習

5-1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




5-2適時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




5-3妥善處理學生不當行為或偶發狀況




6.營造積極的班級氣氛

6-1引導學生專注於學習




6-2布置或安排有助學生學習的環境




6-3展現熱忱的教學態度





授課教師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課教師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隆市113學年度八斗高中教師公開授課 議課紀錄表

教學時間

113.12.1715:00

教學班級

資源班國文一23A

教學領域

國語文

教學單元

翰林版本第七課兒時記趣

教 學 者

吳碧玉

觀察者

謝羽凡

觀察後

會談時間

113.12.18.13:00


一、教學者教學優點與特色:

1.課程內容的編製結構化、系統化,能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並連結學生生活經驗,將教學連貫,讓學生容易學習新知識。

2.搭配教材內容適當安排不同教學活動,包括講解、提問及紙筆練習,有助於學生專注學習,對教材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

3.運用教材結構分析表格化,可以提升專注力以及更有效、更結構引導學生系統性的學習;運用填空來減少書寫的時間,對於不喜歡書寫的學生幫助很大,避免他失去耐心而專心將心力放在文意理解及翻譯字句上。


二、教學者教學待調整或改變之處:

1.由於是語文課程,勢必有大量書寫部分,即便是教材已經表格化呈現,也用大量的關鍵字詞用粗體黑字及畫線呈現,答題方式也採填空等方式來減輕學生書寫負擔。然而部分學生答題速度快,而需要等候答題速度慢的同學,等候無聊時間過長。教學者可能需要在學習單的設計上考慮到學習者學習速度不一的問題,而設計有難易兩種版本,將更符合學生需求。


2.教學者教學流暢緊湊,不過可惜的是學習單雖然有帶著學生一同檢討,但並未歸納分析學生錯誤類型,來了解學生錯誤原因可能,做進一步的修正與引導。


三、對教學者之具體成長建議:

建議教學者可以多閱讀關於特殊學生語文補救教學教學的相關文獻或書籍資料或參與相關研習,或者與同校或他校國文老師請益交流,以提升教學效益,俾助於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



授課教師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課教師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隆市113學年度八斗高中教師公開授課 教學自我省思檢核表

授課教師姓名:吳碧玉 教學班級:資源班國文一23A教學領域:國語文

教學單元名稱:翰林版本第七課兒時記趣 ■■

序號

檢核項目

優良

普通

可改進

未呈現

1

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2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3

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4

運用學習評量評估學習成效

5

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以促進學習

6

營造積極的班級氣氛

7

其他:

教學省思:

1.此課為文言文體,長度適中,少部分生詞未學過,如壑、藐等語詞,學生朗讀練習過兩次以上才較通順。雖然尚未做課堂說明,然而透過前後文參照解釋,並且已經可以有邊念邊,試著從聲旁字作猜測。

全班朗讀速度一開始會快慢不一,但提醒下,可以聆聽同學的聲音來調整學生朗讀速度,朗讀比較整齊,速度達一致性,顯示透過反覆的生字拆解、聲旁衍生字練習,學生已經學會詞彙策略,如部件猜、聲旁字猜、檢索上下文等,顯示學生識字量、閱讀流暢性已經有所提升。


2.本單元為記敘文文體,記敘作者沈復因為兒童時期對生活周遭有著好奇心、觀察力,以及發揮無限想像力的童年趣事,文筆讀來生動有趣,然而學生首次學習文言文體,因此需花較多時間講解文言文的閱讀策略,想明白學生到底有沒有讀懂、讀通,教予孩子文言文體的閱讀理解策略,讓孩子未來不至於看到文言文體的文章就害怕閃躲,甚至不喜歡。


3.為了讓學生學會文言文體的結構,用表格化呈現,減少書寫負擔,給學生足夠鷹架,讓學生可以負擔學習。表格同時呈現原文和翻譯,如先教他們將文章斷句,再來圈補主詞,最後重要語詞或句子(粗體字、畫黑)的翻譯。

4.省思:幾乎所有學生都認真而開心地完成文言文體的閱讀及翻譯學習單,沒有人抱怨要寫太多。相較過去教條式的解說,給與更多的鷹架引導,減少學習負荷,對於孩子學習新的認知概念更有幫助。雖然老師事前的準備工作需要更充分,但是孩子的學習更為快樂且有效果。


授課教師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課教師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