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107 學年度 第二學期堵南 國民小學五年級國語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五年級教學團隊
一
、架構圖
(國語5下) 課程架構圖
二、課程理念:
國語教學基本理念,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國語文字的能力,內容包括:
1.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
2.使學生能使用語文,表達情意,陶冶性情,啟發心智,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應用本國語文,從事思考,理解、協調、討論、欣賞、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面對國際思潮,並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提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體認我國文化精華。
4.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進而提升自學能力。
三、學生先備經驗或知識簡述
聽:能在聆聽過程中,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並且有系統的歸納他人發表的內容
說:能使用恰當的語詞表達自己的見解,並且流利的與他人溝通。
讀:能將閱讀材料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並且精讀內容,記取細節,深究課文架構。
寫:能運用基礎的修辭技巧,並且嘗試創作簡單的童詩。
四、課程目標
1.能欣賞並朗讀課文或文學作品,感受課文之美。
2.能用完整的語句表達情感與想法。
3.配合識字教學,用正確的硬筆字寫作業。
4.能掌握詩歌的基本閱讀技巧,流利朗讀課文。
5.能和同學分享閱讀課文的心得。
6.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大意。
7.能從閱讀的課文中,培養分析歸納文章結構的能力。
8.能從課文結構圖中,培養歸納課文重點的能力。
9.能從各種文體的課文中了解文體的特點與異同。
10.能分辨、欣賞並運用課文中的修辭。
五、教學策略建議
五年級是孩子進入閱讀與寫作的快速成長時期,透過大量的閱讀不同文類與內容,滋養孩子寫作與表達的能力。建議教師除了基礎的認讀生字外,可以加強學生深究課文與閱讀理解。例如:
1.閱讀教學:運用每課中的閱讀理解提問,達到與學生一起深究文章的內容,並且引導學生明確的表達自我的意見。
2.統整能力培養:能引導學生找尋關鍵語句,歸納出課文中的大意與主旨,嘗試解析新詩的內容。
六、參考資料來源:
參考書目
1. 楊亞祖貝童攝影(民92年):從空中看地球──大地觀察366天。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2. 萊斯特.布朗等著、楊亞祖貝童攝影(民92年):從空中看地球—用心看世界。臺北:臺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
3. 張瑋玲、鄭莉穎(民103年):看漫畫長知識:節日故事。臺北市:漢湘文化出版社。
4. 陳素宜、葉慧君、黃淑華(民102年):節日故事。臺北市:國語日報出版社。
5. 謝依玲著(民101):帶著童書去旅行。臺北市:天衛文化。
6. 馬可波羅著(民99):馬可波羅遊記(改版)。臺北市:商周。
7. 褚士瑩(民98):年輕就開始環遊世界。臺北市:大田。
8. 朱耀沂著(民92年):蜘蛛博物館。臺北市:大樹文化出版社。
9. 何原亨著(民85年):童思•童詩。臺北市: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0. 杜榮琛著(民102年):寫給兒童的好童詩。臺北市:小魯出版社。
11. 凱特‧狄卡密歐著(民85年):愛德華神奇旅行。臺北市:東方出版社。
12. 人類文化編輯部輯部著(民103年):一千零一夜精選集。人類文化出版社。
13. 陳幸蕙(民95年):煮飯花:溫馨的親情小品選集。幼獅文化。
14. 劉墉著(民90):小姐小姐別生氣。臺北:水雲齋出版社。
15. 鄭武俊著(民88):幽默的說話藝術。高雄:清涼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6. 蕭蕭主編(民98年):溫情的擁抱。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7. 蘇國書主編(民85):名家兒童散文精選。臺北:國語日報社。
18. 堀貞一郎著、賴東明譯(民102年):生命的奇幻旅程:啟迪心靈成長的6個故事。大家健康雜誌出版。
19. 韓彥銘著(民99年):改變你一生的勵志書。好的文化出版社。
20. 李明儀著(民100年):他們的故事:名人成長勵志故事。讀品文化
21. 鄭惠美著(民95年):敢於下賭:劉其偉。臺北:雄獅出版社。
22. 王溢嘉著(民97年):看到人心深處:120個有趣故事告訴你真實人生。臺北:新華出版社。
起訖週次 | 起訖日期 | 主題 | 單元名稱 | 分段能力指標 | 學習目標 | 教學活動概要 | 教學活動重點 | 教學節數 | 教學資源 | 評量方式 | 重大議題 | 十大基本能力 |
第一週 | 2/11~2/15 | 第壹單元放眼天下 | 第一課美麗的溫哥華 | 3-3-3-1能正確、流利且帶有感情的與人交談。 3-3-3-3能有條理有系統的說話。 5-3-2-1能養成主動閱讀課外讀物的習慣。 5-3-3-1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3-2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如:敘述、描寫、抒情、說明、議論等)。 5-3-3-3能理解簡易的文法及修辭。 5-3-4-1能認識不同的文類(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 5-3-5-1能運用組織結構的知識(如:順序、因果、對比關係)閱讀。 5-3-5-2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5-3-7-1能配合語言情境,欣賞不同語言情境中詞句與語態在溝通和表達上的效果。 5-3-8-3能主動記下個人感想及心得,並對作品內容摘要整理。 | 1.讓學生學習遊記方式的寫作技巧。 2.認識「美不勝收」、「目不暇給」等語詞的意義和用法。 3.了解並運用「除了……更……」、「只見……就……」的句型。 4.學習從旅遊的過程中,觀察與體驗事物的能力。 | 1.教師配合課文結構表,引導學生敘述分段大意,共同摘錄重點。 3.指導本課生字與語詞教學。 | 活動一:注音 2.語句敘寫。 | 5 | 1.教學CD | 作業評量 口頭評量 習作評量 觀察評量 發表 | 【環境教育】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
第二週 | 2/18~2/22 | 第壹單元放眼天下 | 第二課從空中看地球 | 1-3-3-2能運用注音輸入的方法,處理資料,提升語文學習效能。 3-3-2-1能具體詳細的講述一件事情。 3-3-2-2能簡要作讀書報告。 3-3-4-1能即席演說,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經驗。 5-3-3-1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4-2能主動閱讀不同文類的文學作品。 5-3-5-1能運用組織結構的知識(如:順序、因果、對比關係)閱讀。 5-3-8-1能理解作品中對周遭人、事、物的尊重與關懷。 5-3-5-2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5-3-8-2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參與團體的精神,增進人際互動。 5-3-9-1能利用電腦和其他科技產品,提升語文認知和應用能力。 6-3-2-1能知道寫作的步驟,如:從蒐集材料到審題、立意、選材及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 1.學習以記敘的形式,介紹欣賞攝影藝術展覽的寫作方法。 2.認識「鳥瞰」、「渺小」、「殘垣斷瓦」等語詞的意義和用法。 3.學習運用適當的修辭方式與獨特的眼界,來表達攝影圖片的美感。 4.能發覺攝影藝術的旨趣,進而體驗生活處處美的意涵。 | 1.教師配合課文結構表,引導學生敘述分段大意,共同摘錄重點。 3.指導本課生字與語詞教學。 | 活動一:注音 2.能聽出課文中,峇里島的梯田是什麼樣子。 3.能聽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的真諦。 活動三:說話 活動四:識字與寫字 | 5 | 1.教學CD 3.蒐集楊亞祖貝童、韓良露的相關資料 | 口頭報告 平時上課表現 同儕互評 小組互動表現 習作評量 發表 | 【環境教育】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
第三週 | 2/25~3/1 | 第壹單元放眼天下 | 第三課歡慶兒童節 | 1-3-3-2能運用注音輸入的方法,處理資料,提升語文學習效能。 2-3-1-2能仔細聆聽對方的說明,主動參與溝通和協調。 2-3-2-7能正確記取聆聽內容的細節與要點。 3-3-3-3能有條理有系統的說話。 3-3-4-1能即席演說,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經驗。 3-3-4-2能在討論或會議中說出重點,充分溝通。 5-3-3-1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3-2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如:敘述、描寫、抒情、說明、議論等)。 5-3-5-2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5-3-8-1能理解作品中對周遭人、事、物的尊重與關懷。 5-3-8-2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參與團體的精神,增進人際互動。 6-3-2-1能知道寫作的步驟,如:從蒐集材料到審題、立意、選材及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 1.能熟悉本課以記敘的方式,舉出實例描述事件的寫作技巧。 2.認識「蠟燭」、「銅冠」、「隊伍」、「繫著」、「意猶未盡」等語詞的意義和用法。 3.了解並運用「是……也是……」、「……緊接著……」等句型。 4.利用資訊與朋友互動,進而擴展自己的視野。 | 1.教師配合課文結構表,引導學生敘述分段大意,共同摘錄重點。 3.指導本課生字與語詞教學。 | 活動一:注音 2.能聽出西班牙「三王」有什麼不同。 活動三:說話 3.提出看法。 2.查找字典:「屬」、「途」的部首與字義。 4.朗讀指導。 3.修辭運用。 4.寫作練習。 | 5 | 1.教學CD 3.跟兒童節慶有關的書籍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習作評量 資料蒐集 參與度評量 | 【家政教育】1-3-7認識傳統節慶食物與臺灣本土飲食文化。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
第四週 | 3/4~3/8 | 第壹單元放眼天下 | 第四課我眼中的東方之最 | 2-2-2-2能思考說話者所表達的旨意。 3-3-4-2能在討論或會議中說出重點,充分溝通。 5-2-4-2能讀出文句的抑揚頓挫與文章情感。 5-3-3-2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如:敘述、描寫、抒情、說明、議論等)。 5-3-4-1能認識不同的文類(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 5-3-4-4能將閱讀材料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 5-3-5-2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5-3-8-1能理解作品中對周遭人、事、物的尊重與關懷。 5-3-8-3能主動記下個人感想及心得,並對作品內容摘要整理。 6-3-1-1能應用各種句型,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6-3-2-2能練習利用不同的途徑和方式,蒐集各類寫作的材料。 6-3-4-1能學習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述方式,練習寫作。 | 1.能學會課文中生難語詞的意義及用法。 2.能透過內容的深究,了解作者眼中的東方之最。 3.能歸納整理文本訊息,推論作者寫作的主旨。 4.能理解全文安排的方式,以及寫作特色。 | 1.教師配合課文結構表,引導學生敘述分段大意,共同摘錄重點。 3.指導本課生字與語詞教學。 | 活動一:注音 | 5 | 1.教學CD 3.蒐集有關曼德勒山、尼泊爾國旗、不丹的資料 | 習作評量 小組互動表現 資料蒐集 態度評量 課堂問答 實作評量 | 【環境教育】2-3-3認識全球性的環境議題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並了解相關的解決對策。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
第五週 | 3/11~3/15 | 第壹單元放眼天下 | 統整活動一 | 4-3-5能欣賞楷書名家碑帖,並辨識各種書體(篆、隸、楷、行)的特色。 4-3-5-2能辨識各種書體(篆、隸、楷、行)的特色。 6-3-2-2能練習利用不同的途徑和方式,蒐集各類寫作的材料。 6-3-3-1能養成觀察周圍事物,並寫下重點的習慣。 | 1.認識記敘文寫景的取景方式。 2.老師帶領透過問題引導閱讀思考,試著讓學生依據內容「自問自答」,幫助自己理解。 3.認識篆書和隸書的起源和特色 | 1.教師由「取景方式」中,指導學生寫一個景物。 2.老師帶領透過問題引導閱讀思考,試著讓學生依據內容「自問自答」,幫助自己理解。 3.指導學生認識篆書和隸書的起源和特色,並學會分辨其字體。 | 活動一:寫作指導──如何寫景 1.教師由「取景方式」中,指導學生寫一個景物,可以由近而遠,把所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也可以以時間先後的順序來寫,內容才會有條理。 2.描寫時一直寫靜物,會有單調的感覺,可以用動態方式呈現,也可以用兩個方式互相融合,只要安排妥當,景物會很吸引人的。 3.由短文中,讓學生分出動態和靜態句子的描寫。 活動二:閱讀指導──以「自問自答」來理解文章重點 1.教師帶領閱讀本篇短文。 2.透過閱讀提問,於文本或找尋其他文本,解決疑惑,促進學生閱讀理解。 活動三:書法介紹──篆書、隸書 讓學生認識篆書和隸書的起源和特色,並學會分辨其字體。 | 5 | 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 口頭討論 平時上課表現 發表 學習態度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生涯發展教育】3-2-2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
第六週 | 3/18~3/22 | 第貳單元想像世界 | 第五課從想像的鏡子看世界 | 1-3-3-2能運用注音輸入的方法,處理資料,提升語文學習效能。 2-3-2-4能簡要歸納所聆聽的內容。 3-3-2-1能具體詳細的講述一件事情。 3-3-2-2能簡要作讀書報告。 3-3-3-1能正確、流利且帶有感情的與人交談。 5-3-3-1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3-3-4-1能即席演說,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經驗。 5-3-4-2能主動閱讀不同文類的文學作品。 5-3-5-1能運用組織結構的知識(如:順序、因果、對比關係)閱讀。 5-3-5-2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5-3-8-1能理解作品中對周遭人、事、物的尊重與關懷。 5-3-8-2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參與團體的精神,增進人際互動。 6-3-4-4能配合閱讀教學,練習撰寫心得、摘要等。 | 1.能熟悉本課童詩的寫作方式,生動的描寫人和物。 2.認識「蚊帳」、「蜘蛛」、「口哨」、「串成」、「羨慕」等語詞的意義和用法。 3.了解並運用譬喻法、轉化法和排比法等修辭技巧。 4.培養欣賞童詩的興趣,並發揮豐富的想像力。 | 1.教師配合課文結構表,引導學生敘述分段大意,共同摘錄重點。 3.指導本課生字與語詞教學。 | 活動一:注音 2.能聽出媽媽對子女的愛與付出。 3.能聽出詩歌中的優美韻律。 活動三:說話 2.講述見聞。 3.易錯字:「攜」、「羨」。 活動五:閱讀 3.修辭教學。 | 5 | 1.教學CD | 口頭評量 小組互動表現 習作評量 實作評量 態度評量 | 【家政教育】4-3-2運用溝通技巧與家人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感受。 【環境教育】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第七週 | 3/25~3/29 | 第貳單元想像世界 | 第六課羅伯特換腦袋 | 2-3-2-4能簡要歸納所聆聽的內容。 2-3-3-1能主動學習說話者的表達技巧。 3-3-2-1能具體詳細的講述一件事情。 3-3-2-2能簡要作讀書報告。 3-3-4-2能在討論或會議中說出重點,充分溝通。 5-3-3-1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4-2能主動閱讀不同文類的文學作品。 5-3-4-4能將閱讀材料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 5-3-5-1能運用組織結構的知識(如:順序、因果、對比關係)閱讀。 5-3-8-1能理解作品中對周遭人、事、物的尊重與關懷。 5-3-8-2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參與團體的精神,增進人際互動。 6-3-1-1能應用各種句型,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 1.能熟悉本課用「反覆法」的寫作方式,能把情節的發展慢慢往前推進。 2.認識「膨脹」、「嶄新」、「竊竊私語」、「咬文嚼字」等語詞的意義和用法。 3.了解並運用「一面……一面……」等句型。 4.能發揮想像力,並仔細觀察周遭人事物,生動的描寫。 | 1.教師配合課文結構表,引導學生敘述分段大意,共同摘錄重點。 | 活動一:注音 2.能聽出最後一段中,羅伯特的欣喜之情。 活動三:說話 3.易錯字:「頹」、「嚼」。 4.字形辨別:「蟑、樟、璋、獐」。 4.想像的寫作策略。 | 5 | 1.教學CD 3.蒐集有趣的童話故事 | 小組互動表現 平時上課表現 習作評量 實作評量 學習態度 | 【生涯發展教育】2-2-1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生涯發展教育】2-2-3認識不同類型工作內容。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
第八週 | 4/1~4/5 | 第貳單元想像世界 | 第七課宮崎駿的想像之泉 | 1-3-3-2能運用注音輸入的方法,處理資料,提升語文學習效能。 2-3-2-4能簡要歸納所聆聽的內容。 2-3-3-1能主動學習說話者的表達技巧。 3-3-2-1能具體詳細的講述一件事情。 3-3-2-2能簡要作讀書報告。 3-3-1能充分表達意見。 3-3-4-1能即席演說,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經驗。 5-3-3-3能理解簡易的文法及修辭。 5-3-4-2能主動閱讀不同文類的文學作品。 5-3-5-1能運用組織結構的知識(如:順序、因果、對比關係)閱讀。 5-3-5-2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5-3-8-1能理解作品中對周遭人、事、物的尊重與關懷。 5-3-8-2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參與團體的精神,增進人際互動。 6-3-4-4能配合閱讀教學,練習撰寫心得、摘要等。 | 1.能熟悉本課說明文的寫作方式,抓住人物對話和事件發展的過程。 2.認識「縫隙」、「擬人」、「獨樹一幟」等語詞的意義和用法。 3.了解並運用「只要……就……」、「由於……因此……」等句型。 4.培養欣賞動畫的興趣,並發揮豐富的想像力。 | 1.教師配合課文結構表,引導學生敘述分段大意,共同摘錄重點。 3.運用句型、修辭等,練習寫作。 | 活動一:注音 2.能主動參與討論,並能仔細聆聽及歸納內容。 活動三:說話 3.提出看法。 3.易錯字:「擬」、「慣」。 4.字形辨別:「崎、綺、琦」、「駿、峻、竣、浚、俊、梭」、「擬、疑、礙、凝」。 | 5 | 1.教學CD 3.蒐集作者宮崎駿的相關資料 | 作業評量 口頭評量 口頭討論 平時上課表現 習作評量 實作評量 | 【生涯發展教育】2-2-2激發對工作世界的好奇心。 【生涯發展教育】2-2-3認識不同類型工作內容。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
第九週 | 4/8~4/12 | 第貳單元想像世界 | 統整活動二 | 4-3-5-2能辨識各種書體(篆、隸、楷、行)的特色。 4-3-5-3能概略欣賞行書的字形結構。 6-3-6-1能理解簡單的修辭技巧,並練習應用在實際寫作。 6-3-4-1能學習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述方式,練習寫作。 | 1.認識說明文的寫作方法。 2.能了解摹寫修辭法的效果與使用方式。 3.認識楷書和行書的起源和特色。 | 1.教師先帶學生了解本段的內容,再共同討論本段所提到五種說明方法的異同。 2.教師先帶領學生透過感官分辨摹寫的句子有哪些,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表。 3.讓學生認識楷書和行書的起源和特色,並學會分辨其字體。 | 活動一:寫作指導──說明的方法 1.教師先帶學生了解本段的內容,再共同討論本段所提到五種說明方法的異同。 2.教師試舉幾個例子,讓學生判斷屬於何種說明的方式。 3.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科普類或文史類的文章,讓學生藉由重新整理、歸納後,了解各類說明方式的偏重特色。 4.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小圖和小言》一書,讓學生理解要說明一件事不只有一種方法,可以藉由不斷的嘗試,找到最合適的方法。 活動二:認識修辭──摹寫 1.教師先帶領學生透過我們的感官去進行,能分辨摹寫的句子有哪些,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表。 2.用短文讓學生練習找出哪些句子是運用摹寫技巧。 活動三:書法介紹──楷書、行書 讓學生認識楷書和行書的起源和特色,並學會分辨其字體。 | 5 | 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 課堂問答 實作評量 平時上課表現 小組互動表現 | 【人權教育】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生涯發展教育】3-2-2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
第十週 | 4/15~4/19 | 閱讀樂園一 | 我會飛 | 2-3-1-2能仔細聆聽對方的說明,主動參與溝通和協調。 2-3-2-4能簡要歸納所聆聽的內容。 2-3-2-7能正確記取聆聽內容的細節與要點。 3-3-1-1能和他人交換意見,口述見聞,或當眾作簡要演說。 3-3-4-2能在討論或會議中說出重點,充分溝通。 5-3-3-1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4-4能將閱讀材料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 5-3-5-2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5-3-10能思考並體會文章中解決問題的過程。 6-3-1能正確流暢的遣詞造句、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6-3-4能練習不同表述方式的寫作。 6-3-4-4能配合閱讀教學,練習撰寫心得、摘要等。 | 1.透過內容的深究,了解作者所要傳達的意涵。 2.能以自己的知識或經驗判斷故事中情節的真假。 3.理解作者的設計與安排,掌握文本的重要訊息。 4.藉由問題的討論,養成主動評判文本的習慣與能力。 | 1.聆聽教學CD並回答問題。 | 活動一:聆聽 | 5 | 1.教學CD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習作評量 課堂問答 | 【人權教育】2-3-1了解人身自由權並具有自我保護的知能。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第十一週 | 4/22~4/26 | 第參單元作家與作品——親情點滴 | 第八課五月˙風箏˙少年 | 2-3-2-4能簡要歸納所聆聽的內容。 2-3-3-1能主動學習說話者的表達技巧。 3-3-2-2能簡要作讀書報告。 3-3-3-1能正確、流利且帶有感情的與人交談。 3-3-4-1能即席演說,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經驗。 3-3-4-2能在討論或會議中說出重點,充分溝通。 3-3-2-1能具體詳細的講述一件事情。 5-3-3-1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4-4能將閱讀材料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 5-3-8-1能理解作品中對周遭人、事、物的尊重與關懷。 5-3-8-2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參與團體的精神,增進人際互動。 6-3-1-1能應用各種句型,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6-3-3-1能養成觀察周圍事物,並寫下重點的習慣。 | 1.能熟悉本課記敘文的寫作方式,抓住第一人稱人物獨白的生動效果。 2.認識「燦黃」、「矮籬」、「線軸」、「綑紮」、「彌補」等語詞的意義和用法。 3.了解並運用「雖然……但是……」、「沒有……也沒有……但……」等句型。 4.學習作者樂觀、進取,堅強面對缺憾的態度。 | 1.教師配合課文結構表,引導學生敘述分段大意,共同摘錄重點。 | 活動一:注音 2.在聆聽當中,能感受到小男孩失去母親和風箏斷線的相關。 3.提出看法。 3.易錯字:「幣」、「彌」。 4.字形辨別:「幣、弊、敝」、「綑、捆、睏」、「軸、妯、柚、袖、笛」。 5.閱讀指導 4.寫作練習。 | 5 | 1.教學CD | 口頭評量 習作評量 發表 小組互動表現 學習態度 | 【生涯發展教育】1-2-1培養自己的興趣、能力。 【家政教育】4-3-1了解家人角色意義及其責任。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第十二週 | 4/29~5/3 | 第參單元作家與作品——親情點滴 | 第九課給女兒的一封信 | 2-3-2-1能在聆聽過程中,有系統的歸納他人發表之內容。 2-3-2-4能簡要歸納所聆聽的內容。 2-3-3-1能主動學習說話者的表達技巧。 3-3-2-2能簡要作讀書報告。 3-3-3-2能從言論中判斷是非,並合理應對。 3-3-4-1能即席演說,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經驗。 5-3-3-1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3-3能理解簡易的文法及修辭。 5-3-5-2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5-3-8-2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參與團體的精神,增進人際互動。 | 1.讓學生學習以書信的方式,應用敘述事理的技巧。 2.了解「廚房」、「頤指氣使」等語詞的意義與用法。 3.認識並能應用設問和映襯的修辭方式。 4.了解語言表達的重要,並培養良好語言表達的態度。 | 1.教師配合課文結構表,引導學生敘述分段大意,共同摘錄重點。 | 活動一:注音 2.能聽出課文中不同語氣所表現的差異。 2.講述見聞。 3.易錯字:「複」、「譬」。 4.字形辨別:「婉、碗、蜿」、「複、復、腹」、「譬、壁、臂、劈」。 5.閱讀指導。 活動六:寫作 4.修辭教學。 | 5 | 1.教學CD | 課堂問答 習作評量 實作評量 平時上課表現 小組互動表現 | 【生涯發展教育】1-2-1培養自己的興趣、能力。 【家政教育】4-3-2運用溝通技巧與家人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感受。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第十三週 | 5/6~5/10 | 第參單元作家與作品——親情點滴 | 第十課憨孫耶,好去睏啊! | 2-3-2-4能簡要歸納所聆聽的內容。 2-3-3-1能主動學習說話者的表達技巧。 3-3-2-1能具體詳細的講述一件事情。 3-3-2-2能簡要作讀書報告。 3-3-3-1能正確、流利且帶有感情的與人交談。 3-3-4-1能即席演說,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經驗。 3-3-4-2能在討論或會議中說出重點,充分溝通。 5-3-3-1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3-3能理解簡易的文法及修辭。 5-3-5-1能運用組織結構的知識(如:順序、因果、對比關係)閱讀。 5-3-8-1能理解作品中對周遭人、事、物的尊重與關懷。 5-3-8-2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參與團體的精神,增進人際互動。 6-3-1-1能應用各種句型,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6-3-3-1能養成觀察周圍事物,並寫下重點的習慣。 | 1.欣賞閩南語在散文中的運用,適時使用方言詞彙,讓文章更具特色與可讀性。 2.明瞭文章的寫作背景,認識懷舊敘事的寫作技巧,學習以對話傳達情意的寫作方法。 3.深切體會親情的可貴,並懂得回報親人的關愛。 | 1.教師配合課文結構表,引導學生敘述分段大意,共同摘錄重點。 | 活動一:注音 2.能運用電腦「注音」輸入的方法,處理資料,提升語文學習效能。 2.能聽出作者祖母對作者深切期望的語氣。 活動三:說話 3.提出看法。 3.字形辨別:「篾、蔑、襪」、「凌、陵、綾」。 5.閱讀指導。 活動六:寫作 2.語詞應用。 | 5 | 1.教學CD | 口頭評量 習作評量 實作評量 平時上課表現 學習態度 | 【生涯發展教育】1-2-1培養自己的興趣、能力。 【家政教育】4-3-4參與家庭活動、家庭共學,增進家人感情。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
第十四週 | 5/13~5/17 | 第參單元作家與作品——親情點滴 | 第十一課聽!流星的故事 | 2-3-2-4能簡要歸納所聆聽的內容。 2-3-3-1能主動學習說話者的表達技巧。 3-3-1-1能和他人交換意見,口述見聞,或當眾作簡要演說。 3-3-2-1能具體詳細的講述一件事情。 3-3-2-2能簡要作讀書報告。 3-3-3-2能從言論中判斷是非,並合理應對。 3-3-4-1能即席演說,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經驗。 5-3-3-1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3-3能理解簡易的文法及修辭。 5-3-5-2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5-3-8-2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參與團體的精神,增進人際互動。 | 1.讓學生學習以記敘文的方式,應用敘述事理的技巧來描述童年趣事。 2.了解「難以抗拒」、「墜落」、「仍然」等語詞的意義與用法。 3.了解並運用「……何況……」的語詞造句。 4.培養欣賞大自然的一景一物,以及認識歷史人物的情懷。 | 1.教師配合課文結構表,引導學生敘述分段大意,共同摘錄重點。 | 活動一:注音 2.能運用電腦「注音」輸入的方法,處理資料,提升語文學習效能。 2.能聽出課文中流星故事的趣味。 活動三:說話 3.提出看法。 3.字形辨別:「扯、趾、址」、「拒、距、鉅、炬」、「賢、堅、豎」。 活動六:作寫作 1.觀察想像。 4.感恩主題的寫作策略。 | 5 | 1.教學CD | 口頭評量 小組互動表現 習作評量 實作評量 態度評量 | 【家政教育】4-3-4參與家庭活動、家庭共學,增進家人感情。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第十五週 | 5/20~5/24 | 第參單元作家與作品——親情點滴 | 統整活動三 | 3-3-2能合適的表達語言。 3-3-3能表現良好的言談。 3-3-3-1能正確、流利且帶有感情的與人交談。 6-3-6-1能理解簡單的修辭技巧,並練習應用在實際寫作。 6-3-4-1能學習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述方式,練習寫作。 | 1.能學習適當的說話方式。 2.能認識譬喻修辭的特色。 3.認識說明文常用的結尾法。 | 1.教師以範例說明「如何適當的說話」,於生活中所產生的效果,請學生自我回想,舉出其他的適當說話的實例。 2.教師引導學生認識譬喻修辭的定義及效果。 3.教師以範例說明文章結尾的使用方式,並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各課,舉出相同文章結尾的用法。 | 活動一:說話指導──如何適當的說話 2.教師以範例說明「如何適當的說話」,於生活中所產生的效果,並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各課或請學生自我回想,舉出其他的適當說話的實例。 3.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真誠同理心、理直氣和、讚美及委婉拒絕的話語,並將其運用日常生活的應對上。 活動二:認識修辭──譬喻 1.教師引導學生認識譬喻修辭的定義及效果。 2.教師說明常見譬喻修辭的類型。 活動三:寫作指導──文章結尾的寫法 1.教師帶領學生朗讀課文語句,適當解釋、說明語句含意,並歸納內容重點。 2.教師以範例說明文章結尾的使用方式,並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各課,舉出相同文章結尾用法。 3.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文章結尾的寫法,進行寫作練習。 | 5 | 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 口頭評量 課堂問答 實作評量 | 【生涯發展教育】2-2-1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
第十六週 | 5/27~5/31 | 第肆單元生命之美 | 第十二課誕生 | 3-3-3-1能正確、流利且帶有感情的與人交談。 3-3-3-3能有條理有系統的說話。 5-3-1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字詞句型。。 5-3-3-1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3-2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如:敘述、描寫、抒情、說明、議論等)。 5-3-3-3能理解簡易的文法及修辭。 5-3-4-1能認識不同的文類(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 5-3-5-1能運用組織結構的知識(如:順序、因果、對比關係)閱讀。 5-3-5-2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5-3-7-1能配合語言情境,欣賞不同語言情境中詞句與語態在溝通和表達上的效果。 | 1.學習運用現代詩的技巧來豐富寫作內涵,以表達對周遭親友的感恩。 2.了解並應用「饋贈」、「慳吝」、「奢侈」等語詞的意義和用法。 3.了解並運用「因……」的句型。 4.能培養朗讀與欣賞現代詩的興趣和情意。 | 1.教師配合課文結構表,引導學生敘述分段大意,共同摘錄重點。 | 活動一:注音 2.能運用電腦「注音」輸入的方法,處理資料,提升語文學習效能。 2.能聽出詩中「這些圍繞你的人/你的注視/使他們重新誕生一次」所流露的關愛之情和充滿希望的語氣。 活動三:說話 3.提出看法。 3.易錯字:「吝」、「饋」。 4.字形辨別:「贈、增、憎、噌」。 活動六:寫作 2.語詞應用 | 5 | 1.教學CD | 小組互動表現 習作評量 參與度評量 實作評量 態度評量 | 【人權教育】1-3-1表達個人的基本權利,並了解人權與社會責任的關係。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第十七週 | 6/3~6/7 | 第肆單元生命之美 | 第十三課用手指舞出動人的交響曲 | 2-3-1-2能仔細聆聽對方的說明,主動參與溝通和協調。 3-3-3-1能正確、流利且帶有感情的與人交談。 3-3-3-3能有條理有系統的說話。 3-3-4-2能在討論或會議中說出重點,充分溝通。 5-3-1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字詞句型。。 5-3-3-1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3-2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如:敘述、描寫、抒情、說明、議論等)。 5-3-3-3能理解簡易的文法及修辭。 5-3-4-1能認識不同的文類(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 5-3-5-2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5-3-7-1能配合語言情境,欣賞不同語言情境中詞句與語態在溝通和表達上的效果。 | 1.學習以自己為第一人稱,介紹在自己的成長中面對的困境與解決經過。 2.認識「循序漸進」、「晦暗」、「判斷」等語詞的意義和用法。 3.能運用「倒不如……更能夠……」的句型。 4.能從本課課文中,體會人的堅忍與生命力。 | 1.教師配合課文結構表,引導學生敘述分段大意,共同摘錄重點。 4.指導學生運用譬喻修辭來寫作。 | 活動一:注音 2.能運用電腦「注音」輸入的方法處理資料,提升語文學習效能。 2.能聽出課文中「所謂『無聲勝有聲』,滿嘴的甜言蜜語,倒不如一個『我愛你』的手勢,更能夠傳達你的心意。」充滿篤定的肯定語調。 活動三:說話 3.提出看法。 3.字形辨別:「晦、誨、悔」、「輩、斐、翡、蜚、裴」。 活動六:寫作 2.語詞應用。 5.勵志故事的寫作。 | 5 | 1.教學CD | 作業評量 小組互動表現 平時上課表現 習作評量 實作評量 課堂問答 | 【人權教育】1-3-1表達個人的基本權利,並了解人權與社會責任的關係。 【生涯發展教育】2-2-3認識不同類型工作內容。 |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第十八週 | 6/10~6/14 | 第肆單元生命之美 | 第十四課永遠不會太晚 | 2-3-2-4能簡要歸納所聆聽的內容。 2-3-2-5能結合科技與資訊,提升聆聽學習的效果。。 2-3-3-1能主動學習說話者的表達技巧。 3-3-2-1能具體詳細的講述一件事情。 3-3-2-2能簡要作讀書報告。 3-3-3-2能從言論中判斷是非,並合理應對。 3-3-4-1能即席演說,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經驗。 3-3-4-2能在討論或會議中說出重點,充分溝通。 3-3-4-3能在辯論中精要的說出有利己方的意見。 5-3-3-1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3-3能理解簡易的文法及修辭。 5-3-5-2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5-3-8-2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參與團體的精神,增進人際互動。 6-3-1-1能應用各種句型,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 1.學習以說明的形式,解說「只要願意去做,永遠不會太晚」的人生觀的寫作方法。 2.認識「教授」、「艱辛」、「效率」等語詞的意義和用法。 3.了解並運用「不管……都……」、「為了……而……」、「既……又……」等句型。 4.培養學生能自我期許,並朝目標努力邁進的實踐理念。 | 1.教師配合課文結構表,引導學生敘述分段大意,共同摘錄重點。 | 活動一:注音 2.能運用電腦「注音」輸入的方法,處理資料,提升語文學習效能。 2.能主動參與討論,並聆聽別人所提出的說明。 活動三:說話 3.提出看法。 3.字形辨別:「競、兢」、「渴、喝、遏」、「跨、垮、胯、誇」。 活動六:寫作 4.人物故事的寫作策略。 | 5 | 1.教學CD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平時上課表現 習作評量 實作評量 課堂問答 | 【生涯發展教育】2-2-2激發對工作世界的好奇心。 【生涯發展教育】3-2-1培養規劃及運用時間的能力。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第十九週 | 6/17~6/21 | 第肆單元生命之美 | 統整活動四 | 5-3-8-1能理解作品中對周遭人、事、物的尊重與關懷。 5-3-8-2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參與團體的精神,增進人際互動。 6-3-4-1能學習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述方式,練習寫作。 6-3-6-1能理解簡單的修辭技巧,並練習應用在實際寫作。 | 1.能認識排比修辭的特色及功能。 2.能了解班級讀書會的運作方式。 3.能運用不同結尾法於說明文的寫作中。 | 1.讓學生將課文的句子分次朗讀,再共同討論排比修辭的表達目的及技巧。 2.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本文,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的書法之美。 3.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標註法」、「摘錄法」與「圖表法」完成讀書筆記。 | 活動一:認識修辭──排比 活動二:書法欣賞 1.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本文,引導學生理解生活中的書法之美。 2.利用生活中的「書法作品」、「春聯」、「匾額」、「名勝古蹟」感受書法不同的風格樣貌。 活動三:閱讀指導──如何做「讀書筆記」 1.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本文。 2.教師以「標註法」、「摘錄法」與「圖表法」,範例說明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3.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做讀書筆記方法,進行寫作練習。 | 5 | 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口頭討論 課堂問答 學習態度 | 【生涯發展教育】3-2-2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6/24~6/28 | 閱讀樂園二 | 鐵道風景戳印 | 2-3-1-1能養成耐心聆聽的態度。 2-3-1-2能仔細聆聽對方的說明,主動參與溝通和協調。 2-3-2-1能在聆聽過程中,有系統的歸納他人發表之內容。 2-3-2-8能從聆聽中,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3-3-1-1能和他人交換意見,口述見聞,或當眾作簡要演說。 3-3-2-1能具體詳細的講述一件事情。 3-3-4-2能在討論或會議中說出重點,充分溝通。 5-3-3-1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5-1能運用組織結構的知識(如:順序、因果、對比關係)閱讀。 5-3-5-2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5-3-8-2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參與團體的精神,增進人際互動。 5-3-8-3能主動記下個人感想及心得,並對作品內容摘要整理。 5-3-10-1能夠思考和批判文章的內容。 6-3-1-1能應用各種句型,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 1.能透過內容的深究,了解作者所要傳達的意涵。 2.能歸納整理文本訊息,推論作者寫作的主旨。 3.能理解作者安排全文的方式,掌握文本重點。 4.能藉由問題的討論,養成主動評判文本的習慣與能力。 | 1.聆聽教學CD並回答問題。 | 活動一:聆聽 | 5 | 1.教學CD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習作評量 發表 課堂問答 | 【環境教育】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