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10.「天一樣長的霞火燒著橘色/是遠方有人在喊你/在遠方喊你的回聲嗎?/晚飯的時候了,討海人/荒涼而顛簸
的,何處/才是你順風的回程?/一條小漁船的胸脯/要承受滿海滾滾的浪頭/向黑潮的深處去索討/一網
又一網的生鮮活跳 ──/若是網重而魚多/滿艙的豐收該慶賀,為你/若是網輕呢,唉,也該慶幸/又逃過
了一劫,為魚」 關於本詩的說明,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 詩人對於討海人能逃過一劫感到慶幸 (B)漁民滿載而歸,是詩人為其慶賀的原因
(C) 詩中傳達出討海人捕魚的艱辛以及孤獨 (D)由詩中可看出作者具有悲天憫人的胸懷
( )11.廖鴻基在〈飛魚〉文末對飛魚興起的一連串疑問,透露出何種訊息?
(A)飄忽無定的飛魚讓他感嘆人生無常
(B)隱含對自身探尋歷程及抉擇的反思
(C)一路相隨的飛魚激發作者護海念頭
(D)多采多姿的巡經水路令人驚奇連連
( )12.「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曰:「願以境內累矣(註1)!」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
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註2)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
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根據本段文字,下列選項何者與莊子的想法最
接近? (註 1:願以境內累矣:希望勞煩您協助國事 註2:笥:放物品的竹器)
(A)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B) 人死留名,虎死留皮
(C) 不慕榮利,唯願逍遙 (D)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 )13.關於〈空城計〉一文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運用小說的懸疑手法,為情節製造張力 (B)以較短的句子寫孔明的指令,展現其明快果決
(C)透過孔明與眾官對話,凸顯其慎謀能斷的特質 (D)透過誇飾手法,描繪出魏軍敗逃的慌亂
( )14.下列「 」的選項都是一些常聽到的計謀,何者使用正確?
(A)當今社會上有許多表裡不一,甚至「笑裡藏刀」的人,實在是防不勝防
(B)加高堤岸來防洪只是治標,唯有疏浚河道,才是「以逸待勞」的治本之道
(C)蜀國丞相諸葛亮,為收服南蠻各族,刻意「擒賊擒王」,七擒蠻王孟獲,又縱其歸家。最終感化孟獲,
並且贏得南蠻族人的支持
(D)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吳軍都督周瑜利用曹操生性多疑之病,行使反間計「釜底抽薪」殺了魏軍的名
將蔡瑁、張允等人,使魏軍的水師戰力大為削弱。
( )15.有關《三國演義》的介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小丸子:這是一部描述東漢末年,以曹魏為正統的歷史章回小說
(B)花輪:作者是三國時代的小說家羅貫中,主要人物有曹操、孫權、劉備
(C)小玉:《三國演義》的情節完全根據《三國志》史實而來,所以草船借箭、火燒連環船、孔明借東風、
空城計,都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D)丸尾:全書塑造人物的典型,有所謂「三絕」:曹操奸絕、關羽義絕、孔明智絕。
( )16.「先是,亮使至,帝(晉宣帝,指司馬懿)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米?』對曰:『三、四升。』次問
政事曰:『二十罰以上,皆自省覽。』帝既而告人曰:『諸葛孔明其能久乎!』竟如其言。」
根據這段文字,司馬懿推測孔明的狀況如何? 《晉書.帝紀高祖宣帝》 (註:二十罰:打二十下軍棍的懲罰)
(A)事必躬親,過勞將死 (B)食多事少,怠惰安逸
(C)日理萬機,身強體壯 (D)妄加刑罰,眾叛親離。
( )17.在〈空城計〉一文中描寫孔明在面對司馬懿帶大軍攻西城,直至退兵的情節裏,孔明表現出的行為反應有「笑
容可掬」、「撫掌而笑」、「拍手大笑」。若依序推論孔明當時的想法及動機,下列何者較正確?
(A) 好大喜功/如釋重負/聞過則喜 (B) 故作輕鬆/如釋重負/得意自豪
(C) 如釋重負/見獵心喜/故作輕鬆 (D) 見獵心喜/故作輕鬆/得意自豪
( )18.有關三國的諺語、歇後語,下列那些配對正確?
(甲)司馬昭之心 ── 有備而來 (乙)草船借箭 ── 滿載而歸
(丙)孔明大擺空城計 ── 化險為夷 (丁)周瑜打黃蓋 ── 一個願打,一個願捱
(戊)關公面前耍大刀 ── 所向無敵 (己)曹操吃雞肋 ──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戊 (C)丙丁戊己 (D)乙丙丁己
( )19.孔明說:「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試依孔明所言,下列何者
較符合孔明內心實際想法?
(A)孔明讚佩司馬懿的冒險進取 (B)孔明對使用空城計的無奈之情
(C)孔明認為兵力懸殊,逃亡必敗 (D)孔明恐嚇眾官,說明司馬懿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