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雄市立大灣國民中學 109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定期評量測驗二年級國文科題目卷
版本:南一 範圍:第四課到自學二 *試題共四面,請將答案畫於答案卡上 班級: 座號: 姓名:
--------------------------------------------------------------------------------------------------------------------------------------------------------------------
一、基本題:每題三分,共 30 分
1. ( ) 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者讀音標示正確?
(A)直「隸」省:ㄉㄧˋ (B)「法」子:ㄈㄚˇ (C)「撇」開:ㄆㄧㄝ (D)「匱」乏:ㄍㄨㄟˋ
2. ( )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組讀音前後相同?
(A)「株」連/名「姝」 (B)「傾」斜/「頃」刻 (C)親「屬」關係/眾所「矚」目(D)「錯」其手足/安全「措」施。
3. ( )下列各選項「 」中的字,何者讀音前後相同?
(A)小妹妹手拿著一顆「柑」橘「酣」然入睡了 (B)自從上次「愉」快的會晤後,至今已「逾」半年了
(C)他開記者會「抨」擊報社對他人格操守的不當「評」論(D)政府不當政策的及時喊停,「與」「輿」論的激烈反彈有關
4. ( ) 下列選項「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組字形前後相同?
(A)「ㄆㄟˊ」罪/高溫烘「ㄅㄟˋ」 (B)「ㄧㄠˊ」頭嘆氣/「ㄧㄠˊ」控器
(C)翻箱倒「ㄍㄨㄟˋ」/功虧一「ㄎㄨㄟˋ」 (D)「ㄒㄧㄠˇ」以大義/無人不「ㄒㄧㄠˇ」。
5. ( )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人生苦短,若事事錙銖必較,只是徒增煩惱 (B)「朝庭不可一日無君」,盼陛下審慎考慮微服私行之事
(C)若大的公園,竟找不到一個乾淨沒有垃圾的座位 (D) 史記的作者曾任太史令,飽讀群書,學問十分淵搏。
6. ( ) 下列選項「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組前後相同?
(A)酣「ㄕㄤ」賦詩/「ㄕㄤ」亡慘重 (B)實至名「ㄍㄨㄟ」/回「ㄍㄨㄟ」自然
(C)旌旗「ㄅㄧˋ」天/「ㄅㄧˋ」帚自珍 (D)滴酒不「ㄓㄢ」/「ㄓㄢ」前顧後
7. ( ) 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組字義兩兩相同?
(A)人人皆「曉」/家喻戶「曉」 (B)「絕」了氣/「絕」無僅有
(C)誤「差」很大/「差」強人意 (D)「白」跑一趟/「白」吃白喝。
8. ( )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組字義前後相同?
(A)「治」罪/「治」療 (B)匿橋「下」/今既「下」廷尉
(C) 廷尉奏「當」/廷尉「當」是也 (D)「唯」陛下察之/「唯」見長江天際流。
9. ( ) . (甲)愛因斯坦之「於」《相對論》(乙)得之「於」人者太多 (丙)留蚊「於」素帳中(丁) 不戚戚「於」貧賤。以上「於」
字的用法,哪兩者相同?
(A) (甲)(乙)同 (B) (甲)(丙)同 (C) (甲)(丁)同 (D) (乙)(丙)同。
10.( ) 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經替換後文意改變?
(A)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按照道德「標準」行事→準繩 (B)他為此難題思索「良久」,但仍想不出解決之道→很久
(C)有了親朋好友的「支持」,小郭終於走出陰霾→扶持 (D)民安所錯其「手足」→兄弟。
二、進階題:每題二分,共 48 分
11.( )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這句話的含義為何?
(A)中國人時常取笑做事隨便的人 (B)差不多先生的言行是眾人處事的準則
(C)做事輕率敷衍是中國人的通病 (D)大家都以差不多先生為戒,因而時常掛在口頭,自我警惕。
12.( ) 關於差不多先生傳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以傳記手法寫成的寓言 (B)首段介紹差不多先生的姓名籍貫,可知真有其人
(C)差不多先生在大病後醒悟改過,故有「圓通大師」的稱號 (D)旨在針砭國人不求新求變的弊端。
13.( ) (甲)墓木已拱 (乙)長眠不醒 (丙)溘然謝世 (丁)命喪黃泉 (戊)風中殘燭 (己)駕鶴西歸。
以上詞語,共有幾項意指「死亡」? (A)三項 (B)四項 (C)五項 (D)六項。
14.( ) 如果想請一些名人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寫作成書,下列何者最不適當?
(A)請徐志摩寫留學生活分享 (B)請楊喚寫童心中無止境的詩意
(C)請李白寫想像力就是你的創造力 (D)請胡適寫古文革新與推廣。
15.( )差不多先生「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這種處事態度所造成的結果,最適合用下列何者來形容?
(A)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B)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C)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D)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16.( ) 五柳先生傳一文,作者不直接標明為其自傳,而假託「五柳先生」,其原因為何?
(A)藉此引起讀者興趣,並增加神祕成分 (B)給讀者客觀的感覺,並表達自我理想
(C)說明個性超然世俗,忘卻塵俗的束縛 (D)因為家貧而愧對祖先,不敢說明姓氏。
17.( ) 關於五柳先生傳一文的描述,何者正確?
(A)文章以感嘆起筆,以疑問筆法結束 (B)文中描述五柳先生常藉喝酒解愁悶
(C)文中描述好友五柳先生理想的人格 (D)本文採史傳的形式,以贊進行評論。
Created by free version of DocuFree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