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6、「彷彿是朝來人們的祈禱,參差地翳入了天聽」,這是徐志摩用來形容「炊煙」的文字,使用了感覺移轉技巧。
下列哪一段文字亦屬於「用聽覺來表達視覺」的寫作技巧?
(A)那樹的顏色是綠的,而那種綠像薄荷的香味
(B)花園裡有桂花的淡雅清香,自枝頭輕輕跳躍下來
(C)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傳來的歌聲
(D)山谷裡的濃霧輕柔飄逸,彷彿情人在耳邊的私語。
( )17、關於〈傘〉一詩的文意說明,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一傘在握,開闔自如」意近「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
(B)「頂著單純兒歌的透明音符」:此處的「透明音符」是指承載著雨聲的透明雨傘
(C)「紅色朝暾 黑色晚雲」:形容天氣變幻莫測
(D)「一傘在握 開闔自如」:說明只要開闊自我胸襟,就能勝券在握。
( )18、徐志摩說:「數大便是美。」下列所描寫的情境,何者不符合這種說法﹖
(A)隔著一大田的麥浪看西天的變幻 (B)長途車駛過青青的草原,檢視牧神青青的儀隊
(C)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D)初夏橋墩之下成陣羅列的西瓜。
( )19、「靜極了,這朝來水溶溶的大道,只遠處牛奶車的鈴聲,點綴這周遭的沉默。」句中使用「以動(牛奶車鈴聲)
襯靜」的手法,下列何者相同?
(A)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B)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C)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D)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 )20、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中說:「我心頭頓時感著神異性的壓迫,我真的跪下了,對著這冉冉漸隱的金
光。」讓他跪下的原因為何?
(A)突然體悟到時光易逝,內心充滿無奈 (B)對於如夢似幻的人生,感嘆自己無能為力
(C)看見宇宙萬物的偉大,對造物主表達崇敬之意 (D)以膜拜的方式,表示他對宗教信仰的虔誠。
( )21、昨天晚上你也許還吃著燒仙草,今天你忽然聽到他改叫『冷豆花哦』
—
這一叫,又讓你驚覺春天的確來了」
這段話說明了聲音鐘的哪一個特色?
(A)這些叫賣聲就像報時的鐘一般準確地出現 (B)這些鐘可不是一成不變地只會噹、噹、噹
(C)聲音鐘報時的方式,和這有情世界一樣充滿變化 (D)這些聲音鐘不但告訴你時刻,也告訴你星期、季節。
( )22、有村舍處有佳蔭,有家蔭處有村舍。」這句使用了 「回文」修辭,下列何者不屬於回文修辭?
(A)離別惜殘枝,枝殘惜別離 (B)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D)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 )23、徐志摩〈朝霧裡的小草花〉:「我此時在這蔓草叢中過路,無端的內感,惘悵與驚訝,在這迷霧裡,在這岩壁下,
思忖著,淚怦怦的,人生與朝露」,詩中「人生與朝露」一句指的是人生如朝露般:
(A)短暫易逝 (B)圓滿自在 (C)晶瑩可愛 (D)充滿希望。
( )24、余光中:「今夜的天空很希臘」,句中的「希臘」是將名詞轉為形容詞使用。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也是同
樣的用法?
(A)炭治郎的行為非常「商人」 (B)花媽很「寶貝」自己的衣服
(C)史瑞克在學校總是很「惡劣」 (D)我對柯南的印象十分「深刻」。
( )25、「你能想像更適情、更適性的消遣嗎?」這句話是何意?
(A)這是最適情適性的消遣 (B)沒有適情適性的消遣
(C)適情適性的消遣只能靠想像 (D)還有更適情適性的消遣。
( )26、連續的『霧』聲,穿透幽暗寂靜的夜幕,一隻白面鼯鼠像流星般劃空而來,亮著一對發光的金眼珠,倏忽掠過
屋頂。牠開始上班了。對大部分動物而言,整個森林這時才開始熱鬧起來。森林屬於夜生活的。白晝不過是鳥類、
蝴蝶,還有我們這些山中過客在活動。當森林的夜市開鑼,我們卻懵然窩入發霉的被褥,蜷縮著自己,酣然入夢。」
根據這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當朦朧的山嵐煙霧籠罩四方,是森林最美的時刻
(B)當夜幕低垂時,鼯鼠、鳥類、蝴蝶便開始出來活動
(C)大多數的人類,並不懂得參與森林最熱鬧的盛會
(D)白天裡的森林比黑夜裡的森林要來得更明亮、熱鬧。
( )27、「師母是浙江人,時常表揚西湖之美,無非是鄉思使然。有一次老師聽厭了,咕噥說道:『西湖是什麼東西?
最多也不過和花蓮菜市場後面那條排水溝差不多罷了!』師母不悅。我做學生的卻覺悟比喻之妙,誇張之美,而鄉
土的可愛,則見仁見智。後來我每次看北平人寫文章說北平叫賣市聲如何美妙,而臺灣的叫賣市聲又如何不美妙,
總不免啞然失笑。」這段文字的主要意旨,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人們對於故鄉的風物,難免懷有特殊的情感
(B)臺灣東部的好山好水,勝過浙江的湖光山色
(C)文學的比喻與誇張,能化平凡之景為神奇之境
(D)與其懷念遙遠的西湖,不如惜取眼前景物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