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二:音樂魔法屋
一、 暖身活動:
1. 校園裡的聲音 1:校園裡有許多聲音,請幼兒至校園各處探訪,聆聽
各式聲音,並作下紀錄,回教室分享所聽之聲音與紀錄,並說明聲
音所帶來的差異、感受。
2.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音樂):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首歌曲、音樂帶
至學校與同儕分享,並說明原因。
二、團體討論與發表:
1. 校園裡的聲音 2:根據上述活動「校園裡的聲音 1」中討論出最想探
索的聲音內容並再次探訪,錄下聲音後,討論這些聲音的特色(節
奏、旋律、感覺等)。
2. 生活中的聲音 2:教師錄製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幼兒猜測之;欣賞韓
國「亂打秀」影片,討論日常物品的聲音。
3. 口哨與小狗:聆聽音樂《口哨與小狗》,說出聽到的音樂感受,並
根據感受連結題旨「口哨與小狗」,創作故事。
4. 音樂與情緒:什麼樣的音樂我們會覺得快樂?什麼樣的音樂又會使
我們覺得難過?教師播放不同類型音樂讓幼兒感受情緒與音樂的連
結。
5. 常見的「樂器」1:討論幼兒生活中曾經見過的樂器或物品,並選出
幾種樂器作為探索的目標(如:響板、烏克麗麗、三角鐵、刮板、
垃圾桶、籃子等)。
三、發展活動:
1. 校園裡的聲音 3:根據前述活動「校園裡的聲音 1、2」結合討論內
容,運用肢體動作表現出所選出之校園特色聲音的節奏、旋律或感
受!
2.音樂律動:
(1) 依據幼兒喜愛之音樂內容自由擺動身體,並根據音樂旋律快
慢作出相應的身體動作。
(2) 欣賞音樂《時鐘》,說出感受並依據《時鐘》的旋律節奏感
受自由律動。
3.音畫:分三組根據不同的音樂類型(輕快、緩慢、小調等類型)感
知並欣賞音樂,並創作滾珠音畫。
4.身體小樂器:運用身體各部會的敲擊、拍打,發出各式各樣的聲
音。
(1) 跟著教師的鈴鼓、三角鐵節奏運用不同的身體部位拍擊出相
同的節奏。
(2) 跟著《時鐘》、《口哨與小狗》等音樂性明顯的曲目,拍擊敲
打身體不同部位。
(3) 依據幼兒所發展出的身體發聲部位分部,幼兒配合上述(2)之
音樂與教師的指揮配合拍擊敲打身體部位,並錄製成果。
5.常見的「樂器」2:敲打「常見的樂器 1」所選出的探索目標器
物,分組探索之,並將探索的方式、感受繪製成海報。
四、分享活動:
1.探索經驗海報分享
2.音樂成果發表
3.經驗分享
五、收拾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