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異想世界—巴黎“瘋”:融合音樂、美術與戲劇的跨學科教學教案

格式
doc
大小
3.62 MB
頁數
22
上傳者
謝依秀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3-09-30,离现在 22 2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課程說明

希望以學生為主體,生活經驗為重心,配合學生身心能力發展歷程,透過學生與自己、學生與社會及學生與自然,來達成各項教學目標,配合帶著走的基本能力指標,拋開背不動的書包與維繫的之事教材,已達成下列課程目標: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表達、溝通與分享

        4.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5.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

        6. 主題探索與研究

        7.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藉由課程的統整,不論是知識與知識的統整、知識與學生經驗的統整或是知識與社會生活的統整使學生經由統整學習後在知識、技能、情意等…領域中,獲得學習統整,進而達到自動學習。

在選擇主題時,主要是考量分科學習,對大部分學生無法親身體驗的外國地理、歷史、藝術與人文部分,總是侷限於紙上談兵的階段,再加上不如自身國家有較多機會進行親身所學知識的映證,因此學生對外國的整體知識架構上,遠不如本國的知識連結,這是在經調查後所發現的,所以才會選定藝術發源地之一的法國巴黎來進行課統整教學,希望藉此建立學生更具體的知識結構,並拓展更加寬廣的視野。

主要以D.I.E戲劇教學法為主軸,利用此教學法帶領學生達到具體的學習目標,再輔以音樂、美術與人文,更加完整的建立學生知識概念,並導引學生反思的能力。

教案的統整模式,以下用架構圖來呈現:






























我的異想世界巴黎

領域

藝術與人文

教學年級

八年級 (國中 二 年級)

教材來源

自編

教學節數

4

設計與協同教師

沈明慧、謝依秀、蔡家惠

教學資源

1.法國「香頌」(CHANSON)與台灣民謠的CD2.巴黎彩色地圖5張;3.巴黎五個著名旅遊景點的照片;4.童軍繩;5.個人與團體兩種累積點數的貼紙;6.手提電腦;7.單槍投影機;8.數位相機;9.錄放影10.錄放音機;11.巴黎賽那河與台北淡水河的俯視圖;12.卡通『鐘樓怪人』與電影『紅磨坊』的影片;13.巴黎五個著名旅遊景點的細部特色照片;14.巴黎五個著名旅遊景點的細部特色簽條;15.迷你法國小國旗;16.法國保力龍迷你地圖;17.『最佳行銷王』、『最HITOMODEL』、『最佳旅遊團』與『未來最佳法國導遊』獎狀;18.學習單;19.回饋單。

總時間

各節分鐘

180分鐘

45分鐘

第一節課

  1. 讓學生在認識巴黎市區著名旅遊景點的地理位置的同時,了解平面概念與立體空間的轉換。

  2. 介紹巴黎與賽納河概括的簡史、流向、沿岸幾座造型特殊的橋、下水道及飲用水設施等…,以及巴黎人的人文習俗。

  3. 了解巴黎、台北不同的風俗民情與人文習慣。

  4. 體驗肢體的開展運用與角色扮演的經驗。

第二節課

  1. 介紹賽納河畔邊聖母院、羅浮宮及艾菲爾鐵塔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與建築特色。

第三節課

  1. 認識凱旋門及香榭里舍大道地理位置、歷史背景與建築特色。

  2. 了解巴黎招牌的特色與課稅方式。

  3. 介紹法國「香頌」(CHANSON—指法國的歌曲)。

  4. 建立學生對舞台出、入場、觀眾面向及走秀時肢體與音樂的結合之重要性的正確觀念。

第四節課

  1. 認識巴黎、台北捷運的不同風情。

  2. 介紹人文薈萃的藝術村-蒙馬特。

  3. 體認法國、台灣兩國重視藝術的程度的不同。

  1. 主題「我的異想世界-巴黎“瘋”!」是以戲劇領域為主軸,協同音樂與美術領域。

  2. 戲劇部分以旅遊的方式為出發點,以空間行走進行平面與立體空間轉換的概念,並以模擬建築物外觀與特色,達到肢體的開展。

  3. 美術部分藉由介紹法國巴黎著名幾個景點帶領學生認識羅浮宮、聖母院、艾菲爾鐵塔、凱旋門、新凱旋門、香榭里舍、蒙馬特廣場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與藝術作品。並引導學生創作出居住地—台北的特色物,進而達到思考法國與台北人文風俗習慣的差異。

  4. 音樂部份是藉由學習法國巴黎的藝術與人文特色,帶入法國最具代表性的人聲音樂-CHANSON,並以音樂與肢體結合重要性,引導學生感受音樂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認知方面

1.認識巴黎五個著名旅遊景點





2.認識巴黎的人文風俗習慣




()技能方面

3.體驗肢體的開展











4.認識巴黎五個著名景點的建築與藝術作品特色





5.介紹法國歌曲-香頌(CHANSON


()情意方面

6.體驗集體創作的樂趣



7.省思居住地—台北的風情



8.建立各國藝術價值觀的體驗感受


1-1能在教室佈置成賽納河畔的空間中,將五個法國著名的景點,站在其相對正確的的位置上,達到平面與立體空間的轉換概念。

1-2 能說出並寫出五個法國著名景點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建築特色與藝術作品。

2-1能在聽完導遊介紹巴黎的的人文風俗習慣後,說出與所居住地—台北的異同。

2-2能在了解兩國不同的人文風俗習慣後,試想原因為何並紀錄下來。


3-1能以集體創作的方式,運用肢體將建築物的外觀模擬出來。

3-2 能使學生在不同空間中,改變和他人的互動與相關位置的轉換,達到空間的平衡。

3-3 能在活動中,讓學生在不同空間中,認知舞台面向與出、場的重要。

3-4在走秀活動中,體驗音樂與肢體結合在舞台演出的重要性,並讓學生結合音樂與肢體節奏,進行舞台走秀表演。

3-5在不同情境之下,說出適宜的對話與表演,進而體驗角色扮演領域中的粗淺經驗。

4-1能說出巴黎五個著名景點的建築與藝術作品特色,並紀錄下來。

4-2能在了解法國地標選定的原因與目的後,以畫筆設計出自己學校的新地標。

4-3 能在欣賞賽納河與淡水河不同設計的橋後,運用想像力,以畫筆設計一座不拘任何形式的橋。

5-1 能說出CHANSON此字的定義。

5-2 能說出CHANSON此字現今的廣泛用法。

5-3 能說出CHANSON與台灣民歌聆聽的感受的異同。


6-1能在集體創作與競賽中,了解相互合作、彼此幫忙的重要性。

6-2 能在競賽活動中給予同儕正向的回饋。

7-1能在大略了解巴黎的整體概括後,讓學生反思造成差異的原因,進而達到體悟生活周遭事物的能力,更能提升學生省思生活事物的作用。

8-1能在了解藝術匯集之地—法國巴黎後,讓學生體驗在不同風俗民情背景下,藝術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以擴展更寬廣的的視野,建立學生藝術之國際觀。



目標號碼

時間

學習評量

教學資源








3-2

8-1














1-1

1-2

3-1

3-2

8-1










1-1

1-2

2-1

2-2

7-1

8-1









1-1

3-1

3-2

3-5

6-1

6-2

8-1














1-1

3-1

3-2






1-1

1-2

3-1

4-1


























1-2

3-1

3-2

4-1

4-2

4-3











1-1

3-1

3-2






1-2

2-1

4-1





















3-2

3-3

3-4

5-1

5-2

5-3

6-1

6-2

8-1











2-1

2-5








1-2

2-1

2-2

8-1






2-1

2-2

6-1

6-2

7-1

8-1




















































































































課前準備:

請學生在第一堂課前,準備一樣讓他能夠聯想到巴黎的物品。

例如:雨傘、咖啡…等



第一節課

引起動機:『台北、巴黎大不同』

學生們在教室內自由放鬆地走動,老師在場內撥放幾首法國、台北相關的歌謠,並透過老師的引導指令(CAMARACUT)完成動作。

1:如果下雨了!你是台北人你會怎麼反應?你是巴黎人你會怎麼反應?

2:如果你是台北人你會用什麼餐具吃飯?如果你是巴黎人你會用什麼餐具吃飯?

    • 最後老師在下最後一個指令的同時,將所有學生分為五組。


    進入主題:

    老師扮演導遊的角色,將巴黎的景致帶入教室中,讓

    學生彷彿暢遊巴黎一般。


    發展活動一:『我是巴黎新地標

    活動目標:

    以做地標的活動,讓學生了解如何在立體空間中,呈

    現巴黎市區的相關地理位置。

    1. 全班分5組,每組分發

    一張巴黎彩色地圖。

    圖上所指定地標建築物的照片。(共有5個著名景點

    ,每組一張)。

    1. 教師以童軍繩,在教室的地板上模擬出賽納河的形狀。

    2. 學生們按照地圖上的相對位置,試著找出指定建築物的方位定位,運用肢體呈現抽象或具象的建築物特色。

    3. 老師視情況調整學生所呈現建築物之正確方位,完成後相互觀賞,並選出最具創意的地標,給予團體累計點數。。


    發展活動二:賽納河畔之旅』

    活動目標:

    藉由老師的介紹認識巴黎與賽納河的概括的簡史、流

    向、沿岸幾座造型特殊的橋、下水道及飲用水設施…,以及巴黎人對寵物的寵愛程度。並要學生藉此反思台北相對應的生活文化。

    1. 老師繼續扮演導遊的角色,並帶領大家搭船導覽賽納河的沿岸風光〈介紹河上特別的交通工具--蒼蠅船〉。

    2. 在導覽中,先以一張台北淡水河與巴黎賽納河的俯視圖做比較,請學生選出哪一張為他們所居住的城市。

    3. 再利用圖片介紹賽納河沿岸,認識賽納河的起源、左岸右岸的分別、下水道、所經之橋、專門清理寵物排泄物的清道夫等…,及對法國巴黎粗淺歷史的介紹。


    活動進行:『賽納河畔的遐想』(IMAGE STILL

    1. 老師講解將進行的方式,請學生利用手邊的物品及上述巴黎及賽納河的特色,呈現心中想像賽納河畔的居民或旅客會有哪些情境,構成一幅靜止的畫面(IMAGE STILL)。

    2. 請學生依序走向此空間中(教室中用童軍繩拉成的賽納河),依其位置之合理性做出上階段所構思的靜止動作(老師需在旁提醒學生所建立之相對位置是否合乎邏輯)。

    3. 以學生到定點所構成的這幅畫後,老師穿梭其中,以每次觸碰一位學生肩膀的方式,請學生說出在此空間做出這樣的動作,在當時的心情會說出的一句話。

    1:坐在草地上喝咖啡的人說“真是悠閒的一個

    下午呀!”。

    2:正在搭船拍照的遊客說“好美麗的橋喔!”

    1. 導遊(授課老師)拍下學生集體創作的巴黎賽納河一景。(此照片將在第四堂課中作為本單元教案學生回饋單之用)

    2. 請學生分組填寫學習單。

    ~第一節結束~



    第二課

    引起動機:複習我是巴黎新地標』的活動

    活動目標:

    在做地標的同時, 藉由立體空間來呈現巴黎市區的相關地理位置。

    1. 以佈置成賽納河畔的教室為模擬地圖,請一至三組各派出三位同學,分別找出聖母院、羅浮宮及艾菲爾鐵塔在賽那河畔的相對位置就定位。


    發展活動一:暢遊賽那河畔』

    活動目標:

    藉由導覽的方式建立學生對巴黎賽納河畔三個著名景點的建築特色、歷史與人文等…相關知識。

    1. 老師講解活動的進行方式:請就定位的九位同學依導覽的順序,做出印象中可以表達建築物的肢體動作(上一堂課所發下的景點建築照片),老師稍作修正。

    2. 請所有就定位的同學做出三個景點的建築特色,並選擇出符合播放卡通『鐘樓怪人』片段中的建築物。(正解為聖母院,回答正確者累計個人點數)

    3. 開始導覽聖母院的歷史及建築特色:

    為歌德式建築的代表

    彩繪玻璃窗

    裝飾具特色的雕刻像

    1. 前往下一站—羅浮宮,導遊(老師)介紹此景點的歷史及建築特色:

    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

    鎮館三寶:米羅的維納斯、勝利女神、蒙納麗莎的

    微笑。

    1. 接著改搭—「音樂遊艇餐廳」的交通工具,前往下一個著名景點—艾菲爾鐵塔(巴黎鐵塔),並介紹此景點的歷史及建築特色:

    為慶祝十九世紀末世界博覽會-世紀總結(在巴黎舉辦)的開幕而建。

    鋼架結構(需一段時間就替它重新上漆)。

    燈在鐵塔上的架設,於夜晚呈現的特色,並藉由在

    巴黎鐵塔上觀看的市區俯視圖中,補充說明電力在巴黎的使用費率非常低廉,並為法國政府帶來不少稅收。


    教學評量:對面的同學看過來—比手劃腳』

    評量目標:

    藉由得知學生對巴黎聖母院、羅浮宮及艾菲爾鐵塔,在地理位置與建築特色的了解程度。

    活動說明:

    1. 全班分為五組(依上一堂課的分組),以競賽的方式每

    組選出兩位同學,用抽籤方式抽出建築物特色,並正

    確的站在吻合的景點位置,將建築物的特色用比手劃

    腳的方式表現出來。

    1. 各組統計貼紙點數,累計至本單元最後一堂課總結頒

    獎。

    1. 請學生分組填寫學習單。

    ~第二堂課結束~



    第三節課

    引起動機:複習『我是巴黎新地標』的活動

    活動目標:

    在做地標的同時,藉由立體空間來呈現巴黎市區的相關地理位置等…相關知識。

    1. 以佈置成賽納河畔的教室為模擬地圖,請四、五組各派出三位同學,分別找出凱旋門及香榭里舍大道在賽那河畔的相對位置就定位。


    發展活動一:『實踐諾言的拱門—凱旋門』

    活動目標:

    藉由導覽的方式,建立學生巴黎賽那河畔新、舊凱旋門的建築特色、歷史與人文,及巴黎的主要脈絡-香榭里舍大道。

    1. 老師講解活動的進行方式:請就定位的六位同學依導覽的順序,做出印象中可以表達建築物的肢體動作(上一堂課所發下的景點建築照片),老師稍作修正。

    2. 導遊(老師)介紹前往凱旋門的交通路線及狀況—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出的十二條放射狀大道,因此凱旋門又稱「星門」。

    3. 開始導覽凱旋門、騎兵凱旋門、新凱旋門的歷史及建築特色:

    新凱旋門建於戴高樂時代,位於拉德芳斯商業區,為新式的方形拱門建築。

    騎兵凱旋建於羅浮宮內,與凱旋門為同時期建立的。

    凱旋門是歐洲一百多座凱旋門之中最大的一座,宣揚拿破崙戰績的浮雕等…。

    介紹法國人重生不重死的觀念,並要他們聯想與

    1. 導遊〈老師〉帶領學生到香榭里舍大道SHOPPING,並藉此介紹當地櫥窗、招牌等…特色,例如:他們的招牌有分掛牌式、吊牌式、站牌式、出棚式、廣告桿、廣告柱等…,並依其招牌大小課賦稅收。


    發展活動二:『獨領風騷—我的FASION SHOW

    活動目標:

    藉由走秀發揮創意、展現自我,建立對舞台出、入場、觀眾面向及走秀時肢體與音樂的結合之重要性的正確觀念。

    1. 導遊先介紹香榭大道的流行時尚特色,包含法國當地著名設計師每年需舉辦的例行活動項目,例如:FASHION SHOW

    2. 介紹法國「香頌」(CHANSON—指法國的歌曲)。

    3. 分組進行活動,每組請選定一件第一堂課所攜帶的道具,並可用各種不同形式的肢體走秀方式,大膽展現出自我的創意,進而達到行銷此產品的目的。

    4. 各組在法國「香頌」的音樂中,依序上台走秀發表產品,最後老師與同學相互給予回饋,並選出「最佳行銷王」、與「最HITO MODEL」,發給個人累積點數。

    5. 請學生分組填寫學習單。

    ~第三堂課結束~



    第四節課

    引起動機:捷運兩風情』

    活動目標:

    藉由台北的捷運,引導學生了解法國巴黎的捷運特色

    ,進而思考兩國風俗民情的不同。

    1. 導遊〈老師〉以台北、巴黎的捷運圖片,讓學生比較兩國不同的裝飾風格與民情,並說出試想原因為何?

    例一:每一個出、入口皆有獨特的裝飾風格。

    例二:巴黎捷運為可開放飲食;台北則反之。


    發展活動一:『人文薈萃的藝術村—蒙馬特』

    活動目標:

    藉由說故事的方式,介紹藝術村—蒙馬特之藝術家的作風特色,瞭解法國人對藝術的價值觀。

    1. 導遊〈老師〉以說自身經歷的方式,讓學生瞭解當地藝術家對藝術的重視—藝術是不可殺價的。

    2. 說明當地藝術家的創作及展演方式〈街頭藝人〉。

    3. 介紹此地為電影「紅磨坊」故事的取材與拍攝的背景。


    發展活動二:『最專業的旅遊團』

    活動目標:

    藉由競賽方式來分組討論學習單,讓學生說出巴黎與台北在風俗民情與人文環境的異同。

    1. 延續前幾堂課的分組討論學習單。

    2. 老師說明競賽方式:各組舉手發言說出討論的想法,並運用同學間互評的方式,將每個人手上的迷你法國國旗,插在最欣賞其發言組別前的法國保力龍迷你地圖上〈不採計自己的組別〉,並頒發「最佳旅遊團」獎。

    3. 另外,統計個人累積點數,頒發「未來最佳法國導遊」獎。


    ~本單元結束~










    能透過老師的引導,完成指定的指令。











    能正確找出模擬法國巴黎教室的著名景點,並運用肢體呈現建築物外觀與特色。










    能專心聽講並回答問題。













    能運用手邊物品,作出適合情境的動作對話。





















    能正確找出模擬法國巴黎教室的著名景點,並運用肢體呈現建築物外觀與特色。


    能專心聽講,並回答問題。




























    能依提示說出符合各景點的特色。













    能正確找出模擬法國巴黎教室的著名景點,並運用肢體呈現建築物外觀與特色。


    能專心聽講,並回答問題。





















    能在活動中,正確結合肢體與音樂呈現於走秀中。

















    能專心聽講,並回答問題







    能專心聽講,並回答問題。







    能勇於發表意見。










    CD Player

    法國台北相關CD


    自製導遊旗







    自製導遊旗






    巴黎彩色地圖5


    巴黎五個著名旅遊景點的照片


    童軍繩

    膠帶


    集點卡

    貼紙


    單槍投影機

    手提電腦

    POWER-

    POINT

    圖卡


    圖卡

    導遊旗








    學生自己攜帶的物品



    童軍繩











    .數位相機



    學習單一






    童軍繩



    聖母院、羅浮宮及艾菲爾鐵塔的圖片



    導遊旗


    聖母院、羅浮宮及艾菲爾鐵塔的圖片


    影片鐘樓怪人

    聖母院的建築、彩繪玻璃窗圖片、

    聖母院雕刻像圖片

    玻璃金字塔

    圖片

    鎮館三寶圖片


    音樂遊艇圖片

    愛菲爾鐵塔圖片〈白天和晚上〉

    台灣重陽橋和關渡橋的重新上漆圖片






    三個建築物的特色籤條

    童軍繩


    集點卡

    貼紙

    學習單二





    童軍繩


    凱旋門、新凱旋門、香榭里舍的圖片




    凱旋門、新凱旋門、香榭里舍的圖片








    商業區的圖片


    凱旋門浮雕的圖片


    法國櫥窗、招牌的特色









    走秀圖片



    CD Player

    CD

    學生自己攜帶的東西

    獎狀

    集點卡

    貼紙


    學習單三






    兩國的交通特色的圖片









    藝術村的圖片


    導遊旗

    街頭藝人照片

    影片「紅磨坊」DVD

    錄放影



    回饋單一

    法國保力龍迷你地圖

    迷你法國小國旗

    獎狀

    貼紙

    集點卡





    我的異想世界-巴黎瘋

    教學檔案













    我的異想世界-巴黎瘋

    試敎情形-課程活動紀錄
























    教學心得與期待


      課程統整為九年一貫的重要核心,有很多方面是我們必須加強學習與擴充。課程統整是多方面知識領域的結合,不再是傳統孤軍奮戰,而是教師們同心協力一起完成艱鉅的任務,並落實統整精神。協同教學對課程統整是相當重要的,此乃當務之急。

      本次的教案,因為教學場地較小,空間限制了教學的發展性,但是我們還是克服了種種困難,盡量讓學生可以達到教學效果。學生給我們的回饋,使我們感受到許多感動,他們的無限創意,給了我們很多意外的驚喜,從他們表現中,明顯發現孩子的成長,這無疑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對教案經過多次的討論,成員皆有收穫,這次是我們真正把理論與實務在課堂上落實,因為以前並沒有這樣的機會。尤其當我們做教案協商的時候,我們都體會到美術、音樂、戲劇均有其專業的地方,不能為了統整而統整,要避免這樣的結果發生,因此對於選擇題材特別謹慎。

      巴黎是世界知名的都市,在這個城市中,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參考當作改進與反思的借鏡,與孩子分享這個城市,或許現在離他們很遙遠,但是有一天,他們有機會到法國,這就能將所學的知識應證在真實的體驗中,把對事件的概念實現腳下,好比世界的起點,起始於足下,從現在建構學生的人文素養,更能增進他們的世界觀與國際觀。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一同參與設計這份教案,這與當初研究學生對本國優於外國知識建構,有了補強的效果,也從中發現學生們漸漸增強反思的能力,可見我們在設計藝術教案的同時,多方考量人文部分的比例,的確有益於學生與社會連結的多方能力,給學生經統整過後完整的知識內容,的確達到原先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因此,帶的走的知識是現今教改體制下,身為教師的我們急需思考的一個重要議題。

       在現今每個人都講求統整的階段中,往往只考慮到橫向的統整,而忽略各領域自身的專業,這樣過於薄淺的知識統整,是我們此次課程設計急欲避免的,為達到真正的統整,主要選定D.I.E.戲劇教學法作為主軸的統整方式,我們認為是一個不錯且成功的嘗試,原本表演藝術領域的戲劇,便是一個本身具統整的領域,因此,選擇這樣一個具統整性的主軸來發展教案,雖然是一個全新的嘗試,但是對於學生知識吸收上,卻具有相當的成效,因為戲劇的教學,讓學生在知識與知識間的邏輯思考上有了更有趣的知識連結,也因此在這樣有趣的嘗試中,發現學生更肯自發性的尋找與思考,雖然課程統整仍是一個廣泛的領域,且仍有許多學校行政與教學無法配合的一些問題,但是在學校極力配合之下,非常感謝鷺江國中給予我們發展的空間與創意教案的機會,讓創造教案的老師們有了更大的動力與明確的方向,相信不久的將來定可達成現今教改的目標,雖然這是一條漫長且艱辛的路,各位辛苦的老師們,大家一起加油吧!












    參考書目:


    1. 《巴黎.都市.建築.文化》 林貴榮、許連高 譯 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2. 《奇怪的法國》 車耳 著 商智文化。

    3. 《法國音樂瘋》 解瑄 著 許培鴻 攝影 東佑文化。

    4. 《巴黎漫步-林本良攝影專輯》 設計家出版社。

    5. 《巴黎建築1979-1989》 茂榮圖書有限公司。

    6. 《巴黎街道招牌藝術》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出版 藝術家出版社/執行。

    7. 《放眼世界-西歐洲之旅3》錦繡出版有限公司。



    參考網址:

    http://www.mychinesetea.net/

    http://www.sunshinetour.com.tw/read/city/paris/paris-s006.asp

    http://chinese.astrology.yahoo.com/folklore/fengshui/fengshui001130.txt.html

    http://home.kimo.com.tw/hct06157/art10-4.htm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xpo/2003-02/14/content_729801.htm

    http://www.people.com.cn/BIG5/news/6056/20021202/879567.html

    wonghakkan.virtualave.net/ 2_7.html

    http://home.kimo.com.tw/atwwu/fr0101.htm

    http://www.arch.ncku.edu.tw/archit/s13/jpg32.htm

    http://www.eurotravel.idv.tw/travel/travel-2/travel15.htm

    http://www.geocities.com/suhuiwun/Travel/montmartre.htm

    http://www.eztravel.com.tw/package2/youth/europe/view_france.htm

    http://www.ylib.com/hotsale/city3books/story2.htm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