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論(教)課程教學大綱與教案設計

格式
doc
大小
91 KB
頁數
12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1-12-02,离现在 13 32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學年

100

學期

1

開課代號

00UE001

年級


//

選修


開課組別

A

班級

大碩博

學分

2.0


課程名稱

教育概論(教)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任課教師

劉蔚之

課程綱要

課程目標:
本科目旨在提供修習教育學程之同學研讀教育理論與實務的基本主題,屬於導論性質課程。
授課目的在使學習者對教育理論與實務之內涵有清晰瞭解,期能因此形成恢弘的視野、獨立思考與批判的能力,進而激發從事教育工作的興趣,發展專業知識、專業精神以及專業素養。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教學與討論主題 教學內容 閱讀與討論資料
1
預備週 介紹課程規劃與安排 本課程之課程綱要
2
教育概念分析- 把學生教成神偷是教育嗎?
在學校舉辦大胃王競賽,是教育嗎? 教育的概念、定義、規準、口號與隱喻 歐陽教。見黃光雄 編

《教育概論》。
3
教育哲學基礎- 教師必須假定學生是性善的嗎?、校園與教室應加裝監視器嗎?

哲學基本問題及其教育意義 、教育問題之哲學反省
參考書目 :
(1)
楊深坑,見黃光雄編《教育概論》。
(2)
張耀宗(1998)。教師應具備的教育哲學觀。師友,37728-30
(3)
林秀珍(1997)。心靈饗宴-西洋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智慧,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39113-135

4 教育心理學基礎- 教三歲孩童易經,合乎心理發展原則嗎?
國中學生道德發展約在何種階段,應如何對待? 心理學三大典範
心理學理論舉隅(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郭爾堡道德發展階段論、佛洛伊德人格發展理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

(1) 簡茂發,見黃光雄編《教育概論》。
(2)
張春興著《現代心理學》。Ch. 9第三、四節; Ch. 11,第二節。
(3)
劉怡亭(2000)。一個教師的教學轉變:從心理學理論看班級經營。師友,39883-87
(4)
蔡佩芳(2000)。解剖我的生物學習: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教師之友,41(2)42-48

5
教育之社會學基礎- 教師看到討人厭的,或低社經背景學生,應該怎麼辦? 教育社會學基礎理論

介紹:功能論(和諧論)與衝突論 教育機會均等教育成就與社會階層化
(1)
陳奎憙,見黃光雄編《教育概論》。
(2)
駱明慶(2002)。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
(3)
詹千嬌(2006)。低學業成就學生之反學校文化與其形成脈絡。中正大學教研所碩論。
(4)
原住民升學優待辦法與教育機會均等(96.04.16

6 經濟學者論教育- 教育是服務業嗎?
教師應向超商店員學習,以提高服務品質嗎? 公營與獨佔:基本教育與公營企業
高等教育低學費政策:補貼窮人,還是有錢人? 吳聰敏、駱明慶(2003)。好老師、莫強求-也談教育改革。取自http://homepage.ntu.edu.tw/~ntut019/edu/TaiwanEdu.pdf

7 課程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方向是正確的嗎? 課程的意義、課程的結構與層次、課程發展的要素
課程改革:九年一貫課程為例--- 黃政傑。見黃光雄編《教育概論》。

8 教學 補習班教師與學校教師的差別何在?
協同教學適合升學主義下的學校文化嗎?
物理或是化學科教學有沒有情意目標可言? 教學的意義
教學的一般模式(教學目標、預估、教學程序、評鑑與回饋)
教學方法舉隅:協同教學

(1) 黃光雄。見黃光雄編《教育概論》。

(2)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Ch. 7,協同教學與統整課程的實施。

9 期中考試 範圍:只考到「經濟學者論教育」!
10
評量 新興評量方式適合升學主義下的學校文化嗎? 教學評量(assessment)的功能與種類(安置性評量、形成性評量、診斷性評量、總結性評量常模參照評量、標準參照評量)

參考書目 :
(1)
教學評量新趨勢(實作評量、檔案評量)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Ch. 8,教學評量的基本理念。

11 專題演講 初任教師經驗分享 實習教師的天空 (暫訂)
12
教育改革探究(一) 廣設高中大學是正確的政策嗎? 1990年代以來教育改革之特色與反思

參考書目 :

(1) 秦夢群(2006)。我國中等教育政策之檢討與策進。教育資料集,3191-123
(2)
林生傳(2004)。台灣近期教育改革的透視與省思。教育學刊,231-36

13
教育影片觀賞- 老師與家長真的瞭解孩子的真正世界嗎? 生日快樂
14
教改議題(二)- 教師是否有權力自選同事與校長? 教師會與教評會的組織定位與運作

參考書目 :

(1) 彭富源(2000)。校園權力結構重組中「教師會」角色的分析:期待與實際的差距及融通。臺灣教育,59447- 53
(2)
郭秀緞(2004)。教師會如何在運作中贏得認同。師友,44030-33
(3)
陳依萍(2001)。論教評會、學校教師會和校長的權責與衝突。學校行政,1378-88

15
教改議題(三) 中小學生應否參與教師評鑑?
中小學生的家長應否參與教師評鑑? 中小學教師評鑑
參考書目 :

(1) 張德銳(2006)。形成性教師評鑑系統的研發、推廣、研究與實施展望。初等教育月刊,231-26
(2)
張德銳(2005)。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的實施問題與策略。師友,4550-5
16
教改議題(四)- 一綱多本是否增加學生負擔?
北北基自辦基測是否能使學生快樂學習、減少壓力? 一綱多本與一綱一本

參考書目 :
(1)
藍順德(2003)。教科書開放政策的演變與未來發展趨勢。國立編譯館館刊,31,復刊號,3-11
(2)
周淑卿(2008)。豈是「一本」能了?教科書概念的重建。教科書研究,11),29-47

17
教改議題(五)- 教師應該是升學主義下的烈士嗎? 能力分班是罪惡嗎? 學歷越高越好嗎?
歐美主要國家為何沒有升學主義? 升學主義與學校教育之關係
參考書目 :

(1) 陳義裕(2007)。請給我一個標準答案!科學月刊,38(7)484-485
(2)
錢得龍(2005),教育的貓捉老鼠遊戲:常態編班vs.廣設資優班,師友,46147-51
(3)
范熾文、吳欣潔(2005)。是與非:跳脫編班的二元思維。師友,46131-35

18
期末考試 範圍:範圍:由「課程」考起!

上課方式:
1.
教師講述
2.
學生報告
3.
相關課題及資料的討論
4.
教育影片欣賞與討論
5.
校外教育專業人員演講

評量方式:
1.
期中考試 (30%)
題型為申論題。
評分標準:知識理解程度、對教育理論與實務的見解之深度。
2.
期末考試 (30%)
題型為申論題。評分標準同上。
3.
分組口頭報告 (10%)(每人一學期輪一次)
第三到第十七週(共十二單元)每次上課由一組同學(以不同系的2-3人為原則)報告。
評分標準:用心準備程度、對報告主題之重點掌握與理解程度、組織與口語表達能力、時間掌握、批判思考能力、團隊合作、報告方式對閱聽者的吸引程度。
請事先與老師討論及請教。報告時應準備書面資料給全班同學及老師,並註明分工方式,參考書目。預備PowerPoint。未參與報告者,視為退選。
4.
擔任「同儕互惠學習」的值日生工作(10%)(每人一學期輪2-3次,輪值的主題與分組報告主題不能重複)
第三到第十七週(共十二單元)每次上課由數位同學輪值,擔任事先出題與課堂上帶領討論之工作。討論時全班分為數組,每一組由一位值日生說明題目與答案,並進行討論。
值日生需先將題目與答案的紙本(勿超過A4一張)印好帶來分給同學與老師(約五份)。
評分標準:用心程度。

5. 平時表現(20%
評分標準包括出缺席、準時繳交作業、專心聽講、聽報告以及參與討論狀況。
出缺席相關規定:
有重要且正當事情不能出席者,需事先請假,並徵得老師同意。
點名未到者若未事先請假,一律以曠課計,事後不接受假單。請假以三次以內為限。
無故缺席三次以上,或遲到六次以上,視為退選。
無故遲到每次扣學期總成績一分。無故缺課(三次以內)每次扣學期總成績十分。

參考書目
黃光雄主編(1996)。教育導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光雄主編(2003)。教育概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另編有補充講義。


學年

100

學期

1

開課代號

00UE001

年級


//

選修

開課組別

C

班級

大碩博

學分

2.0

課程名稱

教育概論(教)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任課教師

葉坤靈

課程綱要

教學目標:
一、 培成圓熟的教育理念。
二、 踐履可行的教育行動。

教學進度表
Part I
『人』像什麼?天使或惡魔?
1
、課程引介
2
、人究竟是什麼---自【蒼蠅王】談起 (影帶欣賞,教育大樓九樓會議室)
3
、【蒼蠅王】之人性蘊義深究(分組討論)
4
、看誰在說話--【十年教改下的台灣教育新形貌】專題演講
5
、教育與人性之關係(一)
6
、教育與人性之關係(二)
Part II
『教育概念』釋明
7
、教育的概念性質分析
8
、教育之定義(一):中西方教育學者之教育觀點
9
、教育之定義(二):中西方教育學者之教育觀點
10
、教育的口號與隱喻
11
、教育的規準:教育與反教育的判別
Part III
『教育重要議題』探究
12
、【向權勢挑戰】--燃起教育希望的火炬(影帶欣賞,教育大樓九樓綜合教室)
13
、【教育的目的】與【生命教育】(一)
14
、【教育的目的】與【生命教育】(二)
15
、教育機會均等概念分析(一)
16
、教育機會均等概念分析(二)
17
、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
18
、期末考


課堂活動進行方式
一、 講述、討論及問答。
二、 本科目強調師生互動及分組討論,並結合教育時事問題,作深入探究,培養批判反省力。分組討論後需撰寫小組心得摘記,並將心得分享全班。
三、 撰寫(一)【李家同著(民93)。一切從基本做起。台北:圓神。】中的「救救弱勢的孩子」、「別讓孩子放棄英文」、「社會與教育密不可分」、「所謂大學,何也」、「科技必須從基礎開始」等篇章;(二)熱血教師.阿倫著(民97)。愛.上課。台北:寶瓶文化。各撰寫心得報告,字數各約二千字,包含內容摘述與心得兩部分。繳交期限為527日。

評量方式
一、課堂表現40%(出席與課堂參與50%;平時心得報告50%)。
二、專書報告30%
三、期末考30%
四、無故缺席三次以上者,根據學則規定扣考。

參考書目
林玉体(民87)。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洪蘭(民98)。順理成章:希望,給生命力量。台北市:遠流。
張鈿富(民95)。教育概論。台北:三民。
黃光雄主編(民85)。教育導論。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主編(民84)。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賈馥茗等編註(民88)。中庸釋詮。台北:五南。
賈馥茗(民87)。教育的本質。台北:五南。
賈馥茗(民76)。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歐陽教(民85)。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學年

100

學期

1

開課代號

00UE001

年級


//

選修


開課組別

D

班級

大碩博

學分

2.0


課程名稱

教育概論(教)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任課教師

鄭淑惠

課程綱要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
(二)引發學生對教育現象與問題的關切與討論
(三)培養學生從事教育工作的熱忱與專業精神

課程內容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理論基礎、教育的發展、目的與功能、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學生事務與輔導、課程、教學、教育行政、教育法令、教師與學生的權利與義務、課程回饋與綜合討論

上課方式:講授、分組討論、影片教學

成績評量:
(一)專題報告
(二)個人報告
(三)筆試
(四)綜合表現 (課堂討論、學習態度、課堂出席)

參考書目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1993)。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市:台灣書店。
王文科等(1997)。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
王家通主編(2001)。教育導論(二版)。高雄市:麗文。
吳清山(2004)。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
田培林(1988)。教育與文化(七版)。台北市:五南。
伍振鷟、高強華(1999)。新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
吳康寧譯。Ivan Illich箸(1994)。非學校化社會(Deschooling society)。台北市:桂冠。
林玉體 (2002)。教育概論(第二版)。台北市:師大書苑。
秦夢群主編(2004)。教育概論。台北市:高等教育。
張鈿富 (2006)。教育概論(增訂二版)。台北市:三民。
梁福鎮(1999)。普通教育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莊懷義等(1999)。教育概論。台北縣:空大。
陳迺臣主編 (2000)。教育導論。台北市:心理。
湯誌龍等(2005)。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
黃光雄主編 (2003)。教育導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光雄主編 (2004)。教育概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業學志主編(1995)。教育概論。台北市:正中書局。
楊國賜主編(2002)。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科技整合導向。台北市:學富。
溫明麗等譯(2002)。Richard D. Parsons, Stephanie Lewis Hinson, Deborah Stardo-Brown著。行動研究教育學(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practitioner-researcher model of teaching)。台北市:雙葉。
賈馥茗(1997)。教育的本質。台北市:五南。
賈馥茗(2000)。教育概論(第九版)。台北市:五南。
廖運範譯(2000)。柏拉圖等箸。教育的藝術。臺北市:志文。
歐陽教主編(1996)。教育概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學年

100

學期

1

開課代號

00UE001

年級


//

選修

開課組別

F

班級

大碩博

學分

2.0

課程名稱

教育概論(教)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任課教師

李玉馨


課程綱要


教學目標:

本課程為一概論式的入門課程,旨在提供學生對教育專業的基本認識,以奠定進一步研習其他相關科目的能力。講授側重一般學校教育的相關範疇,期望學習者能從中了解教育的意義、特色、理論,熟悉當前重要的教育問題,並洞察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


指定教材:

1. 蔡美兒(2011)。虎媽的戰歌。台北:天下。

2. 上課講義請至「箐英」購買(電話:2394-7370


上課要求:

本課程每次上課皆有特定的探討主題,與一至數篇針對該主題而安排的閱讀資料,學生必須在上課前閱讀完畢該星期的指定篇章,做好必要的思考,並於團體討論時間踴躍發言。


成績評量:

1. 個人作業 40%

2. 小組報告 40%

3. 課堂參與&出席狀況 20%


教學進度:

第一週 09/15(四)課程總覽

活動內容:課程介紹


第二週 09/22(四)電影欣賞

觀賞影片:三個傻瓜


第三週 09/29(四)東西方教育差異I

閱讀篇章:虎媽的戰歌/蔡美兒(第一部,頁9-93

本日繳交:小組名單


第四週 10/06(四)東西方教育差異II

閱讀篇章:虎媽的戰歌/蔡美兒(第二部,頁95-186


第五週 10/13(四)東西方教育差異III

閱讀篇章:虎媽的戰歌/蔡美兒(第三部,頁187-274

摘要報告:第一組


第六週 10/20(四)現代教育學基礎I

閱讀篇章:The sources of a science of education/DeweyI, pp. 3-12

摘要報告:第二組


第七週 10/27(四)現代教育學基礎II

閱讀篇章:1. The sources of a science of education/DeweyII, p. 13

2. The sources of a science of education/DeweyIII, pp. 14-25

摘要報告:第三組


第八週 11/03(四)現代教育學基礎III

閱讀篇章:The sources of a science of education/DeweyIII, pp. 26-40

摘要報告:第四組


第九週 11/10(四)期中考週


第十週 11/17(四)優質教育觀摩I

閱讀篇章:1. 社會價值,是一切的基礎/陳之華(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第一章)

2. 以孩子為中心,是教育的最根本/陳之華(同上,第二章)


第十一週11/24(四)優質教育觀摩II

閱讀篇章:1. 澳洲教育特質/李曉雯、許雲傑(沒有教科書,第二章)

2. 澳洲中小學/李曉雯、許雲傑(同上,第四章)


第十二週12/01(四)成功教師解析I

閱讀篇章:1. 漫漫教學路/林立仁譯(夢想教室,第一部,頁107-117

2. 我的黑馬王子/獅子老師(琴鍵上的教養課,頁26-40


第十三週12/08(四)成功教師解析II

閱讀篇章:1. 為了認識你們,我整夜讀信/林雨蒨譯(自由寫手的故事,頁84-95

2. 尋找第六階段/卞娜娜等譯(第56號教室的奇蹟,第二章)


第十四週12/15(四)台灣教育問題會診I

閱讀篇章:我不想上學/李雪莉(天下雜誌,395期,頁132-166

會診報告:第一組


第十五週12/22(四)台灣教育問題會診II

閱讀篇章:搶救國中生/許芳菊等(親子天下,15期,頁114-155

會診報告:第二組


第十六週12/29(四)台灣教育問題會診III

閱讀篇章:為何少年不閱讀/陳雅慧等(親子天下,19期,頁120-153

會診報告:第三組


第十七週01/05(四)台灣教育問題會診IV

閱讀篇章:1. 十二年國教新挑戰/陳雅慧等(親子天下,25期,頁152-170

2. 打造升學迷宮/林倖妃等(天下雜誌,478期,頁108-131

會診報告:第四組


參考書目:

I.教育概論

1. 楊國賜主編(2002)。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台北:學富。

2. 梁福鎮(2009)。普通教育學。台北:師大書苑。

3. Dewey, J. (1988). The sources of a science of education. In J. A. Boydston (Ed.), John Dewey: The

later works, 1925-1953 (Vol. 5, pp. 1-40). Carbondale, IL: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29)

II. 教材來源

4. 陳之華(2009)。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台北:天下。

5. 李曉雯、許雲傑(2010)。沒有教科書。台北:木馬。

6. 林立仁譯(2008)。夢想教室。台北:皇冠。

7. 獅子老師(2008)。琴鍵上的教養課。台北:寶瓶。

8. 林雨蒨譯(2008)。自由寫手的故事。台北:天下。

9. 卞娜娜等譯(2008)。第56號教室的奇蹟。台北:高寶。

10. 天下編輯(2008)。天下雜誌,395期。

11. 天下編輯部(2011)。天下雜誌,478期。

12. 天下編輯部(2010)。親子天下,15期。

13. 天下編輯部(2010)。親子天下,19期。

14. 天下編輯部(2011)。親子天下,25期。

III. 課外閱讀

15. 洪蘭(2004)。知書達理。台北:遠流。

16. 洪蘭(2005)。理應外合。台北:遠流。

17. 洪蘭(2008)。通情達理。台北:遠流。

18. 洪蘭(2010)。理直氣平。台北:遠流。

19. 洪蘭(2011)。理所當為。台北:遠流。

20. 嚴長壽(2011)。教育應該不一樣。台北:天下。

21. 賓靜蓀譯(2008)。學習動機。台北:天下。

22. 謝凱蒂譯(2009)。讓天賦自由。台北:天下。

23. 大前研一(2009)。低IQ時代。台北:商周。

24. 簡媜(2007)。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台北:印刻。

25. 李艷秋、李志邦(2007)。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台北:天下。

26. 陳之華(2008)。沒有資優班。台北:木馬。

27. 陳之華(2010)。成就每一個孩子。台北:天下。

28. 李弘善譯(2008)。全美最好的老師。台北:寶瓶。

29. 朱衣譯(2010)。點燃孩子的熱情。台北:高寶。

30. 黃孝如譯(2011)。那些高中生教我的事。台北:天下。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