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國民小(中)學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IEP)會議紀錄表

格式
docx
大小
115.49 KB
頁數
31
上傳者
Windows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12-05,离现在 0 32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畢業/離校日:____________

保存屆滿日 :____________

(畢業/離校日+10)

基隆市○○國民小()

學年度 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姓名: 就讀年班:     


成員

姓名

特教與

相關教師

個案管理教師


導師


任課教師


任課教師


行政人員

○○主任


○○組長


家長及學生

家長

(法定代理人或實際照顧者)


學生


相關專業人員

○○治療師


執行期程

計畫訂定日期

_______________

特推會審議日期

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檢討日期

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檢討日期

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檢討日期

_______________


基隆市○○國民小()學 ○學年度第○學期

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紀錄

學生姓名:


班級:


個案管理者:


家長與會方式:

到校與會 □視訊 □電話訪談 □書面聯繫 □其他

會議目的

IEP擬定 □IEP檢討 □轉銜 □其他

會議日期

年 月 日星期

會議時間

時 分 至 時 分

會議主席


會議地點


與會人員

學生

家長

(法定代理人

或實際照顧者)

特教教師

相關專業人員

導師/

任課教師

行政人員







會議討論與決議事項:

  1. 本學期普通班課程調整:

  2. 本學期資源班教育服務內容:

    不需安排

    國語文

    抽離原班課程

    外加課程 節

    學習策略(原班課程) □電腦打字

    原班課程調整或簡化 □功能性課程

    英語文

    抽離原班課程

    外加課程 節

    學習策略(原班課程)

    原班課程調整或簡化 □功能性課程

    數學

    抽離原班課程

    外加課程 節

    學習策略(原班課程)

    原班課程調整或簡化 □功能性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外加課程 節

    社會技巧 □學習策略 □生活管理

    功能性動作訓練 □其他

  3. 學習評量服務:

不需調整

原班試卷調整(科目:□國語文 □英語文 □數學) □資源班試卷(□國 □數)

報讀題目 □電腦作答 □延長考試時間 □分段考試 □放大試卷

獨立考場 □在資源班應試 □其他

國 □英 □數原班作業無法完成,需以資源班作業替代

  1. 專業團隊服務:□物理治療 □職能治療 □語言治療 □心理治療

  2. 其他相關服務(人力資源與協助、家庭支持服務、無障礙環境、輔具、行政支援及其他)


會議臨時動議:


導師意見:

家長意見:

其他:

    1. 基本資料

說明:可參考【附件一】蒐集學生基本資料,彙整後填入。

()個人資料

姓 名


出生日期

民國 年 月 日

年 級

年 班

性 別

男 □女

身分證字號


安置班別/

集中式特教班 □分散式資源班 □_______巡迴輔導班

在家教育 □普通班接受特教服務

鑑輔會鑑定證明類別/類型


鑑輔會

鑑定文號


有效日期


身心障礙證明

障礙類別(ICF)

障礙等級:

鑑定日期: / /

重新鑑定日期: / /

ICD診斷:

主要聯絡人(關係)


聯絡電話


戶籍地址

通訊地址




()家庭狀況

現況說明

(內容可包括家庭成員、社經背景、家族特殊案例、使用語言、居住環境、家人互動關係、主要的居家活動、主要照顧/學習協助者、教養態度、教養方式及問題行為處理情形及家庭對學生的支持等)

家長期待

(內容可包括家庭支持需求、家長期待等)

()健康狀況、發展、醫療與教育史

健康狀況

(健康及感官功能)

發展史

(生長發展情況)

醫療史

(專業診斷治療情形)

教育史

(過去教育安置及服務情形)

    1. 能力現況

  1. 評量紀錄

說明:

  1. 測驗:個別或團體智力測驗、各類能力診斷測驗、性向/興趣測驗等各式常模參照或標準參照測驗。

  2. 檢核量表:適應行為量表、各類障礙特質檢核表或相關量表等各式常模參照或標準參照量表。

  3. 其他:觀察(包括家長、學生、導師、任課教師、行政人員)、晤談、學業表現(段考成績或平均)、特教相關專業治療記錄(職能、物理、語言治療之評估結果及成效摘要)、前次個別化教育計畫檢討紀錄摘要 (依據前次會議紀錄或新生轉銜資料)等。

  4. 測驗及檢核量表可直接由心評報告轉化呈現。

評量工具

日期

評量者

結 果 摘 要

【除量化結果外亦須包含簡要質性結果解釋】

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五版





【結果解釋】


相關測驗/檢核表





【結果解釋】


學業表現

(段考成績與班平均)




觀察/

晤談/

專團




前次IEP檢討紀錄摘要/轉銜資料






  1. 能力現況描述

說明:

  1. 應根據()之評量紀錄結果分析整合敘述。

  2. 可參考【附件二】初步確認學生能力現況。

  3. 修改欄位應說明修改日期及修改內容。

項目

能力現況描述

修改(須註明日期)

知覺動作

(手眼協調、四肢協調、眼球追視、具方向性的文字判讀、空間方向辨識、平衡感等)


生活自理

(如廁、穿脫衣物、清洗、進食、下課活動安排、上下學、做事習慣與態度等)


認知能力

(整體學習、注意力、記憶力、思考力等)


溝通能力

(語言理解及語言表達)


情緒與社會行為

(人際關係、遵守團體規範、情緒等)


學業能力

(閱讀、書寫、數學、學習行為等)


    1. 需求評估(必要項目)

說明:

  1. 請依學生基本資料及能力現況,說明其優弱勢能力及障礙狀況對其在普通班級(或融合情境)適應的影響。

  2. 「需求分析」內容可參考【附件三】及「特殊教育課程實施規範」p.16-19所列服務與策略內容進行撰寫。

(一)優弱勢分析

優勢能力

弱勢能力







(二)學生障礙狀況對其在普通班級(或融合情境)適應的影響

融合情境:可指在學校環境、社區環境的適應。





(三)需求分析

向 度

內 容

學習需求

學習內容

(提供十二年國教各領綱課程與特殊需求領域之內容調整,說明採用簡化/減量/分解/替代/重整/加深/加廣等策略,以原班調整或外加/抽離方式提供課程)





學習歷程

(適合的學習方式/管道、原班與資源班上課所需之教學法與教具調整等)





學習環境

有助於學習之物理、社會、心理等環境之調整【校園、教學(實習)環境、設施、輔具、座位安排、教師及同儕協助】





學習評量

適合學生學習特性之評量 (如評量標準、評量方式、評量內容、時間調整、評量地點、提供相關輔具或必要提示、作業等)





    1. 特殊教育、相關服務及支持策略 (必要項目)

說明:

  1. 以下服務內容須提送學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審議。

  2. 本大項係參照前一大項「需求分析」,實際提供學生服務的執行細節。

  3. 「相關服務與支持策略」內容可參考【附件三】及「特殊教育學生及幼兒支持服務辦法」第8-19所列服務與策略內容進行撰寫。

()特殊教育

學習領域名稱

排課方式

負責教師

上課地點

起迄日期

/

原班

抽離

外加

領域學習課程

語文







數學







(生活)







社會







自然科學







藝術







綜合活動







健康與體育







科技







彈性學習課程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註:「原班」係指在原班上課,包含在普通班由特殊教育教師入班進行合作教學;或在集中式特殊教育班與原班同學一起上課。「抽離」係指抽離式課程,學生在原班該領域/科目節數教學時到資源班/教室/方案上課。「外加」係指外加式課程,可適用於資源班或集中式特殊教育班,包括學習節數需超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原領域/科目或原班排定的節數及經專業評估後需提供的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節數。


合計:/

()學生課表

(請並列科目名稱與任課教師,資源班學生之特殊教育課程或特教班學生之入普通班上課之融合課程,以網底呈現)

第一學期

節次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晨光時間






1






2






3






4






午休






5






6






7






8






第二學期

節次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晨光時間






1






2






3






4






午休






5






6






7






8







()相關服務與支持策略

項目

執行方式

起訖時間/頻率

負責單位()

相關專業團隊

安排○○治療,並將治療師建議融入各領域課程及各項活動之中,提供練習與訓練機會。

1. ○○治療師建議:

2. ○○治療師建議:



人力資源與協助

(教師助理、酌減人數及志工等)



家庭支持服務

(家庭諮詢、特殊教育相關研習及資訊、協助家長申請相關機關(構)或團體之服務等)



校園無障礙環境

(無障礙通路、樓梯、昇降設備、廁所盥洗室、停車空間等)



教育及運動輔具服務

(視覺輔具、聽覺輔具、行動移位與擺位輔具、閱讀與書寫輔具、溝通輔具、電腦輔具、運動參與所需之相關輔具,或調整運動設施、設備及器材)



行政支援

(區塊排課/出缺勤管理等)



其他

(交通服務、健康照顧、轉介醫療、 行為功能介入方案、班級經營策略、適性教材服務、適應體育服務)



    1. 轉銜輔導及服務

說明:

  1. 包括新生轉銜、適性輔導、生涯進路、生涯探索、畢業生資料轉銜、轉銜追蹤…等。

  2. 不限跨教育階段,係以協助學生達成獨立生活、社會適應與參與、升學或就業為目標撰寫。

  3. 計畫內容可使用【附件五】進行評估後撰寫。

項目

計畫內容

負責單位()

升學輔導

(如認識及瞭解下一階段課程以及作息、提供升學及考試資訊等…)

新學校環境

生涯探索

升學/安置資訊

提供考試資訊

熟悉新學校上學的路線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整體說明:______________


生活輔導

(如依學生生涯轉銜的需求,選擇重要的學習項目,含家庭生活、生活照顧、休閒娛樂等…)

提升專注力,說明:

使用工具能力,說明:

自我保護能力

使用金錢

表現適當的社會行為

搭乘交通工具

其他________________

整體說明:_____________


就業輔導

(針對未來可能就業的話,依據希望的職種、型態,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及適應能力等…)

自身權益的維護,說明:

工作安全的認識,說明:

工作行為的訓練,說明:

職業興趣評估,說明:

其他________________

整體說明:_____________


心理輔導

(依學生特質並描述之,如特殊行為、情緒調適及人際關係等)

肯定自我

加強自我決策

學習心態調整

提升學習動機

自我增強

學習人際互動

其他________________

整體說明:_____________


福利服務

(學生轉銜階段及成人生活可享有的相關福利服務資訊提供,社工服務、社會福利申請…等)

基本法律常識的認識(如殘優票)

政府相關福利的認識與使用

社工服務申請

社會福利申請

其他________________

整體說明:_____________


其他相關

專業服務

(達成各個轉銜目標校內所宜提供的服務,如職能、物理、語言治療、心理、定向…等)

專業團隊服務,說明:

轉學/換班

醫療訊息與資源提供  

其他________________

整體說明:_____________




    1. 學年與學期教育目標

學生姓名


教學者


領域


教學節數

每週○節

學年目標:

1.

2.

3.

學期目標

起訖

日期

評量方式

評量標準

評量

結果

評量

日期

教學決定

1-1











1-2











2-1











2-2











2-3











3-1











3-2











3-3











3-4











期末檢討

(視需求填寫)

未來建議

(視需求填寫)

評量方式:A書面(紙筆) B口語問答 C觀察 D操作(實作) E其他

評量標準/結果:5達成100904達成89803達成79~70

2達成69601達成59%以下

教學決定:P通過 C依原目標繼續教學 A調整目標繼續教學

    1. 行為功能介入方案及行政支援

說明:可參考【附件四之一】及【附件四之二】所列行為功能評估及介入策略內容進行撰寫。

  1. 學生是否具行為問題:

是,行為問題簡要描述:___________(請接續下題)

否(以下免填)

  1. 學生是否需要行為功能介入方案?

不需行為功能介入方案(請於需求評估中敘明為學生安排的學習內容、歷程、環境和評量調整)。

需行為功能介入方案:

建立行為功能介入方案

維持前次行為功能介入方案,繼續執行

調整前次行為功能介入方案,繼續執行

行為功能介入方案(學校用版本)

行為

問題

界定

  1. 行為發生樣貌描述:(描述單一個行為或一組相同功能的行為具體看起來的樣子)

  2. 行為頻率、強度、持續時間、嚴重程度:(描述欲共同處理此行為問題的團隊成員最在意的行為向度,如離座次數,抑或是離座時間?)

行為

功能

獲得內在刺激:( )(視、聽、嗅、觸、動、味、痛哪種/些感官刺激?

獲得外在刺激: □特定/物理刺激( )(哪種/些事、物、活動?)

社會刺激 ( ) (什麼對象的互動/關注?)

逃避內在刺激:( )

逃避外在刺激:□特定/物理刺激( )

社會刺激

(同一個/組行為問題若在多個情境中各有不同的功能/達到不同目的,需為一種功能擬定一份介入方案)

行為

介入

目標

(短期替代行為的介入目標:取代行為問題的正向行為表現,需在多久的時間內,在什麼情境下增加到什麼程度? 行為問題的介入目標:行為問題需在什麼情境下減少/改善到什麼程度?


策略

執行方式

負責人

檢核日期

執行

情形

執行

結果

A已執行

B執行中

C尚未執行

E有效

N無效

C尚需評估

前事調整

(有包括緩和背景事件的生態調整策略、預防行為問題,提示正向行為的策略嗎?)

(描述負責人員同意執行的各項策略具體執行步驟)

(由誰負責在行為問題發生的主要情境中執行預防和提示策略?)

(搭配行為介入目標設定的期限擬定第一次檢核日期,在依據執行情形和結果擬定下一次檢核日期)



行為教導

(包括1. 如何教導學生要在什麼情境下,可以使用取代行為問題的正向行為表現,達到原來行為問題的目,使學生了解情境-正向行為-行為目的之間的連結? 2.前事策略若有使用行為契約/行為檢核表等,要如何教導學生了解契約/檢核表的內容、需表現的行為、檢核的方式/步驟、與行為的後果? 可參考的策略例如示範/影片示範、角色扮演、社會性故事、各種提示階層、最多到最少的提示、區別性增強)

(描述負責人員同意執行的各項策略具體執行步驟)

(負責人員需與學生在情境發生之前/平時進行個別教學)




後果控制

(1.取代行為問題的正向行為、2.難度較高的期待行為,3.行為問題出現,現場處理人員要運用何種策略來回應,以增加未來正向行為和減少行為問題出現的可能?)

(描述負責人員同意執行的各項策略具體執行步驟)

(負責人是否可在三類行為發生後給予立即且適當的回應?)




本方案所需行政支援服務(必填,具體說明執行上述策略需要行政支援的服務內容)

(例如,除了上述行為問題外若學生有具危險性的行為問題之危機處理程序、協助執行策略的人員、場地,或共同討論時間的規劃/溝通協調等)



行為維持或類化的計畫(選填,不需要請說明原因)

(達成上述行為介入目標後,如何褪除前事和後果策略? 計畫如何在上述行為問題出現的其他情境/課堂中執行上述策略[例如導師課科任課]?)



行為功能介入方案(3級案版本)

導師


個管老師


方案起迄日期

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學生


班別



一、行為問題

()標的行為:

()標的行為描述:

1.行為樣貌:

2.行為嚴重程度(次數/頻率/強度/持續時間/反應時間/達成度/影響程度)

3.功能行為評量摘要表

前事

標的

行為

後果

功能

背景因素

立即前事、先兆

個體背景因素

環境背景因素






獲得:

逃避:


二、期待行為與功能等值的替代行為

()期待行為:

()功能等值的替代行為:

三、介入目標





四、介入策略

前事/行為/後果處理策略

實際作法

負責人

前事處理策略




行為教導策略

替代行為訓練



相關行為訓練



後果處理策略

正向行為出現

替代行為出現



相關行為出現



行為問題出現



五、評鑑資料收集

資料名稱

資料收集方式

實際作法

負責人





備註


六、成效評估

成效檢討/建議


目標已達成

持續進行

增加相關專業/資源介入

調整/增加策略

其他




【附件一】

(一)個人資料

個管教師


級任教師


學生姓名


性別


身份證字號


出生日期


原住民

是 □否

新移民

是 □否

低收入戶

是 □否

家長姓名

(法定代理人)


年次

教育程度


父母職業





電話(宅)


手機

父:

母:

戶籍地址

通訊地址


身心障礙

證明(ICF

障礙類別: 障礙等級:

鑑定日期: 年 月 日 重新鑑定日期: 年 月 日

ICD


鑑輔會鑑定障礙/03拾衣物。當鉦倚七歲時,因為學校老師發現鉦倚心。品皓複習類別

鑑定類別:

鑑定日期: 年 月 日 鑑定文號:

重新鑑定日期:

(二)家庭狀況

家庭成員:

稱謂

姓名

教育程度

職業

領有身心障礙證明


























家庭生活:

家人關係:□親密 □和諧 □尚可 □冷漠 □其他_____________

經濟狀況:□富有 □小康 □普通 □清寒 □其他_____________

主要經濟來源:□祖父母其他_____________

主要照顧者:□祖父母外籍看顧者 □其他___________

與家人溝通方式:□國語台語客語手語其他_____________

做功課的場所:□有自己的書房有自己的書桌和兄弟姊妹共用書桌

餐桌,無固定 □其他_____________

誰指導做功課:□父兄姊親戚家庭教師安親班

無人指導其他_____________

主要休閒活動:□看電視聽音樂聊天看書唱歌 □畫畫

玩電腦 □養寵物 □下棋種花運動

家庭環境:□安靜吵雜其他_____________

放學後到睡覺前,時間的安排:

做功課:小時,幫忙家務:小時,休閒活動:小時

其他():小時

最喜歡的家人:□祖父祖母

妹 □其他_____________

會做的家事:□無擦桌子倒垃圾整理報紙收拾衣物

收拾玩具 □收拾碗筷洗碗掃地拖地其他________

你何時覺得你的孩子與別人不一樣:

當孩子______歲(_____________年級)時,誰最先發現的:_____________

你的孩子行為優點為何:

幫忙家事友愛弟妹生活規律遵守校規樂於助人認真負責

個性敦厚人緣佳樂觀開朗乖巧可愛能作理性溝通 □其他_________

您的孩子主要學習困難為何:

拼音困難認字困難寫字困難閱讀理解寫作困難計算困難

推理困難空間方向感差視動協調能力差 □數字概念困難 □記憶力差 □專注力差 □聽覺理解困難(聽話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差

其他_______

您的孩子學習習慣最大優點為何:

主動寫作業 □自己整理書包 □樂於報告在校學習情形 □學習態度良好 □上學守時

其他_____________

您的孩子最主要的行為問題有哪些:

人際關係問題(例如:)

行為規範問題(例如:)

憂鬱/過動情緒問題(例如:)

特異習慣(例如:)

其他(例如:)


您的小孩最喜歡何種增強物:

打球看電視聽音樂幫忙做家事貼紙食物 □玩電腦遊戲社會性增強:_______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

您的孩子最需要學校哪方面的協助:

協助鑑定接納孩子的特殊性提供適當的補救教學 □提供親職教育(例:)

提供適當的行為改變/班級經營技巧其他(例如:)

您的孩子最困擾家人的問題及其處理方式:

.問題:□長時間看電視或打電動玩具,無法停止 □說謊 □偷竊

喜歡亂丟東西 □喜歡亂發脾氣 □晚上不回家

.處理方式:□勸誡,說明理由將線路拆除,或沒收玩具打罵

將孩子關在家中不理他,隨孩子的意扭送警局

家人對孩子的期望為何:

平安長大就好國中畢業即可對學業成就有所要求

能學習到一些實用技能 □其他:)

您對學校教育的期望為何:

能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增加孩子的生活適應能力

能試探出孩子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能培養孩子的職業技能其他____________

繪製家庭結構圖



(三)-1健康狀況

血型:______

身高:______公分,體重:______公斤,日期:__________

視力:祼視:左:______ 右:______ 矯正:左:______ 右:______

色盲:□無

聽力:□正常 □異常 (矯正前:左:_____右:_____,矯正後:左:_____右:_____)

健康情形:□甚佳良好普通體弱多病

活動狀況:

1.體力:□舉

2.姿態:□彎腰跪蹲匍匐平衡

3.行動:□行走攀登爬行手指運轉

4.溝通:□口語國語台語客語手語讀唇筆談

5.定向:□能迅速正確辨別方位方位辨別遲緩不能辨別方位

6.動作能力:□粗大動作精細動作協調動作

7.反應狀況:□反應靈敏反應尚可反應遲緩幾無反應

8.是否需要輔具:□否是,輔具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生長史

1.產前史:母親懷孕時 □正常(無特殊問題)

妊娠中毒 □嚴重嘔吐 □後期流血 □誤服藥物 □前置胎盤 □情緒緊張 □糖尿病 □腎臟病 □德國麻疹 □貧血 □染色體異常 □X光照射 □其他說明:

2.出生史:

1)出生體重:公克

2)出產方式:□自然分娩 □剖腹產 □產鉗夾出 □真空吸引 □其他

3)胎兒狀況:□順利生產 □難產 □早產 □晚產 □其他生產異常

4)該生出生時母親年齡歲 父親

3.嬰幼兒時期發展史:

1)動作發展:□正常 異常:

2)語言發展:□正常 □異常:

3)生活自理:□獨立完成: □需部分協助:

4)一足歲前的生活情況:□非常安靜 □安靜 □中等 □不安靜 □非常不安靜

5)與同齡、同性別孩子比較:正常 □異常(□注意力差□記憶力差□數字觀念差

字形顛倒線□線條歪斜□口語發展遲緩□動作協調不好)

(三)-3醫療史

病歷史:□健康良好

新生兒黃疸 癲癇 □伴隨 病發燒(為時多久: ;有何狀況: )

麻疹 □日本腦炎 □腦性麻痺 □腦部外傷 □腦膜炎 □心臟病 □肺炎

小兒麻痺 □鼻過敏 □氣喘 □慢性中耳炎□其他說明

伴隨障礙:

曾接受特殊訓練:

(三)-4教育史

就學狀況:□學前特教班 □普通幼稚園 □未接受學前教育 □小學 □其他

名 稱:

起迄日期:



【附件二】

項目

能力現況描述

知覺動作

與一般學生相同

手眼協調弱 □四肢協調弱 □眼球追視弱

有方向性的字易混淆 □空間方向辨識有困難 □平衡感不足

其他,說明:_______________

生活自理

1.如廁

與一般學生相同 □有困難:請說明


2.穿脫衣物

與一般學生相同 □有困難:請說明


3.清洗

與一般學生相同 □有困難:請說明


4.進食種類

與一般學生相同 □有困難:請說明


5.

與一般學生相同 □有困難:請說明


6.

與一般學生相同 □有困難:請說明


7.下課時間活動安排

會自己安排 □要別人提醒 □要別人帶領


8.上下學

會自己上下學 □不會搭乘交通工具 □要大人接送


9.做事習慣和態度

良好 □不能獨立做事 □不注意安全 □做完事,不知把東西收好或放回原處 □其他


認知能力

1.整體學習狀況

與一般學生相同

無法理解課程內容 □常發呆 □坐不住 □愛講話

其他,說明:_______________


2.注意力

與一般學生相同 □注意力渙散、聽而不聞

注意力缺乏、漫無目標 □注意力短暫、思緒不易集中

注意力固執、專心做某一件事,不管其他目標

容易受干擾而分心 □其他,說明:_______________


3.記憶力

與一般學生相同 □重述剛聽到的語句有困難 □不易記住學過的東西 □會忘記攜帶文具用品 □其他,說明:_______________


4.思考力

與一般學生相同 □內在思考力弱 □推理能力弱

類化能力弱 □組織統整力弱 □其他,說明:_______________


溝通能力

與一般學生相同

無口語,使用肢體、手勢溝通

無法理解他人說話,只能仿說

聽懂語句,但無法理解抽象內容

聽懂日常生活語彙

大部分的話須加上手勢或動作才能理解

使用詞彙缺乏 □口吃或說話費力

發音不清楚、構音有問題

易誤解指示 □常需重複問題

其他,說明:_______________

情緒與社會行為

1.人際關係:

與一般學生相同 □朋友很少 □退縮 □受同學排斥

經常與人發生衝突 □其他


2.遵守團體規範:

與一般學生相同 □不能遵守指令 □不懂活動規則

參與團體活動有困難 □其他

3.情緒:

情緒穩定 □情緒低落 □經常哭鬧 □容易恐懼

經常焦慮不安 □情緒不穩定 □脾氣暴怒 □容易衝動

容易興奮 □其他

4.幻覺與幻想:(可複選)

與一般學生相同 □有自傷自殺的念頭

怪異幻想(例如

有幻覺 (例如

5.其他行為問題:(可複選)

與一般學生相同 □過動 □離座遊走 □打人

自我刺激行為 □經常破壞物品 □故意違規 □經常說謊 □有自傷行為(如拔頭髮、撞頭、割手) □暴食或過度節食

自言自語 □拒絕上學或逃學 □其他


學業能力

1.閱讀:

與一般學生相同 □不識字但能看懂圖卡 □認的字少

會讀字句但不懂意思 □閱讀緩慢 □讀時會跳行跳字

斷字斷句易錯 □易增漏字 □其他,說明:_______________


2.書寫:

與一般學生相同 □寫字速度慢 □筆順錯誤 □鏡體字

筆畫缺漏 □仿寫困難 □聽寫困難 □字體潦草

寫字超出格子 □字體大小不一 □易寫字形相似字

同音義字易錯 □其他,說明:_______________


3.數學:

與一般學生相同 □運算能力弱 □理解數學概念困難

應用問題題意理解困難 □推理困難 □數學符號辨識困難

其他,說明:_______________


4.學習行為:

與一般學生相同 □常離開座位到處走動 □不易記住學習內容

學習困難或學新內容時,常容易分心  

常常做事不經思考 □其他


5. 寫作業的主要方式:

手寫 □口述 □電腦 □點字 □其他


6.主要學習的教材:

文字 □符號 □圖片 □實物


7.學習上需要的協助:

報讀 □代抄筆記 □提醒 □其他_____________



【附件三】

向度

服務與策略內容參考

學習內容

領域科目;簡化減量、分解替代重整

學習歷程

適性教材、學習輔具、教學方法、學習策略

學習環境

物理環境:教室位置、座位安排、特製桌椅、無障礙坡道、樓梯扶手、無障礙升降

設備、無障礙停車位、無障礙廁所室內出入口、通路與走廊

心理環境:特教諮詢、特教宣導、入班宣導、師生支持

學習評量

評量時間調整:*提早入場*延長作答時間

評量環境調整:個人考場、*少人考場*無障礙考場*提供或使用特定輔具*擴視機*放大鏡*點字機*盲用算盤*一般電腦*盲用電腦及印表機、*特殊桌椅*助聽器搭配調頻輔具*電子耳搭配調頻輔具拐杖*輪椅助行器白手杖、檯燈)

評量方式調整:*紙筆*口試、指認、實作、*點字試卷*放大試卷*電子試題*有聲試題、觸覺圖形試題、*語音報讀、人工報讀、專人協助書寫

評量內容調整:內容難易度、題型調整、題數增刪、調整計分比重、*英語聽力免試。

其他評量調整:評量時給予必要的視覺或*聽覺提示、手語翻譯、板書注意事項說明

*:會考 :學測

相關服務與支持策略需求

相關專業團隊

相關專業人員醫師、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諮商/臨床心理師、職業輔導員、聽力師、社會工作師、定向行動訓練師

巡迴輔導:聽障巡迴、視障巡迴、情支、在家教育巡迴

人力資源與協助

同儕志工、教師助理員、學生助理員、家長團體、社福單位

家庭支持服務

親職教育、諮詢服務、提供特教資訊、協助申請特教資源、協助申請福利補助(獎助學金、急難救助、午餐減免、交通車、交通補助費)

校園無障礙環境

無障礙坡道、樓梯扶手、無障礙升降設備、無障礙停車位、無障礙廁所室內出入口、通路與走廊

辦理活動:考量身心障礙學生及幼兒參與之需求,以通用設計原則,營造最少限制環境,包括調整活動內容與進行方式、規劃適當通路、提供輔具、人力支援、防災及危機處理方案等相關措施

教育及運動輔具服務

視覺輔具:擴視機、放大鏡、盲用電腦、點字機、檯燈盲用算盤

聽覺輔具:個人助聽器、無線調頻助聽系統、人工電子耳

行動移位與擺位輔具:擺位輔具、輪椅、拐杖助行器

閱讀與書寫輔具:閱讀輔具、書寫輔具、計算用輔具、電腦

溝通輔具:溝通板、手機、平板、電腦

電腦輔具:替代性鍵盤或滑鼠、以行動裝置為載具的電腦輔具

運動輔具:指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體育課程或活動,應提供運動參與所需之相關輔具,或調整運動設施、設備及器材服務

行政支援

行為功能介入方案、輔導教師諮商、認輔老師、適性教師、區塊排課、出缺勤管理

適應體育服務

身心障礙學生及幼兒依體育學習需求,參與學校(園)一般體育課程或活動、運動社團、運動觀賞及相關活動,或參與經合理調整、專為設計之體育課程或活動


【附件四之一】

行為功能評估摘要表 參考資料(廖芳玫)

個體背景因素

環境背景因素

立即前事、先兆

行為

後 果

行為功能

生理因素

  • 睡眠狀況

  • 飲食問題

  • 生理疾病

  • 精神疾患

  • 不舒服

  • 疲憊

  • 飢餓

  • 成長狀況

  • 障礙類別

  • 藥物作用

能力因素

  • 智力

  • 注意力

  • 記憶力

  • 思考習慣

  • 態度和想法

  • 溝通能力

  • 基本學科能力

  • 生活自理能力

  • 社會情緒能力

需求和動機因素

獨特經驗

創傷

突發事件

生活經驗

物理因素

  • 座位

  • 師生比

  • 輔具

  • 其他干擾

家庭因素

  • 家人對問題的看法

  • 家中壓力事件

  • 教養態度

  • 教養方式

學校因素

  • 老師態度

  • 同儕態度

  • 課程、活動適合個案的情形

  • 作息穩定

  • 作息可預測

  • 班規

  • 增強系統

  • 協助提供狀況

職場因素

立即前事:

課堂相關因素

___教材太困難

___教材太多

___課程無聊

___指令不清楚

___同ㄧ活動時間太長

教師糾正

同儕嘲笑

同儕煽動

其他:

 先兆:

皺眉

握拳

發出聲音

踱步

搖晃身體

敲桌子

坐不住

其他:


口語攻擊行為:

身體攻擊行為:

破壞物品:

違抗指令

口語固著行為:

動作固著行為:

強迫性的行為:

不當戀物行為:

儀式化的行為:

上課問題:

上學問題:

不當社會行為:

自傷行為:

身體調節異常:

其他:

同學反應:



個案反應:



師長反應:



個案反應:



其他:







逃避

獲得

要求

糾正

指正

同儕互動

困難

作業

困難考試

不愉快的情境

其他:

注意力

___同儕

___師長

物品或活動

___玩具

___食物

___金錢

___遊戲

情緒宣洩

其他:

【附件四之二】

行為功能介入策略 參考資料(廖芳玫)

前事改善與先兆控制策略

行為教導策略

後果處理策略

A、個人相關因素

生理介入安排

醫藥介入 □調整作息

調整飲食

心理介入安排

諮商 □家族治療

教養方式 □放鬆活動

安排課程(社會技巧課等…)

認知調整安排

安排個別談話

安排重要他人談話

生活環境與型態調整

調整作息

安排社工協助

親職教育

提升個體的社會角色

為個體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

提供個體選擇與控制的機會

提供個體活動參與的機會

其他

B、情境因素

(A)家庭情境

互動方式 □教養方法 □作息安排

親師互動□相關人事實地物的調整

(B)學校情境

相關人事時地物(誘發因素)的調整

班級宣導 □協助分組

一致的管教 □調整態度

調整下指令的方式 □調整班規

訂定緊急處理計畫 □安排小助手

調整活動時間

安排行為教導時間

換活動地點 □環境結構化

調整座位 □提供提示系統

提供相關輔具 □物理環境調整

C、任務因素

訂立行為契約 □學習內容調整

學習歷程調整 □學習評量調整

調整任務難度 □提供人力協助

D、特殊事項調整

E、行為先兆出現

提示正向行為 □促進溝通

轉移注意力 □阻遏

促進放鬆

1.替代行為訓練:

2.相關行為訓練:

□ 系統減敏感

□ 肌肉放鬆訓練

□ 教室行為訓練

□ 衝突處理訓練

□ 社會性故事

□ 交友技能訓練

□ 維持友誼

□ 休閒教育

□ 自我管理訓練

溝通訓練

學習策略教導

3.其他社會技巧訓練:

正向行為出現

行為問題出現

1.要增強的行為

替代行為出現

行為問題在某時段內發生次數下降

行為問題在某時段內都沒有出現

某個或其他好行為增加

2.增強方式

正增強

消極增強:

拿掉(不喜歡的東西或活動或任務 )

減少 (不喜歡的東西或活動或任務 )

區別性增強:

3.增強物

原級增強物:食物、活動、操作

次級增強物:錢、折價券、代幣、積分、蓋章、獎狀

社會性增強物:關注、讚美、表揚

自然增強:成績、證書、獎狀

1.不當行為:

2.處理方式:

提示正向行為

矯正性回饋

重新指令

讚美和提示其他人表現的正向行為

拿掉正增強物

反應代價

隔離

消弱

給予負增強物

自然後果

回歸原狀

過度矯正

身體的制伏

啟動緊急處理系統


【附件五】

轉銜輔導及服務需求評估表

項目

評估項目

結果

服務內容參考(課程或活動)

升學

輔導

畢業後繼續升學

提供升學/安置相關資訊(含各項會議)

其他

對升學進路或安置型態清

楚。

生涯及職業性向測驗評估。

規劃能力評估訓練之活動。

規劃職業教育(職群介紹)之課程與教育目標。

親職教育-協助家長了解下一教育階段 各教育安置型態差異。

與家長討論適性安置志願。

強化學生基本學科能力。

規劃學習策略課程與教育目標。

其他

具備升學後交通能力。

能搭乘公

如離家近可步行上

需家長接

需學校接

規劃協助學生熟悉新學校上學路線之活動。

規劃搭乘交通工具能力訓練之活動。

擬定交通相關功能性數學目標。

其他

生活

輔導

具備自我保護的基本能力。

規劃自我保護之課程與教育目標。

規劃基本法律常識課程與教育目標。

其他

能獨立安排休閒活動。

規劃休閒興趣培養之課程與教育目標。

規劃社區休閒設施運用之活動。

其他

具備社區活動之應對進退

能力。

規劃社會技巧或生活管理等課程。

其他

具備使用社區設施之能力。

規劃社區資源設施運用之活動。

其他

能順利適應新學習環境。

規劃新安置單位環境認識之活動。

其他

就業

輔導

(小中轉銜免評)

能選擇適當的高中群科並培養職業能力。

進行生涯與職業興趣評估。

規劃職業教育課程(試探)與教育目標

規劃職業教育課程(實作)與教育目標

規劃職場參訪活動。

擬定就業相關功能性數學目標。

其他

畢業後將直接就業。

具備選擇適合的職業之能力。

具備就業之交通能力。

能搭乘公

如離家近

可步行上

需家長接

需職場接

規劃熟悉就業場所交通路線之活動。

規劃搭乘交通工具能力訓練之活動。

擬定交通相關功能性數學目標。

其他

心理

輔導

能接納自身限制。

自我覺知、自我接納訓練。

其他

能覺察自己的興趣、能力、限制與價值觀。

自我覺知、自我接納訓練。

生涯及職業性向測驗評估。

其他

能表達自身想法或主張自己的權利。

引導學生參與IEP會議並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規劃社會技巧等課程。

其他

能與他人溝通和合作。

規劃社會技巧等課程。

其他

具備規劃自己未來的能力。

規劃生活管理等課程擬定自我決策能力訓練教育目標。

其他

福利

服務

家庭經濟狀況良好。

教育補助費。

學雜費減免補助。

獎助學金。

其他

具備使用金錢的正當態度。

規劃理財相關課程。

其他

需輔具等相關協助。

生活及復健輔助器具申請。

輔具移轉。

其他

具備尋求資源之能力。

規劃問題解決策略訓練課程與教育目標

其他

其它

相關

專業

服務

語言治療專業服務需求。

申請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服務。

醫療訊息與資源提供。

物理治療專業服務需求。

職能治療專業服務需求。

心理治療專業服務需求。

教師助理員或學生助理人

員需求。


1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