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附小97學年度兒童深耕閱讀教學設計
書 名 | 想念五月 | 繪畫者 | |
作 者 | 辛西亞˙賴藍特 | 編譯者 | 周惠玲 |
出版日期 | 民國 92年 | 出版社 | 東方出版社 |
ISBN、ISSN | 957-570-678-1 | 分類號 | |
適用年齡層 | 10~13歲 | 書構頁數 | 精裝 共(161 )頁 |
閱讀層級 層級 層級 | 四~六年級 | 設計者 | 王瑀、賴慧珉、黃和智 |
類型 | 圖書印刷資料:□圖書 中文書 繁體 □簡體
□期刊文 □圖 □表 □譜 非書媒體資料:□立體資料 □錄音帶 □影片資料 □電子資料 □網站資料 □其他 | ||
呈現方式 | □圖畫書 □漫畫書 文字+圖畫 □圖表照片 □注音 | ||
五月(May)不是月份是一個人,一個非常疼愛書中主角「夏兒」的女人——五月姑媽。「想念五月」的故事是從五月姑媽離開人世之後開始的,內容描寫的是夏兒和歐柏姑爹歷經喪失至親、走出哀痛的心路旅程。故事的最後他們重拾信心,建立了新生活,但是波波折折的心理重建歷程卻讓讀者莫不感動落淚。 |
教學利用:
Key Words關鍵詞(與主題相關之意義詞語) | 十大能力、共通能力 | ||||
1.立意 | 4.關懷 | 發展潛能 | 科技資訊 | 生涯實踐 | |
2.生命教育 | 5.提問策略 | 獨立思考 | □組織規劃 | 團隊合作 | |
3.愛 | 6. | 鑑賞表現 | 尊重關懷 | 邏輯能力 | |
六大議題 □環境教育 人權教育 生涯教育 兩性教育 □資訊教育 家政教育 | □主動研究 | 溝通分享 | □批判力 | ||
□國際暸解 | 終身學習 | 創造力 | |||
七大學習領域 語文□數學 □社會□自然 □藝文□健體 綜合 | 多元智慧(能) 語文邏輯 空間□肢體 □自然內省 □音樂人際 | 11種大能力: □信心□動機□努力 責任□主動□毅力 關懷團隊合作 常識(食衣住行) □解決問題□專注 |
教學引導:
設計理念: 「想念五月」是一本情感描寫十分細膩的書,以「五月姨媽的離開」作為故事的開始,由於親人的離去並非許多孩子共同的經驗,因此,我們希望透過「家庭重塑」的遊戲與預測推理的策略,引導學生體會失去家庭支柱可能帶來的改變,以及相關人物可能的心理狀態。故事中許多「愛的情感」都展現在人物互動中,必須透過讀者細細品味與感受,才能有深刻的體會。 我們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情、對話的閱讀理解、縮寫練習的歸納整理以及愛的小故事寫作,引導學生透過閱讀與寫作,對「愛」的情意內涵有更深入的體會。第一個教學活動以「閱讀理解」的指導為主,透過提問,協助孩子瞭解基本的故事內容;第二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將文字轉換成畫面,並且找出不同故事內容所要表現的情緒內涵,讓學生更深一層體會故事的意義;最後,以回扣主旨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原有主旨中,練習發展出不同的「中心思想」,撰寫成一篇短篇的小故事。 |
教學時間: 節 教學年級:五年級下學期 具體目標:
相關領域之對應能力指標: 【語文領域】 5-3-5能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增進閱讀的能力。 5-3-8能共同討論閱讀的內容,並分享心得。 5-3-10能思考並體會文章中解決問題的過程。 6-3-2-2能練習利用不同的途徑和方式,蒐集各類寫作的材料。 6-3-2-3練習從審題、立意、選材、安排段落及組織等步驟,習寫作文。 6-3-3能培養觀察與思考的寫作習慣。 相關單元: 【語文領域】第十冊第一單元「開卷有益」、第二單元「愛的天地」(南一版)。 |
【教學活動一:失落與希望】(4節)
|
【教學活動二:愛的互動】(2節)
|
【教學活動三:愛的特色書籤】(4節)
也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創作。 引導學生上台發表作品,並說明這句「愛的名言」的創作來源。
|
【教學活動三:愛的小故事】(2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