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3
,离现在 0
年 11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貳、各年級各領域課程計畫(部定課程)
嘉義縣六腳鄉鄉六腳國民小學
114 學年度第
一
學期
三
年級普通班
自然科學
領域課程計畫(表 11-1)
設計者: 陳坤助
第一學期
全校學生人數未滿五十人需實施混齡,本課程是否實施混齡教學:是
(__年級和 __年級) 否
教材版本
南一版第一冊
教學節數
每週(3)節,本學期共(63)節
課程目標
1.察覺植物的身體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部位,及其各有不同的形態與特徵;指出植物的不同部位的名稱。
2.知道人類生存與生活需依賴自然環境中的植物資源,進而能尊重生命、關懷生活周遭環境與自然生態。
3.觀察大自然的規律與變化,並向大自然學習將植物融入人類生活應用與美感創作。
4.發現石頭、空氣和水都占有空間、具有重量。
5.知道某些物質有固定形狀,有些則沒有固定形狀;了解空氣和水沒有固定的形狀。
6.發現空氣可以被壓縮,但是水不能被壓縮。
7.知道空氣和水都可以傳送動力,並將生活經驗和同學分享。
8.認識空氣流動會形成風,並知道可以利用物體擺動的程度來判斷風力的強弱;利用空氣的特性設計和製作創意玩具。
9.認識動物的外形及不同的特徵,了解動物的身體可以分成不同的部位;知道動物的外形構造不同,運動的方式也不同。
10.知道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情操;向動物學習,了解各項仿生科技。
11.知道磁鐵吸引鐵製品的特性;了解磁鐵不直接接觸鐵製品,也能吸引鐵製品。
12.知道磁鐵磁力最強的地方是在兩端的磁極上;磁鐵磁極有同極性互相排斥、異極性互相吸引的特性。
13.運用現有的磁鐵及知識,來判斷未標出磁極的磁鐵磁極。
14.了解磁鐵兩邊加上鐵片,可以增加磁鐵所能吸住的重量。
15.運用單元中所學到的磁鐵特性,設計並製作創意玩具。
教學進度
週次
單元名稱
節
數
學習領域
核心素養
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學習引導內
容與實施方式)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跨領域統整
規劃
(無則免)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第一週
一、認識植物
1.植物與環境
2.植物的身體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INa-Ⅱ-1 自然
界(包含生物與
非生物)是由不
同物質所組成。
INa-Ⅱ-7 生物
需要能量(養
1.能透過觀察和查詢資
料,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
有陽光、土壤、水、空氣。
2.能透過觀察和查詢資
料,知道植物多種的生長
樣貌與適應環境有密切
單元一認識植物
【活動 1】植物與環境
◎觀察
‧走進校園有能看到許多
植物,這些植物生長在
怎麼樣的環境?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性 E11 培養性別
間合宜表達情感
的能力。
◎人權教育
人 E3 了解每個人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B3 透
過五官知覺
觀察周遭環
境的動植物
與自然現
象,知道如
何欣賞美的
事物。
ti-Ⅱ-1 能在
指導下觀察日
常生活現象的
規律性,並運用
想像力與好奇
心,了解及描述
自然環境的現
象。
tm-Ⅱ-1 能經
由觀察自然界
現象之間的關
係,理解簡單的
概念模型,進而
與生活經驗連
結。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分)、陽光、空
氣、水和土壤,
維持生命、生長
與活動。
INb-Ⅱ-4 生物
體的構造與功
能是互相配合
的。
INb-Ⅱ-6 常見
植物的外部形
態主要由根、
莖、葉、花、果
實及種子所組
成。
INb-Ⅱ-7 動植
物體的外部形
態和內部構
造,與其生長、
行為、繁衍後代
和適應環境有
關。
關係。
3.能經由觀察,察覺植物
的身體可以分成根、莖、
葉、花、果實和種子等部
位。
→課本第 10 頁到第 13
頁,主要學習目標為學
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實際
觀察校園植物。可以仔
細觀察自然環境的各種
現象並保持好奇心進行
自然的學習與探索,察
覺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
係。
→請學生觀察課本情境圖
後,教師進行教學提
問,建議如下:
⑴觀察課本圖片,你發
現有什麼呢?
⑵觀察植物時,你發現
有哪些植物呢?在
哪裡?
⑶觀察植物時,你發現
有哪些小動物呢?
⑷課本情境圖和我們
學校有哪些相似的
地方呢?
→學生觀察情境圖的植物
後,教師先引導學生思
考植物的生長條件與植
物外形的差別,再進行
教學提問,建議如下:
⑴植物為什麼生長在
這裡呢?
⑵植物的生長需要什
麼條件呢?
⑶觀察這些植物,你有
什麼特別的發現
呢?
◎提問
‧觀察校園的植物後,發
現植物的外形有什麼不
一樣?跟生長環境又有
什麼關係?
→延續課本第 12、13 頁課
需求的不同,並
討論與遵守團體
的規則。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環 E2 覺知生物生
命的美與價值,
關懷動、植物的
生命。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
外、戶外及校外
教學,認識生活
環境(自然或人
為)
。
戶 E3 善用五官的
感知,培養眼、
耳、鼻、舌、觸
覺及心靈對環境
感受的能力。
本情境圖,從校園植物
生活情境引入植物學習
為概略性的討論,教師
引導學生觀察並說出植
物各種外形特徵,只要
學生能自己說出觀察並
清楚描述特徵即可。
◎結論
‧植物有這麼多種外形與
適應不同的生長環境有
關。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植物
生長與環境的關係,察
覺植物為了適應環境能
生存下去,而有各種生
長樣貌。教師不須深入
說明,只要引導學生說
出自己的想法與提問,
並使之成為後續課程探
索學習的方向,以便慢
慢的探索與解答。
◎歸納
1.植物的生長需要有陽
光、土壤、空氣和水。
2.植物有多種的生長樣貌
與適應環境有密切關
係。
【活動 2】植物的身體
2-1 植物身體的各部位
◎觀察
‧一起來觀察生活周遭的
植物。
→引導學生察覺生活周遭
有許多不同的植物,以
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為
主,並請學生分享曾經
看過植物哪些特別的地
方。
→教師可於課前事先安
排,讓學生進行植物觀
察,建議如下:
⑴觀察教室或走廊的
植物盆栽。
⑵觀察各種植物圖片。
⑶實際走到校園觀察
校園裡的植物,教師
可事先在校園內選
定一個區域,學生僅
在此範圍觀察,較容
易確認學生安全。
◎提問
‧看看植物的身體可以分
成哪些部位?
→讓學生觀察一整株完整
的植物,再進行教學提
問,建議如下:
⑴我們可以看到植物
的哪些部位?(眼睛
能看到的部分)
⑵哪些部位是生長在
土壤裡的?
◎結論
‧植物的身體通常可以分
成根、莖、葉、花果實
和種子等部位。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根、
莖、葉、花、果實和種
子的部位名稱,並指出
正確的位置。
→讓學生小組討論並分享
觀察重點,教師協助統
整全班同學的觀察結果
並進行學習歸納。
◎歸納
‧植物的身體可以分成
根、莖、葉、花、果實
和種子等部位。
第二週
一、認識植物
2.植物的身體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ti-Ⅱ-1 能在
指導下觀察日
INb-Ⅱ-4 生物
體的構造與功
1.能經由觀察,察覺植物
的葉有不同的形態特
單元一認識植物
【活動 2】植物的身體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性 E11 培養性別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B3 透
過五官知覺
觀察周遭環
境的動植物
與自然現
象,知道如
何欣賞美的
事物。
常生活現象的
規律性,並運
用想像力與好
奇心,了解及
描述自然環境
的現象。
tm-Ⅱ-1 能經
由觀察自然界
現象之間的關
係,理解簡單
的概念模型,
進而與生活經
驗連結。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
不斷的探尋和
提問,常會有
新發現。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能是互相配合
的。
INb-Ⅱ-6 常見
植物的外部形
態主要由根、
莖、葉、花、
果實及種子所
組成。
INb-Ⅱ-7 動植
物體的外部形
態和內部構
造,與其生
長、行為、繁
衍後代和適應
環境有關。
徵,例如:顏色、大小、
葉形、葉緣、葉脈等。
2.能透過觀察,分享喜歡
的葉子,在觀察紀錄表上
記錄下來。
3.能透過觀察,發現植物
的莖上有節,而節上會長
出葉子。
4.能透過觀察及查詢資
料,了解植物為了爭取陽
光,葉子在莖上會錯開生
長。
5.能透過觀察及查詢資
料,知道葉子在莖上的生
長方式稱為葉序,有互
生、對生和輪生。
2-2 植物的葉
◎觀察
‧觀察並比較各種植物的
葉子。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植物
葉子的外形特徵,建議
如下:
⑴觀察教室、走廊或校
園植物的葉子,教師
可事先在校園內選
定一個區域,學生僅
在此範圍觀察,較容
易確認學生安全。
⑵觀察各種植物葉子
的圖片。
⑶學生撿落葉來觀察。
◎提問
‧這些葉子有哪些一樣和
不一樣的地方?
→引導學生觀察並比較葉
子的外形特徵之後,教
師再進行教學提問,建
議如下:
⑴觀察植物的葉子時,觀
察到哪些外形特徵?
⑵觀察植物的葉子,比較
這些葉子有什麼一樣的
外形特徵?
⑶觀察植物的葉子,比較
這些葉子有什麼不一樣
的外形特徵?
⑷葉子的顏色都是綠色的
嗎?還有什麼不一樣顏
色的葉子?
⑸葉子的形狀都是一樣的
嗎?還有什麼不一樣形
狀的葉子?
⑹葉子的大小都是一樣的
嗎?把葉子來跟手掌比
比看大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間合宜表達情感
的能力。
◎人權教育
人 E3 了解每個人
需求的不同,並
討論與遵守團體
的規則。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環 E2 覺知生物生
命的美與價值,
關懷動、植物的
生命。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
外、戶外及校外
教學,認識生活
環境(自然或人
為)
。
戶 E3 善用五官的
感知,培養眼、
耳、鼻、舌、觸
覺及心靈對環境
感受的能力。
⑺還有其他的發現嗎?
→讓學生小組討論並分享
觀察重點,教師協助統
整全班同學的觀察結果
進行學習歸納。
◎提問
‧葉子中有哪些構造?葉
片有哪些特徵?
→引導學生觀察並認識葉
子的構造和特徵,搭配
課本不同顏色的區分各
個構造和特徵。教師再
進行教學提問,建議如
下:
⑴指出葉子的葉片和
葉柄,這些位置在哪
裡?
⑵指出葉子的葉形(葉
片的整體形狀)
、葉
緣(葉片的邊緣)和
葉脈(葉片上的脈
紋)
,這些位置在哪
裡?
⑶觀察這兩種葉子(彩
葉草和百合),比較
葉子的葉形葉緣和
葉脈有什麼不一
樣?
→引導學生知道葉子的構
造可以分為葉片和葉
柄。
◎結論
‧了解葉片的葉形、葉緣
和葉脈,且各有不同的
特徵。
→引導學生知道葉片的外
形特徵包含葉形、葉緣
和葉脈。
→讓學生小組討論並分享
觀察重點,教師協助統
整全班同學的觀察結果
進行學習歸納。
◎歸納
1.不同植物,葉子的顏
色、大小、葉形、葉緣、
葉脈等也不大一樣。
2.植物葉子的構造可以分
為葉片和葉柄。
◎提問
‧想想看,為什麼葉子的
外形會長得不一樣?查
資料研究看看。
→引導學生根據前面所
學,觀察葉子有哪些外
形特徵,透過查資料的
方式,了解葉子的外形
與環境的關係。教師進
行教學提問,建議如下:
⑴觀察到葉子有哪些
外形特徵?
⑵為什麼葉子的外形
會長得不一樣?
⑶查資料找找看,葉子
有不一樣的外形,跟
葉子的生長環境或
功能有什麼關係?
◎觀察
‧從校園觀察到的這麼多
片葉子,選一片葉子,
觀察並記錄下來吧!
→引導學生根據前面所
學,選片葉子觀察記
錄,教師進行教學提問。
→引導學生將最喜歡的葉
子,在觀察紀錄表上記
錄下來。
→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葉
子觀察紀錄表。
◎歸納
‧不同植物葉子的外形特
徵不大一樣,與植物的
生長環境有關。
◎觀察
‧觀察並比較葉子在節上
生長的方式和數量有哪
些不一樣?
→了解葉子在莖上生長的
位置稱為節。
◎提問
‧想想看,葉子在莖上或
枝條上的排列,和能被
更多陽光照射有什麼關
係。
→請引導學生由上往下方
俯視及從側面觀察植物
葉子在莖上的生長方
式。
→了解植物的葉子在莖上
錯開生長是為了爭取更
多陽光。
→引導學生觀察並比較葉
子在節上生長的方式和
數量,教師進行教學提
問,建議如下:
⑴葉子在節上會長出
幾片葉子?
⑵葉子在節上是怎麼
生長的?
⑶葉子在節上生長的
方式和數量都一樣
嗎?有什麼不同?
⑷葉子的生長方式,稱
為什麼?
⑸葉序可以分成哪幾
種?
⑹在校園找一棵植
物,你能判斷它的葉
序嗎?
◎結論
‧知道葉序──互生、對
生、輪生的生長方式。
→可以利用課本上的圖
片,引導學生認識並比
較不同的葉序,包含互
生、對生和輪生。
◎閱讀「小學堂」
‧叢生。
→讓學生小組討論並分享
觀察重點,教師協助統
整全班同學的觀察結果
進行學習歸納。
◎歸納
1.葉子在節上的生長方式
稱為葉序,有互生、對
生和輪生。
2.葉子在莖上錯開生長是
為了讓陽光照射到每片
葉子,製造更多養分。
第三週
一、認識植物
2.植物的身體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B3 透
過五官知覺
觀察周遭環
境的動植物
與自然現
象,知道如
何欣賞美的
事物。
ti-Ⅱ-1 能在
指導下觀察日
常生活現象的
規律性,並運
用想像力與好
奇心,了解及
描述自然環境
的現象。
tm-Ⅱ-1 能經
由觀察自然界
現象之間的關
係,理解簡單
的概念模型,
進而與生活經
驗連結。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
不斷的探尋和
提問,常會有
新發現。
ah-Ⅱ-1 透過
INb-Ⅱ-4 生物
體的構造與功
能是互相配合
的。
INb-Ⅱ-6 常見
植物的外部形
態主要由根、
莖、葉、花、
果實及種子所
組成。
INb-Ⅱ-7 動植
物體的外部形
態和內部構
造,與其生
長、行為、繁
衍後代和適應
環境有關。
1.能利用五官或工具協
助觀察,察覺植物的莖有
不同的形態,可分為木本
莖和草本莖。
2.能利用五官或工具協
助觀察,察覺植物的根有
不同的形態,可分為軸根
和鬚根。
單元一認識植物
【活動 2】植物的身體
2-3 植物的莖
◎提問
‧大多數植物的莖生長在
地面上,而莖下面連著
根。
→引導學生思考多數植物
的莖生長在地面上,而
莖下面連著根。
→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的
莖,並記錄在觀察紀錄
表中。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植物
莖的外形特徵。
◎提問
‧觀察各種植物的莖,比
較莖的外形特徵有哪些
不一樣?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植物
莖的外形特徵後,教師
再進行教學提問,提問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性 E11 培養性別
間合宜表達情感
的能力。
◎人權教育
人 E3 了解每個人
需求的不同,並
討論與遵守團體
的規則。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環 E2 覺知生物生
命的美與價值,
關懷動、植物的
生命。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
外、戶外及校外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問題建議如下:
⑴用有什麼方法來觀
察植物的莖?
⑵觀察植物的莖時,有
觀察到哪些外形特
徵?
⑶觀察植物的莖,比較
這些莖有哪些一樣
以及不一樣的地方
(外形特徵的差
異)?
⑷你發現植物的莖,可
以分成哪幾個種
類?
⑸比較木本莖、草本
莖,這兩種莖有什麼
差別?
→引導學生觀察並比較不
同的莖,包含木本莖和
草本莖。
◎閱讀「小學堂」
‧藤本莖。
◎結論
‧植物的莖具有支撐植物
的功能。
→引導學生知道,植物為
了爭取陽光,而有不同
外形特徵的莖,都能支
撐植物的身體。
→讓學生小組討論並分享
觀察重點,教師協助統
整全班同學的觀察結果
進行學習歸納。
◎歸納
1.善用五官觀察或工具來
協助觀察植物莖的外形
特徵。
2.各種植物的莖有不同的
形態,可分為木本莖和
草本莖,都能支撐植物
教學,認識生活
環境(自然或人
為)
。
戶 E3 善用五官的
感知,培養眼、
耳、鼻、舌、觸
覺及心靈對環境
感受的能力。
的身體。
2-4 植物的根
◎觀察
‧莖的下方連著根,大多
數植物的根生長在土
裡。
→引導學生思考植物的莖
底部連著根,而多數植
物的根生長在土裡。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植物
根的外形特徵,建議如
下:
⑴觀察教室、走廊或校
園植物的根,教師可
事先在校園內選定
一個區域,學生僅在
此範圍觀察,較容易
確認學生安全。
⑵觀察各種植物圖片
的根。
⑶可由學生將家中含
有根的蔬菜,帶來學
校觀察或由教師準
備。
⑷可以利用鏟子小心
挖出小草,不要傷害
到根,並把土抖掉,
也可以把土洗淨,即
可觀察植物的根。觀
察的過程中,要保持
根部的溼潤或將根
部插入水中。觀察完
畢的植物,應該再種
回土裡或花盆中,讓
植物繼續生長。
◎提問
‧觀察並比較各種植物的
根。根的外形特徵有哪
些不一樣?
→引導學生觀察植物根的
外形特徵,教師再進行
教學提問,建議如下:
⑴要怎麼樣才可以觀
察到植物的根?
⑵觀察植物的根時,有
觀察到哪些外形特
徵?
⑶觀察植物的根,比較
這些根有哪些相同
的地方(外形特
徵)?
⑷觀察植物的根,比較
這些根有哪些不一
樣的地方(外形特
徵)?
⑸你發現植物的根,可
以分成哪幾種?
⑹比較軸根、鬚根,這
兩種根有什麼差
別?
◎結論
‧植物的根,具有抓住土
壤和固定植物的功能。
→引導學生觀察並比較不
同的根,包含軸根和鬚
根。
→讓學生小組討論並分享
觀察重點,教師協助統
整全班同學得觀察結果
進行學習歸納。
◎歸納
1.各種植物的根有不同的
形態,可分為軸根、鬚
根。
2.根能抓住土壤和固定植
物體。
第四週
一、認識植物
2.植物的身體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ti-Ⅱ-1 能在
指導下觀察日
常生活現象的
INb-Ⅱ-4 生物
體的構造與功
能是互相配合
1.能利用五官或工具協
助觀察,察覺植物的花有
不同的特徵,例如:顏
單元一認識植物
【活動 2】植物的身體
2-5 植物的花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性 E11 培養性別
間合宜表達情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B3 透
過五官知覺
觀察周遭環
境的動植物
與自然現
象,知道如
何欣賞美的
事物。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
同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
作及和諧相
處的能力。
規律性,並運
用想像力與好
奇心,了解及
描述自然環境
的現象。
tm-Ⅱ-1 能經
由觀察自然界
現象之間的關
係,理解簡單
的概念模型,
進而與生活經
驗連結。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
不斷的探尋和
提問,常會有
新發現。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的。
INb-Ⅱ-6 常見
植物的外部形
態主要由根、
莖、葉、花、
果實及種子所
組成。
INb-Ⅱ-7 動植
物體的外部形
態和內部構
造,與其生
長、行為、繁
衍後代和適應
環境有關。
色、形狀和氣味。
2.能透過觀察,認識花的
構造包含花萼、花瓣、雄
蕊和雌蕊。
3.能透過觀察,察覺植物
開花後,結成果實的過
程。
4.能透過觀察,察覺植物
的果實及種子有不同的
特徵,例如:外形、顏色
和數量。
◎觀察
‧觀察正在開花的植物。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花的
外形特徵。
◎提問
‧這此花有哪些一樣或不
一樣的地方?
→引導學生觀察植物花的
外形特徵,教師再進行
教學提問,建議如下:
⑴哪些植物開花了?
哪些植物沒有開
花?
⑵觀察植物的花時,會
觀察到哪些外形特
徵?
⑶觀察植物的花,比較
這些花有哪些不一
樣的外形特徵?
⑷花的顏色都一樣
嗎?有什麼不同顏
色的花?
⑸花的形狀都一樣
嗎?有什麼不同形
狀的花?
⑹花都有特殊氣味
嗎?怎麼聞?
→讓學生小組討論並分享
觀察重點,教師協助統
整全班同學的觀察結果
進行學習歸納。
◎提問
‧植物的花通常包含哪些
構造?
→引導學生認識花的構
造,教師在進行教學提
問,建議如下:
⑴花通常包含哪些構
造?
⑵指出花萼、花瓣、雄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的能力。
◎人權教育
人 E3 了解每個人
需求的不同,並
討論與遵守團體
的規則。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環 E2 覺知生物生
命的美與價值,
關懷動、植物的
生命。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
外、戶外及校外
教學,認識生活
環境(自然或人
為)
。
戶 E3 善用五官的
感知,培養眼、
耳、鼻、舌、觸
覺及心靈對環境
感受的能力。
蕊和雌蕊,在花的哪
個位置?
◎結論
‧知道花朵的各構造與功
能。
→引導學生觀察各種花,
知道花的構造包括花
萼、花瓣、雄蕊和雌蕊。
→讓學生小組討論並分享
觀察重點,教師協助統
整全班同學的觀察結果
進行學習歸納。
◎歸納
1.植物的花有不同的特
徵,例如:顏色、形狀
和氣味。
2.花的構造包含花萼、花
瓣、雄蕊、雌蕊。
2-6 植物的果實和種子
◎觀察
‧許多植物開花後,會從
花朵凋謝的地方結成果
實,果實裡面有種子。
→引導學生思考許多植物
開花後,會從花朵凋謝
的地方結成果實,果實
裡面有種子。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花朵
凋謝結成果實的過程,
建議如下:
⑴觀察教室、走廊或校
園植物,教師可事先
在校園內選定一個
區域,學生僅在此範
圍觀察,較容易確認
學生安全。
⑵觀察各種植物圖片
的果實和種子特徵。
⑶可由學生帶來學校
觀察或由教師準
備,各種水果或校園
中植物的果實和種
子。
⑷可從營養午餐的水
果,觀察果實和種
子,或收集果實中的
種子。
◎提問
‧果實長在植物的哪個部
位?
→引導學生觀察植物從開
花到結成果實,教師再
進行教學提問,建議提
問問題如下:
⑴有沒有看過同一棵
植物上同時有花和
果實?
⑵花怎麼結成果實?
會經過什麼過程?
→引導學生比較金桔和絲
瓜的開花結果過程,教
師再進行教學提問。
→引導學生從金桔結果的
過程,認識金桔的花為
完全花,大多數植物的
花為完全花包含花萼、
花瓣、雄蕊、雌蕊四個
部分。
◎閱讀「小學堂」
‧完全花與不完全花。
◎結論
‧果實可以保護種子及幫
助種子繁衍下一代。
→引導學生知道果實可以
保護種子及幫助種子繁
衍下一代。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果實
和種子的外形特徵,觀
察建議如下:
⑴觀察教室、走廊或校
園植物,教師可事先
在校園內選定一個
區域,學生僅在此範
圍觀察,較容易確認
學生安全。
⑵觀察各種植物圖片
的果實和種子。
⑶教師或學生可於課
前蒐集果實和種子。
◎提問
‧觀察後,你發現果實和
種子有什麼關係?
→引導學生觀察果實
和種子的外形特
徵,教師再進行教學
提問,建議提問問題
如下:
⑴觀察植物的果實和
種子有什麼關係?
⑵觀察植物的果實和
種子時,有觀察到哪
些外形特徵?
⑶觀察植物的果實和
種子,有哪些地方一
樣?哪些不一樣?
(針對外形特徵的
差異)
⑷觀察植物的果實,比
較果實的外形有哪
些不一樣
⑸怎麼觀察到種子?
如何剖開果實?
⑹果實裡面的種子外
形、顏色和數量有哪
些不一樣?
◎結論
‧果實或種子的顏色、大
小、形狀、數量等各有
不同的特徵。
→引導學生觀察不同植物
的果實和種子,有不同
的外形特徵。
→讓學生小組討論並分享
觀察重點,教師協助統
整全班同學的觀察結果
進行學習歸納。
◎歸納
1.植物開花後會結果實。
2.果實及種子有不同的特
徵,例如:外形、顏色
和數量。
第五週
一、認識植物
3.植物與生活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B3 透
過五官知覺
觀察周遭環
境的動植物
與自然現
象,知道如
何欣賞美的
事物。
自-E-C1 培
養愛護自
然、珍愛生
命、惜取資
源的關懷心
與行動力。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
不斷的探尋和
提問,常會有
新發現。
ah-Ⅱ-2 透過
有系統的分類
與表達方式,與
他人溝通自己
的想法與發現。
INf-Ⅱ-3 自然
的規律與變化
對人類生活應
用與美感的啟
發。
INg-Ⅱ-1 自然
環境中有許多
資源。人類生
存與生活需依
賴自然環境中
的各種資源,
但自然資源都
是有限的,需
要珍惜使用。
1.能透過觀察,察覺植物
在四季有不同的樣貌。
2.能透過觀察及查詢資
料,察覺人類會運用植物
在各種生活用途中。
3.能透過觀察及查詢資
料,察覺植物對自然環境
和其他生物間的相互關
係。
單元一認識植物
【活動 3】植物與生活
3-1 植物與四季
◎觀察
‧植物在一年四季有不同
的變化,觀察臺灣欒樹
在四季的變化。
→請學生觀察課本中臺灣
欒樹在四季變化的圖
片,引導學生知道臺灣
欒樹的顏色與外形上會
改變。
⑴春季(綠色)
:長出
鮮嫩的綠葉。
⑵夏季(綠色→樹頂黃
色)
:夏季會有濃密
的綠葉,在夏季快結
束時(夏末),則會
開出許多微小的黃
花在樹冠上。
⑶秋季(紅色→紅褐
色)
:秋天時像燈籠
的紅色果實結滿臺
灣欒樹上果實漸漸
由紅色轉變成紅褐
色時(初秋),綠葉
會慢慢轉為金黃色
⑷冬季(咖啡色、黑褐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性 E11 培養性別
間合宜表達情感
的能力。
◎人權教育
人 E3 了解每個人
需求的不同,並
討論與遵守團體
的規則。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環 E2 覺知生物生
命的美與價值,
關懷動、植物的
生命。
環 E3 了解人與自
然和諧共生,進
而保護重要棲
地。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
外、戶外及校外
教學,認識生活
環境(自然或人
色)
:成熟的果實與
枯萎的葉子,會逐漸
落下剩下黑褐色的
樹幹與枝條。
◎討論
‧除了臺灣欒樹外,還知
道哪些植物會因為季節
而有變化嗎?
→引導分享學生欣賞植物
日常生活經驗,並請學
生分享欣賞植物感受與
心情,以及是否觀察到
植物哪些特別美麗的樣
貌。
◎結論
‧植物一年四季有不同的
變化。
→讓學生分享曾經在生活
周遭看過哪些植物的四
季變化,例如:臺灣欒
樹的四季變化、山櫻花
的四季變化、楓樹的四
季變化。
◎歸納
1.大自然中的植物有各種
不同美麗的樣貌。
2.有些植物在一年四季會
展現不一樣的顏色與外
形,展現獨特的時序之
美。
3-2 植物與生活的關係
◎觀察
‧植物和人類的生活關係
密不可分。
→本活動主要是讓學生能
在經過「單元 1 認識植
物」的學習之後,進一
步了解植物與日常生活
經驗的連結,例如:食、
為)
。
戶 E3 善用五官的
感知,培養眼、
耳、鼻、舌、觸
覺及心靈對環境
感受的能力。
衣、住、行、育、樂體
會植物與人類生活有密
不可分的關係。
◎提問
‧想想看,生活中有哪些
物品會應用到植物?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周遭
的物品,說出生活中運
用植物在各種不同的生
活用途的經驗,教師進
行教學提問,建議提問
問題如下:
⑴觀察看看生活周遭
的物品,哪些是植物
做成的?
⑵植物提供了人類生
活哪些幫助?
⑶植物對於環境有哪
些影響跟幫助呢?
◎紀錄
‧讓我們記錄生活中物品
會應用到哪些植物。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並
將討論結果,寫在「探
索生活中的植物應用」
紀錄表。
◎討論
‧想想看,植物在生活中
還有哪些應用?
→鼓勵學生小組分享討論
結果與發表自己的看
法,教師可適時補充課
本圖片的植物應用舉
例,亦可延伸相關的學
習內容。
→透過學生小組分享與討
論,教師可適時引導學
生思考,珍惜自然資源
愛護植物的重要性。
◎閱讀「生活中的科學」
‧閱讀「生活中的科學-
鈔票上植物的祕密」
,引
導學生知道植物與創作
相關的例子。
◎歸納
‧植物生長在大自然中,
對所有生物與自然環境
幫助很大。也能激發人
們觀察力與創造力,向
大自然學習,我們應該
要好好愛護植物。
第六週
二、空氣和水
1. 空 氣 和 水 的
特性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
同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
作及和諧相
處的能力。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習
活動、自然環
境,進行觀察,
進而能察覺問
題。
pe-Ⅱ-2 能正
確安全操作適
合學習階段的
物品、器材儀
器、科技設備及
資源,並能觀察
和記錄。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ai-Ⅱ-3 透過
動手實作,享受
以成品來表現
自己構想的樂
趣。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INa-Ⅱ-2 在地
球上,物質具有
重量,佔有體
積。
INa-Ⅱ-7 生物
需要能量(養
分)、陽光、空
氣、水和土壤,
維持生命、生長
與活動。
1.能透過討論,察覺生活
環境中有各式各樣的物
質,例如:石頭、土壤、
空氣和水等。
2.能透過操作與觀察,了
解空氣充滿在我們的四
周。物體內只要有縫隙就
有空氣,因此空氣無所不
在。
3.能經由觀察,了解石
頭、水和食物等物質占有
空間。
4.能透過操作,證明空氣
占有空間。
5.能透過操作及感受,了
解石頭是有固定的形
狀,不會隨著容器改變形
狀,但是空氣和水會隨著
容器改變形狀。
單元二空氣和水
【活動 1】空氣和水的特
性
1-1 自然界中的物質
◎觀察
‧我們隨時都要呼吸新鮮
的空氣,空氣是生命中
不可缺少的物質地球上
除了空氣之外,還有哪
些物質呢?
→請學生發表生活經驗或
習得的知識,知道的地
球表面上可以看到土壤
沙石,從溪流中也可以
看到水。
◎提問
1.地球上有空氣、水、石
頭和土壤,但是看不見
也摸不到,怎麼知道空
氣在哪裡呢?
→生活中到處都有空氣,
維持生命也需要空氣,
請學生利用塑膠袋將空
氣裝起來觀察。
2.怎麼知道塑膠袋裡已經
裝了空氣呢?
→用塑膠袋揮一揮再扭轉
袋口,裝到空氣後請學
生發表觀察所得。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將塑膠袋的袋口放入水
中並且將袋口稍微鬆
開,用力擠壓,發現會
從袋口的地方冒出許多
氣泡。
3.找一找,空氣還存在哪
些地方?
→利用空寶特瓶、海綿等
有空隙的物品放入水
中,請學生發表觀察所
得將空寶特瓶壓入水
中,會看到寶特瓶瓶口
冒出許多氣泡。
◎討論
1.在水中擠壓這些物品,
可以看見什麼現象?
→可以看到許多氣泡冒出
來。
2.上列圖片中,水裡出現
的氣泡是什麼?
→從物品擠壓出來的氣泡
裡是充滿空氣,所以氣
泡才會往水面移動。而
這些物體中都有縫隙,
因此可以知道有縫隙就
有空氣。
◎歸納
1.地球上有空氣、水和石
頭、土壤等各種物質。
2.物體內只要有縫隙,縫
隙裡就有空氣,因此空
氣無所不在。
1-2 空氣和水占有空間
◎觀察
‧空氣和水與石頭一樣占
有空間嗎?
→石頭、水和空氣裝在杯
子裡,可以看到石頭和
水占有了杯子裡的空間
但空氣無法被觀察到。
◎提問
‧對於觀察到的情形引發
問題討論。
→空氣占有杯子裡的空間
嗎?
◎蒐集資料
‧從舊經驗空氣無所不
在,進而查尋空氣占有
空間的科學論證。
→我們學過空氣無所不
在,存在我們的周圍,
因此空杯子裡應該充滿
了空氣。
◎假設
‧透過資料提出適當的假
設。
→假設空氣占有空間,如
果把空杯子倒著垂直壓
入水裡,水如果不會進
入杯子裡,表示空氣占
有空間。
◎實驗
‧設計實驗去驗證假設。
→進行「探討空氣是否占
有空間」之實驗,觀察
結果。
◎結果
‧記錄實驗觀察結果。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進行討論。
1.拿起杯子檢查,杯內的
紙團溼了嗎?
→紙團沒有溼掉。之前學
過,寶特瓶中會充滿空
氣,因此可能是杯子裡
的空氣擋住了水,而使
紙團不會被水沾溼。
2.杯子垂直壓入水中,水
為什麼不會進入杯中?
→因為杯子中充滿空氣,
空氣沒有不見,所以水
無法進入杯子中,而紙
團就不會被水沾溼。
◎結論
‧能根據實驗結果和討
論,獲得完整的結論。
→可以知道因為空氣是占
有空間的,所以水才無
法進入杯中,杯底的紙
團才不會溼掉。
◎歸納
‧空氣占有空間。
1-3 空氣和水沒有固定的
形狀
◎觀察
‧用杯子裝著石頭時會發
現杯子和石頭之間有許
多縫隙。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圖
片,發現石頭的形狀是
固定的,不會隨著容器
而改變形狀,因此可以
看到石頭裝在杯子裡
面,石頭跟杯子之間有
很多的縫隙。
◎提問
‧空氣和水的形狀也是固
定的嗎?
→從日常生活經驗中,會
知道水會從水龍頭裡流
出來,可以發現水並沒
有固定的形狀,引導學
生發想是否還能利用其
他方式來驗證水是否有
固定形狀。
◎實驗
‧利用各種容器實驗空氣
是否有固定形狀。
→進行「探討水的形狀是
否固定」之實驗,拿一
杯水倒到其他形狀的容
器裡試試看。學生經由
觀察可以發現,水的形
狀會隨著不同的容器而
改變形狀,水在各種容
器內沒有空隙,和石頭
不同。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討論。
→從以上的操作與觀察,
你發現了什麼?(水可
以裝在各種形狀的容器
中,而且水的形狀會隨
著容器的形狀而改變。
可以得知水沒有固定的
形狀。)
◎提問
‧石頭的形狀會固定、水
的形狀不會固定。那麼
空氣的形狀會固定嗎?
→引導學生嘗試,把空氣
吹入需要充氣的物品中
試試看,例如:游泳圈、
不同形狀的氣球等。
◎結論
‧空氣沒固定形狀。
→空氣沒有固定的形狀,
可以充滿在不同形狀的
容器中。
◎應用
‧分享水和空氣沒有固定
形狀的特性在生活中的
應用。
→發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到空氣或水沒有固定形
狀的例子,和同學說明
分享。
◎歸納
‧石頭的形狀會固定,不
會隨著容器形狀改變;
空氣和水的形狀不會固
定,會隨著容器形狀而
改變。
第七週
二、空氣和水
1. 空 氣 和 水 的
特性
2. 空 氣 和 水 的
壓縮與傳動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
同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
作及和諧相
處的能力。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習
活動、自然環
境,進行觀察,
進而能察覺問
題。
pe-Ⅱ-2 能正
確安全操作適
合學習階段的
物品、器材儀
器、科技設備及
資源,並能觀察
和記錄。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ai-Ⅱ-3 透過
動手實作,享受
以成品來表現
自己構想的樂
趣。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INa-Ⅱ-2 在地
球上,物質具有
重量,佔有體
積。
1.能透過操作及感受,了
解石頭、空氣和水等物質
具有重量。
2.能透過操作,了解空氣
可以被壓縮,但水不能被
壓縮。
單元二空氣和水
【活動 1】空氣和水的特
性
1-4 空氣和水具有重量
◎提問
‧怎麼知道物質有沒有重
量呢?
→請學生拿著石頭感受重
量,拿著有裝水的杯子
和沒有裝水的杯子,實
際感受物體的重量。再
發表相關的生活經驗,
跟同學溝通、說明與分
享。
◎收集資料
‧空氣有重量嗎?可以用
什麼方法來了解或判
斷?
→從舊經驗中,二年級使
用過天平來測物體重
量,如果天平兩邊一樣
高表示重量相同;如果
有一邊比較低,表示那
一邊比較重。
◎假設
‧空氣具有重量。
→請學生分組討論,參考
上面的做法是否可以判
斷空氣是否有重量。假
設空氣有重量,重量應
該很輕;可以把空氣裝
在哪裡?該怎麼比較?
◎觀察
‧利用天平的概念,觀察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空氣是否具有重量。
→利用課本的圖片可觀察
到,兩個大小重量相同
的氣球,並利用竹竿及
棉線做出類似天平的樣
子。在其中一個氣球裝
滿空氣,另一個氣球沒
有裝入空氣;將氣球固
定在天平兩端,可以發
現天平上有充氣氣球的
那一端會往下傾斜,表
示有充氣的氣球比較
重。
◎結論
‧空氣具有重量。
→天平上有充氣氣球的那
一端往下傾斜,表示有
充氣的氣球比較重。由
此可知空氣具有重量。
◎延伸
‧如何利用其他工具協助
了解物品具有重量。
→由手拿取生活中的各項
物品,可以感受到物品
具有重量。除了利用手
感受物品具有重量之
外,教師視情況補充教
學,讓學生知道可以利
用其他方式來知道物品
具有重量,例如:天平、
磅秤都是生活中常用來
測量重量的器材。
◎歸納
‧石頭、空氣和水等物質,
都具有重量。
【活動 2】空氣和水的壓
縮與傳動
2-1 空氣和水的壓縮情形
◎提問
‧空氣占有空間沒有固定
形狀,但是可以被壓縮
嗎?
→請學生發想,被裝起來
的空氣和水占有空間,
但可以被壓縮嗎?
◎假設
‧空氣占有空間會改變。
→利用塑膠袋裝空氣的時
候,捏住袋口塑膠袋裝
空氣可以輕壓,因此可
以假設空氣占有的空間
會改變。
◎實驗
‧測試空氣裝在注射筒被
擠壓的情形。
→進行「空氣被擠壓的情
形」之實驗,觀察結果。
⑴將注射筒的活塞往
上拉到 30 毫公升處。
⑵利用橡皮擦堵住注
射筒的出口。
⑶用力往下壓活塞。
⑷放開壓活塞的手。
→手用力往下壓注射筒的
活塞時,可以發現:
⑴注射筒的活塞可以
往下推壓一段距離。
⑵再怎麼用力推壓注
射筒,仍無法將注射
筒的活塞推壓至最
底部。
⑶往下推時有股向上
推的力。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討論。
→注射筒活塞壓得下去
嗎?手放開後活塞的位
置有什麼變化?(利用
橡皮擦堵住注射筒的出
口用力往下壓活塞,可
以發現活塞可以被往下
壓但是無法壓至最底
部;手放開後注射筒會
往上升回到原位。)
◎結論
‧空氣可以被壓縮。
→將注射筒內充滿空氣並
堵住注射筒出口,用力
壓再放手,發現注射筒
的活塞會往下移動一段
距離又彈回來,證明空
氣具有可以被壓縮的特
性。
◎提問
‧水占有空間也沒有固定
形狀,可以被壓縮嗎?
→請學生發想,被裝起來
的空氣和水占有空間,
空氣可以被壓縮,但是
水可以被壓縮嗎?
◎假設
‧水占有空間,不會改變
占有的量。
→一瓶水裡面只能加入固
定的水量,可以假設水
雖然沒有固定形狀,但
不能被壓縮。
◎實驗
‧測試水裝在注射筒被擠
壓的情形。
→進行「水被擠壓的情形」
之實驗,將注射筒內改
成裝水,觀察結果。
⑴將水利用食用色素
染色。
⑵將注射筒的活塞壓
到底,將出口放入水
中,活塞往上拉到 30
毫公升處(水就會被
吸入注射筒中)
。
⑶利用橡皮擦堵住注
射筒的出口。
⑷用力往下壓活塞。
⑸放開壓活塞的手。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討論。
→注射筒活塞壓得下去
嗎?手放開後活塞的位
置有什麼變化?(注射
筒裡面裝水時,活塞幾
乎無法往下推壓。手放
開活塞之後,活塞也不
會移動。)
◎結論
‧水無法被壓縮。
→裝水的注射筒,其活塞
無法往下壓,表示水無
法被壓縮。
→操作這兩個實驗後,可
以知道:
⑴空氣在注射筒裡可
以被壓縮,且注射筒
被往下壓的活塞還
會自己彈回來,表示
空氣具有可以被壓
縮的特性。
⑵裝水的注射筒,雖用
力往下推擠仍無法
將注射筒往下推壓。
→由以上實驗可以知道,
空氣可以被壓縮的特
性,但水不能被壓縮。
◎歸納
‧空氣可以被壓縮,但水
不能被壓縮。
第八週
二、空氣和水
2. 空 氣 和 水 的
壓縮與傳動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習
活動、自然環
境,進行觀察,
INc-Ⅱ-5 水和
空氣可以傳送
動力讓物體移
動。
1.能經由觀察與討論,了
解空氣和水都可以傳送
動力。
2.能利用注射筒及紙偶
單元二空氣和水
【活動 2】空氣和水的壓
縮與傳動
2-2 空氣和水傳送動力情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
同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
作及和諧相
處的能力。
進而能察覺問
題。
pe-Ⅱ-2 能正
確安全操作適
合學習階段的
物品、器材儀
器、科技設備及
資源,並能觀察
和記錄。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ai-Ⅱ-3 透過
動手實作,享受
以成品來表現
自己構想的樂
趣。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來操作,了解空氣和水可
以傳送動力使物體移動。
3.能再利用玩具車,探究
空氣傳送動力使玩具車
移動的情形。
形
◎觀察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
用空氣和水讓物品改變
位置的例子?
→學生發表生活經驗,例
如:在夜市中玩空氣
槍,讓九宮格的數字或
立牌倒下等;在泳池中
玩水槍,可以讓海灘球
或游泳圈移動等。在園
遊會的遊戲活動很常
見,像是用水槍射乒乓
球、用長水管和流動的
水運送小東西敲擊得
分、用空氣槍射氣球
等。以上都是屬於空氣
和水讓物體移動的例
子。
◎提問
‧裝空氣和水的注射筒對
著紙偶,將活塞向下
壓,會產生什麼現象?
→利用注射筒裝水或是裝
空氣之後,對著紙偶壓
下活塞,可以發現由注
射筒出口噴出的空氣或
是水,可以將紙偶推
倒。這表示空氣和水可
以產生動力,來推動紙
偶。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討論。
→1.用力壓注射筒活塞,
筒內的空氣或水碰到
紙偶會有什麼現象?
(注射筒內的空氣,從
出口噴出來之後,水
柱和空氣碰到紙偶都
會讓紙偶移動或是被
態度評量
美、平衡與完整
性。
推倒。)
2.空氣和水都可以傳
送動力嗎?(從紙偶
被推倒的情況,可以
知道有力量推倒紙
偶;由此可以判斷注
射筒內裝的空氣和
水會傳送動力,使紙
偶被移動。)
→引導學生發想,利用紙
杯製作玩具車來測試空
氣傳送動力,先讓學生
提出想法,可視情況實
作並進行討論。
→利用相同的紙杯,一個
在板車上黏上原來的紙
杯,另一個則黏壓扁的
紙杯。將車子並排排
好,搧空氣後,觀察哪
一輛玩具車移動較遠。
→進一步鼓勵思考其他方
法,有些學生可能會提
出假設不同材料或其他
產生空氣流動的方式進
行比較。
◎結果
‧受風面大的玩具車移動
較遠。
→根據實驗結果,發現黏
原來樣子紙杯的車子移
動得比較遠,這是因為
可以讓車子的受風面積
比較大,因此車子可以
移動的比較遠。
◎結論
‧空氣和水可以傳送動力。
→空氣和水可以傳送動力
使物體移動。
◎延伸
‧空氣和水可以傳送動
力,我們會利用這些特
性來做什麼事呢?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圖
片,或是回想生活中運
用空氣和水的動力讓物
體移動例子。
◎歸納
1.空氣和水可以傳送動力
使物體移動。
2.搧動空氣受作用的面積
較大,玩具車會移動得
較遠。
第九週
二、空氣和水
3.流動的空氣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
同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
作及和諧相
處的能力。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INc-Ⅱ-5 水和
空氣可以傳送
動力讓物體移
動。
INd-Ⅱ-4 空氣
流動產生風。
1.能透過觀察,察覺空氣
流動會形成風,而讓物體
轉動、飄動或被吹動。
2.能透過觀察,察覺空氣
流動得愈快,風愈強;從
物體擺動的幅度可以判
斷風的強弱。
3.能透過觀察,發覺生活
中空氣流動的例子及風
對生活的影響。
單元二空氣和水
【活動 3】流動的空氣
3-1 空氣流動形成風
◎觀察
‧天氣炎熱時,如果搧扇
子或是打開電風扇就會
使空氣流動而產生風。
→天氣炎熱時,為了涼爽
一些,我們通常會打開
電風扇或利用扇子使空
氣流動產生風。
◎提問
‧充滿空氣塑膠袋,袋口
對著手再輕輕擠壓塑膠
袋,有什麼感覺?
→裝滿空氣的塑膠袋從袋
口吹出來,袋子裡空氣
流動,就會形成風。空
氣從袋口流出,頭髮和
手掌,都可以感覺空氣
的流動,且感覺到涼涼
的感覺。
◎觀察
‧怎麼判斷風的強或弱
呢?
→風的強弱不同時,物體
飄動的高低或是搖晃的
程度也會不同。例如: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風愈強,旗子飄起的程
度愈大,樹葉或是小草
的擺動程度也會愈大。
◎應用
1.風和我們的生活有哪些
關係?
→請學生發表自己所知,
關於風和我們生活的關
係,例如:可以風乾食
物、可以發電、進行休
閒娛樂活動等。
2.風對我們的生活還有哪
些影響呢?
→除了風對我們生活的幫
助之外,還可進一步探
討強風對生活所造成的
不便與影響,例如:強
風吹倒路樹、電線桿以
及影響行人、行車安全
等。
◎歸納
1.空氣流動會產生風。
2.空氣流動得愈快,風愈
強;從物體擺動的幅度
可以判斷風的強弱。
3.風對我們的生活有許多
幫助,可以發電、風乾
食物,也可以進行休閒
娛樂活動;但強風也可
能引發生活的不便,影
響行人、行車安全,甚
至引發災害。
第十週
二、空氣和水
3.流動的空氣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INd-Ⅱ-4 空氣
流動產生風。
●能利用空氣的特性設
計並製作好玩的空氣創
意玩具。
單元二空氣和水
【活動 3】流動的空氣
3-2 好玩的空氣創意玩具
◎觀察
‧可以利用空氣的特性來
製作玩具嗎?
→引導思考發想,可以利
用什麼方式來藉由空氣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自-E-C1 培
養愛護自
然、珍愛生
命、惜取資
源的關懷心
與行動力。
特性製作玩具。
⑴利用風的特性,可以
自製創意玩具。
⑵利用鉛筆在杯子的
底部戳個洞。
⑶利用塑膠袋和橡皮
筋將杯子的開口封
緊。
⑷杯底的洞口對著桌
上的紙偶。
⑸用手拍打封緊的杯
口,將空氣從杯底的
洞口擊出。利用擊出
空氣所產生的風來
推倒紙偶。
◎討論
‧利用觀察結果討論。
→空氣砲為什麼能將紙偶
擊倒?(原本在杯子裡
的空氣占有空間。當手
拍紙杯時,杯裡空氣被
壓縮再從杯子底部的洞
口吹出來,這時空氣流
動形成風,而風吹倒或
吹掉物品。)
◎歸納
‧利用空氣的特性創作空
氣砲。
第十一週
三、認識動物
1.動物的身體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B3 透
過五官知覺
觀察周遭環
境的動植物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習
活動、自然環
境,進行觀察,
進而能察覺問
題。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INa-Ⅱ-1 自然
界(包含生物與
非生物)是由不
同物質所組成。
INb-Ⅱ-5 常見
動物的外部形
態主要分為
頭、軀幹和肢,
但不同類動物
之各部位特徵
和名稱有差異。
1.能透過圖片的觀察,發
現生活中不同環境中有
各種動物,動物有不同的
外形特徵。
2.能透過觀察及查詢資
料,察覺不同環境的動物
有不同的外形特徵。
3.能透過觀察及查詢資
料,辨識常見動物的身體
外形部位。
4.能透過觀察及查詢資
料,比較出不同動物有不
單元三認識動物
【活動 1】動物的身體
1-1 動物大會師
◎觀察
‧生活環境中,可以看到
許多動物,哪些動物是
你比較常見的?
→察覺生活中不同的環境
有不同的動物,我們曾
經在哪些地方看過哪些
動物。
◎提問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環 E2 覺知生物生
命的美與價值,
關懷動、植物的
生命。
◎海洋教育
海 E11 認識海洋
與自然現
象,知道如
何欣賞美的
事物。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
同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
作及和諧相
處的能力。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同的特徵。
‧這些動物的外形有什麼
不同呢?
→仔細觀察這些動物的外
形和生長環境。
⑴這些動物的外形有
哪些不同?
⑵這些動物生長在哪
些環境中?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歸納
‧生活中有許多動物,不
同動物的外形長得不大
一樣,生活的環境也不
大一樣。
1-2 動物的外形
◎觀察
‧不同的動物的外形不一
樣。
→不同的動物的外形不一
樣。請觀察課本圖片中
各種動物,請問牠們的
外形有哪些特徵呢?請
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蒐集資料
‧針對動物外形和運動方
式蒐集資料。
→請學生比較動物的外形
和環境之間的關係:
動物的外形和及身體
「運動」構造有密切關
係,學生依據自己的想
法說出動物的身體構
造和「運動」的關係。
教師再與學生共同討
論,歸納動物的外形如
何進行運動、觀察比較
各種動物的運動。
⑴水牛:生活在陸地
上,通常附近有水
生物與生態。
海 E13 認識生活
中常見的水產
品。
域。用四隻腳且腳上
有蹄(偶蹄),在草
地間行走。
⑵松鼠:生活樹上或是
陸地上,常在樹上攀
爬行走。用四隻腳且
腳上有爪,在樹林間
行走。
⑶蝙蝠:常在空中飛
行,會利用翅膀在空
中飛行。
⑷鳥:用羽毛的翅膀在
空中飛行。
⑸蛙:生活在水域環
境,會在陸地上及水
裡運動。後腳粗壯擅
長在陸地上跳躍,也
會用有蹼的腳在水
中游泳。
⑹蜥蜴:生活在陸地
上,會用腳在地面爬
行。
⑺魚:生活在水中,用
魚鰭在水中游泳。
⑻穿山甲:生活在陸地
上,會用利爪刨土挖
洞並在地面行走。
◎紀錄
‧選一種你喜歡的動物觀
察,並記錄牠的特徵。
→教師請引導學生實際觀
察動物或是上網查詢資
料後進行記錄。並引導
學生觀察動物身體特徵
之後再思考其功能。例
如:狗身體上的毛可以
保暖等。
◎結果
‧完成並分享動物形特微
的紀錄表。
→請學生分享自己的觀察
紀錄表。
◎結論
‧動物的外形各有特色。
→生活中每一種動物的外
形特徵不大一樣。
◎歸納
‧生活中每一種動物的外
形特徵不大一樣。
1-3 動物的身體構造
◎觀察
‧動物的身體可以分成哪
些部位呢?讓我們一起
來認識。
→請學生觀察動物可以分
成哪些身體構造,並指
出正確位置。
→狗、人、貓、馬、牛和
兔子等動物都有頭、軀
幹、尾部、腳等三個部
位。
→在天空飛翔的鳥類,身
體分為頭、軀幹、尾部、
腳、翅膀。腳的數量是
兩隻,翅膀是由前肢特
化而成。
→在水裡游的魚類,身體
分為頭、軀幹、尾部及
鰭,鰭可以分為背鰭、
胸鰭、腹鰭、臀鰭、尾
鰭。
◎結論
‧狗、鳥和魚都有頭軀幹
和尾部的構造,身體裡
面有脊椎。動物為了適
應環境而有腳、翅膀、
鰭等不同構造。
→請同學討論這三個身體
構造之間有什麼做連
結,觀察到這三種動物
都有脊椎。
◎歸納
‧辨識常見動物的身體外
形部位及內部構造。
第十二週
三、認識動物
1.動物的身體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B3 透
過五官知覺
觀察周遭環
境的動植物
與自然現
象,知道如
何欣賞美的
事物。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
同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
作及和諧相
處的能力。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習
活動、自然環
境,進行觀察,
進而能察覺問
題。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INb-Ⅱ-4 生物
體的構造與功
能是互相配合
的。
INb-Ⅱ-5 常見
動物的外部形
態主要分為
頭、軀幹和肢,
但不同類動物
之各部位特徵
和名稱有差異。
INb-Ⅱ-7 動植
物體的外部形
態和內部構
造,與其生長、
行為、繁衍後代
和適應環境有
關。
INc-Ⅱ-8 不同
的環境有不同
的生物生存。
1.能透過觀察及查詢資
料,察覺動物不同的外形
特徵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2.能透過觀察及查詢資
料,察覺動物的腳有不同
的外形,運動方式也不一
樣。
單元三認識動物
【活動 1】動物的身體
1-4 動物外形和環境的關
係
◎觀察
‧動物的外形能適應生活
環境,請觀察下列動
物,各有哪些特徵有利
於在環境中生存。
→請同學比較海龜和陸龜
的腳外形與適應環境有
什麼關係。
⑴海龜:腳扁平有利於
海中游泳。
⑵陸龜:腳圓柱狀有利
於陸地行走。
→請同學比較綠頭鴨和灰
面鷲的鳥腳外形與適應
環境有什麼關係。
⑴綠頭鴨:腳有蹼有利
於水面上游泳覓食。
⑵灰面鷲:腳有爪有利
於飛行時捕抓獵物。
→請同學比較貓和馬的腳
掌外形與適應環境有什
麼關係。
⑴貓:肉食性動物,捕
抓獵物時腳上有肉
墊可降低移動時的
音量。
⑵馬:草食性動物,腳
上的馬蹄可以保護
肌肉,以及遭受肉食
性動物攻擊時,可以
進行防禦。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環 E2 覺知生物生
命的美與價值,
關懷動、植物的
生命。
◎海洋教育
海 E11 認識海洋
生物與生態。
◎閱讀「生活中的科學」
→閱讀「生活中的科學-
穿鞋的馬」
,並探討其應
用原因。
◎延伸
‧同樣是鳥類,但生存環
境和覓食不同,因此鳥
嘴和腳的外形各有其特
徵。
→請同學比較課本圖片中
的黑面琵鷺、小白鷺、
啄木鳥、麻雀的鳥嘴外
形,可能會與牠們適應
環境有什麼關係。
⑴黑面琵鷺:有長腳可
站在淺水區,用扁平
的鳥嘴在水中擾
動,並用鳥嘴在水中
夾住獵物。
⑵小白鷺:有長腳可站
在淺水區,用腳在水
中擾動,鳥嘴可直接
伸入水中夾住獵
物,也可在草地間覓
食昆蟲。
⑶啄木鳥:有尖尖的鳥
嘴可啄開樹皮,尋找
樹幹裡的蟲。
⑷麻雀:有尖尖的鳥
嘴,可以在小縫中找
到食物。
◎結論
‧動物的外形與適應生存
的環境有關。
→動物依據其生活環境及
需求,其身體的相同構
造會有不同的差異。
◎延伸
‧引導學生認識查找資料
的方法。
→請教師引導學生發想,
上網查找資料需善用關
鍵字搜資料,之後再將
資料進行分析,進而得
到結果。
◎歸納
‧動物的外形特徵與生長
環境有關。
第十三週
三、認識動物
2.動物的運動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B3 透
過五官知覺
觀察周遭環
境的動植物
與自然現
象,知道如
何欣賞美的
事物。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
同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
作及和諧相
處的能力。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習
活動、自然環
境,進行觀察,
進而能察覺問
題。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ah-Ⅱ-2 透過
有系統的分類
與表達方式,與
他人溝通自己
的想法與發現。
INb-Ⅱ-4 生物
體的構造與功
能是互相配合
的。
●能透過圖片的觀察,發
現動物的運動方式受身
體構造的影響。
單元三認識動物
【活動 2】動物的運動
2-1 動物如何運動
◎觀察
‧觀察這些動物是運用身
體哪些構造來運動。
→請同學說說狗、蛙、鳥、
水牛運用身體哪些構造
來運動。
→水牛的運動方式與鴿
子、狗、蛙比較,和四
隻腳的狗較相似。
→不同的生活環境以及身
體特徵,讓動物們發展
出不同的運動方式。
◎觀察
‧比較各種動物的運動方
式和身體構造之間有什
麼關係。
→觀察狗奔跑和行走的動
作分解圖,狗的前腳和
後腳長短、粗細大約相
同,常常利用行走或跑
步的方式來移動。
→除了狗之外,馬、牛、
鹿、羊等都擅長用四隻
腳行走和跑步,牠們的
四隻腳的長短粗細都差
不多。
→認識狗利用腳來運動的
情況後,若時間許可,
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四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環 E2 覺知生物生
命的美與價值,
關懷動、植物的
生命。
◎海洋教育
海 E11 認識海洋
生物與生態。
肢著地的方式來模仿狗
的行走及跑步。
◎提問
‧天空飛行的動物,運用
身體哪些部位運動?
→請同學觀察課本中鳥類
飛行動作分解圖,說說
在天空飛行的動物,運
用身體的哪些部位運
動。
→除了鳥類之外,蝙蝠也
可以在空中飛行。蝙蝠
的飛行構造是一層皮膜
和鳥類翅膀構造不大相
同。
◎提問
‧蛙和狗一樣也有四隻
腳,仔細觀察蛙的前
腳、後腳和牠的運動方
式有什麼關係?
→觀察蛙的跳躍動作分解
圖,蛙的後腳比前腳粗
壯,常常利用跳躍的方
式來移動。
◎歸納
‧動物的身體構造會影響
動物的運動方式。
第十四週
三、認識動物
2.動物的運動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B3 透
過五官知覺
觀察周遭環
境的動植物
與自然現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習
活動、自然環
境,進行觀察,
進而能察覺問
題。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INa-Ⅱ-1自然
界(包含生物與
非生物)是由不
同物質所組成。
INb-Ⅱ-4生物
體的構造與功
能是互相配合
的。
INb-Ⅱ-7動植
物體的外部形
態和內部構
造,與其生長、
行為、繁衍後代
●能經由認識分類方
式,進而依據動物的外形
特徵和運動方式來練習
動物分類。
單元三認識動物
【活動 2】動物的運動
2-2 進行動物分類
◎提問
‧能不能利用動物的外形
特徵和運動方式,幫動
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用二分法並依動物的外
形特徵和運動方式,幫
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⑴引導學生先學習分
類方式,利用「是,
不是」
、
「會,不會」、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環 E2 覺知生物生
命的美與價值,
關懷動、植物的
生命。
◎海洋教育
海 E11 認識海洋
生物與生態。
象,知道如
何欣賞美的
事物。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ah-Ⅱ-2 透過
有系統的分類
與表達方式,與
他人溝通自己
的想法與發現。
和適應環境有
關。
「有,沒有」。
⑵設定好分類標準,若
是以「鱗片」為分類
標準,分類方式則
為:我利用動物身體
上「有鱗片」
、
「沒有
鱗片」來分類。
→二分法要有明確的分類
標準:
⑴範例 1:我會用動物
外形「有四隻腳」
、
「沒有四隻腳」來分
類:
有四隻腳:水牛、松
鼠、蛙、蜥蝪。
沒有四隻腳:鴕鳥、
五色鳥、雞、魚。
⑵範例 2: 我會用外形
構造「有翅膀」
、
「沒
有翅膀」來分類:
有翅膀:鴕鳥、五色
鳥、雞。
沒有翅膀:魚、水
牛、松鼠、蛙、蜥
蝪。
→讓學生小組討論並分享
觀察重點,教師協助統
整全班同學的觀察結果
進行學習歸納。
◎延伸
‧分類後,有翅膀的動物
都會飛嗎?查資料研究
看看。
→分類後,有翅膀的動物
都會飛嗎?查資料研究
看看。可從物理學的觀
點來推測,動物翅膀與
身體大小可能有關係,
飛行與身體重量有關連
因此能飛行的鳥類的骨
骼大多是中空的,可有
效減輕身體的重量來幫
助飛行。
→不會飛的鳥是指失去飛
行能力的鳥,取而代之
的是游泳或是奔跑的能
力,例如:企鵝和鴕鳥
都有翅膀,但都不是以
飛行為主要運動方式。
优鴕鳥: 屬於不會飛的
大型鳥類,都有強壯的
雙腿並用行走奔跑的方
式運動。
◎歸納
‧依據動物的外形特徵和
運動方式進行簡單的分
類。
第十五週
三、認識動物
3.動物與生活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B3 透
過五官知覺
觀察周遭環
境的動植物
與自然現
象,知道如
何欣賞美的
事物。
自-E-C1 培
養愛護自
然、珍愛生
命、惜取資
源的關懷心
與行動力。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習
活動、自然環
境,進行觀察,
進而能察覺問
題。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ah-Ⅱ-2 透過
有系統的分類
與表達方式,與
INe-Ⅱ-10動物
的感覺器官接
受外界刺激會
引起生理和行
為反應。
INf-Ⅱ-1日常
生活中常見的
科技產品。
INg-Ⅱ-1自然
環境中有許多
資源。人類生存
與生活需依賴
自然環境中的
各種資源,但自
然資源都是有
限的,需要珍惜
使用。
1.能仔細觀察動物,察覺
人類有許多發明和動物
有關,並向大自然學習。
2.能透過討論,了解尊重
生命的具體做法。
單元三認識動物
【活動 3】動物與生活
3-1 與動物有關的發明
◎觀察
‧人類有許多發明是模仿
動物而產生稱為仿生科
技,我們生活中有哪些
發明與創作和動物的構
造或外形有關?
→引導學生討論動物的外
形特徵、運動方式和生
活習性;並了解許多人
類發明與動物之間有密
切之關連,認識人類會
運用動物的運動構造原
理發明並創作日常工
具。
→科學家模仿動物的身體
構造和運動方式,研發
製造出許多便利的科技
產品,使我們的生活更
便利。
◎歸納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環 E2 覺知生物生
命的美與價值,
關懷動、植物的
生命。
環 E5 覺知人類的
生活型態對其他
生物與生物系的
衝擊。
◎海洋教育
海 E11 認識海洋
生物與生態。
海 E13 認識生活
中常見的水產
品。
他人溝通自己
的想法與發現。
‧人類許多的創新和發明
與動物的構造有關。
3-2 愛護動物,友善環境
◎提問
‧怎麼做才能愛護動物
呢?
→請學生思考尊重動物生
命的方式有哪些,有什
麼具體有效的方法?
⑴飼養動物:
①盡量營造適合動
物生存的環境,隨
時清理打掃相關
生存環境。
②盡量了解動物的
行為特徵,增進人
類與動物的互動
了解。
③飼養動物就要照
顧動物的一生,不
可隨意棄養。
④如無繁殖後代的
需求,就要進行節
育,避免繁殖過多
造成困擾。
⑵戶外觀察:
①盡量遠觀不要打
擾野生動物的原
始棲地,建議善用
望遠鏡。
②許多脊椎動物的
眼睛內有脈絡膜
的構造,這層結構
就像鏡子一樣將
視網膜裡的光線
反射並再次投射
到視網膜上,可以
協助在陰暗的環
境中看清東西,因
此尋找動物時要
避免開強光,不然
動物的眼睛會因
光線太強而看不
清東西,且對動物
的眼睛有傷害。
③不要餵食野生動
物,讓野生動物可
以在自然環境保
有覓食能力
④如要注意當地告
示牌的警示,每個
場域及生物的習
性皆不同,要遵守
告示牌上的規定。
→除了直接保護動物之
外,保護環境讓動物有
足夠的棲息地也是愛護
動物的做法。
◎延伸
‧遇到受傷動物時,採取
解決的方式。
→學生可能會遇到受傷動
物,可以請學生上網搜
尋救助動物的方法,也
可參考以下做法:
⑴先試著自行研判動
物的傷勢或病情(也
可以詢問民間動保
團體的建議)。若動
物已經有明顯外傷
或病重無法行動自
如,建議可直接帶牠
到附近的動物醫院
就醫。
⑵碰到流浪動物急需
醫療幫助,但自己又
無法帶牠到動物醫
院,可與當地的民間
動物保護團體聯
絡,詢問動保團體是
否可協助救援但在
動保團體前往救援
前,必須留在原地,
以協助動保團體確
認動物所在位置進
行救援。
⑶若無法自行帶動物
就醫,也聯絡不到任
何民間動保團體可
以給予即時幫助,而
且動物傷勢嚴重,可
能會有生命危險
時,最後可選擇聯絡
當地縣市政府動物
保護處或防疫所前
往協助。
◎歸納
‧知道保護和愛護動物的
具體行為。
第十六週
四、磁鐵
1.磁力的探討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A2 能
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
力,從觀
察、閱讀、
思考所得的
資訊或數據
中,提出適
合科學探究
的問題或解
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
ti-Ⅱ-1 能在
指導下觀察日
常生活現象的
規律性,並運用
想像力與好奇
心,了解及描述
自然環境的現
象。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an-Ⅱ-1 體會
科學的探索都
INa-Ⅱ-1 自然
界(包含生物與
非生物)是由不
同物質所組成。
INa-Ⅱ-3 物質
各有其特性,並
可以依其特性
與用途進行分
類。
INb-Ⅱ-2 物質
性質上的差異
性可用來區分
或分離物質。
INd-Ⅱ-8 力有
各種不同的形
式。
INe-Ⅱ-7 磁鐵
具有兩極,同極
相斥,異極相
吸;磁鐵會吸引
●能經由操作,察覺磁鐵
可以吸引鐵製品。
單元四磁鐵
【活動 1】磁力的探討
1-1 磁鐵具有磁力
◎觀察
‧試一試,拿磁鐵靠近教
室裡的物品,會有什麼
情況?
→請學生拿磁鐵靠近教室
裡各種各種物品,看看
會有怎樣的結果?例
如:黑板、白板、窗戶
玻璃、塑膠桌子、木頭
椅子、鐵製椅腳、塑膠
收納盒、塑膠門等。
◎提問
‧關於觀察到的情形引發
問題討論。
→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
有什麼特徵呢?
◎蒐集資料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性 E6 了解圖像、
語言與文字的性
別意涵,使用性
別平等的語言與
文字進行溝通。
性 E11 培養性別
間合宜表達情感
的能力。
◎人權教育
人 E3 了解每個人
需求的不同,並
討論與遵守團體
的規則。
人 E5 欣賞、包容
個別差異並尊重
自己與他人的權
利。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的科學知
識、科學概
念及探索科
學的方法去
想像可能發
生的事情,
以及理解科
學事實會有
不同的論
點、證據或
解釋方式。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
步根據問題
特性、資源
的有無等因
素,規劃簡
單步驟,操
作適合學習
階段的器材
儀器、科技
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
然科學實
驗。
自-E-B1 能
分析比較、
製作圖表、
運用簡單數
學等方法,
整理已有的
自然科學資
訊或數據,
並利用較簡
單形式的口
語、文字、
是由問題開始。 含鐵的物體。磁
力強弱可由吸
起含鐵物質數
量多寡得知。
‧查詢磁鐵的特性。
→發現被磁鐵吸住是金屬
物品。
◎假設
‧透過資料提出適當的假
設。
→引導學生發想,是否有
磁鐵吸引在物品上的舊
經驗,假設磁鐵可以吸
住的物品都是鐵製品。
◎實驗
‧再拿磁鐵靠近下列物
品,看看有甚麼結果?
→進行「測試磁鐵可以吸
引哪些物品」之實驗,
觀察結果。拿磁鐵靠近
教室裡的各種物品,也
可以拿磁鐵靠近下列物
品,試試看哪些會被磁
鐵吸引。
→請學生再拿磁鐵靠近各
種物品,看看會有怎樣
的結果?實驗前,可以
讓學生先猜一猜磁鐵會
吸住哪些物品,再進行
實驗吸引看看,以加深
學生對磁鐵吸鐵的印
象。
◎結果
‧記錄實驗內容結果。
→請指導學生將實驗結果
記錄在習作中。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進行討論。
→磁鐵會吸引什麼材質的
物品呢?(鐵製品。)
◎結論
‧根據實驗結果進行歸納。
→經過以上的實驗後,發
現因為磁鐵能吸引鐵製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環 E6 覺知人類過
度的物質需求會
對未來世代造成
衝擊。
影像、繪圖
或實物、科
學名詞、數
學公式、模
型等,表達
探究之過
程、發現或
成果。
品,木頭櫃子不是鐵製
品,所以磁鐵不能吸在
木頭櫃子上。
→可以被磁鐵吸引的物品
都是利用鐵製成或是材
料中含有鐵。
◎歸納
1.磁鐵有吸引鐵製品的特
性。
2.磁鐵可以吸引鐵製品,
這種吸引的力量稱為磁
力。
◎提問
磁鐵一定要接觸到鐵製品
才能和它吸在一起嗎?
→引導學生發想,了解磁
鐵隔著物品或隔空也可
以吸引鐵製品。
◎蒐集資料
‧磁鐵沒有直接接觸鐵製
品能吸住嗎?
→引導學生蒐集資料,要
利用哪些物品操作實
驗,以及利用什麼方式
來進行實驗。
◎實驗
‧磁鐵還能如何吸引鐵製
品。
→進行「探討磁鐵還能如
何吸引鐵製品」之實
驗,請學生分別依照操
作中「小華這一組」及
「小美這一組」的步
驟,進行實驗並觀察結
果。
◎結果
‧記錄實驗內容結果。
→請學生分享自己的觀察
紀錄表。
(可以藉由習作
的紀錄表來進行觀察紀
錄)
⑴小華這一組的實
驗,將長條形磁鐵和
迴紋針分開放置在
桌面上,拿磁鐵慢慢
靠近迴紋針,觀察到
磁鐵沒有接觸到迴
紋針,就將迴紋針吸
引過來了。
⑵小美這一組的實
驗,將磁鐵貼著一本
自然習作一起慢慢
靠近迴紋針觀察到
迴紋針被吸引到自
然習作上。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進行討論。
→1.移動磁鐵慢慢靠近的
做法,迴紋針會被吸
引嗎?(將長條形磁
鐵和迴紋針分開放置
在桌面上,拿磁鐵慢
慢靠近迴紋針,觀察
到磁鐵直接沒有接觸
到迴紋針,就將迴紋
針吸引過來了。)
2.磁鐵隔著物品的做
法,迴紋針會被吸引
嗎?(將磁鐵貼著習
作靠近迴紋針,會觀
察到迴紋針也可以
隔著習作吸引被磁
鐵吸引。)
第十七週
四、磁鐵
1.磁力的探討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ti-Ⅱ-1 能在
指導下觀察日
常生活現象的
規律性,並運用
想像力與好奇
心,了解及描述
自然環境的現
INd-Ⅱ-8 力有
各種不同的形
式。
INe-Ⅱ-7 磁鐵
具有兩極,同極
相斥,異極相
吸;磁鐵會吸引
1.能經由操作,了解磁鐵
不直接接觸鐵製品,也能
吸引鐵製品。
2.能經由操作,了解磁鐵
磁力最強的地方是在兩
端的磁極上。
單元四磁鐵
【活動 1】磁力的探討
1-1 磁鐵具有磁力
◎提問
‧磁鐵不須直接接觸就能
吸引鐵製品,如果把間
隔的厚度加厚,磁鐵還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性 E6 了解圖像、
語言與文字的性
別意涵,使用性
別平等的語言與
文字進行溝通。
性 E11 培養性別
然。
自-E-A2 能
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
力,從觀
察、閱讀、
思考所得的
資訊或數據
中,提出適
合科學探究
的問題或解
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
的科學知
識、科學概
念及探索科
學的方法去
想像可能發
生的事情,
以及理解科
學事實會有
不同的論
點、證據或
解釋方式。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
步根據問題
特性、資源
的有無等因
素,規劃簡
單步驟,操
作適合學習
階段的器材
儀器、科技
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
象。
an-Ⅱ-1 體會
科學的探索都
是由問題開始。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習
活動、自然環
境,進行觀察,
進而能察覺問
題。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含鐵的物體。磁
力強弱可由吸
起含鐵物質數
量多寡得知。
能吸引迴紋針嗎?
→引導學生發想,該如何
進行實驗,才可以知道
隔太厚的物品磁鐵還能
不能吸引迴紋針。
◎實驗
‧如果物體厚度加厚,迴
紋針還能被磁鐵吸引
嗎?
→進行「比較增加物體厚
度吸引鐵製品情形」之
實驗,操作步驟,進行
實驗並觀察結果。每次
增加一本習作的厚度,
觀察迴紋針在隔著幾本
課本時無法再被磁鐵吸
引。
→增加習作的數量,將磁
鐵貼著數本自然習作一
起慢慢靠近迴紋針,觀
察到迴紋針無法再被吸
引到自然習作上。相隔
兩本或是兩本以上的習
作,磁鐵的磁力好像變
弱了。因此可以知道隔
著太厚的物品時,磁鐵
就無法吸引另一邊的鐵
製品。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進行討論。
→磁鐵隔著太厚的物體,
迴紋針還會被磁鐵吸引
嗎?(隔著太厚的物品
時,磁鐵就無法吸引另
一邊的鐵製品。)
◎延伸
‧磁鐵能吸引鐵製品的特
性,能使我們的生活更
便利。生活中,還有哪
些常見的例子呢?
間合宜表達情感
的能力。
◎人權教育
人 E3 了解每個人
需求的不同,並
討論與遵守團體
的規則。
人 E5 欣賞、包容
個別差異並尊重
自己與他人的權
利。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環 E6 覺知人類過
度的物質需求會
對未來世代造成
衝擊。
然科學實
驗。
自-E-B1 能
分析比較、
製作圖表、
運用簡單數
學等方法,
整理已有的
自然科學資
訊或數據,
並利用較簡
單形式的口
語、文字、
影像、繪圖
或實物、科
學名詞、數
學公式、模
型等,表達
探究之過
程、發現或
成果。
→隔著紙條或圖卡,磁鐵
還是可以把它們固定在
鐵製品上。
⑴磁鐵可以把圖卡固
定在黑板上。
⑵利用磁鐵將留言字
條固定在冰箱門上。
⑶縫衣針掉在瓷磚的
縫隙中拿不出來,可
以利用磁鐵幫忙吸
引起來。
⑷磁鐵書籤可以隔著
紙張固定在頁面上。
◎歸納
1.磁鐵沒有接觸鐵製品也
能吸引鐵製品
2.磁鐵隔著物體也可以吸
引鐵製品。
3.隔著太厚的物品,磁鐵
就不能吸引鐵製品。
1-2 磁鐵的兩極
◎提問
‧磁鐵不同位置的磁力強
弱有差異嗎?可以用什
麼方法判斷磁鐵的哪裡
磁力最強?
→請學生先試想看看要用
什麼方法來測量磁鐵的
磁力強弱。
⑴可以利用磁鐵可以
吸引相同重量的鐵
製品來測量,例如:
迴紋針。看看磁鐵的
哪個地方可吸住的
重量比較多。
⑵可以試看看磁鐵的
哪個位置最容易吸
引到鐵製品,最快吸
引到鐵製品的地方
表示磁力較強。
◎實驗
‧測試同一個磁鐵,不同
位置的磁力強弱差異。
→請學生分別依照操作
「比較同一個磁鐵的哪
裡磁力最強」中,小華
這一組及小美這一組的
步驟,進行實驗並觀察
結果。
→小華這一組的實驗,將
數個迴紋針分散在桌面
上,拿長條形磁鐵靠近
桌上的迴紋針後,再向
上拿起磁鐵,觀察磁鐵
吸起迴紋針的情形。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進行討論。
→長條形磁鐵的哪裡,可
以吸起比較多迴紋針
呢?(磁鐵的兩端吸起
較多的迴紋針。
◎實驗
‧利用磁力測量圖,測試
同一個磁鐵的哪處可以
距離較遠就吸到迴紋
針。
→小美這一組的實驗,利
用課本封底磁力測量
圖,將迴紋針和磁鐵放
在磁力測量圖的標示
處。將磁鐵平行推向迴
紋針,觀察磁鐵吸起迴
紋針的情形。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進行討論。
→長條形磁鐵的哪個位
置,可以較快吸引到迴
紋針呢?(當磁鐵移動
到 B 處,磁鐵的兩端就
可以吸引到迴紋針。答
案僅參考)
◎延伸
‧同形狀的磁鐵,磁力不
一定相同。
→磁鐵的磁力強弱不能從
外觀判斷,要經過測量
才能判斷磁力強弱。
◎歸納
1.磁鐵可以吸起的鐵製品
數量愈多,表示磁力愈
強。
2.同一個長條形磁鐵的兩
端可以吸起較多鐵製
品。
3.磁鐵的兩端稱為磁極,
分別為N極和S極。
第十八週
四、磁鐵
2.磁鐵的特性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
步根據問題
特性、資源
的有無等因
素,規劃簡
單步驟,操
作適合學習
階段的器材
儀器、科技
設備及資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習
活動、自然環
境,進行觀察,
進而能察覺問
題。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an-Ⅱ-1 體會
科學的探索都
是由問題開始。
an-Ⅱ-2 察覺
科學家們是利
用不同的方式
探索自然與物
INa-Ⅱ-3 物質
各有其特性,並
可以依其特性
與用途進行分
類。
INc-Ⅱ-1 使用
工具或自訂參
考標準可量度
與比較。
INc-Ⅱ-2 生活
中常見的測量
單位與度量。
INe-Ⅱ-1 自然
界的物體、生
物、環境間常會
相互影響。
INe-Ⅱ-7 磁鐵
具有兩極,同極
相斥,異極相
吸;磁鐵會吸引
含鐵的物體。磁
力強弱可由吸
起含鐵物質數
●能經由操作,了解磁鐵
的磁極有同極性互相排
斥、異極性互相吸引的特
性。
單元四磁鐵
【活動 2】磁鐵的特性
2-1 磁鐵互相靠近的現象
◎觀察
‧試試看,將兩個磁鐵互
相靠近,會有什麼現
象?
→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
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
會不會只會互相吸引?
◎提問
‧磁鐵的磁極互相靠近會
有什麼現象。
→磁鐵可以吸引鐵製品,
我覺得磁鐵之間也可能
會互相吸引。可以拿兩
個長條形磁鐵互相靠近
試看看。
→學生分別依照課本圖示
中,拿磁鐵的一端靠近
磁鐵不同的磁極的兩端
試試看會觀察到什麼現
象。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性 E6 了解圖像、
語言與文字的性
別意涵,使用性
別平等的語言與
文字進行溝通。
性 E11 培養性別
間合宜表達情感
的能力。
◎人權教育
人 E3 了解每個人
需求的不同,並
討論與遵守團體
的規則。
人 E5 欣賞、包容
個別差異並尊重
自己與他人的權
利。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源,進行自
然科學實
驗。
自-E-B1 能
分析比較、
製作圖表、
運用簡單數
學等方法,
整理已有的
自然科學資
訊或數據,
並利用較簡
單形式的口
語、文字、
影像、繪圖
或實物、科
學名詞、數
學公式、模
型等,表達
探究之過
程、發現或
成果。
質世界的形式
與規律。
量多寡得知。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進行討論。
→1.當 N 極接近 S 極時,
會有什麼現象?(N 極
和 S 極會互相吸引。)
2.當 N 極接近 N 極或 S
極接近 S 極時,會有
什麼現象?(N 極和 N
極會互相排斥;S 極
和 S 極會互相排斥。)
◎延伸
‧其他形狀的磁鐵也有相
吸和相斥的現象嗎?
→請學生觀察兩個圓形磁
鐵互相靠近。
⑴當圓形磁鐵 N 極和
靠近另一個圓形磁
鐵 S 極時,發現 N 極
和 S 極會互相吸引。
⑵當圓形磁鐵 N 極和靠
近另一個圓形磁鐵
N極時,發現 N 極和
N 極會互相排斥。
→將數個環形磁鐵,一個
接一個套入吸管中(氣
球支桿)
,也有互相吸引
或互相排斥的現象。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進行討論。
→1.圓形磁鐵也有相吸和
相斥的現象嗎?(圓
形磁鐵有相吸和相斥
的現象。)
2.環形磁鐵也有相吸
和相斥的現象嗎?
(環形磁鐵有相吸和
相斥的現象。)
◎結論
‧根據觀察結論進行歸納。
→不同形狀的磁鐵,也會
性。
環 E6 覺知人類過
度的物質需求會
對未來世代造成
衝擊。
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的特性。
◎歸納
‧磁鐵的磁極會具有「相
同磁極靠近會互相排
斥,不同磁極靠近會互
相吸引的現象,被簡稱
為「同極相斥、異極相
吸」
。
第十九週
四、磁鐵
2.磁鐵的特性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A2 能
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
力,從觀
察、閱讀、
思考所得的
資訊或數據
中,提出適
合科學探究
的問題或解
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
的科學知
識、科學概
念及探索科
學的方法去
想像可能發
生的事情,
以及理解科
學事實會有
不同的論
點、證據或
解釋方式。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習
活動、自然環
境,進行觀察,
進而能察覺問
題。
pe-Ⅱ-2 能正
確安全操作適
合學習階段的
物品、器材儀
器、科技設備及
資源,並能觀察
和記錄。
pa-Ⅱ-2 能從
得到的資訊或
數據,形成解
釋、得到解答、
解決問題。並能
將自己的探究
結果和他人的
結果(例如:來
自老師)相比
較,檢查是否相
近。
pc-Ⅱ-2 能利
用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或圖
畫等,表達探究
之過程、發現。
INb-Ⅱ-2 物質
性質上的差異
性可用來區分
或分離物質。
INe-Ⅱ-7 磁鐵
具有兩極,同極
相斥,異極相
吸;磁鐵會吸引
含鐵的物體。磁
力強弱可由吸
起含鐵物質數
量多寡得知。
●能利用現有的磁鐵及
知識,來判斷未標出磁極
的磁鐵磁極。
單元四磁鐵
【活動 2】磁鐵的特性
2-2 判斷磁鐵的 N 極和 S
極
◎提問
‧如果有一個沒有標示磁
極的磁鐵,或是撿到一
個斷掉的磁鐵時,該如
何知道這個磁鐵的 N 極
和 S 極分別在哪裡呢?
→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可
以利用磁鐵吸引鐵製品
的現象來判斷。會發現
鐵製品無論靠近磁鐵的
哪一端都會被吸引,因
此無法用鐵製品來判斷
磁鐵的磁極。
◎蒐集資料
‧由已學說出磁鐵的特性。
→請先讓學生或小組討論
並分享看法。複習目前
學生所學到關於磁鐵的
特性有。
◎實驗
‧利用磁鐵的特性來判斷
磁鐵的磁極。
→進行「利用磁鐵的特性
來判斷磁鐵的磁極」之
實驗,操作步驟。
⑴在黑色磁鐵的一端
貼上標籤紙或是用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性 E6 了解圖像、
語言與文字的性
別意涵,使用性
別平等的語言與
文字進行溝通。
性 E11 培養性別
間合宜表達情感
的能力。
◎人權教育
人 E3 了解每個人
需求的不同,並
討論與遵守團體
的規則。
人 E5 欣賞、包容
個別差異並尊重
自己與他人的權
利。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環 E6 覺知人類過
度的物質需求會
對未來世代造成
衝擊。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
步根據問題
特性、資源
的有無等因
素,規劃簡
單步驟,操
作適合學習
階段的器材
儀器、科技
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
然科學實
驗。
自-E-B2 能
了解科技及
媒體的運用
方式,並從
學習活動、
日常經驗及
科技運用、
自然環境、
書刊及網路
媒體等,察
覺問題或獲
得有助於探
究的資訊。
其他方式做出標
記。貼上標籤紙目的
在於讓學生辨認,是
固定測量磁鐵的哪
一端。
⑵觀察N極靠近黑色
磁鐵上有標記的地
方,觀察看看會有什
麼現象
⑶觀察S極靠近黑色
磁鐵上有標記的地
方,觀察看看會有什
麼現象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進行討論。
→1.拿N極靠近磁鐵有標
記的一端,會有什麼
現象?表示這端是什
麼磁極呢?說說看你
的理由。(如果N極和
標記的那一端會互相
排斥,表示兩者是相
同磁極,因此標記的
那一端也是N極;如
果N極和標記的那一
端會互相吸引,表示
兩者是不相同磁極,
因此標記的一端是S
極。)
2.拿 S 極靠近磁鐵有標
記的那一端,會有什
麼現象?表示這端
是什麼磁極呢?說
說看你的理由。(如
果 S 極和標記的那一
端會互相吸引,表示
兩者是不同的磁
極,因此標記的那一
端是N極;如果 S 極
和標記的那一端會
互相排斥,表示兩者
是相同的磁極,因此
標記的那一端是 S
極。)
◎歸納
‧磁鐵一定同時有 N 極和
S 極,如果確定磁鐵一
端為S極就能判斷另一
端為N極。
第二十週
四、磁鐵
3.磁鐵與生活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A2 能
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
力,從觀
察、閱讀、
思考所得的
資訊或數據
中,提出適
合科學探究
的問題或解
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
的科學知
識、科學概
念及探索科
學的方法去
想像可能發
生的事情,
以及理解科
學事實會有
不同的論
點、證據或
解釋方式。
pe-Ⅱ-1 能了
解一個因素改
變可能造成的
影響,進而預測
活動的大致結
果。在教師或教
科書的指導或
說明下,能了解
探究的計畫。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an-Ⅱ-2 察覺
科學家們是利
用不同的方式
探索自然與物
質世界的形式
與規律。
INb-Ⅱ-1 物質
或物體各有不
同的功能或用
途。
INe-Ⅱ-1 自然
界的物體、生
物、環境間常會
相互影響。
1.能經由查詢資料,了解
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經由操作,了解磁鐵
兩邊加上鐵片,可以增加
磁鐵所能吸住的重量。
單元四磁鐵
【活動 3】磁鐵與生活
◎觀察
‧置物盒、門擋後方的磁
鐵可以用來吸引鐵製品
固定位置。
→⑴還可以吸在冰箱上的
置物盒,其後方有磁
鐵能吸在冰箱上,且
這磁鐵的上下有加裝
鐵片。
⑵固定門的門擋,仔細
觀察可以發現門擋
是利用磁鐵吸引的
原理固定門,仔細觀
察可以發現磁鐵的
上下有鐵片。
◎提問
‧仔細觀察這兩種物體的
磁鐵兩邊都有加裝鐵
片。磁鐵旁邊加裝鐵片
有什麼作用呢?
→觀察可以發現置物盒裡
可以放很多東西,不容
易掉下來。將門拉開的
時候會感覺磁鐵吸得很
緊,也可能是因為磁鐵
可以吸住的力量增加。
請引導學生發想可能的
原理。
→如果鐵片可以增加磁鐵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性 E6 了解圖像、
語言與文字的性
別意涵,使用性
別平等的語言與
文字進行溝通。
性 E11 培養性別
間合宜表達情感
的能力。
◎人權教育
人 E3 了解每個人
需求的不同,並
討論與遵守團體
的規則。
人 E5 欣賞、包容
個別差異並尊重
自己與他人的權
利。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性。
環 E6 覺知人類過
度的物質需求會
對未來世代造成
衝擊。
環 E16 了解物質
循環與資源回收
利用的原理。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
步根據問題
特性、資源
的有無等因
素,規劃簡
單步驟,操
作適合學習
階段的器材
儀器、科技
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
然科學實
驗。
吸住的重量,那麼可以
利用磁鐵有加鐵片和沒
有加鐵片來比較看看,
試看看加上鐵片後磁鐵
可以吸附的重量會不會
增加。
◎實驗
‧比較同一個磁鐵,有加
上鐵片和沒加上鐵片,
哪一種可以吸住的重量
比較重。
→請學生依照「增加鐵片
對磁鐵可吸住重量的影
響」中的步驟,進行實
驗並觀察結果。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進行討論。
→比較磁鐵不加鐵片和加
鐵片,可以吸住物品的
數量有什麼不同?(加
上鐵片可以吸住數量比
較多個相同重量的物
品,沒有加鐵片的可以
吸住的數量則比較少。)
◎結論
‧在磁鐵兩邊各加一片鐵
片,磁鐵可以吸住比較
重的物體。
→在磁鐵上加裝鐵片可以
增加吸住物品的重量。
◎延伸
‧磁鐵是生活中的好幫手。
→認識磁鐵在生活中應用
的例子。
⑴皮包磁鐵是利用磁
鐵可以吸引鐵製品
的特性,用磁鐵扣緊
用鐵製成的皮包的
開關。
⑵磁性螺絲起子可以
吸住螺絲,方便工
作。
⑶收納盒中有磁鐵可
以幫助收納和方便
拿取迴紋針。
⑷利用磁鐵將跳棋固
定在鐵製的棋盤上。
◎閱讀「生活中的科學」
→閱讀「生活中的科學-
害怕磁鐵的物品」
,並探
討其應用原因。
◎歸納
1.在磁鐵上加裝鐵片可以
增加吸住物品的重量。
2.日常生活中有些物品應
用了磁鐵,讓生活更便
利。
第二十一週
四、磁鐵
3.磁鐵與生活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
敏銳的觀察
周遭環境,
保持好奇
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
然。
自-E-A2 能
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
力,從觀
察、閱讀、
思考所得的
資訊或數據
中,提出適
合科學探究
的問題或解
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
的科學知
識、科學概
念及探索科
pe-Ⅱ-1 能了
解一個因素改
變可能造成的
影響,進而預測
活動的大致結
果。在教師或教
科書的指導或
說明下,能了解
探究的計畫。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
現。
an-Ⅱ-2 察覺
科學家們是利
用不同的方式
探索自然與物
質世界的形式
與規律。
INb-Ⅱ-1 物質
或物體各有不
同的功能或用
途。
INe-Ⅱ-1 自然
界的物體、生
物、環境間常會
相互影響。
1.能經由查詢資料,了解
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經由操作,了解磁鐵
兩邊加上鐵片,可以增加
磁鐵所能吸住的重量。
單元四磁鐵
【活動 3】磁鐵與生活
◎觀察
‧置物盒、門擋後方的磁
鐵可以用來吸引鐵製品
固定位置。
→⑴還可以吸在冰箱上的
置物盒,其後方有磁
鐵能吸在冰箱上,且
這磁鐵的上下有加裝
鐵片。
⑵固定門的門擋,仔細
觀察可以發現門擋
是利用磁鐵吸引的
原理固定門,仔細觀
察可以發現磁鐵的
上下有鐵片。
◎提問
‧仔細觀察這兩種物體的
磁鐵兩邊都有加裝鐵
片。磁鐵旁邊加裝鐵片
有什麼作用呢?
→觀察可以發現置物盒裡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性 E6 了解圖像、
語言與文字的性
別意涵,使用性
別平等的語言與
文字進行溝通。
性 E11 培養性別
間合宜表達情感
的能力。
◎人權教育
人 E3 了解每個人
需求的不同,並
討論與遵守團體
的規則。
人 E5 欣賞、包容
個別差異並尊重
自己與他人的權
利。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學
習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的
美、平衡與完整
學的方法去
想像可能發
生的事情,
以及理解科
學事實會有
不同的論
點、證據或
解釋方式。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
步根據問題
特性、資源
的有無等因
素,規劃簡
單步驟,操
作適合學習
階段的器材
儀器、科技
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
然科學實
驗。
可以放很多東西,不容
易掉下來。將門拉開的
時候會感覺磁鐵吸得很
緊,也可能是因為磁鐵
可以吸住的力量增加。
請引導學生發想可能的
原理。
→如果鐵片可以增加磁鐵
吸住的重量,那麼可以
利用磁鐵有加鐵片和沒
有加鐵片來比較看看,
試看看加上鐵片後磁鐵
可以吸附的重量會不會
增加。
◎實驗
‧比較同一個磁鐵,有加
上鐵片和沒加上鐵片,
哪一種可以吸住的重量
比較重。
→請學生依照「增加鐵片
對磁鐵可吸住重量的影
響」中的步驟,進行實
驗並觀察結果。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進行討論。
→比較磁鐵不加鐵片和加
鐵片,可以吸住物品的
數量有什麼不同?(加
上鐵片可以吸住數量比
較多個相同重量的物
品,沒有加鐵片的可以
吸住的數量則比較少。)
◎結論
‧在磁鐵兩邊各加一片鐵
片,磁鐵可以吸住比較
重的物體。
→在磁鐵上加裝鐵片可以
增加吸住物品的重量。
◎延伸
‧磁鐵是生活中的好幫手。
性。
環 E6 覺知人類過
度的物質需求會
對未來世代造成
衝擊。
環 E16 了解物質
循環與資源回收
利用的原理。
→認識磁鐵在生活中應用
的例子。
⑴皮包磁鐵是利用磁
鐵可以吸引鐵製品
的特性,用磁鐵扣緊
用鐵製成的皮包的
開關。
⑵磁性螺絲起子可以
吸住螺絲,方便工
作。
⑶收納盒中有磁鐵可
以幫助收納和方便
拿取迴紋針。
⑷利用磁鐵將跳棋固
定在鐵製的棋盤上。
◎閱讀「生活中的科學」
→閱讀「生活中的科學-
害怕磁鐵的物品」
,並探
討其應用原因。
◎歸納
1.在磁鐵上加裝鐵片可以
增加吸住物品的重量。
2.日常生活中有些物品應
用了磁鐵,讓生活更便
利。
嘉義縣六腳鄉鄉六腳國民小學
114 學年度第
二
學期
三
年級普通班
自然科學
領域課程計畫(表 11-1)
設計者: 陳坤助
第二學期
全校學生人數未滿五十人需實施混齡,本課程是否實施混齡教學:是
(__年級和 __年級) 否
教材版本
南一版第二冊
教學節數
每週(3)節,本學期共(63)節
課程目標
1.知道蔬菜需要養分、陽光、空氣、水和土壤等條件,才能持續生長,維持生命;發現可以運用測量的工具與方法得知蔬菜的生長情形。
2.發覺蔬菜的不同特性;了解不同環境影響人類食物的種類、來源與飲食習慣,進而了解珍惜食物的用意。
3.認識蔬菜的種植方式、種子發芽的環境,並思考後續生長所需的條件及如何照顧蔬菜。
4.發現蔬菜從出生到死亡有一定的壽命,且利用種子孕育下一代;透過種植蔬菜,發現自然界的生物、植物、環境之間常會互相影響,並能分辨
食用蔬菜的部位。
5.發現溫度會影響生活,例如:燃燒、生鏽和發酵。且有些物質受熱後可以回復原狀,有些則不可以。
6.發現水有不同形態與變化;了解溫度會造成水的三態變化;找出日常生活中水蒸氣、水和冰的用途。
7.了解水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會凝結成水、水遇冷會凝固成冰、冰遇熱會融化成水。
8.認識各種查詢天氣預報的方法與資料所代表的涵義,知道如何讀取天氣預報的資訊,並了解提前知道天氣狀態的對生活有哪些好處。
9.推斷天氣的變化與雲量的關係;認識測量雨量的方法,並了解雨量觀測在活中的重要性。
10.知道氣溫計正確的使用方法,並實際測量與觀察一天的氣溫變化;知道利用自製簡易風向風力計觀測風向和風力。
1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天氣預報種類,並知道不同種類的天氣預報用途;了解天氣變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並知道該如何預防及面對各種天氣狀
態。
12.知道溶解的意義,並認識生活中應用溶解的例子。
13.察覺有些物質會完全溶解於水,有些不會完全溶解於水。
14.知道砂糖可以溶解的量是有限的;透過觀察與實驗,察覺提高水溫、增加水量會影響砂糖可以溶解的量。
15.發現某些物質會因接觸酸性或鹼性物質而改變顏色。
教學進度
週次
單元名稱
節數
學習領域
核心素養
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學習引導內容與實
施方式)
評量方
式
議題融入
跨領域統整
規劃
(無則免)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第一週
一、種菜好好
玩
1.菜園裡的
菜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
ti-Ⅱ-1 能在
指導下觀察日
常生活現象的
規律性,並運
INa-Ⅱ-6 太陽
是地球能量的
主要來源,提
供生物的生長
1.能透過觀察,知道
蔬菜需要養分陽
光、空氣、水和土壤
等條件才能持續生
單元一種菜好好玩
【活動 1】菜園裡的菜
1-1 蔬菜生長的因素
◎引導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
學習與自然體
驗,覺知自然環
好奇心、想像
力持續探索
自然。
自-E-A2 能
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
力,從觀察、
閱讀、思考所
得的資訊或
數據中,提出
適合科學探
究的問題或
解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
的科學知
識、科學概念
及探索科學
的方法去想
像可能發生
的事情,以及
理解科學事
實會有不同
的論點、證據
或解釋方式。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步
根據問題特
性、資源的有
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
驟,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的
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用想像力與好
奇心,了解及
描述自然環境
的現象。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2 能依
據觀察、蒐集
資料、閱讀、
思考、討論
等,提出問題。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
不斷的探尋和
提問,常會有
新發現。
ai-Ⅱ-2 透過
探討自然與物
質世界的規律
性,感受發現
的樂趣。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ah-Ⅱ-2 透過
有系統的分類
與表達方式,
與他人溝通自
需要,能量可
以各種形式呈
現。
INa-Ⅱ-7 生物
需要能量(養
分)
、陽光、空
氣、水和土
壤,維持生
命、生長與活
動。
INe-Ⅱ-1 自然
界的物體、生
物、環境間常
會相互影響。
長,維持生命。
2.能透過種植蔬
菜,發現自然界的生
物、植物、環境之間
常會互相影響。
˙在太空中只要環境適合,也可
以讓蔬菜生長。想想看,蔬菜的
生長需要哪些條件呢?
→引導學生從課本章頭頁漫畫
中,知道與地球上環境不同,
但只要具備哪些條件就可種植
蔬菜,並帶領學生參觀菜園、
菜圃、走廊的花臺,或是請學
生回想曾經看過的種菜經驗。
◎觀察
˙請學生回想舊有的種菜經驗,
或是觀察課本中各種圖片所具備
的蔬菜生長條件。
→請學生分享觀察所得或曾經看
過的種菜經驗。
◎討論
˙討論蔬菜生長所需的各種必備
的條件。
→引導學生觀察並討論課本的問
句和照片。
◎結論
˙大部分蔬菜適合在陽光充足、
空氣流通和水分充足的地方生
長。
→引導學生知道並歸納大部分蔬
菜喜歡在陽光充足、空氣流通
和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長。
◎觀察
˙除了陽光、空氣和水分,還有
其他條件也會影響蔬菜的生長
嗎?
→請讓學生觀察、回想後,自由
回答。
◎討論
˙討論各種可能影響蔬菜生長的
因素。
→以下都是會影響蔬菜生長的因
素:
⑴適時、適量添加肥料可以讓
蔬菜獲得養分,有利生長。
態度評量 境的美、平衡、
與完整性。
環 E2 覺知生物
生命的美與價
值,關懷動、植
物的生命。
環 E14 覺知人
類生存與發展
需要利用能源
及資源,學習在
生活中直接利
用自然能源或
自然形式的物
質。
◎品德教育
品 E1 良好生活
習慣與德行。
品 E3 溝通合作
與和諧人際關
係。
◎生命教育
生 E1 探討生活
議題,培養思考
的適當情意與
態度。
◎科技教育
科 E6 操作家庭
常見的手工具。
科 E9 具備與他
人團隊合作的
能力。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
外、戶外及校外
教學,認識生活
環境(自然或人
為)
。
戶 E3 善用五官
的感知,培養
眼、耳、鼻、舌、
自-E-B1 能
分析比較、製
作圖表、運用
簡單數學等
方法,整理已
有的自然科
學資訊或數
據,並利用較
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
影像、繪圖或
實物、科學名
詞、數學公
式、模型等,
表達探究之
過程、發現或
成果。
自-E-B3 透
過五官知覺
觀察周遭環
境的動植物
與自然現
象,知道如何
欣賞美的事
物。
自-E-C1 培
養愛護自
然、珍愛生
命、惜取資源
的關懷心與
行動力。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同
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作
及和諧相的
能力。
己的想法與發
現。
an-Ⅱ-1 體會
科學的探索都
是由問題開
始。
⑵蚯蚓的糞便可以作為肥料,
鑽洞行為也能鬆土幫助蔬菜
根部呼吸。
⑶部分蝴蝶和蛾會將卵產在菜
葉上,孵化後的毛毛蟲會啃
食菜葉。
⑷菜葉上出現白色、黃色或灰
褐色的斑點,可能是受到真
菌影響,生病所致。
除了以上四點,還有許多影響
蔬菜生長的因素。
◎結論
˙影響蔬菜生長的因素有很多。
→引導學生知道並歸納,影響蔬
菜生長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陽
光、空氣和水分之外,肥料、
蚯蚓、昆蟲和疾病等都可能影
響蔬菜的生長。
→引導學生知道並歸納自然界中
的物體常相互影響,例如:蚯
蚓、土壤和蔬菜。
◎閱讀「小學堂」
˙蚯蚓對植物的幫助。
→蚯蚓會吃下土壤中的物質,排
出來的糞便含有豐富的營養與
微生物,是很好的肥料,可以
幫助植物生長。蚯蚓會在土壤
中鑽洞,而能翻鬆土壤,增加
土壤中的空氣,幫助植物呼吸。
◎歸納
1.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
和土壤,以維持生命和生長。
2.自然界中的物體常能互相影
響,例如:蚯蚓、土壤和蔬菜。
觸覺及心靈對
環境感受的能
力。
第二週
一、種菜好好
玩
1.菜園裡的
菜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
好奇心、想像
力持續探索
自然。
自-E-A2 能
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
力,從觀察、
閱讀、思考所
得的資訊或
數據中,提出
適合科學探
究的問題或
解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
的科學知
識、科學概念
及探索科學
的方法去想
像可能發生
的事情,以及
理解科學事
實會有不同
的論點、證據
或解釋方式。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步
根據問題特
性、資源的有
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
驟,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的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
習活動、自然
環境,進行觀
察,進而能察
覺問題。
po-Ⅱ-2 能依
據觀察、蒐集
資料、閱讀、
思考、討論
等,提出問題。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
不斷的探尋和
提問,常會有
新發現。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ah-Ⅱ-2 透過
有系統的分類
與表達方式,
與他人溝通自
己的想法與發
現。
an-Ⅱ-1 體會
INa-Ⅱ-7 生物
需要能量(養
分)
、陽光、空
氣、水和土
壤,維持生
命、生長與活
動。
INe-Ⅱ-1 自然
界的物體、生
物、環境間常
會相互影響。
1.能透過觀察菜
園,再次驗證蔬菜的
生長條件。
2.能藉由觀察,發覺
每種蔬菜生長的樣
子不同,看到的部位
不同。
單元一種菜好好玩
【活動 1】菜園裡的菜
1-2 認識蔬果
◎觀察
˙了解蔬菜生長的條件後,觀察
一下菜園,符合這些條件嗎?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的菜園大
圖。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引導
˙三年級上學期學過植物的身體
分為哪些部位?
→引導學生回憶,植物的身體可
以分為根、莖、葉子、花、果
實和種子等部位。
◎討論
˙引導學生觀察蔬菜植株的各部
位與特徵。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並配合人
物對話發現問題。例如:
⑴番茄的莖無法自己站直,需
要有支架支撐。
⑵平常食用的地瓜原來長在土
裡,所以它是根嗎?
⑶平常食用的小白菜和青江菜
都長在土壤上面,應該是葉
子的部位。
⑷平常食用的青花菜長在莖
上,它是花嗎?
⑸竹筍從土裡冒出來,它是什
麼部位?
⑹秋葵和番茄的植株都看得到
莖、葉子和花,那平常食用
的應該是果實。
◎結論
˙不同蔬菜的生長樣態不大相
同。
→了解蔬菜(植物)有根、莖、
葉子、花、果實和種子等部位,
但不同蔬菜的外形長得不大相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
學習與自然體
驗,覺知自然環
境的美、平衡、
與完整性。
環 E14 覺知人
類生存與發展
需要利用能源
及資源,學習在
生活中直接利
用自然能源或
自然形式的物
質。
◎品德教育
品 E1 良好生活
習慣與德行。
品 E3 溝通合作
與和諧人際關
係。
◎生命教育
生 E1 探討生活
議題,培養思考
的適當情意與
態度。
◎科技教育
科 E9 具備與他
人團隊合作的
能力。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
外、戶外及校外
教學,認識生活
環境(自然或人
為)
。
戶 E3 善用五官
的感知,培養
眼、耳、鼻、舌、
觸覺及心靈對
環境感受的能
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自-E-B1 能
分析比較、製
作圖表、運用
簡單數學等
方法,整理已
有的自然科
學資訊或數
據,並利用較
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
影像、繪圖或
實物、科學名
詞、數學公
式、模型等,
表達探究之
過程、發現或
成果。
自-E-B3 透
過五官知覺
觀察周遭環
境的動植物
與自然現
象,知道如何
欣賞美的事
物。
自-E-C1 培
養愛護自
然、珍愛生
命、惜取資源
的關懷心與
行動力。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同
儕溝通表
科學的探索都
是由問題開
始。
同。
→發現平時的蔬果長在哪裡,例
如:平時吃的地瓜是長在土裡
的根。
◎歸納
菜園裡有不同的蔬菜,且生長的
情形不大一樣。
力。
達、團隊合作
及和諧相的
能力。
第三週
一、種菜好好
玩
2.照顧蔬菜
3
自-E-A2 能
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
力,從觀察、
閱讀、思考所
得的資訊或
數據中,提出
適合科學探
究的問題或
解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
的科學知
識、科學概念
及探索科學
的方法去想
像可能發生
的事情,以及
理解科學事
實會有不同
的論點、證據
或解釋方式。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步
根據問題特
性、資源的有
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
驟,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的
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ti-Ⅱ-1 能在
指導下觀察日
常生活現象的
規律性,並運
用想像力與好
奇心,了解及
描述自然環境
的現象。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
習活動、自然
環境,進行觀
察,進而能察
覺問題。
po-Ⅱ-2 能依
據觀察、蒐集
資料、閱讀、
思考、討論
等,提出問題。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
不斷的探尋和
提問,常會有
新發現。
INa-Ⅱ-7 生物
需要能量(養
分)
、陽光、空
氣、水和土
壤,維持生
命、生長與活
動。
INd-Ⅱ-2 物質
或自然現象的
改變情形,可
以運用測量的
工具和方法得
知。
INd-Ⅱ-3 生物
從出生、成長
到死亡有一定
的壽命,透過
生殖繁衍下一
代。
INe-Ⅱ-1 自然
界的物體、生
物、環境間常
會相互影響。
INe-Ⅱ-11 環
境的變化會影
響植物生長。
1.能透過擬定種菜
計畫,發覺種菜前要
做什麼準備。
2.能透過不同途徑
蒐集、查詢資料,了
解蔬菜種植相關訊
息。
3.能透過閱讀種子
包裝袋的說明,得知
蔬菜種植相關訊息
與注意事項。
單元一種菜好好玩
【活動 2】照顧蔬菜
2-1 擬定種菜計畫
◎引導
˙和同學一起討論、規畫自己的
蔬菜種植計畫。一起親手來種植
蔬菜吧!
→請學生分小組討論想要種植的
蔬菜,選擇一種想要種植的蔬
菜。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的三個項目
討論要點,包含查詢蔬菜的相
關資料,選擇適合種植的地點
和選擇適合種植的方式。
◎討論
˙討論有關種植蔬菜前所需的各
項資料。
→請學生分小組討論想要查詢哪
些資料、想要種在哪裡。
◎結論
˙透過討論後,可以根據蔬菜所
適合的條件選擇地點和種植方
式。
→引導學生知道,透過討論後,
可以根據蔬菜所適合的條件選
擇地點和種植方式,且可以先
寫下討論的要點。
◎歸納
種菜前須擬定計畫與查詢相關資
料。
2-2 查詢資料
◎引導
˙選一種喜歡的蔬菜後再透過查
閱書籍、上網查詢、閱讀種子包
裝袋說明、請教有種植經驗的人
或詢問專家等方式,蒐集種植蔬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4 覺知人
類生存與發展
需要利用能源
及資源,學習在
生活中直接利
用自然能源或
自然形式的物
質。
◎品德教育
品 E3 溝通合作
與和諧人際關
係。
◎生命教育
生 E1 探討生活
議題,培養思考
的適當情意與
態度。
◎科技教育
科 E6 操作家庭
常見的手工具。
科 E9 具備與他
人團隊合作的
能力。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
外、戶外及校外
教學,認識生活
環境(自然或人
為)
。
戶 E3 善用五官
的感知,培養
眼、耳、鼻、舌、
觸覺及心靈對
環境感受的能
力。
自-E-B1 能
分析比較、製
作圖表、運用
簡單數學等
方法,整理已
有的自然科
學資訊或數
據,並利用較
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
影像、繪圖或
實物、科學名
詞、數學公
式、模型等,
表達探究之
過程、發現或
成果。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同
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作
及和諧相的
能力。
ai-Ⅱ-2 透過
探討自然與物
質世界的規律
性,感受發現
的樂趣。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ah-Ⅱ-2 透過
有系統的分類
與表達方式,
與他人溝通自
己的想法與發
現。
an-Ⅱ-1 體會
科學的探索都
是由問題開
始。
菜的相關資料。
→請學生分享家中或低年級課程
時有過的種植經驗,藉此喚起
舊經驗。
→接續課程 2-1 的討論,教師引
導學生觀察課本上的方法,讓
學生知道透過查閱書籍、請教
有經驗的人、上網查詢或查閱
種子包裝袋等方法可以獲得蔬
菜相關的資訊。
◎討論
˙選擇的蔬菜適合在哪些月分種
植呢?大約經過幾天會發芽呢?
播種後多久可以採收呢?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上的種植資
料。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蒐集資料
˙指導學生利用適當的方法來查
詢種植蔬菜的相關資料。
→請學生依據分組想要種植的蔬
菜,挑選一種或多種查詢方法
來查詢種植資料。
◎結論
˙查詢資料可以知道蔬菜生長的
資訊,以及適合生長的環境。
→請學生根據分組蒐集的資料發
表查詢所得,例如:
⑴我想種小白菜,全年可播
種。大約 3~5 天就會發芽,
25 天~35 天就可以採收。
⑵我想種秋葵,通常在 2 月~8
月種植,播種前種子先泡
水,播種後約 5 天就會發
芽,約 40 天就可採收果實食
用。
◎歸納
蔬菜生長的資訊以及適合生長的
環境可以透過查詢資料得知。
第四週
一、種菜好好
玩
2.照顧蔬菜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
好奇心、想像
力持續探索
自然。
自-E-A2 能
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
力,從觀察、
閱讀、思考所
得的資訊或
數據中,提出
適合科學探
究的問題或
解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
的科學知
識、科學概念
及探索科學
的方法去想
像可能發生
的事情,以及
理解科學事
實會有不同
的論點、證據
或解釋方式。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步
根據問題特
性、資源的有
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
驟,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的
ti-Ⅱ-1 能在
指導下觀察日
常生活現象的
規律性,並運
用想像力與好
奇心,了解及
描述自然環境
的現象。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
習活動、自然
環境,進行觀
察,進而能察
覺問題。
po-Ⅱ-2 能依
據觀察、蒐集
資料、閱讀、
思考、討論
等,提出問題。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
不斷的探尋和
提問,常會有
新發現。
ai-Ⅱ-2 透過
探討自然與物
質世界的規律
INa-Ⅱ-7 生物
需要能量(養
分)
、陽光、空
氣、水和土
壤,維持生
命、生長與活
動。
INd-Ⅱ-2 物質
或自然現象的
改變情形,可
以運用測量的
工具和方法得
知。
INe-Ⅱ-1 自然
界的物體、生
物、環境間常
會相互影響。
INe-Ⅱ-11 環
境的變化會影
響植物生長。
1.能依據蔬菜喜歡
在陽光充足、空氣流
通與水分充足的地
方生長之特性,選擇
適合的地點種植蔬
菜。
2.能透過資料,知道
如何布置種菜的花
盆。
3.能根據蔬菜的特
性,選擇撒播或點播
的方式種植。
4.能透過觀察,知道
子葉與一般葉子的
差異。
5.能透過觀察蔬菜
的葉子顏色、葉子數
目、生長高度等,察
覺蔬菜的生長狀態。
6.能透過觀察,自製
蔬菜觀察紀錄表。
單元一種菜好好玩
【活動 2】照顧蔬菜
2-3 選擇種植地點
◎引導
˙根據蔬菜適合生長的環境,想
想看,學校哪裡適合種蔬菜呢?
→引導學生複習活動 1 所學,蔬
菜喜歡在陽光充足、空氣流通
和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長。
◎觀察
˙觀察校園中,哪些地方符合蔬
菜生長所需的條件。
→帶領班級觀察校園內適合種植
蔬菜的地點。
→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地點的優點
和缺點,並配合課本討論。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討論
˙選好了種植地點,說說看,還
有做什麼事前準備,才能讓蔬菜
生長更好。
→請學生小組討論,依據組上選
擇的蔬菜,選擇適合的種植地
點。
◎結論
˙陽光充足、空氣流通與水分充
足的地方適合種植蔬菜。
→讓學生小組討論並分享觀察重
點,教師協助統整全班同學的
觀察結果進行學習歸納。
◎歸納
種植蔬菜的地點需要選擇陽光充
足、空氣流通與水分充足的地方。
2-4 選擇種植的方式
◎引導
˙根據蔬菜的種類與特性選擇適
合種植的方法,想想看,要如何
種植?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藉由人物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4 覺知人
類生存與發展
需要利用能源
及資源,學習在
生活中直接利
用自然能源或
自然形式的物
質。
◎品德教育
品 E3 溝通合作
與和諧人際關
係。
◎生命教育
生 E1 探討生活
議題,培養思考
的適當情意與
態度。
◎科技教育
科 E6 操作家庭
常見的手工具。
科 E9 具備與他
人團隊合作的
能力。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
外、戶外及校外
教學,認識生活
環境(自然或人
為)
。
戶 E3 善用五官
的感知,培養
眼、耳、鼻、舌、
觸覺及心靈對
環境感受的能
力。
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自-E-B1 能
分析比較、製
作圖表、運用
簡單數學等
方法,整理已
有的自然科
學資訊或數
據,並利用較
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
影像、繪圖或
實物、科學名
詞、數學公
式、模型等,
表達探究之
過程、發現或
成果。
自-E-B3 透
過五官知覺
觀察周遭環
境的動植物
與自然現
象,知道如何
欣賞美的事
物。
自-E-C1 培
養愛護自
然、珍愛生
命、惜取資源
的關懷心與
行動力。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同
儕溝通表
性,感受發現
的樂趣。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ah-Ⅱ-2 透過
有系統的分類
與表達方式,
與他人溝通自
己的想法與發
現。
an-Ⅱ-1 體會
科學的探索都
是由問題開
始。
對話引導學習布置花盆和種植
的方法。
→引導學生了解如何布置花盆。
◎討論
˙布置好花盆後,可以選擇什麼
種植方式呢?
→配合資料查詢和課本人物對
話,引導學生知道有撒播和點
播,兩種種植方式。
→認識種植的方法。
◎閱讀「小學堂」
˙浸種。
→有些種子比較硬,如果播種不
易發芽,可以先將種子平鋪在
容器內,浸泡水一至二天,讓
種子軟化後再播種。經過這樣
處理後,會比較容易發芽!
◎觀察
˙閱讀種子包裝袋上的說明,並
認識種植蔬菜的方法。
→閱讀種子包裝袋上說明,包含
種植說明及種子顆數,引導學
生思考該蔬菜生長所需的生長
空間後,應選擇撒播或點播
呢?
◎延伸
˙番茄的種子適合撒播還是點播
呢?
→引導學生觀察番茄與小白菜的
種子大小、數量和未來蔬菜生
長空間,選擇種植方式。
◎結論
˙依照蔬菜的種類與特性,選擇
適合的種植方式。
→依照蔬菜種子的顆粒大小、數
量和生長所需空間,選擇適合
的種植方式。
◎歸納
1.布置花盆種植蔬菜的步驟:①
用石頭或紗網蓋住盆底小洞。→
達、團隊合作
及和諧相的
能力。
②將小石子放入盆底,幫助排
水。→③將土加在小石子上方。
→④將種子放在土上再撒薄薄的
土覆蓋種子。→⑤充分澆水,直
到盆底滴水。
2.根據蔬菜的種類與特性,選擇
適合的種植方式,例如:撒播或
點播。
2-5 種子發芽了
◎引導
˙種子發芽了,它長什麼樣子
呢?
→引導學生回想植物的莖底部連
著根,而多數植物的根生長在
土裡。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觀察
˙發現植物的子葉有各種不同形
狀。
→引導學生觀察幼苗(子葉)的
形狀、顏色。例如:
⑴有的子葉厚厚圓圓,像心
形,例如:油菜、小白菜。
⑵有的子葉子是橢圓形,例
如:番茄。
⑶有的子葉子尾端尖尖的,葉
形是圓形,例如:秋葵。
◎引導
˙發現植物的子葉與本葉外形不
同。
→引導學生再觀察長得更大一點
(長出更多葉子)的蔬菜。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閱讀「小學堂」
˙子葉。
→子葉是種子構造的一部分,負
責儲存養分,並在種子剛發
芽,蔬菜還沒有辦法自行製造
養分生長的時候,提供養分生
長,它的形狀和後來長出來的
葉子不一樣。
◎提問
˙播種後要怎樣記錄蔬菜的生長
過程呢?
→請學生發表想法。
◎討論
˙蔬菜的生長紀錄中應該要記錄
哪些項目呢?
→請學生發表想法。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的紀錄表或
蔬菜觀察日誌的範本。
→引導學生了解,記錄的過程中
可以同時觀察蔬菜的生長,例
如:
⑴蔬菜正常的葉色為綠色,如
果葉子偏黃色,可能有土壤
養分不足或陽光不足等問
題。
⑵若葉子上有白點可能有病蟲
害,要注意植株間的距離與
通風程度,避免病蟲害感染
至其他植株。
→引導學生知道並歸納,可以透
過觀察種子發芽長大的情況並
做成紀錄表,知道種子的生長
狀況。
◎討論
⑴還可以用什麼方式記錄蔬菜的
生長過程?
→縮時攝影也可以記錄蔬菜生長
的過程。
⑵觀察蔬菜的哪些特徵能知道長
得好不好?
→葉子的顏色、莖的粗細是否足
夠粗壯等特徵,都可以判斷植
物是不是長得好。
◎結論
˙觀察和記錄植物生長的情況。
→請學生依據自己種植蔬菜的情
況回家做紀錄,或者自製生長
紀錄。
◎歸納
種子發芽後會先展開子葉,再長
出更多葉子。
第五週
一、種菜好好
玩
2.照顧蔬菜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
好奇心、想像
力持續探索
自然。
自-E-A2 能
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
力,從觀察、
閱讀、思考所
得的資訊或
數據中,提出
適合科學探
究的問題或
解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
的科學知
識、科學概念
及探索科學
的方法去想
像可能發生
的事情,以及
理解科學事
實會有不同
的論點、證據
或解釋方式。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步
根據問題特
ti-Ⅱ-1 能在
指導下觀察日
常生活現象的
規律性,並運
用想像力與好
奇心,了解及
描述自然環境
的現象。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
習活動、自然
環境,進行觀
察,進而能察
覺問題。
po-Ⅱ-2 能依
據觀察、蒐集
資料、閱讀、
思考、討論
等,提出問題。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
不斷的探尋和
INa-Ⅱ-7 生物
需要能量(養
分)
、陽光、空
氣、水和土
壤,維持生
命、生長與活
動。
INd-Ⅱ-2 物質
或自然現象的
改變情形,可
以運用測量的
工具和方法得
知。
INd-Ⅱ-3 生物
從出生、成長
到死亡有一定
的壽命,透過
生殖繁衍下一
代。
INe-Ⅱ-1 自然
界的物體、生
物、環境間常
會相互影響。
INe-Ⅱ-11 環
境的變化會影
響植物生長。
1.能透過照顧蔬菜
生長,察覺可能會遇
到的問題,並知道如
何解決問題。
2.能藉由觀察,知道
蔬菜生長會受到水
分、陽光、養分和生
長空間等因素影響。
3.能藉由蔬菜遭遇
蟲害問題,了解可以
利用移除害蟲、架紗
網等方式解決問題。
4.能藉由討論,了解
平常吃的蔬果是植
物的哪個部位。
單元一種菜好好玩
【活動 2】照顧蔬菜
2-6 蔬菜照顧日記
◎引導
˙照顧蔬菜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哪
些問題要如何解決呢?
→請學生發表,在照顧蔬菜的過
程中是否有發生過什麼狀況。
→引導學生知道,在照顧蔬菜的
過程中可能會有突發狀況。根
據不同的狀況,要有不一樣的
應對方式。
◎觀察
˙藉由觀察課本中各種不良的生
長狀況,並判斷其原因。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情境插畫,
發現同樣是種小白菜,但卻出
現不同情況。從蔬菜成長需要
的因素來判斷,為什麼有的小
白菜長得好,有的長不好。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提問
˙為什麼蔬菜長不大?
→引導學生知道,影響蔬菜長不
大的因素很多。透過情境可以
發現,水分、陽光、養分和空
間等都可能影響蔬菜生長。
◎觀察
原因一:水分因素
˙澆水次數和時間影響蔬菜生
長。
→從情境圖中,每節下課都去澆
水但長不好的蔬菜,進一步引
導學生觀察實際蔬菜的照片,
發現不同的澆水頻率會造成蔬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4 覺知人
類生存與發展
需要利用能源
及資源,學習在
生活中直接利
用自然能源或
自然形式的物
質。
◎品德教育
品 E3 溝通合作
與和諧人際關
係。
◎生命教育
生 E1 探討生活
議題,培養思考
的適當情意與
態度。
◎科技教育
科 E6 操作家庭
常見的手工具。
科 E9 具備與他
人團隊合作的
能力。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
外、戶外及校外
教學,認識生活
環境(自然或人
為)
。
戶 E3 善用五官
的感知,培養
眼、耳、鼻、舌、
觸覺及心靈對
環境感受的能
性、資源的有
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
驟,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的
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自-E-B1 能
分析比較、製
作圖表、運用
簡單數學等
方法,整理已
有的自然科
學資訊或數
據,並利用較
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
影像、繪圖或
實物、科學名
詞、數學公
式、模型等,
表達探究之
過程、發現或
成果。
自-E-B3 透
過五官知覺
觀察周遭環
境的動植物
與自然現
象,知道如何
欣賞美的事
物。
自-E-C1 培
養愛護自
然、珍愛生
命、惜取資源
的關懷心與
行動力。
提問,常會有
新發現。
ai-Ⅱ-2 透過
探討自然與物
質世界的規律
性,感受發現
的樂趣。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ah-Ⅱ-2 透過
有系統的分類
與表達方式,
與他人溝通自
己的想法與發
現。
an-Ⅱ-1 體會
科學的探索都
是由問題開
始。
菜成長的差異。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討論
⑴同樣都有澆水,為什麼其中一
盆好像長得比較不好呢?
→每節下課都去澆水,造成水分
過多,土壤裡的根容易腐爛造
成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變
差。
⑵澆水還有什麼要注意的事情
呢?
→水是否澆到所有土壤,不要只
集中在某些區域、水要澆在蔬
菜的根部、要慢慢的澆水、不
要沖倒幼苗。
◎結論
˙適合的澆水能讓蔬菜長得好。
→引導學生知道並發現土壤過溼
時,會造成蔬菜植株長期泡在
水裡,根部腐爛而影響生長。
適當的澆水可以讓蔬菜長得更
好。
◎觀察
原因二:陽光因素
˙相同蔬菜種在不同環境,生長
狀況不同。
→從情境圖中,放在花臺底下晒
不到陽光的徒長症蔬菜,進一
步引導學生觀察實際蔬菜的照
片,並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做連
結。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討論
˙用什麼特徵判斷上方這兩盆,
哪一盆蔬菜長得比較不好呢?為
什麼?
→放在牆邊的蔬菜葉子長得黃黃
小小的,且莖細細長長的,長
得比較不好。因為蔬菜生長需
要陽光,而放在牆邊的蔬菜因
力。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同
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作
及和諧相的
能力。
陽光不足而影響蔬菜葉子和莖
部的生長狀況。
◎結論
˙蔬菜需要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地
方。
→由以上觀察與討論,可以知道
蔬菜生長需要充足的陽光和
水,因此要將蔬菜種植在陽光
充足的地方,或是將花盆放在
陽光充足的地方。
◎觀察
原因三:養分因素
˙擺放地點和澆水量都相同,蔬
菜還是長不好。
→觀察課本照片,引導學生知
道,當水分和陽光都充足的情
況下,蔬菜的成長還是會有差
異。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討論
˙為什麼每隔一段時間需要適當
的施肥呢?
→蔬菜生長的過程中會消耗土壤
中的養分,故每隔一段時間適
當的施肥可以提供蔬菜生長所
需的養分,讓蔬菜長得更好。
◎結論
˙當土壤養分不足時,可適時適
量施肥。
→植物獲取的水分和陽光都適當
且足夠時,但植物的葉子普遍
偏黃且不夠大片,由此可以判
斷可能是土壤中的養分不足,
此時可以適當的施肥,幫助蔬
菜有足夠的養分生長。
◎觀察
原因四:空間因素
˙這盆蔬菜長得太密集了,蔬菜
長得比較瘦小。
→從情境圖引導學生發現,蔬菜
長得太密集時,蔬菜明顯比其
他蔬菜還要小。再進一步引導
學生觀察實際照片。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結論
˙蔬菜需要有足夠的生長空間。
→引導學生知道,如果蔬菜長得
太多太密集時,會導致土壤中
的養分被分散,每株蔬菜獲得
的養分不夠,因此會造成蔬菜
長不好。此外,蔬菜生長需要
足夠的空間,太密集會造成蔬
菜之間彼此競爭光線且通風變
得不好,導致蔬菜長不好。
◎延伸
˙解決蔬菜生長太密的方法。
→引導學生知道,如果蔬菜長得
太密集時,可以採用間拔或移
植的方法除了讓土裡的養分不
被分散,也可以讓蔬菜有足夠
的空間生長,還能增加蔬菜間
空氣的流通。
◎觀察
˙蔬菜為什麼有許多小洞?有什
麼方式可預防?
→引導學生知道,蔬菜上有洞可
能是因為放置在戶外而有蟲子
或是蝸牛啃食。可以利用通風
的紗網罩住剛種好的蔬菜,事
先預防昆蟲產卵或是蝸牛爬
入。
◎引導
˙如果蔬菜葉片上已經有洞,代
表什麼問題發生?又該怎麼處
理?
→引導學生知道如果蔬菜葉片上
有洞,表示已有蟲在啃食,可
以輕輕移除蟲。
◎討論
˙還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菜蟲咬
菜葉嗎?
→可以噴灑市售、自製的驅蟲
劑,也可以在蔬菜周圍種氣味
較重的植物驅蟲。
◎統整
˙對蔬菜有更多認識及種菜後,
回想種菜一共會經過哪些過程?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的圖片。知
道種菜的過程可依開始種植方
法的不同分為撒播、點播兩
種,但不論哪種方式都需要適
時適量澆水、施肥,好好照顧
蔬菜,才可以讓蔬菜健康生長。
◎延伸
˙平常吃的蔬果,主要是屬於植
物的哪個部位呢?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的照片,知
道不同蔬果,食用的部位可能
會不同。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討論
˙你平時喜歡吃的蔬果,是食用
它的哪個部位呢?
→我喜歡吃青花菜,是食用它的
花。
(答案僅供參考)
◎歸納
1.蔬菜的生長會受到水分、陽
光、養分和空間等因素影響。
2.可以先架紗網或是利用移除昆
蟲的方法,防止蔬菜遭受蟲害。
3.蔬菜長不好的原因很多,可以
利用不同的方式解決。
4.任何播種方式,都需要細心照
顧,蔬菜才能長得好。
5.平時吃的蔬果,分別是植物的
根、莖、葉子、花、果實和種子。
第六週
一、種菜好好
玩
3.蔬菜長大
了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
ti-Ⅱ-1 能在
指導下觀察日
常生活現象的
規律性,並運
INd-Ⅱ-3 生物
從出生、成長
到死亡有一定
的壽命,透過
1.能藉由實際種
植,發現蔬菜的一生
會經歷種子、發芽、
生長、開花、結果和
單元一種菜好好玩
【活動 3】蔬菜長大了
3-1 蔬菜的一生
◎觀察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
學習與自然體
驗,覺知自然環
好奇心、想像
力持續探索
自然。
自-E-A2 能
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
力,從觀察、
閱讀、思考所
得的資訊或
數據中,提出
適合科學探
究的問題或
解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
的科學知
識、科學概念
及探索科學
的方法去想
像可能發生
的事情,以及
理解科學事
實會有不同
的論點、證據
或解釋方式。
自-E-B3 透
過五官知覺
觀察周遭環
境的動植物
與自然現
象,知道如何
欣賞美的事
物。
自-E-C1 培
養愛護自
然、珍愛生
命、惜取資源
的關懷心與
行動力。
用想像力與好
奇心,了解及
描述自然環境
的現象。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
習活動、自然
環境,進行觀
察,進而能察
覺問題。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
不斷的探尋和
提問,常會有
新發現。
ai-Ⅱ-2 透過
探討自然與物
質世界的規律
性,感受發現
的樂趣。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ah-Ⅱ-2 透過
有系統的分類
與表達方式,
生殖繁衍下一
代。
INe-Ⅱ-1 自然
界的物體、生
物、環境間常
會相互影響。
INe-Ⅱ-11 環
境的變化會影
響植物生長。
INf-Ⅱ-2 不同
的環境影響人
類食物的種
類、來源與飲
食習慣。
INf-Ⅱ-3 自然
的規律與變化
對人類生活應
用與美感的啟
發。
INg-Ⅱ-1 自然
環境中有許多
資源。人類生
存與生活需依
賴自然環境中
的各種資源,
但自然資源都
是有限的,需
要珍惜使用。
死亡等過程。
2.能藉由種菜知道
蔬菜有一定的壽
命,而能利用種子繁
衍後代。
3.能由蔬菜被食用
部位,決定如何採收
蔬菜。
4.能藉由資料,了解
不同地區、季節適合
種植的作物有所不
同。
5.能藉由作物的盛
產季節、環境不同,
了解食用當地、當季
食物的好處。
˙蔬菜的生長會經歷哪些過程
呢?不同種類的蔬菜生長過程會
有差異嗎?
→請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圖片。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討論
˙觀察蔬菜的生長會經過哪些過
程。並利用不同的蔬菜生長,知
道生長過程大致相同。
→藉由課本圖片、自己的觀察紀
錄,知道蔬菜的生長會經歷「種
子→發芽→長出葉子→長高長
大→開花→結果實→死亡」的
過程。
◎結論
˙蔬菜的生長過程相似。
→引導學生比較不同蔬菜的生長
過程,會發現雖然各種蔬菜的
外形不同但是生長過程大致上
是相同的。
→引導學生知道並歸納,蔬菜不
同的生長階段分別有不同的意
義,因為壽命有限,而利用種
子來繁衍後代,讓生命可以延
續下去。
◎討論
˙小白菜和秋葵在哪個生長階段
可以採收呢?
→小白菜主要是吃它的葉子,因
此等到葉子長大就可以採收;
秋葵主要是吃它的果實,因此
要到果實階段才可以採收。
◎歸納
1.生長會經歷種子→發芽→生長
→開花→結果→死亡的過程。
2.的壽命有限,可以利用種子來
繁衍後代。
3-2 歡樂收成去
◎觀察
態度評量 境的美、平衡、
與完整性。
環 E2 覺知生物
生命的美與價
值,關懷動、植
物的生命。
環 E14 覺知人
類生存與發展
需要利用能源
及資源,學習在
生活中直接利
用自然能源或
自然形式的物
質。
◎品德教育
品 E1 良好生活
習慣與德行。
品 E2 自尊尊人
與自愛愛人。
◎生命教育
生 E1 探討生活
議題,培養思考
的適當情意與
態度。
◎科技教育
科 E6 操作家庭
常見的手工具。
科 E9 具備與他
人團隊合作的
能力。
◎能源教育
能 E8 於家庭、
校園生活實踐
節能減碳的行
動。
◎戶外教育
戶 E1 善用教室
外、戶外及校外
教學,認識生活
環境(自然或人
與他人溝通自
己的想法與發
現。
an-Ⅱ-3 發覺
創造和想像是
科學的重要元
素。
˙經過大家辛苦又細心的照顧之
後,蔬菜終於長大囉!一起看看
蔬菜有什麼採收方法呢?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圖片。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結論
˙配合不同蔬菜採收的部位不
同,會利用不同的方式來採收蔬
菜。
→引導學生知道,配合蔬菜採收
的部位不同,以及是否要重複
耕種,會有不同的採收方式。
例如:
⑴採集葉菜可以連根拔起,簡
單方便,很快就可以栽種新
的蔬菜。
⑵採集葉菜也可以用剪刀只剪
食用部位,留在土中的部分
仍然可以繼續生長,長出新
的葉子。
⑶採集果實可以靠直接摘取或
是用剪刀剪下的方式,不傷
害到整株蔬菜,讓蔬菜可以
繼續生長。
◎閱讀「生活中的科學」
˙廚房裡的小菜園。
→有些家庭會在廚房種植一小盆
蔬菜,例如:蔥、珠蔥、香菜、
九層塔等。並在煮菜或調味
時,用剪刀剪下一點加以調
味,其他部分繼續生長,下次
可以繼續取用。除了煮菜以
外,還可以是美麗的盆栽用來
點綴廚房,真是一舉兩得!
◎歸納
不同的蔬菜會依據食用部位或是
否讓它繼續生長而有不同的採收
方法。
3-3 惜食生活,可以是你的選擇!
為)
。
戶 E3 善用五官
的感知,培養
眼、耳、鼻、舌、
觸覺及心靈對
環境感受的能
力。
◎引導
˙居住在不同地區的人飲食習慣
也會有所差異嗎?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情境。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討論
˙討論並知道不同的氣候或地
質,適合種植的蔬菜各不相同。
→居住在不同地區的人們,會因
為環境不同適合生長的作物不
同,所以栽種不同的作物。例
如:
⑴不同的土質適合生長的作物
不同,例如:黏質土壤適合
種植蓮花採集蓮藕,砂質的
土壤適合種植西瓜。
⑵不同地區的降雨量會影響農
民種植的作物,例如:雨量
充沛的地區適合種植稻米,
雨量較少的地區適合種植高
粱。
→相同地區、不同季節種植和盛
產的蔬菜、水果會不同。例如:
⑴在臺灣,冬天時盛產草莓和
橘子等水果。
⑵在臺灣,夏天時盛產龍眼和
芒果等水果。
◎結論
˙食用當季食材不僅物美價廉,
還可以節能減碳。
→引導學生知道食用當地或當季
的食材,都是對環境來說比較
友善的選擇。例如:想要購買
水果,可以選擇購買臺灣當季
盛產的水果取代從國外空運來
的水果。除了節省運輸的費
用、水果新鮮、價格低廉外,
還能減少運輸能源的浪費。
◎引導
˙當蔬菜產量過剩,為了不浪費
蔬菜,有哪些保存方法?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並發表。
→引導學生知道,人們會透過不
同的方法保存食物,例如:醃
漬、晒乾或製成再製食品。
◎討論
˙認識各種不同保存蔬菜的方
式。
→請學生討論並發表想法。
◎延伸
˙除了購買當地、當季食物外,
我們還能有什麼友善環境的行為
呢?
→引導學生知道,除了購買當
地、當季的食物,還有許多愛
惜環境的飲食方法,例如:
⑴在家煮飯時可以依人數煮剛
好的分量。
⑵外出吃飯時,點取剛好人數
夠吃的分量,避免產生浪
費。剩太多食物,既不友善
環境也不尊重農民的辛勞。
◎歸納
1.地區、季節適合種植的作物不
同。
2.當地、當季的食物是對地球較
友善的做法。
3.利用醃漬、晒乾等方式保存食
物。
第七週
二、溫度與物
質變化的關
係
1.物質變化
的現象
2.溫度改變
對水的影響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
好奇心、想像
力持續探索
自然。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INa-Ⅱ-4 物質
的形態會因溫
度的不同而改
變。
INc-Ⅱ-6 水有
三態變化及毛
細現象。
INd-Ⅱ-1 當受
外在因素作用
時,物質或自
然現象可能會
1.能藉由觀察,發覺
大自然中很多物質
會受外在因素影響
而變化。
2.能經由資料閱
讀,得知物質產生變
化原因。
3.能透過觀察生活
周遭,發現有許多物
質會因外在因素影
響而變化。
單元二溫度與物質變化的關係
【活動 1】物質變化的現象
◎觀察
˙自然環境中的空氣、水、石頭
和砂土等物質,以及生活中的各
種物質,可能會受到哪些因素影
響而產生變化?
→不論形狀或狀態有無改變、或
是靜止還是運動狀態,只要具
有重量且占有空間都稱為「物
質」
。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品德教育
品 E3 溝通合作
與和諧人際關
係。
◎閱讀素養教
育
閱 E1 認識一般
生活情境中需
要使用的,以及
學習學科基礎
知識所應具備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步
根據問題特
性、資源的有
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
驟,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的
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同
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作
及和諧相的
能力。
然科學現象。
pc-Ⅱ-2 能利
用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或
圖畫等,表達
探究之過程、
發現。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tm-Ⅱ-1能經
由觀察自然界
現象之間的關
係,理解簡單
的概念模型,
進而與其生活
經驗連結。
改變。改變有
些較快、有些
較慢;有些可
以回復,有些
則不能。
INd-Ⅱ-2 物質
或自然現象的
改變情形,可
以運用測量的
工具和方法得
知。
INe-Ⅱ-1 自然
界的物體、生
物、環境間常
會相互影響。
INe-Ⅱ-2 溫度
會影響物質在
水中溶解的程
度(定性)及
物質燃燒、生
鏽、發酵等現
象。
4.能藉由觀察水的
蒸發現象,了解水會
蒸發變成水蒸氣。
→請學生回想或是依據經驗分
享,大自然中有哪些物質經過
一段時間會有變化。
◎討論
˙看看課本中的照片,受什麼影
響而有變化?
→引導學生觀看課本 P.44、P.45
的圖片,思考這些大自然狀況
分別是受什麼因素影響而有所
變化。
⑴風吹過造成水面有波紋、風
吹可以吹動沙子、風吹動海
浪……。
⑵水流會帶走水面的樹葉、水
流會帶走沙土(土石流)
、海
浪沖打岩壁……。
⑶冰箱拿出的冰塊,經過一段
時間變成水。
⑷揉好麵團放一段時間,體積
會變大。
⑸戶外鐵製的物品,經過風吹
雨淋一段時間會生鏽。
⑹巧克力球放在手中一段時間
會變軟軟的。
◎解釋
˙大自然中的物質會互相影響,
造成物質的變化。
→引導學生知道,大自然的各種
物質會相互影響,有時候會造
成物質的外形或狀態改變。
◎提問
˙什麼原因會讓麵團膨脹變大或
鐵製品生鏽呢?
→大自然中的物質會受空氣、
水、溫度影響而變化,請學生
想想看麵團膨脹變大或鐵製品
生鏽變化是不是也和空氣、
水、溫度有關係。
◎討論
˙可以用什麼方法,找到造成物
的字詞彙。
閱 E8 低、中年
級以紙本閱讀
為主。
閱 E10 中、高年
級:能從報章雜
誌及其他閱讀
媒材中汲取與
學科相關的知
識。
◎性別平等教
育
性 E3 覺察性別
角色的刻板印
象,了解家庭、
學校與職業的
分工,不應受性
別的限制。
◎人權教育
人 E3 了解每個
人需求的不
同,並討論與遵
守團體的規則。
質變化的原因。
→可以找書籍或是上網搜尋資
料。
◎解釋
˙麵團膨大的原因。
→麵團膨脹變大是因為麵團裡有
加入酵母菌而酵母菌發酵了,
麵團膨脹變大的這個過程稱為
發酵。不同溫度發酵速度不同。
◎解釋
˙鐵器生鏽的原因。
→鐵器受到空氣和水分、溫度和
酸鹼性等因素影響而氧化,形
成鐵鏽。
◎延伸
˙生活中還有哪些因這些因素而
變化的情形?
→請學生觀察生活中因為溫度、
空氣、水而發生變化的例子,
自由發表。
⑴鮮乳若離開冷藏太久,因溫
度升高而變質。
⑵提高溫度能快速烘乾剛洗好
的碗盤。
◎解釋
˙物質受外在因素影響可能改
變,有些快、有些慢。
→引導學生知道並歸納。
有些物質變化很快、有些物質
變化很慢。例如:紙張變黃需
要較長的時間,燃燒的速度很
快。
◎歸納
1.然和生活中的物質,都可能受
外在因素影響而有所變化。
2.中的物質,可以因為空氣、水、
溫度等因素而有所變化。
3.每種物質變化所需要的時間長
短和條件都不同。
【活動 2】溫度改變對水的影響
2-1 水的蒸發
◎觀察
˙物質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可能
會有不同的變化。水也有這些現
象嗎?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上的例
子。溼衣服過一段時間乾了;
加熱火鍋中的湯,過一段時
間,會發現湯變少了。
◎解釋
˙說明水的「蒸發」。
→引導學生知道並歸納。
水在自然狀態下或受熱,會變
成水蒸氣。水蒸氣散布在空氣
中,肉眼看不見,因此不容易
察覺。液態的水變成氣態的水
蒸氣,這個現象稱為蒸發。
◎延伸
˙生活中還有哪些方式可以加快
水蒸發成水蒸氣的速度?
→讓學生依據經驗,自由發表。
⑴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人物對
話,進一步引導學生知道利
用吹風機或在太陽下晒都能
加速水分的蒸發。
⑵溼雨傘打開增加接觸空氣的
面積,也比收起來的溼雨傘
更快乾(水分加速蒸發)
。
◎解釋
˙知道加速水蒸發速度的方法。
→引導學生知道並歸納。
提高溫度、吹風和增加接觸空
氣的面積都能讓水分蒸發的速
度變快。
◎討論
˙生活中,還有哪些水蒸發成水
蒸氣的情形?
→生活中,讓水蒸發成水蒸氣的
情形非常多,例如:
⑴打球流汗讓衣服溼了,靜待
一段時間,溼衣服會變乾。
⑵將洗完的溼衣服晾起來,過
一段時間,溼衣服變乾了。
⑶將新鮮的魚處理後,掛在陽
光下晒乾成魚乾。
⑷新鮮的香菇將水分蒸發後製
成香菇乾。
⑸採收的新鮮水稻將水分蒸
發,延長保存期限。
◎歸納
1.液態的水變成氣態的水蒸氣,
這個現象稱為蒸發。
2.太陽曝晒、提高溫度、風吹或
增加接觸空氣面積等方式,可以
讓水加快蒸發。
第八週
二、溫度與物
質變化的關
係
2.溫度改變
對水的影響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
好奇心、想像
力持續探索
自然。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步
根據問題特
性、資源的有
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
驟,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的
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tm-Ⅱ-1 能經
由觀察自然界
現象之間的關
係,理解簡單
的概念模型,
進而與其生活
經驗連結。
pe-Ⅱ-2 能正
確安全操作適
合學習階段的
物品、器材儀
INa-Ⅱ-4 物質
的形態會因溫
度的不同而改
變。
INc-Ⅱ-6 水有
三態變化及毛
細現象。
INd-Ⅱ-1 當受
外在因素作用
時,物質或自
然現象可能會
改變。改變有
些較快、有些
較慢;有些可
以回復,有些
則不能。
INd-Ⅱ-2 物質
或自然現象的
改變情形,可
以運用測量的
工具和方法得
知。
1.能透過操作實
驗,模擬水蒸氣凝結
的現象,了解凝結的
原理。
2.能經由觀察,發覺
生活中水蒸氣凝結
的現象。
單元二溫度與物質變化的關係
【活動 2】溫度改變對水的影響
2-2 水的凝結
◎觀察
˙從冰箱拿出冰過的飲料,放在
桌上一段時間,飲料瓶表面會出
現什麼呢?
→引導學生觀察冰飲料放置一段
時間後,飲料杯壁上會有什麼
現象。
◎討論
˙冰箱冰飲料瓶表面的小水滴是
從哪裡來的呢?
→請學生發表想法,並討論如何
設計實驗知道瓶壁上的小水滴
從哪裡來。
◎實驗
˙探討冰容器外側的小水滴從哪
裡來。
→進行「探討冰容器外側的小水
滴從哪裡來」實驗,觀察結果
並記錄在習作中。
◎討論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
育
性 E3 覺察性別
角色的刻板印
象,了解家庭、
學校與職業的
分工,不應受性
別的限制。
◎人權教育
人 E3 了解每個
人需求的不
同,並討論與遵
守團體的規則。
◎品德教育
品 E3 溝通合作
與和諧人際關
係。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同
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作
及和諧相的
能力。
器、科技設備
及資源,並能
觀察和記錄。
pc-Ⅱ-2 能利
用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或
圖畫等,表達
探究之過程、
發現。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⑴一段時間後,飲料瓶的表面有
什麼變化?(飲料瓶的表面有
許多小水滴。)
⑵飲料瓶內的水位有變化嗎?衛
生紙擦拭的結果,和瓶內飲料
顏色相同嗎?(觀察瓶外畫線
記號,可以發現瓶內飲料的水
位沒有變化,由此可知瓶內的
飲料沒有減少;而用衛生紙擦
完瓶外小水滴會變溼溼的,但
是透明的與瓶內飲料顏色不
同,因此能知道瓶子表面的小
水滴不是從瓶子裡流出來的。)
◎延伸
˙冰過的飲料瓶表面出現的小水
滴,可能和看不見的空氣有關
嗎?
→引導學生思考冰飲料瓶只接觸
空氣,空氣中有看不見的水蒸
氣,討論冰飲料瓶外的小水滴
和水蒸氣的關係。
◎觀察
˙觀察冰空玻璃杯拿出來,看看
杯壁會有什麼變化?
→請學生依據前一頁冰飲料瓶放
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在冰飲料
瓶外有許多小水滴的經驗回
答。
→引導學生思考,冰空玻璃杯只
有接觸空氣,杯內也沒有飲料
或水,杯壁上的小水滴是不是
和空氣中有看不見的水蒸氣有
關。
◎解釋
˙說明水的「凝結」。
→引導學生知道並歸納。
空氣中有許多水蒸氣,但水蒸
氣看不見,水蒸氣遇冷時會變
成小水滴。這種由氣態的水蒸
氣變成液態水的過程,稱為凝
結。
◎討論
˙煮火鍋或熱湯的鍋蓋內側,常
常可看見許多小水滴,這些小水
滴是從哪裡來的呢?
→引導學生思考,鍋蓋內側並無
接觸鍋外的空氣,鍋內有熱湯
或熱水,這鍋蓋內側小水滴是
不是與鍋內有熱湯或熱水有
關。
◎實驗
˙杯蓋內側的小水滴與杯內熱水
的關係。
→進行「杯蓋內側的小水滴與杯
內熱水的關係」實驗,並觀察
結果。
◎討論
⑴塑膠袋內或杯蓋內觀察到什麼
現象?
→塑膠袋內或杯蓋內有很多小水
滴。
⑵塑膠袋內或杯蓋內為什麼會產
生這樣的現象呢?
→因為熱水會產生水蒸氣,水蒸
氣上升遇到溫度比較低的塑膠
袋或杯蓋,水蒸氣就會遇冷凝
結成小水滴。
◎延伸
˙生活中有哪些水蒸氣凝結成小
水滴的現象。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後會凝結
成小水滴,出現在空中或附著
在物體上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上
的例子。
⑴煮開水時,當水燒開,壺嘴
處會有一段看不見的地方,
上方才是白色煙霧。此看不
見的地方是剛蒸發的水蒸
氣,白色煙霧是水蒸氣遇到
冷空氣後凝結成的小水滴。
⑵冷凍庫打開後會看到煙霧,
這是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
遇到從冷凍庫內出來的冷空
氣,便凝結形成小水滴。
→請學生分享除了課本中出現的
例子外,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
會發現水蒸氣凝結的現象。
◎歸納
1.水蒸氣遇冷時會變成小水滴,
這種由氣態的水蒸氣變成液態水
的過程,稱為凝結。
2.生活中有許多水蒸氣凝結的例
子,例如:天氣冷時,車窗上的
小水滴。
第九週
二、溫度與物
質變化的關
係
2.溫度改變
對水的影響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
好奇心、想像
力持續探索
自然。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步
根據問題特
性、資源的有
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
驟,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的
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自-E-B1 能
分析比較、製
作圖表、運用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tm-Ⅱ-1 能經
由觀察自然界
現象之間的關
係,理解簡單
的概念模型,
進而與其生活
經驗連結。
pe-Ⅱ-2 能正
確安全操作適
合學習階段的
物品、器材儀
器、科技設備
及資源,並能
觀察和記錄。
INa-Ⅱ-4 物質
的形態會因溫
度的不同而改
變。
INc-Ⅱ-2 生活
中常見的測量
單位與度量。
INc-Ⅱ-6 水有
三態變化及毛
細現象。
INd-Ⅱ-1 當受
外在因素作用
時,物質或自
然現象可能會
改變。改變有
些較快、有些
較慢;有些可
以回復,有些
則不能。
INd-Ⅱ-2 物質
或自然現象的
改變情形,可
以運用測量的
工具和方法得
知。
1.能藉由觀察,得知
水凝固成冰、冰融化
成水的原理。
2.能藉由認識溫度
計的使用方式,進而
實際測量水溫。
3.能藉由實驗,得知
溫度的高低會影響
冰塊融化的速度。
4.能經由觀察與實
驗,知道水的三態如
何變化。
5.能透過觀察,察覺
水的三態在生活中
的應用。
單元二溫度與物質變化的關係
【活動 2】溫度改變對水的影響
2-3 水和冰
◎觀察
˙飲料內加入冰塊後,喝起來冰
冰涼涼的。水是怎麼變成冰呢?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的圖片並說
出製作冰塊的方式。
→請學生觀察並分享放入冰箱前
後,水和冰看起來的差異。建
議可以觀察水和冰的外形還有
摸起來的感覺。
◎討論
˙水放入冰箱冷凍庫後,有什麼
變化?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解釋
˙說明水的「凝固」。
→引導學生知道並歸納。
當溫度降低,水會改變形態從
液態的水變成固態的冰,這種
現象稱為凝固。
◎延伸
˙液態的水和固態的水有什麼差
異?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液態的水和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
育
性 E3 覺察性別
角色的刻板印
象,了解家庭、
學校與職業的
分工,不應受性
別的限制。
◎人權教育
人 E3 了解每個
人需求的不
同,並討論與遵
守團體的規則。
◎環境教育
環 E14 覺知人
類生存與發展
需要利用能源
及資源,學習在
生活中直接利
用自然能源或
自然形式的物
質。
◎海洋教育
海 E10 認識水
與海洋的特性
及其與生活的
簡單數學等
方法,整理已
有的自然科
學資訊或數
據,並利用較
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
影像、繪圖或
實物、科學名
詞、數學公
式、模型等,
表達探究之
過程、發現或
成果。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同
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作
及和諧相的
能力。
pc-Ⅱ-2 能利
用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或
圖畫等,表達
探究之過程、
發現。
ai-Ⅱ-2 透過
探討自然與物
質世界的規律
性,感受發現
的樂趣。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固態的水差異,液態的水會流
動,沒有固定形狀。冰則是固
態的水,有固定形狀,但不會
流動。
◎觀察
˙從冰箱冷凍庫拿出來的冰塊,
放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後,冰塊會
有什麼變化呢?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人物對話和
照片,再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討論
˙是什麼原因讓冰塊變成水呢?
→引導學生回想前面的學習經
驗,發現冷凍庫和教室溫度不
同,聯想冰變成水與溫度的關
係。
◎解釋
˙說明水的「融化」。
→引導學生知道並歸納。
當溫度升高,冰會改變形態從
固態的冰變成液態的水,這種
現象稱為融化。
◎觀察
˙回想冰塊加入熱飲中和冰飲中
的經驗。
→將冰塊加入沖泡好的熱飲中,
發現冰塊很快就融化;但是加
入冰涼的飲料中,冰塊卻融化
得比較慢。
◎提問
˙對於觀察到的情形引發問題討
論。
→引導學生根據觀察發現,提出
問題:冰塊融化的快慢和飲料
的溫度有關嗎?
◎蒐集資料
˙依據提問蒐集相關資料,得知
溫度對物質的影響。
→可以上網查詢、閱讀書本資料
或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
應用。
曾經看過火鍋旁邊的飲料中冰
塊,比遠離火鍋的飲料中冰塊
融化更快。
◎假設
˙透過資料能提出適當的假設。
→溫度高低會影響冰塊融化的快
慢。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人物對話,
討論測量水溫的方法。
→介紹「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
◎實驗
˙能設計實驗去驗證假設。
→進行「探討水溫對冰塊融化快
慢的影響」實驗,並觀察結果,
證明溫度高低會影響冰塊融化
的快慢。
→參考課本步驟實驗,並將結果
記錄在習作中。
◎結果
˙記錄實驗結果。
→檢驗實驗結果是否支持假設?
將結果記錄在習作中。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討論。
⑴放在熱水和冷水中的冰塊,哪
一杯水中的冰塊融化得比較快
呢?
→放熱水中的冰塊融化得比較
快。
⑵水溫的高低對冰塊融化的快慢
有什麼關係?
→水的溫度愈高,冰塊融化的速
度就愈快。
◎結論
˙能根據實驗結果和討論,獲得
完整的結論。
→冰塊吸熱或受熱時,會融化成
水。冰塊在冷水中融化的速度
較慢,當環境或水的溫度不同
時,冰塊融化的速度快慢也會
不同。
→引導學生回想這幾堂課所學並
歸納。
水、冰和水蒸氣是水在自然界
中存在的三種不同形態。當溫
度改變時,水的形態也會隨著
變化。當溫度保持固定不再改
變時,水的形態才會穩定。
◎延伸
˙地球上的生物和人類生活都需
要水,水在不同溫度和不同形態
下,分別有哪些用途呢?
→除了課本的例子,引導學生回
想一天中會應用水的情形。
⑴早上媽媽會利用高溫水蒸氣
蒸饅頭、熱水泡牛奶。
⑵口渴時會喝水。
⑶吃飯前會洗手。
⑷運動受傷,會用冰塊冰敷。
◎歸納
1.水遇冷變成冰的現象稱為凝
固。
2.冰遇熱變成水的過程稱為融
化。
3.溫度計可以準確的知道溫度。
4.溫度愈高,冰塊融化速度愈快。
5.水有三態,會隨著溫度不同而
產生形態變化。
第十週
二、溫度與物
質變化的關
係
3.溫度改變
對物質的影
響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
好奇心、想像
力持續探索
自然。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同
儕溝通表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INa-Ⅱ-4 物質
的形態會因溫
度的不同而改
變。
INa-Ⅱ-5 太陽
照射、物質燃
燒和摩擦等可
以使溫度升
高,運用測量
的方法可知溫
度高低。
INe-Ⅱ-2 溫度
1.能藉由觀察生活
中的物質,發現物質
的形態會因溫度的
不同而改變。
2.能透過閱讀與生
活經驗,察覺物質受
溫度影響改變後,有
些可以回復,有些則
不可以。
單元二溫度與物質變化的關係
【活動 3】溫度改變對物質的影響
◎觀察
˙吃火鍋時,觀察火鍋和巧克力
鍋裡的物質受熱後會有哪些變化
呢?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火鍋和巧克
力鍋的情境圖,發現加熱後看
到了什麼。
◎討論
˙在煮火鍋和巧克力鍋時,會發
現肉原本是紅色軟軟的,受熱後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
育
性 E3 覺察性別
角色的刻板印
象,了解家庭、
學校與職業的
分工,不應受性
別的限制。
◎人權教育
人 E3 了解每個
人需求的不
同,並討論與遵
達、團隊合作
及和諧相的
能力。
pc-Ⅱ-2 能利
用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或
圖畫等,表達
探究之過程、
發現。
ah-Ⅱ-2 透過
有系統的分類
與表達方式,
與他人溝通自
己的想法與發
現。
會影響物質在
水中溶解的程
度(定性)及
物質燃燒、生
鏽、發酵等現
象。
變成白色硬硬的,冷卻後還是白
色的,還有其他發現嗎?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物質加熱
前後的變化,並將結果分為兩
類,物質受熱後冷卻會回復以
及物質受熱後冷卻不可以回
復。
◎延伸
˙其他的物質受到溫度影響時,
也會有相同的變化嗎?
→請學生根據圖片或是生活經驗
說出自己的觀察結果。
⑴固態的蠟燭受熱時會變成液
態,冷卻後會再變回固態的
蠟燭。
⑵固態的奶油受熱時會變成奶
油,冷卻後會再變回固態的
奶油。
⑶烤蛤蜊時,蛤蜊受熱殼會打
開,冷卻後蛤蜊殼不會合上。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例子,
針對木炭受熱後從顏色變化到
形狀變化有何不同。讓學生察
覺木炭燃燒是因為溫度變化的
關係。
◎歸納
1.當溫度改變時,物質的顏色、
外形、狀態等性質可能會改變。
2.物質受熱後冷卻,有些物質不
能回復,有些物質可以回復。
3.物質加熱到一定程度會起火燃
燒。
守團體的規則。
◎品德教育
品 E3 溝通合作
與和諧人際關
係。
第十一週
三、天氣特派
員
1.認識天氣
狀態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
好奇心、想像
力持續探索
自然。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
不斷的探尋和
提問,常會有
新發現。
INd-Ⅱ-6 一年
四季氣溫會有
所變化,天氣
也會有所不
同。氣象報告
可以讓我們知
道天氣的可能
1.能藉由查詢天氣
預報,了解未來天氣
與影響。
2.能藉由判讀天氣
預報,了解訊息所代
表的意義。
單元三天氣特派員
【活動 1】認識天氣狀態
1-1 看天氣出遊去
◎引導
˙如果明天要去戶外教育,怎麼
知道天氣是晴天還是雨天?是溫
暖還是寒冷?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
育
性 E11 培養性
別間合宜表達
情感的能力。
◎人權教育
人 E5 欣賞、包
變化。
INd-Ⅱ-7 天氣
預報常用雨
量、溫度、風
向、風速等資
料來表達天氣
狀態,這些資
料可以使用適
當儀器測得。
→引導學生從漫畫頁的情境延伸
到活動 1,引導學生觀察課本情
境圖,並根據學生經驗,教師
再進行教學提問,建議如下:
⑴看看窗外,今天的天氣怎麼
樣?
⑵希望戶外教育是什麼天氣狀
態?為什麼?
⑶有沒有什麼比較精確的方法
可以知道明天的天氣狀態
呢?
◎觀察
˙還有哪些查詢未來天氣狀態的
方法呢?試試看,來查詢明天的
天氣狀態。
→利用教室的資源,讓學生可以
學習查詢明天的天氣狀態。
◎提問
˙提前了解天氣狀態有什麼好
處?
→請學生觀察課本情境圖,教師
再進行教學提問,建議如下:
⑴從課文的人物對話中,可以
知道有哪些天氣因素會影響
戶外教育?
⑵提前了解天氣狀態對我們生
活有什麼好處?
→學生實際或回家透過各種方式
查詢天氣預報。
◎討論
⑴想想看,哪些天氣狀態會影響
戶外教育?
→如果下雨,進行戶外活動會被
淋溼;若是氣溫太高或陽光強
烈易造成中暑;若是氣溫太低
可能著涼生病等。
⑵提前了解天氣狀態,對戶外教
育有什麼好處呢?
→可以依據天氣狀態事前準備物
品,例如:知道可能會下雨,
容個別差異並
尊重自己與他
人的權利。
◎資訊教育
資 E1 認識常見
的資訊系統。
資 E2 使用資訊
科技解決生活
中簡單的問題。
◎生涯規劃教
育
涯 E11 培養規
畫與運用時間
的能力。
◎閱讀素養教
育
閱 E10 中、高年
級:能從報章雜
誌及其他閱讀
媒材中汲取與
學科相關的知
識。
可以事前準備雨具、知道天氣
可能很熱,可以事前做好防
晒、知道天氣可能會變冷,可
以事前準備保暖衣物等。這樣
就不會因為天氣因素讓戶外教
育無法順利進行。
◎歸納
查詢天氣預報的方式有電視氣象
報告、手機 App、報紙、電話撥打
166 或 167、中央氣象署網站等。
1-2 認識天氣預報
◎觀察
˙每天都能感覺到天氣帶來的變
化,天氣預報中,分別描述哪些
天氣狀態?
→活動 1 的 1-2 教學,可以參照
中央氣象署縣市預報網頁頁
面。
→引導學生閱讀圖表,教師再進
行教學提問,建議如下:
⑴天氣預報中可以知道哪些訊
息?
⑵這是什麼時候的天氣預報?
⑶這些符號訊息代表什麼意
思?
◎提問
˙氣象預報有哪些項目?該如何
判讀天氣預報中的資料。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的討論題
目,教師再進行教學提問,建
議如下:
⑴你居住在哪個縣市,並在天
氣預報圖中指出來?
⑵你居住縣市的天氣狀態、最
低氣溫、最高氣溫等是怎麼
樣的?
⑶如果你要出門,需要帶哪些
物品?為什麼?
⑷如果要去臺南市戶外教育,
需要帶哪些物品?為什麼?
→請學生事先(在家中)觀察手
機 App 中鄉鎮天氣預報的內容
項目,會有氣溫、雲量、降雨
機率、風力和風向等訊息。
◎討論
⑴降雨機率你居住縣市的天氣狀
態是怎麼樣呢?
→依據居住縣市,看課本的圖表
回答。
⑵如果要去屏東縣戶外教育,要
帶哪些物品,為什麼?
→根據課本中圖表所示,屏東縣
會下雨,需要攜帶雨具。
⑶如果要把天氣預報圖中的天氣
狀態做簡單分類,你會怎麼做
呢?說說看你的想法。
→把會下雨的分成一類,把不會
下雨的分成一類。這樣就可以
很清楚的知道去哪裡戶外教育
不會有下雨的狀況了。
◎閱讀「小學堂」
˙降雨機率。
→降雨機率表示下雨的可能性。
例如:降雨機率 80%的地區會比
降雨機率 20%的地區更有可能
下雨。
◎歸納
1.天氣預報有氣溫、雲量、降雨
機率、風力和風向等,讓我們能
知道未來天氣狀態。
2.天氣預報通常包含最低和最高
氣溫、天氣狀態等訊息,且不同
地區的天氣狀態也會不同。
第十二週
三、天氣特派
員
2.觀測天氣
3
自-E-A2 能
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
力,從觀察、
閱讀、思考所
得的資訊或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INd-Ⅱ-2 物質
或自然現象的
改變情形,可
以運用測量的
工具和方法得
知。
●能藉由觀察雲
量、雲色,知道天氣
狀態和雲的關係。
單元三天氣特派員
【活動 2】觀測天氣
2-1 雲和天氣
◎引導
˙今天是什麼樣的天氣呢?
→引導學生實際觀察或觀察課本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人權教育
人 E5 欣賞、包
容個別差異並
尊重自己與他
人的權利。
◎環境教育
數據中,提出
適合科學探
究的問題或
解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
的科學知
識、科學概念
及探索科學
的方法去想
像可能發生
的事情,以及
理解科學事
實會有不同
的論點、證據
或解釋方式。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m-Ⅱ-1 能經
由觀察自然界
現象之間的關
係,理解簡單
的概念模型,
進而與其生活
經驗連結。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
習活動、自然
環境,進行觀
察,進而能察
覺問題。
pa-Ⅱ-2 能從
得到的資訊或
數據,形成解
釋、得到解
答、解決問
題。並能將自
己的探究結果
和他人的結果
(例如:來自
老師)相比
較,檢查是否
相近。
圖片,學生根據當天的天氣狀
態自由回答「今天是什麼樣的
天氣」。
◎觀察
˙出去外面仔細觀察天空中的
雲,雲看起來有什麼不同?
→教師可帶領學生到校園中適合
的地點觀察雲,若無法實際觀
察雲,教師可事先拍攝照片或
觀察課本圖片。主要觀察重
點,建議如下:陽光強弱、天
色明暗、雲量多少、雲的顏色、
雲的形狀、雲分布在天空的狀
況。
⑴天氣晴朗時,雲量較少、雲
色看起來是白色;陰天或雨
天時雲量較多,雲色看起來
比較暗,雲層會比較低。
⑵雲愈厚,陽光愈不能穿透,
雲的顏色會偏灰黑色。
⑶可觀察風向和雲飄動方向的
關係。
⑷若觀測雲時,發現天空中的
雲團朝不同方向移動,表示
雲團在不同高度,大氣的移
動情形也會不同。
◎討論
˙天氣和雲有什麼關係?
→藉由觀察晴天、陰天、雨天等
不同天氣狀態時,發現氣溫、
雲量、雲色、風力與天色明暗
等會有所不同。引導學生討論
天氣狀態與雲的關係:
⑴天空中的雲位置與形狀會不
斷改變。
⑵晴天:雲量較少、陽光強、
物體影子明顯。
⑶多雲:天空有雲,可看到部
分的藍天,雲移動位置時可
以看到陽光
環 E1 參與戶外
學習與自然體
驗,覺知自然環
境的美、平衡、
與完整性。
◎戶外教育
戶 E3 善用五官
的感知,培養
眼、耳、鼻、舌、
觸覺及心靈對
環境感受的能
力。
⑷陰天:雲量較多、陽光弱、
物體影子不明顯。
⑸雨天:雲非常多、幾乎看不
見陽光、難以看到物體的影
子,且天空中會飄雨。
◎歸納
天氣狀態和雲量有密切關係,例
如:晴天雲量比陰天少。
第十三週
三、天氣特派
員
2.觀測天氣
3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步
根據問題特
性、資源的有
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
驟,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的
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自-E-B1 能
分析比較、製
作圖表、運用
簡單數學等
方法,整理已
有的自然科
學資訊或數
據,並利用較
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
影像、繪圖或
實物、科學名
詞、數學公
式、模型等,
表達探究之
過程、發現或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m-Ⅱ-1 能經
由觀察自然界
現象之間的關
係,理解簡單
的概念模型,
進而與其生活
經驗連結。
pe-Ⅱ-2 能正
確安全操作適
合學習階段的
物品、器材儀
器、科技設備
及資源,並能
觀察和記錄。
pa-Ⅱ-2 能從
得到的資訊或
數據,形成解
釋、得到解
答、解決問
題。並能將自
己的探究結果
和他人的結果
(例如:來自
老師)相比
INa-Ⅱ-5 太陽
照射、物質燃
燒和摩擦等可
以使溫度升
高,運用測量
的方法可知溫
度高低。
INc-Ⅱ-1 使用
工具或自訂參
考標準可量度
或比較。
INc-Ⅱ-2 生活
中常見的測量
單位與度量。
INd-Ⅱ-2 物質
或自然現象的
改變情形,可
以運用測量的
工具和方法得
知。
INd-Ⅱ-7 天氣
預報常用雨
量、溫度、風
向、風速等資
料來表達天氣
狀態,這些資
料可以使用適
當儀器測得。
1.能透過學習,得知
如何正確使用氣溫
計。
2.能藉由實際測量
和比較,知道一天的
氣溫如何變化。
3.能透過實際新聞
案例,得知雨量與生
活的關係。
4.透過實際操作,知
道如何測量降雨量
並認識雨量的單位。
單元三天氣特派員
【活動 2】觀測天氣
2-2 測量氣溫
◎引導
˙從中央氣象署天氣預報,可知
道氣溫高低氣溫是怎麼測量的
呢?
→引導學生思考氣溫的高低,除
了用身體感覺以及從中央氣象
署網站查詢外,還可以如何測
量現在的氣溫呢?以引導學生
運用氣溫計測量氣溫。
◎閱讀
˙了解氣溫計的使用方法。
→正確使用氣溫計的方法:
⑴氣溫計不能直接被太陽照
射,否則測得的氣溫會比實
際氣溫高,造成誤差。
⑵測量氣溫的地點,建議要在
通風且陰涼的地方測量,可
以在樹下測量,或拿物品幫
氣溫計遮蔽陽光。
⑶手要握住氣溫計上半部,不
要碰到液囊,也不可以對液
囊吹氣。
⑷等氣溫計液柱內的紅色液體
不再移動時,再讀取氣溫計
的刻度。
⑸讀取氣溫計的刻度時,眼睛
要平視液體的頂端。
◎觀察
˙哪個最接近學校公告的氣溫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人權教育
人 E5 欣賞、包
容個別差異並
尊重自己與他
人的權利。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
學習與自然體
驗,覺知自然環
境的美、平衡、
與完整性。
環 E8 認識天氣
的溫度、雨量要
素與覺察氣候
的趨勢及極端
氣候的現象。
◎戶外教育
戶 E3 善用五官
的感知,培養
眼、耳、鼻、舌、
觸覺及心靈對
環境感受的能
力。
成果。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同
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作
及和諧相的
能力。
較,檢查是否
相近。
呢?一起想看看可能的原因。
→學生實際測量或觀察課本的圖
片及圖表,可發現在遮蔭處測
得的氣溫較接近學校公告的氣
溫,由推論可以得知測量氣溫
時要避免陽光直射氣溫計。
◎實驗
˙想想看,氣溫會因為時間而改
變嗎?選擇一天中不同時間來測
量氣溫。
→請學生依照「測量一天中的氣
溫」之步驟,進行實驗,將結
果記錄在習作中。
◎討論
⑴根據氣溫測量紀錄表,什麼時
間的氣溫最高?什麼時間的氣溫
最低?
→(依據課本 P.78 的紀錄表)氣
溫最高的是中午 12:35(30
℃)
,氣溫最低的是上午 08:40
(25℃)
。
⑵上表氣溫紀錄中,最高氣溫和
最低氣溫相差多少度呢?
→(依據課本 P.78 的紀錄表)氣
溫最高是 12:35 的 30℃,氣溫
最低是上午 08:40 的 25℃,最
高和最低相差 5 度。
⑶從上午、中午到下午的氣溫是
如何變化的呢?
→(依據課本 P.78 的紀錄表)一
天中的氣溫會由低到高,再由
高到低。
◎結論
˙一天中的氣溫如何變化?
→實際使用氣溫計測量氣溫,並
透過實驗知道同一天、同一地
點的氣溫會隨時間變化。
→如果整天都是晴天的狀況下,
一天中從上午到下午的氣溫會
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歸納
1.正確使用氣溫計,測得的氣溫
才正確。
2.一天中的氣溫會隨時間改變。
2-3 下了多少雨
◎引導
˙氣象新聞報導中,常提醒大家
最近天氣不穩定,可能會下雨。
我們怎麼知道下了多少雨呢?
→事先尋找適合教學的「降雨」
相關新聞報導,引導學生說出
自己的看法,並進行討論,討
論問題建議如下:
⑴多少時間內下了 100 毫米?
「時雨量」是什麼意思?
⑵為什麼時雨量超過 100 毫米
會淹水呢?
⑶雨量 100 毫米是怎麼測量
的?
◎觀察
˙在相同時間和地點,觀察大家
收集到的雨水,有什麼特別的發
現?
→運用課本圖片,帶領學生進行
討論「觀察不同的容器所收集
到的雨水有什麼發現?」
,觀察
後發現平底且瓶身上下粗細相
同的容器所收集到的雨水高度
相同,得知收集雨水的容器需
符合「平底且瓶身上下粗細相
同」的原則。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結論
˙雨水的容器須要符合「平底且
瓶身上下粗細相同」的原則。
→用平底且瓶身上下粗細相同容
器,在相同時間、地點收集到
同場雨水高度會一樣,可作為
簡易雨量器。
◎解釋
˙簡易雨量器中的雨量高度,可
以表示這次下雨的雨量。該如何
測量簡易雨量器中的雨水高度?
→利用直尺測量收集的雨水高
度。
◎閱讀「小學堂」
˙認識雨量單位(毫米)
。
→雨量是指雨水在地面上累積的
高度,雨量的單位是毫米
(mm)。例如:雨量 35 毫米,就
表示雨水在地面上累積 35 毫
米的高度。1 公分(cm)=10 毫
米(mm)。
◎歸納
1.平底且瓶身上下粗細相同容
器,在相同時間、地點收集到同
場雨水高度會一樣,可作為簡易
雨量器。
2.雨量單位為毫米(mm)
。
第十四週
三、天氣特派
員
2.觀測天氣
3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步
根據問題特
性、資源的有
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
驟,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的
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自-E-B1 能
分析比較、製
作圖表、運用
簡單數學等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m-Ⅱ-1 能經
由觀察自然界
現象之間的關
係,理解簡單
的概念模型,
進而與其生活
經驗連結。
pe-Ⅱ-2 能正
確安全操作適
合學習階段的
物品、器材儀
器、科技設備
INc-Ⅱ-1 使用
工具或自訂參
考標準可量度
或比較。
INc-Ⅱ-2 生活
中常見的測量
單位與度量。
INd-Ⅱ-2 物質
或自然現象的
改變情形,可
以運用測量的
工具和方法得
知。
INd-Ⅱ-7 天氣
預報常用雨
量、溫度、風
向、風速等資
料來表達天氣
狀態,這些資
料可以使用適
1.能透過實際新聞
案例,得知風向和風
力在生活中的重要
性。
2.能夠學會利用指
北針確認方位。
3.能透過自製簡易
風向風力計,實際觀
測風向和風力。
單元三天氣特派員
【活動 2】觀測天氣
2-4 測量風向和風力
◎觀察
˙風沒有顏色、看不見怎麼知道
風從哪裡吹過來?風到底有多強
呢?
→教師事先尋找適合教學的「風
向和風力」相關新聞報導與實
際情境,例如:高架橋施工會
放風向袋、某些高架路段風力
過大會封閉禁止通行、各地機
場都會設立風向袋等。引導學
生說出自己的看法,並進行討
論,討論問題建議如下:
⑴為什麼工地要放風向袋?
⑵使用風向袋時,風的方向要
怎麼判斷?
⑶使用風向袋時,風的強弱該
如何觀察?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人權教育
人 E5 欣賞、包
容個別差異並
尊重自己與他
人的權利。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
學習與自然體
驗,覺知自然環
境的美、平衡、
與完整性。
◎戶外教育
戶 E3 善用五官
的感知,培養
眼、耳、鼻、舌、
觸覺及心靈對
環境感受的能
力。
方法,整理已
有的自然科
學資訊或數
據,並利用較
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
影像、繪圖或
實物、科學名
詞、數學公
式、模型等,
表達探究之
過程、發現或
成果。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同
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作
及和諧相的
能力。
及資源,並能
觀察和記錄。
pa-Ⅱ-2 能從
得到的資訊或
數據,形成解
釋、得到解
答、解決問
題。並能將自
己的探究結果
和他人的結果
(例如:來自
老師)相比
較,檢查是否
相近。
當儀器測得。
◎解釋
˙認識風力的定義。
→介紹風力的定義,引導學生討
論如何判斷風力的強弱。教師
可舉例生活情境中常見的事物
進行討論,例如:樹枝被吹彎
的程度、落葉被吹多遠、鯉魚
旗飄動的高度、風向袋被吹多
高等,讓學生了解「風的強弱」
和物體飄動的高度、遠近等改
變程度有關係。
◎解釋
˙認識風向的定義。
→介紹風向的定義,引導學生討
論如何判斷風吹來的風向,教
師可舉例生活情境中常見的事
物進行討論,例如:小紙片飛
動、國旗飄動、落葉飄動等,
讓學生了解「風吹來的方向」
和「物體飄動的方向」相反教
師可配合搧風或嘴巴吹風的動
作加深學生印象。
→風向與風力的定義:
⑴風的強弱,稱為風力。
⑵風吹來的方向,稱為風向。
◎觀察
˙想要知道風向,需要先利用指
北針找出正確的方位。
→認識指北針的使用方法,藉由
指北針的指向,可以知道正確
的方位,才能觀測正確風向。
◎討論
˙如果沒有風向袋,要如何觀測
風向、風力呢?
→引導學生發想,如果沒有風向
袋來觀測風向和風力,那麼可
以先觀察風向袋的各項特性之
後,再模仿其特徵來製作。各
部位特性如下:
⑴立桿:可將風向袋位置提高
到有風處,讓風向袋順利飄
起及旋轉。
⑵立桿底座:可以固定立桿使
其不會傾倒。
⑶風向袋支架:可以讓風向袋
自由旋轉。
⑷紅白相間的風向袋:可讓風
通過,從飄起程度觀測風力。
⑸地面圓形方位:可知正確的
方位,由風向袋飄的方向,
來判斷風的來向。
◎規畫
˙利用這些材料,你想怎麼設計
你的風向風力計呢?
→事先讓學生依照風向袋的各項
特性,回家收集可以使用的材
料。
→課本中舉例的材料,讓學生依
照其特性進行分類。
⑴立起直立桿子:吸管、竹竿。
⑵固定桿子:氣球底座、油土。
⑶自由轉動,能判斷風向:棉
線。
⑷隨風飄動,能判斷風力:皺
紋紙、紙杯、塑膠袋。
⑸知道風向:方位板、指北針。
◎設計
˙設計自己的風向風力計。
→學生可以利用分類收集的材
料,規畫發想自己的簡易風向
風力計。下列為課本中簡易風
向風力計的參考作法:
⑴第一組的做法:
①將塑膠袋的底部剪開,模
仿風向袋的樣子。
②吸管當主要的立桿,在吸
管正中間畫上紅色記
號,可以作為判斷風力的
標準。將棉線綁住塑膠袋
提把並穿過吸管,就可以
使塑膠袋自由轉動。
③用油土將吸管垂直固定
在方位板圓心中央,就可
以讓它不會傾倒
④讓指北針方位盤面與方
位板的南北方向一致,並
固定指北針,可以作為判
斷風向的標準。
⑵第二組的做法:
①在吸管的正中間畫記
號,可以作為判斷風力的
標準。
②取皺紋紙和吸管一樣
長,棉線比吸管長約 4 公
分。
③將皺紋紙黏在棉線的一
端,把棉線的另一端穿過
吸管,固定在氣球底座
上,可使皺紋紙自由轉
動。
④利用膠帶將氣球底座垂
直固定在方位板圓心中
央。
⑤讓指北針方位盤面與方
位板的南北方向一致,並
固定指北針,可以作為判
斷風向的標準。
→可參考「製作簡易風向風力計」
之步驟,進行設計。可以把自
己設計記錄在習作中:
⑴準備棉線比吸管 2 倍長再多
4 公分。
⑵剪一小段皺紋紙黏在棉線的
一端。
⑶把棉線的另一端穿過吸管,
固定在氣球底座上。
⑷利用膠帶將氣球底座垂直固
定在方位板圓心中央。
⑸讓指北針方位盤面與方位板
的南北方向一致,並固定指
北針,可以作為判斷風向的
標準。
◎閱讀「小學堂」
˙風向。
→風向就是風吹來的方向。例
如:吸管中的棉線往南方飄
動,表示風從北方吹來,稱為
「北風」
。
◎實驗
˙如何使用自製的簡易風向風力
計,來測量風向和風力呢?
→請學生依照「測量風向和風力」
之步驟,進行實驗,將結果記
錄在習作中。
→帶著自製簡易風向風力計,到
校園中測量並記錄風向及風
力。
⑴測量風向:當風來時,皺紋
紙或塑膠袋飄起,由正上方
看下去(皺紋紙或塑膠袋飄
的方向來判斷風的來向)
。如
果皺紋紙或塑膠袋飄向南方
表示風由北方吹過來,這時
吹的是北風。
⑵測量風力:當皺紋紙或塑膠
袋飄起的程度超過吸管上的
紅色記號或比較高,代表風
力強;皺紋紙或塑膠袋飄起
程度沒有超過紅色記號或比
較低代表風力弱;皺紋紙或
塑膠袋完全沒有飄起表示為
無風。
◎延伸
˙還能用什麼方法觀測風力?
→教師引導學生發想,還可以利
用什麼方式及標準來判斷風
力。建議方法如下:
⑴拿一個直角等腰三角板,將
90 度角位置朝下,45 度角位
置對著皺紋紙或塑膠袋與吸
管的連接處。如果皺紋紙或
塑膠袋飄起程度超過三角板
最長邊,表示風力強;沒有
超過最長邊,表示風力弱,
皺紋紙或塑膠袋完全沒有
動,則為無風。
⑵將一張正方型的紙斜對角對
摺,可摺出一張有兩個 45
度角、一個 90 度的等腰直角
三角形摺紙,可以利用這張
紙來判斷風力。當皺紋紙或
塑膠袋飄起,拿著直角三角
形摺紙,90 度角位置朝下,
45 度角的位置對著皺紋紙
或塑膠袋與吸管的連接處,
如果皺紋紙或塑膠袋飄起程
度超過摺紙,表示風力強,
沒有超過摺紙,表示風力弱
皺紋紙或塑膠袋完全沒有飄
動則為無風。
◎歸納
1.風的強弱,稱為風力;風吹來
的方向,稱為風向。
2.指北針能找出正確的方位。
3.使用簡易風向風力計時,先用
指北針確認方位,再辨認風力和
風向。
第十五週
三、天氣特派
員
3.天氣與生
活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
好奇心、想像
力持續探索
自然。
自-E-A2 能
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
力,從觀察、
閱讀、思考所
得的資訊或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
不斷的探尋和
提問,常會有
新發現。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INa-Ⅱ-5 太陽
照射、物質燃
燒和摩擦等可
以使溫度升
高,運用測量
的方法可知溫
度高低。
INd-Ⅱ-6 一年
四季氣溫會有
所變化,天氣
也會有所不
同。氣象報告
可以讓我們知
1.能藉由天氣預報
資料,得知天氣預報
的種類及用途。
2.能透過資料,得知
天氣變化對生活的
影響,並學會如何預
防及應變。
單元三天氣特派員
【活動 3】天氣與生活
3-1 天氣預報與生活
◎引導
˙可以依照不同的生活需要,查
詢中央氣象署所提供相關的天氣
預報。
→引導學生閱讀各種天氣預報,
教師再進行教學提問,建議如
下:
⑴除了看過今明的天氣預報,
還有看過哪些天氣預報?
⑵從中央氣象署的網站中,有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
育
性 E1 認識生理
性別、性傾向、
性別特質與性
別認同的多元
面貌。
性 E11 培養性
別間合宜表達
情感的能力。
◎人權教育
人 E5 欣賞、包
容個別差異並
數據中,提出
適合科學探
究的問題或
解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
的科學知
識、科學概念
及探索科學
的方法去想
像可能發生
的事情,以及
理解科學事
實會有不同
的論點、證據
或解釋方式。
自-E-C3 透
過環境相關
議題的學
習,能了解全
球自然環境
的現況與特
性及其背後
之文化差異。
道天氣的可能
變化。
INd-Ⅱ-7 天氣
預報常用雨
量、溫度、風
向、風速等資
料來表達天氣
狀態,這些資
料可以使用適
當儀器測得。
INe-Ⅱ-10 動
物的感覺器官
接受外界刺激
會引起生理和
行為反應。
INf-Ⅱ-4 季節
的變化與人類
生活的關係。
INg-Ⅱ-2 地球
資源永續可結
合日常生活中
低碳與節水方
法做起。
看到哪些天氣預報的種類?
◎提問
˙不同的氣象預報各有什麼功
能?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的討論題
目,教師再進行教學提問,建
議如下:
⑴不同天氣預報的種類有什麼
不同的用途?
⑵一週天氣預報是提供給哪些
需求的民眾查詢?
◎討論
˙如果漁夫要出海捕魚,應查詢
哪一種天氣預報呢?
→應查詢海象氣象預報中的鄉鎮
沿海、臺灣近海或遠洋漁業的
預報。
◎閱讀「生活中的科學」
˙天氣警特報。
→中央氣象署會隨時監控天氣變
化,當觀測未來可能有特殊天
氣狀態時例如:低溫、高溫、
大雨、豪雨、強風或颱風等,
即會發布不同等級的天氣警特
報,提醒民眾多加注意並提前
進行防範措施。
◎歸納
不同天氣預報的種類,有不同的
用途。
3-2 天氣變化與生活
◎觀察
˙天氣和生活息息相關季節交替
時,氣溫也會改變。當氣溫太高
或太低時會有哪些行為?
→引導學生思考天氣的變化(氣
溫太高或太低)對人類生活的
影響,教師再進行教學提問,
建議如下:
⑴天氣太熱時,會感到悶熱不
尊重自己與他
人的權利。
◎環境教育
環 E1 參與戶外
學習與自然體
驗,覺知自然環
境的美、平衡、
與完整性。
環 E8 認識天氣
的溫度、雨量要
素與覺察氣候
的趨勢及極端
氣候的現象。
環 E9 覺知氣候
變遷會對生
活、社會及環境
造成衝擊。
環 E12 覺知人
類生存與發展
需要利用能源
及資源,學習在
生活中直接利
用自然能源或
自然形式的物
質。
環 E14 覺知人
類生存與發展
需要利用能源
及資源,學習在
生活中直接利
用自然能源或
自然形式的物
質。
環 E17 養成日
常生活節約用
水、用電、物質
的行為,減少資
源的消耗。
◎資訊教育
資 E1 認識常見
適,哪些行為可以幫助散熱
呢?
⑵天氣太冷時,會感到寒冷發
抖,哪些行為可以幫助保暖
呢?
◎延伸
˙認識摩擦會生熱的情況。
→從冬天很冷時雙手摩擦取暖的
情況,教師可引導學生認識摩
擦會使溫度升高的現象。可使
用額溫計或是溫度測量卡進行
實驗,分別測量雙手摩擦前和
摩擦後的溫度。可以發現雙手
摩擦之後,溫度會升高。
◎討論
˙除了人類會有一些行為來適應
天氣變化之外,動物也會有不同
的行為來適應天氣變化。
→人類會有生活行為來適應天
氣,動物也有不同行為。
⑴動物在氣溫較高時會有不同
的生理和行為適應,例如:
狗可能會有脫毛、換毛的情
況,另外也會吐舌喘氣來幫
助散熱。
⑵天氣太冷時,有些鳥類會飛
往較溫暖的地區度過冬天,
這種鳥類稱為候鳥。
◎討論
˙當雨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生
活,我們該如何預防和應變?
→引導學生思考天氣的變化(雨
量太多或太少)對生活的影
響,教師再進行教學提問,建
議如下:
⑴太久沒下雨時會造成乾旱,
預防與應變方式有哪些?
①無水可用的應變方法:
˙缺水時,農田會暫時休
耕,減少用水量。
的資訊系統。
資 E2 使用資訊
科技解決生活
中簡單的問題。
◎生涯規劃教
育
涯 E11 培養規
畫與運用時間
的能力。
◎閱讀素養教
育
閱 E10 中、高年
級:能從報章雜
誌及其他閱讀
媒材中汲取與
學科相關的知
識。
◎戶外教育
戶 E3 善用五官
的感知,培養
眼、耳、鼻、舌、
觸覺及心靈對
環境感受的能
力。
˙缺水時,會實施分區限
水、減壓供水。
②平時可以節約用水,水源
再利用:
˙安裝省水水龍頭來節
省用水,避免乾旱時無
水可用。
˙可利用雨撲滿收集雨
水,讓水資源循環再利
用。
⑵雨下得太多太急時,我們可
以怎麼做呢?
①雨量太多或太急的應變
方法:
˙門口堆沙包,可以防範
水淹入室內,減少民眾
的損失。
˙雨量過多時,會發布特
定區域土石流警報,提
醒民眾盡快疏散
②平時可以做到預防淹水
的方法:
˙定期清理水溝,避免雨量
太多時,因水溝阻塞,排
水不及造成而淹水。
˙地面可以鋪設透水
磚,加強排水性避免淹
水。
→讓學生小組討論並分享,教師
協助統整全班同學的觀察結果
進行學習
◎歸納
注意天氣的變化,做好應變措
施,可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方便
且安全。
第十六週
四、廚房中的
科學
1.認識廚房
裡的材料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
好奇心、想像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INb-Ⅱ-2 物質
性質上的差異
性可用來區分
或分離物質。
●能藉由嗅覺、觸
覺、味覺和視覺,簡
單區分廚房中常見
的材料。
單元四廚房中的科學
【活動 1】認識廚房裡的材料
1-1 廚房裡常見材料的特性
◎觀察
˙廚房裡有各式各樣的材料,怎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
育
性 E3 覺察性別
角色的刻板印
象,了解家庭、
力持續探索
自然。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步
根據問題特
性、資源的有
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
驟,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的
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ah-Ⅱ-1 透過
各種感官了解
生活周遭事物
的屬性。
麼知道湯裡加了哪些材料呢?
→回想幫忙下廚的經驗,和同學
分享。
→請學生發表他的經驗。
⑴喝起來辣辣的,有加胡椒。
⑵喝起來鹹鹹的,有加鹽。
⑶聞起來酸酸的,有加醋。
⑷看到許多黑黑的黑胡椒。
◎提問
˙如果材料的標籤不見了,還可
以用哪些方法分辨它們?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眼、
鼻、口和手來辨認這些材料。
◎結果
˙觀察廚房裡常見的材料,把它
們的特徵記錄下來,並和同學分
享。
→引導學生利用學到的方法去觀
察其他廚房中的材料,並請學
生發表觀察所得。
◎討論
⑴調味料的外觀看起來有什麼不
同?
→食鹽和冰糖看起來是白色的,
砂糖看起來淡黃褐色,黑胡椒
看起來是有些米白色、有些黑
色,醋看起來是淡淡的黃色,
醬油看起來是黑色的……。
⑵調味料的觸感摸起來有什麼不
同?
→食鹽、冰糖、砂糖和黑胡椒等
是固體,摸起來是粗粗的;醋
和醬油是液體,摸起來水水
的……。
⑶調味料的氣味聞起來有什麼不
同?
→(每個人的感受不同,依據自
己的感受回答)食鹽聞起來沒
什麼特殊的氣味,冰糖和砂糖
有的會覺得聞起來有甜甜的氣
學校與職業的
分工,不應受性
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環 E14 覺知人
類生存與發展
需要利用能源
及資源,學習在
生活中直接利
用自然能源或
自然形式的物
質。
◎戶外教育
戶 E3 善用五官
的感知,培養
眼、耳、鼻、舌、
觸覺及心靈對
環境感受的能
力。
味,黑胡椒聞起來有嗆鼻的黑
胡椒氣味(有時會被刺激而打
噴嚏),醋聞起來有酸酸的氣
味,醬油聞起來有香香的醬油
味……。
◎歸納
嗅覺、觸覺、味覺和視覺可以觀
察各種材料並察覺差異。
第十七週
四、廚房中的
科學
1.認識廚房
裡的材料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
好奇心、想像
力持續探索
自然。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
習活動、自然
環境,進行觀
察,進而能察
覺問題。
pa-Ⅱ-1 能運
用簡單分類、
製作圖表等方
法,整理已有
的資訊或數
據。
pc-Ⅱ-1 能專
注聆聽同學報
告,提出疑問
或意見。並能
對探究方法、
過程或結果,
進行檢討。
an-Ⅱ-1 體會
INa-Ⅱ-3 物質
各有其特性,
並可以依其特
性與用途進行
分類。
INb-Ⅱ-2 物質
性質上的差異
性可用來區分
或分離物質。
INe-Ⅱ-3 有些
物質溶於水
中,有些物質
不容易溶於水
中。
1.能透過日常生活
中的觀察,探究溶解
的意義。
2.能經由觀察與操
作,察覺有些物質會
完全溶解於水,有些
不會完全溶解於水。
單元四廚房中的科學
【活動 1】認識廚房裡的材料
1-2 廚房物質的溶解
◎觀察
˙煮湯時加入的食鹽不見了,煮
綠豆湯時加入的砂糖也會不見,
為什麼呢?
→藉此引導學生觀察溶解現象的
學習動機。
◎觀察
˙觀察砂糖加入水中攪拌的變化
情形。
→將砂糖加入水中攪拌後,觀察
水中砂糖的變化。
◎解釋
˙砂糖加入水中攪拌後會慢慢消
失看不見,是因為砂糖均勻散布
在水中,這種現象稱為溶解,表
示砂糖溶解在水中。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提問
˙將其他物質加入水中攪拌,也
會和砂糖一樣完全溶解在水中
嗎?
→找些物質加入水中攪拌,觀察
看看。
→在實驗之前,讓學生先探討要
如何量取物質的量和水量,才
能使每次量取的量一樣。
◎實驗
˙驗證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情
形。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
育
性 E3 覺察性別
角色的刻板印
象,了解家庭、
學校與職業的
分工,不應受性
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環 E14 覺知人
類生存與發展
需要利用能源
及資源,學習在
生活中直接利
用自然能源或
自然形式的物
質。
◎海洋教育
海 E14 了解海
水中含有鹽等
成份,體認海洋
資源與生活的
關聯性。
科學的探索都
是由問題開
始。
→請學生依照「不同物質的溶解
情形」之步驟進行實驗,將結
果記錄在習作中。
◎結果
˙將實驗結果統整和同學分享。
→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討論
⑴哪些物質加入水中攪拌後看不
見?
→食鹽、冰糖加入水中攪拌後看
不見,表示食鹽、冰糖可以完
全溶解在水中。
⑵哪些物質加入水中攪拌後還是
看得見?
→黑胡椒加入水中攪拌後還是看
得見,表示黑胡椒不會完全溶
解在水中。
◎結論
˙能根據實驗結果和討論,獲得
完整的結論。
→物質加入水中攪拌後,有的會
消失看不見,就是完全溶解;
有的仍看得見,就是沒有完全
溶解。
◎歸納
1.當物質加入水中,會慢慢消失
看不見均勻散布在水中,沒有沉
澱物,就是溶解的現象。
2.有些物質會完全溶解於水,有
些物質不會完全溶解於水。
第十八週
四、廚房中的
科學
2.物質能溶
解的量
3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步
根據問題特
性、資源的有
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INc-Ⅱ-2 生活
中常見的測量
單位與度量。
INe-Ⅱ-2 溫度
會影響物質在
水中溶解的程
度(定性)及
物質燃燒、生
鏽、發酵等現
象。
●能經由操作,得知
砂糖可以溶解的量
是有限的。
單元四廚房中的科學
【活動 2】物質能溶解的量
2-1 砂糖可以溶解的量
◎觀察
˙砂糖可以溶解在水中,一杯水
中溶解的砂糖愈多,這杯水就愈
甜。
→藉此引導學生觀察溶解量的學
習動機。
◎提問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
育
性 E3 覺察性別
角色的刻板印
象,了解家庭、
學校與職業的
分工,不應受性
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環 E14 覺知人
驟,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的
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自-E-B1 能
分析比較、製
作圖表、運用
簡單數學等
方法,整理已
有的自然科
學資訊或數
據,並利用較
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
影像、繪圖或
實物、科學名
詞、數學公
式、模型等,
表達探究之
過程、發現或
成果。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同
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作
及和諧相的
能力。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e-Ⅱ-1 能了
解一個因素改
變可能造成的
影響,進而預
測活動的大致
結果。在教師
或教科書的指
導或說明下,
能了解探究的
計畫。
pe-Ⅱ-2 能正
確安全操作適
合學習階段的
物品、器材儀
器、科技設備
及資源,並能
觀察和記錄。
pa-Ⅱ-1 能運
用簡單分類、
製作圖表等方
法,整理已有
的資訊或數
據。
pa-Ⅱ-2 能從
得到的資訊或
數據,形成解
釋、得到解
答、解決問
題。並能將自
己的探究結果
和他人的結果
(例如:來自
老師)相比
較,檢查是否
相近。
pc-Ⅱ-1 能專
注聆聽同學報
告,提出疑問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砂糖呢?
→先讓學生討論、自由回答。
◎實驗
˙10 毫升的水,最多可以溶解幾
平匙的砂糖?
→請學生依照「砂糖在水中溶解
的量」之步驟進行實驗,將結
果記錄在習作中。
◎討論
˙當砂糖無法再溶解時,會有什
麼現象?
→在燒杯底部可以看見砂糖顆粒
沉澱。
◎結論
˙能根據實驗結果和討論,獲得
完整的結論。
→在固定的溫度和固定的水量,
同種物質溶解在水中的量是有
限的。
◎歸納
常溫下(定溫)
、定量的水可以溶
解的砂糖量是固定的。
類生存與發展
需要利用能源
及資源,學習在
生活中直接利
用自然能源或
自然形式的物
質。
或意見。並能
對探究方法、
過程或結果,
進行檢討。
pc-Ⅱ-2 能利
用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或
圖畫等,表達
探究之過程、
發現。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
不斷的探尋和
提問,常會有
新發現。
an-Ⅱ-1 體會
科學的探索都
是由問題開
始。
第十九週
四、廚房中的
科學
2.物質能溶
解的量
3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步
根據問題特
性、資源的有
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
驟,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的
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自-E-B1 能
分析比較、製
作圖表、運用
簡單數學等
pe-Ⅱ-2 能正
確安全操作適
合學習階段的
物品、器材儀
器、科技設備
及資源,並能
觀察和記錄。
pa-Ⅱ-2 能從
得到的資訊或
數據,形成解
釋、得到解
答、解決問
題。並能將自
己的探究結果
和他人的結果
(例如:來自
老師)相比
較,檢查是否
相近。
pc-Ⅱ-1 能專
INc-Ⅱ-2 生活
中常見的測量
單位與度量。
INe-Ⅱ-2 溫度
會影響物質在
水中溶解的程
度(定性)及
物質燃燒、生
鏽、發酵等現
象。
1.能透過觀察與實
驗,察覺提高水溫、
增加水量會影響砂
糖可以溶解的量。
2.能利用查詢資料
及討論,得知生活中
應用溶解的例子。
單元四廚房中的科學
【活動 2】物質能溶解的量
2-2 增加溶解量的方法
◎提問
˙加入水中的砂糖不能完全溶解
時,會沉澱在杯底。用什麼方法
可以讓沉澱在杯底的砂糖再溶解
呢?
→讓學生由日常生活中的經驗,
自行發想並規畫出讓提高砂糖
溶解量的方法。
◎實驗
˙如何增加砂糖的溶解量?
→第一組的方法─提高水溫。
→第二組的方法─提高水量。
◎討論
⑴提高水溫可以使沉澱在杯底的
砂糖繼續溶解嗎?
→提高水溫可以使原本沉澱在杯
底的砂糖繼續溶解。當水量固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
育
性 E3 覺察性別
角色的刻板印
象,了解家庭、
學校與職業的
分工,不應受性
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環 E14 覺知人
類生存與發展
需要利用能源
及資源,學習在
生活中直接利
用自然能源或
自然形式的物
質。
方法,整理已
有的自然科
學資訊或數
據,並利用較
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
影像、繪圖或
實物、科學名
詞、數學公
式、模型等,
表達探究之
過程、發現或
成果。
自-E-C2 透
過探索科學
的合作學
習,培養與同
儕溝通表
達、團隊合作
及和諧相的
能力。
注聆聽同學報
告,提出疑問
或意見。並能
對探究方法、
過程或結果,
進行檢討。
定,水溫愈高,砂糖可以溶解
的量愈多,水溫愈低,砂糖可
以溶解的量愈少。
⑵增加水量可以使沉澱在杯底的
砂糖繼續溶解嗎?
→增加水量可以使原本沉澱在杯
底的砂糖繼續溶解。當水溫固
定,水量愈多,砂糖可以溶解
的量愈多,水量愈少,砂糖可
以溶解的量愈少。
⑶影響砂糖溶解量的因素是什
麼?
→水溫和水量都會影響砂糖溶解
量。
◎結論
˙能根據實驗結果和討論,獲得
完整的結論。
→提高水溫和增加水量會讓原本
沉澱的砂糖再溶解,表示水溫
和水量都會影響砂糖的溶解
量。
◎延伸
˙說看看,在日常生活中,還知
道哪些應用溶解的例子?
→請學生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觀
察到的溶解現象說出來,或是
發表分享課前透過網路或到圖
書館蒐集到的資料。
⑴生活經驗中常見的例子:煮
綠豆湯時加砂糖調味、煮菜
或煮湯時加入食鹽調味、在
咖啡中加入冰糖調味、在檸
檬汁中加入蜂蜜調味、在綠
茶中加入冰糖調味、在青草
茶加入黑糖調味、在沙士中
加入食鹽調味等。
⑵在飲食中調味是學生最容易
接觸到的溶解應用,除此之
外,還有非常多的例子,教
師可以先從清潔劑著手,例
如:用洗碗精清洗餐盤檸檬
酸溶解在水中清潔水垢、小
蘇打粉溶解在水中清潔等。
◎歸納
1.水溫高低和水量多少會影響砂
糖溶解的量:
⑴相同水量,水溫愈高,砂糖可
以溶解的量愈多;水溫愈低,砂
糖可以溶解的量愈少。
⑵相同水溫,水量愈多,砂糖可
以溶解的量愈多;水量愈少,砂
糖可以溶解的量愈少。
2.生活中有許多應用溶解的例
子,例如:煮湯時加食鹽調味。
第二十週
四、廚房中的
科學
3.菜汁變色
了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
好奇心、想像
力持續探索
自然。
自-E-A2 能
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
力,從觀察、
閱讀、思考所
得的資訊或
數據中,提出
適合科學探
究的問題或
解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
的科學知
識、科學概念
及探索科學
的方法去想
像可能發生
的事情,以及
理解科學事
實會有不同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
習活動、自然
環境,進行觀
察,進而能察
覺問題。
pe-Ⅱ-2 能正
確安全操作適
合學習階段的
物品、器材儀
器、科技設備
及資源,並能
觀察和記錄。
pc-Ⅱ-1 能專
INe-Ⅱ-4 常見
食物的酸鹼性
有時可利用氣
味、觸覺、味
覺簡單區分,
花卉、菜葉會
因接觸到酸鹼
而改變顏色。
●能透過觀察紫色
高麗菜汁加入其他
物質所產生的顏色
變化,察覺物質會因
接觸不同酸性或鹼
性的物質而改變顏
色。
單元四廚房中的科學
【活動 3】菜汁變色了
◎觀察
˙回想曾經看過物質互相混合而
變色的經驗。
→吃紫色高麗菜沙拉時,如果加
醋調味,會發現原本紫色的紫
色高麗菜顏色變紅了。
◎提問
˙對於觀察到的情形引發問題討
論。
→引導學生根據觀察發現,提出
問題:
⑴紫色高麗菜汁遇到酸性或鹼
性物質後,變色情形一樣
嗎?
⑵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知道物質
的酸鹼性呢?
◎蒐集資料
˙依據提問蒐集相關資料,得知
紫色高麗菜汁遇到酸性、鹼性會
變色的現象。
→可以上網查詢、閱讀書本資料
或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
⑴常見食物的酸鹼性可利用聞
一聞、摸一摸和味覺簡單區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
育
性 E3 覺察性別
角色的刻板印
象,了解家庭、
學校與職業的
分工,不應受性
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環 E14 覺知人
類生存與發展
需要利用能源
及資源,學習在
生活中直接利
用自然能源或
自然形式的物
質。
的論點、證據
或解釋方式。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步
根據問題特
性、資源的有
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
驟,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的
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自-E-B1 能
分析比較、製
作圖表、運用
簡單數學等
方法,整理已
有的自然科
學資訊或數
據,並利用較
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
影像、繪圖或
實物、科學名
詞、數學公
式、模型等,
表達探究之
過程、發現或
成果。
自-E-B2 能
了解科技及
媒體的運用
方式,並從學
習活動、日常
注聆聽同學報
告,提出疑問
或意見。並能
對探究方法、
過程或結果,
進行檢討。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好奇心,透過
不斷的探尋和
提問,常會有
新發現。
an-Ⅱ-1 體會
科學的探索都
是由問題開
始。
分,但是無法準確判斷物質
的酸鹼性。
⑵通常酸性物質聞起來會有酸
味,鹼性物質摸起來會有滑
滑的感覺。
⑶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以耳
(Robert Boyle)經過實驗
發現紫羅蘭花、玫瑰花等花
草遇到酸鹼會有不同的顏色
變化。
◎假設
˙透過資料能提出適當的假設。
→紫色高麗菜汁遇到酸性或鹼性
物質時,會呈現不同的顏色。
→進行「紫色高麗菜汁顏色與酸
鹼的關係」實驗,並觀察結果,
證明紫色高麗菜汁遇到酸性或
鹼性物質時,會呈現不同的顏
色。
◎實驗
˙能設計實驗去驗證假設。
→準備實驗材料:
(參考課本內
容)
⑴準備紫色高麗菜汁。
⑵準備不同酸鹼性水溶液,例
如:醋、檸檬酸水、食鹽水、
糖水、小蘇打水等。
→利用滴管吸取紫色高麗菜汁,
再將紫色高麗菜汁分別滴入各
種水溶液中。觀察並記錄各種
水溶液的顏色變化。
◎結果
˙記錄實驗結果。
→檢驗實驗結果是否支持假設?
將結果記錄在習作中。
◎討論
⑴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醋和檸檬
酸水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什麼
色系?
→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醋和檸檬
經驗及科技
運用、自然環
境、書刊及網
路媒體等,察
覺問題或獲
得有助於探
究的資訊。
酸水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紅
色系。
⑵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食鹽水和
糖水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什麼
色系?
→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食鹽水和
糖水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紫
色系(原來紫色高麗菜汁的顏
色)
。
⑶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小蘇打水
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什麼色
系?
→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小蘇打水
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藍綠色
系。
⑷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待測水溶
液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什麼色
系?
→(依實際狀況回答,準備待測
水溶液不同,滴入紫色高麗菜
汁後的顏色就會不同)
。
◎結論
˙能根據實驗結果和討論,獲得
完整的結論。
→紫色高麗菜汁在酸性和鹼性水
溶液中會呈現不同顏色,這個
特性可用來判斷酸鹼性。醋和
檸檬酸水偏紅色,是酸性水溶
液;食鹽水和糖水偏紫色,是
中性水溶液;小蘇打水偏藍綠
色,是鹼性水溶液。
◎延伸
˙還有哪些像紫色高麗菜汁可以
作實驗的例子?
→可以將不同酸鹼的物質加入果
皮、花瓣或是菜葉中試試看。
◎歸納
紫色高麗菜汁加入酸性或鹼性的
溶液中會產生不同的顏色變化,
例如: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醋和
檸檬酸水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
紅色系。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食
鹽水和糖水時,紫色高麗菜汁會
偏紫色系。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
小蘇打水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
藍綠色系。
第二十一週
四、廚房中的
科學
3.菜汁變色
了
3
自-E-A1 能
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
好奇心、想像
力持續探索
自然。
自-E-A2 能
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
力,從觀察、
閱讀、思考所
得的資訊或
數據中,提出
適合科學探
究的問題或
解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
的科學知
識、科學概念
及探索科學
的方法去想
像可能發生
的事情,以及
理解科學事
實會有不同
的論點、證據
或解釋方式。
自-E-A3 具
備透過實地
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
問題的能
力,並能初步
tr-Ⅱ-1 能知
道觀察、記錄
所得自然現象
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
據習得的知
識,說明自己
的想法。
tc-Ⅱ-1 能簡
單分辨或分類
所觀察到的自
然科學現象。
po-Ⅱ-1 能從
日常經驗、學
習活動、自然
環境,進行觀
察,進而能察
覺問題。
pe-Ⅱ-2 能正
確安全操作適
合學習階段的
物品、器材儀
器、科技設備
及資源,並能
觀察和記錄。
pc-Ⅱ-1 能專
注聆聽同學報
告,提出疑問
或意見。並能
對探究方法、
過程或結果,
進行檢討。
ai-Ⅱ-1 保持
對自然現象的
INe-Ⅱ-4 常見
食物的酸鹼性
有時可利用氣
味、觸覺、味
覺簡單區分,
花卉、菜葉會
因接觸到酸鹼
而改變顏色。
●能透過觀察紫色
高麗菜汁加入其他
物質所產生的顏色
變化,察覺物質會因
接觸不同酸性或鹼
性的物質而改變顏
色。
單元四廚房中的科學
【活動 3】菜汁變色了
◎觀察
˙回想曾經看過物質互相混合而
變色的經驗。
→吃紫色高麗菜沙拉時,如果加
醋調味,會發現原本紫色的紫
色高麗菜顏色變紅了。
◎提問
˙對於觀察到的情形引發問題討
論。
→引導學生根據觀察發現,提出
問題:
⑴紫色高麗菜汁遇到酸性或鹼
性物質後,變色情形一樣
嗎?
⑵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知道物質
的酸鹼性呢?
◎蒐集資料
˙依據提問蒐集相關資料,得知
紫色高麗菜汁遇到酸性、鹼性會
變色的現象。
→可以上網查詢、閱讀書本資料
或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
⑴常見食物的酸鹼性可利用聞
一聞、摸一摸和味覺簡單區
分,但是無法準確判斷物質
的酸鹼性。
⑵通常酸性物質聞起來會有酸
味,鹼性物質摸起來會有滑
滑的感覺。
⑶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以耳
(Robert Boyle)經過實驗
發現紫羅蘭花、玫瑰花等花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
育
性 E3 覺察性別
角色的刻板印
象,了解家庭、
學校與職業的
分工,不應受性
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環 E14 覺知人
類生存與發展
需要利用能源
及資源,學習在
生活中直接利
用自然能源或
自然形式的物
質。
根據問題特
性、資源的有
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
驟,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的
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
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自-E-B1 能
分析比較、製
作圖表、運用
簡單數學等
方法,整理已
有的自然科
學資訊或數
據,並利用較
簡單形式的
口語、文字、
影像、繪圖或
實物、科學名
詞、數學公
式、模型等,
表達探究之
過程、發現或
成果。
自-E-B2 能
了解科技及
媒體的運用
方式,並從學
習活動、日常
經驗及科技
運用、自然環
境、書刊及網
路媒體等,察
覺問題或獲
得有助於探
究的資訊。
好奇心,透過
不斷的探尋和
提問,常會有
新發現。
an-Ⅱ-1 體會
科學的探索都
是由問題開
始。
草遇到酸鹼會有不同的顏色
變化。
◎假設
˙透過資料能提出適當的假設。
→紫色高麗菜汁遇到酸性或鹼性
物質時,會呈現不同的顏色。
→進行「紫色高麗菜汁顏色與酸
鹼的關係」實驗,並觀察結果,
證明紫色高麗菜汁遇到酸性或
鹼性物質時,會呈現不同的顏
色。
◎實驗
˙能設計實驗去驗證假設。
→準備實驗材料:
(參考課本內
容)
⑴準備紫色高麗菜汁。
⑵準備不同酸鹼性水溶液,例
如:醋、檸檬酸水、食鹽水、
糖水、小蘇打水等。
→利用滴管吸取紫色高麗菜汁,
再將紫色高麗菜汁分別滴入各
種水溶液中。觀察並記錄各種
水溶液的顏色變化。
◎結果
˙記錄實驗結果。
→檢驗實驗結果是否支持假設?
將結果記錄在習作中。
◎討論
⑴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醋和檸檬
酸水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什麼
色系?
→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醋和檸檬
酸水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紅
色系。
⑵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食鹽水和
糖水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什麼
色系?
→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食鹽水和
糖水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紫
色系(原來紫色高麗菜汁的顏
色)
。
⑶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小蘇打水
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什麼色
系?
→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小蘇打水
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藍綠色
系。
⑷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待測水溶
液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什麼色
系?
→(依實際狀況回答,準備待測
水溶液不同,滴入紫色高麗菜
汁後的顏色就會不同)
。
◎結論
˙能根據實驗結果和討論,獲得
完整的結論。
→紫色高麗菜汁在酸性和鹼性水
溶液中會呈現不同顏色,這個
特性可用來判斷酸鹼性。醋和
檸檬酸水偏紅色,是酸性水溶
液;食鹽水和糖水偏紫色,是
中性水溶液;小蘇打水偏藍綠
色,是鹼性水溶液。
◎延伸
˙還有哪些像紫色高麗菜汁可以
作實驗的例子?
→可以將不同酸鹼的物質加入果
皮、花瓣或是菜葉中試試看。
◎歸納
紫色高麗菜汁加入酸性或鹼性的
溶液中會產生不同的顏色變化,
例如: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醋和
檸檬酸水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
紅色系。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食
鹽水和糖水時,紫色高麗菜汁會
偏紫色系。當紫色高麗菜汁加入
小蘇打水時,紫色高麗菜汁會偏
藍綠色系。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