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7
,离现在 17
年 17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伍拾玖卷 第壹期
162
Research
Pap
er
學
術
論
文
摘要
本 文 研 究 者 以 校 長 的 角 色 , 由 發 現 校 內 打 掃 工 作 的 問 題 出 發 , 接 著 探 究 問 題
癥 結, 透 過「 從 打掃 體 驗人 生 —校 長 與你 一 起打 拼 」行 動方 案 的進 行 與反 思,
探 討 國 民 中 學 如 何 在 打 掃 工 作 中 融 入 品 格 教 育 。 其 目 的 有 三 :1. 藉 由 本 行 動 方 案
的 執 行 提 升 學 生 對 打 掃 工 作 的 接 受 與 瞭 解 ,2. 藉 由 本 行 動 研 究 方 案 瞭 解 打 掃 工 作
可 融 入 之 品 格 教 育 的 特 質 ,3. 藉 由 本 行 動 方 案 作 為 實 施 品 格 教 育 之 參 考 。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1. 打 掃 工 作 必 須 指 導 , 透 過 指 導 學 生 較 能 了 解 打 掃 工 作 要 領
與 接 受 打 掃 工 作 。2. 透 過 打 掃 工 作 可 教 導 之 品 格 特 質 有 : 服 務 、 分 工 、 安 全 、 環
保 、 負 責 、 關 懷 、 樂 觀 、 感 恩 。3. 在 國 民 中 學 推 動 品 格 教 育 , 校 長 的 重 視 、 導 師
的 參 與 是 成 敗 的 關 鍵 。
進 一 步 研 究 構 想 , 研 究 者 擬 將 「 從 打 掃 體 驗 人 生 — 校 長 與 你 一 起 打 拼 」 訂
為 校 內 常 設 性 活 動 , 引 發 師 生 持 續 對 本 議 題 的 關 注 ; 並 著 手 規 劃 從 打 掃 工 作 融 入
品 格 教 育 的 課 程 , 以 作 為 教 師 實 施 品 格 教 育 及 班 級 經 營 的 素 材 。
關 鍵 詞 : 品 格 教 育 、 打 掃 工 作 、 行 動 研 究
從打掃體驗人生—
一個國中校長推動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
收件日期:2007/9/11
修訂日期:2007/11/20
接受日期:2007/11/20
臺北縣立板橋國中
薛春光
校長
臺北縣立板橋國中
呂秋萍
輔導主任
從打掃體驗人生—一個國中校長推動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
March, 2008 Secondary Education
163
Abstract
As a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first notes the problem with cleaning work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ampus in Taiwan, further explores this important problem, and finally pro-
poses ways to integrate character education with cleaning work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via a new program
called “Experiencing Life through Cleaning—the Principal Works with You.” The ultimate purposes
of the paper are: (1) to increase students' accepta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cleaning work through the im-
plementation of this program; (2) to experimentally combine cleaning work with character education
through this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3) to use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s the standards for the imple-
mentatio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aiwan's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cle-
aning work must be practiced as a form of instruction and in this way students will come to see the point
of cleaning work and accept it; (2) the habits, ideas and qualities of character which can be instilled
through cleaning work include the need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ivision of labor, sense of security,
willingness to serv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sense of caring about others, ability to concentrate, optimism
and gratitude; (3) the active role of the principal and the mentor teachers' participation are the keys to the
successful promotio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aiwan's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principal (and author)
therefore plans to make “Experiencing Life through Cleaning” a regular school activity, thereby draw-
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and bringing “cleaning work” fully into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curriculum.
Key words
: character education, cleaning work, action research
Experiencing Life through Cleaning
—
Action Research on a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Promotio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Manuscript received: Sep. 11, 2007; Modified: Nov. 20, 2007; Accepted: Nov. 20, 2007
Chuen-guang Hsueh
Principal, Pan Chiao Junior High School, Taipei County
Chiu-ping Lu
Director of Counseling, Pan Chiao Junior High School, Taipei County
學
術
論
文
伍拾玖卷 第壹期
164
壹、前言
古代的儒家教育分為大學和小學。十五歲前的小學教育,所學的內容就是灑掃、
應對、進退的小節;之後的大學教育則側重在尊德性、道問學之類的教育方式,足
見懷大志要從小節做起。「灑掃應對進退」要求孩子們躬身屈膝打理周遭環境,從
中培養謙卑心,在潛移默化中可以讓學生放下身段、柔軟他們叛逆的情緒,對學生
品格的陶冶有一定的功用。
現代青少年常被認為是嬌貴的一代,經常被形容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
一群。研究者透過校內導師的反應,知道學生在掃區的分配有些意見,部分班級認
為外掃區工作負擔過大,想更換外掃區域。研究者於是訪談校內師生,想瞭解問題
癥結,發現學生們對「打掃工作」的真義並不了解,只單純從表象看到打掃的辛苦,
未能從其中體會打掃工作的深刻意涵,以往懷大志而拘小節,從勞動中反躬自省的
品格陶冶,如今已不復存在。
針對校內各班學生對打掃工作的意見,研究者身為一個學校的校長,不想只單
純從掃區的調整,去平息同學的意見,而想透過課程的實施,陶冶學生的品格,改
變學生的觀念,根本解決學生對打掃工作的抗拒,於是興起發展「從打掃體驗人生
—校長與你一起打拼」這項行動方案的動機。
研究者希望透過本行動方案的實施,解決目前學生對外掃區工作分配的異議,
更進而透過本行動方案的執行,讓學生瞭解打掃工作的真義,獲得品格的陶冶。行
動方案的內容包含五個行動策略,行動策略一:研究者參與並記錄各班級的打掃工
作,行動策略二:研究者指導各班級打掃工作的缺失並引導學生激盪解決辦法,行
動策略三:研究者與學生分享打掃工作的重要性及意涵,行動策略四:學生撰寫「從
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學習單分享所學心得,行動策略五:建置「從
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網站,記錄行動歷程。研究者希望透過本次
的行動方案,從基本的「灑掃應對進退」之禮開始教起,在校長、老師以身作則的
啟發及無比的耐心帶領下,觸動學生願意共同整理校園,愛護週遭環境的心;並藉
由指導灑掃應對進退的基本生活教育,從勞動中反躬自省,培養學生服務他人、分
工合作、安全生活以及環境保護等美德。
綜合上述,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旨在:(一)藉由本行動方案的執行,提升學生
對打掃工作的接受與瞭解,(二)藉由本行動研究方案,瞭解打掃工作可融入之品
格教育的特質,(三)藉由本行動方案作為實施品格教育課程之參考。
從打掃體驗人生—一個國中校長推動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
March, 2008 Secondary Education
165
貳、文獻探討
品格教育的議題近幾年來,在國內、外都十分受到重視。教育部 2003 年第五次
全國教育發展會議當中,將「提升學生心理健康,建構新世紀品格教育」列為討論
題綱(教育部,2003);天下雜誌在 2003 年 11 月號以「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
密」作為專題,2004 年並出版專書;教育研究月刊也在 2004 年 4 月以「品格與道德
教育」為主題,針對品格教育進行探討;2004 年美國教育部及品格教育暨公民規範
專業支援中心(the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Civic Engagement Technical Assistance Center)
亦以品格教育及公民規範為主題舉辦聽證會(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4)。而
品格教育之所以受到重視,乃源自於近年來社會缺乏共同的價值及學習典範,致使
社會風氣混亂敗壞,各方人士乃企圖藉由品格教育的推展,重振社會的良善風氣。
由於品格教育受到重視,品格教育的相關文獻眾多,本研究僅依據研究目的需
要,從品格教育的內涵,品格教育的教學、打掃工作與品格教育等面向,進行文獻
探討,以作為研究的參考,茲分述如下:
一、品格教育的內涵
21 世紀,我們需要怎樣的品格特質,才能為大家都所認同?1992 年一群心理學
者、倫理 學 者、政界 人 士以 及 教育 界 人士 齊 聚美 國 科羅拉 州 艾斯 本 成立 品 格至 要
(Character Counts)聯盟,推動「品格的六大支柱」(six pillars of character)—尊
重、責任、公平、值得信賴、關懷、公民責任,做為現代公民應培養的基礎品格特
質(周慧菁,2004)。加拿大安大略省約客區「品格可貴」教育計畫也列出品格教
育的十大目標:尊重、誠實、公平、堅毅、勇敢、責任、為他人著想、主動、正直、
樂觀(楊淑娟,2004)。臺北美國學校則強調四大品格的核心價值:誠實、尊重、
責任、仁慈(鄭一青,2004)。教育部更在 2004 年 12 月 16 日訂定,2006 年 11 月 3
日修訂「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期望透過民主過程,依各校不同的性質與特點,訂
定品格核心價值與行為規準,如:正義、關懷、尊重、責任。
楊雅婷、龍盈江(2004)指出,不論哪個教學領域的老師,應以透過統整課程、
潛在課程及相關課程活動進行品格教育。何麗君、陳正祥(2004)也認為九年一貫
的七大學習領域當中,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具有教導學生品格的責任。深究上述各
個組織所列出之不同的品格教育特質,研究者認為並不相違背。而是在教學過程中,
教育工作者需透過專業判斷,針對不同的課程,不同學生的需求,融入不同品格教
育的特質在教學中。因為品格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使學生知善、愛善、行善(Healea,
2005),只要能增進學生良好品格的特質,均可作為品格教育的內涵。
學
術
論
文
伍拾玖卷 第壹期
166
二、品格教育的教學
品格真正的基準在於行動,而非僅止於思想(Borba, 2004)。品格教育是一項長
期的教育過程,需要持續不斷的循循善誘,透過教學、示範、學習與實踐,才能陶
冶學生的心性(葉學志,2004)。藉由教導、以身作則、啟發以及鼓勵,孩子能充
分開發美德(Borba, 2004)。美國波士頓大學瑞安提出五E的品德教育教學模式:榜
樣、解釋、勸勉、環境、體驗,分析瑞安的看法,榜樣、解釋、勸勉屬於認知及省
思層面,而環境與體驗,學生則需透過體驗付諸行動(轉引自周慧菁,2004)。
以往道德教育的實施成效不彰,原因在於著重認知層面,而缺乏體驗與實踐。
品格教育忽略了知與行之間的巨大落差(蔡孟錡,2006)。但昭偉(1999)的研究
指出,國民小學的道德教育表面上是被看重的,但實際上我們花的時間及精力卻不
足。李奉儒(2004)也指出,以往道德教育實施的評鑑,偏重紙筆式的測驗,導致
學生誤以為道德只是認知、背誦,只注重認知層面。Williams, Yanchar & Jensen(2003)
的研究顯示,品格教育若要成功,不能只侷限於認知層面,應透過老師的鼓勵,落
實於體驗的課程。林瑞昌(2005)也認為學生對環境的關注與尊重,必須轉化成人
格的一部分,培養出對環境的責任感,這樣的責任感不只是認知層面的,重要的要
成為情感的,並付諸行動。除此之外,Borba(2004)更主張道德建立於愛,當教育
工作者與孩子建立愛的聯結,才有感化他們的管道,在種種惡表環繞的世界中,才
有可能產生表率,造成深遠而持續的影響。
綜合上述,研究者以為品格教育的教學不只在認知及省思層面的指導,必須與
學生建立愛的連結找到感化他們的管道,透過體驗且付諸行動,才能內化為學生人
格的一部份。而「從打掃體驗人生」則是研究者試圖與學生建立愛的連結,用來感
化他們的管道。
三、打掃工作與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者從經典文學、歷史故事及倫理傳統中找出了「核心價值」(core va-
lues),認為這些客觀的核心價值正是現代品格教育所該教導的,然而實際上卻沒教
導的內容(蔡孟錡,2006)。在慈濟小學中,很清楚的教導打掃工作可融入的品格
特質。每天上午十點十分是慈濟小學的掃除時間。穿著制服的老師和學生一起,彎
著腰、帶著口罩打掃教室和公共區域。學生的掃除方式不是「隨心所欲」,而是有
系統的被教導。例如,一塊抹布要折成四分之一,擦髒了換一面,可用八次;掃地
要一格一格的掃,掃把要接觸地面……。在慈小,打掃是一種服務的機會,孩子在
服務的過程中,學到分工、合作、協調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何琦瑜,2004)。學生
從打掃體驗人生—一個國中校長推動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
March, 2008 Secondary Education
167
打掃的服務學習,應該可說是一個學習的核心,而在大多數的學校卻不列入課程時
數,在缺乏指導、練習、任其自生自滅所呈現出來的結果,絕對是一個學習的敗筆
(唐薇芳,2004)。
研究者任教的學校,每天進行兩次打掃工作,早上 7 點 30 分到 7 點 50 分,下午
2 點 50 分到 3 點 10 分,是全校統一的「整潔活動」時間。打掃的範圍包括教室、走
廊、樓梯、操場、廁所、花圃、垃圾場;除此之外,校門口及校園圍牆外的人行道
也都在打掃的範圍內,清掃區域的範圍約有 5 公頃,學生人數約 1500 人,在 15 到 20
分鐘內,要完成所有的打掃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安全問題也值得考量。
研究者於整潔活動時間仔細觀察並訪問衛生組長及校內師生,發現打掃工作的
技巧並未被特別加以教導,打掃工作的重要性與意涵也從未被提及。經由文獻探討
與校內訪查,研究者瞭解從打掃工作實施品格教育,是一個可行的途徑。故研究者
決定以「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的行動方案,解決校內現有打掃
工作的問題,並實施品格教育。而可融入之品格教育的特質除服務他人及分工合作
外,研究者考慮本校為環保績優學校及校內需求,加入安全生活及環境保護,作為
此次行動方案品格教育教學的重點。
參、研究設計
本研究方法採行動研究。為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設計包含研究架構、研究程
序、研究資料蒐集、研究資料分析,茲分述如下:
一、 研究架構
學
術
論
文
伍拾玖卷 第壹期
168
二、 研究程序
本行動方案的歷程,主要包括:問題、計畫、行動、反省、報告等五個主要的
步驟(林天佑,2005)。研究者認為「行動」和「反省」二者是不斷反覆的過程,
不可切分。所以,本研究過程分為四大階段,茲說明如下:
第一階段:澄清問題
要進行研究之前,首先必須將問題釐清,探討問題的背景。從各班導師處得知,
學生對打掃工作時間的安排以及外掃區的分配有意見,研究者仔細思考、試圖介入
與瞭解,於是訪談部分導師與學生,以瞭解問題的癥結。經訪談,將問題澄清如下:
發現校園內打掃工作的問題
訪談教師與學生瞭解問題癥結
擬定「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行動策略
實施「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行動策略
行動策略一:參與並記錄班級的打掃工作
行動策略二:指導班級打掃工作的缺失並激盪解決辦法
行動策略三:分享打掃工作的重要性及意涵
行動策略四:撰寫學習單
行動策略五:建置網站分享心得
修正「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行動策略
持續建置「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學習心得網站
資料蒐集分析與整理
撰寫研究報告
圖 1 本研究架構圖
朋友交往
從打掃體驗人生—一個國中校長推動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
March, 2008 Secondary Education
169
(一) 導師多求好心切,希望班上同學打掃工作能盡量完善,但礙於外掃區域
過大,或不好打掃,加上打掃時間不足,所以提出更換掃區的建議。
(二) 部分導師希望能更換範圍較小的掃區,或取消早上的打掃工作時間,以
便作為小考之用。
(三) 學生對打掃工作,抱持的心態多將打掃視為日常例行工作,得過且過,
若導師又未加以重視或善加引導,則易使學生對打掃工作產生錯誤認知,視整潔工
作為無趣的苦差事,或只為應付學校整潔評分,忽略打掃工作的重要與意涵。
第二階段:擬定行動策略
於九十五學年度開學初,研究者面對校內師生所提出有關打掃工作的問題,陷
入長考,要針對對掃區有異議的班級,請衛生組加以調整掃區嗎?調整之後,其他
的班級是否也會提出異議?掃區的分配、掃地時間的安排,就研究者的觀察並無太
大的問題,貿然調整恐非上策。於是研究者決定參與各班打掃工作,一方面深入瞭
解班級打掃工作的概況,另一方面也想藉由打掃工作後的早自習時間與師生進行雙
向溝通,讓學生瞭解打掃工作的重要與意涵,進而從中獲得一些品格上的陶冶。
於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擬出一份「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
的行動策略,並排定各班實施時間,茲將課程實施的過程說明如下:
(一)「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課前說明:
時間:95 年 10 月 12 日,下午 1:00
對象:全校各班衛生股長
說明:課程實施的時間與方式
(二)實施過程
1.課程名稱: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
2.實施對象:7、8、9 年級全體學生
3.實施時間:95 年 10 月 16 日至 96 年 1 月 19 日,每班以授課一次為原則,訂
於上午 7:30—8:15,含打掃時間及早自習
4.實施方式:
(1)打掃時間:研究者陪同或指導同學進行打掃工作
(2)早自習時間:打掃完畢後,研究者入班進行打掃工作的重點提示,分享
打掃工作的重要意涵並聽取學生心得
(3)於課後學生撰寫「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學習單,並
繳交
(4)建置「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網站,分享研究者及學
生互動心得
學
術
論
文
伍拾玖卷 第壹期
170
第三階段:行動與反思
自 95 學年度 10 月中旬起,研究者開始參與各班的打掃工作,並於打掃工作後的
早自習時間,立即與同學分享打掃心得。
行動策略一:
實施的方式是研究者先參與班級打掃工作,隨時指導學生打掃工作的重點,並
記錄打掃工作的優缺點。
行動策略二:
於早自習時間由研究者先提醒班級打掃工作可以改善的地方,傾聽同學打掃工
作的困難,讓同學自由發表共同提出解決辦法。
行動策略三:
由研究者分享打掃工作的重要性及意涵,包括:服務他人、分工合作、安全生
活、環境保護。茲將課程簡要內容概述如下:
「打掃」—人生的第一堂課
每天上學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校園,看似平凡無奇的打掃工作,其實蘊藏
了做人處事的道理,那麼從打掃究竟可以讓我們學習什麼呢?
(1)服務他人
人是群居性的動物,在生活上我們需要依靠他人的幫助才可能生存下去,
因此我們也必須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幫助他人;在打掃的過程中,貢獻出我
們的一份心力,讓他人享受一個舒適的環境,同時我們也享受到無數他人的服
務,提供給我們更多更乾淨的空間,希望藉此同學能體會為他人服務的快樂與
意義。
(2)分工合作
現今的社會很難靠單打獨鬥成功,必須靠團隊合作才能有大成就,對於一
大片的掃地區域,一個人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唯有劃分每個人的責任區
域,每個人善盡自己的責任,才可能在短短的 20 分鐘內完成,這就是分工。除
此以外,團隊合作也是同學要學習的,因為當自己將份內工作完成時,可以去
幫助其他團隊內的成員,此時不但團隊的工作可以加快完成,自己也學會了合
作的意義。
(3)安全生活
在打掃中更需培養注重安全的觀念。例如:打掃工具的用途是用於清潔環
境,不可以當作玩具拿來玩耍或打鬧,如此不但可以避免無意間造成同學的傷
害,也可以養成愛物惜福的習慣。
(4)環境保護
從打掃體驗人生—一個國中校長推動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
March, 2008 Secondary Education
171
現今的地球,人類製造太多的汙染與垃圾,為了保護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地
球,我們必須珍惜節用資源、充份回收再生;在每天清晨的打掃工作中,除了
可以有一個乾淨的開始,讓我們的學習環境更加整潔舒適外,也可以確實將垃
圾分類回收、減少資源浪費,讓青山常在綠水常流、環境永續。
行動策略四:
引導學生說出從打掃工作學到什麼?用學習單記錄下來。
行動策略五:
建置「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網站,記錄並分享研究者與師
生互動的心得。
在進行「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行動策略時,研究者不斷修
正,一開始陪同學打掃的範圍為外掃區,實施兩週後,因打掃教室的同學反應希望
研究者同時關注教室內的打掃工作,於是將行動策略的實施範圍加以調整,兼顧內
外掃區。另外,隨著行動策略實施的班級增加,研究者發現,每次與同學分享由打
掃所學習到的品格特質,會隨班級不同而有所改變。從行動策略中,研究者不斷的、
反覆的行動、反思與修正。
第四階段:報告結論
於 95 學年度上學期末,「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的課程,全
校每個班級均已實施至少一次。研究者經由研究過程中蒐集到的資料,進行資料編
碼,再分析、歸納後,提出系統性的研究報告,說明本研究的結果和反思,並做為
研究者推動品格教育進一步研究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三、研究資料蒐集
(一)研究者觀察記錄:利用現場札記,研究者記錄每次參與班級學生打掃之
情況,以及與學生互動的情形。
(二)研究者現場攝影記錄:研究者用攝影輔助記錄各班打掃情形。
(三)研究者反思札記:針對每次觀察及互動對話所得,撰寫反思札記,真實
記錄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的轉變。
(四)學生的學習單:學習單的設計採開放性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在參與「從
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課程後,將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
(五)班級導師的回饋記錄:研究者真實記錄實施「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
與你一起打拼」課程後,班級導師之回饋。
學
術
論
文
伍拾玖卷 第壹期
172
四、研究資料分析
本研究採取多種方法蒐集資料相互比較,以厚實資料內容,並隨時將資料詳加
記錄,做分類、整理與編碼,一一比對,以避免分析單一方法蒐集資料可能造成的
訛誤。在進行資料分析與歸納後,研究者與校內其他教師分享、討論資料分析的適
切性,從第三者的觀點提出回饋。
肆、研究發現與省思
依據研究設計與實施,本研究獲得以下的發現,研究者並進一步省思行動過程
與結果,以作後續研究構想之依據。茲分述如下:
一、研究發現
研究結果發現:1.打掃工作必須教導,透過教導學生較能了解與接受打掃工作。
2.透過打掃工作可教導之品格特質有:服務、分工、安全、環保、負責、關懷、樂
觀、感恩。3.在國民中學推動品格教育,校長的主導、導師的參與是成敗的關鍵。
(一)打掃工作必須透過教導
1. 經 由教導, 學生更 了解與接 受打掃工 作
研究者在行動歷程中發現,打掃工作是必須加以指導的。到了國中階段,可能
很多老師都認為「打掃」這種生活基本的能力,學生應該在國小,甚至幼稚園乃至
於家庭就已學過,到了國中,只要分配好掃區,同學自然就會打掃,其實不然,很
多學生在做打掃工作時並不得法。學生打掃方法不得要領,常常事半功倍,教導正
確的打掃方法十分重要,若國中再不教,恐怕高中、大學也不會教,學生就永遠學
不到正確的打掃方式。
我第一次打掃廁所是拖地板,剛開始我拖得濕濕的,因為一開始都是拖幾下就
洗拖把,後來慢慢發現廁所地面有積水才會濕濕的,要用乾的拖把拖過,骯髒
的地方再用濕的拖把拖一下就好了,慢慢變得很熟練了。(學生學習單,951117)
我們回教室討論在我們掃區會遇到的狀況,像紙餐盒會被風吹走,紙類回收太
多不好清理……等。最後,覺得當我們在打掃時只要用了正確的方法,不但可
以比較好清理,也可以節省我們不少的時間。(學生學習單,951228)
沿路看了幾個班的打掃,覺得很訝異!有同學把一堆落葉掃過來、掃過去,沒
有往一個方向集中;有同學用濕抹布擦窗戶,越擦越模糊;還有同學拖地像在
從打掃體驗人生—一個國中校長推動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
March, 2008 Secondary Education
173
畫圖,看他們長得人高馬大的,做起打掃工作卻很不俐落。(研究者反思札記,
951220)
透過適度的指導研究者發現,學生不只在打掃工作上較為得法,也較能了解打
掃工作的意義,並樂意接受打掃工作。
很多時候,都會討厭打掃,因為說真的我們班掃區都很大,但是這也是有好處
的,因為要把自己的心靜下,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它」整理好!所以呀∼
打掃也可以修身養性的。(學生學習單,951201)
今天校長來看我們打掃後,我發現,我們打掃有很多細節沒有注意到,一些角
落、小地方應該要多注意,聽了校長的一些話,才發現在打掃工作的背後,有
那麼多重大的意義。(學生學習單,951214)
學校的整潔,需要大家來維護,但是在校園裡面,一定會有一些地方,讓人不
喜歡去打掃,但是如果大家都不想打掃,那麼這個地方就永遠都不會乾淨……。
(學生學習單,951031)
在行動歷程中,研究者一方面在參與各班打掃工作的過程,指導學生打掃的要
領,一方面與衛生組長及導師交換意見,得知衛生組對每項打掃工作均訂有標準作
業流程,只是礙於國中生應該早已學會打掃的迷思,從沒有想過要一個步驟、一個
步驟的指導學生,但透過這次的行動方案,研究者發現在國中階段還是有很多學生
並不瞭解怎麼打掃,更遑論從打掃中體驗人生,故適度的指導打掃工作要領,引導
學生思考打掃工作的意涵是必要的。
2. 經 由打掃工 作,加 強學生解 決問題的 能力
從行動歷程中,研究者發現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佳,如:置物櫃上面物品的
擺設凌亂、廁所故障未及時處理、資源回收場垃圾亂飛、教室走道放置童軍椅……。
參與各班的打掃工作,研究者看到學生面對生活上的問題時,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
提升。研究者試圖在這次「從打掃體驗人生」的課程,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解
決問題的能力。
我以「面對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放下問題」的處理流程,鼓勵學生迎
接任何困境,更以誠實的態度面對任何挑戰,唯有據實呈現所遭遇的問題,藉
由不斷的反思,才能讓自己更健康!(研究者反思札記,951123)
桌子與桌子間的走道,有張童軍椅,上面擺放考卷,不但影響教室整體景觀,
也造成同學走動不便,應有更好的方式解決,同學可以動動腦。(研究者觀察
記錄,951122)
學
術
論
文
伍拾玖卷 第壹期
174
經過不斷的引導,學生開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廁所故障了,是不是只單純
貼上故障就了事?如何想盡辦法排除不便,解決廁所故障的問題?資源回收場垃圾
亂飛是要找方法解決?還是找理由推託?走道放置童軍椅,是不是只顧及到自己的
方便,而忽略了教室的動線?置物櫃上的擺設凌亂,是不是就這樣一直凌亂下去?
由這次行動方案的實施,研究者發現學生開始面對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研
究歷程中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確實慢慢提升了。
後面的櫃子上有放許多做壁報時未用完的紙,校長教我們該如何擺東西才可以
讓後面看起來更乾淨,結果派我們班的清潔王子出馬,等他整理完,大家都很
驚訝,因為我們沒想到一點點時間就可以整理得那麼乾淨。(學生學習單,951208)
如何防止義工大隊門太晚開所造成的打掃效率不佳?下午的打掃時間特別留意,
把最容易髒的部分打掃乾淨一點,隔天就不會有太多髒污,能在時間內掃乾淨。
(學生學習單,951207)
怎樣在下雨天打掃?不打掃有什麼解決的方式?我體驗到不管什麼都有解決的
方法。(學生學習單,951102)
(二)透過打掃工作可教導之品格特質
在行動研究的初期,研究者想透過「從打掃體驗人生」的課程與同學分享四個
主要的品格特質:服務他人、分工合作、安全生活、環境保護。在行動歷程中,研
究者從學生的學習單中發現,從打掃工作的體驗,學生所學到的品格特質不只這四
項,還包含了負責、關懷、樂觀及感恩,茲分述如下:
1. 服 務他人
呈現此看法的學生有 18 ﹪。
我們下次一定要好好打掃,不要偷懶,做完了可以幫助其他人,而且要覺得打
掃是一種服務,不是為了應付老師。(學生學習單,951108)
打掃在我眼中不只是份工作,還是個可學習的教材,就拿角落來當例子,當這
個角落用掃把掃不到時,就要想辨法去思考解決,學習不光只是死死的在書上
……我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學生學習單,951108)
就算垃圾多到掃不完,但這是一種服務,當認真地掃完時,你會發現愉快的滿
足頓時湧上心頭(學生學習單,951023)
2. 分 工合作
呈現此看法的學生有 50 ﹪。
從打掃體驗人生—一個國中校長推動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
March, 2008 Secondary Education
175
過去都不喜歡打掃的我們,經過了這次與「校長打掃」後,我們學到了在對的
時間做對的事,每天早上 20 分鐘的打掃,大家分工合作,共同維持學校的乾
淨,這是種責任,也是種學習。(學生學習單,951025)
一次,放學六點多了,看著一根根的木頭在全班的協力下,移動到垃圾場,心
中有種很舒服的感覺,好像領悟到了什麼,我想那樣……就是所謂的「分工合
作」吧!校長您跟我們說了很多打掃的寶貴經驗,我真的覺得我學到了什麼東
西,這次不單只是課堂上的紙上談兵,我想我願意更認真打掃,學些寶貴的經
驗。(學生學習單,951109)
3. 安 全生活
呈現此看法的學生有 15 ﹪。
下雨天帶路的路線,盡量不讓我淋到雨,這一班的學生很體貼,會注意自己的
安全也會注意我的安全。(研究者觀察記錄,951122)
打掃除了可以美化環境變乾淨之外,也可以將心裡不愉快的事清乾淨,但也該
注意安全,像是有電源的地方不應該拿濕抹布去擦拭!應該用乾抹布避免發生
危險。(學生學習單,951106)
4. 環 境保護
呈現此看法的學生有 23 ﹪。
打掃可以讓環境更加乾淨,也可以藉此訓練自己的能力,讓自己為環境盡一分
心力,因為環境是大家的,為環保盡一分心力吧!(學生學習單,951020)
5. 負責
呈現此看法的學生有 30 ﹪。
有了校長分享您的寶貴的經驗,使我感到課業重要以外,另外還有更重要的就
是做事情的態度及負責的習慣!(學生學習單,951025)
確實完成打掃工作,自己快樂,也算一種負責的態度。(學生學習單,951207)
打掃時間裡,我學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每個人要確實,認真的負責自己的工作。
(學生學習單,951201)
6. 關懷
呈現此看法的學生有 40 ﹪。
學
術
論
文
伍拾玖卷 第壹期
176
平常沒有下雨時打掃不會太難,但是在今天這個下雨天打掃時不但會淋到雨,
而且樹葉也很難弄起,但是這也讓我體會到路上那些打掃的清道夫有多麼的辛
苦,所以我也得向他們一樣有著辛勤的心去打掃。(學生學習單,951116)
7. 樂觀
呈現此看法的學生有 33 ﹪。
我覺得打掃時,一定要有好心情!這樣才會用心掃好每一個地方!在打掃中,
我會覺得很喜悅,因為是為了我們全班團隊的整潔加分,所以很棒!(學生學
習單,951122)
有很多事情,換個角度看,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可能有人覺得打掃很麻煩,
是件苦差事。但換個角度想,可以打掃,是因為我們四肢健全,有很多人可能
終其一生,都無法享受打掃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換個角度,這世界會更美好!
(學生學習單,951020)
8. 感恩
呈現此看法的學生有 25 ﹪。
常有人在我們的背後默默付出,但是我們卻只懂得自己方便就好,從沒想過會
造成別人的負擔,這次我終於體會到在背後默默付出的那些人……的辛勞。(學
生學習單,951120)
(三)打掃工作融入品格教育,校長、老師是關鍵
1. 校 長是打掃 工作融 入品格教 育的推手
在行動歷程中,可以感受到學生的興奮,認為校長要來跟他們一起打掃是一件
大事,一件開心的事,行動方案受到學生的看重,對研究者而言是一種鼓舞。行動
歷程中,研究者原本只預計參與外掃區的打掃工作,後來因為打掃教室的學生希望
能有機會與「校長」一起打掃,而有所更動。於是,研究者將行動策略修正為內外
掃區均參與。
今天有老師反應,學生希望校長不要只陪外區的同學打掃,同學似乎很重視我
來參與他們的打掃工作,這是好的開始。(校內老師回饋,951023)
我覺得今天跟校長一起打掃感覺很高興,可惜的是今天下的雨,但不會澆熄校
長想跟我們打掃的心情,相對的,對我們也是一樣的……。(學生學習單,951102)
從打掃體驗人生—一個國中校長推動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
March, 2008 Secondary Education
177
在我聽到校長要和我們一起打掃時,彷彿當我倒垃圾時,校長都跟我一起走完
倒垃圾之旅。(學生學習單,951221)
與同學一起打掃,無形中拉近了研究者與師生的距離,這是這次行動方案意外
的收穫。原本學生覺得「校長」應是威嚴而疏遠的,在打掃工作中近距離的接觸,
改變了學生對研究者的觀感,覺得「校長」也是可親且平易近人的。
一直認為嚴肅的校長,原來是這麼的平易近人啊!(學生學習單,951121)
早上跟校長一起打掃後,真的學到了很多人生觀。或許只是校長的一個突發奇
想或動作和幾句話,但是卻讓所有師生都非常感動,也感覺自己與校長其實並
不是那麼的疏遠,畢竟,能空出時間和學生打掃的校長真的是少之又少!(學
生學習單,951229)
行動歷程中,研究者也發現這樣一個由校長來主導的方案,師生都可以感受到
校長的重視,他們似乎也都特別關注,不僅在校內引起了討論,也喚起一些原本對
打掃工作漠視的師生積極參與。打掃時間很少看到有學生在嬉戲;有些很少在打掃
時間出現的老師也現身了。研究者發現「校長」的影響力是很大的,一個方案的推
展,校長的重視成了重要的推手,也關係著成敗。
A 老師我以前很少看到他陪學生打掃的,自從我去他們班上參與打掃後,這幾
天都一大早就看到他出現在外掃區。(研究者觀察記錄,951026)
同學們打掃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校長居然一班一班看我們打掃,到教室講評,
可見校長多麼重視打掃。(學生學習單,951207)
雖然大部分的師生對這個方案持正向看法,但不意外的,研究者也發現少數的
師生有不同的看法,如:覺得考試比打掃重要,或認為從打掃中並沒有特別的體認,
如此一來,更讓研究者確定品格教育的迫切性。如何在國中階段,籠罩巨大升學壓
力的情況下,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品格情操,更是研究者所關切的。
就接近段考了,還把早自習時間拿來做演講課,這也……。(學生學習單,951123)
我想與學生談談打掃,老師卻說早自習已經排好考試,考試真的比一切都重要
嗎?(研究者反思札記,951122)
老實說,就算大人說得再怎麼富有教育意義,在我們還沒有經歷過社會歷練前,
根本不會對校長說的話有什麼深遠的體認。(學生學習單,951123)
學
術
論
文
伍拾玖卷 第壹期
178
2. 老 師影響打 掃工作 融入品格 教育的成 敗
品格教育需要言教、身教、境教、制教,老師的參與或以身作則可以帶動學生,
但是如果老師自己都無法身體力行,要學生改變,培養良好的品格特質,是很困難的。
老師的辦公室都不做資源回收,我們要把垃圾桶的資源分類很噁心。(學生課
堂回饋,951208)
如果不能讓老師改變,要改變學生很困難。(研究者反思札記,951205)
幸虧大部分的老師,尤其是導師,對這次「從打掃體驗人生」的課程參與和接
納程度頗高。行動方案進行近四個月,研究者發現,導師的參與對學生的影響很大。
本研究,研究者原來將品格教育的重點放在學生身上,想不到「從打掃中體驗人生
—校長與你一起打拼」的行動方案,讓導師也開始關注這個問題。有的老師以身
作則,有的老師設計新的課程,有的老師帶領學生作更多環境清理工作,整個學校
的氛圍都不同了,環境變得舒爽,總務處維修的工作也減少了。
951213 的課程結束後,導師主動在段考的下午,帶全班清理教室外陽臺堆積多
年的垃圾。這次行動方案老師也跟著動起來了,真是令人振奮。(研究者反思
札記,951213)
今天 951205 導師全程參與了「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的活動,
課後還跟我做一些分享,學生交回的學習單,他不但每一張都看過,還親自簽
名及眉批,我覺得這個行動方案,好像讓學校有了一些改變。(研究者觀察記
錄,951205)
在實施「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的行動方案時,表現優異或
班上設有圖書館重視閱讀的班級,研究者會以 5 本書作為全班同學的鼓勵。其中有
一個班級的老師,因為班上分組上課,組別是 7 組,老師主動多加入 2 本書,並安
排學生逛書店,選擇品格教育及生命教育相關書籍,指定學生閱讀、老師設計學習
單讓學生寫出心得與感恩的話,並有老師及家長的回饋。學習單的主題是:「與校
長有約—5 + 2」的故事。這個班級「從打掃體驗人生」的課程,學生、老師、家
長都成了品格教育的主角。由於老師的加入,品格教育從打掃工作出發,擴展到閱
讀活動及班級經營,而「5 + 2」的故事從一個品格教育的課程,引發了另一個品格
教育的課程,學生不僅瞭解打掃工作的意義,也學會感謝、學會讚美。
校長:
與您有約在 12 月 12 日上午,聽您解說打掃工作的條理與意義,感謝您!我
從打掃體驗人生—一個國中校長推動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
March, 2008 Secondary Education
179
們會努力改進,更謝謝您送的 5 本書,導師也贊助了 2 本,辦了活動,班上同
學分組買書去,也寫了學習單,雖然有點討厭,不過,這次活動真的很棒,謝
謝校長喔!
以下是五本書的書名、出版社及書款,向您說明,並向您請款!
1.佐賀的超級阿媽
先覺出版 204 元
2.博士熱愛的算式
麥田出版 240 元
3.打噴嚏
春天出版 206 元
4.有一天啊!寶寶
皇冠出版 220 元
5.寶貝!只剩下我和你
時報出版 220 元
更重要的是我們會把書輪流看完,導師也不會放過我們的心得報告啦!
951212 全體同學敬上(951212 學生的信)
二、行動省思
(一)品格教育,校長身教先於言教
在行動過程中,因研究者身為校長又兼任校長協會理事長職務,需參加各項會
議的機會頗多,當遇到臨時重要的會議,必須將課程時間加以挪動,常會招致學生
微詞。
951018 同學覺得被校長放鴿子,心裡不舒服。(校內老師回饋,951028)
昨天本應到 951027 參加打掃,結果又延期,這已是第二次。第一次是我疏忽忘
了,第二次臨時有重要的會議要出席,有老師跟我反映學生心裡不舒服,覺得
校長不守信用。我要實施品格教育課程,反而讓學生覺得我不守信用,豈不是
反教育,「勇於認錯,知錯能改」應該是我下次跟他們見面要做的第一件事。
(研究者反思札記,951028)
雖然校長您已經放我們兩次鴿子了,但是這次也是很謝謝您,百忙抽空跟我們
一起來個校長有約!(學生學習單,951222)
在 951222 事件之後,研究者於第三次約定時間準時出席參與打掃與分享,並向
951222 同學說明及道歉,取得諒解,也告訴同學犯錯並不可恥,連校長都可能犯錯,
重要的是「勇於認錯,知錯能改」。接下來,研究者即使有重要的會議要參加,也
盡可能在早上打掃工作結束後才離開學校,但仍有三個班級「從打掃體驗人生—
校長與你一起打拼」的課程時間必須更動,研究者亦按照校內老師調課的正常程序
進行,事先通知這些班級的師生。「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的課
學
術
論
文
伍拾玖卷 第壹期
180
程,「被校長放鴿子」的事未再發生。畢竟,研究者實施的是品格教育的課程,若
自己無法遵守與學生約定的時間,連最基本的守信都作不到,很難讓學生信服。
(二)品格教育,校長還能作些什麼?
經過行動研究方案後,研究者發現「從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
的活動,確實在校內引起師生的關注,造成學校氣氛的改變,學生抱怨掃區太大或
希望更換掃區的聲音已經平息。但研究者明瞭,這只是一時的改變,待行動方案結
束之後,若沒有後續的發展,所有的事情很快又會回到原點。於是研究者擬將「從
打掃體驗人生—校長與你一起打拼」訂為常設性活動,每年舉行,以喚起師生對
打掃工作的重視。
另外,研究者根據本行動方案的結果,也擬著手規劃學校打掃工作融入品格教
育的課程。首先,研究者發現打掃工作的要領學生並不得法,本校衛生組訂定的打
掃工作標準作業流程十分詳盡,是很珍貴的東西,但卻已被遺忘。在今後品格教育
的課程中,這應是第一個要教給學生的。其次,打掃工作可融入的品格教育的特質,
原本研究者設定的有四項:服務、合作、安全、環保,而從行動歷程中,學生體驗
到的更多,包含:負責、關懷、樂觀、感恩。這些在行動歷程中,學生的體驗以及
點點滴滴的故事,研究者將加以整理,以作為今後導師實施品格教育及班級經營時
的素材。最後,研究者認為在實施品格教育的過程中,校長實際參與授課確實能引
起師生的關注,影響學校的氣氛,有其實質的功效。但更重要的是,校長需擔負品
格教育課程領導的職責,督導規劃全校品格教育課程,帶領老師共同推展品格教育
課程、落實品格教育,始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伍、結語
人的智慧有限,為人處事的重要關鍵,往往在一念之間。如果學生能在打掃的
過程中,把分內的打掃區域視如「緣定三生」般的用心照顧,把它掃得乾乾淨淨,
相信將會有一種完成責任的快慰與滿足。
現代的孩子都是家長心目中的寶貝,在家裡根本不需要協助家務,如此很容易
養成孩子懶散的習慣,同時陷入自我中心,欠缺對周遭環境的關心,讓學生打理自
己的生活環境,其實是很好的生活訓練及品格教育。
從打掃體驗人生—一個國中校長推動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
March, 2008 Secondary Education
181
參考文獻
安艾(譯)(2004)。Michele Borba 著。 MQ百分百(Building moral intelligence)。臺北市:光啟文化。
李奉儒(2004)。教育哲學:分析的取向。臺北市:揚智。
但昭偉(1999)。對當前國民小學道德教育的幾項建議。初等教育學刊,7,217-232。
何琦 瑜(2004)。禮 儀,就是 先 把 掃 地教 好。載 於 何琦 瑜、鄭 一青 等(著)品格 決 勝 負:未 來 人 才 的
秘密(頁 207-211)。臺北市:天下。
林天佑(2005)。教師行動研究準則:普及化的基石。教育行政雙月刊,35,1-16。
林瑞昌(2005)。大成國小環境教育政策—品格與環境教育大融合。國教世紀,214,101-108。
周 慧 菁(2004)。品 格 要 怎 麼 教?載 於 何 琦 瑜、鄭 一 青 等(著)品 格 決 勝 負:未 來 人 才 的 秘 密(頁
46-55)。臺 北市: 天下。
唐薇芳(2004)。花田協奏曲∼從整潔工 作到品格教育之 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 學院輔導碩士 班碩
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教育部(2004)。品德教育促進方案。2007 年 6 月 25 日,取自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topical.aspx?
topical_sn=70。
教育部(2003)。第五次全國教育發展會議。2007 年 6 月 25 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
MGT/SECRETARY/EDU8354001/2003/
discuss/2003index.htm? open。
楊淑 娟(2004)。加拿 大 地方 政 府力 倡品 格 可貴。載 於何 琦瑜、鄭 一青 等(著)品 格 決勝 負:未 來 人
才的秘密(頁 78-85)。臺北市:天下。
葉學志(2004)。品格與道德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20,4-14。
鄭一 青(2004)。臺北 美 國學 校 強調 四大 核 心價 值。載於 何琦 瑜、鄭一 青 等(著)品 格決 勝負:未 來
人才的秘密(頁 86-91)。臺北市:天下。
蔡孟錡(2006)。國民 小學品格 教育的 內涵與實 施之研究。東海 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
臺中市。
何麗君、陳正祥(2004)。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品格教育—專訪臺南師範學院校長黃政傑教授。教育研
究月刊,120,22-34。
楊雅婷、龍盈江(2004)。後現代主義的品格與道德教育—專訪中正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楊深坑教授。
教育研究月刊,120,15-21。
David D. Williams, Stephen C. Yanchar & Larry C. Jensen (2003). Character education in a public high school: A multi-
year inquiry into unified studies.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32(1), 3-33.
Healea, Christopher Daryl (2005). Character education with resident assistants: A model for developing character on col-
lege campuses. Journal of Education, 186(1),65-77.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4).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civic engagement listening aession meeting summary (Ar-
lington, Virginia, March 30,2004).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86354).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