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習慣為載體的品格教育實踐——以臺北百齡高中為例

格式
pdf
大小
1.09 MB
頁數
27
作者
百齡高中翁憲章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05-24,离现在 6 15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臺北市第 20 屆中小學及幼兒園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 

 

教育專業經驗分享類 

 

 

 

 

 

 

實踐好習慣為載體的品格教育 

-以百齡高中國中部為例

 

 

 

 

 

 

 

 

 

 

領域:跨領域 

網路序號:1083413302a03 
服務機關:臺北市立百齡高中國中部 

作者:吳奈曄、翁憲章

background image

摘要 

面對新課綱、少子女化、氣候變遷與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知識演化與職

業汰換周期持續縮短,對於未來的預測與掌握變得越來越艱難。培養學生擁有

好習慣,讓好習慣決定好性格,而好性格將決定甚至主宰命運,又習慣決定於

行為,行為的塑造在於思想的改變。百齡高中在選擇「品格教育」的藍海策略

來面對諸多挑戰,老師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自己能成為學生生命中的正面影響

力─即使只是一點點的力量,都會是孩子們生命中重要的一點。如果有一帖祕

方,可以讓學生品格更好,學習力也跟著提升,讓學生學到不管現在或未來都

受用的能力,幫助學生成功的面對人生,大家一定願意試試。百齡高中的經驗

證明,透過探究、實作、分析、辯論與價值澄清等多元的教學方法,以實踐「7

個習慣」為載體的品格教育,將會是教育藍海的一盞明燈。

 

 

 

關鍵字:7 個習慣、品格力、品格教育

background image

 

壹、前言 

品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很多家長認為品格很抽象,不知該怎麼教,

其實品格就是各種習慣的總合:衛生習慣、說話習慣、做事習慣、起居習慣……,

一些看似無傷大雅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前途。西諺:「習慣是第二個本性」,

它會毀掉第一個本性,一個人做事習慣不好,東西亂丟,虎頭蛇尾,有始無終,

功課再好也沒人敢用他。所以品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洪蘭,2015)。 

張乃仁(2008:10)則歸納出:「品格教育就是透過家庭、學校、社區教

與學的過程,教導學生良善、重要的核心倫理價值,其目的在於強化學生的道

德認知、體會道德情感進而具體實踐的能力,並內化成習性的一種歷程。」(朱

勝郁,2013)。 

百齡高中面對少子女化的人口衝擊危機等諸多挑戰,思索精緻教育之鑰在

於:教材生活化、評量多元化、教法創意化、經營特色課程以及品格力等策略。

有些事比成績比玩樂更為重要!成績不會伴隨一生,而品格會影響一個人的一

生,所以,百齡決定以「品格力」為藍海策略,給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希望

好習慣成就好性格,青少年時期不要在叛逆中虛度光陰,而是在習慣養成中成

就未來。 

百齡高中數學科翁憲章老師(兼任學務主任)於 107 年 1 月在一次校外研習接

觸 7 個習慣領導力課程研習,深深覺得這課程完全符應百齡的「品格力」藍海

教育策略。107 年 1 月期末校務會議首次報告 7 個習慣與品格教育;107 年 1 月

新學期期初備課日安排「7 個習慣」研習課程;接著 107 年 3 月百齡高中薦派

10 位同仁參加「高效能人士的 7 個習慣」研習課程;107 年 4 月洽尋校外基金

會支持百齡導入 7 個習慣課程;107 年 5 月組織校內「7 個習慣讀書會」深根知

能並凝聚共識;107 年 6 月翁主任發出「優質舵手  航向藍海」計畫說明,邀請

新學年度導師與有興趣的同仁參與 107 年 8 月 26-28 日三天「7 個習慣」師培訓

課程研習。翁主任希望老師們學會如何透過課堂內滲透式的教育,指導學生理

解 7 個習慣的理念及實踐方法,提升學生自我領導力,降低老師班級經營負擔。

background image

 

而老師本身也能因此成為高效能的人士,影響自己的孩子與家庭,營造更幸福

美滿的人生。 

107 學年度,百齡高中透過導師的參與,在高一與國七全面展開「7 個習慣」

品格教育課程,本文將以數學科吳奈曄老師以國七導師班-704 班學生為研究對

象,分享這一年來「7 個習慣」課程的實施經驗與成果。 

貳、對的事,行動就對了 

107 學年度開學前夕(8 月 26-28 日)的週日、一、二,百齡高中辦理一場

3 天的教師專業成長研習─「7 個習慣」師培訓課程研習,研習以「7 個習慣」

為核心,講師從自身經驗談起,摒棄以往單向灌輸的研習模式,透過分組與討

論,讓參與研習的教師展開專業對話與省思,彼此分享並澄清自身教育信念,

探尋教學現場改變的多元可能,誘發學生學習熱情與動機,為學生奠基良好品

格。在講師引導下,開始對於「7 個習慣」的理念深感認同,並激發個人省思

─「回到教育的初衷」,歷經三天研習,深深被「7 個習慣」吸引與感動。這

份感動讓高一與國七的導師們擁有實踐的行動力,在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的班

會課開展始了「7 個習慣」的教學旅程。奈曄老師以國七導師的身分參與這場

研習,並且成為最熱衷施行課程的導師之一。 

所謂「7 個習慣」,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在《與成功有約》書中

指出:置身共享經濟環境中,柯維提出集體創新的概念,讓資源重新分配再利

用。藉由 7 個習慣,將能讓有需要的人可以較便宜的代價享用資源,資源擁有

者也有合宜的機制能夠獲得回饋,激發各種新創服務誕生。習慣一主動積極,

幫你擴大影響力;習慣二以終為始,幫你釐清人生定位;習慣三要事第一,幫

你找到目標與方法;習慣四雙贏思維,幫你創造最大價值;習慣五知彼解己,

幫你維繫人際和諧;習慣六統合綜效,幫你化解衝突、找到出路;習慣七不斷

更新,幫你改變自己與他人的人生。人生將因 7 個習慣,朝著更美好的方向前

進! 

background image

 

奈曄老師在研習後,開始不斷思索開學後該如何將「7 個習慣」教給學生,

又如何才能實踐「7 個習慣」的核心價值,一股心動與熱情,開始於七導辦公

室和其它導師們討論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並開始實踐。 

近一年的教學歷程,證實這個將「7 個習慣」帶給學生的決定是正確的,

奈曄老師班上學生的學習態度逐步主動積極,教室的風景改變了,學生因好習

慣養成而有的正向回應不僅在班會課上,更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處處可見,令

人感動的事常常都在發生,以下為其中二位同學在聯絡簿生活扎記上寫的內容

(生活扎記沒有限定主題): 

107 年 11 月 1 日  活潑開朗男同學:「我發現我現在有變的比較主動積極,因為

最近有許多考試,但我一寫完功課,就馬上去復習!」 

107 年 12 月 24 日  安靜乖巧女同學:

「我變得更大方了,也學得比以前還要開心、

活潑了,更知道要如何與同學相處。感謝老師這幾個月的教導

(7 個習慣)」。 

新加坡蔡厝港小學校長符致興(Francis Foo)說:「這個世界非常複雜。我們

今天所面對的挑戰,絕對與孩子們明天將面對的不同。我們認為幫助孩子做好

準備的最好方式,就是教導他們那些恆久不變的原則」。(史蒂芬.柯維(Stephen 

R.Covey)著;姜雪影譯(2009))。 

奈曄老師也認為國中教育中,除了課業,更重要的是學習到正確的品格與

做事情的方法,學校行政與導師利用潛在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力,潛移默化讓學

生擁有 7 個習慣,幫助孩子提早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 

幾個月下來,奈曄老師對於「7 個習慣」從第一次接觸,接著在邊做邊學,

「做中學」,最後除了有深刻的體驗外,也更了解箇中之道理。教學相長,這

句話一點都不錯! 

 

 

 

background image

 

參、從班會課開始的「7 個習慣」 

  一、  班級學生背景簡介: 

            704 班:國中部普通班,奈曄老師導師班,學生數 24 人,男學生 11 人、

女學生 13 人,其中包含 1 名特殊生。整體學生乖巧,但有幾位男同學較為活潑

外向,有點調皮。 

  二、  班級教室之境教: 

習慣與環境是密不可分的,不管看到、聽到或感受到的,都要透過環境來

營造學習好習慣的優質氛圍。

 

 

教室柱子上的標題-7 個習慣標

語   

教室後面教室佈置-充滿 7 個習慣元素 

 

習慣樹-以終為始 

 

習慣樹上滿滿是學生國七要達成的目標 

background image

 

 

學生個人置物櫃上的「個人使命宣言」-1 

 

學生個人置物櫃上的「個人使命宣言」-2 

 

 

教室前面的「班級使命宣言」-1 

教室前面的「班級使命宣言」-2 

圖(一)  班級教室佈置的樣貌 

  三、  課程中如何進行「7 個習慣」: 

課程是這樣進行的:每週利用一節 50 分鐘的班會時間,每次教導一個

習慣,每個習慣原則上進行 2 週,透過分組討論、影片或遊戲等多元方式

來教導學生,用一整學年的時間把 7 個習慣及核心的原理原則反覆教給孩

子。例如:「要事第一」,帶領學生分辨生活中有哪些重要和不重要的事、

如何安排待辦事項的優先順序等,在相同主題下展現不同深度的教法。 

運用多元的策略教學: 

(一) 影片引導:透過影片引導學生思考關鍵概念。 

(二) 體驗式的學習方式:將學習內容的重要概念及原則,以活動、遊戲等

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會,讓學生從被動的位置變為主動

成功地進

入活生生的語言表達和思想交流之中,充份體驗到“你所擁有的超過

你所意識到的!” 

(三) 直接教學:將 7 個習慣的內涵與方式,依學生的認知發展轉化成學生

聽得懂的語言和譬喻進行教學。 

background image

 

(四) 上台發表:先在黑板上寫下小組討論出來的結果,再由小組成員發表

該組的想法或自己的意見。除了鍛練學生上台的勇氣,並學習有條理

的表達,培養聽眾需包容的心,傾聽台上分享人的陳述。最後,教師

再作引導或作小結。 

(五) 角色扮演:透過多元角色扮演,獲得同理感受的練習,學會將心比心。 

(六) 結合時事作討論: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學生更投入學習,連結實際生

活情境並學會活用。 

(七) 小組討論與協同學習:連結學生的個人生活、興趣,進行小組討論,

其間教師隨時引導提問,即時反覆溝通重要觀念,此亦能增加小組間

互動與交流,並深化學習成效。 

(八) 自我省思:成長=經驗+反思。優秀的人會經常懂得自我反思,論語中

有提到反思的重要性「吾日三省而吾身……」,其中「省」就是反思

的意思。只有不斷的反思自省,讓它成為一種習慣,才會獲得更多的

成長和發展。透過多元策略教學和學習單,培養學生反思習慣與能力,

有利於提升學生自我學習的主動性。 

 

影片引導 

上台發表 

小組討論 

學習單練習 

團隊合作遊戲 

課程遊戲引導 

background image

 

 

統合綜效活動 1 

統合綜效活動 2 

雙贏思維遊戲引導 

自我省思 

小組協同學習 

角色扮演 

圖(二)  學生課堂學習方式 

  四、  融入式教學-學習無所不在 

(不同題材,融入生活為主: 

1. 

換位思考活動-只要我長大,挑戰任務: 

請盡情訴說你的辛酸血淚吧!但同時,也請你記錄平時觀察老師、父母

 

平日生活有哪些辛苦的工作事項。超級比一比,來看看,當小孩輕鬆?還是

當大人自由?還是皆有辛苦之處呢?藉此,讓學生換位思考,體會學生/老師

/家長的角色,各辛苦之處,更同理心去看待。如附件(一)換位思考活動的

學習單。

 

        另外,也設計一些平日常見的真實情境(角色有嘮叨的媽媽、愛叮嚀的

導師、關心或幹部的提醒),站在他人的立場,進行換位思考練習。

 

 

 

圖(三)  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之學習單(換位思考練習) 

background image

 

2. 

透過活動學習感恩--請寫給同學的感恩小卡,感謝他們的付出。 

3. 

透過活動與領導力工具,讓學生寫下自己不喜歡的提款方式與喜歡的

存款方式,知彼解己,更認識同儕,也能進一步增加彼此的情感帳戶。 

4. 

正向言語--透過活動寫給同學正向言語,鼓勵同學,也使之間的情感

帳戶存款。 

 

 

圖(四)  學生間的感恩小卡 

 

優缺點分析圖 

 

喜歡的存款方式 

 

 

不喜歡的提款方式 

圖(五)  學生情感帳戶 

 

學生間互寫的正向言語 

導師寫給學生的正向言語 

圖(六)  正向言語 

background image

 

5. 

晨間不定期 7 個習慣影片欣賞活動 

 

影片欣賞 

書寫心得與感想 

圖(七)  晨間影片欣賞 

6. 

晨間不定期 7 個習慣短文賞析活動 

 

短文欣賞 

 

書寫心得與感想 

圖(八)  晨間短文賞析 

7. 

機會教育: 

身兼導師的奈曄老師,班級經營上偶遇學生人際衝突等問題時,都會

 

帶入 7 個習慣學習內容的關鍵概念及原則,善用教導良機,引導學生力行

好習慣。

 

8. 

結合圖書館資源: 

百齡高中圖書館資源豐富,配合 7 個習慣學習進度,進行晨間班級共

 

讀。共讀圖書有:柔軟不平凡吳寶春、時間管理高手、學校沒教過的事-

溝通等。

 

(二) 不同題材,融入學科為主: 

1. 

融入數學科教學: 

奈曄老師任教數學科,在數學課的解題過程讓學生練習「要事第一」 

background image

 

10 

的習慣,並使用分組討論、學生互相教學以及同伴指導等方式學習,提供

學生深化學習 7 個習慣的機會。 

2. 

融入數學週活動: 

百齡高中數學週活動行之有年,除了數學科以外,逐年加入其他學 

科,形成以數學為主的跨領域活動課程,本學年結合國文科、英文科、社

會科、自然科、音樂科及資訊等學科知能,以活潑的闖關與科技融入教學

等方式,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態度,過程中融入 7 個習慣的能知彼解己,

發揮團隊合作,最後達成雙贏局面。 

3. 

融入體育比賽項目: 

如七年級游泳比賽等班際競賽,讓孩子展現潛能,促進合作,無形中 

激發班級的向心力。鼓勵個人的不斷更新,也強調團隊項目中可以努力的

雙贏目標。在不斷練習過程中,也運用主動積極的態度,達以終為始的目

標。 

4. 

融入校慶園遊會: 

一開始與孩子們討論園遊會的目地為何,運用以終為始,訂定班級園 

 

 

圖(九)  數學課分組討論情況 

 

 

圖(十)數學週小組進行活動情形 

background image

 

11 

遊會的目標。成功的運用統合綜效,有系統及節奏地揭開校慶的序幕,學

生從販售食品規畫、攤位配置規畫、邀請老師與家長參與、製作海報、場

地佈置、人員排班規畫、行銷與叫賣等。園遊會前夕,班上同學很勇敢地

向各辦公室師長們進行推銷,讓預售數量遠超過預期的量,園遊會當天可

以販賣的東西已所剩不多。過程中發揮所有人的長處,運用團隊合作創造

出創意與驚奇的火花,讓成功的果實在班上成長茁壯,全班一起共享。 

 

園遊會前張貼海報 

園遊會前佈置場地 

銷售情形(所剩不多) 

圖(十一) 107 年園遊會 704 班級攤位 

5. 

結合寫作: 

107 學年度第二學期國中部第 2 次段考寫作題目為:好習慣終生受益。 

班上某位男學生寫到:現在學校有在教「7 個習慣」

,分別是「主動積極」

「要事第一」

「以終為始」

「雙贏思維」

「知彼解已」

「統合綜效」

「不

斷更新」

。在學習這 7 個習慣之前,我常把不重要的事放在最前,也不積極,

但老師教我們之後,我就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事先做、我變的比以前積極、

把結束(目標)當成開始、知道怎麼才能達到「雙贏」

、學習要多替別人想一

想…等。我把這些好習慣一起運用,不管在課業、人際和品德都有很大的

幫助,我覺得這個課程給我很大的幫助,受用一生。 

  五、  親師合作 

(一) 學校日: 

將 7 個習慣原則帶給家長,並說明學生目前學習的情形與回饋。家長 

了解品格教育及 7 個習慣,奈曄老師期望家長也能參與品格教育的班級相

關活動。 

background image

 

12 

(二) 學習活動:學習思維轉換,帶來與親人的關係的親密。 

活動名稱-雙贏思維-家人情感帳戶, 

活動方式-寫給父母感謝小卡,並請家長回饋(貼在聯絡簿)。 

希臘文感恩(cucharistor)的意義,是「記得恩惠」,中國諺語:「飲水思 

      源」。『青少年常想到自己的沒有,很少想到自己的擁有』,如能安心上學,   

      有飯吃、有好的老師、有好的學校環境,青少年卻常「抱怨」吃不好、老師 

      不好、學校不好、同學不好,這使他生活陷入「消極負面」思維中。7 個習 

      慣中學習思維的轉換,「感謝父母的支持、老師的教誨、同學之關懷、學校 

      之關心」,故此活動先從感謝父母做起。 

 

 

父母的回饋 

孩子對父母的感恩之意 

圖(十三)  親師合作的樣貌 

(三) 配合節日:經由配合節日的習活動增加孩子與家人的關係。 

活動名稱-雙贏思維-母親節情感帳戶存款活動, 

 

 

 

家長專注聆聽 

家長認真看孩子寫的內容 

圖(十二)  親師合作的樣貌 

background image

 

13 

活動方式-(1)適逢母親節,請規劃與家人情感存款的方式。(2)請做三

樣以上(含)家事,完成後請家長簽名。(3)請寫出與家人情感存款的程度。

(4)請寫在這過程中,你的感受和對方感受。 

 

 

幫忙做家事 

過程中雙方感受與學習 

圖(十四)  母親節情感帳戶存款活動 

      在上述親子互動活動中,充份看見了愛與包容。奈曄老師認為家長能明       

      白 7 個習慣的精神外,需家庭與學校合作的環境下,讓孩子明白正確的價值   

      觀和原則,透過傾聽、實踐和學習,來相信自己是可以充滿活力、自信的生 

      存在社會裡! 

肆、行政支持系統 

  一、  課程導入規劃 

行政有責任擘劃學校發展的方針,實踐學校的願景,當翁主任提出「品

格教育  藍海策略」的理念,秉棄傳統八股班會模式,導入 7 個習慣品格教

育課程,讓班會課程活動更多元且更有價值,百齡高中邱校長十分認同並

全力支持計畫的發展。 

107 年 1 月期末校務會議首次報告 7 個習慣與品格教育;107 年 1 月新

學期期初備課日安排「7 個習慣」研習課程;接著 107 年 3 月百齡高中薦

派 10 位同仁參加「高效能人士的 7 個習慣」研習課程;107 年 4 月洽尋校

外基金會支持百齡導入 7 個習慣課程;107 年 5 月組織校內「7 個習慣讀書

會」深根知能並凝聚共識;107 年 6 月翁主任發出「優質舵手  航向藍海」

計畫說明,邀請導師與有興趣的同仁參與 107 年 8 月 26-28 日三天「7 個習

慣」師培訓課程。翁主任希望老師們學會如何透過課堂內滲透式的教育,

background image

 

14 

指導學生理解 7 個習慣的理念及實踐方法,提升學生自我領導力,降低老

師班級經營負擔。而老師本身也能因此成為高效能的人士,影響自己的孩

子與家庭,營造更幸福美滿的人生。107 學年度,百齡高中透過導師的參

與,在高一與國七全面展開「7 個習慣」品格教育課程。 

  二、  專業社群組織 

專業社群的組織與運作將是課程實施成敗重要關鍵之一,在 107 年 8

月的師培訓研習後,翁主任建置「百齡好 7 習」LINE 社群以及雲端共享資

料庫,好 7 習社群成員為高一暨國七全體導師以及行政夥伴,每學期除了

有 4 次固定社群會議外,導師辦公室裡每天都有非制式會議進行中。

「百齡

好 7 習」LINE 社群提供即時互動與回饋,雲端共享資料庫則有著夥伴們精

心蒐集的課程影片、學習單與簡報檔等。 

萬事起頭難,實施初期行政與導師們擁有的並不多,彼此攜手摸索出

一條道路,社群的運作發揮 1+1+1……的超級效率,夥伴們一起討論授課

方式、研議班級經營難題,慢慢地穩健向前行。一年下來雲端共享資料庫

累積滿滿的智慧結晶,也為新學年即將加入的夥伴奠下基石、點亮一盞燈。 

 

 

圖(十五)「百齡好 7 習」社群會議 

  三、  資源彙整提供 

        計畫的執行須有資源的支持才能走得穩健,學校行政極力爭取外部基

金會以及競爭型計畫等相關支援,辦理教師培訓研習課程、購買學生學習

教材、教師教學相關耗材等,讓第一線的老師能充分發揮教學效能。 

  四、  校園情境營造 

        導師們在教室透過班級經營營造 7 個習慣品格教育學習情境,行政則

background image

 

15 

透過朝會融入 7 個習慣進行品格教育宣導,並在校園佈置大型境教元素,

如:大型 7 個習慣樹壁畫、穿堂 7 個習慣階梯。其中,穿堂 7 個習慣階梯

製作有個小故事,107 年 11 月校慶前,正當校園充滿歡樂氣氛之際,有人

忙著園遊會準備工作、有人在佈置著校園,百齡邱校長提出佈置「7 個習

慣階梯」的構想。於是,學務處同仁帶著國七美術班的學生展開「7 個習

慣階梯」1 日創作工程,完工後的第一代「7 個習慣階梯」在校慶當日讓踏

進校園的來賓眼睛為之一亮。PP 瓦楞板製作的「7 個習慣階梯」終究不敵

每日上下樓梯的踩踏,同年 12 月委外製作大圖輸出貼紙取代第一代「7 個

習慣階梯」,即現有第二代「7 個習慣階梯」,提醒上下樓梯的師生攜手

實踐好習慣。 

 

第一代 7 個習慣階梯製作中 

 

第一代 7 個習慣階梯完成樣 

 

第二代 7 個習慣階梯完成樣 

圖(十六)  「7 個習慣階梯」校園佈置 

 

 

 

background image

 

16 

伍、學生的回饋 

為了確實掌握學生的感受與學習成效,作為教學調整與強化實踐「7 個習

慣」的信心與決心,採取以下三種策略: 

  一、  日常觀察:利用課間走動觀察與對話,了解學生最真且即時的回應,

並對此作出最適切的回饋。 

  二、  親師聯絡簿:聯絡簿是奈曄老師最喜歡用的方式之一,配合學生的生

活與事件,每週一篇「7 個習慣」單,可以做為教學內容的復習、回顧、

應用、省思、檢討、回應等,更落實「7 個習慣」的原理原則與生活化,

逐漸變成習慣。 

background image

 

17 

 

 

圖(十六)親師絡簿的一角 

似乎感覺到學生也期待每週五的「7 個習慣」單,曾經有學生誤把週四

當成週五,特地跑來問老師說:「今天怎麼沒有 7 個習慣單呢?」,奈曄老

師當下,內心會心一笑。 

看到品格教育已經開始萌芽,相信下個學年的「7 個習慣」品格教育 

課程,將能看到孩子更多的成長與改變。 

  三、  實體問卷:見附錄之附件(二)、(三)。

 

附件(二)、臺北市百齡高級中學「7 個習慣」試行問卷(1080513 版), 

學生在「我喜歡「7 個習慣」系列課程」、「我喜歡「7 個習慣」上課的內

容與活動」、「我覺得上「7 個習慣」對我很有意義」、「我學習到以前

沒有學過的觀念或在思維上學習轉換」、「我覺得我比以前更了解自己或

更知道如何與人相處」、「我覺得上了「7 個習慣」,我比以前更好」、

「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7 個習慣」」、「我會跟家人/同學分享或互

動「7 個習慣」、「整體而言,我喜歡上「7 個習慣」」、「我希望下學期

能繼續上「7 個習慣」,每個問題皆是百分百的同意,這樣的結果,令奈

曄老師感到驚喜與欣慰。 

附件(三)、臺北市百齡高級中學「7 個習慣」試行問卷(1071224 版), 

此開放式問卷蒐集了許多學生的回饋與學習:

「為何老師要上 7 個習慣?」、

「上完這 7 個習慣,印象最深的是哪一課?為什麼?」、「你學習到什麼?」、

「你有什麼改變?或進步的地方?」、「你如何讓這些好習慣更落實在你的生

活中」。 

background image

 

18 

「為了培養我們,未來將這個習慣使用在自已身上,成為更好的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雙贏思維」。因為課程中,大家都在比腕力,各處

有歡聲雷動,也有陰氣濃厚,都表其勝與敗。」「我自己學習到「要事第

一」,減少了 3C 的使用時間,將餘下時間去讀書。」「我學習到,做事

前都要想想別人的感受,不要自私,只想到自己的利益。」「我的改變是:

我上課不會吵鬧,並提醒講話的同學要安靜,達「雙贏」局面。」「我變

得「要事第一」,自我增加讀書時間,並減少使用 3C 的時間,成績一飛

沖天。」「我覺得上了 7 個習慣之後,我對人生的方向徹底的改變了,它

讓我覺得我可以變的更好!  」「自從上了老師教的「主動積極」,我發現

我在上課時不會像以前一樣消極,而是「主動積極」,讓我進步很多!  」

「讓這些好習慣更落實在生活中,可以先把這些好習慣銘記在心,在做某

些事時,先思考一下,是否符合這些好習慣,再去做。」「要主動積極」

的態度來執行這些好習慣,最後要「不斷更新」。 

由此可知,學生不只喜歡「7 個習慣」的學習模式,其學習動力也獲 

得提升,相信品格力已在提升中。 

陸、結語 

  一、  教師們的疑問: 

有人懷疑說「做這個(7 個習慣)有用嗎?」。奈曄老師的信念是,如果

有一個方法對孩子的品格是有助益的,而且做了也不會更差,何樂不為呢?

況且,他深信,這個「7 個習慣」是可以建立孩子的品格發展的。翁主任

認為,推行品格教育是正確的選擇,百齡高中以實踐好習慣為載體進行品

格教育,導師們的努力、家長們的信任與同學們認真的學習,歷經一年的

實踐已見成效,或許尚有一些實施細節仍需調整提升,若因此而裹足不前

將喪失良機,因為相信所以百齡將堅持走對的路。 

  二、  老師的收獲與學習 

(一) 奈曄老師的班級經營 

background image

 

19 

1、親師生之間產生更正向的凝聚力,班級漸漸穩定。 

2、處理學生衝突上較容易:提醒孩子「選擇雙輸或雙贏」的思維來化

解衝突,運用的共同正向語言,溝通上更有交集。 

3、學生自信心與自我評價提高,班級的氛圍不一樣。孩子逐漸看見自

己的價值,從中建立自信、樂在學習,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4、紀律問題明顯減少。 

5、學習成效改善:也觀察到孩子變得較會自我約束、自己訂定目標、

主動完成功課、成績提升。 

(二) 翁主任的行政觀察 

1、 導師、學生與行政彼此有共同的語言,讓事情的處理更有效率。 

2、 行政給予適當引導與支持,導師就能發揮無限大的創意與成果。 

3、 培養學生品格力,降低了偏差行為也有助於整體學習力的提升。 

4、 關於品格教育,不做,或許不會怎麼樣!但是,做了就會不一樣!! 

看見學生的改變,是奈曄老師與翁主任繼續推動 7 個習慣品格教育的動力。

奈 曄 老 師 很 認 同 諾 頓 (Bertie  Norton) , 德 州 德 克 薩 卡 納 市 耐 許 小 學 (Nash 

Elementary)校長說過的話:這絕不是在工作中另外「新增一個項目」。這是以

更好的方法去做一直在做的事。(史萊芬.柯維(Stephen  R.Covey)著;姜雪影譯

(2009))。 

回想這近一學年的「7 個習慣」經驗,奈曄老師的感想:學生的「態度變

的比以前好了!」翁主任也發現七年級學生的偏差行為明顯較少,這個「7 個

習慣」不是萬靈丹,更不是什麼速效藥,品格的培養需要時間,就像澆灌小苗,

需要等待長大,但每次的澆灌,都不會白費。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著種子發芽,

等待著小苗長大,等待著花蕾的羞澀,等待著花朵的盛開。過程中,看著看見

成長的生命,是一種喜悅!一種滿足! 

還記得 107 年 8 月班上的孩子們剛進國中,對於學校與班級都很陌生,在

10 月底的大隊接力比賽前夕,704 班上許多孩子不但不知道團隊合作,還一直

background image

 

20 

說會輸,要棄權,不要跑步等喪氣的話。比賽當中,有孩子假藉腳疼痛不能比

賽,還有孩子因為不想進決賽而惡意犯規,以致被取消資格。這件事件後,奈

曄老師進行機會教育-7 個習慣中「統合綜效」,在影片引導後,教導孩子正

確的價值觀與態度,並進行個人的省思反省,學習勇於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於

是打擊士氣和犯規的孩子向班上同學道歉,也向因犯規而連累的班級道歉,並

承諾下次比賽會盡力而為。5 月的班際游泳比賽,賽前花了很多時間練習。當

天看見 704 的孩子們脫胎換骨似的,每位選手都是全力以赴,成績竟是全年級

第二名。令人開心的不是名次,而是孩子們的成長與茁壯!   

(三) 教師本身方面 

不論學生、教師或家長,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燈塔,照亮周遭的每一個人。

校園中的品格教育需要教師「以身作則」,引入家長的力量形塑一個親師生共

學的環境來成就孩子。奈曄老師自己本身改變的面向有以下幾點: 

1、 獨善其身到擴張自己的影響力: 

奈曄老師本是一位行事很低調的老師,總覺得把自己本份做好做滿

就可以,但 7 個習慣讓奈曄老師成為一個平衡、完整而且有影響力

的人,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創建一個互補型的團隊。 

奈曄老師明白了一件事,在直線前進的時候,往往錯失許多美好的

生命風景,然而當選擇以「圓」的方式,由內往外地慢慢地將自己

擴展出去,從圓心到圓周,一點一點的畫出向外擴大,延展的圓,

一圈一圈的將更多的圓包覆在其中。在愛當中,容許各自去學習自

己的課題;而自己仍不斷前行,不但放大了自己的格局,也帶出了

影響力。  

2、 思維的轉換,正向的思想和眼光: 

奈曄老師自己先開始作思維的轉換,真心相信每位孩子都有美好的

特質與潛能,擁有不凡的天賦,當戴上 7 個習慣品格教育的眼鏡時,

將看見每個孩子的好與獨特性。 

background image

 

21 

傑克·霍吉在《習慣的力量》說到: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奈曄老師也學習用這樣的思維與眼

光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尤其是自己的家人。同時,教導自己國小低

年級的孩子「7 個習慣」,期許他們從小就能培養這些好習慣,成

就他們一生。 

三、未來的期許 

化「習慣」為「行動」

,  讓 7 個習慣變成生活中的一部份,並善用領導

力工具解決問題。透過領導原則幫助學生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更有效於與人

合作。讓孩子們從主動積極的習慣中學習實踐「在別人沒看到的時候,仍選

擇做對的事情。」 

柒、參考文獻 

1.  洪蘭(2015)。品格如何教?從養成好習慣開始。線上檢索日期:2019 年 05 月

01 日。取自 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345 

2.  朱勝郁(2013)。以品德教育內涵建構班級經營模式之行動研究。新竹縣教

育研究集刊,13,161-206。

 

3.  史蒂芬.柯維(2018)。7 個習慣定義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線上檢索日期:

2019 年 05 月 01 日。取自

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details/11988

 

4.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Covey)著;姜雪影譯(2009)。7 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

子-領導力教育的奇蹟。臺北市:天下遠見。 

5.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Covey)著;顧淑馨譯(2017)。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

士的七個習慣。臺北市:天下文化。 

6.  傑克·霍吉(Jack Hodge)(2007)。習慣的力量。臺北市:當代中國出版社。 

background image

 

22 

捌、附錄 

附件(一)、換位思考活動的學習單

 

 

 

 

background image

 

23 

附件(二)、臺北市百齡高級中學  「7 個習慣」試行  問卷(1080513 版) 

各位同學,

「7 個習慣」學習一個多學期,相信這段日子你一定有許多感觸,

為了讓未來更好,請陳述你的意見,感謝你! 

班級:704                    性別:男 11  女 12 (1 位請假)       


號 

問題 

選項(請直接勾選) 

非常 
同意 

同意 

以上 
累計 

不同意 

非常 

不同意 

我喜歡「7 個習慣」系列課程 

82.6%  17.4% 

100% 

0.0% 

0.0% 

我喜歡「7 個習慣」上課的內容與活動 

82.6%  17.4% 

100% 

0.0% 

0.0% 

我覺得上「7 個習慣」對我很有意義 

73.9%  26.1% 

100% 

0.0% 

0.0% 

我學習到以前沒有學過的觀念或在思維上學習轉換  65.2%  34.8% 

100% 

0.0% 

0.0% 

我覺得我比以前更了解自己或更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60.9%  39.1% 

100% 

0.0% 

0.0% 

我覺得上了「7 個習慣」

,我比以前更好 

78.3%  21.7% 

100% 

0.0% 

0.0% 

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7 個習慣」 

73.9%  26.1% 

100% 

0.0% 

0.0% 

我會跟家人/同學分享或互動「7 個習慣」 

60.9%  39.1% 

100% 

0.0% 

0.0% 

整體而言,我喜歡上「7 個習慣」 

82.6%  17.4% 

100% 

0.0% 

0.0% 

10  我希望下學期能繼續上「7 個習慣」 

78.3%  21.7% 

100% 

0.0% 

0.0% 

11 

我的綜合感覺與建議是(請簡單書寫個人感受與建議事項) 

1. 

上了 7 個習慣我覺得我的生活變的更好。 

2. 

我非常喜歡這個課程,因為它可以受用一生。 

3. 

我覺得這個課程很優質,nice! 

4. 

我學會了做人處事的道理,我學了很多,例如:不要太自私。 

5. 

我覺得上 7 個習慣很有趣,希望下學期還有這個課程,也希望可以再增加遊戲。 

6. 

我覺得很棒,學到許多,例如:團隊合作。 

7. 

自從上了 7 個習慣的課程,我學到了如何雙贏。 

8. 

我覺得上這 7 個習慣,很有意義,很重要,希望下學期可以繼續上。 

9. 

我覺得的很棒,讓我更了解自己,而且遊戲也很好玩。 

10.  我很喜歡上 7 個習慣,玩很多,遊戲很好玩,上課很有趣,學到很多,希望下學期能繼

續上。 

11.  我覺得老師已經做的非常好了,找遊戲、影片,還準備獎品給我們,太用心了! 

background image

 

24 

附件(三)、臺北市百齡高級中學  「7 個習慣」試行  問卷(1071224 版) 

各位同學,

「7 個習慣」學習約有 4 個多月的時間,為了讓未來更好,請忠實地

陳述你的感想與意見,感謝你! 

班級:704                     

為何老師要上 7 個習慣? 

 

為了培養我們,未來將這個習慣使用在自已身上,成為更好的人。 

 

因為七個好慣習是為改變一生的,只要從小打好基礎,對我以後找工作、人際關
係都有很大的幫助。 

 

為了讓我們有良好的品格與態度。 

 

讓我們的態度更好,7 個習慣乃是一生的事。 

 

雖然態度會考時不會考,但這關於一生,如果你態度不好,做什麼事也不會成功。 

 

因為對未來有幫助,可以修正的的學習態度,並讓我知道要用什麼方式來學習。 
(謝謝老師!) 

上完這 7 個習慣,印象最深的是哪一課?為什麼? 

 

「雙贏思維」

。因為課程中,大家都在比腕力,各處有歡聲雷動,也有陰氣濃厚,

都表其勝與敗。 
 

「雙贏思維」

。例如:上課提醒他人不講話,不要製造噪音,這都是雙贏。 

 

「統合綜效」

。因為生活上的種種事情都需要合作才能完成。 

「知彼解己」

。我覺得同理心很重要,因為同理心可以讓別人更喜歡跟你相處。 

你學習到什麼? 

 

我自己學習到「要事第一」,減少了 3C 的使用時間,將餘下時間去讀書。 

 

學習到,做事前都要想想別人的感受,不要自私,只想到自己的利益。 

 

「要事第一」

,因為它教我們先做重要的事,先工作後玩樂。 

 

「團隊合作」

,知道如何人合作,達到成功。 

 

有,我變的做事比較有效率,因為「要事第一」

。因為「主動積極」

,也得到了更

多機會! 

 

我學到了人在未來應該要有的態度,要怎樣才能讓自己變成的更好的人。 

 

我學到了一個人的品性跟態度,例如:你在職場上如果不會團隊合作,那你做事會
變的比較困難,也比較沒效率,但如果你學會了,不僅可以跟大家增進感情,在
工作方面也可以變的較輕鬆。 

 

我學習到獨立(獨善其身)雖然好,卻不能完美的展現出良好人際關係,合作的效
率大多也比獨立者來的快。 

你有什麼改變?或進步的地方? 

 

我變得「要事第一」

,自我增加讀書時間,並減少使用 3C 的時間,成績一飛沖天。 

 

我上課不會吵鬧,並提醒講話的同學要安靜,達「雙贏」局面。 

 

我有比較「主動積極」,不會以消極的態度面對事情。 

 

我覺得上了 7 個習慣後,我對人生的方向徹底的改變了,它讓我覺得我可以變的
更好! 

background image

 

25 

  自從上了老師教的「主動積極」,我發現我在上課時不會像以前一樣消極,而是

「主動積極」

,讓我進步很多! 

 

之前上課都會跟同學聊天,但學完「雙贏思維」後,我上課比較不會聊天了。 

 

我變得「主動積極」很多,以前我總是回家先玩,現在我回家都先寫功課、看書。 

 

我變得更大方了,也學得比以前還要開心、活潑了。感謝老師這幾個月的教導。 

你如何讓這些好習慣更落實在你的生活中。 

 

時常提醒自己,並設立一個良好目標,為未來著想。或貼紙條提醒自己。 

 

每天提醒自己,講話要有禮貌,不要亂講話,造成別人不開心。 

 

不要等別人叫你做你才做,要「主動積極」

。 

 

不要做不重要的事,要先做重要的事。 

 

每天回家規畫自己等一下要做什麼,然後盡力將它做好。 

 

例如遇到事情時,先想一想可以怎麼做,或許可以運用「7 個習慣」來幫助你解
決。   

 

先把這些好習慣銘記在心,在做某些事時,先思考一下,是否符合這些好習慣,
再去做。 

 

要「主動積極」的態度來執行這些好習慣,最後要「不斷更新」

。 

 

學習運用在生活中,只要找到機會就常常拿出來用在生活周遭。 

 

我們可以像雁一樣,跟隨帶領者帶領大家飛向正確的方向與目標。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