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一、健康加油站活動1
健康的生活習慣 | 1-1-4 | 【生涯發展教育】3-1-1 | 1了解健康習慣的益處。
2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 活動一:檢核自己的生活習慣
1請數名兒童上臺,利用圖卡排出一天中的生活習慣。
2請臺下的兒童發表自己日常的生活習慣和臺上的兒童有什麼不同。
3教師引導兒童一起依照課本圖片檢核自己的生活習慣。
4教師統整:從小要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才能促進身體健康。 活動二:學習健康生活習慣
1教師引導兒童發表早睡早起、按時起床;潔牙習慣;每天吃早餐、定時定量;保持正確姿勢;愛乾淨、勤洗手;常常從事運動等健康生活習慣對身體有哪些益處?
2利用完成語句的方式,讓兒童說出健康習慣有哪些好處?例如:「按時起床讓我……」、「吃飯細嚼慢嚥讓我……」、「常運動讓我……」、「營養均衡不偏食讓我……」。
3教師統整:良好習慣對身心健康的好處與重要性。
4請兒童反省自己在一天當中做到哪些健康的好習慣,並說一說沒有做到的習慣有哪些?可以用什麼方法改進?
5教師鼓勵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習慣。 | 3 | 自我評量 發表 |
|
單元一、健康加油站活動2
愛護我們的牙齒 | 1-1-4 | 【生涯發展教育】3-1-1 | 1能使用正確的方法刷牙。
2能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 活動一:牙齒清潔的重要性
1教師說明吃完東西如果不刷牙,經過一段時間後,食物殘渣會被分解,並釋放出酸性物質,這種物質會破壞牙齒,造成蛀洞。
2教師提醒兒童經常注意牙齒的清潔,才能保持牙齒的健康。 活動二:選擇理想牙刷及牙刷的握法
1教師展示不同種類的牙刷,並說明選擇適當牙刷的方法:
(1)刷毛軟──才不會傷到牙齒和牙齦。
(2)刷頭小──在口腔中轉動較容易,才能輕輕鬆鬆刷乾淨每一顆牙齒。
(3)刷毛不要太密──才能避免細菌在潮濕的牙刷上滋生。
(4)刷毛不分岔──才不會傷害牙肉及牙齒表面的琺瑯質。
2教師示範牙刷的握法──比「讚」的姿勢,將拇指向前伸,握住牙刷並保持水平。
3請兒童演練牙刷的正確握法。 活動三: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1兒童展示自己攜帶的牙刷,檢核牙刷是否大小適宜、是否有定期更換。
2教師統整:使用大小適宜的牙刷,比較不會造成刷牙時的不便;牙刷要定期更換才不會滋生細菌,並保持牙刷潔牙的功能。
3教師示範牙刷的握法,兒童仿做。配合牙齒模型或錄影帶,示範刷上排牙的順序:由右上頰側開始→刷上排前牙→刷左上頰側→刷左上咬合面→刷左上顎側→刷上排前牙顎側→刷右上顎側→刷右上咬合面。 | 3 |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課堂問答 |
|
單元一、健康加油站活動2
愛護我們的牙齒 | 1-1-4 | 【生涯發展教育】3-1-1 | 1能使用正確的方法刷牙。
2能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 活動一: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1兒童展示自己攜帶的牙刷,檢核牙刷是否大小適宜、是否有定期更換。
2教師統整:使用大小適宜的牙刷,比較不會造成刷牙時的不便;牙刷要定期更換才不會滋生細菌,並保持牙刷潔牙的功能。
3教師示範牙刷的握法,兒童仿做。配合牙齒模型或錄影帶,示範刷下排牙的順序。
4教師強調正確刷牙要注意的原則。
5鼓勵兒童在吃東西和晚上睡覺前,記得要用正確的方法刷牙。 活動二:實踐護牙行動
1教師引導兒童檢視自己的口腔衛生習慣。
2教師詢問:牙齒是陪伴我們一生的好伙伴,你能持續維護牙齒的健康嗎?請兒童完成「護牙行動」檢核表,並加以實踐於平日生活中。 活動三:護牙宣言
1教師詢問:牙齒是陪伴我們一生的好伙伴,你能持續維護牙齒的健康嗎?
2請兒童認真檢討自己的潔牙習慣,並且說一說自己需要改進的行為有哪些?
3請兒童公開宣讀自己的「護牙宣言」。
4鼓勵兒童養成護牙好習慣。 | 3 | 發表 實作評量 課堂問答 |
|
單元一、健康加油站活動3
保持正確的姿勢 | 1-1-4 | 【生涯發展教育】3-1-1 | 1了解身體姿勢對生長的影響。
2保持正確的姿勢。
3了解背過重書包對身體的影響。
4學會正確的書包減重方法。
| 活動一:討論不當姿勢的影響
1教師模仿兒童常見的不良姿勢。
2討論姿勢不良有什麼壞處,並請兒童說一說:平常有哪些不良的姿勢?要怎樣改進? 活動二:學習正確的姿勢
1請兒童示範或看錄影帶,學習正確的姿勢要領。
2兒童練習各種正確的姿勢,教師巡視指導。
3邀請自願者上臺做出各種正確的姿勢,師生共同選出表現優良者,並且糾正不良的姿態。 活動三:評估自己背書包習慣
1教師先準備體重計,上課時引導兒童測量書包重量,並檢核其背書包的習慣。
2請書包過重的兒童背負不同重量的書包,並發表自己的感覺,同時也可以說明自己書包過重的原因。
3教師講解背過重書包可能造成的身體傷害。 活動四:討論書包減重及正確背書包的方法
1教師引導兒童演練書包減重的方法。
2教師檢視兒童執行書包減重的成果並給予鼓勵與回饋。
3教師講解正確背書包的方法。 活動五:演練保持正確姿勢的方法
1教師引導兒童學習如何隨時保持正確的姿勢。
2請兒童自由發表,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讓自己保持正確的姿勢。
3教師鼓勵兒童和家人一起進行書包減重。 | 3 | 自我評量 參與度評量 發表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
|
單元一、健康加油站活動4
常走路健康多 | 4-1-4 | 【生涯發展教育】3-1-1 | 培養多走路的習慣。 | 活動一:了解走路的好處
1討論走路有哪些好處。
2利用課本第20頁圖文,引導兒童發表走路的益處。 活動二:學習走路前應做好的準備事項
1請兒童自由發表走路前應做好哪些準備事項?
2教師說明走路是一項簡單運動,但在進行前需做好事前的準備。 活動三:體驗不同的走路方式
1教師引導兒童分組進行「散步」和「快步走路」。
2請兒童自由發表慢走與快步走後,身體感覺是否有差異。
3教師引導兒童分組進行雙手持寶特瓶快步走的活動。
4請兒童自由發表,雙手持寶特瓶快走與快步走的感覺有何不同。 活動四:進行走路接力遊戲
1引導兒童先做簡單的暖身操,再進行雙手持寶特瓶的「快步走接力遊戲。」
2教師示範與說明「快步走直線接力遊戲」、「快步走繞物接力遊戲」規則。
3分組進行「快步走直線接力遊戲」。 | 3 | 小組互動表現 自我評量 發表 遊戲評量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
|
單元二、動出健康活動1
養成運動好習慣 | 4-1-4
7-1-1 | 【環境教育】4-1-1 | 1了解運動的好處。
2培養規律運動習慣。
| 活動一:規律運動對個人的好處
1請自願的兒童輪流發表運動的感覺和好處。
2分組報告討論結果。
3教師講解運動的好處。 活動二:發表個人的運動習慣
1全班分組,小組輪流報告自己和家人的運動習慣。
2教師引導兒童探討每人運動習慣的差異。
3教師帶領全班兒童檢核自己每週運動次數、時數,並統計全班每週運動次數,以及最喜歡從事的運動項目。
4教師歸納全班兒童每週從事運動的情形,並鼓勵養成每天累積運動三十分鐘。 活動三:鼓勵與家人共同從事運動
1請兒童於小組內輪流發表自己和家人共同從事運動的經驗。
2檢核自己與家人每週共同運動的次數、時數及從事的運動項目,並將其記錄於課本第30頁的表格中。
3教師歸納兒童與家人每週共同從事運動的情形,並說明運動時若能達到流汗、有點喘的程度最佳。
4請兒童自由發表與家人一起運動的感覺,並鼓勵兒童主動邀請應增加運動次數的家人一起參與運動。 | 3 | 口頭報告 小組互動表現 發表 實作評量 課堂問答 |
|
單元二、動出健康活動2
體能總動員 | 3-1-4
4-1-4 | 【環境教育】4-1-1 | 了解從事體適能活動,可以促進身體健康。 | 活動一:從事簡易伸展操及柔軟度遊戲
1教師引導兒童從事站姿,以及坐姿的伸展運動。
2兒童發表做伸展操時,伸展不同的部位感覺有何差異。
3教師統整:從事伸展操應注意的事項,包括:動作要慢慢伸展、每個靜止動作應保持約20~30秒。
4請兒童配合教師的引導,自行練習伸展動作。
5教師講解柔軟度遊戲規則。
6兒童分組進行柔軟度遊戲。 活動二:用身體模仿數字造型
1待兒童做伸展操之後,教師將全班分為兩人一組。
2教師引導兒童共同創作,利用身體動作模仿時鐘上的數字。
3教師可配合課本上的圖例,示範用身體模仿數字的動作,並請兒童自行練習。
4進行分組展演活動,引導兒童欣賞與比較哪一組別表現的形式和柔軟度最佳。 活動三:舉寶特瓶的動作與遊戲
1教師引導兒童用寶特瓶,練習上舉、側舉與前彎等簡單的手臂動作。
2教師講解「請你跟我這樣做」的遊戲規則。
3引導兒童發表舉寶特瓶與做伸展操動作時,身體有哪些不同的感覺。
4教師統整:舉寶特瓶是手部肌肉力量的訓練,伸展活動則是柔軟度的表現,運用的身體部位會依據動作而有所不同。 | 3 | 自我評量 發表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
|
單元二、動出健康活動2
體能總動員 | 3-1-4
4-1-4 | 【環境教育】4-1-1 | 了解從事體適能活動,可以促進身體健康。 | 活動一:增進心肺耐力的身體活動
1教師說明:心、肺是身體的重要器官,適度進行讓心跳、呼吸加快的運動,可以增進心肺耐力。
2就校內場地情形,安排兒童進行跳繩、跑步或登階等增進心肺耐力的活動。
3引導兒童發表運動後的感覺,並說出自己相關的運動經驗。 活動二:體能闖關遊戲
1教師示範各關的動作,並引導兒童發表其分別屬於哪一種體適能活動。
2教師說明遊戲規則。
3請兒童進行闖關遊戲。 活動三:連連看──體適能觀念統整
1引導兒童發表跳繩、舉寶特瓶及伸展操分別可以增進身體哪些部位的功能。
2教師統整:許多運動都能增進一種以上的體適能,例如:持續跳繩能增進心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
3教師鼓勵兒童平時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 3 | 自我評量 遊戲評量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
|
單元二、動出健康活動3
我是遊戲高手 | 3-1-4 | 【人權教育】1-1-2 | 運用身體不同部位表現推、拉動作。 | 活動一:利用身體各個部位進行推拉活動
1將全班兒童分為兩人一組,先進行簡易的暖身活動。
2教師引導兒童進行手掌、背部和腿部的推力遊戲。
3引導兒童發表:還有哪些身體部位可進行推力遊戲?
4可以畫圈限制活動範圍,進行手臂的拉力遊戲。
5引導兒童發表推和拉的動作有何差異。
6讓兒童嘗試在畫圈範圍內進行推力遊戲,體驗活動中身體穩定性的控制。 活動二:檢核自己的肌肉適能
1教師引導兒童從比賽結果中,反省自己的表現,並鼓勵兒童多從事身體活動,來增加自己的肌力。
2教師統整:運動或遊戲時,除了會用到平時使用頻率最多的手或腳以外,還可以使用身體其他部位進行,例如:靠背互推、側肩互推等。 | 3 | 自我評量 發表 遊戲評量 實作評量 觀察評量 |
|
單元二、動出健康活動4
平衡高手 | 3-1-1 | 【性別平等教育】2-1-2 | 1能做出簡單的平衡動作。
2能在平衡木上完成轉身、後退的動作。
| 活動一:練習單腳站立
1教師說明做任何活動時,若能控制自己身體的穩定性,保持身體平衡,可以減少受傷的機會。
2教師引導兒童在平坦的空地進行單腳站立活動,檢核自己的平衡感。
3教師說明單腳站立時,眼睛保持看一個定點、收小腹、穩定身體軀幹,可以增加身體的平衡感和穩定性。
4單腳站立的體驗活動中,引導兒童發表雙腳和單腳站立的差異,為什麼單腳站立時身體容易搖晃、不穩定。
5帶領兒童在平衡木上進行單腳站立動作,比較在地面和平衡木上做單腳站立的差異。 活動二:在平衡木上練習轉身、後退
1教師示範在平衡木上,原地雙腳180度的轉身動作,再引導兒童輪流練習。
2教師示範平衡木上的後退動作,強調後退時雙腳要沿著平衡木緣後移、踩穩;雙手平舉,保持身體穩定。
3兒童輪流上平衡木練習。
4請兒童發表在平衡木上後退及轉身時的感覺,以及自己如何在行進時保持平衡。 活動三:進行平衡木遊戲
1教師引導兒童在平衡木上練習前進、轉身、後退的組合動作。
2教師說明平衡木上的遊戲規則,以兩人一組進行三種平衡木遊戲。
3全班分組進行平衡木遊戲。
4請兒童發表遊戲後的感覺。 | 3 | 發表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課堂問答 |
|
單元三、吃出營養和健康活動1
食物與我 | 2-1-1 | 【家政教育】1-2-1 【家政教育】1-2-2 | 願意嘗試並攝取多樣化的食物。 | 活動一:討論自己的飲食習慣
1討論在何時會想吃東西,例如:飢餓、正餐時間、美食引誘、無聊、看電視、聊天聚會、嘴饞、心情沮喪等。
2教師歸納想吃食物的原因。
3請兒童於課前先畫出喜歡及討論吃的食物,此時可請兒童分享圖畫的內容。
4調查並記錄兒童喜歡或討厭吃的食物。
5請兒童發表喜歡及討厭吃某種食物的原因。
6分析兒童不喜歡吃的食物種類,教師利用他人的經驗分享鼓勵兒童嘗試。 活動二:「食物猜謎遊戲」
1教師準備多樣的六大類食物。
2將食物蓋在盒中,由一位知道答案的兒童,在臺前接受其他兒童發問有關食物特質的問題,例如:味道、外形、顏色、質地等,回答時不可說出答案。
3其他兒童舉手猜謎,答對獲得水果一個。
4教師統整:不同食物具有不同特質及營養價值,鼓勵兒童選擇多樣化的食物。 活動三:「品嘗不同食物」
1分配兒童準備健康的食物,例如:蔬菜條、水果、牛奶等。
2請兒童至洗手臺洗手,並清洗自備餐具。
3將所準備的食物以自助餐的方式擺盤。
4教師說明自助式餐飲的用餐原則及禮儀。
5兒童品嘗不同的食物,並討論品嘗心得。
6教師統整:平時要嘗試多吃不同味道的食物,攝取均衡的營養。 | 3 | 自我評量 參與度評量 發表 遊戲評量 課堂問答 觀察評量 |
|
單元三、吃出營養和健康活動2
食物王國 | 2-1-1 | 【家政教育】1-1-1 【家政教育】1-2-1 | 1認識六大類食物及其重要性。
2培養並實踐有益健康的飲食原則。
| 活動一:認識六大類食物 看圖說故事:「食物王國歷險記」,介紹食物王國的六大村落住著不同的食物,引導兒童認識六大類食物中包括哪些我們常見的食物。 活動二:六大類食物的分類
1以食物圖卡介紹六大類食物與功用。
2完成課本第50、51頁的連連看活動。
3讓兒童利用自己蒐集的食物圖片,練習六大類食物的分類。
4教師強調要每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活動三:六大類食物的功用
1教師說明六大類食物的主要功用。
2教師說明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功能,請兒童反省自己的飲食習慣,是不是每天都吃到六大類食物?
3鼓勵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活動四:討論兒童飲食問題
1請兒童發表平日飲食攝取情形。
2請兒童回憶並寫下昨天一天之中所吃的食物。
3以一位兒童的飲食紀錄為範例,全班兒童分析其攝取的食物是否符合均衡飲食的原則。
4討論兒童常見的飲食攝取問題。
5教師統整:六大類食物的功用及攝取均衡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 活動五:選擇營養的食物
1教師說明營養的食物有益健康,請兒童就課本第53頁的內容,圈出自己的選擇,並且說一說為什麼會做這樣的選擇。
2兒童準備自己平日常吃的點心。
3兒童分析自己常吃的點心,包含哪幾大類食物。
4教師介紹健康簡單的點心供兒童選擇。 | 3 | 發表 課堂問答 觀察評量 |
|
單元三、吃出營養和健康活動3
滾出活力 | 3-1-1
3-1-4 | 【家政教育】1-1-2 | 1做出簡單的滾翻動作。
2能遵守遊戲規則。
| 活動一:身體滾翻練習活動
1教師講解「滾翻身體」的動作要領:身體先側躺,再做180度的滾翻,例如:從右側連續翻滾至左側,或從左側連續翻滾至右側。
2請兒童練習「滾翻身體」動作。
3教師講解「雙人捲壽司」的動作要領:兩人一組,猜拳輸者負責推的動作,贏的兒童雙手夾耳伸直,讓輸的兒童推著向前滾動。
4請兒童練習「雙人捲壽司」動作。
5教師講解「連續翻滾」的動作要領:先躺臥在體操墊上,雙手夾耳伸直,做360度的翻滾。
6請兒童練習「連續翻滾」動作。
7教師講解「兩人合作翻滾」的動作要領:兩人互握手肘,一同喊口令向前滾翻。
8請兒童練習「兩人合作翻滾」動作。
9兒童練習各種翻滾動作的過程中,教師須視兒童練習的狀況,個別指導或說明。
10引導兒童發表活動後的感受。 活動二:食物分類遊戲
1教師引導兒童將上一活動學會的食物分類概念,應用在身體活動遊戲中。
2教師說明遊戲規則。 | 3 | 參與度評量 遊戲評量 實作評量 觀察評量 |
|
單元三、吃出營養和健康活動3
滾出活力 | 3-1-1
3-1-4 | 【家政教育】1-1-2 | 1做出簡單的滾翻動作。
2能遵守遊戲規則。
| 活動一:食物分類遊戲
1教師引導兒童將上一活動學會的食物分類概念,應用在身體活動遊戲中。
2教師說明遊戲規則。 活動二:挑戰遊戲
1教師引導兒童發表除了滾翻活動移動方法之外,還可以利用哪些移動方法進行食物分類活動。
2分組嘗試以其他移動方法進行食物分類活動,找出最快的移動方法。
3請兒童分享活動後的感受,教師亦可視情況請移動最快的小組,分享他們使用的方法。 | 3 | 參與度評量 遊戲評量 實作評量 觀察評量 |
|
單元四、快樂時光活動1
親近社區 | 7-1-4 | 【生涯發展教育】3-2-3 | 能體會參與社區相關活動,可以增進居民之間的情感。 | 活動一:蒐集社區活動資訊
1教師配合課本的圖例說明社區的概念。
2蒐集社區的活動資訊並做分類,了解社區活動的訊息來源包括:海報、社區公告、網路、學校轉知或傳單等。
3教師鼓勵兒童多蒐集社區活動資訊,並利用休閒時間參與社區活動。 活動二:參與社區活動
1發表自己曾參與或看過的社區活動。
2教師引導兒童了解,社區舉辦的各種活動,不但能降低居民之間的疏離感,也能提升社區的生活品質。
3教師統整:主動關心並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可以增進社區的親密感,營造更舒適的社區生活。 | 3 | 發表 課堂問答 |
|
單元四、快樂時光活動2
參與休閒活動 | 4-1-2 | 【家政教育】3-1-1 | 1認識各種休閒運動。
2了解安排休閒運動的重要性。
3學會如何參與休閒運動。
| 活動一:認識各種休閒活動
1教師說明參與休閒運動的好處,鼓勵兒童和家人一起參加社區的休閒運動。
2配合課本介紹休閒運動的種類。
3請兒童發表自己喜歡哪些休閒運動及喜歡的理由,例如:打羽球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又可鍛鍊身體,促進健康。
4教師統整:從事休閒活動,既可增進家人彼此之間的感情,又可鍛鍊身體,促進身心健康。鼓勵兒童善用時間,安排適當的休閒運動。 活動二:如何參與休閒運動
1教師說明參與休閒運動的方法,包括:
(1)善用社區環境做運動。
(2)根據自己的興趣,並參考家人或師長的意見,選擇合適的休閒運動。
(3)運動前先檢查場地和器材的安全性。
(4)遵守運動規則,養成健康的運動習慣。
2請兒童發表參與休閒運動的經驗和感想。
3教師補充注意事項,提醒兒童確實遵守運動規則,才能安全又愉快的遊戲或運動。
4教師鼓勵兒童能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運動的習慣,增強體適能。 | 3 | 自我評量 發表 課堂問答 |
|
單元四、快樂時光活動3
傷害的預防與處理 | 5-1-1
5-1-3 | 【環境教育】1-2-1 | 1選擇安全場所從事休閒活動。
2學會如何處理流鼻血及小傷口。
| 活動一:實地訪查社區活動場地
1說明社區中有很多場地可以讓大家遊戲或運動,但也有一些危險地點要避免靠近,以免造成意外傷害。
2請兒童自由發表自己居住的社區中有哪些危險地點,以及可能造成危險的因素是什麼。
3教師提醒兒童在從事遊戲或運動時,要選擇安全的場所,並且事先徵求父母同意、結伴同行。
4教師統整:社區中有許多地方可能存在著危險。 活動二:小傷口的處理
1請兒童觀察課本圖文並共同討論:在危險的地點遊戲或運動,可能會發生什麼危險?如果真的受傷了,該怎麼處理才好?
2兒童分享擦傷、撞傷的經驗及處理過程。討論受傷了該怎麼辦?要告訴誰?以及該怎麼處理傷口?
3觀看有聲投影片或海報「受傷了怎麼辦?」
4討論有聲投影片或海報內容。
5教師以醫藥箱內的藥水示範止血、清洗傷口、擦藥的方法,引導兒童演練,教師評量各組實做情形。 活動三:演練流鼻血的處理方法
1兒童發表流鼻血的經驗。
2討論為什麼會流鼻血?
3教師示範流鼻血時,該怎麼處理,引導兒童分組演練,教師分組評量實做情形。
4鼓勵兒童學會外傷、流鼻血的處理技巧,才能自助助人。 | 3 | 口頭討論 發表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課堂問答 |
|
單元四、快樂時光活動4
隨著節奏起舞 | 3-1-1 | 【環境教育】1-2-1 | 1認識簡易的舞蹈。
2能配合音樂節奏做動作。
| 活動一:認識簡易的舞蹈 介紹認識常見的休閒性舞蹈運動,例如:元極舞、國際標準舞、流行熱舞、有氧舞蹈等。 活動二:練習帶動唱舞蹈
1舞序簡介。
2鼓勵兒童配合音樂節奏,改編其他舞蹈之動作。 | 3 | 肢體律動 實作評量 課堂問答 |
|
單元四、快樂時光活動5
拍球快樂行 | 3-1-3 | 【人權教育】1-1-2 | 1能做出各種原地拍球的動作技巧。
2能做出移動拍球動作。
3能從事各種拍球遊戲。
4能夠進行團體拍球遊戲。
| 活動一:練習原地拍球動作
1教師引導兒童討論哪些運動項目會應用拍球的動作。
2教師講解並示範「雙人拍球繞行」動作
3兒童分組練習「雙人拍球繞行」動作。
4教師示範「拍球跨越」動作:輕拍球,單腳跨越球後繼續拍球。
5兒童練習「拍球跨越」動作。
6教師講解並示範「蹲下拍球」動作。
7兒童實際練習(左、右手均需進行練習)。 活動二:練習行進拍球動作
1教師示範行進拍球的動作技巧。
2兒童分組練習「拍球前行」、「拍球側行」及「拍球後行」的動作。
3教師個別指導動作技巧,並引導兒童回答正確移動拍球的技巧。 活動三:組合拍球遊戲
1教師講解「如影隨行」遊戲規則。
2請兒童分組進行「如影隨行」遊戲。
3教師講解「拍球接力」遊戲規則。
4請兒童分組進行「拍球接力」遊戲。 活動四:利用器具組合拍球通道
1進行拍球遊戲,教師講解遊戲方式:
(1)各組自行利用器具,布置兩個五公尺彎道的拍球通道。
(2)哨聲響起後,組員合作輪流拍球通過通道。
(3)不可將球拍至通道外。
(4)完成時間最少的組別獲勝。
2討論在遊戲中,為他人所接受或不被接受的行為。
3教師統整:鼓勵兒童利用平日放學課後時間,與家人或鄰居玩伴,利用寶特瓶、椅子等簡易物品布置曲形通道,進行拍球遊戲。 | 3 |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課堂問答 觀察評量 |
|
單元四、快樂時光活動6
歡樂打擊 | 3-1-3 | 【家政教育】3-1-1 | 能使用短手具、球棒做出打擊動作。 | 活動一:進行「歡樂打擊」遊戲
1教師簡單介紹棒球運動,強調打擊動作是棒球得分的關鍵,引起兒童學習打擊動作的興趣。教師講解遊戲方式:
(1)全班分成三組,每一組有一個打擊臺,目標區為前方五公尺直線。
(2)各組每次一人打擊一次,擊出的球超越五公尺線得1分,得分最高的組別獲勝。
2詢問兒童在瞄準打擊上的感覺如何,例如:大球好瞄準、小球不好瞄準。
3詢問兒童對同一種球,如何能打擊較遠。
4提醒兒童打擊時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5鼓勵兒童利用假日休閒時間,一同與家人從事「歡樂打擊」的遊戲。 活動二:練習握棒打擊
1教師示範並說明利用球棒打擊的動作。
2引導兒童分組練習不握棒的打擊動作技巧,瞄準打擊方向、轉身、揮棒打擊;再練習握棒的方法,包括:單手握棒和雙手握棒。
3利用倒放水桶的凹槽當作球座,把海灘球置於球座,引導兒童分組練習。
4引導兒童嘗試打擊大小、輕重等不同的球,練習打擊的準確性。
5鼓勵兒童練習打擊的遠度,提醒他們增加打擊的力量。 | 3 | 小組互動表現 參與度評量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觀察評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