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國小二年級健康教育課程計畫

格式
doc
大小
100.5 KB
頁數
29
上傳者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1-07-08,离现在 14 11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內湖區明湖國民小學100學年度第1學期

【二】年級【健體】領域【健康】課程教學計畫


  1. 編寫者:二年級教學團隊

  2. 課程目標:

(一)以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主軸,融入正確的保健方法與技巧,培養兒童為自己健康而努力的責任感。
(二)讓兒童了解體適能與健康之間的關係,進而樂於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三)藉由兒童攝取食物的經驗,了解食物對人類生理及心理的影響。
(四)從身體的滾翻中,可加強其對空間與方向意識的培養。
(五)認識休閒活動資訊,進而計畫個人的休閒活動,並注意活動之安全性。
(六)培養兒童知道處理小傷口的原則及方法。
(七)讓兒童認識休閒運動並了解其重要性。
(八)利用休閒時間參與社區活動,增進居民之間的情誼。

三、本學期課程架構:

(健康與體育2)課程架構圖

活動一 健康的生活習慣

活動二 愛護我們的牙齒

活動三 保持正確的姿勢

活動四 常走路健康多



第一單元

健康加油站








活動一 養成運動好習慣

活動二 體能總動員

活動三 我是遊戲高手

活動四 平衡高手



第二單元

動出健康





健體2



第三單元

吃出營養和健康

活動一 食物與我

活動二 食物王國

活動三 滾出活力







活動一 親近社區

活動二 參與休閒運動

活動三 傷害的預防與處理

活動四 隨著節奏起舞

活動五拍球快樂行

活動六歡樂打擊



第四單元

快樂時光













參考書目

1.新口腔時代: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編印。臺北市: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2.「貝式刷牙法」潔牙錄影帶:國立教育資料館錄製。

3.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1997):許義雄譯,David L.Gallahue著。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4.圖解兒童急救應變手冊(1996):陳順發譯。臺北市:臺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

5.「有趣的幼兒韻律舞蹈」專輯:吳啟通製作。



單元名稱

能力指標

融入議題

學習目標

重要教學內容

節數

評量方式

備註

單元一、健康加油站活動1 健康的生活習慣

1-1-4

【生涯發展教育】3-1-1

1了解健康習慣的益處。
2
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活動一:檢核自己的生活習慣
1
請數名兒童上臺,利用圖卡排出一天中的生活習慣。
2
請臺下的兒童發表自己日常的生活習慣和臺上的兒童有什麼不同。
3
教師引導兒童一起依照課本圖片檢核自己的生活習慣。
4
教師統整:從小要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才能促進身體健康。
活動二:學習健康生活習慣
1
教師引導兒童發表早睡早起、按時起床;潔牙習慣;每天吃早餐、定時定量;保持正確姿勢;愛乾淨、勤洗手;常常從事運動等健康生活習慣對身體有哪些益處?
2
利用完成語句的方式,讓兒童說出健康習慣有哪些好處?例如:「按時起床讓我……」、「吃飯細嚼慢嚥讓我……」、「常運動讓我……」、「營養均衡不偏食讓我……」。
3
教師統整:良好習慣對身心健康的好處與重要性。
4
請兒童反省自己在一天當中做到哪些健康的好習慣,並說一說沒有做到的習慣有哪些?可以用什麼方法改進?
5
教師鼓勵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習慣。

3

自我評量
發表


單元一、健康加油站活動2 愛護我們的牙齒

1-1-4

【生涯發展教育】3-1-1

1能使用正確的方法刷牙。
2
能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活動一:牙齒清潔的重要性
1
教師說明吃完東西如果不刷牙,經過一段時間後,食物殘渣會被分解,並釋放出酸性物質,這種物質會破壞牙齒,造成蛀洞。
2
教師提醒兒童經常注意牙齒的清潔,才能保持牙齒的健康。
活動二:選擇理想牙刷及牙刷的握法
1
教師展示不同種類的牙刷,並說明選擇適當牙刷的方法:
(1)
刷毛軟──才不會傷到牙齒和牙齦。
(2)
刷頭小──在口腔中轉動較容易,才能輕輕鬆鬆刷乾淨每一顆牙齒。
(3)
刷毛不要太密──才能避免細菌在潮濕的牙刷上滋生。
(4)
刷毛不分岔──才不會傷害牙肉及牙齒表面的琺瑯質。
2
教師示範牙刷的握法──比「讚」的姿勢,將拇指向前伸,握住牙刷並保持水平。
3
請兒童演練牙刷的正確握法。
活動三: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1
兒童展示自己攜帶的牙刷,檢核牙刷是否大小適宜、是否有定期更換。
2
教師統整:使用大小適宜的牙刷,比較不會造成刷牙時的不便;牙刷要定期更換才不會滋生細菌,並保持牙刷潔牙的功能。
3
教師示範牙刷的握法,兒童仿做。配合牙齒模型或錄影帶,示範刷上排牙的順序:由右上頰側開始→刷上排前牙→刷左上頰側→刷左上咬合面→刷左上顎側→刷上排前牙顎側→刷右上顎側→刷右上咬合面。

3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課堂問答


單元一、健康加油站活動2 愛護我們的牙齒

1-1-4

【生涯發展教育】3-1-1

1能使用正確的方法刷牙。
2
能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活動一: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1
兒童展示自己攜帶的牙刷,檢核牙刷是否大小適宜、是否有定期更換。
2
教師統整:使用大小適宜的牙刷,比較不會造成刷牙時的不便;牙刷要定期更換才不會滋生細菌,並保持牙刷潔牙的功能。
3
教師示範牙刷的握法,兒童仿做。配合牙齒模型或錄影帶,示範刷下排牙的順序。
4
教師強調正確刷牙要注意的原則。
5
鼓勵兒童在吃東西和晚上睡覺前,記得要用正確的方法刷牙。
活動二:實踐護牙行動
1
教師引導兒童檢視自己的口腔衛生習慣。
2
教師詢問:牙齒是陪伴我們一生的好伙伴,你能持續維護牙齒的健康嗎?請兒童完成「護牙行動」檢核表,並加以實踐於平日生活中。
活動三:護牙宣言
1
教師詢問:牙齒是陪伴我們一生的好伙伴,你能持續維護牙齒的健康嗎?
2
請兒童認真檢討自己的潔牙習慣,並且說一說自己需要改進的行為有哪些?
3
請兒童公開宣讀自己的「護牙宣言」。
4
鼓勵兒童養成護牙好習慣。

3

發表
實作評量
課堂問答


單元一、健康加油站活動3 保持正確的姿勢

1-1-4

【生涯發展教育】3-1-1

1了解身體姿勢對生長的影響。
2
保持正確的姿勢。
3
了解背過重書包對身體的影響。
4
學會正確的書包減重方法。

活動一:討論不當姿勢的影響
1
教師模仿兒童常見的不良姿勢。
2
討論姿勢不良有什麼壞處,並請兒童說一說:平常有哪些不良的姿勢?要怎樣改進?
活動二:學習正確的姿勢
1
請兒童示範或看錄影帶,學習正確的姿勢要領。
2
兒童練習各種正確的姿勢,教師巡視指導。
3
邀請自願者上臺做出各種正確的姿勢,師生共同選出表現優良者,並且糾正不良的姿態。
活動三:評估自己背書包習慣
1
教師先準備體重計,上課時引導兒童測量書包重量,並檢核其背書包的習慣。
2
請書包過重的兒童背負不同重量的書包,並發表自己的感覺,同時也可以說明自己書包過重的原因。
3
教師講解背過重書包可能造成的身體傷害。
活動四:討論書包減重及正確背書包的方法
1
教師引導兒童演練書包減重的方法。
2
教師檢視兒童執行書包減重的成果並給予鼓勵與回饋。
3
教師講解正確背書包的方法。
活動五:演練保持正確姿勢的方法
1
教師引導兒童學習如何隨時保持正確的姿勢。
2
請兒童自由發表,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讓自己保持正確的姿勢。
3
教師鼓勵兒童和家人一起進行書包減重。

3

自我評量
參與度評量
發表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單元一、健康加油站活動4 常走路健康多

4-1-4

【生涯發展教育】3-1-1

培養多走路的習慣。

活動一:了解走路的好處
1
討論走路有哪些好處。
2
利用課本第20頁圖文,引導兒童發表走路的益處。
活動二:學習走路前應做好的準備事項
1
請兒童自由發表走路前應做好哪些準備事項?
2
教師說明走路是一項簡單運動,但在進行前需做好事前的準備。
活動三:體驗不同的走路方式
1
教師引導兒童分組進行「散步」和「快步走路」。
2
請兒童自由發表慢走與快步走後,身體感覺是否有差異。
3
教師引導兒童分組進行雙手持寶特瓶快步走的活動。
4
請兒童自由發表,雙手持寶特瓶快走與快步走的感覺有何不同。
活動四:進行走路接力遊戲
1
引導兒童先做簡單的暖身操,再進行雙手持寶特瓶的「快步走接力遊戲。」
2
教師示範與說明「快步走直線接力遊戲」、「快步走繞物接力遊戲」規則。
3
分組進行「快步走直線接力遊戲」。

3

小組互動表現
自我評量
發表
遊戲評量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單元二、動出健康活動1 養成運動好習慣

4-1-4
7-1-1

【環境教育】4-1-1

1了解運動的好處。
2
培養規律運動習慣。

活動一:規律運動對個人的好處
1
請自願的兒童輪流發表運動的感覺和好處。
2
分組報告討論結果。
3
教師講解運動的好處。
活動二:發表個人的運動習慣
1
全班分組,小組輪流報告自己和家人的運動習慣。
2
教師引導兒童探討每人運動習慣的差異。
3
教師帶領全班兒童檢核自己每週運動次數、時數,並統計全班每週運動次數,以及最喜歡從事的運動項目。
4
教師歸納全班兒童每週從事運動的情形,並鼓勵養成每天累積運動三十分鐘。
活動三:鼓勵與家人共同從事運動
1
請兒童於小組內輪流發表自己和家人共同從事運動的經驗。
2
檢核自己與家人每週共同運動的次數、時數及從事的運動項目,並將其記錄於課本第30頁的表格中。
3
教師歸納兒童與家人每週共同從事運動的情形,並說明運動時若能達到流汗、有點喘的程度最佳。
4
請兒童自由發表與家人一起運動的感覺,並鼓勵兒童主動邀請應增加運動次數的家人一起參與運動。

3

口頭報告
小組互動表現
發表
實作評量
課堂問答


單元二、動出健康活動2 體能總動員

3-1-4
4-1-4

【環境教育】4-1-1

了解從事體適能活動,可以促進身體健康。

活動一:從事簡易伸展操及柔軟度遊戲
1
教師引導兒童從事站姿,以及坐姿的伸展運動。
2
兒童發表做伸展操時,伸展不同的部位感覺有何差異。
3
教師統整:從事伸展操應注意的事項,包括:動作要慢慢伸展、每個靜止動作應保持約2030秒。
4
請兒童配合教師的引導,自行練習伸展動作。
5
教師講解柔軟度遊戲規則。
6
兒童分組進行柔軟度遊戲。
活動二:用身體模仿數字造型
1
待兒童做伸展操之後,教師將全班分為兩人一組。
2
教師引導兒童共同創作,利用身體動作模仿時鐘上的數字。
3
教師可配合課本上的圖例,示範用身體模仿數字的動作,並請兒童自行練習。
4
進行分組展演活動,引導兒童欣賞與比較哪一組別表現的形式和柔軟度最佳。
活動三:舉寶特瓶的動作與遊戲
1
教師引導兒童用寶特瓶,練習上舉、側舉與前彎等簡單的手臂動作。
2
教師講解「請你跟我這樣做」的遊戲規則。
3
引導兒童發表舉寶特瓶與做伸展操動作時,身體有哪些不同的感覺。
4
教師統整:舉寶特瓶是手部肌肉力量的訓練,伸展活動則是柔軟度的表現,運用的身體部位會依據動作而有所不同。

3

自我評量
發表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單元二、動出健康活動2 體能總動員

3-1-4
4-1-4

【環境教育】4-1-1

了解從事體適能活動,可以促進身體健康。

活動一:增進心肺耐力的身體活動
1
教師說明:心、肺是身體的重要器官,適度進行讓心跳、呼吸加快的運動,可以增進心肺耐力。
2
就校內場地情形,安排兒童進行跳繩、跑步或登階等增進心肺耐力的活動。
3
引導兒童發表運動後的感覺,並說出自己相關的運動經驗。
活動二:體能闖關遊戲
1
教師示範各關的動作,並引導兒童發表其分別屬於哪一種體適能活動。
2
教師說明遊戲規則。
3
請兒童進行闖關遊戲。
活動三:連連看──體適能觀念統整
1
引導兒童發表跳繩、舉寶特瓶及伸展操分別可以增進身體哪些部位的功能。
2
教師統整:許多運動都能增進一種以上的體適能,例如:持續跳繩能增進心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
3
教師鼓勵兒童平時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3

自我評量
遊戲評量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單元二、動出健康活動3 我是遊戲高手

3-1-4

【人權教育】1-1-2

運用身體不同部位表現推、拉動作。

活動一:利用身體各個部位進行推拉活動
1
將全班兒童分為兩人一組,先進行簡易的暖身活動。
2
教師引導兒童進行手掌、背部和腿部的推力遊戲。
3
引導兒童發表:還有哪些身體部位可進行推力遊戲?
4
可以畫圈限制活動範圍,進行手臂的拉力遊戲。
5
引導兒童發表推和拉的動作有何差異。
6
讓兒童嘗試在畫圈範圍內進行推力遊戲,體驗活動中身體穩定性的控制。
活動二:檢核自己的肌肉適能
1
教師引導兒童從比賽結果中,反省自己的表現,並鼓勵兒童多從事身體活動,來增加自己的肌力。
2
教師統整:運動或遊戲時,除了會用到平時使用頻率最多的手或腳以外,還可以使用身體其他部位進行,例如:靠背互推、側肩互推等。

3

自我評量
發表
遊戲評量
實作評量
觀察評量


單元二、動出健康活動4 平衡高手

3-1-1

【性別平等教育】2-1-2

1能做出簡單的平衡動作。
2
能在平衡木上完成轉身、後退的動作。

活動一:練習單腳站立
1
教師說明做任何活動時,若能控制自己身體的穩定性,保持身體平衡,可以減少受傷的機會。
2
教師引導兒童在平坦的空地進行單腳站立活動,檢核自己的平衡感。
3
教師說明單腳站立時,眼睛保持看一個定點、收小腹、穩定身體軀幹,可以增加身體的平衡感和穩定性。
4
單腳站立的體驗活動中,引導兒童發表雙腳和單腳站立的差異,為什麼單腳站立時身體容易搖晃、不穩定。
5
帶領兒童在平衡木上進行單腳站立動作,比較在地面和平衡木上做單腳站立的差異。
活動二:在平衡木上練習轉身、後退
1
教師示範在平衡木上,原地雙腳180度的轉身動作,再引導兒童輪流練習。
2
教師示範平衡木上的後退動作,強調後退時雙腳要沿著平衡木緣後移、踩穩;雙手平舉,保持身體穩定。
3
兒童輪流上平衡木練習。
4
請兒童發表在平衡木上後退及轉身時的感覺,以及自己如何在行進時保持平衡。
活動三:進行平衡木遊戲
1
教師引導兒童在平衡木上練習前進、轉身、後退的組合動作。
2
教師說明平衡木上的遊戲規則,以兩人一組進行三種平衡木遊戲。
3
全班分組進行平衡木遊戲。
4
請兒童發表遊戲後的感覺。

3

發表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課堂問答


單元三、吃出營養和健康活動1 食物與我

2-1-1

【家政教育】1-2-1
【家政教育】1-2-2

願意嘗試並攝取多樣化的食物。

活動一:討論自己的飲食習慣
1
討論在何時會想吃東西,例如:飢餓、正餐時間、美食引誘、無聊、看電視、聊天聚會、嘴饞、心情沮喪等。
2
教師歸納想吃食物的原因。
3
請兒童於課前先畫出喜歡及討論吃的食物,此時可請兒童分享圖畫的內容。
4
調查並記錄兒童喜歡或討厭吃的食物。
5
請兒童發表喜歡及討厭吃某種食物的原因。
6
分析兒童不喜歡吃的食物種類,教師利用他人的經驗分享鼓勵兒童嘗試。
活動二:「食物猜謎遊戲」
1
教師準備多樣的六大類食物。
2
將食物蓋在盒中,由一位知道答案的兒童,在臺前接受其他兒童發問有關食物特質的問題,例如:味道、外形、顏色、質地等,回答時不可說出答案。
3
其他兒童舉手猜謎,答對獲得水果一個。
4
教師統整:不同食物具有不同特質及營養價值,鼓勵兒童選擇多樣化的食物。
活動三:「品嘗不同食物」
1
分配兒童準備健康的食物,例如:蔬菜條、水果、牛奶等。
2
請兒童至洗手臺洗手,並清洗自備餐具。
3
將所準備的食物以自助餐的方式擺盤。
4
教師說明自助式餐飲的用餐原則及禮儀。
5
兒童品嘗不同的食物,並討論品嘗心得。
6
教師統整:平時要嘗試多吃不同味道的食物,攝取均衡的營養。

3

自我評量
參與度評量
發表
遊戲評量
課堂問答
觀察評量


單元三、吃出營養和健康活動2 食物王國

2-1-1

【家政教育】1-1-1
【家政教育】1-2-1

1認識六大類食物及其重要性。
2
培養並實踐有益健康的飲食原則。

活動一:認識六大類食物
看圖說故事:「食物王國歷險記」,介紹食物王國的六大村落住著不同的食物,引導兒童認識六大類食物中包括哪些我們常見的食物。
活動二:六大類食物的分類
1
以食物圖卡介紹六大類食物與功用。
2
完成課本第5051頁的連連看活動。
3
讓兒童利用自己蒐集的食物圖片,練習六大類食物的分類。
4
教師強調要每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活動三:六大類食物的功用
1
教師說明六大類食物的主要功用。
2
教師說明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功能,請兒童反省自己的飲食習慣,是不是每天都吃到六大類食物?
3
鼓勵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活動四:討論兒童飲食問題
1
請兒童發表平日飲食攝取情形。
2
請兒童回憶並寫下昨天一天之中所吃的食物。
3
以一位兒童的飲食紀錄為範例,全班兒童分析其攝取的食物是否符合均衡飲食的原則。
4
討論兒童常見的飲食攝取問題。
5
教師統整:六大類食物的功用及攝取均衡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
活動五:選擇營養的食物
1
教師說明營養的食物有益健康,請兒童就課本第53頁的內容,圈出自己的選擇,並且說一說為什麼會做這樣的選擇。
2
兒童準備自己平日常吃的點心。
3
兒童分析自己常吃的點心,包含哪幾大類食物。
4
教師介紹健康簡單的點心供兒童選擇。

3

發表
課堂問答
觀察評量


單元三、吃出營養和健康活動3 滾出活力

3-1-1
3-1-4

【家政教育】1-1-2

1做出簡單的滾翻動作。
2
能遵守遊戲規則。

活動一:身體滾翻練習活動
1
教師講解「滾翻身體」的動作要領:身體先側躺,再做180度的滾翻,例如:從右側連續翻滾至左側,或從左側連續翻滾至右側。
2
請兒童練習「滾翻身體」動作。
3
教師講解「雙人捲壽司」的動作要領:兩人一組,猜拳輸者負責推的動作,贏的兒童雙手夾耳伸直,讓輸的兒童推著向前滾動。
4
請兒童練習「雙人捲壽司」動作。
5
教師講解「連續翻滾」的動作要領:先躺臥在體操墊上,雙手夾耳伸直,做360度的翻滾。
6
請兒童練習「連續翻滾」動作。
7
教師講解「兩人合作翻滾」的動作要領:兩人互握手肘,一同喊口令向前滾翻。
8
請兒童練習「兩人合作翻滾」動作。
9
兒童練習各種翻滾動作的過程中,教師須視兒童練習的狀況,個別指導或說明。
10
引導兒童發表活動後的感受。
活動二:食物分類遊戲
1
教師引導兒童將上一活動學會的食物分類概念,應用在身體活動遊戲中。
2
教師說明遊戲規則。

3

參與度評量
遊戲評量
實作評量
觀察評量


單元三、吃出營養和健康活動3 滾出活力

3-1-1
3-1-4

【家政教育】1-1-2

1做出簡單的滾翻動作。
2
能遵守遊戲規則。

活動一:食物分類遊戲
1
教師引導兒童將上一活動學會的食物分類概念,應用在身體活動遊戲中。
2
教師說明遊戲規則。
活動二:挑戰遊戲
1
教師引導兒童發表除了滾翻活動移動方法之外,還可以利用哪些移動方法進行食物分類活動。
2
分組嘗試以其他移動方法進行食物分類活動,找出最快的移動方法。
3
請兒童分享活動後的感受,教師亦可視情況請移動最快的小組,分享他們使用的方法。

3

參與度評量
遊戲評量
實作評量
觀察評量


單元四、快樂時光活動1 親近社區

7-1-4

【生涯發展教育】3-2-3

能體會參與社區相關活動,可以增進居民之間的情感。

活動一:蒐集社區活動資訊
1
教師配合課本的圖例說明社區的概念。
2
蒐集社區的活動資訊並做分類,了解社區活動的訊息來源包括:海報、社區公告、網路、學校轉知或傳單等。
3
教師鼓勵兒童多蒐集社區活動資訊,並利用休閒時間參與社區活動。
活動二:參與社區活動
1
發表自己曾參與或看過的社區活動。
2
教師引導兒童了解,社區舉辦的各種活動,不但能降低居民之間的疏離感,也能提升社區的生活品質。
3
教師統整:主動關心並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可以增進社區的親密感,營造更舒適的社區生活。

3

發表
課堂問答


單元四、快樂時光活動2 參與休閒活動

4-1-2

【家政教育】3-1-1

1認識各種休閒運動。
2
了解安排休閒運動的重要性。
3
學會如何參與休閒運動。

活動一:認識各種休閒活動
1
教師說明參與休閒運動的好處,鼓勵兒童和家人一起參加社區的休閒運動。
2
配合課本介紹休閒運動的種類。
3
請兒童發表自己喜歡哪些休閒運動及喜歡的理由,例如:打羽球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又可鍛鍊身體,促進健康。
4
教師統整:從事休閒活動,既可增進家人彼此之間的感情,又可鍛鍊身體,促進身心健康。鼓勵兒童善用時間,安排適當的休閒運動。
活動二:如何參與休閒運動
1
教師說明參與休閒運動的方法,包括:
(1)
善用社區環境做運動。
(2)
根據自己的興趣,並參考家人或師長的意見,選擇合適的休閒運動。
(3)
運動前先檢查場地和器材的安全性。
(4)
遵守運動規則,養成健康的運動習慣。
2
請兒童發表參與休閒運動的經驗和感想。
3
教師補充注意事項,提醒兒童確實遵守運動規則,才能安全又愉快的遊戲或運動。
4
教師鼓勵兒童能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運動的習慣,增強體適能。

3

自我評量
發表
課堂問答


單元四、快樂時光活動3 傷害的預防與處理

5-1-1
5-1-3

【環境教育】1-2-1

1選擇安全場所從事休閒活動。
2
學會如何處理流鼻血及小傷口。

活動一:實地訪查社區活動場地
1
說明社區中有很多場地可以讓大家遊戲或運動,但也有一些危險地點要避免靠近,以免造成意外傷害。
2
請兒童自由發表自己居住的社區中有哪些危險地點,以及可能造成危險的因素是什麼。
3
教師提醒兒童在從事遊戲或運動時,要選擇安全的場所,並且事先徵求父母同意、結伴同行。
4
教師統整:社區中有許多地方可能存在著危險。
活動二:小傷口的處理
1
請兒童觀察課本圖文並共同討論:在危險的地點遊戲或運動,可能會發生什麼危險?如果真的受傷了,該怎麼處理才好?
2
兒童分享擦傷、撞傷的經驗及處理過程。討論受傷了該怎麼辦?要告訴誰?以及該怎麼處理傷口?
3
觀看有聲投影片或海報「受傷了怎麼辦?」
4
討論有聲投影片或海報內容。
5
教師以醫藥箱內的藥水示範止血、清洗傷口、擦藥的方法,引導兒童演練,教師評量各組實做情形。
活動三:演練流鼻血的處理方法
1
兒童發表流鼻血的經驗。
2
討論為什麼會流鼻血?
3
教師示範流鼻血時,該怎麼處理,引導兒童分組演練,教師分組評量實做情形。
4
鼓勵兒童學會外傷、流鼻血的處理技巧,才能自助助人。

3

口頭討論
發表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課堂問答


單元四、快樂時光活動4 隨著節奏起舞

3-1-1

【環境教育】1-2-1

1認識簡易的舞蹈。
2
能配合音樂節奏做動作。

活動一:認識簡易的舞蹈
介紹認識常見的休閒性舞蹈運動,例如:元極舞、國際標準舞、流行熱舞、有氧舞蹈等。
活動二:練習帶動唱舞蹈
1
舞序簡介。
2
鼓勵兒童配合音樂節奏,改編其他舞蹈之動作。

3

肢體律動
實作評量
課堂問答


單元四、快樂時光活動5 拍球快樂行

3-1-3

【人權教育】1-1-2

1能做出各種原地拍球的動作技巧。
2
能做出移動拍球動作。
3
能從事各種拍球遊戲。
4
能夠進行團體拍球遊戲。

活動一:練習原地拍球動作
1
教師引導兒童討論哪些運動項目會應用拍球的動作。
2
教師講解並示範「雙人拍球繞行」動作
3
兒童分組練習「雙人拍球繞行」動作。
4
教師示範「拍球跨越」動作:輕拍球,單腳跨越球後繼續拍球。
5
兒童練習「拍球跨越」動作。
6
教師講解並示範「蹲下拍球」動作。
7
兒童實際練習(左、右手均需進行練習)。
活動二:練習行進拍球動作
1
教師示範行進拍球的動作技巧。
2
兒童分組練習「拍球前行」、「拍球側行」及「拍球後行」的動作。
3
教師個別指導動作技巧,並引導兒童回答正確移動拍球的技巧。
活動三:組合拍球遊戲
1
教師講解「如影隨行」遊戲規則。
2
請兒童分組進行「如影隨行」遊戲。
3
教師講解「拍球接力」遊戲規則。
4
請兒童分組進行「拍球接力」遊戲。
活動四:利用器具組合拍球通道
1
進行拍球遊戲,教師講解遊戲方式:
(1)
各組自行利用器具,布置兩個五公尺彎道的拍球通道。
(2)
哨聲響起後,組員合作輪流拍球通過通道。
(3)
不可將球拍至通道外。
(4)
完成時間最少的組別獲勝。
2
討論在遊戲中,為他人所接受或不被接受的行為。
3
教師統整:鼓勵兒童利用平日放學課後時間,與家人或鄰居玩伴,利用寶特瓶、椅子等簡易物品布置曲形通道,進行拍球遊戲。

3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課堂問答
觀察評量


單元四、快樂時光活動6 歡樂打擊

3-1-3

【家政教育】3-1-1

能使用短手具、球棒做出打擊動作。

活動一:進行「歡樂打擊」遊戲
1
教師簡單介紹棒球運動,強調打擊動作是棒球得分的關鍵,引起兒童學習打擊動作的興趣。教師講解遊戲方式:
(1)
全班分成三組,每一組有一個打擊臺,目標區為前方五公尺直線。
(2)
各組每次一人打擊一次,擊出的球超越五公尺線得1分,得分最高的組別獲勝。
2
詢問兒童在瞄準打擊上的感覺如何,例如:大球好瞄準、小球不好瞄準。
3
詢問兒童對同一種球,如何能打擊較遠。
4
提醒兒童打擊時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5
鼓勵兒童利用假日休閒時間,一同與家人從事「歡樂打擊」的遊戲。
活動二:練習握棒打擊
1
師示範並說明利用球棒打擊的動作。
2
引導兒童分組練習不握棒的打擊動作技巧,瞄準打擊方向、轉身、揮棒打擊;再練習握棒的方法,包括:單手握棒和雙手握棒。
3
利用倒放水桶的凹槽當作球座,把海灘球置於球座,引導兒童分組練習。
4
引導兒童嘗試打擊大小、輕重等不同的球,練習打擊的準確性。
5
鼓勵兒童練習打擊的遠度,提醒他們增加打擊的力量。

3

小組互動表現
參與度評量
實作評量
實際演練
觀察評量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