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線條在跳舞:以表演藝術融入視覺藝術鑑賞教學

格式
pdf
大小
738.06 KB
頁數
15
作者
an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1-21,离现在 4 27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壹、主題名稱:看線條在跳舞 

貳、課程說明 

(一)  設計理念 

(1)  表演藝術融入藝術鑑賞,以改進傳統藝術鑑賞之缺失— 

由於自己本身為主修視覺藝術之教師,視覺藝術作品的創作方式本來就是由創作者將意象融會於心,再

藉由身體的運作,將無形化為有形的作品。因此,希望讓學生透過藝術品的鑑賞,進而能體會藝術家創作之

心理歷程。但是傳統藝術鑑賞不外乎採用幻燈片播放影像、藉提問與學生討論、學習單的填寫,學生與作品

之接觸僅透過視覺印象,難以深切進入內心、去揣摩、去想像,有時難免興趣缺缺。 

然而,自九十學年度起,表演藝術戲劇教學已納入國民中、小學一般藝術課程教學範圍之內。根據「美

國《國家戲劇教育研究計劃》就「教育性之戲劇」提出說明:戲劇是指任何非正式的戲劇性實作,不是設計

做表演呈現所用,而是做體驗或教育價值所用。(American Alliance for Theatre and Education,1987,p.7)」本段

落選自「張曉華,

《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

,台北: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民 88」

,希望能運用其「體驗

或教育價值所用」之原理,將表演藝術的元素融入視覺藝術鑑賞之教學策略中,採用「戲劇的教學技巧」

(如:

肢體動作、想像練習…)讓學生「Leaning by doing」

,能有深切的體認。 

(2)  漸進式單元設計— 

這次的教案設計是以「實作」來進行體驗,一個接著一個的單元,是由入門→初階→進階,按照步驟一

步一步的學習,一點一點的增加學生的先備知識,直到最後一個單元,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每一個單元〈子

題〉都是為了下一個單元〈子題〉而作準備。因此,這次的教案設計雖是「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統整教

學,但是並不是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各自扣著這個主題、各自發展;而是以表演藝術作為教學方法,一步一

步的為學生奠定視覺藝術鑑賞前的體驗。所以,如果學生在體驗與開發肢體感官的部分,已有基礎,可直接

跳到後面一點的單元做學習。 

 

(二)  課程目標 

 

教學流程:

 

 

 

 

 

‧  活動:進化的木頭人 

 

 

‧  活動:線條在跳舞 

 

 

‧  活動一:變大變小變變變 

‧ 

活動二:瘋狂的懷素

 

 

 

課程目標: 

1.  肢體探索: 

主題:看線條在跳舞 

子題一:肢體探索 

子題二:線條在跳舞 

子題三:書法也瘋狂 

background image

 

(1)  能認識身體的水平。 

(2)  能探索身體與空間的關係。 

2.  線條在跳舞: 

(1)  能認識並開發肢體律動所形成的線條。 

(2)  能體會平面畫作的線條並轉化為三度空間的肢體表現。 

3.  書法也瘋狂: 

(1)  能認識身體的縮放與律動的輕重快慢。 

(2)  能體會平面書法的線條並轉化為三度空間的肢體表現。 

(三)  教學對象:

國中一年級(七年級)學生

 

教學年段:

一年級下學期(七下)

 

(四)  教學時數: 

(1)  總節數:6 節 

(2)  節次分配: 

子題名稱 

活動名稱 

節次分配 

〈一〉肢體探索 

進化的木頭人 

1 節 

〈二〉線條在跳舞 

人體動畫 

2 節 

線條在跳舞 

〈三〉書法也瘋狂 

變大變小變變變 

1 節 

瘋狂的懷素 

2 節 

 

(五)  教學領域或科目:

藝術與人文領域—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

 

(六)  課程架構: 

 

 

 

 

 

 

 

 

 

 

 

 

 

 

 

 

 

 

肢體探索 

看線條在跳舞 

線條在跳舞

 

書法也瘋狂 

肢體動作開發 

肢體律動的線條 

平面轉三度空間 

肢體縮放與律動的輕重快慢

 

【主題】 

【子題】 

【教學】 

【資源】 

教師:各種曲風 CD 

      CD player 

      各種動作提示紙牌 

      輕便服裝 

學生:輕便服裝 

教師:單槍投影機 

      筆記型電腦 

      直線線條圖片一張 

各種曲風 CD 

      CD player 

      輕便服裝 

學生:一組二張全開白色 

海報紙 

各式各樣的筆 

輕便服裝 

 

教師:單槍投影機 

      筆記型電腦 

      懷素《自敘帖》圖片 

各種曲風 CD 

      CD player 

      各種動作籤 

      輕便服裝、有色膠帶 

      拖把、水桶 

學生:二張全開白色海報紙 

筆墨硯、輕便服裝 

【教學重點】 

background image

 

 

 

 

 

 

 

 

 

 

 

 

 

 

 

 

 

 

 

 

 

參、教學設計 

主題 

看線條在跳舞 

教學對象 

七年級 

子題 

(1)  肢體探索                      →表演、音樂 

(2)  線條在跳舞                  →視覺、表演、音樂 

(3)  書法也瘋狂                  →視覺、表演 

教學節數 

6 節 

子題一:肢體探索 

‧ 

教學目標:(1)  能認識身體的水平。  (2)  能探索身體與空間的關係。 

‧ 

能力指標:1-4-1  2-4-6  3-4-9  3-4-10  3-4-11 

‧ 

時間分配:〈導入活動:音樂按摩〉3 分鐘。〈發展活動:進化的木頭人〉40 分鐘。

〈綜合活動〉5 分鐘。 

‧ 

教學資源:〈教師〉

:各種曲風 CD、CD player、各種動作提示紙牌、輕便服裝。〈學生〉:輕便服裝。 

‧ 

準備活動:〈教師〉

:準備好各項教學資源。〈場地〉:將桌椅搬至走廊上,教室清空,地板鋪上體操用薄軟墊。 

教學過程 

教師提示或示範 

學生活動情形 

評量 

附註說明:◆  視覺藝術、★  表演藝術、*  音樂 

【主要】 

【教學】 

【活動】 

1.  音樂按摩  ★* 

2.  進化的木頭人  ★ 

1. 

人體動畫*★

 

2. 

看線條在跳舞  ◆★

 

1.  變大變小變變變  ★ 

2.  瘋狂的懷素  ◆★ 

【教學】 

【策略】 

【重點】 

1.  兩人相互按摩減

少緊張 

2.  先模仿再創作 

1.  利用彩帶來作放鬆 

2.  燈光控制 

3.  特別的獎勵 

1.  加入播報員作引導 

2.  書法家與墨的角色

分配 

【評量】 

1.  實作評量:反應靈敏

度、專注力。 

1.  實作評量:反應靈敏度、

互動能力、團體配合度、

肢體開發的創造力。 

2.  作品評量:平面線條創作

的各種可能性與創造能

力。 

1.  實作評量:反應靈敏

度、生活觀察力、互動

能力、團體配合度、肢

體開發的創造力、想像

力、專注力 

2.  作品評量:書法創作 

background image

 

(1)  導入活動: 

教師播放音樂,並請學生隨者音樂

的旋律、節奏快慢或是曲調輕重…

等,輪流相互為對方按摩。 

 

 

 

 

 

a. 

教學目的:國中時期的學生正值青春

期,注重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一聽

到要上表演課,可能會很放不開,所以

兩人一組的隨音樂律動按摩,可解除緊

張氣氛。

 

b. 

教學重點:放鬆  (身體、情緒的)

 

c.  教師先將全班分成兩人一組、每組同學

分為甲、乙兩方,請所有的甲方先順著

音樂為乙方按摩。 

d.  教師要提示同學不可太過用力傷害對

方。 

e.  大約一分多鐘後可兩方交換。 

學生會覺得很有趣,

可以開對方玩笑;即

使學生並沒有按照音

樂來作按摩也沒有關

係。只要因此達到肢

體與心情放鬆的目的

即可。 

 

(2)  發展活動: 

‧  教師先拿出動作指令紙牌,要求

學生做出紙牌上的動作。

(有低姿

勢、中姿勢、高姿勢)

。 

‧  讓同學多作幾次熟練這幾種高度

的動作。 

‧  將全班學生分成兩半,一半先坐

在旁邊觀看,另一半學生進行「進

階版木頭人」活動。 

‧  教師再將這群學生分成兩隊,一

隊要照著老師舉的動作紙牌來作

動作。另一隊(對照組)則要做

出不同的動作。 

‧  開始進行「進階版木頭人」活動。 
‧  進行數次之後,可換另一半學生

來進行活動,這些學生則在旁觀

看。 

 

 

 

 

 

 

 

 

 

 

 

 

a. 

教學目的:這個簡單的活動是希望學生

能熟練、並能培養、開發出不同以往

的肢體動作表現。

 

b. 

教學重點:空間  (肢體動作能伸展的

高、中、低姿勢)

 

c.  動作指令牌有: 

低姿勢動作有:擦地板、綁鞋帶、堆沙

堡、挖土…。 

中姿勢動作有:準備揮棒姿勢、蹲馬

桶、使用吸塵器、彈鋼琴…等。 

高姿勢動作有:投籃、放風箏、打羽球…

等。 

d.  〈進階版木頭人〉的規則是: 

也可請學生再思考出一些高、中、低姿

勢的動作來練習。 

1. 學 生 分 為 兩 隊 進 行 競 賽 (  A.B.

隊),反應較慢或姿勢動作不對的

同學被判出局,最後剩下最多同學

的隊伍獲勝。 

2. 教師在進行競賽時會舉起紙牌,紙

牌有三張,分別為「高」、「中」、

「低」。 

3. A 隊同學只要依照紙牌的要求,做

出任何「高」〈或中、或低〉姿勢

的動作並保持不動即可。 

4. B 隊同學則要做出與紙牌上所要

求的動作不一樣的動作。例:紙牌

要求「高姿勢」

,那麼 B 隊同學就

要做出「中姿勢」

、或「低姿勢」。 

‧  學生在練習紙牌動

作的時候,可能會出

現很制式而非經過

觀 察 再 轉 換 的 動

作,這時老師可稍作

修正,讓學生簡單的

進入情境 。例如:擦

地板動作,學生可能

只是蹲下來,雙手碰

地,隨便做做樣子。

並不像我們平常會

把上半身姿勢壓的

更低,跪在地上擦

地,同時眼睛專注的

看著髒污。 

‧  學 生 在 進 行 遊 戲

時,因為是競 賽,又

要在短暫時間做出

動作,所以動作上沒

有那麼準確,其實沒

有關係,只要參與的

學生是專注的、有反

應力的即可。

在發展

活動中,其實主要活

動是紙牌動作的體

驗及練習,後來的遊

戲只是讓這個活動

更有趣。

 

 

 

background image

 

(3)  綜合活動: 

‧  教師請學生坐下來,並且分享這個

活動的想法。 

‧教師總結。 

 

 

 

‧  學 生 通 常 都 表 達

「很累」、「平常也

沒 有 換 那 麼 多 姿

勢 」「 很 好 玩 」 …

等。 

‧  教 師 可 與 學 生 分

享,人類肢體活動

的可能性很多,所

以不但能完成很多

事情,同時也可促

進 身 體 發 展 和 運

動。如果保持同一

個姿勢太久反而會

造成酸痛,並且容

易受到運動傷害。 

‧學生填寫自評單 

子題二:線條在跳舞 

‧ 

教學目標:(1)  能認識並開發肢體律動所形成的線條。  (2)  能體會平面畫作的線條並轉化為三度空間的肢體表現。 

‧ 

能力指標:1-4-1  2-4-6  3-4-9  3-4-10  3-4-11 

‧ 

時間分配:

〈導入活動 1:彩帶舞〉5 分鐘。

〈導入活動 2:人體動畫〉40 分鐘。

〈導入活動 3:線條奔跑〉5 分鐘。

〈發

展活動:看線條在跳舞〉40 分鐘。〈綜合活動〉5 分鐘。 

‧ 

教學資源:

〈教師〉

:單槍投影機、筆記型電腦、直線線條圖片一張、各種曲風 CD、CD player、輕便服裝。

〈學生〉

:一

組一張全開白色、海報紙、各式各樣的筆、輕便服裝。 

‧ 

準備活動:〈教師〉

:準備好各項教學資源。〈場地〉:將桌椅搬至走廊上,教室清空,地板鋪上體操用薄軟墊。 

教學過程 

教師提示或示範 

學生活動情形 

評量 

(1) 導入活動: 

a.  〈導入活動 1:彩帶舞〉 

教師發放每位同學兩條彩帶,請學

生隨著音樂隨意舞動。 

 

 

 

 

 

 

 

 

 

 

 

 

 

a. 

教學目的:彩帶很容易引起學生興趣,

藉此作為放鬆暖身、以及觀察自己肢體

舞動的線條。

 

b. 

教學重點:觀察→肢體的舞動線條

 

c.  在音樂進行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作多人

互動

d.  當學生比較進入情境時,要開始引導學

,或是引導學生隨著音樂律動變換

自己的肢體動作。 

觀察

e. 

自己肢體律動所形成的線條。 

教師可請幾位同學拿彩帶舞動,另外幾

位同學不拿彩帶,但是要模仿拿彩帶的

同學的動作。藉此讓其他人觀察肢體運

動的空間及線條。 

加強的小課程: 

 

 

 

‧  學 生 很 喜 歡 玩 彩

帶,可以亂甩,通

常 老 師 還 沒 有 發

號 口 令 說 可 以

玩,學生就自己玩

起來了。而且大部

分 的 學 生 會 去 看

彩 帶 舞 動 出 來 的

線條,並且想辦法

改變。 

‧  有的學生會太過於

興奮,改變了彩帶

的玩法,例如:把

彩帶撕碎,變成仙

女散花,或是撕成

小 條 小 條 去 騷 擾

同學,也有出現用

教師作學生觀察

記錄。 

 

 

 

 

 

 

 

 

 

 

 

 

 

 

 

 

background image

 

 

 

 

 

 

 

 

 

 

 

 

 

 

 

b.  〈導入活動 2:人體動畫〉 

‧  先將學生分成六組,一起分組

進行。 

‧  每一組的一號同學先做一個

姿勢,並且保持不動;二號

同學要做一個動作不同且身

體的水平(高、中、低)也不同

的姿勢在二號同學旁邊;三

號同學針對二號同學的動作

改變,其他同學也是如此。 

‧  等到組內所有同學都完成(大

家都是靜止的),請一號同學

選擇(輕輕觸碰)組內一位同

學,並跟他做一樣的動作,

被觸碰的同學再去尋找組內

另一位同學做同樣的動作,

如此循環下去,直到組內的

同學都做過別人的動作。 

‧  最後請同學輪流一個人連續

獨自完成組內同學所發明的

動作。 

 

c.  〈導入活動 3:線條奔跑〉 

‧  教師請學生依照剛才的分組

分好,並準備好兩張白色全開

海報紙(兩張紙要事先黏成一

大張)及各式各樣的筆。 

 

 

 

 

 

 

 

 

 

 

 

 

 

 

a. 

教學目的:這個活動也是在強化學生對

於空間與身體的關係(身體的水平),藉

由模仿然後再創新,學生可以彼此互相

學習,豐富肢體的開發。

 

b. 

教學重點:專注、模仿

 

c.  先同時分組練習,最後再請各組發表連

續動作。(整組同學一起做) 

 

 

 

 

 

 

 

 

 

 

 

 

 

 

 

a. 

教學目的:除了創作出各式各樣線條的

可能性,以及為後面發展活動的基礎,

更希望藉由繪畫過程,體驗到肢體舞動

的軌跡。(所以使用大張的紙) 

b. 

教學重點:平面線條、角度、身體〈各

彩 帶 把 別 的 同 學

纏 繞 起 來 … 等 特

殊狀況。這時可看

情 況 作 小 小 的 處

分,例如:請這位

同 學 到 旁 邊 坐

下 , 觀 察 其 他 人

玩,並且等一下要

作分享。如果是天

女散花,就請他表

演 仙 女 走 路 的 樣

子…等。 

 

 

‧  之前的單元有做過

類似的「高中低」

練習,  所以較能

自 由 聯 想 與 發 展

動作。 

‧  有的組別不但能符

合 身 體 各 種 水 平

的要求,還能因此

編 出 一 套 有 連 慣

性 、 有 劇 情 的 動

作。 

‧  有的組別在作最後

發表時,會顯得很

害羞,可請全班同

學一起跟著做。 

 

 

 

 

 

 

 

 

學生在創作的時候

因為音樂及紙張非

常大張,所以顯得

很興奮。 

 

有些學生會很興奮

 

 

 

 

 

 

 

 

 

 

 

 

 

 

‧  教師作學生

觀察記錄。 

‧  教師請每一

位同學選出

MVP,記錄

在 筆 記 本

上,並寫下

原因。 

 

 

 

 

 

 

 

 

 

 

 

教師做整組平面

創作評量。 

 

 

 

 

 

background image

 

‧  請學生運用各式各樣的筆畫

出各式各樣的線條(如曲線、

虛線、直線…等)

。 

 

 

 

 

 

 

 

 

 

 

(2) 發展活動:

〈線條在跳舞〉 

‧  基礎活動: 
‧  教師先將一張有各種直線條的圖

片貼在黑板上。(如附件圖一) 

‧  請學生分六組,組內學生各自選

擇圖片上(如下圖)的一種顏色的

線條來做肢體表現。 

‧  給予學生時間練習,再各組輪流

上台表演。 

‧  各組演完之後,請每一組顏色相

同的同學一起上台表演,選出最

具表現力的 MVP。 

‧  進階活動: 
‧  請各組同學將剛剛共同創作的圖

拿出來,並且做練習。 

‧  分組演出,並討論。 
‧  可選出各組最具表現力的同學再

次表現。 

 

 

 

 

 

 

 

 

 

 

種筆劃的特性、使用筆的各種角度、線

條的可能性〉 

c.  教師可在學生創作時,放一些音樂,讓

學生放鬆及情境參考。 

d.  教師要特別說明,不管線條有多奔放或

是多細小,都儘量不要黏成一團。 

e.  另外還要說明,這張圖為全組共同創

作,所以不需要劃分出每位組員的使用

區域。 

 

 

 

 

a. 

教學目的:能認識並開發肢體律動所形

成的線條、能體會平面畫作的線條並轉

化為三度空間的肢體表現。 

b. 

教學重點:關節〈運用身體的各個關節

來做肢體變化〉

 

c.  在基礎活動中,教師所提供的線條圖片

為直線條,且每條線粗細相同,目的就

是要練習的素材單純化,學生較能慢慢

進入狀況。 

d.  在 一 開 始 的 平 面 線 條 轉 換 為 肢 體 動

作,教師可提示一些點來引導學生思考

及發展,例如:節奏、輕重、伸縮、大

小、硬的、軟的、伸直的、放鬆的、彎

曲的、各個關節能做的動作…等。 

e.  在練習的時候,可以告訴每一組的同

學,不一定一開始的時候,就所有的人

都在台上跳,就如同畫畫一般,有的線

條先被畫出來,有的同學可以先出來、

有的後出來。 

f.  另外在表演時也可以和別的線條進行

互動,就如同畫畫時線條與線條交會。 

g.  把每一組表現同一個顏色的同學找出

來一起表演,可讓台下的同學發現「比

較有表現力的表演方式」,或是分享不

同的處理方式。 

 

 

 

的 大 面 積 的 亂 塗

畫,造成別的組員

沒什麼發展空間;

或是故意在別的組

員畫好的線條上亂

塗。這幾位表現太

過的學生可請他們

脫 隊 到 黑 板 上 來

畫,到下一個活動

單元的時候,可請

他們先表現、先示

範。 

 

‧  這種比較抽象的表

現,對學生來說是

一種新的嘗試,有

的學生會比之前的

活動更加膽怯,這

時教師可以將教室

窗簾拉上,燈光關

起來,可讓學生較

為安心。 

‧  有學生因為害羞或

是認為自己做不到

而不願意做練習,

這時可以請他先幫

忙看同組同學的練

習,

(名義上的舞蹈

指導)

,並且說出感

覺 到 的 一 些 形 容

詞,藉此來引導他

慢慢進入狀況。 

‧  也可將這幾位同學

跟老師一組,由老

師 來 慢 慢 引 導 他

們,一個形容詞、

一個形容詞來慢慢

訓練。例如:伸縮、

大小、硬的、軟的、

伸直的、放鬆的、

彎曲的…等。 

 

 

 

 

 

 

 

 

 

 

 

學生進行自我評

量,填寫評量單 

background image

 

 

(3) 綜合活動: 

‧  教師請學生坐下來,並且分享這

個活動的想法。 

‧  教師總結。 

 

‧  〈導入活動 1.2.3.〉是為了讓學生能慢

慢的進入情境,一步一步的體驗將平面

空間轉換為三度空間的表現方式。 

 

‧  有些學生會覺得

做這樣的訓練到

底有什麼意義?

有些姿態並不好

看,學舞蹈還比

較實在一點。 

‧  教師可以以例子

來說明,沒有去

嘗試、去開發,

就不會熟練、也

就不知道原來也

可以這麼做,也

可 以 這 麼 去 思

考。經過嘗試、

經過開發,這些

經驗就變成我們

的素材,可以讓

我們去創新。 

子題三:書法也瘋狂

 

‧ 

教學目標:(1)  能認識身體的縮放與律動的輕重快慢。  (2)  能體會平面書法的線條並轉化為三度空間的肢體表現。 

‧ 

能力指標:1-4-1  2-4-6  3-4-9  3-4-10  3-4-11   

‧ 

時間分配:〈準備活動:音樂按摩〉5 分鐘。〈導入活動 1:變大變小變變變〉20 分鐘。〈導入活動 2:我也是書法家〉

10 分鐘。〈發展活動:書法也瘋狂〉40 分鐘。〈綜合活動〉10 分鐘。 

‧ 

教學資源:

〈教師〉

:單槍投影機、筆記型電腦、懷素《自敘帖》圖片、各種曲風 CD、CD player、各種動作籤、輕便服

裝、拖把、水桶、有色膠帶〈學生〉

:二張全開白色海報紙、筆墨硯、輕便服裝。 

‧ 

準備活動:〈教師〉

:準備好各項教學資源。〈場地〉:將桌椅搬至走廊上,教室清空,地板鋪上體操用薄軟墊。

 

教學過程 

教師提示或示範 

學生活動情形 

評量 

(1) 準備活動: 

學生二人一組,輪流互相按摩。

(教

師可播音樂)

 

 

之前的單元也有做過

這樣的暖身,所以學生

已經較為熟練,能比較

注意音樂的旋律與節

奏來配合自己的按摩。 

 

background image

 

(2) 導入活動 1.:〈變大變小變變變〉 

‧  將學生分成六組。 
‧  請各組選擇所要練習的身體縮放的

項目。(每一組的每一個組員都要參

與,因為主要是練習個人人體的訓

練) 

a.  小→大:吹氣球、種子變成花、溫

度計溫度上升 

b.  大→小:溫度計溫度下降、氣球變

小 

c.  快與慢:

(由快到慢或是由慢到快)

拳擊賽 

d.  輕與重:電視廣告「燃燒系飲料」

想像自己是氣球、鉛球、籃球…。 

‧  請每一組學生選出一位情境播報

員,在組員表演的時候做情境引導或

說明。 

‧  給予時間練習,最後請每一組做表

演。 

‧  討論。 

a. 

教學目的:之前的單元從「放鬆」

「認

識身體的水平、空間」、「肢體舞動的

觀察」到初步的「開發肢體動作」

,現

在的這個活動是將「肢體動作的可能

性」練習的更完全。重點放在「力量」—

縮放的力量、速度的力量、輕重的力

量。

 

b. 

教學重點:力量的戲劇性、誇張表現。

 

c.  教師要仔細觀察各組的練習,適時給

予協助,尤其是各組的情境播報員與

各組學生的默契與搭配非常重要。 

d.  教師要引導情境播報員,要「慢慢

的」

、「多一點敘述」、

「形容詞」

。 

‧  教師向學生表示

這個單元有點像

日本節目「超級

變變變」

,只是沒

有做道具,完全

都要靠自己的身

體來演,所以必

須要讓自己的表

現更仔細,才能

說明清楚。 

‧  利用這個日本節

目「超級變變變」

來向學生舉例,

學生的興趣變的

比較高,而各組

的情境播報員也

比 較 抓 的 住 方

向。教師只要再

多加提示即可。 

a.  教師觀察 

b.  學生互評 

方式: 

‧  如 同 日 本 節

目「超級變變

變」,以評審

給 分 決 定 過

關與否。 

‧  這 裡 的 評 審

是 每 一 組 同

學,以組別為

單位,每組最

多 可 給 三 個

圈圈,最少要

給 一 個 圈

圈,表演組只

要 拿 到 七 個

圈 圈 即 可 過

關。 

‧  教 師 可 詢 問

各 組 評 審 給

分原因。 

‧  圈 圈 的 作 法

是 雙 手 舉 起

高過頭部,做

出圓圈形狀。 

 

 

background image

 

10 

(3) 導入活動 2.:〈我也是書法家〉 

‧  教師將  懷素《自序帖》投影在教

室前方的布幕上。

(越大越好)

(如

附件圖二圖三) 

‧  請學生將筆墨紙硯準備好(二張

全開白色海報紙要黏成直條長方

形)

。 

‧  請學生選擇字帖上其中一行來臨

摹。 

 

 

 

 

(4) 發展活動: 

‧  ‧教師先在教室地版上用膠帶貼出

一些直線線段與曲線線段。

(範圍

大一點)

(上課前就先貼好) 

‧  請學生先想像自己抱著一隻很大

很大毛筆的筆毛,毛筆如何寫,

自己就如何跟著轉。 

‧  教師在旁以口令引導,例如:先寫

書法字「一」、再寫「乙」,要輕

提、要勾…。一些簡單筆畫的字

都是不錯的練習,如:大、太、

永、田。 

‧  現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照著寫地

面上的直線線段與曲線線段,增

加學生的空間感。 

‧  教師將  懷素《自序帖》投影在教

室前方的布幕上。 

‧  請學生仍然想像自己抱著筆毛,練

習寫  懷素《自序帖》。 

‧  熟練之後,請學生自由伸展舞動,

自由發揮肢體寫  懷素《自序帖》

。 

 

a.

  教學目的:體驗懷素書法的勁道與線

條。 

b.  

教學重點:體驗

 

 

 

 

 

 

 

 

 

 

a. 

教學目的:能體會平面書法的線條並

轉化為三度空間的肢體表現。

 

b. 

教學重點:熟練之前單元的思考方

式,在這裡做應用練習;至於下筆的

速度,就必須要仔細聯想真正在寫字

時的速度。

 

c.  教師可將學生稍做分組,輪流活動,

空間較大。 

d.  教師可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材

質,是大楷毛筆、小楷、還是排筆;

是軟毛筆還是硬毛筆…等。 

e.  最後可跟之前的單元一樣,選出一些

MVP 同學,或是請表演相同字體的同

學一起再表演一次,讓大家欣賞不同

的表現方式。 

‧  學生對於寫大字

感 到 有 趣 而 放

鬆,就算有一些

學生在書寫過程

中不是很用心,

學生也能稍微體

會肢體動作與線

條的關係。

(亂畫

也要花力氣與動

作變大) 

 

 

‧  有的學生會覺得

假裝抱者大毛筆

來 做 動 作 有 點

醜,這時可請學

生直接將自己想

像成筆毛的部分

即可,不做出環

抱的姿勢也沒關

係。 

‧  學生在提、頓的

動作有時不太確

實,可以請他們

慢慢來。 

教 師 評 量 學 生 書

法作品(如果有時

間的話,可以公開

評量,詢問學生意

見) 

 

 

 

 

 

 

 

教 師 觀 察 評 量 與

學生自評,填寫評

量單 

background image

 

11 

(5) 綜合活動: 

‧  教師播放約 6~7 分鐘的雲門舞集

的作品「行草」

。 

‧  教師請學生分享這個活動的想

法。 

‧  教師總結。 

教師在與學生討論時,可說明這些課程

主要並不是要訓練同學成為一個舞者,而是

要同學從「實際去做」中進行體驗,藉由實

作來增加欣賞的敏感度與更深層的體驗。

 

‧ 

學生的感受變的

很不一樣,不會

輕 易 的 說 看 不

懂,而是有一些

感受能體會。

 

‧ 

在進行本單元的

發展活動前,先

播放雲門舞集的

作品「行草」與

單元結束的時候

再播放,效果不

太一樣。前者會

讓學生在進行活

動時,心中有個

想法、典範,後

者讓學生在欣賞

雲門舞集的作品

會比較感動。

 

 

 

肆、教學評鑑 

(1)  主要評量項目、方式、策略: 

‧  學生在上課前要準備一本筆記本,作為「藝術與人文課活動記錄本」。 
‧  要繳交的學習單作業採用黏貼或是自行抄寫的方式記錄在上面,每一次的作業都要在開頭註明(1)日期(2)上課內

容簡介或重點(約 30 字即可)(3)評量項目(每一項最多 10 分)(4)其他(5)老師評語。 

‧  老師在上課前會將下次上課會出現的評量內容貼在班級公佈欄上以及藝文領域網頁,請學生先行抄寫或下載。

(為了減少油印油墨的污染) 

‧  為了培養學生為課前做預備的習慣。 
‧  要做文字書寫的部分不會太冗長:學生會有一種上課有活動一定不是好事,等一下一定要寫很多學習單的心態,

所以文字部分減少,取精華部分即可,其他評量在上課當中即可在互動中觀察出來。 

子題 

活動 

評量方式 

內容 

策略及原因 

(一) 進階版木頭人 

學生自評(評分) 

(1)專注力(2)反應靈敏度(3)活動心得 

自我檢討 

(二) 

彩帶舞 

教師作學生觀察記錄(文

字記錄) 

創造力、放鬆程度、或其他特殊狀況  記錄是作為針對這個班級

的課程修正的依據 

人體動畫 

學生互評(文字記錄) 

 

 

 

(1)  我覺得今日的 MVP 是: 

(2)  我選他的原因→ 

a.  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是: 

b.  其他優點: 

藉由觀察別人來得到學習 

教師觀察(文字記錄) 

(包含台上與台下表現) 

互動能力、團體配合度、反應靈敏度  記錄學生特質 

線條奔跑 

作品評量(評分) 

線條的多變性、材料優點的發揮、節奏  

background image

 

12 

看線條在跳舞 

當場投票選出各組最具

表現力的學生 

 

‧ 請 這 些 學 生 再 表 演 一

次,讓大家可以再觀察學

習。 

學生自評(文字記錄) 

‧ 

今天有做到的動作: 

a.蠻多次的 b.偶而 c.很少 

(1)節奏感(2)伸直的(3)放鬆的(4)僵硬

的(5)柔軟的(6)彎曲的(7)其他有做到

的(請自行註明)(8)每個關節都有用到

嗎? 

‧  這個活動有趣的地方是: 
‧  這個活動困難的地方是: 
‧  給自己的表現打分數:

(滿分 10 分) 

‧這個單元較為抽象、學

生會一下子無所適從,所

以訂出一些簡單的標準來

檢視自己是否盡量開發自

己的肢體。 

(三) 

變大變小變變變  活動式學生互評 

 

 

 

 

‧利用學生熟習的電視節

目理的評分方式來進行評

分 , 不 但 可 當 場 公 開 討

論,同時也增添趣味。 

教師觀察(文字記錄)  生活觀察力 

記錄學生特質 

我也是書法家 

作品評量(評分) 

專注與觀察 

 

書法也瘋狂 

教師觀察(文字記錄)  想像力、專注力 

記錄學生特質 

學生自評(文字記錄)  今天有做到的動作: 

a.蠻多次的 b.偶而 c.很少 

(1)快速的(2)慢慢的(3)伸直的(4)放鬆

的(5)彎曲的(6)柔軟的(7)提筆(8)停頓

(9)其他有做到的(請自行註明)(10)每

個關節都有用到嗎? 

‧  這個活動有趣的地方是: 
‧  這個活動困難的地方是: 

給自己的表現打分數:(滿分 10 分) 

‧這個單元也較抽象、因

此訂出一些簡單的標準來

檢視自己是否盡量去轉化

肢體表現。 

 

(2)  學生學習成果說明: 

‧  國中學生的藝術心理發展: 

國中學生的美術心理發展,剛從黨群期進入擬似寫實期;從黨群期開始,有學生已經開始注意自己與周遭環

境之關係,開始在繪畫中處理平面問題。進入擬似寫實期的青少年,可從繪畫中發現其作品已從無意識的自我表

現轉變到依賴視覺的觀察。所以,關於「像不像」的寫實問題,在學生心中佔有很大的份量。因此,像是畢卡索、

米羅、抽象藝術、書法等脫離寫實進入抽象觀念的作品,學生較不易接受與理解。 

‧  教材設計重點: 

因此在設計這種要介紹較為抽象的作品時,必須要找到能與學生進行溝通的管道。經過觀察發現學生對於音

樂、舞蹈活動很有興趣,並且是大多數學生的情緒抒發管道。也因此想要利用身體、律動、音樂來讓學生體驗抽

象作品抒發的情感與思路。 

‧  學生學習成果: 

儘管有些學生因為很少做這樣的連結與活動,所以顯得很害怕與抗拒,深怕自己不夠姿態優美而遭同儕嘲

background image

 

13 

笑,

(國中生進入青春期之後,十分在意他人的看法)

,但是在適時的讓學生放鬆與感到安心的情況下,學生其實

並不排斥這樣有點抽象的活動。除了上述設計的課程,教師還可安排將教室改變成舞廳(在不吵到別班的情況

下),將窗簾拉下、燈光關掉,並請學生帶手電筒、螢光棒、或是小燈籠的手提式燈泡來跳舞,體驗肢體舞動所

帶來的「光的線條」。 

伍、參考資料 

(1)  張曉華著,

《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

,(台北: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2003/2)

。 

(2)  陸雅清著,

《藝術治療》,

(台北:心理,1993)。 

(3)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站

http://teach.eje.edu.tw/main.php

 

 

 

 

 

 

 

 

 

 

 

 

 

 

 

 

 

 

 

 

 

 

 

 

 

 

 

 

 

 
 

 

 

 

background image

 

14 

 

【附件】

: 

 

 

 

 

 

 

 

 

 

 

 

 

 

《圖一》出處:教案設計者自繪 

 

 

 

 

 

 

 

 

 

 

 

 

 

 

 

 

 

 

《圖二》   《自序帖》(局部)  唐  懷素     出處:故宮網站 http://www.npm.gov.tw/ 

 

 
 

 

 

 

background image

 

15 

 

 

 

 

 

 

 

 

 

 

 

 

 

 

 

 

 

 

 

 

《圖三》   《自序帖》(局部)  唐  懷素     出處:故宮網站 http://www.npm.gov.tw/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