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豐山實驗教育學校111學年度第一學期 國中部 藝術與人文領域 視覺藝術科 課程計畫
教材版本 | 翰林版 | 實施年級 (班級/組別) | 七、八、九年級 | 教學節數 | 每週(1)節,本學期共(21)節 | |||||||
課程目標 | 視覺藝術 本學期利用眼、耳及肢體等感官訓練,認識生活中美的不同形式,並建立對美的欣賞與感知能力。取材許多連結日常經驗的內容,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共鳴,就此踏入藝術大門。 (一)認識臺灣各地美術館、音樂廳及藝文展演中心。 (二)瞭解視覺美的形式原理原則、美感教育之核心素養。 (三)認識音樂基本元素,並利用生活情境與經驗,增強學生對藝術學習的興趣。 (四)藉由探索肢體展現、聲音表達與情緒解讀,學習如何控制身體,進而觀察與模仿。 (五)認識國內外知名、新銳藝術家,拓展其藝術認知領域、眼界。 | |||||||||||
該學習階段 領域核心素養 | 藝-J-A1 參與藝術活動,增進美感知能。 藝-J-B3 善用多元感官,探索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展現美感意識。 藝-J-C1 探討藝術活動中社會議題的意義。 | |||||||||||
課程架構脈絡 | ||||||||||||
教學期程 | 單元與活動名稱 | 節數 | 學習目標 | 學習重點 | 表現任務 (評量方式) | 融入議題 實質內涵 | ||||||
學習表現 | 學習內容 | |||||||||||
第一週 8/29~9/2 | 藝遊未盡 1.趣遊美術館 | 1 | 1.認識美術館空間配置。 2.學習以操作手機APP欣賞藝術作品。 | 視3-IV-1 能透過多元藝文活動的參與,培養對在地藝文環境的關注態度。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2-IV-2 能理解視覺符號的意義,並表達多元的觀點。 | 視P-IV-1 公共藝術、在地及各族群藝文活動、藝術薪傳。 視A-IV-1 藝術常識、藝術鑑賞方法。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個人或分組在課堂發表與討論的參與程度。 2.隨堂表現紀錄: (1)學習熱忱 (2)小組合作 (3)創作態度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1)能認識美術館空間配置。 (2)能瞭解參觀美術館的禮儀與事前規劃事宜。 ‧技能: 能學習以手機操作APP欣賞各類藝術作品。 ‧態度:能體會畫作與色彩在生活中的美好。 | 【性別平等教育】 性J6 探究各種符號中的性別意涵及人際溝通中的性別問題。 | |||||
第二週 9/5~9/9 | 藝遊未盡 1.趣遊美術館 | 1 | 1.認識藝術作品的創方式及過程。 2.認識全臺各地美術館。 | 視3-IV-1 能透過多元藝文活動的參與,培養對在地藝文環境的關注態度。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2-IV-2 能理解視覺符號的意義,並表達多元的觀點。 | 視P-IV-1 公共藝術、在地及各族群藝文活動、藝術薪傳。 視A-IV-1 藝術常識、藝術鑑賞方法。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個人或分組在課堂發表與討論的參與程度。 2.隨堂表現紀錄: (1)學習熱忱 (2)小組合作 (3)創作態度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1)能認識藝術作品的創作方式與過程。 (2) 能瞭解藝術作品與商業結合的文創作品,並試著舉例生活中有哪些發現。 (3) 認識全臺各地的美術館與展覽空間。 ‧態度: 能透過鑑賞藝術作品培養美學素養,進而發現生活中的藝術與創意結合的展現。 | 【性別平等教育】 性J6 探究各種符號中的性別意涵及人際溝通中的性別問題。 | |||||
第三週 9/12~9/16 | 藝遊未盡 1.趣遊美術館 | 1 | 認識藝術作品欣賞的四面向。 | 視3-IV-1 能透過多元藝文活動的參與,培養對在地藝文環境的關注態度。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2-IV-2 能理解視覺符號的意義,並表達多元的觀點。 | 視P-IV-1 公共藝術、在地及各族群藝文活動、藝術薪傳。 視A-IV-1 藝術常識、藝術鑑賞方法。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個人或分組在課堂發表與討論的參與程度。 2.隨堂表現紀錄: (1)學習熱忱 (2)小組合作 (3)創作態度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認識藝術作品鑑賞的四步驟。 ‧技能: (1)能以口語表達藝術鑑賞的要點與切入面。 (2)能與同儕介紹藝術作品與作品觀後感。 ‧態度: (1)能體會作品所展現的意涵與創作動機,並感受其中所傳達的情意及意境。 (2)能尊重並理解其他同學的成果分享。 | 【性別平等教育】 性J6 探究各種符號中的性別意涵及人際溝通中的性別問題。 | |||||
第四週 9/19~9/23 | 藝遊未盡 1.趣遊美術館 | 1 | 1.瞭解科技典藏與藝術修復的內容。 2.完成學習單與檢核表內容。 | 視3-IV-1 能透過多元藝文活動的參與,培養對在地藝文環境的關注態度。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2-IV-2 能理解視覺符號的意義,並表達多元的觀點。 | 視P-IV-1 公共藝術、在地及各族群藝文活動、藝術薪傳。 視A-IV-1 藝術常識、藝術鑑賞方法。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個人或分組在課堂發表與討論的參與程度。 2.隨堂表現紀錄: (1)學習熱忱 (2)小組合作 (3)創作態度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1)能認識科技典藏與藝術修復等新興產業的內容。 (2)瞭解畫作修復師職業 ‧技能: 能完成學習單檢核。 ‧態度: 能體會藝術。 | 【性別平等教育】 性J6 探究各種符號中的性別意涵及人際溝通中的性別問題。 | |||||
第五週 9/26~9/30 | 視覺藝術 1.美的藝想視界 | 1 | 1.欣賞自然之美、人為創作。 2.認識美的形式原則──探索美。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2-IV-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賞析各類音樂作品,體會藝術文化之美。 視3-IV-3 能應用設計式思考及藝術知能,因應生活情境尋求解決方案。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課堂參與度。 2.分組合作程度。 3.習作與作品: (1)學習態度。 (2)創作作品。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1)從自然之美與人為藝術中,觀察並分辨其蘊含美的形式原則。 (2)能從「美」中知曉其共通性,並辨認屬於哪種美感。 ‧技能 (1)能描述各項美的形式原理與美感表現,具備鑑賞與說明的能力。 (2)能知道如何蒐尋資料。 ‧態度 提升對美的敏銳度,落實在生活中。 | 【人權教育】 人J5 了解社會上有不同的群體和文化,尊重並欣賞其差異。 【家庭教育】 家J2 社會與自然環境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 【環境教育】 環J3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 |||||
第六週 10/3~10/7 | 視覺藝術 1.美的藝想視界 | 1 | 1.認識美感分類──思辨美。 2.認識抽象藝術作品──發現美。 3.參與小組討論,增進美感知能。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2-IV-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賞析各類音樂作品,體會藝術文化之美。 視3-IV-3 能應用設計式思考及藝術知能,因應生活情境尋求解決方案。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課堂參與度。 2.分組合作程度。 3.習作與作品: (1)學習態度。 (2)創作作品。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1)認識民俗活動、地理環境在色彩運用上的意涵及用意。 (2)能從「美」中知曉其共通性,並辨認屬於哪種美感。 (3)認識心理空間與實體空間的定義與不同。 ‧技能 (1)能描述各項美的形式原理與美感表現,具備鑑賞與說明的能力。 (2)能知道如何蒐尋資料。 ‧態度 (1)提升對美的敏銳度,落實在生活中。 (2)瞭解各種文化在美感與色彩的運用緣由,拓展自我國際觀。 | 【人權教育】 人J5 了解社會上有不同的群體和文化,尊重並欣賞其差異。 【家庭教育】 家J2 社會與自然環境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 【環境教育】 環J3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 |||||
第七週 10/10~10/14 | 視覺藝術 1.美的藝想視界(第一次段考) | 1 | 1.嘗試設計式思考,探索藝術如何反應現實現象。例如:建築結構、地景藝術。 2.嘗試描繪藝術作品,並因應美感原則而發揮創意。 3.應用造形的基本元素,表達情意觀點與風格。 4.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展現美感意識。例如:民族服飾色彩。 5.使用資訊軟體蒐集藝術相關資料。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2-IV-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賞析各類音樂作品,體會藝術文化之美。 視3-IV-3 能應用設計式思考及藝術知能,因應生活情境尋求解決方案。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課堂參與度。 2.分組合作程度。 3.習作與作品: (1)學習態度。 (2)創作作品。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1)瞭解藝術如何反應現實現象。 (2)認識應用造形的基本元素。 (3)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連。 ‧技能 (1)能描述各項美的形式原理與美感表現,具備鑑賞與說明的能力。 (2)運用資訊軟體蒐集藝術相關資料。 (3)能完成點、線、面描繪習作。 ‧態度 提升對美的敏銳度,落實在生活中。 | 【人權教育】 人J5 了解社會上有不同的群體和文化,尊重並欣賞其差異。 【家庭教育】 家J2 社會與自然環境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 【環境教育】 環J3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 |||||
第八週 10/17~10/21 | 視覺藝術 1.美的藝想視界 | 1 | 1.嘗試設計式思考,探索藝術如何反應現實現象。例如::建築結構、地景藝術。 2.嘗試描繪藝術作品,並因應美感原則而發揮創意。 3.應用造形的基本元素,表達情意觀點與風格。 4.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展現美感意識。例如:民族服飾色彩。 5.使用資訊軟體蒐集藝術相關資料。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2-IV-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賞析各類音樂作品,體會藝術文化之美。 視3-IV-3 能應用設計式思考及藝術知能,因應生活情境尋求解決方案。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課堂參與度。 2.分組合作程度。 3.習作與作品: (1)學習態度。 (2)創作作品。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1.瞭解藝術如何反應現實現象。 2.認識應用造形的基本元素。 3.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連。 ‧技能 1.能描述各項美的形式原理與美感表現,具備鑑賞與說明的能力。 2.運用資訊軟體蒐集藝術相關資料。 3.能完成點、線、面描繪習作。 ‧態度 提升對美的敏銳度,落實在生活中。 | 【人權教育】 人J5 了解社會上有不同的群體和文化,尊重並欣賞其差異。 【家庭教育】 家J2 社會與自然環境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 【環境教育】 環J3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 |||||
第九週 10/24~10/28 | 視覺藝術 2.我手繪我見 | 1 | 認識素描的基本知識、功能與媒材特性。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1-IV-2 能使用多元媒材與技法,表現個人或社群的觀點。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2-IV-2 能理解視覺符號的意義,並表達多元的觀點。 視2-IV-3 能理解藝術產物的功能與價值,以拓展多元視野。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E-IV-2 平面、立體及複合媒材的表現技法。 視A-IV-1 藝術常識、藝術鑑賞方法。 視P-IV-3 設計思考、生活美感。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課堂參與度。 2單元學習活動積極度。 3分組合作程度。 4隨堂表現紀錄。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認識素描目的及功能。 ‧技能 熟悉鉛筆描繪的穩定度與筆觸。 ‧態度 體會藝術作品創作背景及社會文化意涵。 | 【人權教育】 人J4 了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在生活中實踐。 人J5 了解社會上有不同的群體和文化,尊重並欣賞其差異。 人J6 正視社會中的各種歧視,並採取行動來關懷與保護弱勢。 【生命教育】 生J1 思考所需的基本邏輯能力。 生J4 了解自己的渴望與追求,如何以適當的方法達成目標。 生J13 美感經驗的發現與創造。 | |||||
第十週 10/31~11/4 | 視覺藝術 2.我手繪我見 | 1 | 藉觀察與感受來培養繪畫與審美能力。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1-IV-2 能使用多元媒材與技法,表現個人或社群的觀點。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2-IV-2 能理解視覺符號的意義,並表達多元的觀點。 視2-IV-3 能理解藝術產物的功能與價值,以拓展多元視野。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E-IV-2 平面、立體及複合媒材的表現技法。 視A-IV-1 藝術常識、藝術鑑賞方法。 視P-IV-3 設計思考、生活美感。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課堂參與度。 2.單元學習活動積極度。 3.分組合作程度。 4.隨堂表現紀錄。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認識藝術家—竇加、達文西。 ‧技能 熟悉形體的觀察與輪廓的描繪。 ‧態度 體會線條描繪表現之美。 | 【人權教育】 人J4 了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在生活中實踐。 人J5 了解社會上有不同的群體和文化,尊重並欣賞其差異。 人J6 正視社會中的各種歧視,並採取行動來關懷與保護弱勢。 【生命教育】 生J1 思考所需的基本邏輯能力。 生J4 了解自己的渴望與追求,如何以適當的方法達成目標。 生J13 美感經驗的發現與創造。 | |||||
第十一週 11/7~11/11 | 視覺藝術 2.我手繪我見 | 1 | 學會對形態的觀察,認識及掌握造形變化的規律。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1-IV-2 能使用多元媒材與技法,表現個人或社群的觀點。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2-IV-2 能理解視覺符號的意義,並表達多元的觀點。 視2-IV-3 能理解藝術產物的功能與價值,以拓展多元視野。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E-IV-2 平面、立體及複合媒材的表現技法。 視A-IV-1 藝術常識、藝術鑑賞方法。 視P-IV-3 設計思考、生活美感。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課堂參與度。 2.單元學習活動積極度。 3.分組合作程度。 4.隨堂表現紀錄。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認識藝術家—竇加、達文西。 ‧技能 熟悉形體的觀察與輪廓的描繪。 ‧態度 體會線條描繪表現之美。 | 【人權教育】 人J4 了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在生活中實踐。 人J5 了解社會上有不同的群體和文化,尊重並欣賞其差異。 人J6 正視社會中的各種歧視,並採取行動來關懷與保護弱勢。 【生命教育】 生J1 思考所需的基本邏輯能力。 生J4 了解自己的渴望與追求,如何以適當的方法達成目標。 生J13 美感經驗的發現與創造。 | |||||
第十二週 11/14~11/18 | 視覺藝術 2.我手繪我見 | 1 | 建立光影明暗變化的概念。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1-IV-2 能使用多元媒材與技法,表現個人或社群的觀點。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2-IV-2 能理解視覺符號的意義,並表達多元的觀點。 視2-IV-3 能理解藝術產物的功能與價值,以拓展多元視野。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E-IV-2 平面、立體及複合媒材的表現技法。 視A-IV-1 藝術常識、藝術鑑賞方法。 視P-IV-3 設計思考、生活美感。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課堂參與度。 2.單元學習活動積極度。 3.分組合作程度。 4.隨堂表現紀錄。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認識素描各類媒材。 ‧技能 熟悉光影明暗變化及表現。 ‧態度 體會線條描繪表現之美。 | 【人權教育】 人J4 了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在生活中實踐。 人J5 了解社會上有不同的群體和文化,尊重並欣賞其差異。 人J6 正視社會中的各種歧視,並採取行動來關懷與保護弱勢。 【生命教育】 生J1 思考所需的基本邏輯能力。 生J4 了解自己的渴望與追求,如何以適當的方法達成目標。 生J13 美感經驗的發現與創造。 | |||||
第十三週 11/21~11/25 | 視覺藝術 2.我手繪我見 | 1 | 透過反覆素描練習,培養對生活更敏銳的觀察能力。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1-IV-2 能使用多元媒材與技法,表現個人或社群的觀點。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2-IV-2 能理解視覺符號的意義,並表達多元的觀點。 視2-IV-3 能理解藝術產物的功能與價值,以拓展多元視野。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E-IV-2 平面、立體及複合媒材的表現技法。 視A-IV-1 藝術常識、藝術鑑賞方法。 視P-IV-3 設計思考、生活美感。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課堂參與度。 2.單元學習活動積極度。 3.分組合作程度。 4.隨堂表現紀錄。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認識素描各類媒材。 ‧技能 熟悉光影明暗變化及表現。 ‧態度 體會線條描繪表現之美。 | 【人權教育】 人J4 了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在生活中實踐。 人J5 了解社會上有不同的群體和文化,尊重並欣賞其差異。 人J6 正視社會中的各種歧視,並採取行動來關懷與保護弱勢。 【生命教育】 生J1 思考所需的基本邏輯能力。 生J4 了解自己的渴望與追求,如何以適當的方法達成目標。 生J13 美感經驗的發現與創造。 | |||||
第十四週 11/28~12/2 | 視覺藝術 3.玩色生活(第二次段考) | 1 | 能理解色彩知識原理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3-IV-3 能應用設計式思考及藝術知能,因應生活情境尋求解決方案。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個人或分組在課堂發表與討論的參與程度。 2.隨堂表現紀錄 學習熱忱 小組合作創作 ‧態度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能瞭解色彩知識。 ‧技能 能應用色彩知識性描述進行對的觀察與表達。 ‧態度 能體會色彩在生活中的美好。 | 【生命教育】 生J6 察覺知性與感性的衝突,尋求知、情、意、行統整之途徑。 | |||||
第十五週 12/5~12/9 | 視覺藝術 3.玩色生活 | 1 | 能理解色彩知識原理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3-IV-3 能應用設計式思考及藝術知能,因應生活情境尋求解決方案。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個人或分組在課堂發表與討論的參與程度。 2.隨堂表現紀錄 學習熱忱 小組合作 創作態度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能瞭解色彩知識。 ‧技能 能應用色彩知識性描述進行對的觀察與表達。 ‧態度 能體會色彩在生活中的美好。 | 【生命教育】 生J6 察覺知性與感性的衝突,尋求知、情、意、行統整之途徑。 | |||||
第十六週 12/12~12/16 | 視覺藝術 3.玩色生活 | 1 | 能應用色彩原理進行觀察與分析。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3-IV-3 能應用設計式思考及藝術知能,因應生活情境尋求解決方案。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個人或分組在課堂發表與討論的參與程度。 2.隨堂表現紀錄 學習熱忱 小組合作 創作態度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能瞭解色彩知識。 ‧技能 能以5管顏料調配出更多不同變化的色彩。 ‧態度 能體會色彩在生活中的美好 | 【生命教育】 生J6 察覺知性與感性的衝突,尋求知、情、意、行統整之途徑。 | |||||
第十七週 12/19~12/23 | 視覺藝術 3.玩色生活 | 1 | 能透過教師課堂引導,表達自身對色彩的感受描述,進而欣賞藝術作品之美。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3-IV-3 能應用設計式思考及藝術知能,因應生活情境尋求解決方案。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個人或分組在課堂發表與討論的參與程度。 2.隨堂表現紀錄: 學習熱忱 小組合作 創作態度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能觀察出不同色彩配置的心理效果。 ‧技能 能以5管顏料調配出更多不同變化的色彩。 ‧態度 能尊重並理解其他同學的成果分享 | 【生命教育】 生J6 察覺知性與感性的衝突,尋求知、情、意、行統整之途徑。 | |||||
第十八週 12/26~12/30 | 視覺藝術 3.玩色生活 | 1 | 能透過色彩作品之創佈置規劃,進而美化生活環境。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3-IV-3 能應用設計式思考及藝術知能,因應生活情境尋求解決方案。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個人或分組在課堂發表與討論的參與程度。 2.隨堂表現紀錄 學習熱忱 小組合作 創作態度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能觀察出不同色彩配置的心理效果。 ‧技能 能創作出色彩馬賽克拼貼。 ‧態度 能尊重並理解其他同學的成果分享 | 【生命教育】 生J6 察覺知性與感性的衝突,尋求知、情、意、行統整之途徑。 | |||||
第十九週 1/2~1/6 | 視覺藝術 3.玩色生活 | 1 | 能透過色彩作品之創佈置規劃,進而美化生活環境。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3-IV-3 能應用設計式思考及藝術知能,因應生活情境尋求解決方案。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個人或分組在課堂發表與討論的參與程度。 2.隨堂表現紀錄 學習熱忱 小組合作 創作態度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能觀察出不同色彩配置的心理效果。 ‧技能 能創作出色彩馬賽克拼貼。 ‧態度 能尊重並理解其他同學的成果分享 | 【生命教育】 生J6 察覺知性與感性的衝突,尋求知、情、意、行統整之途徑。 | |||||
第二十週 1/9~1/13 | 視覺藝術 3.玩色生活 | 1 | 能透過色彩作品之創佈置規劃,進而美化生活環境。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3-IV-3 能應用設計式思考及藝術知能,因應生活情境尋求解決方案。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個人或分組在課堂發表與討論的參與程度。 2.隨堂表現紀錄: 學習熱忱 小組合作 創作態度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能觀察出不同色彩配置的心理效果。 ‧技能 能創作出色彩馬賽克拼貼。 ‧態度 能尊重並理解其他同學的成果分享 | 【生命教育】 生J6 察覺知性與感性的衝突,尋求知、情、意、行統整之途徑。 | |||||
第二十一週 1/16~1/19 | 視覺藝術 3.玩色生活(第三次段考) | 1 | 能透過色彩作品之創佈置規劃,進而美化生活環境。 | 視1-IV-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視2-IV-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視3-IV-3 能應用設計式思考及藝術知能,因應生活情境尋求解決方案。 | 視E-IV-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視A-IV-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 (一)歷程性評量 1.學生個人或分組在課堂發表與討論的參與程度。 2.隨堂表現紀錄 學習熱忱 小組合作 創作態度 (二)總結性評量 ‧知識 能觀察出不同色彩配置的心理效果。 ‧技能 能創作出色彩馬賽克拼貼。 ‧態度 能尊重並理解其他同學的成果分享 | 【生命教育】 生J6 察覺知性與感性的衝突,尋求知、情、意、行統整之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