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特別:福康國小三上生命教育核心素養教學設計

格式
pdf
大小
450.18 KB
頁數
10
作者
li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7-15,离现在 3 10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福康愛幸福」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設計 

福康國小三上生命教育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中年級的孩子們,社交能力逐漸發展,資訊接收範圍也漸廣,在同儕的互相比較,以及

鋪天蓋地的流行文化影響下,未成熟的心智容易被外在價值、潮流牽著走而迷失方向。「你

是特別的」單元針對這一點,經由多項活動與討論,逐步引導孩子反思這些外在的標準,尋

求更內在的個人價值。期望在本課程的引導下,能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比較、價值批判與標籤

的社會中,建立對自己的看法、肯定自我價值,並進一步欣賞他人獨特性,建立更良性的人

際互動模式。 

 

二、主題說明 

 

方案名稱 

福康愛幸福

 

主題名稱 

你很特別 

統整領域 

綜合、國語 

設計者 

楊淑惠 

實施年級 

三年級,第一學期 

總節數 

共 7 節,280 分鐘 

設計依據 

 

總綱核心素養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領綱核心素養 

國-E-A1 認識國語文的重要性,培養國語文的興趣,能運用國語文認識自
我、表現自我,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國-E-A2 透過國語文學習,掌握文本要旨、發展學習及解決問題策略、初
探邏輯思維,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國-E-B1 理解與運用國語文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體察他人的感受,並給予適
當的回應,以達成溝通及互動的目標。 
國-E-C2 與他人互動時,能適切運用語文能力表達個人想法,理解與包容
不同意見,樂於參與學校及社區活動,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綜-E-A1 認識個人特質,初探生涯發展,覺察生命變化歷程, 激發潛
能,促進身心健全發展。 
綜-E-B1 覺察自己的人際溝通方式,學習合宜的互動與溝通技巧,培養同
理心,並應用於日常生活。 
綜-E-C2  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學習尊重他人,增進人際關
係,與團隊成員合作達成團體目標。 
 

概念架構 

導引問題 

background image

 
 
 

 
 

 

 
 

 
 
 

 

 
 
 

 
 
 

 
 

1.  你喜歡你自己嗎?你覺得你特別嗎? 
2.  我們可以用什麼態度或方式面對別人的眼

光? 

3.  我們可以如何肯定彼此的獨特? 
 
 

校訂課程 
願景主軸 

▓溫馨願景 

1-2 認識個人特質,發展生命潛能。 

1-2-1 認識個人特質。 
1-2-3 覺察生命變化歷程。 

▓開放願景 

2-1 運用同理心在生活與人際溝通 

2-1-1 覺察生活美感的多樣性 
2-1-2 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 

健康願景 

 

卓越願景 

 

融入之議題 

(學生確實有所探討的

議題才列入)

 

實質內涵 

1.  品 E2 自尊尊人與自愛愛人。 
2.  品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3.  品 E6 同理分享。 
4.  生 E3 理解人是會思考、有情緒、能進行自主決定的個

體。 

5.  生 E6 從日常生活中培養道德感以及美感,練習做出道德

判斷以及審美判斷,分辨事實和價值的不同。 

6.  生 E7 發展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及主動去愛的能

力,察覺自己從他者接受的各種幫助,培養感恩之心。 

7.  閱 E6 發展向文本提問的能力。 
8.  閱 E12 培養喜愛閱讀的態度。 
9.  閱 E14 喜歡與他人討論、分享自己閱讀的文本。 

所融入之單元

 

「你很特別」 

教材來源 

故事繪本《你很特別》、《綠鼻子》(道聲出版社) 

教學設備/資源 

豆豆貼、星星與點點貼紙、自備胖哥圖、魔鏡學習單、心得學習單、「你很特

別」字卡等 

各單元學習活動概要

 

你很特別 

解構外在標準 

體驗外在標籤 

建立自我認識 
反思內在價值 

重新審視外在標準 

接納自己 
欣賞他人 

background image

單元:你很特別 

第一節: 

1.  熱身討論: 

老師展示《你很特別》一書,並在黑板上寫下書名。 

提問問題:你覺得「你很特別」是什麼意思?你覺得自己有沒有很特別?為什麼? 

老師可根據學生回答稍作提示、引導,但先別下固定結論。 

2.  繪本閱讀: 

老師帶領學生共讀繪本《你很特別》。 

3.  課堂討論: 

讀完繪本,老師帶領學生討論繪本內容,並反思特定繪本情節。以下問題可供參考: 

1)  微美克人平常都會做什麼?為什麼他們會這麼做? 
2)  貼不同的貼紙代表什麼意思?如何做才會被貼星星貼紙?如何做會被貼點點貼紙? 
3)  胖哥身上被貼了什麼東西?為什麼身上會被貼上點點?被貼上灰點點的感覺怎麼樣? 
4)  為什麼露西亞身上貼不住貼紙? 
5)  伊萊是誰?當胖哥去找他的時候,他對胖哥說了什麼? 
6)  伊萊對滿身灰點點的胖哥有什麼看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你贊成他的看法嗎? 
7)  伊萊對胖哥說的話,讓胖哥感覺怎麼樣?後來發生了什麼事? 

 

第二節: 

1.  事前準備: 

1)  兩種不同顏色的豆豆貼。 
2)  校園裡一些孩子們常造訪的角落的照片,例如:操場、遊樂場、球場、教室等等。 

2.  引起動機: 

老師與學生們聊聊熟悉的校園角落: 

1)  在學校裡,有哪些事情是你每天期待做的呢?在哪裡做呢? 
2)  有哪些地方是你喜歡去的?有哪些地方是你不喜歡去的? 

3.  活動一: 

1)  老師將校園角落照片貼在黑板上,並將豆豆貼發給學生,向他們說明兩種顏色代表的意思

—分別是喜歡與不喜歡。 

2)  讓學生們依據自己的喜好,分別將豆豆貼貼在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照片上。 
3)  老師隨機抽點三位孩子,上台分享他們喜歡與不喜歡的角落,以及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4)  老師根據孩子們的分享,引導大家初步思考: 

1.  為什麼同樣的學校角落,有的人喜歡,有人不喜歡? 
2.  就算是喜歡同一個角落,大家的理由都一樣嗎? 
3.  如果我喜歡的學校角落,你不喜歡,是否就表示你講錯了?為什麼? 

4.  活動二: 

1)  老師讓孩子提名他們喜歡的卡通(在此以卡通為例,亦可以討論電影,或是音樂、遊戲等

等)

,並在黑板上寫下。 

2)  重複活動一的流程,讓學生們依據自己的喜好,分別將豆豆貼貼在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項

目上。 

3)  老師隨機抽點三位孩子,上台分享他們喜歡與不喜歡的卡通,以及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background image

4)  老師根據孩子們的分享,引導大家進一步思考: 

1.  為什麼同樣的卡通,有的人喜歡,有人不喜歡? 
2.  大家決定喜好的理由一樣嗎?自己喜歡與不喜歡的卡通,真的是因為一個比較好,而

另一個比較不好嗎? 

3.  有些卡通喜歡的人比較多,是否就代表它比較好呢?有些卡通不喜歡人的比較多,是

否就代表它比較不好呢? 

4.  如果我喜歡的卡通,你不喜歡,是否就表示你講錯了?為什麼? 
5.  如果同學跟你對同一個卡通有很不同的看法,你會因此改變你的喜好嗎?為什麼? 

5.  結論:每個人對事物都有想法,但主觀的想法不代表客觀的事實,甚至這些想法背後的原因

與標準也不盡相同。當別人與我們喜好、想法不同時,不見得表示誰對誰錯,也不見得會影

響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因為事物沒有絕對標準,只要自己清楚自己的想法,能從中獲得樂趣

就好。 

 

第三節: 

1.  前節複習&引導動機: 

老師以問答題簡單複習第一節的繪本故事,以及第二節的活動內容。 

2.  活動:我們都是胖哥 

老師發給每人一張「胖哥圖」

,以及星星與點點貼紙各三張。接著同學們起身走動,隨意在不

同的「胖哥」身上貼貼紙,貼紙上面必須註明代表的意義(必要時老師可以提供表達上的協

助)

。同學們不一定要用完手上所有貼紙。當手上貼紙用完或是胖哥圖上已經貼滿六張貼紙

時,該同學便可以坐下。 

3.  課堂討論: 

老師帶領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  你喜歡被貼星星嗎?貼上星星的時候,讓你有什麼感覺? 
2)  你喜歡被貼灰點點嗎?貼上灰點點的時候,讓你有什麼感覺? 
3)  這些標籤告訴你哪些事情?這讓你有什麼感覺? 
4)  你會想努力讓別人幫你貼上星星嗎? 
5)  你同意這些標籤嗎?如果不認同的話,你都可以把它拿掉。 
6)  還記得故事裡的胖哥嗎?他被貼了滿身灰點點,有什麼心情呢?他因為怕被貼灰點點,做

了什麼事情呢?結果真的沒有被貼灰點點了嗎?為什麼會這樣呢? 

 

第四節: 

1.  暖身討論: 

提問問題:你喜歡你自己嗎?你覺得自己特別嗎? 

2.  活動:魔鏡學習單 

老師派發魔鏡學習單—「這是一個神奇的魔鏡,可以照出你的特質!拿起魔鏡一照,你看見

了什麼?」 

學習單引導孩子思考以下問題: 
1)  我是怎麼樣的人? 
2)  我有什麼長處? 
3)  我有什麼短處? 

background image

4)  我想成為怎麼樣的人?為什麼? 
完成後,老師抽點學生上台分享,並適時引導同學給予鼓勵。 

3.  課堂討論: 

老師帶領孩子討論以下問題: 

1)  魔鏡裡的自己,與上節課讓別人貼貼紙的自己,相似嗎?還是很不同呢? 
2)  你覺得別人能欣賞你的長處嗎?這些長處,能不能讓你獲得星星貼紙呢?你欣賞你的長處

嗎? 

3)  你怎麼看待你的短處呢?別人怎麼看待你的短處呢?這些短處,對你有什麼影響呢? 
4)  經過這次活動,你有沒有更了解自己呢?你喜歡自己嗎?你覺得自己特不特別呢? 

 

第五節: 

1.  熱身討論: 

提問問題:你知道什麼是「追流行」嗎?你追不追流行呢? 

2.  繪本閱讀: 

老師帶領學生共讀延伸繪本《綠鼻子》

(道聲出版社)。 

3.  課堂討論: 

老師帶領學生反思繪本情節,並提出以下問題討論: 

1)  為什麼微美克人都把鼻子塗成綠色? 
2)  為什麼胖哥也想把鼻子塗成綠色?塗成綠色之後,胖哥覺得怎麼樣?跟他想像中一樣嗎? 
3)  胖哥與朋友們追流行,追到最後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4)  最後伊萊怎麼幫助胖哥?他對胖哥說了什麼?你同意他所說的話嗎? 
5)  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讓我們也想追求呢?為什麼呢?這些事物,對自己有什麼影響呢? 

 

第六節: 

1.  課堂討論: 

老師帶領同學討論以下問題: 

1)  為什麼露西亞身上貼不住貼紙?木匠伊萊有沒有跟她說什麼話? 
2)  伊萊喜歡胖哥,是因為他的優點嗎?如果不是,那是為什麼呢? 
3)  見過伊萊後,胖哥感覺如何?為什麼後來他身上的灰點點也開始掉下來了呢? 

2.  引導問題: 

1)  我們身邊有沒有類似伊萊的人物,是因為我們很特別所以喜歡我們呢?這讓我們有什麼感

覺? 

2)  我們能不能也成為別人的伊萊,欣賞別人的特別呢? 

3.  活動:生活中的伊萊 

每位同學隨機分配五張紙卡,卡片裡寫著「因為______所以你很特別」的訊息,紙卡上已指
定好傳遞的對象(以確保每位同學最後都能收到紙卡)

。老師引導學生們根據傳遞的對象,完

成紙卡中的訊息,接著投入老師桌前的收集箱。待收集完畢,老師協助將紙卡傳遞給上面所

寫的對象,讓每位同學都可以收到匿名的訊息。 

4.  活動討論: 

老師帶領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  收到卡片裡的訊息,讓你有什麼感覺? 

background image

2)  在寫訊息的過程中,有什麼感覺? 
3)  在生活中,如果能多用「你很特別」的角度對待他人,會有什麼影響? 

 

第七節: 

1.  前節複習: 

老師帶領學生複習前六節課活動的經過,以及兩個重點結論: 

1)  每個人都是特別而有價值的,且與他們的優缺點、長短處無關。 
2)  如果我們對待每個人不是以評判的角度,而是發現與欣賞他們的獨特,世界會變得更加美

好。 

2.  學習單 

學生們藉由學習單反思活動心得,並延伸思考這次活動對自己生命、以及與同學交往、相處

的啟發。 

 

 

 

各單元學習重點與學習目標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學習重點 

你很特別

 

1.  能藉由討論,反思外在訊息與標

準,並選擇適合自己的價值觀。 

2.  能藉由討論與思辨反思生活、學

習表達生活體驗與感受。 

3.  能認真觀察自己,了解自己的特

質,增進對自我的認識。 

4.  能肯定自己的長處、平心面對自

己的短處,從而接納自己的獨特

性,建立自信與自尊。 

5.  能覺察他人的獨特性,學習欣

賞、接納與表達,建立良性人際

互動模式。 

 

【國語文領域】 
1-Ⅱ-1  聆聽時能讓對方充分表達意
見。 
1-Ⅱ-4  根據話語情境,分辨內容是否
切題,理解主要內容和情感,並與對

方互動。 
2-I-3     與他人交談時,能適當的提
問、合宜的回答,並分享想法。 
2-IV-1   掌握生活情境,適切表情達
意,分享自身經驗。 

【綜合領域】 
1a-III-1  欣賞並接納自己與他人。 
1d-II-1  覺察情緒的變化,培養正向
思考的態度。 
2a-II-1  覺察自己的人際溝通方式,
展現合宜的互動與溝通態度和技

巧。 

background image


 

【國語文領域】 
Ac-Ⅱ-4  各類文句的語氣與意義。 
Ad-Ⅱ-2  篇章的大意、主旨與簡單結構。 
Bb-Ⅱ-1  自我情感的表達。 
Bb-IV-1   自我及人際交流的感受。 
【綜合領域】 
Aa-III-1  自己與他人特質的欣賞及
接納。

   

Aa-III-2  對自己與他人悅納的表
現。 
Ba-II-3  人際溝通的態度與技巧。 

核心素養呼應說明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學生透過討論及體驗活動,增進對自我的了解,並培養對他人的同理心。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學生透過討論過程,思考繪本主角所面對的困境,並延伸到自身,最後逐步找到解決方式,學習
面對生活的態度。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經由持續討論,鼓勵學生表達生活經驗與感受,並在情境思考中學習換位思考、將問題具體化等
等技巧,增進表達能力。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透過持續對自我與他人的反思,最終期許能學會欣賞他人的獨特性,建立良性的人際互動模式。 

 

 

 

 

 

 

 

 

 

 

 

 

 

 

 

 

 

 

 

background image

附錄()教學重點、學習紀錄與評量方式對照表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表現任務 

評量方式 

學習紀錄/評量工具 

你很特別 

1.  能藉由討論,反思外

在訊息與標準,並選

擇適合自己的價值

觀。 

2.  能藉由討論與思辨反

思生活、學習表達生

活體驗與感受。 

3.  能認真觀察自己,了

解自己的特質,增進

對自我的認識。 

4.  能肯定自己的長處、

平心面對自己的短

處,從而接納自己的

獨特性,建立自信與

自尊。 

5.  能覺察他人的獨特

性,學習欣賞、接納

與表達,建立良性人

際互動模式。 

1.學生能

覺察自己與他人

的獨特性,學習欣賞、接

納,並建立良性人際互動

模式。 

2.能仔細觀察同學的優點

並具體寫下來。 

紙 筆 測 驗 及
表單、 
實作評量 

學習單、優點小卡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第 五 條 

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應依第三條規定,並視學生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文化差異及核

心素養內涵,採取下列適當之多元評量方式: 

一、紙筆測驗及表單:依重要知識與概念性目標,及學習興趣、動機與態度等情意目標,採

用學習單、習作作業、紙筆測驗、問卷、檢核表、評定量表或其他方式。 

二、實作評量:依問題解決、技能、參與實踐及言行表現目標,採書面報告、口頭報告、聽力

與口語溝通、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鑑賞、行為觀察或其他方式。 

三、檔案評量:依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本於目的導向系統性彙整之表單、測驗、表現評量與

其他資料及相關紀錄,製成檔案,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 

特殊教育學生之成績評量方式,由學校依特殊教育法及其相關規定,衡酌學生學習需求及

優勢管道,彈性調整之。 

 

 

 

 

background image

附錄()  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學習目標 

1.  能認真觀察自己,了解自己的特質,增進對自我的認識。 

2.  能肯定自己的長處、平心面對自己的短處,從而接納自己的獨特性,建立自

信與自尊。 

3.  能覺察他人的獨特性,學習欣賞、接納與表達,建立良性人際互動模式。 

學習表現 

【綜合領域】 
1a-III-1  欣賞並接納自己與他人。 
1d-II-1  覺察情緒的變化,培養正向思考的態度。 

 

評量標準 

 
 




 

優秀 

良好 

基礎 

不足 

落後 





福 -



 

1.  對身邊的人

總能表現出同理

心,並能尊重他

人的獨特性,關

懷他人需要。 

2. 能時時刻刻

反思自身生活

經歷與感受,

並能清晰合理

地表達、分

享、參與討

論。 

3. 能持續以正

向積極的態度

面對生活中的

挑戰與挫折。 
 

1.  對身邊的人

經常能表現出同

理心,並能尊重

他人的獨特性,

關懷他人需要。 

2. 能經常反思

自身生活經歷

與感受,並能

清晰合理地表

達、分享、參

與討論。 

3.  經常能以正

向 積 極 的 態 度

面 對 生 活 中 的

挑戰與挫折。 

1.  對身邊的人

有時能表現出同

理心,並且偶爾

能尊重他人的獨

特性,做出關懷

他 人 需 要 的 表

現。 

2. 有時能反思

自身生活經歷

與感受,並大

智能表達、分

享、參與討

論。 

3.  在適當輔助

下,有時能以正

向 積 極 的 態 度
面 對 生 活 中 的

挑戰與挫折。 

1.  對身邊的人

較難表現出同理

心,並在他人協

助下才能尊重他

人的獨特性,關

懷他人需要。 

2. 較少反思自

身生活經歷與

感受,並在他

人協助下能表

達、分享、參

與討論。 

3.  較難以正向

積 極 的 態 度 面

對 生 活 中 的 挑

戰與挫折。 

未達 
 

 
 
 
 

1. 總是積極參

與活動與討論 
2. 在討論活動
與學習單中展
現充分的反
思,以及對他
人的同理心 

1. 大部分時間

能積極參與活

動與討論 
2. 在討論活動
與學習單中大
致能展現自我
反思,以及對
他人的同理心 

1. 有時能積極

參與活動與討

論 
2. 在討論活動
與學習單中展
現部分的反
思,以及對他
人些許的同理
心 

1. 需他人協助

才能參與活動

與討論 
2. 在討論活動
與學習單中較
難展現反思,
以及對他人的
同理心 

未達 
 

background image

分數轉換:可由授課教師達成共識轉化自訂(級距可調整) 
參考資料–高雄市頒訂之 13 種評量方式: 
一、筆試:就學生經由教師依教學目標所自編之測驗評量之。 
二、口試:就學生之表現以口頭問答等方式評量之。 
三、表演:就學生之表演活動評量之。 
四、實作:就學生之實際操作及解決問題等行為表現評量之。 
五、作業:就學生各種習作簿、學習單評量之。 
六、報告:就學生閱讀、觀察、實驗、調查等所得結果之書面或口頭報告評量之。 
七、資料搜集整理:就學生對資料之搜集、整理、分析及應用等活動評量之。 
八、鑑賞:就學生資料或活動中之鑑賞領悟情形評量之。 
九、晤談:就學生與教師談話過程,了解學生反應情形評量之。 
十、實踐:就學生之日常行為表現評量之。 
十、學生自評:學生就其學習情形、學習成果及行為表現自我比較、評價。 
十二、同儕互評:學生之間就學習情形、學習作品及行為相互評比。 
十三、其他:如研究、設計製作、問卷調查、學習札記、團體討論等。 

 
 
 
 

活動參與、活動討論、學習單心得、學生自評 

分數 
轉換 

95-100 

90-94 

85-89 

80-84 

79 以下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