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愛幸福-活力福康」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設計
福康國小113學年度四下活力福康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理念說明
如何營造「溫馨」、「健康」、「開放」、「卓越」的福康校園,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維護,為落實教室內外與校園環境整潔,期能藉由「友善福康我最棒」、「歡樂福康常感恩」、「感恩五月圓舞曲」、「一起英語檢驗讚」之方式,達到潔淨優質之校園環境,以增進良好的學習成效。
二、教學活動設計
領域名稱 (統整領域) | 綜合、健康 | 設計者 | 四年級教學團 | |||||||
實施年級 | 四年級,第二學期 | 總節數 | 共13節,520分鐘 | |||||||
單元名稱 | 福康愛幸福-活力福康 | |||||||||
設計依據 | ||||||||||
核心素養 | ||||||||||
總綱核心素養 | 領綱核心素養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健體-E-A1 具備良好身體活動與健康生活的習慣,以促進身心健全發展,並認識個人特質,發展運動與保健的潛能。 綜-E-C1 關懷生態環境與周遭人事物,體驗服務歷程與樂趣,理解並遵守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 | |||||||||
核心素養呼應說明 | ||||||||||
本課程分為「友善福康我最棒」、「歡樂福康常感恩」、「感恩五月圓舞曲」、「一起英語檢驗讚」四大部分,運用討論、探索、發表、實作等學習策略,讓學生在教師交付學習任務下,探索學校活動與生活之關聯性。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強健體魄與建立預防思維,藉由「友善福康我最棒」、「歡樂福康常感恩」、「感恩五月圓舞曲」等學習,讓學生具有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以及辨識、溝通、預防的能力,掌握自己人生。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透過班級活動,分組合作討論,體會與感受學習的樂趣,,能夠遵守團體規範並能主動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建立有效學習的架構。 | ||||||||||
概念架構(跨領域用) | 導引問題 | |||||||||
![]() |
| |||||||||
學習 重點 | 學習表現 | 健康4a-II-2 展現促進健康的行為。 綜合1a-II-1展現自己能力、興趣與長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學習內容 | 健康Ca-II-1 健康社區的意識、責任與維護行動。 綜合Aa-II-1自己能做的事。 | ||||||
議題 融入 |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
|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資源 | 線上蒐集相關講座影片,準備學生分組名單、獎勵品等文具。 | |||||||||
學習目標 | ||||||||||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教學資源 | 評量 | |||||||
壹、教學前準備 貳、正式教學 單元一 友善福康我最棒
單元二 歡樂福康常感恩
單元三 感恩五月圓舞曲
單元四 一起英語檢驗讚
| 1節 2節 1節 2節 1節 3節 1節 1節 1節 | 宣傳影片 自編教材 福康讚美卡 自編教材 宣傳影片 自編教材 宣傳影片 福康讚美卡 自編教材 宣傳影片 福康英檢手冊、 福康英檢複習影片、 福康英檢試卷 福康英檢聽力測驗 | 學習單 聽力與口語溝通實際操作 聽力與口語溝通 聽力與口語溝通 實際操作 聽力與口語溝通 聽力與口語溝通 實際操作 表現評量 紙筆測驗 |
附錄(一)教學重點、學習紀錄與評量方式對照表
單元名稱 | 學習目標 | 表現任務 | 評量方式 | 學習紀錄/評量工具 |
單元一 友善福康我最棒 |
| 1.可以學會友愛同學,與同學和平相處。 2.可以分擔簡單的家事。 3.午餐知道衛生和禮節,遵守打菜和用餐時的規定。 | 學習單 實際操作 |
|
單元二 歡樂福康常感恩 |
|
|
| |
單元三 感恩五月圓舞曲 |
|
| 實際操作 |
|
單元四 一起英檢檢驗讚 |
|
| 紙筆測驗 |
|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第 五 條
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應依第三條規定,並視學生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文化差異及核心素養內涵,採取下列適當之多元評量方式:
一、紙筆測驗及表單:依重要知識與概念性目標,及學習興趣、動機與態度等情意目標,採用學習單、習作作業、紙筆測驗、問卷、檢核表、評定量表或其他方式。
二、實作評量:依問題解決、技能、參與實踐及言行表現目標,採書面報告、口頭報告、聽力與口語溝通、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鑑賞、行為觀察或其他方式。
三、檔案評量:依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本於目的導向系統性彙整之表單、測驗、表現評量與其他資料及相關紀錄,製成檔案,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
特殊教育學生之成績評量方式,由學校依特殊教育法及其相關規定,衡酌學生學習需求及優勢管道,彈性調整之。
參考資料–高雄市頒訂之 13 種評量方式:
一、筆試:就學生經由教師依教學目標所自編之測驗評量之。
二、口試:就學生之表現以口頭問答等方式評量之。
三、表演:就學生之表演活動評量之。
四、實作:就學生之實際操作及解決問題等行為表現評量之。
五、作業:就學生各種習作簿、學習單評量之。
六、報告:就學生閱讀、觀察、實驗、調查等所得結果之書面或口頭報告評量之。
七、資料搜集整理:就學生對資料之搜集、整理、分析及應用等活動評量之。
八、鑑賞:就學生資料或活動中之鑑賞領悟情形評量之。
九、晤談:就學生與教師談話過程,了解學生反應情形評量之。
十、實踐:就學生之日常行為表現評量之。
十一、學生自評:學生就其學習情形、學習成果及行為表現自我比較、評價。
十二、同儕互評:學生之間就學習情形、學習作品及行為相互評比。
十三、其他:如研究、設計製作、問卷調查、學習札記、團體討論等。
附錄(二)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標準本位評量模式)
學習目標 | 學習在才藝競賽時踴躍展現自己的專長。 | |||||
學習表現 | 綜合1a-II-1展現自己能力、興趣與長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
評量標準 | ||||||
主 題 | 表現描述 | A 優秀 | B 良好 | C 基礎 | D 不足 | E 落後 |
感恩五月圓舞曲 | 總能發現生活周遭人、事、物的美好並分享感動。 | 經常發現生活周遭人、事、物的美 好並分享感動。 | 有時發現生活周遭人、事、物的美好並分享感動。 | 在他人協助下,發現生活周遭人、事、物的美好並分享感動。 | 未達 D級 | |
評 分 指 引 | 總是能將自己的才藝做完整的呈現,並在表演前做充分的準備。 | 經常能將自己的才藝做完整的呈現,並在表演前做準備。 | 有時能將自己的才藝做完整的呈現,並在表演前做一些準備。 | 偶爾能將自己的才藝做完整的呈現,並在表演前做少許的準備。 | 未達 D級 | |
評量 工具 | 口試、實作、學生自評 | |||||
分數 轉換 | 95-100 | 90-94 | 85-89 | 80-84 | 79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