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古文學習單:探討師道職責與翻轉教學

格式
pdf
大小
533.97 KB
頁數
6
作者
ac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8-01-18,离现在 7 28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古文學習單(活用版)

(附答案)

 

    說 

 

 

 

有著作權

侵害必究

              1 

 

 

32001-E7

R

 

 HI

 

引起動機

 

 

 預測標題 

 

 

看到「師說」這個題目,猜猜看這一課大概在講什麼?請先就下表文字,解讀字面與可
能的意思。

 

師 

說 

師說 

1.  老師 
2.  學習 

1.  說話 
2.  說明事理 
3.  文體的一種 

1.  老師說的話 
2.  探討「老師」這個名詞

文本賞讀

 

 

 第一段 

 

  

1.  判斷「老師」主要的職責是: 

說明

 

傳播儒家修身、齊家、

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教授學業

 

解答疑惑困難,如:

 

1.  解儒家之道、六經之惑 
2.  生命疑惑 

職責

 

傳道

 

受業

 

解惑

 

2.  這三種職責裡,你認為哪個職責最重要?為什麼? 
    答  :

本題開放學生回答。 

 

 
 
 
 
 

適用時機:課前

 

活化教學目標:翻轉

難易度:★★

適用時機:課前、課中

 

活化教學目標:翻轉、差異化、補救

 

難易度:★

 

師  說

(搭配第一冊第二課) 

編者:王郁芬 

高職國文 
古文學習單

(活用版)

 

班級:        姓名:          座號:   

*如遇有□處,請打勾作答,有些答案不一定只有一個

background image

古文學習單(活用版)

(附答案)

 

    說 

 

 第二段  

1.  韓愈認為「從師」的標準是哪個?請同時寫出課文文句。 

年紀比較大     

有錢有勢有地位     

懂得很多道理 

課文: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  韓愈從年紀較長和較幼兩方面來說明「從師」的標準,請搜索課文,完成下列表格。 

年紀 

聞道時間 

可以跟他學習與否 

課文 

較長

 

早 

可以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

從而師之 

較幼

 

早 

可以 

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

從而師之 

3.  從上述歸納總結,你覺得本段最重要的字眼是哪個?為什麼? 

    答 :

「道」

,本段扣結在「道」字,說明擇師的標準與貧富貴賤無關,而是是否有「道」

   

 
 

 第三段  

1.  根據課文判斷,為什麼「今之眾人」不向老師求學問道?請同時寫出課文文句。 

知識發達,所以不會有困惑   

有錢有勢,不需要學習 

以向老師學習為恥 

課文:

恥學於師。

 

2.  韓愈以「古之聖人」與「今之眾人」從師問學的態度對比說明,請搜索課文句子,完 

成下列表格。

 

人物 

程度 

學習態度 

結果 

古之聖人

 

出人也遠矣 

從師而問焉 

聖益聖 

今之眾人

 

下聖人也亦遠矣 

恥學於師 

愚益愚 

3.  你認為為什麼「今之眾人」會不想學習?並請自我診斷看看。 
    答  :

已長大、身分地位高、覺得自己最厲害,瞧不起別人。

 

 
 

人物 

程度 

學習態度 

結果 

 

普通 

焚膏繼晷 

智慧益增 

 

background image

古文學習單(活用版)

(附答案)

 

    說 

 

 第四段  

1.  請參照課本注釋,解釋下列文句的意思。 
 (1)授之書而習其句讀: 
      答  :

教孩子們讀書及學習文章斷句標點。 

 

 

 (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答 :

不了解斷句標點,有的人向老師學習;不能解決疑惑,有的人反而不向老師學習。 

 
 

2.  韓愈以「士大夫」和「童子」從師問學的態度對比說明,請搜索課文句子,完成下列 

表格。

 

人物 

責任 

從師問學與否 

(請寫相對應的課文句子) 

學習面向 

士大夫

 

國家興亡

 

否,恥師焉 

惑而不學 

童子

 

道之繼承

 

是,(父親)擇師而教之

句讀之學 

3.  你覺得韓愈認為恥於問師的「士大夫」和學習句讀的「童子」,各有什麼問題? 

  答  :

(1)士大夫的問題在於學習心態不正確(恥師焉),他們身負國家興亡的責任, 

  遇到問題卻恥於從師學習,如此國家難以進步。 

(2)童子的問題在於學習的內容不正確(小學而大遺)

。童子是國家未來的棟梁,

 

    有繼承道統的大任,但作為父親的士大夫,卻只讓童子學習句讀,而不是儒 
    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第五段  

1.  請參照課本注釋,解釋「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意思。 
    答  :

向地位低的人學習,就覺得非常可恥;向官職高的人學習,就覺得近乎諂媚。 

 

 
 
 
 
 
 
 
 
 

background image

古文學習單(活用版)

(附答案)

 

    說 

 

2.  韓愈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對比說明學習的風氣,請搜索課 

文句子,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社會

地位

從師問學與否 

(請寫相對應的課文句子)

結果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低  是,不恥相師 

1.  師道之不復 
2.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士大夫之族

 

高 

否 , 曰 師 、 曰 弟 子 云

者,則群聚而笑之 

 第六段  

1.  請參照課本注釋,解釋「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意思。 
    答  :

理解道理有先後的分別,學問、技藝各有專長。 

 

 

2.  孔子分別向四位老師學習何種知識?韓愈舉孔子為例,用意在於說明什麼? 

 

郯子 

萇弘 

師襄 

老子 

所學之事 

以鳥名官 

音樂 

彈琴 

禮 

用意:

(1)聖人無常師 

     

(2)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3)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3.  本段出現了兩次「賢」字,試寫出分別的意思為何? 

課文 

解釋 

為什麼要這樣寫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

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名詞,賢能 

凸顯孔子之謙虛與

多元學習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

於弟子。

 

動詞,高明,有比較

之用意 

凸顯學習的平等,師

生可教學相長 

 第七段  

1.  試比較「李蟠」和「士大夫」從師問學的情形。請搜索課文句子,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年紀 

從師問學與否 

(請寫相對應的課文句子) 

學習面向 

李蟠

 

十七  不拘於時,請學於余

(韓愈) 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士大夫

 

 

恥學於師 

惑而不學,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

諛 

 

background image

古文學習單(活用版)

(附答案)

 

    說 

 

2.  試從上表推論,韓愈贈李蟠〈師說〉一文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不能開頭就說,而要 

放在最後一段?

 

    答  :

(1)針砭恥學於師的士大夫。 

       

(2)別有「眾人皆醉我與李蟠獨醒」之諷刺。(本題開放學生回答)

   

 
 

延伸學習

 

 一、綜合題  

學習完本課,請試著歸納整理下表。

 

從師問學 VS. 

恥學於師的人 

結果 

說明 

對比唐代社會現象 

古之聖人

VS.今之

眾人

 

聖益聖,愚益愚 

說明恥學於師的後

果 

願意學習古道者少,使

古道的存在價值低落 

童子

VS.士大夫 

小學而大遺 

說明學習句讀無益

修身、齊家、治國、

平天下 

童 子 所 學 為 句 讀 之

學,使真正的古道內容

失去傳承 

巫醫、樂師、百工

之人

VS.士大夫之

 

(士大夫之族)

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百工之人) 

說明士大夫從師問

學的現況,以及士大

夫的見識淺陋 

士大夫恥學於師的風

氣,造成古道學習的狀

況低靡 

 二、圖文題  

1.  下圖為〈師說〉中三組對比之人物,請回答下列問題。 

 

 
 

適用時機:課中、課後

 

活化教學目標:翻轉、差異化

難易度:★★★

background image

古文學習單(活用版)

(附答案)

 

    說 

 

 (1) 

請填入上圖所呼應之課文文句。

 

 

三組對比 

呼應課文

 

古聖與今眾 

聖益聖,愚益愚

 

童子與父親 

小學而大遺

 

百工與士大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 

請根據上圖,選出關於此三組對比的共通論點。

 

   

智愚之別。

(僅

AC,童子與其父皆學習方向錯誤)

 

   

階級之別。

(僅

BC,古聖今眾為借古諷今)

 

   

學怠之別。

(古聖、童子、百工為學,今眾、父親、士大夫皆怠於學)

 

 (3) 

延伸思考:由上圖推測,請問

ABC 各代表何種「問題層面」?又,其學習風氣如 

    何演變? 
    ① 

 

三組對比 

問題層面 

A  古聖與今眾 

個人智愚(借古諷今)

 

B  童子與父親 

教育斷層(古道流失)

 

C  百工與士大夫 

社會風氣(風俗隳壞)

 

    ② 答  :

學習風氣演變:由古至今、由個人而群眾,逐漸蔓延整個大唐。

 

2.  「師」有三種詞性,分別有不同的解釋,圖解如下: 

 

 

  請試著將上圖所列舉的三句話,填入下表能與之對應的欄位裡。 

解釋 

課文 

 古道傳承的狀況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學習的心態 

不恥相師 

 擇師的標準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三、影音題  

Lativ 微電影-林依晨《代課老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HT6uoqZc4s  
談一談你對老師的看法,並為「老師」這個角色下定義。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