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英商工國文科第一冊第二課師說模擬測驗 命題老師: __________科__________班學號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 總分 |
一、單選題 (題每題分共分)
( ).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所謂古文,乃別於駢文而言 韓愈倡古文運動,以復古為革命,有意合文學、儒學、教化為一體 古文運動至歐陽脩時,才算真正成功 所謂「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指韓愈、柳宗元、歐陽脩、范仲淹、蘇洵、蘇軾、曾鞏、王安石。
( ). 師說:「余嘉其能行古道」,此處「古道」乃指: 通習六藝經傳之道 儒家修己治人之道 古人從師問學之道 巫醫樂師百工之道。
( ). 有關韓愈之述,何者錯誤? 韓「昌黎」之號是取其籍貫而名之 曾上書唐憲宗諫迎佛骨表而被貶潮州 韓文雄健精悍,重視寫實和諷喻的精神 以繼承孔孟道統自期,曾曰:「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
( ). 下列讀音,何者正確? 李「蟠」:ㄆˊㄢ 阿「諛」:ˇㄩ 老「聃」:ㄖˇㄢ 句「讀」:ㄉˊㄨ。
( ). 下列解釋,何者正確? 「小學大遺」:小時學過,長大就忘了「君子不齒」:君子感到不屑「不拘於時」:不守時間 「其出人也遠」:他遠遠的離開人群。
( ).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句中「小」、「大」二詞分指: 小人、君子 愚人、聖人 童子、成人 句讀、道業之學。
( ).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句中「小學而大遺」意謂: 小時候所學習的,長大後便遺忘了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願意拜師,士大夫卻不願求師問道 童子不知句讀,則擇師教之;自身有惑不解,卻恥師焉 只願向小輩學習,卻不肯向年紀大的人求教。
( ).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句中「官盛則近諛」意謂: 地位高者易受諂媚 官大勢大,呼風喚雨 向官員學習難免受人輕視 向地位高的人學習,就覺得近於諂媚。
( ).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句中「君子不齒」意謂: 君子接受他人恩惠,沒齒難忘 君子不屑與之同列 君子施恩於人,不足掛齒 君子從師問道,不以年紀之大小。
( ).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乃因為: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 ). 師說一文,主旨在闡明: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世人恥學於師 從師問學之道及尊師重道之理。
( ). 師說一文起筆即點題,說「古之學者必有師」。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古之」兩字,援古以立論,有「是古」以「非今」之意 「必」字將從師問學視為不容置疑的定論,構成一種邏輯上的肯定句 本句可視為作者基本的教育原則之一 首句之「學」,可視為貫穿全文之脈絡。
( ).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句中「讀」讀音同於: 逗 毒 惰 篤。
( ).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句中「句讀」的意思是: 讀書寫字 書法 指文章的斷句 寫文章。
( ).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句中「猶」字,其意是: 或 尚 豈 以。
( ). 「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是故聖益聖,愚益愚。」缺空宜填入: 恥學於師 傳道解惑 不恥相師 因循茍且。
( ). 下列哪一組成語詞義相反? 「小學大遺」與「捨本逐末」 「不恥相師」與「恥學於師」 「不拘於時」與「不顧流俗」 「君子不齒」與「君子不屑」。
( ). 韓愈作師說贈給誰? 李賀 李蟠 李膺 李。
( ).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乃因:聖人無常師無貴、無賤、無長、無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 ). 唐宋古文八大家,屬於唐代的有兩人,即: 韓愈、柳宗元 王安石、曾鞏 柳宗元、蘇洵 韓愈、歐陽脩。
( ). 有關唐宋八大家,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唐有韓愈、柳宗元 歐陽脩知貢舉,拔擢曾鞏、蘇軾,使文風為之一變 韓愈不恤生死排斥佛、老,蘇軾卻精研佛學,蘇轍亦讀書學禪以終 至清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始有唐宋八大家之稱。
( ). 關於韓愈、柳宗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兩人雖不同時代,但都是古文大家 兩人文名相若,世稱韓、柳 韓愈著師說,柳宗元著原道 兩人文章風格相同。
( ). 下列何者沒有論及師道不傳的嚴重結果? 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 師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典範是: 李蟠師韓愈 孔子師郯子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彼此相師 老聃師孔子。
( ). 韓愈作師說,謂當時之人「小學而大遺」。其所謂「小學」,與下列所言何者較近? 說文解字敘云:「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小學為當時之學制 禮記學記云:「一年視離經辨志。」離經,謂離析經文,點讀章句,此為初入學者所習之業 學記又云:「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記問之學即小學 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即「六書」之學。
二、多選題 (題每題分共分)
( ). 下列何者音義通同? 或師焉,或「不」焉:否君子不「齒」:恥與山僧飯「訖」而去:迄「卬」其首負之:仰何以乖「戾」至此:捩。
( ). 師說一文: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受」通「授」「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庸知」即「豈知」「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小學而大遺」意謂學習解決道業上疑惑的小事,而遺漏了句讀的大事「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謂道與師為一體「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意謂學無常師。
( ). 下列「 」內虛字的用法,選出正確的敘述: 「其」皆出於此乎:表推測之語氣夫「庸」知:豈,表反詰語氣人非生而知「之」者:指「道」、「業」,代名詞生「乎」吾前:於,介詞曰師,曰弟子「云者」:語尾詞,如此等等。
( ). 韓愈、柳宗元: 同為唐宋八大家 二人抗顏為人師,指導後進 二人皆積極推動古文運動 二者皆有遊記作品,成為後世楷模 韓愈稱美柳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
( ). 韓愈師說云:「聖人無常師。」下列諸人中,何人非孔子之師? 郯子伯夷叔齊師襄萇弘。
( ). 師說一文中多處用「師」字,下列「師」字何者作動詞用? 其聞道也,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或「師」焉,或不焉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 ). 韓愈曾言:「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可見其積極推動「古文運動」之一斑,請選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選項: 韓愈思想上提倡儒家學說,以儒家道統傳承者自居 大力排斥當時盛行的佛、法思想 提出「文以載道」的口號,反對當時僵化的文體 韓愈所倡之「散文」即所謂唐以前之「八代之文」 經韓愈及柳宗元多位門人等的共同努力,終於開創了唐、宋古文新局,故蘇軾稱頌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 ). 駢文與散文: 駢文亦稱六朝文、四六文駢文講求「文章本身的美即文章價值」古文即散文,不用典故,不求韻律,不講對偶,求樸實無華駢文與散文皆屬無韻文古文係指周秦兩漢之散文。
( ). 下列何者正確? 唐宋古文八大家,始自宋歐陽脩所稱 蘇軾譽韓愈文起八代之衰 「匹夫而為百世師」為柳宗元稱贊韓愈之言 唐宋古文八大家中,唐居其二,而宋朝為六人 劉禹錫、李、皇甫湜等皆是韓愈弟子。
( ). 師說的章法與修辭: 本文先論說,結尾始說明為文之緣由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使用頂針格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係採對比法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是錯綜句法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呼告修辭。
三、閱讀測驗題 (小題每小題分共分)
.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始吾幼且少,為文章,以辭為工。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為炳炳烺烺,務采色,誇聲音,而以為能也。凡吾所陳,皆自謂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遠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於道不遠矣。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剽而不留也;未嘗敢以怠心易之,懼其弛而不嚴也;未嘗敢以昏氣出之,懼其昧沒而雜也;未嘗敢以矜氣作之,懼其偃蹇而驕也。抑之欲其奧,揚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節,激而發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冀夫道也。(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本文次段旨在說明:
世俗低下,為文不易文學主張及寫作的態度與方法時文多尚駢體儷句,古文運動屢遭挫折士大夫不愛尊師,文學傳揚多蹇。
(
)「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意猶:匆匆忙忙輾轉流離不知去向安然自若。
(
)下列「
」內的字詞,何者不當「動詞」用?吾子好道而「可」吾文「疏」之欲其通此吾所以「羽冀」夫道也懼其「昧沒」而雜也。
(
)下列解釋,何者正確?「抗顏」:怒顏「偃蹇」:不順的樣子欲其「奧」:深刻「剽而不留」:抄襲而不創新。
(
)「廉之欲其節」意謂文章要:力求簡潔把握主題伸縮自如立意嚴正。
.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召諸生立館下,誨之日:「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同;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韓愈進學解)
(
)「國子先生」相當於現在的:
教育部長 大學教授 中央圖書館館長
大學校長。
(
)「聖賢相逢」指:
孔孟之道大行
官吏中多聖賢之人 國君是聖人,宰相是賢者
儒家學說最被重視。
(
)下列何句有誤?
「占小善者率以錄」的「率」是「率領」的意思
「爬羅剔抉」是指徵拔人才 「刮垢磨光」是指造就人才
「名一藝者無不庸」的「庸」字,即今之「用」字。
(
)「孰云多而,不揚」的「多」字,指的是:
優秀 官吏多 業荒行毀 所有太學諸生。
(
)下列敘述,何句有誤?
「拔去兇邪,登崇俊良」,係指官吏之任良免姦
古之「太學」,猶如現今之國立大學 此文主旨在勉勵國子諸生精業成行
「治具畢張」的「畢」字是結束的意思。
南英商工國文科第一冊地二課師說小考 命題老師: __________科__________班學號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 總分 |
答案
一、單選題
. D. C. A. A. B. D. C. D. B. D. D. D. A. C. B. A. B. B. D. A. D. B. B. B. B
二、多選題
. AD. ABDE. ABCDE. ACE. BC. ABCDE. BC. ABCDE. BD. ABCD
三、閱讀測驗題
. B A D C A. B C A A D
解 析
一、單選題
. 范仲淹改為蘇轍。
. 昌黎是取其郡望而名之。
. ˊㄩ ㄉㄢㄉˋㄡ。
. 「學」改為「師」。
. 指文章斷句。文中語意完足的稱為「句」,語意未完可稍停頓之謂「讀」。
. 茅坤,明人。
. 同是唐朝人 師說、原道皆為韓愈作品 不同。
二、多選題
. 「齒」:排比、並列「訖」:完畢「迄」:到 「卬」:通「仰」,向上望「戾」:違背。「捩」:扭轉。
. 意謂只學習到句讀的小事,反而遺漏了解決道業上疑惑的大事。
.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 設問。
三、閱讀測驗題
.
「聖賢」:聖君與賢臣
「率」:大都
「畢」: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