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序》學習單:作者文體先備理解與韓愈生平治學態度分析教案

格式
docx
大小
134.89 KB
頁數
9
上傳者
hungwei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9-13,离现在 5 4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送董邵南序〉學習單

設計者:國立蘇澳海事 胡閎崴

壹、課前學習單──作者文體先備理解

一、國學常識──序

,又作「敘」,大抵是用來說明著作旨趣的一種文體,原置於在作品之後

其後因衍生更多關於作品介紹的序文,於是有置於作品前後之別,置於作品之前,稱為「序」;置於作品之後,稱為「跋」。

而依照著作內容可分為「書序」、「詩序」;若是作者自己寫的,則是「自序」,若他人代寫,則稱「他序」。

後來,序的作用又擴充,不單只是在文章著作,而是「贈人以言」,用以臨別時抒發離情或是祝福友人之用,稱之為「贈序」。


請依照下列文字內容,判斷以下三段文字是哪種序文種類:(A)詩序(B)書序(C)贈序

C

河東薛存義將行,柳子載肉於俎,崇酒於觴,追而送之江滸,飲食之。……於其往也,故賞以酒肉而重之以辭。〈送薛存義序〉

A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B

橫不敏,昭告神明,發誓述作,兢兢業業,莫敢自遑,遂以十稔之間,撰成《台灣通史》。

二、作者介紹──韓愈生平與治學態度

請閱讀文章後,完成表格:

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愈生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會卒,嫂鄭鞠之。愈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百家學。擢進士第……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有愛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

憲宗遣使者往鳳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至為夷法,灼體膚,委珍貝,騰遝系路。愈聞惡之,乃上表曰:「……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捨身施佛……,後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穢之餘,豈宜以入宮禁?」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將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願少寬假,以來諫爭。」帝曰:「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後,天子感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爾,固不可赦!」於是中外駭懼,雖戚裏諸貴,亦為愈言,乃貶潮州刺史。

愈性明銳,不詭隨……成就後進士,往往知名。經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每言文章自漢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後,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樹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師說》等數十篇,皆奧衍閎深,與孟軻、揚雄相表裏而佐佑《六經》云。至它文,造端置辭,要為不襲蹈前人者。然惟愈為之,沛然若有餘,至其徒李翱、李漢、皇甫湜從而效之,遽不及遠甚。(節選自《新唐書.韓愈列傳》)


【翻譯】

韓愈,字退之,是鄧州南陽人氏。韓愈三歲時父親過世,跟隨大哥韓會貶官到嶺南生活。韓會過世後,大嫂鄭氏將他養育成人。韓愈自知努力讀書,每天記誦數百字到數千字不等的文章,年紀稍長後,便熟習六經、百家之學。韓愈考取進士……為官有為有守,直言不諱。……累官至監察御史,因上疏極力抨擊宮市之弊,德宗大怒,貶韓愈為陽山令。因韓愈愛民如子,人民多取「慕韓」、「念韓」作為其子的表字。

唐憲宗派遣使者到鳳翔迎佛陀小指骨進宮供奉,三天後,才將佛骨送到佛祠。當時王公、讀書人都爭相到佛寺禮佛膜拜,有些人或開始守佛門戒律、或燒灼身體、或捐獻財物,路上人潮連綿不絕。韓愈聽聞後覺得此事不妥,就上奏表說:「……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次出家,讓朝廷布施佛門為他贖身……,後被侯景所逼,在臺城中餓死,南梁不久也滅國了。侍奉佛祖是為了求得福蔭,竟反遭禍害。從此事來看,佛不足信,便可知了。佛本為夷狄,與中國語言不通,服飾各殊;不說先王制定合禮的言論、不著先王制定合禮的服飾,不知君臣間的道義、父子間的親情,……況且他已過世很久了,枯朽的骨骸,是不吉利的象徵,怎麼適合把它放入宮中?」

奏表上呈後,憲宗大怒,把它拿給宰相看,準備讓韓愈以死謝罪。裴度、崔群勸諫說:「韓愈的言論固然忤逆不道,實在應該判刑治罪。但若不是忠心之臣,怎能做到如此地步?請陛下稍加寬貸,以鼓勵臣下積極上諫的風氣。」憲宗說:「韓愈說我耽溺於侍奉佛祖,我還可以容忍;但說到從東漢以後侍奉佛教的君主,或不能壽終正寢、或在位時間短暫,怎麼能說出這麼悖逆的言論呀?韓愈作為一名臣子,竟然狂妄無禮至此,決不可赦免他!」於是宮中、朝廷都非常驚駭,即使許多皇親國戚也為韓愈說話,憲宗才把他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個性磊落直率,不欺詐虛偽……指導後進晚輩,他們大多都能成名。經過韓愈指點,都稱自己為「韓門弟子」。每談到文章,從漢朝司馬相如、司馬遷、劉向、揚雄後,後代作家便後繼無人,所以韓愈深究文章之本,文學成就斐然,自成一家之說。他的《原道》、《原性》、《師說》等數十篇文章,都深奧曲折且宏偉精闢,與孟子、揚雄之說相為表裏,並能成為六經的註解。至於其他文章,則自造新詞,重點在不襲取前人的言論。但是只有韓愈這樣做是充沛而有餘裕的,到了其弟子李翱、李漢、皇甫湜跟隨並效法這種作法,就遠遠不及韓愈了


注釋:

鞠:養育

宮市:唐朝皇帝宦官到民間市場以低價強買貨物,名為購買,實則強奪。

騰遝系路:形容路上人數眾多,連綿不絕的樣子。遝,音ㄊㄚˋ,眾多紛集貌。

尋:不久。

訐牾:揭發過錯並加以攻擊,忤逆不道。牾,音ㄨˇ,忤逆之意。

乖剌:言行特異,不合於禮。剌,音ㄌㄚˋ,違異、不同。

以上文章是敘述韓愈對於「佛老」、「文學」與「為官」的態度,請根據上文進行圈選與原文回答。


圈選

引用原文

立場

排斥佛老

不排佛老

佛不足信 ) ,亦可知矣。

文學主張

承襲前人

自成一家

造端置辭,要為( 不襲蹈前人者 )。

為官風格

鯁直堅正

八面玲瓏

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

貶官理由

貶陽山

上疏極論( 宮市

貶( )州

( )作為

遣使者往鳳翔迎佛骨入禁中

韓愈 反應

愈聞惡之,乃上表


三、文章背景──河北藩鎮割據的情況

請閱讀文章,並回答下列問題:

唐代的河北已經高度開發,「河北貢篚徵稅,半乎九州」,再加上「河北氣俗渾厚,果於戰耕」,「冀州產健馬,下者日馳二百里,所以兵常當天下。」

安史之亂後,唐代宗將安史降將李懷仙等人就地封為范陽節度使,田承嗣據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李寶臣據成德(河北中部);其後,河朔三鎮逐漸成了地方割據勢力,中央政府難以控制,乃「藩鎮之患」的肇始。

代宗大曆三年,李懷仙為其部下朱希彩、朱泚、朱滔等所殺,此三人相繼為節度使。大歷十四年,田承嗣死,其侄田悅承襲。德宗建中二年正月,李寶臣死,其子李惟岳求繼。德宗拒絕了這一要求,於是李惟岳與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等聯兵抗命。唐朝派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等率兵討伐,李希烈反與河北藩鎮朱滔、田悅等勾結,據許州(今河南許昌市),亂事進一步擴大。興元元年正月德宗下罪己詔,河北三鎮之亂才逐漸平息。此後,河北三鎮自立節度使成了慣例,河北三鎮歷任節度使共計57人,由朝廷所選擇而委任的,不過4人。

河北的軍事割據反映在唐朝的文學作品中。馬戴、賈島都是河北人,要繞道渤海、東海海路才回到唐朝故土,河東(今山西)或河南(今河南)是不能隨便入境的,馬戴的《寄賈島》詩云:「海上不同來,關中俱久住。」(節選自維基百科「河朔三鎮」條)

1.唐代的河北高度開發並具有重要地位,文中舉例與切入的角度是:(多選題)

外交 ■稅收 ■耕作 □布市 ■馬市 □酒館

2.「河朔三鎮」指的是:(多選題)

田承嗣據魏博 ■李寶臣據成德 □李希烈據淮西 ■李懷仙據范陽

3.關於唐朝中期以後河北藩鎮割據的狀況,下列敘述有誤的是:

起因是代宗將安史降將封於河北,而且無法控制他們坐大

河北藩鎮的繼承人大多為親戚或部屬,使得中央無法過問

朝廷因為無法擊敗藩鎮,就採取姑息的態度緩和情勢政局

河朔三鎮之亂在德宗下罪己詔後平息,代表藩鎮割據結束(仍未結束)


4.關於文中所述河朔三鎮的行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藩鎮叛亂難以平定,是因為河朔三鎮軍力比朝廷更強大(因節度使與藩鎮勾結)

河北藩鎮據地擴張,始終與朝廷處於戰爭狀態沒有止息(有止息過)

唐德宗下罪己詔妥協,間接承認藩鎮自立節度使的慣例

在藩鎮割據的狀況下,朝廷與藩鎮之間的領地皆能相通(不能相通)

貳、課文內容

第一段:敘述董生的才能與遭遇,並祝福他北行順利。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懷抱利器,鬱鬱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1.認識董生

董邵南

引用原文

人生際遇

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

個人能力

懷抱利器

當時心情

鬱鬱

前途抉擇

適茲土(之地)當地特色:多( 感慨悲歌 )之士

2.文中「懷抱利器」之「利器」是指:
銳利兵器 □兵法寶書 ■學問才識 □致富良方

3.韓愈對董生未來的判斷

判斷

語氣(關鍵字: )

理由是?

立場

知其必有合

肯定

猶豫

慧眼識才

意氣相投

支持北行

不支持北行


第二段:若有古代燕、趙之士,則必有遇合,但如今的河北之人則未必如此。

夫以子之不遇時,苟慕義彊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1.根據第一、二段所述,燕、趙之士的特質是:

答:燕趙之地多愛慕仁義、感慨悲歌的豪俠志士。

2.文中「矧燕趙之士」的「矧」字,下列可以代換的是:

夫 ■況 □豈 □如 □何

3.從第二段開頭到「出乎其性者哉」為止,韓愈祝福董生北行的理由是:

答:韓愈祝福董生,是因為燕趙多慕義彊仁之士,這些人將與董生意氣相投。


4.第二段出現文章第一個轉折點,轉折關鍵字是:「 」,韓愈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個疑問:

判斷

語氣(關鍵詞: 惡知 )

理由

立場

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

肯定

猶豫

風俗與化移易

(風土人情已隨時間改變)

支持北行

語帶保留

5.韓愈所謂「風俗與化移易」,所暗指的是:

答:韓愈認為當地如今已為藩鎮所割據,或與過去的多感慨悲歌之士的狀況不同。


第三段:暗示董生不必北行。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弔望諸君之墓,而觀於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第三段是文章的第二個轉折點:韓愈因董邵南的遭遇而心有所感,並請董生憑弔望諸君墓。


1.閱讀望諸君樂毅的故事後,對照董生的遭遇以完成下表:

望諸君的故事


望諸君樂毅為燕昭王時名將,曾率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克齊國七十餘城,僅剩莒與即墨兩城未被攻陷。後來齊國田單設反間計,詐稱樂毅久攻不下,是為了自立為齊王。謠言傳至燕國,燕惠王中計,以騎劫替換樂毅;樂毅懼,投奔趙國,趙國封為望諸君。然而,趙王因忌憚他的身分與能力,並未讓他再次領軍,終其一生再無作為。



身分

能力

遭遇

韓愈之感

董邵南

屢試不第的文人

懷抱利器

連不得志於有司,想前往北方尋找機會

󠄀懷古

傷今

望諸君

朝堂將相

󠄀市井豪俠

燕國名將,連克齊國七十餘城

中齊國反間計,被迫離開燕國、逃往趙國

懷古

󠄀傷今

2.對比完董邵南與樂毅後,請問韓愈感嘆這兩個人相同的際遇或困境是:

答:韓愈感嘆兩人能力超群,卻都懷才不遇,被迫離鄉背井。

3.韓愈想要藉樂毅的結局勸導董生,下列敘述合宜的是:

勸導董生,若離開了朝廷,也不要隨意屈居庸主之下、明珠暗投,就如同樂毅一般

勸導董生,若離開了朝廷,也不一定就能夠飛黃騰達、受人重用,就如同樂毅一般

勸導董生,若離開了朝廷,也許可以遇見識才的明主、知賢善任,不要像樂毅一般

4. 「屠狗者」代表隱姓埋名卻身懷絕技的豪俠義士。請針對課文的敘述,完成以下表格:


身分

性格特質

董生此行

屠狗者

(即感慨悲歌之士)

󠄀朝堂將相

市井豪俠

(第二段原文)

慕義彊仁

若得遇屠狗者,則依此段所說,

請屠狗者( 出而仕

若未遇屠狗者,依第二段邏輯,

代表此地( 風俗與化移易 ),不宜久留。


5.董邵南即將北行求用,而韓愈最後一句卻是:「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

仕。』」 可見韓愈寫作這篇贈序,是希望:

支持董邵南前往或留在河北 ■阻止董邵南前往或留在河北

6.承上題,「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此句效果所使用的修辭法是:

映襯 ■婉曲 □誇飾 □錯錝

7.綜觀全文,你認為韓愈所主張的理由是:

答:良禽擇木而棲,韓愈認為河北藩鎮多為亂臣賊子,董生才德出眾,若投靠河北藩鎮,將是為虎作倀,有損自己的名譽;且明天子在上,董生仍有機會受到皇帝賞識,所以應循正軌出仕。


參、全文統整

1.〈送董邵南序〉的文體認識:


〈送董邵南序〉的基本理解

押韻與否

韻文 ■散文

文章體裁

書序 □詩序 ■贈序

2.〈送董邵南序〉的寫作手法:

〈送董邵南序〉根據李塗《文章精義》評說:「文章短而轉折多又氣長」,可見本文最大特色就是曲折吞吐,轉折多氣,言外見意,篇幅雖僅百餘字,但語重心長。同時作者將送別朋友的態度、悲憤的感情,以及弦外之音委婉巧妙的流露。尤其在寫作技巧上,利用「古」、「今」相對比,開展思想情感與發展變化的線索。請試完成下列表格:

時間對比

人物特色

燕趙感慨之士 □河北藩鎮

燕趙感慨之士 ■河北藩鎮

思想性格

合 □不合

合 ■不合

生命主軸

去河北遊宦 □留京等待機會

去河北遊宦 ■留京等待機會

寫作技巧(多選題)

欲擒故縱   □夾敘夾議    ■藉賓顯主   ■先揚後抑

3.依文章的謀篇安排來看,本文轉折的「關鍵句」應該是:

 □吾因子有所感矣  □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  ■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


4.韓愈對於董邵南想要北行一事的勸說方針為:

祝福遠行 □譴責阻止 ■明送暗留


肆、課後延伸閱讀

請閱讀文章後,回答問題:

韓愈〈嗟哉董生行〉

淮水出桐柏山,東馳遙遙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側,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壽州屬縣有安豐,唐貞元時,縣人董生召南隱居行義於其中。刺史不能薦,天子不聞名聲。爵祿不及門,門外惟有吏,日來征租更索錢。嗟哉董生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或山而樵,或水而漁。入廚具甘旨,上堂問起居。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嗟哉董生孝且慈。人不識,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無時期。家有狗乳出求食,雞來哺其兒,啄啄庭中拾蟲蟻,哺之不食鳴聲悲,仿徨躑躅久不去,以翼來覆待狗歸。嗟哉董生誰將與儔?時之人夫妻相虐兄弟為仇,食君之祿,而令父母愁。亦獨何心?嗟哉董生無與儔!


【翻譯】

淮水出自桐柏山,向東奔流千里沒有止息。淝水則出自淮水之側,不能流於千里之遠,在百里便與淮水匯流。壽州的轄下有安豐縣,唐朝貞元時,董召南就在此隱居行義,而刺史不能舉薦他、天子也不知有此人,因此無法當官。等在董生門外的只有稅吏,不僅每天都來收租稅,更向他強索賄賂。唉,董生一早就外出耕種,晚上回家後則努力讀書,整天都無法休息。有時上山砍柴,有時下水捕魚。每日進到廚房準備佳肴,也常到父母房間候問起居,因此父母不憂愁而妻子不嘆息。唉,董生孝順長輩、慈愛晚輩,沒人知道他,只有老天知道並降下許多祥瑞:家中的狗為了哺育董生孩子,出外覓食,家中的雞則啄取庭中蟲蟻來餵養其子,董生的兒子不吃,雞就哀傷地鳴叫著,在原地徘徊不肯走,並用翅膀覆蓋著董生的兒子,等待狗為他覓食回家。唉,誰能與董生相比呢?當時的人,夫妻苛刻對待對方、兄弟彼此仇視,雖受國君俸祿,卻讓父母擔憂哀愁。這些人是存著什麼心呢?唉,董生真是無人可比呀!


注釋:

甘旨:美味的食物 戚戚:難過的樣子 咨咨:嘆息聲 躑躅:音ㄓˊ ㄓㄨˊ,徘徊不前的樣子。 儔:動詞,匹敵、相比之意。

1.〈嗟哉董生行〉的寫作文體屬於:

韻文 □散文

2.〈嗟哉董生行〉的寫作體裁是:

贈序 □古詩 ■樂府詩 □詩序

3.根據文本,下列選項為董邵南的生命缺憾是:

才德兼備而人不知 □稅吏徵租並且索賄

父母妻子食不得飽 □夫妻兄弟感情不睦

4.根據文本,下列行為可以看出董邵南的孝順的選項是:

白天耕種、捕魚或砍柴 ■每日問候父母起居

晚上回家後認真讀書 □讓家中雞犬照顧兒子

5.根據文本,董邵南雖窮困卻仍胸懷大志的敘述是:

董生召南隱居行義於其中 ■朝出耕,夜讀古人書

或山而樵,或水而漁 □入廚具甘旨,上堂問起居

6.韓愈特別描述董邵南家中雞狗的特異行為,是為了表示:

表示董生把家裡照顧得很好,連雞狗都能通人性

表示老天爺對於董生慈孝行為的肯定,降下祥瑞

表示董生的兒子具有祥瑞之兆,雞狗爭相照顧他

表示董生因信仰虔誠,因此老天降下祥瑞嘉許他

7.關於本詩內容,下列敘述有誤的選項是:

可以看出韓愈以文為詩的風格 □韓愈感慨當時世俗風氣的敗壞

頌揚董生雖貧困而能才德兼備 ■感嘆董生隱居不願為官的心志



短文寫作:

【甲資料】

心理學家卡姆經過研究認為:同樣一個觀點,如果是自己熟悉的或者是自己喜歡的人說,心理上接受起來就比較快和容易;如果是自己覺得陌生或者討厭的人說,就可能本能的加以抵制。人們在交往中,往往存在這樣一種傾向──與自己有共同語言的對象,跟自己相似的人,他們更加樂於接近。

(節錄自每日頭條網站:「最有效的溝通說服技巧──自己人效應」)

【乙資料】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雙方關係良好,對方較容易接受另一方的觀點與建議;如果雙方關係不佳,則會帶有防禦心態來面對對方的建議,這在心理學上即是「自己人效應」。

我們如何利用自己人效應成為別人的「自己人」呢?有以下三點建議:

1.不用牽強附會,但也不急於表達自己的立場

在兩人互動的過程中,可以先成為一個傾聽者,捕捉、同理對方的想法,並且不急於表達自己的立場,即使想法有不同的地方,也可以運用同理心理解對方的處境與思考,但不用虛偽附和,也不用急於反駁。

2.找到機會彰顯兩人相同的地方

如果有與你相同或相近的價值觀及話題,可以適時彰顯或肯定它,讓兩人有共同之處,並且讓對方與自己更為親近。

3.以平等的方式給予建議

一段良好的關係,一定建構在平等的地位上。因此如果要給對方建議,最好不要以高高在上的角度指摘對方,或是強硬命令對方接受,而是以委婉建議、討論商量的態度創造雙方溝通的空間與可能性。

(改寫自百度百科:「自己人效應」與知乎網站:「同體效應──做別人的自己人!」)


請閱讀甲、乙資料後,回答以下兩題:

問題一:請你針對課文內容,敘述韓愈如何運用「自己人效應」的三種方法來勸說好友,文長100–150字左右。

參考答案:

韓愈運用了三種方式勸說董生。首先,韓愈「不急於表達自己立場」,未明白反對董生去河北,而是委婉地點出河北風俗移易,並以樂毅之例讓董生思考此舉的合理性;其次,韓愈「找到機會彰顯兩人相同的地方」,站在董生的立場,肯定董生之才,並惋惜其有志難伸的遭遇;最後,韓愈「以平等的方式給予建議」,鼓勵而非命令,建議董生繼續到朝廷尋求出仕。


問題二:假如你的朋友董小南被演藝公司挖掘,準備要休學專心往演藝之路發展,但是他的父母反對。你身為他的朋友,若支持他休學築夢,他可能會引發家庭革命;反對他,則小南可能失去實現夢想的機會。你對小南「休學專心往演藝之路發展」的決定是支持還是反對呢?

請以「給小南的一封信」為題,運用「自己人效應」呈現自己的主張與理由,並請嘗試給予小南調和現實與理想衝突的建議,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文長300字左右。


教學文章由國立蘇澳海事 胡閎崴老師提供


8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