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學習單:國學常識與文字解析教學教案

格式
docx
大小
91.59 KB
頁數
5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06-05,离现在 6 14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陳情表〉學習單

設計者:玉井工商 劉殷佐

  1. 國學常識

中國三大抒情文

  南宋謝枋得《文章軌範》引用安子順之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此三篇稱為「中國三大抒情文」內容皆情感充沛且真摯。它們分別表述三種不同的感情,有君臣之情、終養之情以及倫理之情。請完成下列表格分析:

篇名

時代

作者

表述之情

出師表

三國

諸葛亮


(君臣之情) □孝(終養之情) □慈(倫理之情)

陳情表

東晉

李密


(君臣之情)(終養之情) □慈(倫理之情)

祭十二郎文

韓愈


(君臣之情) □孝(終養之情)(倫理之情)


  1. 題解檢索

請就本文篇名〈陳情表〉分析作者為何上表?


上表對象

【 晉武帝 

上表者 

【 李密  

事件

被徵召入京任職,多次催迫

時間


晉武帝泰始二年 晉武帝泰始三年

文眼

 】字

目的

(訴求)

因【 祖母 】年老多病,無人奉養,遂上此表。

表明先盡【】,再盡【】的願望,請求晉武帝體諒。

文體


感謝皇恩 □按劾官員 陳述情事 □表明異議


  1. 文本解構

第一段:昔日悲苦之情

請以文本內容整理以下表格說明作者生長背景與家庭狀況之情形。




家庭

成員

狀況

父親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另娶  去世

母親

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改嫁  □離婚

祖母

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早年臥病在床 □晚年臥病在床

作者


成長


過程

撫養權

祖母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祖母將作者送給別人撫養


祖母親自撫養

身體狀況

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體弱多病 □身強體健

旁系血親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


家族興旺 家族單薄

後代親屬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福薄晚來得子

福厚兒孫滿堂

家族

狀態

對內

無應門五尺之僮



家族興旺 家族單薄

對外

無期功強近之親

與祖母之情

相依之情

煢煢獨立,形影相弔。


祖孫相依 □祖孫分居

事親之情

侍奉祖母湯藥,未曾廢離


奴僕待奉 親力親為


第二段:現今進退兩難之情

  1. 試就以下表格整理作者在地方和朝廷的推舉之下,官位的變化與就任情形:


推薦人

推薦官位

就任情形

原因

地方

太守臣逵


孝廉 □秀才 □洗馬


就任 未就任

因祖母的病情日益加重,讓李密無法安心,所以在徵召下無法前往就任官職

刺史臣榮


孝廉 秀才 □洗馬


就任 未就任

朝廷

晉武帝


孝廉 □秀才 洗馬


就任 未就任


  1. 地方和朝廷對作者不就任官職的態度與作為為何?(用原文回答)


態度與作為

意指

郡縣

郡縣逼迫,催臣上道

指郡縣用逼迫的手段,要李密進京任職

州司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指州司用比星火疾速的手法,要李密進京就職

朝廷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中央用嚴厲的手段,指責李密抗命不就任官職

郡縣→州司→朝廷 為( 層遞)手法,表示無法赴任官職的壓力與無奈。


  1. 用以下表格整理作者內心進退兩難的心情:

忠孝難全

兩難心情(原文)

意指

盡忠

忠君

欲奉詔奔馳

表示想遵從詔令,趕快前往就職

退

不能孝親

劉病日篤

祖母病情一天比一天惡化

盡孝

孝親

苟順私情

自己想順著私情在家照顧祖母

退

不能忠君

告訴不許

向朝廷申請無法獲准


第三段:對祖母眷戀之情

一、請以下列表格整理作者如何在過程中說服晉武帝:

對象

談判的策略

說服的內容

晉武帝

(1)讚揚皇帝的作為(晉朝帝王風範)



(1)從盡忠角度來看

原文: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盡節於陛下之日長。



(2)從盡孝角度來看

原文:

祖母劉今九十有六,報養劉之日短也





原文:聖朝以孝治天下,沐浴清化

(2)實施情形

原文:凡在故老,由蒙矜育

(3)反推自身之情形

原文: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作者自己

(1)消除晉武帝的疑心

原文: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2)武帝知遇之恩

原文: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祖母

(1)祖母身體狀況

原文: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2)祖孫二人關係

原文: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二、李密如何在祖母與朝廷之間做取捨?他在陳情時所掌握關鍵說法為何?

1.先( 終養祖母) ,再( 盡忠朝廷)。


2.□晉武帝的知遇之恩 晉武帝的治國教化 □晉武帝的身體狀況


第四段:對晉武帝感激之情

  1. 說明李密的辛酸苦楚是眾所皆知的事:

地方政府

上天

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所知

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1. 本文中李密最大的心願是希望晉武帝成全什麼事情?(用原文回答)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2. 文中「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主要表達出作者何種語氣來讓晉武帝答應其請求?


      • 肯定語氣 □ 推測語氣 祈使語氣

    1. 文中李密最後承諾用什麼方式表達對朝廷的忠誠:

    行動表現

    心情感知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1. 綜合整理

    1. 「婉曲格」說法是為了避免遇到感傷或是避諱的地方,不直說本意,而是用委屈含蓄的話語烘托暗示。請將本文使用此法之處,說明其真實涵義。

      原文

      涵義

      慈父見背

      父親死亡

      舅奪母志

      母親改嫁

      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說明自己並非不要晉武帝所授予的官位,而是為了照顧祖母,因此無法立即到任。

      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說明自己對所授予的職位感到滿足,無意故作姿態,以謀求更高的官階。

    2. 本文是臣子上表給聖上的奏章,其中運用了許多的「敬詞」與「謙詞」的手法,表示李密是以恭敬、誠惶誠恐的心態上表陳述意見。以下整理文本中相關敬、謙詞用語,並請判斷之:

    文句

    敬謙詞用語

    1.「慈父」見背


    敬詞 □ 謙詞

    2.逮奉「聖朝」


    敬詞 □ 謙詞

    3.尋「蒙」國恩


    敬詞 □ 謙詞

    4.「猥」以微賤


    敬詞 謙詞

    5.「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


    敬詞 □ 謙詞

    6.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


    敬詞 □ 謙詞

    7.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


    敬詞 謙詞

    8.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敬詞 謙詞

    9.「謹拜」表以聞


    敬詞 □ 謙詞


    伍、延伸閱讀

    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行,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假如其身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於眾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穢之餘,豈宜以入宮禁!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古之諸侯,行吊于國,尚令巫祝先以桃膨,祓除不祥,然後進弔。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巫祝不先,桃膨不用,群臣不言其非,禦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聖人之所作為,出於尋常萬萬也,豈不盛哉!豈不快哉!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無任感激懇悃之至。謹奉表以聞,臣某誠惶誠恐。 節選自韓愈〈諫迎佛骨表〉



    一、請根據上文內容及篇名〈陳情表〉分析作者目的?

    迎佛骨

    上表對象

    唐憲宗

    上表者 

    韓愈

    事件

    唐憲宗要迎佛骨入宮內供養三日

    時間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

    目的(訴求)

    勸諫唐憲宗(不應迎佛骨入宮,有損禮教與國祚。

    文體


    感謝皇恩 □按劾官員 陳述情事 □表明異議


    二、韓愈上表勸諫聖上不宜迎接佛骨的理由為何?


      佛教是外來的宗教


      悖離傳統漢文化的制度


      違反儒家孔子「敬鬼神而遠之」的信念

    三、下列哪些是韓愈認為迎佛骨有損禮教的理由?


      與中國言語不通     口不道先王之法言



      身不服先王之法行    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

      枯朽之骨,凶穢之餘   群臣不言其非,禦史不舉其失

    四、韓愈認為宜用什麼方式來處置佛骨呢?


      送返佛骨回去      交付主管機關負責


      轉送其他寺院保管    送火化或投水處置




    8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