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複試篇】
◎試教準備
讀書會階段
其實早在大四下那學期,就先與同學組成讀書會準備試教,以 A4 簡單教案的方式
跑完教案,彼此互聽 15 分鐘的教學演示,當時的教案雖然比較生澀,但也讓我提前跑
了教甄試教的課文。
大五實習完,怕筆試通過後來不及備課,於是又與在臺北的學姐、同學組成試教讀
書會,彼此討論教案與互看試教。每個人試教有不同的風格與擅長的部分,所以不同人
準備的教案不一定會適合自己,但是演示過後的討論是很重要的,隨著大家的討論,你
可以聽到對於文本詮釋或引起動機不同的看法,而通常這部份也都是自己準備教案時的
盲點所在,譬如我自己在準備〈花木蘭〉這首樂府詩時,我的動機永遠都想到老哏路
線——用迪士尼的花木蘭劇情引起動機,但與其他人討論過後就會迸出很多新想法,像
是傳統女性形象在花木蘭這首樂府詩裡是個突破,聯結到現代社會女性領袖 Lean In 的
崛起,這些都是討論過後才迸出的想法。雖然在讀書會時仍沒有辦法把所有課文都跑完
一遍,但有些相同概念或好點子也適用於其他課文的備課上。
衝刺階段
從初試結果放榜到複試考試的短短一週內,我把所有的課文都重新備過一遍,讓自
己安心,甚至許多之前演示過後來發覺不夠完善的課文也全部卡掉重鍊,更找了許多人
幫我聽試教,看自己還有哪些不足。在這過程當中,是我準備教甄最焦慮的一個禮拜,
許多不同的意見如雪花般紛飛而來,這時不僅要斟酌修改自己的試教與教案的漏洞,也
要準備那些未完成的教案。完成所有教案後,為了怕上臺演示的口條不夠流暢,我自己
計時十分鐘,在沒有搭配板書的情況下,把所有課文講了一遍,強大的壓力下,甚至導
致我考前一天失眠。
新北複試當天抽到〈森林最優美的一天〉,我只有穩穩地把文章段落賞析講完,事
後回想起來,如果拿到像這樣淺顯的白話文,應該聯結其他課描寫自然的文章以展現對
教材的熟悉,這樣或許會更高分。在土城國中的那一場複試則是抽到〈陋室銘〉,全文
貫徹在「惟吾德馨」這個主軸,當天的演示我認為自己收尾有點太趕,因為只有 10 分
鐘,所以時間的掌握度需要比 15 分鐘還要精準。
綜合意見
1.亮點:在準備試教時,需要找出自己的亮點,譬如段落賞析、結構統整、作文教
學……,看自己擅長是哪個部分,就放大自己的優點。
2.熟悉度:教材的熟悉度是指除了試教課文外,對六冊其他課文也能掌握。若抽到
的課文篇章,有其他課可以互相呼應的文章或文句,就可以加以補充,讓評審知道你不
只有熟這一課,而是一到六冊的教材你都可以信手拈來。
3.教學目標:試教切記聚焦在一個教學目標就好,太多教學目標讓人不容易抓到你
的教學重點,而且有了教學目標的好處是——不易離題,講得天花亂墜也繞得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