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並序》學習單:作者與序跋體探微

格式
docx
大小
436.18 KB
頁數
11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6-10,离现在 3 13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學習單

彰化成功高中 蔡淑姿

第一部分:認識作者

問題一:請仔細閱讀下列與白居易相關的典故、成語及其意義,請配對連結。

典故


成語


意義

張固《幽閒鼓吹》:「尚書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謁著作顧況。況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嗟賞曰:『得道個語,居亦易矣。』」



老嫗能解


比喻人不自由

《冷齋夜話》:「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降,則易之。故唐末之詩近於鄙俚也。」


略識之無


形容文字通俗明白,容易看懂。

〈與元微之書〉:「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裡曉燈前。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


口舌成瘡手肘成胝


形容勤奮讀書

〈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之字、無字示僕者,僕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




居大不易


指人識字不多

〈與元九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


籠鳥檻猿


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


問題二:閱讀文字後,回答問題

白居易過世後,唐宣宗寫了〈弔白居易〉:「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表達對白居易的深深緬懷。

請問:

  1. 下列詩句,可看出唐宣宗對白居易詩作的讚賞有:(多選)

綴玉聯珠六十年 童子解吟長恨曲 胡兒能唱琵琶篇 一度思卿一愴然

  1.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可推測出白居易詩文具( 平易近人/淺白 特色,與「問題一」表格中的成語( 老嫗能解 )一詞最為相關。

第二部分:序跋體

問題三:閱讀以下「序跋類」文體介紹後,回答下列問題。

作用

說明作品書籍的創作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也可以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或者對其中有關問題的研究和闡發。

發展

  • :最早可以追溯自《詩序》。一直到漢代才正式出現以「序」為文體名的文章,如《史記》的〈太史公自序〉。

  • :與序的性質相似,合稱為「序跋體」。一般而言,序較詳細,跋較簡略。「跋」此一文體名稱,是自宋代歐陽脩、曾鞏寫作此類文章後才算正式成立。

位置

「序」在漢代以前都是放置在全書之後,如《史記•太史公自序》、〈說文解字敘〉等。魏晉以後在序文之後又有增補,才逐漸移到全書之前。於是稱在書前者為「序」,在書後者為「跋」,合稱「序跋體」

別名

序:敘、緒、引言、前言、弁(ㄅㄧㄢˋ)言、序言、卷頭語。

跋:後序、後記、書後、跋尾。

作者分類

自序

作者自作,如太史公《史記》序。自序可更深切表達作者著書之原委與寄託。

他序

請別人作序,起於左思。據說左思〈三都賦〉完稿之後,自認名氣不夠大,於是請求當時著名的學者皇甫謐(ㄇㄧˋ)為他寫序。皇甫謐於是寫了〈三都賦序〉,三都賦因增加序文而得世人重視,造成洛陽紙貴的盛況。從此以後,請人作序遂成風氣。

作品分類

書序

為書籍而編寫的序,自序或他序皆可。

詩序

記詩之本事,通常為詩人自撰。

詩集序

古人親朋宴聚,在宴上飲酒賦詩,詩成,集合成冊,再由在場某人為此詩集作序。

畫序

為繪畫作品而編寫的序。如歐陽脩〈七賢畫序〉。

另有贈序:贈人以言,以表敬愛或陳忠告之誼者。唐初贈人始以「序」名。韓愈〈送董邵南序〉。(與序跋體不同)

  1. 以「作品」分類的序而言,下列各篇目屬於什麼序呢?請連連看。

    篇目


    作品分類序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書序

    陶潛〈桃花源記〉

    詩序

    張李德和〈畫菊自序〉

    詩集序

    王羲之〈蘭亭集序〉

    畫序

    連橫〈臺灣通史序〉

  2. 以「作者」分類的話,上題所述作品都屬於( 自序)

  3. 下圖為著名小說《沙丘》在網路書店簡介及其中文版序。請問其序言是屬於( 他序)


第三部分:認識琵琶

問題四:閱讀以下介紹,回答表格中的問題。

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秦朝時期出現的。「琵琶」這個名稱來自所謂「推手為批,引手為把」(最基本的彈撥技巧)所以名為「批把」(琵琶)。

琵琶的起源不詳,其外型與魯特琴及烏德琴類似,可能源自共同的祖先。中國古代記錄對它的起源有多種猜測,杜摯認為源自秦朝末年;劉熙認為這種樂器起源自遊牧的胡人,可能是自中亞或西亞傳入;一說來自烏孫。

在漢朝時已經成為中國常見樂器,在魏晉南北朝之前,琵琶可以用來泛指所有彈撥樂器。秦漢琵琶琴身呈圓盤狀而直項。常見的琵琶為直頸,南北朝竹林七賢中的阮咸善於演奏琵琶,所以後世稱這種樂器為阮咸,或是秦漢琵琶。在唐代時,由龜茲傳入曲頸琵琶,當時琵琶是橫抱用撥子彈奏,馬背上彈奏。現代的琵琶為改良後的曲項琵琶,在明朝定型。

影片:琵琶大師楊惟演奏陽春白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oWajhLTVI

《韓熙載夜宴圖》

根據南唐《韓熙載夜宴圖》,女子所演奏的琵琶是:

直頸琵琶 曲頸琵琶 遶頸琵琶

其彈奏的方式是:

直抱 橫抱 □可直可橫

其彈奏的工具是:

指法 勺子 撥子

推論中唐白居易時的琵琶應是:

直頸琵琶 曲頸琵琶 遶頸琵琶


第四部分:課文剖析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爲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爲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語譯:唐憲宗元和十年,我被貶爲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裏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聽那聲音,錚錚鏗鏗有京都流行的聲韻。探問這個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藝。後來年紀大了,紅顏退盡,嫁給商人爲妻。於是命人擺酒叫她暢快地彈幾曲。她彈完後,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自己說起了少年時歡樂之事,而今漂泊沉淪,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間輾轉流浪。我離京調外任職兩年來,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而今被這個人的話所感觸,這天夜裏纔有被降職的感覺。於是撰寫一首長詩贈送給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題爲〈琵琶行〉。


問題五:請從序文中,找出以下資訊並完成表格。

心情

白居易

左遷九江郡司馬

元和十年

湓浦口

遷謫意

琵琶女

漂淪憔悴轉徒江湖間

憫然

1.下列關於序文文句解釋,敘述正確的是:(多選)

作者至九江,乃因尋訪精湛的琵琶樂音

琵琶女來自長安,年華老去後嫁予商人

琵琶女與作者皆有不如意之事,因而有不如意之情

作者聽聞琵琶女身世,對此有所感觸,才創作此篇

2.序文作用,通常能「說明作品的創作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也可以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或者對其中有關問題的研究和闡發。」〈琵琶行〉的序文,下列未表現的是:

說明作品的創作意圖 □說明作者情況 □說明創作背景 □說明相關問題之研究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語譯: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着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我和客人下馬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音樂。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迴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問題六:請根據課文,回答下列問題,並說明判斷文意的關鍵詩句,完成以下表格。

項目

內容

判斷的詩句

時間

清晨 正午 □黃昏 晚上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事由

氣氛

夜宴送別時,聆聽精采樂音,令人留連忘返

江邊為客送別,船上餞別無絲竹,更襯淒涼

被貶舉杯消愁愁更愁,江上茫然月色引人悲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問題七:白居易善於安排情節,每項情節皆環環相扣。第一段以「主人忘歸客不發」收尾,其因為( 忽聞水上琵琶聲 )。此句又與前文( 舉酒欲飲無管絃 相呼應,鋪陳送別寂然,更添淒涼秋夜中的濃濃別愁。因此一有樂音傳來,立馬吸引了主人與客的注意力,因而「主人忘歸客不發」。也為下文尋聲邀請演奏一事埋下伏筆。


問題八:「主人下馬客在船」一句,使用了「互文見義」,意指「主人與客皆下了馬,又一起上船」。請問:為何不能直譯為「主人下馬欲送別客人,客人上船欲遠行」,文意上有何不同?

答:(參考答案)因為下一句為「舉酒欲飲無管絃」,看來主人是舉辦了餞別酒宴,送客遠行。若是馬上送客離開,也就沒有「主人作東餞別客」一事了。且若馬上別離,也難醞釀別愁,更別說引出下面的故事了。



尋聲闇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爲霓裳綠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語譯:尋着聲源探問彈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沒有動靜。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懷裏還抱着琵琶半遮着臉面。轉緊琴軸撥動琴絃試彈了幾聲;尚未成曲調那形態就非常有情。弦弦悽楚悲切聲音隱含着沉思;似乎在訴說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頭隨手連續地彈個不停;用琴聲把心中無限的往事說盡。輕輕地攏,慢慢地捻,一會兒抹,一會兒挑。初彈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彈綠腰。大弦渾宏悠長嘈嘈如暴風驟雨;小弦和緩幽細切切如有人私語。嘈嘈聲切切聲互爲交錯地彈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盤。琵琶聲一會兒像花底下宛轉流暢的鳥鳴聲,一會兒又像水在冰下流動受阻艱澀低沉、嗚咽斷續的聲音。又好像水泉冷澀琵琶聲開始凝結,凝結而不通暢聲音漸漸地中斷。像另有一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悶悶無聲卻比有聲更動人。突然間好像銀瓶撞破水漿四濺;又好像鐵甲騎兵廝殺刀槍齊鳴。一曲終了她對準琴絃中心劃撥;四弦一聲轟鳴好像撕裂了布帛。東船西舫人們都靜悄悄地聆聽;只見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撥片插在琴絃中;整頓衣裳依然顯出莊重的顏容。她說我原是京城負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長安城東南的蝦蟆陵。彈奏琵琶技藝十三歲就已學成;教坊樂團第一隊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彈罷都令藝術大師們歎服;每次妝成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京都豪富子弟爭先恐後來獻彩;彈完一曲收來的紅綃不知其數。鈿頭雲篦打節拍常常斷裂粉碎;紅色羅裙被酒漬染污也不後悔。年復一年都在歡笑打鬧中度過;秋去春來美好的時光白白消磨。兄弟從軍姊妹死家道已經破敗;暮去朝來我也漸漸地年老色衰。門前車馬減少光顧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給商人爲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輕易別離;上個月他去浮樑做茶葉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與我作伴繞艙的秋水淒寒。更深夜闌常夢少年時作樂狂歡;夢中哭醒涕淚縱橫污損了粉顏。


問題九:聽到琵琶聲後,作者所採取的行動有:(請回答原文)

答:尋聲闇問彈者誰?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迴燈重開宴。

問題十:請選出第二段描述中,符合琵琶女形象的描述,並寫出你判斷的依據文句。

琵琶女形象

判斷的文句

落落大方,頗有自信矜持羞怯,欲語還遲
小家碧玉,溫柔秀氣天真爛漫,動靜皆宜

技藝精湛,情韻無限 □自抒身世,悲切感人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問題十一:從琵琶女彈奏高底起伏、頓挫有致的樂音中,我們可以知道她是個「有故事的人」。第二段的樂音起伏,可與第三段琵琶女自抒跌宕身世的文字對讀。請配合課文,填下表

詩句(具體事物)

琵琶聲(抽象聲音)

琵琶女客觀遭遇

琵琶女主觀情感

參考右欄選填

選項

大弦嘈嘈如急雨

琵琶粗絃喧響而繁急

十三學得琵琶成

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伏

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

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雲篦擊節碎

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

秋月春風等閒度

妙齡出道,

琴藝出眾。


(A))。


盛極一時。

走紅滋味。


(C)),


(B)

(A)色藝雙全

(B)年華虛度
(C)一擲千金

小弦切切如私語

琵琶細絃輕細而柔和

大珠小珠落玉盤

比喻曲調(圓潤清脆

間關鶯語花底滑

比喻樂曲之輕盈流暢

幽咽泉流冰下難

比喻樂音(低沉微弱

弟走從軍阿姨死

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

(E)),

掌聲不再。

填入合宜的選項
(D)老邁龍鍾
(E)年老色衰
(F)玉關人老

水泉冷澀弦凝絕

凝絕不通聲暫歇

比喻樂音凝滯阻澀、

樂曲停頓休止

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

無聲卻餘音裊裊,

高潮蓄勢待發

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

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

遶船月明江水寒

委身下嫁,

備遭冷落。

(I)),

淒涼孤寂。

填入合宜的選項
(G)孀居寂寞
(H)寶釵分鳳

(I)獨守空閨

銀瓶乍破水漿迸

比喻樂曲(激越高昂

夜深忽夢少年事

夢啼妝淚紅闌干

往事如夢,不堪回首。

怨憤哀傷,悲切淒厲。

鐵騎突出刀槍鳴

比喻樂曲之高急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

比喻樂曲(強烈緊厲

  1. 琵琶女自述身世時,所透露出的感慨有:(多選)

風華絕代,容顏絕麗 □委身下嫁,孤寂獨守 □今非昔比,盛況難再

技藝衰退,人走茶涼 □人事全非,年華老去 □秋扇見捐,無所依靠

  1. 白居易描繪樂音極為精妙,能「化抽象為具體」,讓無形的音樂以有形的想像呈現讀者面前,因而即便未能親耳聽聞,也能感同身受。下面呈現「化抽象為具體」的詩句有:

大弦嘈嘈如急雨 □大珠小珠落玉盤幽咽泉流冰下難

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 曲終收撥當心畫


問題十二:根據上表,若以琵琶女的人生階段與生命輝煌度作XY軸趨勢圖,必是高低起伏,有烜赫燦爛,有寥落燈火,也有黯淡無光。請根據課文,作一XY軸趨勢圖。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爲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爲君翻作〈琵琶行〉。

語譯我聽琵琶的悲泣早已搖頭嘆息;又聽到她這番訴說更叫我悲悽。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問是否曾經相識!自從去年我離開繁華長安京城;被貶居住在潯陽江畔常常臥病。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沒有音樂;一年到頭聽不到管絃的樂器聲。住在湓江這個低窪潮溼的地方;第宅周圍黃蘆和苦竹繚繞叢生。在這裏早晚能聽到的是什麼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悽的哀鳴。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樣好光景;也無可奈何常常取酒獨酌獨飲。

難道這裏就沒有山歌和村笛嗎?只是那音調嘶啞粗澀實在難聽。今晚我聽你彈奏琵琶訴說衷情,就像聽到仙樂眼也亮來耳也明。請你不要推辭坐下來再彈一曲;我要爲你創作一首新詩〈琵琶行〉。

問題十三:作者從哪些角度來描寫貶謫環境的蕭索?


貶謫環境的蕭索之因

詩句原文

1外在環境

居住環境惡劣

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

2文化環境

缺乏音樂文化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3內在環境

內心生活孤寂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嘔啞嘲哳」所表示的樂音特色有:(多選)

悅耳動聽 細碎雜亂 通俗音樂 高雅音樂 鄉野音樂

問題十四: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1. 請分析作者與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的相同處有:

    琵琶女

    白居易

    相同處

    過去色藝雙全,名滿京城的(名妓

    現今年華老去,無限感傷。

    過去科考順利,任京城要職的(才子

    現在被貶江州,任閒職

    皆是(昔盛今衰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我從去年辭帝京,調居臥病潯陽城

    冷落的遭遇是被迫的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懷才不遇的孤獨寂寞

  2. 白居易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對琵琶女能心有同感,寫下千古名篇〈琵琶行〉的原因可能有:(多選)

二人是同鄉,產生他鄉遇故知之感

二人遠走他鄉,孤苦無依困坐愁城

二人遭遇皆今非昔比,且流落異鄉

二人皆年華老去,有白髮徒生之憾

二人皆有才華,但受冷落無人賞識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語譯:被我的話所感動,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轉緊琴絃撥出急聲。悽悽切切不再像剛才那種聲音;在座的人重聽都掩面哭泣不停。要問在座之中誰流的眼淚最多?就是我江州司馬,淚水重重溼透青衫衣襟!

問題十五:第五段中,琵琶女聽了作者遭遇後,再次彈奏琵琶,樂音動人。請根據文意回答下列問題。

  1. 請檢視原文,前後對照後完成下表。

    琵琶女

    彈奏技法

    樂曲情感

    演奏對象

    第一次

    輕攏慢撚抹復挑

    別有幽愁闇恨生

    萍水相逢的客人

    第二次

    卻坐促絃絃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

    同是天涯淪落的知音

  2. 承上題,琵琶女二次彈奏琵琶的層次與情緒有所不同,請綜合說明彈奏層次不同的原因是:

答:根據上題,我們可以得知琵琶女第一次彈奏,表現的是技法精湛「輕攏慢撚抹復挑」,但情感隱微顯露「別有幽愁闇恨生」。但在聽了作者一番「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故事分享後,應該激起其心事,二人有同病相憐之感。因此第二次的演奏必然情感較激昂,心事不再掩抑,心緒直洩而下。因為她遇到了知音。

  1. 「座中泣下」以「江州司馬」為最多,其原因可能有(多選)

因為潯陽的偏遠與送別友人的不捨,在琴聲中藉琴澆愁

因為琵琶女的琴藝令人感動,使作者有悔不當初的憾恨

因為與京城琵琶女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同情與理解

因為政治的鬥爭而「辭帝京」,離鄉背井來到荒遠的潯陽

因為從琵琶女的才藝與身世中,憐人又自憐的悲淒心情

問題十六:「月」其形「圓滿」,故常被文學家作為「孤獨」的反襯;其色「清冷」,常被作為「寂寞」的寫照。同樣的「江水」因其溫度「冰冷」,也常被暗指孤獨冷清;其水波盪漾,常用以表達情緒掀起漣漪,久久不散。請根據文意,回答下列有關「江」與「月」的問題。

本詩共有四處敘寫「江」與「月」的詩句,請找出這些句子,並說明它們所寄寓的情感或表達的意境。

詩句

意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送別朋友在茫然淒清月色中,襯托出離人的徬徨無依,及詩人的悲涼感傷。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琵琶聲停時萬籟俱寂,只見一輪清亮秋月在水中盪漾,映襯出在場眾人此時仍沉浸在樂音中,心情明亮感動不已。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琵琶女丈夫四處經商,經常不在身旁陪伴。她只能獨守江畔,與寒冷的江水和圓月相伴,更顯寂寞冷清。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白居易在江州面對良辰美景,因為謫居在外,只能獨飲獨酌,更顯寂寞。



第五部分 延伸閱讀

〈與元微之書〉是白居易寫給好友元稹的書信,請閱讀本文後,再回答問題。

〈與元微之書〉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樂天白:

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實為之,謂之奈何!

僕初到潯陽時,有熊孺登來,得足下前年病甚時一札,上報疾狀,次敘病心,終論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際,不暇及他,唯收數帙文章,封題其上曰:「他日送達白二十二郎,便請以代書。」悲哉!微之於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聞僕左降詩云:「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起坐,暗風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僕心哉!至今每吟,猶惻惻耳。

且置是事,略敘近懷。僕自到九江,已涉三載。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無恙。長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來。頃所牽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饑飽,此一泰也。

江州風候稍涼,地少瘴癘。乃至蛇虺蚊蚋,雖有,甚稀。湓魚頗肥,江酒極美。其餘食物,多類北地。僕門內之口雖不少,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亦可自給。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僕去年秋始游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爐峰下,見雲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捨。因置草堂,前有喬松十數株,修竹千餘竿。青蘿為牆援,白石為橋道,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記。每一獨往,動彌旬日。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唯忘歸,可以終老。此三泰也。計足下久不得僕書,必加憂望,今故錄三泰以先奉報,其餘事況,條寫如後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書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筆,隨意亂書。封題之時,不覺欲曙。舉頭但見山僧一兩人,或坐或睡。又聞山猿谷鳥,哀鳴啾啾。平生故人,去我萬里,瞥然塵念,此際暫生。余習所牽,便成三韻云:「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裡曉燈前。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

樂天頓首

  1. 白居易提及謫至江州後的「三泰」為何?

答:三泰是:(1)家人康健團聚。(2)衣食用度可自給。(3)優游美景,忘懷名利。


  1. 白居易提及三泰的目的可能有:(多選)

向元稹誇耀在江州生活的美好境況

以標榜自我有高雅不凡的生活品味

以寬慰元稹不要太掛念自己的處境

向元稹展現自己面臨挫折時的曠達


  1. 元微之與白居易乃生死不移的摯友,請從文中找出其為摯友的證據,並說明之。

答:

9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