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欣怡製作
琵琶行并序學習單
白居易生平補遺
夙慧早現,讀書不懈
白居易自幼聰慧,五、六歲開始學習寫詩,九歲已識聲韻。十六歲時,從江南來到長安,攜所作詩文,見當時名士顧況(這種風氣在當代十分盛行,稱做),顧況一見詩卷上的名字「居易」二字,便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後來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一首,中間寫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進,春風吹又生。」不禁擊節讚賞,大嘆:「有才如此,居天下亦何難?」顧況便到處替白居易宣言揚,白居易一時聲名大振。
勤奮有成,雁塔留名
貞元十五年,白居易由宣歙()觀察使崔衍選拔為應貢進士,赴京參加考試。明年春,一舉高中。此時他二十七歲,在十七位同榜進士中最為年輕,曾寫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同時登科授職的還有元稹,元稹後來成為白居易的親密好友。
仕宦直切,關心民瘼
白居易初任縣尉,縣尉的職務是「分判眾曹,收率課調」。白居易到任後,進一步瞭解到人民的貧困。觀刈麥詩寫農民在酷暑中勞動:「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又寫一位貧婦懷抱著孩子,,在田頭拾麥穗,「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詩人聯想到自己「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不由得「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詩酒晚年,退隱香山
敬宗寶曆元年,五十三歲的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受到蘇州人民的愛戴。他仍念念不忘人民的痛苦,但又感到「,。」一次,他因公外出,不慎跌落馬背,腰足受傷,病了幾個月。腰傷痊癒時,眼疾接踵而至。是年九月,辭官回洛陽。這時朝中又起政變,皇帝換為文宗,文宗對名重一時的詩人很仰慕,徵拜為秘書監。次年,升為刑部侍郎。這時長安的詩人甚多,白居易儼然成為詩壇「祭酒」。五十八歲時,稱病免官。
白居易老年才得一子,但三歲即告夭折,詩人十分傷心。同年,摯友元稹也去世了,這些對白居易都是相當沈重的打擊,只有寄情於詩酒、山水之間,遍遊洛陽名勝,以寄託胸懷。此後,詩人「交遊一半在僧中」,與洛陽香山寺僧如滿結香火社,時相往來,自號,又頗放意詩酒,自號。七十五歲時,病逝於洛陽。
樂府與新樂府
(一)樂府流變
1.淵源:
A、樂府一官,素已有之,至漢武帝立樂府官署,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採民間詩歌,被以管絃,稱為「樂府詩」,作者多不可考。是以「樂府」一詞,由官署之義而為詩歌之體裁。
B、其後士人仿製而入樂府者,亦稱樂府詩,略可知其作者。
2.特色:
內容繁複,形式多變,句法參差,多。但以五言較為突出,可被管絃。(惟唐代新樂府為不入樂)。
3.名稱:
有「歌」、「」。如長恨歌、飲馬長城窟行、長干行。
4.作品:
A、南朝尚「婉轉」,如孔雀東南飛。
B、北朝趨「樸實雄渾」,如木蘭詩、敕勒歌。
5.北宋蒐集樂府詩,合為樂府詩集—集樂府詩之大成,最稱完備。
6.後以詩、詞、曲之可歌者,稱樂府。如東坡樂府(詞)、小山樂府(曲)。
(二)新樂府
1.定義:新樂府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其特點如下。
2.特點:
A、「」,即不再沿用樂府古題,根據內容需要,自創新題,故又名「新題樂府」。
B、「寫時事」,即「歌詩合為事而作」,要求「新樂府」反映社會現實。
C、並不以入樂與否為衡量標準。
(三)經典中的經典
1.南朝樂府: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 ,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 ,
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 ,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 。
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 ,夜夜不得息 ,三日斷五疋 ,
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 ,君家婦難為 。妾不堪驅使 。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 ,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 ,
幸復得此婦 。結髮同枕席 ,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 ,始而未為久 。
女行無偏斜 ,何意致不厚?阿母謂府吏 :「何乃太區區 ?此婦無禮節 ,
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 ,汝豈得自由 !東家有賢女 。自名秦羅敷,
可憐體無比 ,阿母為汝求 。便可速遣之 ,遣去慎莫留!」府吏長跪告:「
伏惟啟阿母 ,今若遣此婦 ,終老不復娶。」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 :「
小子無所畏 ,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 ,會不相從許!府吏默無聲 ,
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 ,哽咽不能語 :「我自不驅卿 ,逼迫有阿母。
卿但暫還家 ,吾今且報府 。不久當歸還 ,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 ,
慎勿違我語 。」新婦謂府吏 :「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 ,謝家來貴門 。
奉事循公姥 ,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 ,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 ,
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 ,何言復來還 ?妾有繡腰襦 ,葳蕤自生光。
紅羅復斗帳 ,四角垂香囊 。箱簾六七十 ,綠碧青絲繩。物物各具異 ,
種種在其中 。人賤物亦鄙 ,不足迎後人。留待作遣施 ,於今無會因 。
時時為安慰 ,久久莫相忘。」雞鳴外欲曙 ,新婦起嚴妝 。著我繡裌裙 ,
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 ,頭上玳瑁光 。腰若流紈素 ,耳著明月璫。
指如削蔥根 ,口如含朱丹。 纖纖作細步 ,精妙世無雙。上堂拜阿母 ,
母聽怒不止 :「昔作女兒時 ,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 ,兼愧貴家子 。
受母錢帛多 ,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 ,念母勞家裏。」卻與小姑別 ,
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 ,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驅遣 ,小姑如我長。
勤心養公姥 ,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 ,嬉戲莫相忘。」出門登車去 ,
涕落百餘行 。府吏馬在前 ,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 ,俱會大通口 。
下馬入車中 ,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 ,且暫歸家去 。吾今且赴府 ,
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 :「感君區區懷 。君既若見錄,
不久望君來 。君當作磐石 ,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
我有親父兄 ,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 。」舉手長勞勞 ,
二情同依依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 。阿母大拊掌 :「不圖子自歸 !
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 。十五彈箜篌 ,十六知禮儀 。十七遣汝嫁,
謂言無誓違 。汝今無罪過 。不迎而自歸 ?」蘭芝慙阿母:「兒實無罪過 。」
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餘日 ,縣令遣媒來。云:「有第三郎 ,窈窕世無雙 ,
年始十八九 ,便言多令才。阿母謂阿女 :「汝可去應之 !」阿女含淚答 :「
蘭芝初還時,府吏見叮嚀, 結誓不別離 。今日違情義 ,恐此事非奇。
自可斷來信 ,徐徐更謂之 。」阿母白媒人 :「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 。
不堪吏人婦 ,豈合令郎君 ?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媒人去數日 ,
尋遣丞請還 。說:「有蘭家女,丞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 ,嬌逸未有婚
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 。直說:「太守家 ,有此令郎君 。既欲結大義,
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 :「女子先有誓 ,老姥豈敢言?」阿兄得聞之 ,
悵然心中煩 。舉言謂阿妹 :「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 ,後嫁得郎君 。
否泰如天地 ,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 ,其往欲何云 ?」蘭芝仰頭答 :「
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 ,中道還兄門 。處分適兄意 ,那得自任專?
雖與府吏要,後會永無緣 。」登即相許和 ,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牀去,
諾諾復爾爾 。還部白府君 :「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 。」府君得聞之 ,
心中大歡喜 ,視曆復開書:「便利此月內 ,六合正相應 。良吉三十日 ,
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語速裝束 ,絡繹如浮雲 。青雀白鵠舫,
四角龍子幡 ,婀娜隨風轉 。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縷鞍 。
齎錢三百萬 ,皆用青絲穿 。雜采三百匹,交廣市鮭珍 。從人四五百 ,
鬱鬱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 ,明日來迎汝 。何不作衣裳 ,
莫令事不舉。」阿女默無聲 ,手巾掩口啼 ,淚落便如瀉 。移我琉璃榻,
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 ,右手執綾羅 。朝成繡裌裙,晚成單羅衫 。
晻晻日欲暝 ,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未至二三里 ,
摧藏馬悲哀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 。悵然遙相望 ,知是故人來 ,
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 。「自君別我後 ,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願,
又非君所詳 。我有親父母 ,逼迫兼弟兄 。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
府吏謂新婦 :「賀卿得高遷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葦一時韌 ,
便作旦夕間 。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 :「何意出此言 ?
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 。黃泉下相見 ,勿違今日言 。」執手分道去,
各各還家門 。生人作死別 ,恨恨那可論 !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 。
府吏還家去 ,上堂拜阿母 :「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 ,嚴霜結庭蘭 。
兒今日冥冥 ,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 ,勿復怨鬼神 。命如南山石,
四體康且直。」阿母得聞之 ,零淚應聲落 。「汝是大家子 ,仕宦於臺閣。
慎勿為婦死 ,貴賤情可薄!東家有賢女 ,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 ,
便復在旦夕 。」府吏再拜還 ,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 。轉頭向戶裏 ,
漸見愁煎迫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 。奄奄黃昏后 ,寂寂人定初 。
「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 。」攬裙脫絲履 ,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
心知長別離 。徘徊庭樹下 ,自挂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
東西植松柏 ,左右種梧桐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中有雙飛鳥 ,
自名為鴛鴦 。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 。行人駐足聽 ,寡婦起彷徨 。
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2.北朝樂府: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渡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阿弟聞姐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見伙伴,伙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3.白居易作品
【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裡。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佪,珠箔銀屏迤邐開。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乾,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新豐折臂翁】
新豐老翁八十八,頭鬢眉須皆似雪。玄孫扶向店前行,左臂憑肩右臂折。
問翁臂折來幾年,兼問致折何因緣。翁雲貫屬新豐縣,生逢聖代無徵戰。
慣聽梨園歌管聲,不識旗槍與弓箭。無何天寶大徵兵。戶有三丁點一丁。
點得驅將何處去?五月萬裡雲南行。聞道雲南有滬水,椒花落時瘴煙起。
大軍徒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聲哀,兒別爺娘夫別妻。
皆雲前後徵蠻者,千萬人行無一回。是時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將大石錘折臂。張弓簸旗俱不堪,從茲始免徵雲南。
骨碎筋傷非不苦,且圖揀退歸鄉土。此臂折來六十年,一肢雖廢一身全。
至今風雨陰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終不悔,且喜老身今獨在。
不然當時滬水頭,身死魂飛骨不收。應作雲南望鄉鬼,萬人冢上哭呦呦。
[雲南有萬人冢,即鮮於仲通、李宓曾覆軍之所也。]老人言,君聽取。
君不聞開元宰相宋開府,不賞邊功防黷武?
又不聞天寶宰相楊國忠,欲求恩幸立邊功?邊功未立生人怨,請問新豐折臂翁!
三、作業練習—修辭放大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