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立營北國中109學年度國語文課程計畫(八年級第一學期)

格式
docx
大小
49.26 KB
頁數
28
上傳者
we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6-09,离现在 5 13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南投縣立營北國民中學 109學年度部定課程計畫

【第一學期】

領域

/科目

語文領域/國語文

年級/班級

八年級

教師

林秀貞、蕭慧純、莊雅如、張茱貽

上課週節數

每週5節,22週,共105


設計理念:

國文課程教學以涵育核心素養出發,提升學生語文基礎,開拓視野,了解多元文化內涵,培養口語和書寫的表達力,閱讀和聆聽的專注力、理解力,進而養成解決問題與反省思辨的能力,並在小組合作中健全人我關係。


核心素養(一、七年級必填,二~六、八九年級選填)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課程目標:

本冊包含生活小品、古詩、原住民族文化、史傳文學、議論文、新詩等不同面向選文,第十課選錄饒富趣味、篇幅較長的故事性小說,藉以訓練學生閱讀長文的能力。如此安排期使學生培養出正確理解和活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並能提升讀書興趣及自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各課學習重點為:

(一)〈田園之秋選〉:

1.認識陳冠學及其散文特色。

2.能透過觀察及運用各種描寫手法,生動呈現大自然的景象。

3.能欣賞體會大自然的美妙。

(二)〈古詩選〉:

1.認識古詩的體制與特色。

2.了解諷諭詩託物寄意的旨。

3.朗誦時能讀出疊字節奏感及音韻之美。

4.體會親情的可貴並知所回報。

(三)〈故鄉的桂花雨〉:

1.認識琦君懷舊散文的風格特色。

2.能擷取記憶中的生活片段,抒發對人、事、物的感懷。

3.培養細心觀察、品味生活的情趣。

(四)〈愛蓮說〉:

1.了解周敦頤理想中的君子特質。

2.學習藉物言志抒懷的文章作法。

3.培養高潔的人格,落實於生活中。

(五)〈山豬學校〉:

1.了解原住民族獵人哲學的意涵。

2.能運用口語表達出從大自然中觀察、傾聽所得。

3.培養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情懷。

(六)〈鳥〉:

1.了解作者愛鳥的仁者胸懷。

2.能透過不同面向的描摹呈現出動物的樣貌與特色。

3.培養愛物之情,並建立自然保育的觀念。

(七)〈張釋之執法〉:

1.認識《史記》在史學與文學上的地位和價值。

2.懂得善用對話使文章更生動。

3.能善用敬詞、謙詞以增進人際關係的和諧。

4.培養守法守紀的精神,並能在生活中實踐。

(八)〈生命中的碎珠〉:

1.了解「碎珠」所代表的意義。

2.能善用名言事例來強化說服力。

3.建立善用零碎時間充實自我的觀念。

(九)〈一棵開花的樹〉:

1.認識席慕蓉及其詩作。

2.能藉生活周遭的物象抒寫情懷。

3.培養兩性交往的正確心態。

(十)〈畫的哀傷〉:

1.認識少年小說的特色,並了解文本「畫的哀傷」的含義。

2.學習使用第一人稱獨白敘述事件,並以對比手法凸顯人物特質。

3.能以開放的心胸欣賞他人、發展友誼,並懂得把握當下。



教學進度

教學重點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跨領域

(選填)

週次

日期

單元名稱

教材

828

829

第一課田園之秋選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播放一段西北雨的影片,讓學生體會西北雨的情景。

2.請學生回想是否曾經遇過西北雨嗎?請記下當時景象。

1.課程討論

2.應用練習、習作

3.寫作手法學習單

4.大自然觀察與創作

【環境教育】

830

95

第一課田園之秋選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發展活動

1.說明西北雨的名稱與成因,請學生分享遇西北雨的經驗。

2.課文前哨站、題解、作者介紹。

3.講解課文、注釋及解釋、修辭重點。

4.引導學生完成讀後檢測站、應用練習。

5.請學生回家完成習作評量。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課程討論

2.應用練習、習作

3.寫作手法學習單

4.大自然觀察與創作


96

912

第一課田園之秋選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播放一段雷電的影片,讓學生體會雷電交加的情景。

2.請學生分享遇到雷電交加時的感受?

發展活動

1.寫景手法分析與應用。

2.分組討論與描繪大自然天氣的創作。

3.學生分享自己所要描述的天氣,如:豔陽高照、綿綿細雨、傾盆大雨、蕭瑟秋風、寒流等等,描述天氣的特點或過程。

4.短句創作:引導學生運用摹寫、擬人、誇飾等技巧描述天氣。

5.創作文章分享與交流。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課程討論

2.應用練習、習作

3.寫作手法學習單

4.大自然觀察與創作


913

919

第二課古詩選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請學生回憶學習過的絕句與律詩,並說出與古詩不同之處。

2.利用影片引起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慶之興趣。

發展活動

1.認識古詩的起源與形成,並透過影音播放強化重點。

2.說明古詩與近體詩的比較,請學生分析歸納兩者之差異。

3.介紹《古詩十九首》的相關內容,並透過影音播放強化重點。

4.請學生朗讀課文,並在教師尚未解釋課文時,先試著自行翻譯、爬梳文句、理解文義、整理重點。

5.教師隨機抽問學生翻譯內容,再以口頭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自行思考課文內容,並與學生做討論。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作業呈現

2.口語表達

3.文章朗誦

【家庭教育課程】

920日至

926

第二課古詩選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利用影音補充介紹吳起與曾參,加深學生印象。

2.請學生針對「孝順」一詞做闡釋,敘述生活中的「孝順」該從何下手,以便進一步與本課所陳述的「孝親」做連結。

發展活動

1.介紹作者白居易及寫作背景

2.請學生朗讀課文,並在教師尚未解釋課文時,先試著自行翻譯、爬梳文句、理解文義、整理重點。

3.閱讀本文內容後,透過對文本的反思與分享,請學生檢討生活中的自己如何盡到孝親的義務與責任。

4.連結過往授課中習得的內容,請學生體悟諷喻詩的特色,了解其託物寄意的旨趣。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作業呈現

2.口語表達

3.文章朗誦


927日至

1003

第三課故鄉的桂花雨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帶領學生觀察桂花,或分享桂花香包,讓學生了解桂花的香味。

2.請學生分享喜歡的花香味道,並說出原因。

發展活動

1.請學生分享自己最喜愛的花或是印象深刻的賞花經驗。

2.作者介紹、創作特色及文學地位。

3.文本分析、課文注釋及生難字詞講解。

4.文本結構分析、應用練習、相關延伸成語探討。

5.請學生回家完成習作評量。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課程討論

2.應用練習、習作

3.花卉觀察與創作學習單

4.花的圖文設計

【閱讀素養】

1004日至

1010

第三課故鄉的桂花雨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播放一段桂花的影片,讓學生體會桂花雨。

2.請學生討論本文題目為什麼訂為「桂花雨」呢?

發展活動

1.請學生回想有無置身花海或沉浸在落英繽紛的經驗,並簡述當時情景及心境,並於課程中分享。

2.各組學生限時在白板(或學習單)寫下回家所查詢的跟花有關的成語,並請各組分享。

3.分組討論與描繪花卉的短文創作。

4.運用電腦設計花的圖文並分享。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課程討論

2.應用練習、習作

3.花卉觀察與創作學習單

4.花的圖文設計


1011日至

1017(10/13~10/14第一次段考)

語文常識(一)

語法(上)詞類(第一次段考)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請學生預習本次課文並先行注記重點。

發展活動

1.請學生先自行判斷何謂「字」與「詞」。

2.教師介紹語法的基本結構,教導學生認識字和詞的區別。

3.補充「衍聲複詞」、「連綿詞」之涵義並舉例說明。

4.課文內容講述:「實詞」與「虛詞」,並請學生舉例說明。

5.本課教授過程中,不斷以文章練習詞性,在判別過程中加深學生印象。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作業呈現

2.口語表達


1018日至

1024

第四課愛蓮說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利用影片觀賞,加深學生對〈愛蓮說〉、周敦頤的了解。

2.利用影片(牡丹花介紹、菊花入詩也入藥),加強學生的印象。

發展活動

1.介紹周敦頤的生平大略與思想觀念、理學內涵,並透過影音認識作者。

2.介紹〈愛蓮說〉的相關內容與創作背景,並透過影音加深學生對蓮花、牡丹及菊花的了解。

3.介紹「論說文」之基本架構。

4.請學生朗讀課文,並在教師尚未解釋課文時,先試著自行翻譯、爬梳文句、理解文義、整理重點。

5.教師隨機抽問學生翻譯內容,再以口頭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自行思考課文的內容,並與學生做討論。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作業呈現

2.口語表達

3.文章朗誦

【品德教育】

1025日至

1031

第四課愛蓮說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請學生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代表事物或具象徵意義的物品,引起學生對「象徵手法」的共鳴與好奇。

2.請學生針對「君子」形象做闡釋,敘述理想中的「君子」典型為何,以便進一步與本課所陳述的「君子」做連結。

發展活動

1.藉「語文充電站」做文義延伸討論:請學生發表除課文所述三種植物之外,其餘擁有「象徵」意涵的事物,務求學生能懂得「象徵」的表現手法並靈活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2.藉文義體認儒家「君子」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敦品勵學的志氣。

3.連結過往授課中習得的古人(如陶淵明),請學生分析其形象是否符合作者所述,進一步說明儒家典型的君子形象及特質。

4.閱讀本文內容後,透過對文本的反思與分享,請學生內化儒家道德修養的品性,做一個擁有好品格的現代人。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作業呈現

2.口語表達

3.文章朗誦

【生涯規劃教育】

十一

1101日至

1107

第五課山豬學校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請學生先搜尋「臺灣原住民」的經濟條件、傳統文化、地理位置、公民素養等相關議題相關資訊。

2.請學生分享跟原住民實際相處的經驗與感受。

2.老師總結學生報告的內容,介紹作者、臺灣原住民之相關內容。

發展活動

1.透過影音認識作者(撒可努)生平與寫作風格。

2.認識原住民的哲學,補充古今中外之「哲學家在想什麼」(補充相關思想史:儒道墨法家),建構學生哲學思想。

3.教導學生從課文中的獵人精神承載著的精神與意義,進而體會傳承的重要性。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學習單

2.網路蒐集

3.口頭報告

4.主題寫作


十二

1108日至

1114

第五課山豬學校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透過課文內容、應用練習歸納本課要點及精神目標。

發展活動

1.教導學生從課文中的獵人精神承載著的精神與意義,進而體會傳承的重要性。

2.以心智圖彙整本課重要資訊。

3.相關原住民文學、文化欣賞。

4.書寫出一篇藉物說理的文章,透過一件事物來說明,究竟是專精一項事物,還是擁有多元能力佳?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學習單

2.網路蒐集

3.口頭報告

4.主題寫作


十三

1115日至

1121

第六課鳥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請學生先搜尋「梁實秋」的相關資訊。

2.請學生分享所蒐集到的資料。

2.老師總結學生報告的內容,介紹作者生平、相關作品介紹──《雅舍小品》、翻譯莎士比亞之內容。

發展活動

1.透過影音認識作者(梁實秋)生平與寫作風格。

2.透過學習單知道各種鳥類之不同,理解臺灣特有種的鳥類習性與山林。

3.懂得欣賞鳥類的美好,進而培養學生走入山林。

4.教導學生製作紙鳥,以及摹寫修辭練習,配合應用練習——譬喻、摹寫,讓各組針對主題,進行描述該物品、動物、植物等,並且上臺發表。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學習單

2.網路蒐集

3.口頭報告

4.主題寫作


十四

1122日至

1128(11/25~11/26第二次段考)

第六課鳥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透過課文內容、應用練習歸納本課要點及精神目標。

2.播放影片:從中途家庭到永遠,膽小狗心心不再經歷分別。

發展活動

1.教導學生從課文中的作者的心情,進而體會愛護自然、與自然共處的重要性。

2.以心智圖彙整本課重要資訊。

3.相關鳥類保育之概念建立。

4.創作一篇文章——有情臺灣,棄養寵物?並且根據相關新聞報導於文章中討論:

(1)在文中討論棄養動物是否應該?

(2)如何讓人民在飼養動物前慎重思考?

(3)我們又應如何鼓勵大眾領養動物不購買?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學習單

2.網路蒐集

3.口頭報告

4.主題寫作


十五

1129日至

1205

語文常識(二)

語法(下)句子(第二次段考)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回顧語文常識(一)所學過的詞性分類。

2.介紹單句的基本組成。

發展活動

1.認識有無句與敘事句。

2.認識表態句與判斷句。

3.教師帶領同學撰寫應用練習並檢討習作。

4.使用本單元所學的四種句子創作傳達情意簡訊。

5.句子判斷分組競賽。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口頭評量

2.活動評量

3.書面評量(含學生評語及老師評語)


十六

1206日至

1212

第七課張釋之執法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利用影片加深學生對《史記》、司馬遷的了解。

發展活動

1.介紹《史記》一書:體例、內容在文學及史學上的地位、特色。

2.教師講解課文,並請學生練習將本文翻譯成語體文。

3.針對課文中易混淆字進行形音義比較說明。

4.教師介紹《史記》中的張釋之形象,加深學生對《史記》及張釋之的認識。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作業呈現

2.口語表達

3.文章朗誦

【法治教育】

十七

1213日至

1219

第七課張釋之執法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請學生角色扮演,分段誦讀〈張釋之執法〉。

發展活動

1.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提問教學,並帶領學生體會文字背後的意境。

2.強調情境假設: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使人物形象變得更為具體、鮮明。

3.請學生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生活實例,或是報章媒體的相關報導,藉此讓學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

4.課本「讀後檢測站」、「問題與討論」、「應用練習」等分析討論。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作業呈現

2.口語表達

3.文章朗誦

【人權教育】

十八

1220日至

1226

第八課生命中的碎珠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課前一週發下學習單「生活時間分配表」:

1.請學生這一週每日詳細記錄。

2.藉由作息時間的歸納,清楚明瞭自身時間利用之情況。

3.課前分析:時間花費各部分總數,按照比例列出。

4.協助學生理解自己時間分配的優劣之處,點出零碎時間是否可以加以利用。

發展活動

1.透過影音認識作者(陳幸蕙)生平與寫作風格,以及相關作品介紹──〈浮生千山路〉(流行歌)、寫作暢銷文章。

2.透過學習單知道時間掌握的重要性,把自己的「生活時間分配表」一起跟組員討論、分析。

3.讓學生先能理解自己的時間安排上的盲點所在,而其中依序上臺發表自身運用時間記錄、歸納,互相學習觀摩,提出看法及觀點,教師加以補充建議。

4.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如何善用自由時間。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學習單

2.網路蒐集

3.口頭報告

4.主題寫作


十九

1227日至

12

第八課生命中的碎珠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透過課文內容、應用練習歸納本課要點及精神目標。

發展活動

1.教導學生從課文中的理解善用時間的重要性。

2.以心智圖彙整本課重要資訊。

3.配合應用練習——議論文,並且以比喻的方式切入題幹的技巧。

4.討論〈齊人有一妻一妾〉故事中想要諷喻的道理與事件鏈結之要點,提醒如何在寫作時,運用平時易見的物品、事件、原理等等比喻運用至作文之中。

總結活動

創作練習:

1.創作一篇設喻說理的文章。

2.題目自訂。

1.學習單

2.網路蒐集

3.口頭報告

4.主題寫作


二十

13

19

第九課一棵開花的樹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播放臺大合唱團所唱的「一棵開花的樹」,並請學生分享聆聽的感受。

2.播放音樂「戀人未滿」,請學生討論歌詞中所傳達的意涵,以及聆聽時的感受。

3.教師說明席慕蓉的詩經常被譜成曲,藉由詩句與旋律,抒發情感。

發展活動

1.作者介紹、創作特色及文學地位。

2.文本分析、課文注釋及生難字詞講解。

3.文本結構分析、應用練習、相關延伸成語探討。

4.讓學生欣賞網站(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一棵開花的樹),引導運用詩句與意象來表達心中情感。

5.請學生思索並分享與愛情有關的新詩。

6請學生分組討論友情的特質與愛情的特質有何異同?

7.藉由幾個告白的情境,讓小組討論如何告白才是最尊重對方,且較適合的方法。

8.引導學生閱讀情詩或情歌,並創作一首愛的詩,寫下愛的明信片,並討論希望帶給收到手寫明信片的對象什麼樣的心情。

9.請學生回家完成習作評量。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課程討論

2.應用練習、習作

3.愛情與友情學習單

4.愛的詩句創作及愛的明信片

【性別平等教育】

二十一

110日至

116

第十課畫的哀傷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請學生分享與朋友相處的經驗。

2.蒐集從網站上或書籍中找到關於友情的故事,鼓勵學生發表感想。

發展活動

1.作者介紹。

2.介紹小說的要素與結構。

3.文本分析與分組討論。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課程討論

2.應用練習

3.友情信學習單

4.完成我的友情信

【生命教育】

二十二

117日至

120(1/18~1/20第三次段考)

第十課畫的哀傷(第三次段考)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請學生分享與朋友相處的經驗。

2.分享一封友情信,鼓勵學生表達對朋友的情感。

發展活動

1.文本分析與分組討論。

2.課文注釋講解及生難字詞。

3.應用練習。

總結活動

藉戲劇演出、故事改寫或漫畫創作等進行多元評量,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與創作力。

1.課程討論

2.應用練習

3.友情信學習單

4.完成我的友情信




【第二學期】

領域

/科目

語文領域/國語文

年級/班級

八年級

教師

林秀貞、蕭慧純、莊雅如、張茱貽

上課週節數

每週5節,22週,共105


設計理念:

國文課程教學以涵育核心素養出發,提升學生語文基礎,開拓視野,了解多元文化內涵,培養口語和書寫的表達力,閱讀和聆聽的專注力、理解力,進而養成解決問題與反省思辨的能力,並在小組合作中健全人我關係。


核心素養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課程目標:

本冊包含現代詩、古詩、議論文、文言小說、海洋文學、態度等不同面向的選文,第十課選錄饒富趣味、篇幅較長的故事性小說,藉以訓練學生閱讀長文的能力。如此安排期使學生培養出正確理解和活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並能提升讀書興趣及自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各課學習重點為:

(一)〈陋室銘〉:

1.認識劉禹錫及其文學成就。

2.期許自我充實學識、修養品德。

(二)〈余光中詩選〉:

1.能從地景文學中學習美感探索。

2.體悟以寫景描述季節轉換,與臺灣整體的緯度關係。

3.理解環境保護和產業發展間的關係與權衡。

(三)〈我所知道的康橋〉:

1.認識徐志摩及其生平、文字風格、文學成就。

2.培養閒適的生活情趣,與樂於親近大自然的生活態度。

(四)〈陪陌生人走一段路〉:

1.善用事例與名言強化論點。

2.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助人」與「善心」等良善的品德。

3.理解在國際化的地球村裡做好國民外交,就是展現臺灣最美的風景──人。

(五)〈木蘭詩〉:

1.認識樂府詩的特色。

2.學習木蘭的智勇及忠孝情操。

(六)〈飛魚〉:

1.能運用觀察力對景物細膩描繪,以增加寫作的畫面感。

2.培養探索海洋、親近自然的興趣。

(七)〈你生下來,只為了在這個星球上成為你自己〉:

1.認識演講類型的應用文本。

2.能從名人演說的啟發中,發現自我與追尋人生價值。

3.了解人生的生涯規畫與培養積極正向的價值觀。

(八)〈空城計〉:

1.認識《三國演義》的特色與成就。

2.培養遇到事情冷靜應對的膽識及智慧。

(九)〈管好舌頭〉:

1.了解慎言與善用口才的重要性。

2.學習運用對比的論說方式,使說理更加周延。

(十)〈科幻極短篇選〉:

1.了解科幻小說的特色。

2.能思考未來科技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




教學進度

教學重點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跨領域

(選填)

週次

日期

單元名稱

教材

217

220

第一課陋室銘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介紹「陋室由來的傳說故事」,引發學習動機。

2.配合課文吟唱CD,引導學生朗讀。

發展活動

1.介紹作者劉禹錫的生平與寫作風格。

2.文體簡介:「銘」為韻文的一種,多用於戒勉自己或頌揚功德。

3.講解課文,生難字詞詳加說明。

4.形音義辨析:「牘、瀆、犢、黷、櫝、贖」、「馨、罄」。

5.修辭特色:講解本文使用的對偶、倒裝、借代、引用等。

6.課文賞析:押韻,句法上多採對偶形式,因此音樂性極強,讀來鏗鏘有聲,順口流暢,韻味深長。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口頭報告

2.學習單

3.課文吟唱

【品德教育】

221

227

第一課陋室銘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書齋名稱往往能看出主人的修養、愛好或志趣,教師可從杜甫「草堂」、蒲松齡「聊齋」等書齋名談起,以引起學習動機。

發展活動

1.引導學生完成讀後檢測站、應用練習。

2.補充以官名為別稱者:劉禹錫(劉賓客)、司馬遷(太史公)、陶淵明(彭澤令)、王維(王右丞)、杜甫(杜工部)、王羲之(王右軍)。

3.趣味銘文仿作:請同學以本文為範例,尋找生活中熟悉的題材,仿作一首銘文,並於課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口頭報告

2.學習單

3.課文吟唱

4.寫作評量


228

36

第二課余光中詩選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請學生找一首余光中的詩在課堂上朗誦,並分享心得。

2.請學生搜尋各種現代詩作品,加以朗誦並分享心得。

發展活動

1.認識現代詩的特色:自由、詩意、語言特色,並引導學生領略詩歌的聲情之美。

2.介紹余光中的生平與詩作特色,並透過影音認識作者。

3.介紹現代詩發展歷程。

4.據學習單進行提問教學,並帶領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學習單

2.口語表達

3.詩歌朗誦

4.練習創作

【環境教育】

37

313

第二課余光中詩選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走進在地生活圈:請學生以說故事的方式,將自己的周遭環境與生活面貌介紹出來,並與同學一同討論彼此所居住的地方有什麼特色,以及這些特色所具有的意義。

2.古典遇上新詩:請學生蒐集融合古典文學為創作素材的新詩,並與古典文學相對照,藉此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進而引導學生將古典素材融入現代文學的創作中。

發展活動

1.分析寫作手法:用擬人法描寫工廠的排煙汙染空氣,使學生省思工業與人類文明發展,對整體環境的影響;同時思考,產業發展是否一定與環保無法兼容?

2.請學生發揮想像力並運用擬人手法來描寫「自己家鄉的季節特色」。

3.習作「點線面寫作策略」練習:以「○季的○○(地名)」為主題,完成段落寫作。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學習單

2.口語表達

3.詩歌朗誦

4.練習創作


314

320

第三課我所知道的康橋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請同學分享徐志摩的小故事。

2.老師展示相關圖片,並概略介紹。

發展活動

1.題解說明:講述作者與康橋的關係、講解康橋相關資料。本文敘述康橋的景物,帶著抒情的氣氛,因此可視為記敘式的抒情文。

2.作者講解:徐志摩生平事蹟、文學地位、小故事。

3.講解課文,生難字詞詳加說明。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學習單

2.分組報告

3.同儕互評

【生命教育】

321

327

第三課我所知道的康橋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配合課文朗讀音檔,引導學生朗讀。

2.播放「再別康橋」歌曲以加深學生學習印象。

發展活動

1.課文賞析:講解本文描述康橋初春的風光,及漫遊其間的樂趣。並介紹本課以「你」為訴說對象,將讀者帶入文章情境的寫作手法。

2.修辭特色:講解本文使用排比、譬喻、轉化、映襯、回文、引用、類疊等修辭。

3.語文天地:易混淆字「曙、糬、署」、「娉、聘、騁」、「腴、諛、臾」、「糝、滲、參、摻、蔘」、「翳、翡、翌」與「恣、姿、資、諮」、「衝」等形音義講解。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學習單

2.分組報告

3.同儕互評


328

43(4/1~4/2第一次段考)

語文常識(一)應用文──書信、便條(第一次段考)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以「最簡短的書信──大學生寄信回家要零用錢」、「清朝鮑超的求救書」等書信例子,增加教學趣味。

2.介紹「信封的由來」,引起學習興趣。

發展活動

1.參考課本例子,說明書信、便條的格式及書寫要領。

2.準備信封、信紙,於課堂上發給同學,請同學練習寫一篇簡短的問候書信給自己的朋友。

3.準備便條紙,請同學練習書寫一則「訪友不遇」的便條內容。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學習單

2.口語表達


44

410

第四課陪陌生人走一段路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請學生分享自己遇到陌生人的經驗,友善或不友善的狀況皆可。如:印象最深刻的問路人、被陌生人幫助的情形。

發展活動

1.淺談張曼娟的生平大略及趣事。

2.介紹張曼娟在臺灣文壇的地位和影響。

3.概述「521捷運事件」及其對臺灣社會的影響,並代入生命與防災教育議題。

4.講解並利用學習單與學生討論課文內容。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口語表達

2.學習單

3.分組報告

【國際教育】

411

417

第四課陪陌生人走一段路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分組討論,歸結文中哪些事件的描寫,可以說明「對陌生人的觀感」是我們主觀的認知?

發展活動

1.分析本文的寫作手法:運用細節的描述和對話來深化故事。

2.再次闡述「與人為善」與「保護自己」之間的拿捏與平衡。

3.請學生設計情境:

(1)將學生分成(善意)陌生人組、(惡意)陌生人組與助人組。

(2)請學生依據老師提供的不同主題進行討論,並依情境進行角色扮演與反應。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口語表達

2.學習單

3.分組報告


418

424

第五課木蘭詩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配合課文吟唱CD,引導學生朗讀。

發展活動

1.題解說明:講解樂府詩的流變與特色,並分析樂府詩與古詩、近體詩的異同,並比較南北朝樂府民歌的差異。

2.講解課文,生難字詞詳加說明。

3.語文天地:講解「朔、塑、溯」、「柝、析、拆、折」、「鬢、鬚、髻」等形音義辨析。

4.修辭特色:講解本文使用的疊字狀聲詞等寫作技巧。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口頭報告

2.學習單

3.詩歌朗誦

4.戲劇演出

【性別平等教育】

十一

425

51

第五課木蘭詩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配合課文欣賞電影《花木蘭》或迪士尼動畫《花木蘭》片段,藉此引發學習動機。

發展活動

1.補充與「女子形象」、「戰事」有關的成語。

2.趣味教學:講解「巾幗」的由來。

3.圖像教學:以圖像引導學生認識「韉、韁、轡、鞭、鞍」等乘騎馬匹時必備的器具。

4.課文賞析:講解本文敘事繁簡得宜、時空的靈活推移、人物的形象鮮明等敘述手法。

5.利用其他女扮男裝的故事(如:祝英台、孟麗君),探討古今性別觀念的改變,並請同學說說自己的看法。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口頭報告

2.學習單

3.詩歌朗誦

4.戲劇演出

【家庭教育課程】

十二

52

58(5/4~5/5九年級第二次段考)

第六課飛魚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請同學分享對飛魚的了解,如:外觀、習性等。

2.介紹作者廖鴻基從討海人轉變成尋鯨人、護鯨人的歷程。

發展活動

1.介紹作者廖鴻基的寫作風格與特色。

2.認識海洋文學:描寫海洋以及相關海洋的現象、精神、文化以及人在其中生活的意義。並請同學思索臺灣及周邊島嶼與海洋的關係。

3.講解課文,並解說生難字詞。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口頭報告

2.紙筆測驗

3.同儕互評

4.作業評量

5.寫作評量

【海洋教育】

十三

59

515

第六課飛魚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針對阿美族的傳統文化上男性出海捕魚女性在家刮鱗的分工,請同學分享自己的看法。

2.補充達悟族飛魚季的慶典儀式和文化內涵。

發展活動

1.補充阿美族與達悟族的捕魚文化及飛魚祭等相關資料後,請學生比較兩族的異同,並請學生試著解釋其中因由。

2.請同學選擇一種熟悉的海洋生物,運用譬喻、轉化等寫作手法,描繪牠的習性和舉動。

3.從阿美族與達悟族的捕魚方式中,引導學生思考:「科技進步人可以抓到更多魚,但海洋資源要如何使用才能生生不息?」等海洋資源使用議題。

4.文中描述飛魚強烈的趨光性,也提及阿美族積極下海捕魚以爭取榮譽的心境。請同學思考自己心中是否也有亟欲完成的事或計畫?請學生以短文形式寫下並與同學分享。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口頭報告

2.紙筆測驗

3.同儕互評

4.作業評量

5.寫作評量

【原住民族教育】

十四

516

522(5/18~5/19第二次段考)

語文常識(二)應用文──題辭、柬帖(第二次段考)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請同學蒐集牌匾、條幅、書冊、錦旗、獎盃、鏡屏等表達慶賀或頌揚的文字。

2.請同學查詢「入木三分」、「杏林春暖」等成語典故,並於課堂上報告。

發展活動

1.「題辭的意義和分類」和「題辭範例」的講解。

2.題辭寫作要領:選詞貼切、文字典雅、音律和諧、行款正確。

3.「柬帖的意義和分類」和「柬帖範例」的講解。

4.設定婚宴、喪禮等幾項主題,讓學生分組報告相關題辭的源流故事與應用練習。

5.蒐集題辭的相關題目,請同學分組搶答,增加教學趣味。

6.柬帖寫作練習。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資料蒐集

2.分組報告

3.學習單

4.作業檢核

5.紙筆測驗


十五

523

529

第七課你生下來,只為了在這個星球上成為你自己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請學生蒐集古今中外,勇於自我追尋,努力有成的人物故事,並於課堂上分享。

發展活動

1.介紹歐普拉‧蓋爾‧溫芙蕾(Oprah Gail Winfrey)的生平、成就及美國電視脫口秀的文化風格。

2.介紹歐普拉從清貧的童年開始奮鬥,如今成為世上最知名的脫口秀主持人之過程。她利用節目推廣閱讀書籍,討論女性、貧窮和非裔美人等社會議題,並以其影響力改變社會認知。她還廣泛從事慈善活動。

3.引導學生了解歐普拉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生旅程就是學習如何成為你自己。

4.根據學習單進行提問教學,並帶領學生了解文本的核心概念。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學習單

2.小組報告

3.紙筆測驗

【人權教育】

十六

530

65

第七課你生下來,只為了在這個星球上成為你自己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請學生蒐集與「成為你自己」有關的名言佳句,並於課堂上分享。

發展活動

1.解說本文各個分段的重點、嚴肅叮嚀中帶有幽默感的寫作技巧。

2.請學生分析本文提到的幾點建議,並完成結構圖與心智圖。

3.整理出自己短、中、長期在課業學習、人際關係或當前生活上最困擾或感到困難的一件事,以及深思人生規畫與未來願景,並透過表格分析,自我解釋與並訂出解決步驟,分組於課堂中發表。

4.分組互評彼此的表格,看看是否有缺漏或實踐上的不可行,並彼此討論,給予建議與鼓勵。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學習單

2.小組報告

3.紙筆測驗


十七

66

612

第八課空城計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回憶在〈陋室銘〉中談過的諸葛亮,讓曾讀過《三國演義》的同學就預習及所知部分來發表心得,表現優異者加分。再介紹同學認識中國著名的古典小說及小說的緣起。

發展活動

1.介紹《三國演義》一書的內容、在古典小說中的地位及藝術成就。

2.認識章回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儒林外史》。

3.介紹作者羅貫中的生平與寫作風格。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學習單

2.資料蒐集

3.紙筆測驗

【閱讀素養】

十八

613

619

第八課空城計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1.播放由蔡康永及侯文詠合製的有聲書《歡樂三國志》片段,引起學生對本課的興趣。

2.以三國歇後語、三國人物猜謎作為趣味教學,引起學習動機。

發展活動

1.課文前哨站、題解。

2.講解課文、注釋及解釋、修辭重點。

3.引導學生完成讀後檢測站、應用練習。

4.請學生回家完成習作評量。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學習單

2.資料蒐集

3.紙筆測驗


十九

620

626

第九課管好舌頭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請同學發表收集到的與舌頭有關的中國名言典故,以及從中所體悟到的感想。

發展活動

1.題解:提出「管好舌頭」的重要性,呼籲要慎思謹言,勿逞口舌之強,並要「存好心、說好話」,造福別人也造福自己。

2.作者介紹:黃永武的作品及寫作風格。

3.解說對比式論說文的特色。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資料蒐集

2.學習單

3.主題寫作


二十

627

630(6/28~6/30第三次段考)

第十課科幻極短篇選(第三次段考)

課本

學習單

電子書

引起活動

請學生分享自己周遭的科技產品,並說明它們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發展活動

1.科幻小說、極短篇小說簡介。

2.作者介紹:黃海(成長背景、生平事蹟)及小說創作特質。

3.小說主題異言堂:針對小說的情節安排及主題意識進行多元觀點討論。

4.延伸討論:以「人工智慧」為主題,請學生上網蒐集相關資訊,並討論人類如何面對科技進展所衍生的問題。

5.公民議題討論:請學生就「替代死刑」所涉及「死刑存廢」的議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6.搭配習作整理小說情節脈絡及相關比較。

總結活動

針對本課已經習得的知識加以評量,檢測其學習狀況,並針對同學該次評量不足的部分予以加強。

1.資料蒐集

2.小組報告

3.學習單

4.戲劇表演

5.同儕互評

【法治教育】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