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與少年遊學

格式
docx
大小
98.27 KB
頁數
10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7-16,离现在 3 10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學習單

設計者:中壢高商  劉婉雯

一、李白生平

請閱讀以下詩文後,勾勒出李白的生平

時間

相關詩文

重要事蹟


任俠不羈,漫遊廣見

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矣。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上安州裴長史書〉

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

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與韓荊州書

十五遊神仙〈感興其五

李白少年時代學習廣泛除儒家經典,還喜好:

作賦 劍術 奇書

神仙 □奇門遁甲

又稱詩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裴長史書

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秋于敬亭送從侄耑游廬山序

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 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沉飲,號「竹溪六逸」。〈新唐書.李白傳

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與韓荊州書

李白心高氣傲,不屑於走科舉致仕的常规道路。此時期他藉著:

經商 □隱居

遊歷干謁 □為門下客

希望能得到薦舉,或以「终南捷徑」致仕。

入朝得寵,因讒而去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别兒童入京〉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對酒憶賀監二首

待詔奉明主,抽毫頌清風。〈效古二首〉

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赠蔡山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

奉詔入京。

「謫仙」名號來自於【賀知章 】,薦於朝廷,玄宗召見於金鑾殿,命待詔翰林。入翰林院之始,李白對施展抱負懷有厚望,但後因讒見疏,於天寶三載賜金放還。

再度漫游,流放夜郎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爲燕鶩池。〈永王東巡歌〉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

李白離開長安以後,漫遊南北,和【 杜甫 】結下不朽的友誼。

安史之亂起,曾為永王 】幕府,後其兵敗,李白受株連流放夜郎。至白帝城遇赦得釋。

詩歌風格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甫‧春日憶李白〉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調張籍〉

註:庾開府,指北周文學家庾信。因其官開府儀同三司,故稱「庾開府」。 鮑參軍,指南朝宋著名詩人鮑照由於任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

其詩【 清新俊逸 】,飄逸不群,氣勢【 豪邁奔放】。善用【 誇張 】、想像等手法,以豐富想像展現熱烈奔放的情感。與【 杜甫 】齊名。

1有關李白生平及其文風敘述,請選出正確選項:

早年好神仙與道術,四處求仙道也積極參加科舉(不願科舉致仕)

因永王叛變,遭受牽連,賜金放還,到處漫遊(流放夜郎)

晚年困苦漂泊,對世局心灰意冷,歸隱山林(壯心未已)

其詩浪漫奔放,與杜甫其名,並稱「李杜」

2李白任俠好酒,感情奔放,是浪漫詩風代表,若依上述風格特色推斷,下列詩句,請選出李白的作品: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人(王昌齡.春宮曲)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將進酒)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二、創作背景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大約作於唐開元二十一年前後,此時李白為三十三歲。由同年完成的與韓荊州書〉可知,當時李白具有積極用世的精神,然在政治上頗不得意,隱居安陸時期,有其縱情山水、恣情快意的一面,也有结交權贵,表明志向,希望走终南捷徑的政治目的。聚會地點在今安陸兆山桃花岩,內容記敘李白與他的堂弟們,相聚在桃花園中,飲酒賦詩、暢敘天倫的情景。

三、以序為名的文體

序跋體

起源

序之體,始於《經詩》之〈大序〉,首言六義,次言〈風雅〉之變,又言二〈南〉王化之首。其言次第有序,故謂之序也。

內容

  1. 說明作品書籍的創作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

  2. 最初置於書後,魏晉以後在序文之後又有增補,才移到全書之前。

異稱

「序」(置於書前):敘、緒、引言、前言、弁言。

「跋」(置於書後):後序、後記、書後、足後、讀、跋尾。

分類

書序(與書有關)

連橫〈台灣通史序〉

文序(與文章有關)

韓愈〈張中丞傳後敍〉

詩序(與詩有關)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宴集序(與宴會有關)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園序〉

贈序類

起源

託始於〈老子〉「君子贈人以言」之說。

內容

1.贈人以言,表忠告之誼及敬愛之忱。

2.早期以抒情為主,後來則抒情、說理、敘事無所不包。

異稱

蘇洵父名「序」,蘇家因此避諱而不用「序」,改用「引」或「說」,如蘇洵〈石昌言北使引〉、蘇軾〈稼說送張琥〉。

名篇

韓愈〈送董邵南序〉、〈送李愿歸谷序〉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請閱讀「序」體分類介紹後,完成以下連連看:

蘭亭集序〉 ◇贈序

送薛存義序〉 ◆ ◇詩序

〈史記太史公自序〉◆ ◇書序

正氣歌并序〉 ◆ ◇詩集序

金谷詩序〉

四、篇名思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篇名題目常常透露了文本內容,請依據六何法,分析與勾選本文題目所揭示的重要訊息

who

when

where

what

why

how

作者與從弟

春夜

桃花園

宴飲

五、文本與翻譯

課文

翻譯

第一段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第二段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第三段

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第一段

天地是萬物的旅舍,光陰是百代的過客。人生如夢,歡樂時刻能有多久?所以古人拿著火把照明,在夜裡遊玩,實在是有道理的啊!

第二段

何況溫暖的春天用如煙似霧的美景來召喚我們,大自然又提供我們如錦似繡的風光!現在我們聚集在桃花芬芳的庭園裡,暢敘天倫之間的樂事。諸弟才華出眾,都像謝惠連一樣;而我吟哦詩篇,自以為不如謝靈運而感到慚愧。

第三段

幽雅地觀賞大自然的美景還沒有完結,高談闊論又轉到清雅的話題。大家圍坐在花叢中,擺開華美的筵席,頻頻舉杯而酣醉在皎潔的月光下。沒有出色的作品,怎能抒發幽雅的情懷?如果有人無法完成詩作,就照金谷園的成例罰酒三杯。

六、文意分析

第一段(段旨:以時空對比,表示人生短暫,點出夜宴原因。)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1、此段點出題目的:□春 □夜 □宴 □從弟 □桃花園

2、開頭使用「對比」手法,寫出: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寫出:□時間 □空間 之廣闊

以廣大時空,襯托人生短暫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寫出:□時間 □空間 之漫長

3、本文所言「浮生若夢」是對生命的感受,與下列文意最接近的是: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4、下列「逆」字與「逆」旅,意思相近的是: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迎接)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違背)

凡事如是,難可「逆」見(預先)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叛亂)

5、古人秉燭夜遊的原因是:【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6、以下詩文,與此段李白看法相同的有:(多選)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爲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古詩十九首〉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古詩十九首〉

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曹丕.典論論文〉□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曹丕.與吳質書〉


第二段段旨:在春季良辰美景,共聚樂敘天倫)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1、【 】字是表示層進關係的連接詞,除用以連接前文外,同時再次回答了舉行宴會的理由是:【 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

2、「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點出題目的:春 □夜 □宴 □從弟 □桃花園

3、「陽春召我以煙景」,以「煙」字寫出春光明媚,繁花似錦的感覺。下列詩句用法與此最相近的是: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烽煙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風雲煙霧)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山川間像煙一樣的水氣 )

4、「會桃花之芳園」點出題目的:□春 □夜 □宴 □從弟 □桃花園

5、「序天倫之樂事」說明這是:□家人 □朋友 □情人 之間的歡聚。「樂事」呼應了第一段中的【 為歡幾何 】。

6、「群季俊秀,皆為惠連」,群季」點出題目的:□春 □夜 □宴 □從弟 □桃花園。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康樂」指的是南朝詩人【 謝靈運 】,為謝惠連之堂兄,李白以此典故讚美堂弟皆有謝惠連的文思,說明:赴宴的各位堂兄弟皆為才子。

7.本段的寫作重點為

 □欽佩謝家兄弟的文采 □歌詠桃花園中的春景

 □把握春光,兄弟歡聚 □詩興大發,文思泉湧

第三段段旨:宴會上高談闊論,飲酒賦詩,抒發高雅情懷。)

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1. 本段寫出夜宴進行的活動有:

賞花    □投壺    賞月   □泛舟    飲酒    作詩

2、「幽賞未已,高談轉清」此句以【 】字和【 】字,寫出這是超脫俗世的文人雅集,更帶出了「何伸雅懷」的【 】字。

3、「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寫出宴會的高潮。而】字照應了題目的「春」,

】字照應了題目的「夜」。【 】字則寫出快速傳遞酒杯,酣暢淋漓的情景。

4面對如此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李白在宴會中提出了特別的要求是:【 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5、「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典故出自西晉石崇〈金谷詩序〉:「遂各賦詩,以敍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古文觀止》的編者説:「(〈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末數語,寫一觴一詠之樂,與世俗浪遊者迥別。」請比較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和石崇〈金谷詩序〉罰酒文句所表達情感的不同之處為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石崇〈金谷詩序〉

罰酒

文句

不有佳詠,何伸雅?

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或不能者,罰酒三斗。

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

情感

用意

寫宴會歡暢能創作且樂觀昂揚的心情

寫生命無常而創作應及時的傷感心情

寫宴會歡暢能創作且樂觀昂揚的心情

寫生命無常而創作應及時的傷感心情


七、全文統整

1、請勾選出本文舉辦夜宴的原因:(多選)

 □展露才華: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兄弟皆才華洋溢: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古人有先例: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人生短暫,及時行樂: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美好春景的召喚: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2、本文提及的「樂事」有哪些?

答:天倫歡聚之樂、欣賞美景之樂、宴飲之樂、賦詩之樂


3、眾人在春夜宴上的感受,與下列情懷最接近的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盡樽前有限杯

桃李春風一杯,江湖夜雨十年燈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4文中連用三個與六朝相關的典故?有何特別意義?

答:(1)三個典故為:惠連」、「康樂」、「金谷酒數」

(2)李白連用三個與六朝相關的典故,可見其對六朝文士之欣賞與嚮往。再者,堂兄弟享受天倫之樂,與會賦詩,對照六朝文人輩出的謝氏家族,李白流露出自負之意。


5王符曾《古文小品咀華》卷三提到本文:「未脫六朝駢儷習氣,然與堆砌者殊異。」請先整理本文七組對偶句,再來理解這段評析。

(1)駢麗的風格,來自對偶句的使用。請分析下列各屬於「隔句對」還是「單句對」:

隔句 】對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單句 】對

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單句 

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隔句 

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單句 

幽賞未已,高談轉清。

單句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單句 

不有佳詠,何伸雅懷?

(2)本文駢散相間,以 為主,但工整中不失活潑,有錯落之美。文字簡潔,清麗自然。


6、請完成本文結構表

第一段

緣起

空間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浩瀚無垠

對比

低沉惆悵

時間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反思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短暫渺小

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第一層原因

第二段

記敘


春景

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春景美好

欣喜愉悅

宴會

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天倫相聚

人物

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第二層原因

第三段

抒懷


高談闊論

幽賞未已,高談轉清。

聚會內容

歡快酣暢

飲酒作樂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歡樂熱鬧

賦詩目的

不有佳詠,何伸雅懷?

第三層原因

賦詩規則

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7、承上題,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卷十四云:「一句一轉,一轉一意,尺幅中具有排山倒海之勢。短文之妙,無逾此篇。」完成上列結構表後,請選出最接近作者在文中情感轉折變化的折線圖。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選項A □ B C □ D

解題說明:情感轉折由低沉惆悵→欣喜愉悅→歡快酣暢,逐漸高昂,故選C

  1. 文本比較:

1、同是寫春日宴飲之樂,欣賞自然風光,文人雅士賦詩以誌,魏晉書聖王羲之和盛唐詩仙李白,兩人表現出不同的情懷。請閱讀〈蘭亭集序〉後,完成下列表格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蘭亭集序

春夜宴桃李園序

創作背景

創作年齡

寫於51歲,已近暮年。

寫於33歲,正值壯年。

時代環境

東晉偏安已久,士大夫豪情壯志已消磨殆盡,轉而追尋自我存在價值與意義。

求官未得,暫時隱居,但身處唐代開元盛世,仍抱有樂觀期望。

記敘

時間季節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

春夜

地點

會稽山陰之蘭亭

桃花園

與會人士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美景

崇山峻嶺,茂林脩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宴會勝況

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抒懷

人生感觸

1、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

2、死生亦大矣!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賦詩緣由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不有佳詠,何伸雅懷?

統整

情感轉折

 樂 

 憂 → 樂

主 旨

人生無常,文學不朽

生命短暫,及時行樂、賦詩詠懷

1. 請梳理兩文的重要訊息與內容。

2、請比較兩位文人面對生命侷限態度的異同之處。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王羲之〈蘭亭集序〉

共同之處

生命有限,虛幻短暫    □ 熱愛生命,及時行樂

相異之處

以詩作表現生命,豁達樂觀

以文學紀錄人生,低沉喟嘆

以詩作表現生命,豁達樂觀

以文學紀錄人生,低沉喟嘆

九、延伸閱讀

西晉巨富石崇洛陽郊外建造私人園林,名為「金谷園」,「金谷春晴」曾被譽為洛陽八景之一。西晉惠帝元康六年,石崇在金谷園舉行文酒之會,邀請蘇紹潘岳等名士與會,宴酣酒熱後,石崇留下〈金谷詩序〉一文,金谷園因而在歷史上聲名大噪,而後石崇愛妾綠珠,因石崇獲罪殉情墜樓而死,後世文人多以此為題,抒發感慨議論。請閱讀以下兩首以「金谷園」為題的絕句與語譯後,回答下列問題:

甲、〈金谷園〉杜牧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語譯:繁華的往事隨著芳香的塵屑消散無踪,流水照樣的流著,春草依然碧綠,它們對人事的變遷似乎毫無感情。傍晚,東風送來鳥兒哀怨的鳴聲,落花飄然下墜,就像當年墜樓殉情的美人啊

乙、〈詠史詩‧金谷園〉胡曾

一自佳人墜玉樓,繁華東逐洛河流。唯餘金谷園中樹,殘日蟬聲送客愁。

語譯:自綠珠從玉樓墜落而死,金谷園中的繁華就像東流的洛河不再有。在夕陽西斜時,只剩下金谷園中樹上的蟬聲送別遠行的客人,使人聽了發愁。

1請問兩首詩提及的「墜樓人」指的是:【 綠珠】。

2兩首詩抒發的共同的想法與情感為何?敘事結構上有何不同?請依上下表格提示回答:


敘事結構

共同情感

〈金谷園〉

杜牧

敘事結構:由景入情,表達同情。

前兩句:寫金谷園遺跡引發思古之幽情。

後兩句:寓情於景,以落花象徵綠珠的凋零。

(1)24字以內

〈詠史詩‧金谷園〉

胡曾


(2)敘事結構:

前兩句:

後兩句:


9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