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 地方特考 三等 文化行政 本國文學概論 試卷

pdf
595.28 KB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答案以正式公告為準
【解答】可參見文化行政講義「文學批評與重要作品‧南北朝篇」
一、
所謂「文學」,即指一般的學術而言。
二、
兩漢有儒學與文章之學的區分,分別出經學與文學作品的不同。
三、 魏晉南北朝:文、筆之分,始於當時
劉勰 《文心雕龍‧總術篇》「有韻者文,無韻者筆」
以有押韻的詩詞為「文」,沒有押韻的散文為「筆
《金樓子‧立言篇》
以奏章之類為「筆」,以吟詠風謠者為「文,並強調「文」的形式與音節之美。
昭明太子蕭統《昭明文選序》
蕭統辨別經史諸子與文學的差異,將經史之類的學術著作,從文學作品中分出來,並提出「事出於沈思,義歸乎
翰藻」的選文標準,表現偏重形式駢儷藻繪的時代特色。
(一) 特色
特色
明末小品文從擬古中跳脫而出,不言載道、傳道,形成自由、隨意抒寫
信筆直書,表現敘事、抒情、幽默、諷刺,的文風,成明末小品文的風
行。
1 袁宏道以遊記為突出,文筆清新秀逸作品有〈初至西湖記〉〈晚遊
2 王思任以詼諧見長,往往於詼諧中寓諷世情,如〈滿井遊記〉〈遊慧
3 張岱融合公安與竟陵派風格,自成一家,作品題材廣泛,幽默詼諧,
西西
答案以正式公告為準
4 劉侗、于奕正合著《帝京景物略》,很有竟陵派散文特色。
5 祈彪佳《寓山注》寫園林景物,嚴整精工,別有風味
6
風格縱任放達,強調獨創,反對模擬,對公安派主張有一定影響。
主張
抒發性靈,不拘格套
主張由自己胸臆中流
,方情,調
創。
題材
寫,,表
情感深刻,題材廣泛
文字
出「」的
色,以
格。
但亦有
出,王
長,張
格,自
世。
錫等人亦多有佳作
世。
1 顧中國文學的流變,就會理解從《詩經《楚辭》以來,抒情一直是文學想像和實踐裏的重要課題之一。近三
十年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領域,有一項較為突出的論點與研究取向,即是中國古典文學傳統的特質,基本上
2 九七一年,旅美的陳世驤先生發中國抒情傳統〉指出中國文學的菁華無他,就是抒情傳統。陳認為中國
期文學「詩意創造衝動的流露,其敏感的意味,從本、性格、和含蘊上看來都是抒情的」即使明清的小說戲曲
也難以自外這一傳統,並由此而展開抒情傳統與西方史詩和戲劇傳統相互並立、對觀的論述系統,對古典中國
3 友工先生就以「抒情精神」對應「悲劇精神」的理論架構來稱說中西文學傳統各自的底蘊與理想「抒情精神」
是以中國抒情詩為範例,代表藝術創作中個人心境所能體現的和諧一體。既然詩的創作是以詩人的情志為主軸
是此等情志表達活動中的一環,則詩的語言經營固然可以有其獨立自足的意義層面,但詩的意義總不免是浮現
詩的語言表層之外,而指向詩人主體情性的表露。此,中國古典詩歌論述傳統在情感意念此一面向上的思考
就具體表現在「情感的內容與品質」這個論題。再者,就古典詩論的歷史發展而言,詩人或批評家所亟欲宣示
答案以正式公告為準
批評觀念或理論術語,為數頗多。然而,這些看似不同的批評觀念或理論術語,其實深切反映古典詩論傳統中
於詩歌審美特質此一議題的追尋與探問,而在這些看似不同的提法中是可能有著某種程度的連續性與一致性。
此,不論是境界」「沉鬱「神韻」其目的都在於為古典詩歌標示一種獨特的審美典式,至藉此闡明詩歌
所得以完成的一種理想的審美旨趣與審美效果,此為「抒情美典」的理論。
「現代主義」的興起在十九世紀末期的西方十九世紀的前半期歐洲經歷一連串的戰爭引起人們的反思,
遂興起一股重視個人主體經驗的浪漫主義至於十九世紀末以至於二十世紀初期則興起另一股「現代主義」的思潮
起初的現代主義可以說是一種對於傳統的放棄和摒絕,轉而嘗試用一種基於現代的觀念和技術,用一種全新的
視角去思考問題,影響當時西方的詩歌小說戲劇音樂繪畫建築等領在文學上如詩歌中的自由詩,說中的功能主
義,以及一般地說使用與線條藝術或各種表現主義形式相對立的空間藝術,這些都是常見的特色,這股思潮約在 60
年代影響臺灣文壇。
現代主義對臺灣文學的影響
1 台灣二戰詩社之一。1953 21紀弦
》詩刊,的〈:強調」的向,為「
追求詩的純粹性,代表作家有紀弦、鄭愁予、楊喚、林泠、林亨泰、羅行、楊允達
2 1960 年,以白先勇為首的一群年輕作家,因不滿反文共文藝與鴛鴦蝴蝶派小說,但在寫作傳統上又無法與五四文
學接軌,因而繼紀弦《現代詩》之後,再度提出移植歐洲現代主義的主張,並創刊《現代文學》雜誌,響應的
家有王文興、陳若曦、歐陽紫、李歐梵、王禛和、杜國清等人。
3 群作家並非盲目的跟隨西方現代主義小說的文藝主張,而耽於技巧的搬弄,他們顯示出一種共同的反叛特色,
此時期的書寫的主題也與反抗傳統、權威與精神的崩潰、出走等等有關,顯示出這群年輕作家引進「現代主義
的意圖,是對社會、政治做出一種「曲折」的叛逆與精神的吶喊影響臺灣文壇深遠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