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文公職 解題
鼎文公職 解題
答案以正式公告為準
優秀師資提供優良課程
服務電話:2331-6611
應考
要領
102 年
關/稅務、移民、鐵路、
警察、高普、初考
線上解題:http://www.ezexam.com.tw
【憑准考證則享優惠】"
《老殘遊記》二十回,介於散文與小說間的記事體描寫當日社會民生的實況,結構不很嚴
謹,文字簡鍊優美,如寫景物:〈遊大明湖〉、〈黃河結冰〉;如寫人物:〈王小玉唱書〉,
皆膾炙人口。
全書特色在描寫玉賢、剛弼兩個自命清高的酷吏,最為動人心魄。
「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其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
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劉鶚自撰評語)
《孽海花》曾樸
本書前五、六回為金松岑原作,曾樸加以修改擴充至二十回,後又續寫十回,為三十回本。
本書以狀元洪鈞、名妓傅彩雲為主幹配合當時文化、外交的事件,較廣的反映清末三十年
間政治、社會、外交的各種情態。
書中人物多有影射,如金雯青為洪鈞,傅彩雲為賽金花,丁雨汀為丁汝昌,何太真為吳大
澂,唐常肅為康有為,梁超如為梁啟超等。
四、【解答】可參見文化行政講義「原住民文學」P.249
原住民文學
原住民文學興起於民國七十年間(1980 年),此時正為台灣社會面臨關鍵性轉之際,不論在政
治、社會、文化的面向上,莫不以台灣「本土化」作為最強烈的改革訴求。原住民運動也於
此波的熱潮趁勝興起,在不斷的熱血抗爭中開始凝聚出屬於原住民自己的「族群意識」。於是
運動之外,以抗議為主題的原住民文學也漸漸地萌芽,作品在文字媒體上慢慢的取得發聲位
置,如:莫那能《美麗的稻穗》、拓拔斯.塔瑪匹瑪《情人與妓女》和《最後的獵人》等,都
極具代表性。
由以上觀之,可以知道民國七十年的原運,一方面啟發了原住民對自我族群的重視,另一方
面則成為所有後來的原住民文學創作者的母題和寫作動力所在。八○年代原住民漢語文學的
開展,其實象徵了一種時代性的意義,那即是:沒有文字的原住民族群,經由漢語的書寫系
統,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去證明自我的存在。
1993 年《山海文化》雙月刊創辦,則代表了另一個里程碑,孫大川以其卑南族的身分,在〈山
海世界—《山海文化》雙月刊創刊號序文〉中標舉出別於漢文化以「山海」為主為依歸的原
住民文化代表了另一個台灣經驗,原住民卑微、苦難的經驗,使他們的文學筆觸、藝術造形
以及文化反省,更能觸及到生命的本質和人性的底層。
除了山海雜誌外,許多主流的文學平面媒體也跟進並鼓勵形成一股風潮,如:《聯合文學》、《文
學台灣》、《台灣日報》等,於是在文學市場熱烈的運作下,原住民文學在量與質上都有大幅
的成長。而九○年代末,學術評論方面原住民文學儼然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