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金山區中角國民小學107學年度第二學期六年級綜合活動課程計畫 設計者:六年級教學團隊
一、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3)節,本學期計(18)週,共﹙54﹚節。
二、學習總目標:
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成就感。
了解自己的學習困擾。
能製作學習與成長檔案。
透過體驗活動,發現男女特質的異同,並尊重其差異。
分享造成情緒不佳的原因,並演練合宜的處理方法。
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並歸納出合宜的互動方式。
分享自己的青春心事及青春心事對自己的影響。
討論並演練有效的情感表達方式。
角色扮演感情問題情境,並討論異性交友問題。
規畫團體的社會服務方案。
分享體驗社會服務對自己的意義。
分享身處在不同文化環境的體驗與感受。
了解不同文化的優勢與特色。
省思尊重並關懷和自己不同文化的人。
了解不同文化的困境。
三、學校本位架構圖
四、特色課程架構圖
五、本學期課程架構:
六、學期課程內涵:
教學期程 | 領域及議題能力指標 |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 節數 | 使用教材 | 評量方式 | 備註 |
一 2/10 | 2/16 | 1-3-3探究自我學習的方法,並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性別平等教育 1-3-4理解性別特質的多元面貌。 ◎生涯發展教育 1-2-1培養自己的興趣、能力。 | 一、自主學習樂 【活動1】亮點大搜查 二、發展活動 (二)有效的學習方法 1.教師提問:「你曾經運用哪些方法,讓自己的學習更有效率?」教師請學童踴躍發表。 (1)有效的學習方法。(2)有效學習策略。 2.教師提問:「學習除了要靠自己的努力外,還有哪些資源可用以協助我們做更有效率的學習,或是讓我們的興趣與專長有更好的發展?」請學童就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同學分享。 3.教師:「從同學的分享中,想一想哪些是適合你的學習方法?哪些資源是你需要的?」教師請學童依據自己的狀況,踴躍發表自己的想法。 4.教師:「在學習的類型中,什麼是『聽覺型』、『視覺型』、『動覺型』的學習類型?」請學童踴躍發表自己的想法。 5.教師:「在興趣與專長的學習中,你最常運用眼、耳、鼻、口、觸覺五官中的哪一種學習方式?」請學童檢視自己運用五官學習的方式。 6.教師:「在你所屬的類型中,你常用哪些方法來協助自己學習?」請學童依自己使用的方式發表意見。 7.教師:「想一想,在學習方面你有哪些成功的學習經驗?」教師可提醒學童,無論是學習領域、特殊專長、休閒活動或是生活經驗的學習都可列入分享範圍。 8.教師:「在成功的學習經驗中,你運用過哪些方法?」教師先請學童針對自己的學習狀況踴躍發表自己的做法。教師可利用附件一讓學童檢核自我學習狀況。 9.教師提問:「在學習的過程中,你付出了多少心力?當你遇到困難時,如何克服困難?請將你的做法和大家分享。」當學習的項目不是自己天分範圍,學習起來自然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有很好成績的。因此過程中可能需要占用休息、玩樂時間,或是晚睡早起、費盡心思規畫、練習的時間比別人多……教師可適當提示學童檢視自己努力的過程。 三、總結活動 (一)教師提問,讓學童省思發表: 1.哪一方面的學習是你的困擾?你如何克服,使阻力成為助力? 2.哪些方面的學習引發你的興趣與成就感?你如何引用更多資源加以發展? (二)教師總結:「專長滿足了個人的成就感,探究成就自己興趣與專長的學習類型、方法與資源,並將其加以類化到其他方面的學習,便能發展出更多元的興趣與專長。」 | 3 | 教師準備︰ 「學習自我檢核表」學習單。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二 2/17 | 2/23 | 1-3-3探究自我學習的方法,並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性別平等教育 1-3-4理解性別特質的多元面貌。 ◎生涯發展 1-2-1培養自己的興趣、能力。 | 一、自主學習樂 【活動2】我的學習計畫 一、引起動機 教師請學童於課前蒐集名人故事,於課堂上分享他們的奮鬥過程。 二、發展活動 (一)拓展興趣與專長 1.教師:「不是每個人的興趣都是顯而易見,而且能發展成專長。請先檢視一下各種學習活動中,哪些活動是你想參與卻在學習時感到困擾?」 2.教師:「面對學習困擾時,你如何解決?」教師請學童踴躍發表。如果學童尚未找到解決的方法,可以請其他學童提供經驗或協助他想到的改善方法。 3.教師:「在同學改善學習困境的分享中,哪些方法適合你?」 4.教師:「為什麼我們需要改善學習活動的困擾?為什麼我們必需用心去學習所有的學習活動?」教師可從多元智能概念,引導學童用心面對各種學習活動。 (二)訂定學習計畫 1.教師請學童參閱學生活動手冊:「在發展興趣與專長時,應逐步設定完成的目標。想一想,哪一個目標是你目前需要努力的?」請學童踴躍發表自己的情形。 2.教師:「想一想,在達到所訂的目標時,你有哪些優勢與劣勢?有哪些機會是自己可以把握或爭取的?哪些方面是需要克服的?」教師請學童踴躍發表自己的情形。 3.教師發下「我的學習計畫」學習單:「請根據自己的優勢及機會,為自己訂定一個可行的實踐計畫。」教師請學童依據自己的狀況,訂出具體可行的方案。 4.教師:「學習計畫的擬訂,是為了使興趣與專長的發展能更有系統與明確的目標,因此在訂定後,就必須快樂的學習,並約束自己完成,以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教師請學童務必將執行計畫過程中的所有資料、照片蒐集起來。 5.教師:「請與大家分享你的實踐心得。」教師請學童回想自己實踐的情形。 6.教師:「實踐學習計畫時,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正?」教師請學童踴躍發表自己的想法。 7.教師:「實踐學習計畫前後,你的學習方式或習慣有什麼改變?」請學童踴躍發表。 8.教師:「實踐學習計畫後,你有什麼收穫?請和同學分享你的心得。」教師請學童針對自己的狀況,踴躍發表自己的想法。 | 3 | 教師準備︰ 「我的學習計畫」學習單、每生兩張粉彩紙及至少十張A4紙、「學習與成長」檔案評量表、自我學習進度表。 學童準備︰ 名人故事、蒐集學習之相關資料、彩繪用具。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三 2/24 | 3/2 | 1-3-3探究自我學習的方法,並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性別平等教育 1-3-4理解性別特質的多元面貌。 ◎生涯發展 1-2-1培養自己的興趣、能力。 | 一、自主學習樂 【活動2】我的學習計畫 二、發展活動 (三)製作學習與成長成果 1.教師可於課前先請學童蒐集自己學習歷程的各種資料:「『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當我們在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的過程中,別忘了利用學習檔案,為自己的學習之路留下記錄。想一想,成長中可以包含哪些內容?」教師請學童踴躍發表自己的想法。 (1)封面。(2)目錄。(3)我的興趣或專長。(4)我的學習計畫。(5)學習歷程與記錄。(6)學習方法與資源。(7)省思與心得。(8)學習成果。(10)未來的學習計畫。 2.教師在學童製作檔案時,可巡視行間了解學童製作情形,並解決學童個別的疑問。 3.教師:「分享檔案應著重在學習歷程中運用哪些方法學習?付出了多少時間與心力?在遇到困難時,如何去克服?並分享自己的心得與成功經驗。」教師鼓勵學童踴躍發表。 4.教師:「聽過同學的報告後,你有什麼想法?哪些優點值得學習?哪些地方需要再加強改進?」教師發下「學習與成長」檔案評量,請同組學童聆聽討論後,再給予發表者評分。 三、總結活動 (一)教師提問,讓學童省思發表: 1.你如何找出自己的優勢與劣勢,訂定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計畫? 2.你如何製作一份充實的學習與成長檔案,為自己的學習留下記錄? (二)教師總結:「了解自己的興趣與專長,讓自己樂在學習,才能達到自我實現。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的學習檔案,為自己努力的歷程留下完整的足跡。 | 3 | 教師準備︰ 「我的學習計畫」學習單、每生兩張粉彩紙及至少十張A4紙、「學習與成長」檔案評量表、自我學習進度表。 學童準備︰ 名人故事、蒐集學習之相關資料、彩繪用具。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四 3/3 | 3/9 | 3-3-2覺察不同性別者的互動方式,展現合宜的行為。 ◎性別平等教育 2-3-2學習在性別互動中,展現自我的特色。 | 二、我的青春歲月 【活動1】特質大集合 一、引起動機 教師提問:「你希望未來的伴侶是什麼樣子?你會怎麼形容他(她)?」請說明理由。 二、發展活動 (一)特質追追追 1.教師請全班同學討論:(1)男生理想的另一半,多半被期待具備哪些特質?為什麼?(2)為什麼對不同性別的期待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2.教師引導學童省思自己這些期待是怎麼來的?生活中哪些人也有相類似的期待? 3.教師發給每人一張紙,請學童在紙的右上角寫上自己的性別,中間寫上自己的三個特質。寫完後,將右上角折下蓋住性別,然後投入指定的盒子中。 4.教師請一名學童負責抽出裡面的紙,念出特質的部分,讓其他學童猜猜紙張主人的性別;學童猜完,隨即公布答案。活動結束,教師引導學童討論:「你猜對了幾次?從紙上的特質可以正確猜出主人的性別嗎?為什麼?」 5.教師引導全班腦力大激盪,發表對男女特質的看法,並進行價值澄清。 (二)面對真實的自己 1.教師請學童回想生活經驗,每六人分成一組,各組進行組內分享:(1)生活中是否曾經因為沒有符合別人眼中的期待而被批評的經驗?當時的情況如何?(2)為什麼對方會這樣說?他們的理由是什麼?(3)生活中有沒有人持相反的看法,是支持、尊重你的?帶給你的感受如何?(4)面對這樣的狀況,你回應的方式如何?滿意結果嗎?(5)生活中有哪些人格的特質和社會期待的不同,卻有良好表現的?(6)影響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 2.由小組討論後,選擇一個組員的問題情境來分享並說明其應對方式及理由。 3.教師引導全班討論各組提出的方式是否合宜,並把不合宜的方式一一刪去。請教師引導學童「娘娘腔」或「男人婆」這些定義來自於性別的刻板印象,有時甚至會壓抑個人本身的特質,影響未來的發展。 4.教師引導學童共讀學生活動手冊中的兩則改編新聞,並討論。 ※關於第一則:(1)李同學面對同儕的排擠,他的感受如何?(2)他被排擠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不被接納?他人的理由是什麼?(3)看到他的遭遇,你有怎樣的感受及想法?(4)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會怎麼做?為什麼?(5)你認為他需要什麼協助呢? ※關於第二則:(1)陳嘉玲小姐參加的比賽項目是什麼?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2)過程中,他可能面對的挑戰有哪些?(3)面對挑戰,他怎麼面對?最後的成果如何?(4)你從陳小姐身上看見哪些珍貴特質?你想跟她學習什麼?為什麼? | 3 | 教師準備︰ 每生一張空白紙、籤筒。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五 3/10 | 3/16 | 3-3-2覺察不同性別者的互動方式,展現合宜的行為。 ◎性別平等教育 2-3-2學習在性別互動中,展現自我的特色。 | 二、我的青春歲月 【活動1】特質大集合 二、發展活動 (三)真摯的祝福 1.教師引導學童思考:如果寫信給新聞主角,他會想寫給誰?想說些什麼? 2.教師引領學童思考信件可撰寫的內容,例如:(1)問候對方並表達關心。(2)和對方討論其關心的事情。(3)提供具體的建議或是給予正向鼓勵。(4)提醒與祝福。 3.教師發給每位學童一人一張信紙,請他們完成信件內容。 4.請學童在課堂中完成信件。全班完成後,教師收回批閱,從中選擇內容比較妥切的信件,於徵詢學童意見後,由寫信者念出信件內容及說明自己寫信的立意及考量。請其他學童聽完後,揣想如果自己是主角,會有什麼感受與想法、能不能感受到被尊重與關懷。 5.活動後,教師引導學童分享自己對於接納他人獨特的特質有哪些新的想法及做法。 三、總結活動 教師引導學童針對本單元活動進行統整: (一)回饋分享:教師引導學童思考 1.發表自己對於不同特質的看法。 2.發表面對他人特質與自己期待不同時,將採取的應對方式。 (二)實踐應用 ※教師引導學童於生活中做到:(1)避免為別人的特質貼標籤。(2)肯定自己的特質,並好好發揮。(3)找出生活中肯定自己特質的正向人物,勇敢做自己、肯定自己。 | 3 | 教師準備︰ 每生一張空白紙、籤筒。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六 3/17 | 3/23 | 3-3-2覺察不同性別者的互動方式,展現合宜的行為。 ◎性別平等教育 2-3-2學習在性別互動中,展現自我的特色。 | 二、我的青春歲月 【活動2】相處學問大 一、引起動機 (一)前置活動:教師事先請學童觀察下課時同學互動的情形。 (二)引起動機:教師扮演腳受傷的同學,徵求幾名學童分別演出同學間可能發生的情形。 二、發展活動 (一)互動你我他 1.演出後,提問引導討論:(1)若你是受傷者,你希望別人怎麼跟你互動?為什麼?(2)你覺得哪些方式不合宜?為什麼?(3)影響互動行為的可能因素有哪些?2.教師引導學童回想目前生活中,同學間有哪些常見的相處方式?哪些方式是你比較喜歡的?哪些是你不喜歡的?教師發下小紙條,讓學童先思考後,先寫下再分享。3.全班分成六人一組,各組先進行組內分享。再輪流上臺分享大家比較喜歡的互動方式。4.教師再次請學童在小組內討論:「和不同性別相處的過程中,你曾遇過哪些困擾?」討論過後,請小組派代表將問題寫在黑板上。5.引導學童思考:(1)最常見的互動困擾?給人的感受?(2)曾嘗試過的解決方法?效果如何?(3)你曾做過上列令人困擾的行為?當時的理由是什麼?(4)造成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二)實踐好互動 1.全班再次分組進行討論:針對常見的互動困擾,你期待不同性別的同學如何進行互動?2.討論後,進行角色安排及排演。各組輪流在全班面前呈現。教師提醒學童欣賞演出時要專心,但不批判、不打斷,該組演出後,有兩分鐘的時間讓,屆時再提出疑問及意見。3.各組都演出後,教師引導學童省思:(1)同學期待的合宜互動是什麼?這樣的期待合理嗎?(2)哪些行為是你還沒有做到的?(3)要改善行為有沒有困難?如果有,困難是什麼?4.教師發下「生活實踐表」,請學童寫下自己想要改善哪些待人的方式及做法,並加以記錄及檢核,實踐兩週後再進行檢討與分享。5.兩週後,學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實踐心得。6.教師請學童對自己的改變要多給肯定。有時改善問題的成效有限,可能是因需要更多的時間或其他外在因素導致;所以不要氣餒,只要確認目標正確,持續行動將會看見成果。 三、總結活動 (一)省思回饋 1.經過實踐行動,你發現不同性別的相處情形有哪些改變?對於這樣的改變,你有哪些感覺或看法?2.你找到哪些較合宜和不同性別的相處方式?有改善自己和同學的狀況?3.班上同學的相處方式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再努力? (二)歸納統整:教師請學童歸納學習重點,找出多數人認同的合宜互動方式。 (三)體驗實踐:教師提醒學童將本活動學習到的合宜互動方式,具體在生活中實踐。 | 3 | 教師準備︰ 「生活實踐表」學習單。 學童準備︰ 準備行動劇演出的道具。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七 3/24 | 3/30 | 3-3-2覺察不同性別者的互動方式,展現合宜的行為。 ◎性別平等教育 2-3-2學習在性別互動中,展現自我的特色。 | 三、性別好互動 【活動1】成長新鮮事 一、引起動機 1.教師事先請學童訪問比自己年長的人,請他們分享自己的青春經驗,了解他們怎樣經歷青春歲月,並把自己面臨青春期的各種心情跟家人進行心靈的交流。 2.教師邀請學童分享自己跟家人相互交流的心得。 二、發展活動 (一)青春的心事 1.教師發下事先準備的紙條,每人約三至五張。請學童將自己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困擾或心事,以不記名的方式寫在紙條上,並投入密閉的箱子中。 2.教師彙整盒中的紙條,請各組抽取六張,並討論如何把紙條上的心事呈現出來。 3.各組輪流演出所抽到的心事,演完後大家說出有沒有遇到同樣的困擾或心情。 4.全班共同選擇想要先討論的困擾,由大家一起腦力激盪,一起提供解決策略。 (二)心事怎麼說 1.教師調查班上目前常碰到導致情緒不佳的狀況。請學童分享情緒不佳可能帶來的影響。 2.教師請一組學童角色扮演情境示例,教師引導學童討論情境中的問題:(1)品臻為什麼不想去打籃球?(2)品臻說的不方便可能是……(3)品臻為什麼哭了?家同說了什麼話?家同面對的方式如何?(4)伊穎處理的方式如何?其他人的反應呢? 3.教師引導學童以同理心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4.教師引導各組學童進行組內的討論,分享對問題的看法,並討論心中理想的處理方式。 5.各組演出心中理想的處理方式;接續,教師調查班上學童是否有遇過類似的困擾:(1)那是什麼感覺?(2)你希望得到怎樣的協助?(3)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4)可以怎麼做呢? 6.各組演練適當表達感受及想法的方法。 7.教師引導學童討論情境二中的問題,討論及活動進行模式跟前活動雷同。 | 3 | 教師準備︰ 籤筒、空白紙條(每生三至五張)。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八 3/31 | 4/6 | 3-3-2覺察不同性別者的互動方式,展現合宜的行為。 ◎性別平等教育 2-3-2學習在性別互動中,展現自我的特色。 | 三、性別好互動 【活動1】成長新鮮事 二、發展活動 (三)感情交流道 1.教師引導學童自由發表:你有哪些好朋友?這些好朋友是男生還是女生?你們的友誼帶給你哪些感受?對你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2.教師引導學童自我省思:你和哪些同學的交情特別好?他們有哪些讓你欣賞的地方?你們怎麼互動的? 3.教師請一組同學扮演學生活動手冊的情境,並分享自己扮演該角色的感想,其他同學亦分享感受及看法。(1)如果你是少隆,你心情如何?當時會怎麼做?(2)如果你是品臻,你會怎麼看待別人對自己的欣賞?會如何回應? 4.全班共同討論後,選擇大家認為合宜的做法。大家一起練習扮演表達者跟回應者,演練合宜的方式。教師引導全班共同討論:(1)當你發現班上同學互有好感,有意交往時,你會如何看待他們的互動呢?(2)當你喜歡或欣賞一個人,你會希望對方怎麼回應你?(3)是否當你對別人表達心意,對方一定要以相同的心意來回應你?為什麼?(4)當你向對方表達心意,對方卻沒有回應或是沒有接受你的心意時,你會怎麼做?(5)當你向別人表達喜歡或欣賞卻被拒絕時,是不是以後就不能做朋友了?為什麼? 三、總結活動 (一)省思活動:教師引導學童於討論過種種交友問題的情境後,建構意義。 1.「喜歡」對方是怎樣的感覺?怎樣做才能讓「喜歡」和「被喜歡」雙方都感到愉快。 2.結交朋友,對自己的生活與學習有哪些影響? 3.怎樣做才能將結交同性與異性朋友的影響化為正向積極? (二)實際體驗:教師指導學童在青春歲月中,將有關交友或各種青春喜悅和心情,隨時和家人、朋友、師長分享與交流,讓自己過得更精采、快樂! | 3 | 教師準備︰ 籤筒、空白紙條(每生三至五張)。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九 4/7 | 4/13 | 3-3-2覺察不同性別者的互動方式,展現合宜的行為。 ◎性別平等教育 2-3-2學習在性別互動中,展現自我的特色。 | 三、性別好互動 【活動2】發現心互動 一、引起動機 教師請學童回想曾看過的故事或是電視劇,常見的不同性別互動狀況如何?這樣的互動有在生活中出現嗎?請各組學童採六六討論法,分享自己對媒體呈現性別角色的觀察。 二、發展活動 (一)發現心感動 1.教師請學童觀察學生活動手冊中的圖例,並提問以下問題:發生什麼事?他們怎麼做?為何這樣做?結果是什麼?感受如何呢? 2.學童自由發表,教師引導全班統整:(1)哪些互動帶給人們負面的感受。(2)哪些互動帶給人們正面的感受。 3.教師請學童觀察生活中不同性別間的互動,不管認同行為與否,請紀錄下來,於下一堂課分享。紀錄的內容如下:(1)觀察對象是誰?互動狀況如何?(2)你欣賞這樣的互動方式嗎?理由是?(3)這對你的影響是什麼? 4.學童和組員分享觀察內容。分享後,各組派代表和全班分享一至兩個較具代表的例子。 5.各組輪流上臺分享。 6.教師引導學童統整全班報告的結果,並討論:(1)哪個互動的例子讓你印象最深刻?為什麼?(2)這樣的行為對彼此關係的影響是什麼?(3)如果是你,你想跟他們一樣嗎?或是有哪些不一樣的做法? 7.教師引導學童統整不同性別間良好互動的關鍵因素。 8.教師肯定學童的分享內容並予以回饋。 | 3 | 教師準備︰ 「分享心感動」學習單。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十 4/14 | 4/20 | 3-3-2覺察不同性別者的互動方式,展現合宜的行為。 ◎性別平等教育 2-3-2學習在性別互動中,展現自我的特色。 | 三、性別好互動 【活動2】發現心互動 二、發展活動 (二)我是小記者 1.教師引導學童找尋生活中不同性別互動良好的典範去訪問對方,訪問內容如下:(1)確認訪問對象。(2)值得報導的互動狀況。(3)當事人這樣做的理由。 2.訪問後,教師請學童利用一週的時間,找兩位身邊的友人或親人,與其分享訪談內容,並請對方給予回饋;完成學習單後,於課堂中分享成果與心得。 3.教師引導學童分享以下問題:(1)是如何選定訪問對象?從對方身上學到了什麼?(2)如何決定分享的對象?(3)分享過程中,你有哪些想法與感受?對方給你的回饋是什麼?(4)分享後,你對不同性別間的互動有哪些新的想法? 4.教師統整學童的分享並予以回饋。 (三)生活實踐家 1.教師講述兩隻狼的故事,引導學童發現,我們越常出現的行為,就會變成自己的習慣,進而對生活造成影響;因此要留意自己的行為。 2.教師引導學童討論,期盼別人眼中自己的樣子如何?可以透過哪些實際的行動來形塑自己?請學童找到目標,並透過具體的三個行動來實踐,再分享實踐後的感受。 3.請學童利用一週的時間,依據自己的行為目標進行體驗實作。 三、總結活動 (一)省思分享:教師引導學童省思並建構自己對不同性別互動的看法。 1.你對於性別角色該有哪些表現的想法從何而來?自己理想中不同性別的互動方式為何? 2.你期待不同性別所展現的行為,對方喜歡嗎?對彼此的互動是加分的嗎? 3.要怎樣做,不同性別者相處起來可以更加的融洽? (二)歸納統整:想要在生活中學習合宜的相處方式,還可以透過哪些方式學習? (三)生活實踐:提醒學童將本單元學習到的合宜互動方式應用在生活當中。 1.和家人、朋友分享學習到的好方法。 2.在生活中實際應用,並能適時微調不妥當的行為。可以將自己期待學習的行為紀錄下來,至少實踐21次,就有機會變成習慣。 【期中評量週】 | 3 | 教師準備︰ 「分享心感動」學習單。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十一 4/21 | 4/27 | 3-3-2覺察不同性別者的互動方式,展現合宜的行為。 ◎性別平等教育 2-3-2學習在性別互動中,展現自我的特色。 | 單元三、性別好互動 【活動2】發現心互動 二、發展活動 (二)我是小記者 1.教師引導學童找尋生活中不同性別互動良好的典範去訪問對方,訪問內容如下: (1)確認訪問對象。 (2)值得報導的互動狀況。 (3)當事人這樣做的理由。 2.訪問後,教師請學童利用一週的時間,找兩位身邊的友人或親人,與其分享訪談內容,並請對方給予回饋;完成學習單後,於課堂中分享成果與心得。 3.教師引導學童分享以下問題: (1)是如何選定訪問對象?從對方身上學到了什麼? (2)如何決定分享的對象? (3)分享過程中,你有哪些想法與感受?對方給你的回饋是什麼? (4)分享後,你對不同性別間的互動有哪些新的想法? 4.教師統整學童的分享並予以回饋。 (三)生活實踐家 1.教師講述兩隻狼的故事(詳見良師小百科),引導學童發現,我們越常出現的行為,就會變成自己的習慣,進而對生活造成影響;因此要留意自己的行為。 2.教師引導學童討論,期盼別人眼中自己的樣子如何?可以透過哪些實際的行動來形塑自己?請學童找到目標,並透過具體的三個行動來實踐,再分享實踐後的感受。 3.請學童利用一週的時間,依據自己的行為目標進行體驗實作。 三、總結活動 (一)省思分享:教師引導學童省思並建構自己對不同性別互動的看法。 1.你對於性別角色該有哪些表現的想法從何而來?自己理想中不同性別的互動方式為何? 2.你期待不同性別所展現的行為,對方喜歡嗎?對彼此的互動是加分的嗎? 3.要怎樣做,不同性別者相處起來可以更加的融洽? (二)歸納統整:想要在生活中學習合宜的相處方式,還可以透過哪些方式學習?(例如:多觀察他人反應、學習楷模、看書……) (三)生活實踐:提醒學童將本單元學習到的合宜互動方式應用在生活當中。 1.和家人、朋友分享學習到的好方法。 2.在生活中實際應用,並能適時微調不妥當的行為。可以將自己期待學習的行為紀錄下來,至少實踐21次,就有機會變成習慣。 | 3 | 教師準備︰ 蒐集社會服務團體資料。 學童準備: 蒐集社會服務團體資料、訪問志工朋友或團體。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十二 4/28 | 5/4 | 3-3-4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 ◎性別平等教育 3-3-2參與團體活動與事務,不受性別的限制。 3-3-3表達對社區公共事務的看法,不受性別限制。 ◎人權教育 1-3-1表達個人的基本權利,並瞭解人權與社會責任的關係。 | 四、愛心不落人後 【活動1】認識志願服務 一、引起動機 教師引導學童看學生活動手冊第34~35頁,詢問學童:「圖片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些什麼事呢?」學童自由發表。(整理回收資源、陪伴育幼院孩童、打掃公園和公廁、解說校園生態、宣導戒菸、擔任圖書館志工、關懷獨居老人……) 二、發展活動 (一)認識社會服務團體 1.教師:「這些學童都在從事一些服務工作,社會上也有許多團體,一直默默的服務大家,不求回報,你所知道的有哪些?請和大家分享。」 2.請學童分組發表事先蒐集有關從事社會服務團體的資料,分享後教師可再加以補充。 (1)史懷哲計畫:有許多大學生利用暑期期間為偏遠或特殊偏遠國民中小學裡學習成就低落之公立國中小學學生,進行以課業輔導為主,並涵蓋品德、生活及生涯規畫輔導之史懷哲教育服務方案,為弱勢孩子開拓一片天。 (2)慈濟服務團隊:慈濟服務團隊不僅在國內,甚至在國外從事服務工作,在醫療、教育、人文、環保、骨髓捐贈等方面皆有貢獻。 (3)各景點解說員:在各個博物館、保護區等景點,都有定點服務的解說員,讓我們能更深入的認識這些景點的特色和文化。 (4)醫院志工:在醫院中常常看到一些志工協助病人,不論男女老少都有,常幫忙推輪椅、掛號拿藥、帶路攙扶等。 (5)連加恩到非洲服務:連加恩當外交替代役到西非做醫療服務,透過一封宣傳「垃圾換舊衣」活動的電子郵件,無心插柳地激起了臺灣人民巨大的愛心浪潮,退役後,還協助在當地蓋孤兒院,並再度回到當地幫忙。 3.教師歸納:社會服務是志願服務,有的提供知識,有的付出時間,有的提供經驗,有的付出勞力,有的提供技術,只要有心,人人都可當志工。 | 3 | 教師準備︰ 蒐集社會服務團體資料。 學童準備: 蒐集社會服務團體資料、訪問志工朋友或團體。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十三 5/5 | 5/11 | 3-3-4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 ◎性別平等教育 3-3-2參與團體活動與事務,不受性別的限制。 3-3-3表達對社區公共事務的看法,不受性別限制。 ◎人權教育 1-3-1表達個人的基本權利,並瞭解人權與社會責任的關係。 | 四、愛心不落人後 【活動1】認識志願服務 二、發展活動 (二)志願服務大家談 1.請學童於課前訪問認識的志工朋友或住家附近的志工團體。訪問題目參考如下: (1)為什麼要當志工?有什麼想法與期待?(2)當志工會耽誤或影響工作嗎? (3)在服務過程中遇過哪些印象深刻的事?(4)這些事帶給他們怎樣的感受? 2.請學童分享自己的訪問結果。 3.教師:「為什麼有些人願意當志工參加社會服務?這些為社會默默服務的志工們,是抱持著怎樣的信念、用怎樣的心情或態度來服務的?」 (1)在從事社會服務中的工作中,其實也是訓練自我成長的一種方式,讓自己可以在各個不同的領域有所收穫。 (2)當志工能夠讓自己的所長有發揮的空間,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而且帶給社會一些幫助,讓大家有更多美的饗宴。 (3)服務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幸福,感恩目前所擁有的一切,也希望能為社會貢獻一些心力。 (4)擔任學校愛心服務隊,讓我覺得自己長大了,能力更好了,還可以幫助學弟妹。 4.教師:「志工們有哪些表現是值得大家讚賞和學習的?」 (1)助人不求回報。(2)態度誠懇。(3)充滿工作熱忱。(4)說話聲很溫柔。 (5)發揮團隊合作力量。(6)遵守規定。 5.教師統整鼓勵學童欣賞志工的情操和優點,能效法學習。 6.教師:「想一想,志願服務對人群社會有什麼幫助?他們的服務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7.學童分組討論並發表志願服務對社會與個人生活的影響。 (1)義消志工宣導火災的可怕,希望大家注意用火安全,讓我們懂得保護自己的方法。 (2)動物保護志工教導我們愛護動物,將寵物照顧好。 (3)導覽志工教導我們許多知識,讓我們學習更深入,更清楚。 (4)法令諮詢志工為我們解決法律問題,幫助無助的我們。 (5)安寧撫慰志工宣導注意健康,珍惜生命,並協助我們度過生病的難關。 (6)沈芯菱建置免費教學網站,提供學童自我學習的機會。 三、總結活動 教師總結:「志願服務是有法規來規範的,各種社會服務團體或慈善機構,都有其正面的價值和功能,只要我們願意付出愛與關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以具體的行動來參與社會服務工作,就能發揮光和熱,使社會更和諧。」 | 3 | 教師準備︰ 幫助他人影片、「社會服務紀錄表」學習單。 學童準備︰ 「社會服務紀錄表」學習單。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十四 5/12 | 5/18 | 3-3-4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 ◎性別平等教育 3-3-2參與團體活動與事務,不受性別的限制。 3-3-3表達對社區公共事務的看法,不受性別限制。 ◎人權教育 1-3-1表達個人的基本權利,並瞭解人權與社會責任的關係。 | 單元四、愛心不落人後 【活動2】在服務中成長 一、引起動機:教師播放幫助他人的小影片,引導學童發現小小力量,也可以大大改變世界。雖然還是小學生,但我們也可以從事社會服務工作。 二、發展活動 (一)激發服務熱忱 1.教師:「深入觀察我們的生活週遭,用心感受,有哪些需要服務的地方?」 2.學童分組討論:(1)有一些人帶著狗狗出來散步,但是卻未清理狗狗的便便,不只破壞環境,還可能害人踩到。(2)育幼院和養護中心的年長者,很需要大家關心。(3)遊客們到海灘玩,常常遺留下垃圾,破壞景觀。(4)社區周遭常有流浪貓、狗,看起來好可憐。(5)每次學校募捐發票,大家都很踴躍,這麼多的發票,是不是需要有人幫忙整理?(6)社區公園徵求認養。 3.教師:「以我們的能力,可以做哪些社會服務?」 (二)著手準備社會服務工作 1.學童共同規畫班級社會服務。教師:「認識志願服務後,讓我們腦力激盪一下,大家一起共同討論、規畫,進行一項社會服務,把想法、理念化為具體的行動,從中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心情與感受,並把它記錄下來。」 2.教師:「想一想,要怎麼著手進行社會服務?」 3.教師:「再想一想,社會服務時個人應注意事項有什麼?」 (1)認識自己的工作內容。(2)知道有哪些資源可以應用。(3)在禮貌態度上要謙虛。(4)要注意被服務對象的心理感受。(5)注意表情、肢體動作、服裝儀容。(6)打招呼、說話時語氣溫和。(7)面對批評時要虛心檢討。(8)告訴家人工作的時間、地點等。(9)集體行動,守秩序、避免落單。(10)了解服務場所的各項安全設施、交通安全等。 4.教師:「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如何處理?請大家分組以到無障礙之家服務為例,探討以下問題,並提出解決的方法。」 (1)向什麼單位提出志工服務申請?(2)如何填寫申請表?(3)如何組織本班的服務團隊?(4)活動流程如何規畫?(5)表演節目如何準備?(6)服務時要怎麼跟服務對象互動?(聊天內容)(7)怎麼幫服務對象按摩? 5.學童討論後,教師請各組(或全班共同)開始規畫從事社會服務的計畫。 6.規畫完畢,請各組互相檢討、評鑑所規畫的內容,並向全班介紹,選出希望的社會服務項目與方式。 (三)心動也要行動:1.教師帶領學童,利用適當的時間,跨出校門走出社區,實踐與體驗所規畫社會服務。2.服務後要檢討,服務紀錄、服務時間、地點和心得。學童分享服務的經過和心得。3.學童自由發表,教師鼓勵表現優異者,並適時補充與提問。4.教師:「在社會服務的過程中,我們可運用的社會資源、可請求的支援有哪些?」 (四)服務甘苦談 1.學童分組討論,參與服務的經驗和感受,體認從事社會服務與個人自我成長的關係。 2.教師:「在參與社會服務的活動中,大家的工作表現如何?你有哪些特別深刻的經驗和感受?這些經驗和感受,對你來說有什麼特別的意義?為什麼?」 3.學童自由發表,教師適時鼓勵並引導學童統整。 4.教師:「從同學的分享或自己的體會,如果想做自己喜歡的社會服務要如何實現? 三、總結活動:社會服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例如:關懷弱勢族群、環保活動等,都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事,我們應在能力範圍內體驗與學習社會服務,從中體會社會服務人群的意義。 | 3 | 教師準備︰ 幫助他人影片、「社會服務紀錄表」學習單。 學童準備︰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十五 5/19 | 5/25 | 3-3-5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文化,並分享在多元文化中彼此相處的方式。 ◎性別平等教育 3-3-4檢視不同族群文化中的性別關係。 3-3-5體認社會和歷史演變過程中所造成的性別文化差異。 ◎家政教育 3-3-1認識臺灣多元族群的傳統與文化。 ◎人權教育 1-3-4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單元五、世界一家親 【活動1】世界大不同 一、引起動機 1.教師先展示本地與世界上其他的風俗文化的資料與照片。 2.教師提問:「在國內,你接觸過哪些生活方式與文化與你不相同的人?你去過哪些生活方式或生活習慣和我們不一樣國家?他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或特色呢?」 3.教師可先從風景照片或著名文化活動談起,再討論當地人食、衣、住、行、育、樂等不同層面的生活方式。 二、發展活動 (一)各文化的優勢 1.各種文化在臺灣:學童以小組的合作學習,透過參訪、觀察、調查,來蒐集與整理在臺灣不同的文化或不同國家的文化特色,再利用製作圖卡的方式,做整理與分享。 2.教師請學童分組發表並討論結果。 3.教師引導學童省思並發表: (1)比較自己和別人在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方式,以及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重要節慶等,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2)不同文化在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重要節慶等,有哪些特別不一樣的地方? (3)這些不同的風俗或習慣,他們特色是什麼呢?又具有什麼優勢呢? 4.文化優勢影響:這些文化的優勢帶給我們哪些影響?為什麼? 5.生活方式的異同 (1)教師引導學童對生活方式特色的影響思考。 (2)教師提問:「大家的生活方式都相同嗎?為什麼會這樣?你有什麼看法或想法? (3)學童自由發表。 (二)文化大櫥窗 1.文化參與經驗:學童透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可以透過參訪、調查、蒐集資料的方式,整理出有去過不同文化的國家或參與過不同文化的活動經驗的資料,整理後與同學分享參與的感受。若有學童曾直接參與經驗者發表則更好。 2.教師請學童分組發表並討論結果。 3.身處不同文化:教師引導學童省思並發表: (1)你聽得懂他們說的話嗎?能了解這些文化活動的意義嗎? (2)在相處的過程中,你覺得自己能融入其中嗎?你發現了哪些現象? (3)對於自己身處在不同文化中,你有什麼心得與感想? | 3 | 教師準備︰ 準備相關之新聞報導、照片或圖片。 學童準備︰ 學童於課前先分組蒐集關於臺灣與世界上各種不同文化的特色,包含資料、物品與圖片。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十六 5/26 | 6/1 | 3-3-5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文化,並分享在多元文化中彼此相處的方式。 ◎性別平等教育 3-3-4檢視不同族群文化中的性別關係。 3-3-5體認社會和歷史演變過程中所造成的性別文化差異。 ◎家政教育 3-3-1認識臺灣多元族群的傳統與文化。 ◎人權教育 1-3-4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五、世界一家親 【活動1】世界大不同 二、發展活動 (三)異國文化討論會 1.教師利用附錄的異國人士報導表格,透過蒐集資料的方式,可以是報章雜誌報導、影片、網路資訊或異國人士現身說法皆可以。報導聚焦於異國人士在臺灣面臨的處境、感覺及經驗等相關資料。 2.完成以了解不同文化的人平時的生活方式,與他人相處情形。 3.學童分組發表與訪問心得分享。 4.生活問題與困境:教師引導各組學童思考 (1)看到了異國人士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你的感覺是什麼?(2)我們之前探討了不同文化,你覺得和他的問題有關嗎?(3)不同文化對當事者有什麼影響?(4)你可以怎麼與他相處呢?為什麼?(5)你覺得他的生活問題、困境與壓力解決了嗎?你會怎麼幫他呢? 5.學童發表,教師統整。 (四)生活困境的解除 1.教師提問:「不同文化者在臺灣生活可能會面臨到什麼困境?」 2.態度與想法:教師提問:對於不同文化者的困境,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態度或想法去面對呢?為什麼?例如:鼓勵、安慰、肯定、支持…… 3.你覺得如何才能幫助不同文化的人,解決生活中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的問題呢? 4.生活中多元的文化,例如:語言、服飾、藝術、信仰、祭典、節慶等,你有什麼看法呢? 5.學童分組發表討論結果,教師統整。 三、總結活動 (一)省思:教師針對學童在活動中發表的內容及看法提供回饋分享: 1.怎樣在生活中做到「互相尊重」?例如:聆聽意見、善意溝通、不侵犯別人權益等。 2.對於不同文化的同學,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呢? (二)教師總結 1.根據學童省思分享的內容,總結摘述學習要點。 2.教師引導學童歸納出下列各項: (1)能感受個人或文化的差異。 (2)尊重個人或不同的文化及價值觀。 (3)統整人們彼此間和樂相處的技巧及觀念。 3.實踐應用:教師針對本活動學習過程,引導學童於生活中實踐下列各項: (1)在生活中,能用「了解」「關懷」的態度,去面對有不同想法和做法的人。 (2)願意參與、體驗不同文化的各項活動。 校本課程:勇闖魚路古道(中、後段) 1-1魚路古道的介紹(課堂介紹) 1.在課堂上,利用社會領域的時間,由講師介紹魚路古道特色。 2.老師為學生歸納在課堂上的解說重點,並再次提醒學生,在這次參訪當中,不可錯過的特點。 1-2魚路古道踏查 1.由導覽老師為學生解說魚路古道的發展歷史與特色。 2.在老師講解的過程當中,要求學生專心,並作筆記。 (這學期開始讓學生帶著紙筆記錄老師介紹的重點,並在這次校外教學之前,多次利用社會課的機會指導學生筆記的要點。) 1-3回程與心得交流 1.導覽老師在做完解說之後,留五分鐘的時間進行討論。 1-4個人或小組發表 1.學生以個人或小組進行發表。 2.教師針對學生的發表進行回饋以及鼓勵。 | 3 | 教師準備︰ 課前準備指導學童於事前編排學生活動手冊第50~51頁的情境、學習評核表、「成長行動的計畫」學習單。 學童準備︰ 角色扮演的道具。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十七 6/2 | 6/8 | 3-3-5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文化,並分享在多元文化中彼此相處的方式。 ◎性別平等教育 3-3-4檢視不同族群文化中的性別關係。 3-3-5體認社會和歷史演變過程中所造成的性別文化差異。 ◎家政教育 3-3-1認識臺灣多元族群的傳統與文化。 ◎人權教育 1-3-4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期末評量週】 單元五、世界一家親 【活動2】豐富新文化 一、引起動機 教師提示關於在學校生活中,可能與不同文化的同學在相處上會發生的情況。 二、發展活動 (一)文化的衝突 1.情境演練及討論分享:教師請讓學童分組來演出,分別演練以下各情境,讓全班學童進行探討與討論: 情境一:全班在吃營養午餐時,大家看到新轉來的同學安琪用手抓飯來吃…… 情境二:學校同學見面打招呼時,安安以擁抱的方式來打招呼,其他同學…… 情境三:老師上課講解野生動物保育時,原住民同學卻表示狩獵是他們的傳統文化…… 情境四:導師介紹班上同學的媽媽是新住民時,卻引起了幾位同學的側目…… (二)不同文化的差異 1.針對以上不同狀況之演出結果,教師引導學童分組討論,探討下列問題:(1)情境中出現哪些問題?(2)哪些行為是你所認同的?哪些行為是你認為需要避免或改進的?你會怎麼做呢?(3)這些問題可能的原因是什麼?是當事者的問題還是同學的問題?(4)每個人都覺得有問題嗎?有沒有人是不同的看法?(5)你若是當事者你會怎麼想?該如何處理? 2.教師引導學童思考還有哪些類似的情境,又該如何處理? 3.學童分組討論後發表,教師統整。 4.教師引導學童分組討論,探討下列問題:(1)在模擬過程,哪些部分讓你印象最深刻?對於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你的看法是什麼?(2)想一想,為什麼這些不同文化的相處會產生問題呢?(3)你覺得可以要求不同文化的人都要和我們一樣嗎?為什麼? 5.學童發表後,全班歸納統整,例如:衝突、不信任、對立、抗爭都是可能產生的問題,每個人應該要能尊重文化差異。 (三)尊重與關懷 1.教師引導學童省思下列問題,並探討可以付諸實踐的具體行動或方法。 (1)與不同文化的人相處,你最欣賞或喜歡的有哪些?為什麼?(2)面對生活中多元的文化,你有什麼看法或想法呢?(3)當別人的表現和你不一樣時,你是怎麼做的?是否會造成別人的困擾?(4)當別人因文化差異造成困擾時,你會怎樣表達關懷呢? 2.針對前述討論後的結果,教師引導學童探討下列問題:對他人表達關懷或尊重後,別人對你的表現有什麼反應?你有什麼感受?為什麼? 3.不同文化相處的方法:(1)教師提問:「要讓不同文化的人在一起時,要怎樣做才能做到互相尊重、彼此關懷,減少不愉快情形發生呢?」(2)學童自由發表,教師歸納統整。例如:相互接納、互相幫助、產生歸屬感、能包容…… 校本課程:勇闖魚路古道(中、後段) 1-1魚路古道的介紹(課堂介紹) 1.在課堂上,利用社會領域的時間,由講師介紹魚路古道特色。 2.老師為學生歸納在課堂上的解說重點,並再次提醒學生,在這次參訪當中,不可錯過的特點。 1-2魚路古道踏查 1.由導覽老師為學生解說魚路古道的發展歷史與特色。 2.在老師講解的過程當中,要求學生專心,並作筆記。 (這學期開始讓學生帶著紙筆記錄老師介紹的重點,並在這次校外教學之前,多次利用社會課的機會指導學生筆記的要點。) 1-3回程與心得交流 1.導覽老師在做完解說之後,留五分鐘的時間進行討論。 1-4個人或小組發表 1.學生以個人或小組進行發表。 2.教師針對學生的發表進行回饋以及鼓勵。 | 3 | 教師準備︰ 課前準備指導學童於事前編排學生活動手冊第50~51頁的情境、學習評核表、「成長行動的計畫」學習單。 學童準備︰ 角色扮演的道具。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 |
十八 6/9 | 6/15 | 3-3-5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文化,並分享在多元文化中彼此相處的方式。 ◎性別平等教育 3-3-4檢視不同族群文化中的性別關係。 3-3-5體認社會和歷史演變過程中所造成的性別文化差異。 ◎家政教育 3-3-1認識臺灣多元族群的傳統與文化。 ◎人權教育 1-3-4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單元五、世界一家親 【活動2】豐富新文化 二、發展活動 (四)實踐新文化 1.現代新文化:教師引導學童探討以下問題: (1)文化是什麼?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傳統文化嗎?你知道有哪些新文化嗎? (2)從以前到現在,這些文化活動的面貌都相同嗎?為什麼? (3)生活中有許多文化維持傳統的面貌,有些文化有了新風貌,也有一些新的文化形成,為什麼會這樣呢? 2.文化新觀點:教師引導學童就傳統文化與新文化深入探討後,再省思下列問題: (1)對於這些文化的不同風貌,你有什麼想法或看法呢? (2)面對各種多元的文化現象你會怎樣做?例如:參與城鄉交流、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觀摩對方生活文化、參與觀賞他們的活動、相互學習對方的文化、幫助生活困苦的人等。 (3)你會用怎樣的心情或態度來面對他們呢?為什麼?例如:尊重肯定別人、包容不同的意見、接納差異的胸襟等。 3.最後,教師引導學童省思自己對文化的看法及態度: (1)你面對各種不同的文化時,你是怎樣想的?你會怎樣做?為什麼? (2)別人在面對各種不同的文化時,是怎樣想的?是怎樣做? (3)你與別人對不同的文化見解不同時,你會調整或修正自己的想法嗎?為什麼? (4)文化活動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各種不同的文化有好壞之分嗎?為什麼? 三、總結活動 (一)回饋分享:教師針對學童在參與模擬體驗活動中,發表看法回饋分享:參與模擬體驗活動,你學會哪些事?有哪些體驗心得?你有什麼感受? (二)教師總結 1.體驗文化活動的多樣性,並能欣賞、包容不同的文化。 2.比較「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異同。 (三)實踐應用:教師針對本活動學習過程,引導學童於生活中實踐下列各項。 1.願意參與各項文化活動,並能欣賞不同的風土人情及文化特色。 2.能夠以包容及接納的態度,體驗不同的文化活動。 3.喜愛參與各項文化活動,並針對自己喜好的部分做深入的探討。例如:西洋萬聖節。 4.以學習評核表來檢視自己的生活實踐。 【畢業週】 | 3 | 教師︰課前準備指導學童於事前編排學生活動手冊第50~51頁的情境、學習評核表、「成長行動的計畫」學習單。 學童:課前準備角色扮演的道具。 |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