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自然科5上第三單元活動1教案:空氣與燃燒的關係探究

格式
docx
大小
37.11 KB
頁數
6
上傳者
bob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10-09,离现在 2 1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國小自然科5上第三單元活動1教案

單元名稱

第三單元空氣的組成與反應

活動1 空氣與燃燒有什麼關係

總節數

6節,240分鐘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ti-III-1 能運用好奇心察覺日常生活現象的規律性會因為某些改變而產生差異,並能依據已知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想像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察覺不同的方法,也常能做出不同的成品。

tm-III-1 能經由提問、觀察及實驗等歷程,探索自然界現象之間的關係,建立簡單的概念模型,並理解到有不同模型的存在。

pc-III-2 能利用較簡單形式的口語、文字、影像(例如:攝影、錄影)、繪圖或實物、科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等,表達探究之過程、發現或成果。

pe-III-1 能了解自變項、應變項並預測改變時可能的影響和進行適當次數測試的意義。在教師或教科書的指導或說明下,能了解探究的計畫,並進而能根據問題的特性、資源(設備等)的有無等因素,規畫簡單的探究活動。

pe-III-2 能正確安全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物品、器材儀器、科技設備及資源。能進行客觀的質性觀察或數值量測並詳實記錄。

pa-III-2 能從(所得的)資訊或數據,形成解釋、發現新知、獲知因果關係、解決問題或是發現新的問題。並能將自己的探究結果和他人的結果(例如:來自同學)比較對照,檢查相近探究是否有相近的結果。

po-III-1 能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等察覺問題。

an-III-1 透過科學探究活動,了解科學知識的基礎是來自於真實的經驗和證據。

ah-III-1 利用科學知識理解日常生活觀察到的現象。

ah-III-2 透過科學探究活動解決一部分生活周遭的問題。

ai-III-1 透過科學探索了解現象發生的原因或機制,滿足好奇心。

領域核心素養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E-A1 能運用五官,敏銳的觀察周遭環境,保持好奇心、想像力持續探索自然。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E-A2 能運用好奇心及想像能力,從觀察、閱讀、思考所得的資訊或數據中,提出適合科學探究的問題或解釋資料,並能依據已知的科學知識、科學概念及探索科學的方法去想像可能發生的

事情,以及理解科學事實會有不同的論點、證據或解釋方式。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E-A3 具備透過實地操作探究活動探索科學問題的能力,並能初步根據問題特性、資源的有無等因素,規畫簡單步驟,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器材儀器、科技設備與資源,進行自然科學實驗。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E-B1 能分析比較、製作圖表、運用簡單數學等方法,整理已有的自然科學資訊或數據,並利用較簡單形式的口語、文字、影像、繪圖或實物、科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等,表達探究之過程、發現或成果。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E-C2 透過探索科學的合作學習,培養與同儕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

學習內容

INa-III-4 空氣由各種不同氣體所組成,空氣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氣體無一定的形狀與體積。

INb-III-2 應用性質的不同可分離物質或鑑別物質。

INd-III-1 自然界中存在著各種的穩定狀態;當有新的外加因素時,可能造成改變,再達到新的穩定狀態。

INd-III-2 人類可以控制各種因素來影響物質或自然現象的改變,改變前後的差異可以被觀察,改變的快慢可以被測量與了解。

INe-III-2 物質的形態與性質可因燃燒、生鏽、發酵、酸鹼作用等而改變或形成新物質,這些改變有些會和溫度、水、空氣、光等有關。改變要能發生,常需要具備一些條件。

INe-III-3 燃燒是物質與氧劇烈作用的現象,燃燒必須同時具備可燃物、助燃物,並達到燃點等三個要素。

核心素養呼應說明


議題融入與其實質內涵

【性別平等教育】

E3 覺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了解家庭、學校與職業的分工,不應受性別的限制。

【科技教育】

E9 具備與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資訊教育】

E2 使用資訊科技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E11 建立康健的數位使用習慣與態度。

【安全教育】

E1 了解安全教育。

E4 探討日常生活應該注意的安全。

【生涯規劃教育】

E12 學習解決問題與做決定的能力。

【閱讀素養教育】

E1 認識一般生活情境中需要使用的,以及學習學科基礎知識所應具備的字詞彙。

E4 中高年級後需發展長篇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

E12 培養喜愛閱讀的態度。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摘要


學習目標

1-1 燃燒需要空氣

˙察覺燃燒需要空氣。

1-2 氧氣與燃燒的關係

1.透過查找資料,知道空氣的組成成分及其特性。

2.知道如何製造氧氣。

3.察覺氧氣可以幫助燃燒,並知道可以利用此特性檢驗氧氣。

教材來源

康軒版自然與生活科技五上第三單元活動1

教學設備/資源

1.廣口瓶

2.蠟燭

3.打火機

4.透明板

5.雙氧水

6.金針菇

7.線香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

(分鐘)

評量方式



察覺燃燒需要空氣
















































1-1 燃燒需要空氣

1.參與

-由搧風讓物質燃燒更劇烈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討論空氣與燃燒的關係。

教師提問:

  • 烤肉時,烤肉架旁邊為什麼有許多孔洞?烤肉時如果火不夠旺盛,為什麼有些人會向火煽風?煽風會使火變大還是變小?

2.預測

-能根據因果關係,預測燃燒所需要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教師提問:

  • 當我們看到這個現象後進行推測,我們的推測一定是對嗎?

  • 如果想要做實驗確定我們的推測,那麼實驗要確認的問題是什麼呢?(教師引導學生知道如何由觀察現象進行實驗假設。)

  • 如果燃燒需要空氣,燃燒中蠟燭上方用廣口瓶蓋住,以隔絕空氣,對燃燒會有什麼影響?

  • 如果燭火因為缺乏空氣而快要熄滅,在熄滅前打開廣口瓶通風,燭火會有什麼變化呢?

3.探索

-空氣是否充足對燭火有何影響。

  • 進行「空氣對蠟燭燃燒的影響」實驗,並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準備材料:

(1)準備兩支點燃的蠟燭。

(2)用廣口瓶將其中一支蠟燭完全蓋住,觀察蠟燭燃燒的情形。

  • 蠟燭須固定好,避免傾倒。

  • 蠟燭不可太長,以免燭火燒到瓶底,造成廣口瓶溫度上升,容易燙傷。

  • 用廣口瓶蓋住燃燒的蠟燭時,要從正上方往下蓋;拿起時要從瓶底拿起,避免被燭火燙傷。

4.解釋

-能根據實驗結果推論,空氣中含有能幫助物質燃燒的成分。

教師提問:

  • 沒有充足的空氣,對於物質燃燒有什麼影響?

  • 教師說明:燃燒需要空氣,當空氣不足時,燭火就會熄滅;當空氣充足時,蠟燭就會繼續燃燒。

5.評量

-能根據實驗結果知道,充足的空氣可以維持物質燃燒,空氣中含有能幫助物質燃燒的成分。

  • 搭配線上答題軟體。

6.習作

進行習作第36頁。

7.重點歸納

-充足的空氣可以維持物質燃燒,空氣中含有能幫助物質燃燒的成分。

播放影片:



5min






10min













15min













10min







15min




15min



10min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學習單評量

(預測學習單)







實作評量

(實驗紀錄單)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專心聆聽



透過查找資料,知道空氣的組成成分及特性。




知道如何製造氧氣





察覺氧氣可以幫助燃燒,並知道可以利用此特性檢驗氧氣。




















    1. 氧氣與燃燒的關係

  1. 參與一

-引導學生事先查詢空氣的組成與組成氣體的資料。

教師提問:

  • 查一查資料,空氣是由哪些成分組成的?各有什麼特性?其中含有能幫助燃燒的氣體嗎?

  1. 參與二

-由取得氧氣的方法,引導學生建構在實驗室製備氧氣的方法。

教師提問:

  • 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我們取得氧氣呢?請大家查一查資料。

3. 探索

-透過實作,實際製造氧氣,並用燃燒的線香觀察氧氣的性質。

  • 進行「製造與檢驗氧氣」實驗,並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準備材料:

(1)將剪碎的金針菇放入廣口瓶中,倒入雙氧水。

(2)用透明板蓋住廣口瓶瓶口,避免產生的氧氣散逸。

(3)將點燃的線香伸入裝氧氣的廣口瓶中,觀察線香的燃燒情形。

  • 雙氧水具腐蝕性,如果不小心接觸到皮膚,要用大量清水沖洗。

4. 解釋

-空氣的助燃性源自於氧氣。

教師提問:

  • 線香伸入廣口瓶後有什麼變化?

  • 氧氣能助燃嗎?由實驗可以確認,空氣中的哪種成分具有助燃性?

  • 教師說明:我們所製造的高濃度氧氣,可以讓燃燒變得更劇烈,氧氣是空氣中能夠助燃的成分。

5. 評量

-學生能說出氧氣的性質。

  • 學生能說出氧氣具有幫助物質燃燒的特性。

6. 習作

進行習作第37頁。

7. 重點歸納

  • 燃燒是物質與氧氣劇烈交互作用的一種現象,可以利用此特性來判斷是不是氧氣。


10min





10min






20min












10min









15min



15min


10min




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



習作指導

習作第36頁(配合活動1-1

〈指導說明〉

指導學生進行觀察,了解空氣中含有幫助物質燃燒的成分。

〈參考答案〉

一、

實驗組:

對照組:

˙空氣

空氣(答案僅供參考)


習作第37頁(配合活動1-2

〈指導說明〉

指導學生了解氧氣的特性。

〈參考答案〉

二、

1.

2.

3.助燃

參考資料

˙110年度全國住宅火災統計分析報告。

˙倪簡白譯(民101)。法拉第的蠟燭科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高士峯、沈哲平(民105)。防災救命:地震、火災、颱風都不怕!新北市:光現出版。

˙研プラス(李彥樺譯)(民107)。中小學生必讀科學常備用書3NEW全彩圖解觀念化學。小熊出版。

˙尾嶋好美(陳政疆譯)(民110)。放學後的理科教室:33個在家就能做的小實驗,玩出理科力!。世茂出版社。

˙內政部消防署:https://www.nfa.gov.tw/cht/index.php?

˙內政部消防防災館:https://www.tfdp.com.tw/cht/index.php?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