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認識動物的身體構造、行為與覓食及適應環境的關係,再觀察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及社會行為,了解動物的繁殖行為及方
式,最後覺察動物間的性狀具有差異,子代與親代的性狀具有相似性和相異性。 
2.認識生活環境的噪音與樂音,知道減少噪音的方法,再藉由觀察各種樂器的發聲原理,覺察聲音三要素,進一步製作簡易樂
器,最後觀察光會有折射現象,了解放大鏡可以聚光和成像,覺察陽光是由不同色光所組成。 
3.藉由觀察燃燒的現象,了解燃燒需要氧氣,透過查找資料,知道空氣的成分和特性,並了解燃燒三要素,認識預防火災及滅
火的方法,最後認識造成鐵生鏽的因素,了解鐵生鏽需要水和氧氣。 
4.藉由觀察太陽察覺不同季節太陽位置的變化,再了解太陽是恆星,且太陽系是由太陽和八大行星所組成,最後知道星星的位
置會隨著時間、季節有規律的變化,進一步了解北極星幾乎固定不動,利用北斗七星和仙后座可以尋找北極星。 
自-E-A1 能運用五官,敏銳的觀察周遭環境,保持好奇心、想像力持續探索自然。 
自-E-A2 能運用好奇心及想像能力,從觀察、閱讀、思考所得的資訊或數據中,提出適合科學探究的問題或解釋資料,並能依
據已知的科學知識、科學概念及探索科學的方法去想像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理解科學事實會有不同的論點、證據或解釋方
式。 
自-E-A3 具備透過實地操作探究活動探索科學問題的能力,並能初步根據問題特性、資源的有無等因素,規畫簡單步驟,操作
適合學習階段的器材儀器、科技設備及資源,進行自然科學實驗。 
自-E-B1 能分析比較、製作圖表、運用簡單數學等方法,整理已有的自然科學資訊或數據,並利用較簡單形式的口語、文字、
影像、繪圖或實物、科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等,表達探究之過程、發現或成果。 
自-E-B2 能了解科技及媒體的運用方式,並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等,察覺問題或獲
得有助於探究的資訊。 
自-E-B3 透過五官知覺觀察周遭環境的動植物與自然現象,知道如何欣賞美的事物。 
自-E-C2 透過探索科學的合作學習,培養與同儕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 
自-E-C3 透過環境相關議題的學習,能了解全球自然環境的現況與特性及其背後之文化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