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文山國小五年級自然上學期教學計畫

pdf
705.78 KB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南投縣 111 學年度 學期 文山國民小學 年級自然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劉志容
(自然 5)課程架構圖
第一單元
觀測太陽
第二單元
植物的奧秘
第三單元
熱對物質的影響
第四單元
空氣與燃燒
1. 一天中太陽位置的變化
2. 一年中太陽位置的變化
3. 太陽與生活
1. 植物的構造和功能
2. 植物的繁殖
3. 植物的特徵和分類
4.
1. 物質受熱後的變化
2. 熱的傳播
3. 保溫與散熱
1.
2. 二氧化碳
3. 燃燒與滅火
參考資料
1. 鄭昌勳著/邱敏瑤譯(2010)。都是從太陽來的。新北市:上人文化。
2. Michele Mira Pons /Marc Boutavant /里維譯(2005)。有個性的太陽。臺中市:鄉宇文化。
3. 彭鏡毅(2012)。植物學百科圖典(全新增訂版)。臺北市:貓頭鷹。
4. 幼福編輯部(2009)。植物百科一本通。臺北市:幼福出版社。
5. 莊朝根著(2001)。神奇的植物世界。臺南市: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6. 徐仕美著(2000)。親近植物。臺北市: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
7. 楊月鈴著(2000)。植物的繁殖。臺北市:圖文出版社。
8. 談天賜著(2000)。分類和演化。臺北市:圖文出版社。
9. 王博文、邱金春著(1996)。果實和種子。臺北市:圖文出版社。
10. 張碧員著(1995)。臺灣賞樹情報。臺北市:大樹出版社。
11. 鄭元春著(1994)。植物奇談。臺北市:臺灣省立博物館。
12. 鄭武燦著(1994)。蕨類植物。臺北市:圖文出版社。
13. 黃文中著(1992)。植物的構造和養分。新北市: 百年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14. 張豐榮著(1988)。植物的奧秘。臺中市:暢文出版社。
15. 鄭元春著(1986)。植物世界(上)。臺北市:渡假出版社。
16. 鄭元春著(1986)。植物世界(下)。臺北市:渡假出版社。
17. 許瑛瑜譯(2001)。進入科學世界的圖畫書 12──冷與熱。臺北市: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8. 陳順發譯(1999)。打開科學大門 101。臺北市:臺灣麥克出版社。
19. 鄭書皓、楊堅望著(1995)。新綜合科學 2。臺北市:牛津大學出版社。
20. 汪中和(2012)。當快樂腳不再快樂:認識全球暖化。臺北市:五南圖書。
21. 王國詮譯(1993)。不可思議的科學實驗室──化學篇。新北市:世茂出版社。
22. 林怡芬譯(1993)。不可思議的科學實驗室──物理篇。新北市:世茂出版社。
23. 飛岡健著(1988)。物理與化學趣談。新北市:世茂出版社。
24. 中央氣象局 http://www.cwb.gov.tw/
25.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http://www.ntsec.gov.tw/
26.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http://www.tam.gov.tw
27.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http://www.nmns.edu.tw/
28. 臺北植物園 http://tpbg.tfri.gov.tw/
29. 科學小芽子 http://www.bud.org.tw/
30. 臺大綠房子 http://www.ecohouse.org.tw/
31. 內政部消防署防災數位學習網 http://elearning.ndppc.nat.gov.tw/elearning/
32. EcoLife 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 http://ecolife.epa.gov.tw/
33. TEIA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 http://teia.e-info.org.tw/
年級:五年級
科目:自然
學習目標
學習領域課程的理念
分析及目的
教學材料
教學活動選編原則
及來源
教學策略
先備知識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8/
29
~9
/2
1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E-A1
-E-A2
ti--1 能運
用好奇心
察覺日常
生活現象
的規律性
會因為某
些改變而
異,並能依
據已知的
科學知識
科學方法
想像可能
發生的事
情,以察覺
不同的方
法,也常能
做出不同
的成品。
tr--1 能將
自己及他
察、記錄的
自然現象
與習得的
知識互相
連結,察覺
彼此間的
關係,並提
出自己的
想法及知
道與他人
的差異。
INc--13
出日落時間
與位置在不
同季節會不
同。
1.知道同一物品
的影子,在陽光
下的變化情形。
2.了解光源的方
位,會對物品影
子的方向及長短
造成影響。
3.認識日晷。
1.觀察生活中物
品的影子變化情
形。
2.藉由操作竿影
變化活動了解影
子的方位和長短
變化與光源的方
位有關。
3.認識古時候的
計時工具日晷
活動一:陽光與影子
1.察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在陽光下會出
現影子例如柱子屋、
車子
等。
2.了解物品產生影子出現的條件。
3.探討不同時間同一物品的影子變化。
4.利用不同位置的光源照射立在桌面的
筆,觀察筆的影子變化
5.進行影子實驗時,先在桌面或紙上標
示出方位。
6.發現光源的方位,會影響影子的方位
與長短。
7.探討不同時間同一物品的影子變化,
可以發現當太陽在東邊時,影子會出現
在西邊。
8.知道日晷是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移動的
規律性所設計,藉由晷針投射在晷面上
的影子,可以推斷當時的時間。
3
1.手電筒。
2.筆。
3.量角器。
4.教用版電
子教科書
口頭報告
實驗操作
觀察記錄
【環境教育】
E3 了解人
與自然和諧共
進而保護重
要棲地。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戶外教育】
E1 善用教
室外戶外及校
外教學認識生
活環境(自然或
人為)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9/
5~
9/
9
1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A3 規劃執
行與創新
應變
-E-A1
-E-A2
-E-A3
tr--1 能將
自己及他
察、錄的
自然現象
與習得的
知識互相
連結,察覺
彼此間的
關係,並提
出自己的
想法及知
道與他人
的差異。
pe--2
正確安全
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
的物品、
材儀器、
技設備及
資源。能進
行客觀的
質性觀察
或數值量
測並詳實
記錄。
INc--13
出日落時間
與位置在不
同季節會不
同。
1.了解以方位和
高度角可以明確
描述太陽在天空
中的位置。
2.認識方位和太
陽高度角。
3.察覺太陽在一
天中的方位和高
度角有規律性變
化。
1.發表如何描述
太陽在天空中的
位置。
2.測量並記錄一
天中太陽位置的
變化。
3.知道一天中太
陽會由東往西運
行。
4.知道一天中太
陽的高度角具有
規律性變化。
活動二:觀測太陽位置的方法
1.從觀測月亮的舊經驗中,推測如何描
述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
2.提醒學生月亮是反射陽光,所以可直
視月亮,但陽光太過刺眼,直接注視太
陽容易讓眼睛受傷,所以在沒有減光設
備的情形下,千萬不要直視太陽。
3.進行測量太陽的位置活動,測量並記
錄一天中太陽的位置移動情形。
4.從早上到傍晚太陽會由東往西移
5.從早上到中午,太陽高度角由小逐漸
變大;中午時的太陽高度角最大;從中
午到傍晚,太陽高度角由大逐漸變小
6.利用不同方法所測得的太陽高度角,
其結果相近。
7.觀測一天中不同時間的太陽位置時,
可依據上課作息自行選擇合適時間測
量,或用分組方式進行
活動三:模擬太陽運行軌跡
1.利用半球形天空模擬太陽移動的軌
跡,可以發現從早上到傍晚,太陽從東
方附近出現,中午時經過南方天空,傍
晚時則由西方附近沒入地平線。
2.從早上到中午,太陽高度角會逐漸變
從中午到傍晚高度角會逐漸變
3
1.太陽觀測
器。
2.棉繩。
3.量角器。
4.指北針。
5.膠帶。
6.教用版電
子教科書
小組互動表
發表
實驗操作
觀察記錄
【環境教育】
E3 了解人
與自然和諧共
進而保護重
要棲地。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戶外教育】
E1 善用教
室外戶外及校
外教學認識生
活環境(自然或
人為)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9/
12
~9
/1
6
2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E-A1
-E-A2
ti--1 能運
用好奇心
察覺日常
生活現象
的規律性
會因為某
些改變而
異,能依
據已知的
科學知識
科學方法
想像可能
發生的事
情,察覺
不同的方
法,常能
做出不同
的成品。
tr--1 能將
自己及他
察、錄的
自然現象
與習得的
知識互相
連結,察覺
彼此間的
關係,並提
出自己的
想法及知
道與他人
的差異。
INc--13
出日落時間
與位置在不
同季節會不
同。
1.了解日出的方
位會因季節而有
差異。
2.能分析不同季
節的太陽觀測資
料,並進而得出
一年中太陽的方
位與高度角變化
具有規律性。
1.觀察同一地點
的日出情形知道
不同季節的日出
位置不同。
2.藉由不同季節
的太陽高度角觀
測資料分析太陽
方位及高度角的
變化情形。
3.依據太陽在天
空中的四季移動
路徑知道太陽的
方位和高度角會
因為季節不同而
有所差異具有
規律性變化。
4.介紹二十四節
氣和北回歸線。
活動一:不同季節的日出方位
1.觀察同一地點的日出情形,察覺冬季
的日出方位較夏季偏向南方。
2.以地面景物做參考點,進行長期觀
測,就可以發現日出和日落時刻,以及
太陽的位置都會改變。
活動二:不同季節的太陽位置變化
1.透過實際觀測或蒐集資料,察覺不同
季節的太陽高度角會不同。
2.比較不同季節中午 12 的太陽高度
角,可以發現從春分到夏至,高度角會
愈來愈大;從夏至到冬至,則會愈來愈
小。
3.將四季的太陽觀測資料,對照臺灣四
季太陽方位與高度角示意圖,就會發現
一年中太陽方位與高度角具有規律性的
變化。
4.認識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及北回歸線和
臺灣的關係。
3
1.四季太陽
觀測資料。
2.臺灣四季
太陽方位
與高度角
示意圖。
3.教用版電
子教科書。
習作評量
發表
【環境教育】
E3 了解人
與自然和諧共
進而保護重
要棲地。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戶外教育】
E1 善用教
室外戶外及校
外教學認識生
活環境(自然或
人為)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9/
19
~9
/2
3
2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E-A1
-E-A2
tr--1 能將
自己及他
察、錄的
自然現象
與習得的
知識互相
連結,察覺
彼此間的
關係,並提
出自己的
想法及知
道與他人
的差異。
pa--2
從(所得
的)訊或
數據,形成
解釋、發現
新知、獲知
係、決問
題或是發
現新的問
題。能將
自己的探
究結果和
他人的結
果(例如:
來自同學)
照,查相
近探究是
否有相近
的結果。
INc--13
出日落時間
與位置在不
同季節會不
同。
1.能解讀並分析
太陽高度角與平
錄。
2.知道四季的氣
溫變化與太陽高
度角有關聯性。
1.藉由觀測資料
及圖表探討一年
中太陽高度角與
氣溫的關係。
2.了解一年中的
會對不同季節
的溫度產生影響
活動三:太陽高度角與氣溫的關係
1.藉由太陽高度角折線圖與平均氣溫折
線圖,發現太陽高度角比較大時,氣溫
也相對比較高。
2.察覺太陽高度角最大時,氣溫不一定
最高,但是兩者仍有關聯。
3.太陽高度角與四季氣溫有關,例如:
夏天時天氣比較熱冬季時溫度比較
3
1.太陽高度
角折線圖
與平均氣
溫折線圖。
2.教用版
子教科書。
口頭報告
資料蒐集
【環境教育】
E3 了解人
與自然和諧共
進而保護重
要棲地。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戶外教育】
E1 善用教
室外戶外及校
外教學認識生
活環境(自然或
人為)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9/
26
~9
/3
0
3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B1 符號運
用與溝通
表達
C1
踐與公民
意識
-E-A2
-E-B1
-E-C1
pc--2
利用簡單
形式的口
語、文字、
影像(例
如:攝影、
物、學名
詞、學公
式、模型
等,達探
程、現或
成果。
INc--13
出日落時間
與位置在不
同季節會不
同。
INa--9
物生長所需
的養分是經
由光合作用
從太陽光獲
得的。
1.知道太陽是一
顆會發光、發熱
的星球。
2.了解太陽對地
球的重要性。
3.知道生活中有
些事物在利用陽
光時,會受到太
陽的方位或高度
角影響。
1.觀察日常生活
太陽發光和發
熱的現象。
2.藉由資料蒐集
及分組討論得知
太陽對生物和人
類生活的重要性
3.能考慮太陽的
方位及高度角變
並適當運用太
陽的光與熱。
活動一:太陽對生活的重要性
1.利用課本圖片,分組討論太陽對生物
和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例如:提供生物
溫暖、提供能源、行光合作用、晒乾衣
服、製造農產品等。
2.察覺太陽對地球生物的重要性,提醒
學生,除了人類之外,太陽對地球上其
他生物的重要性。
3.了解太陽是一顆會發光、發熱的星
球,可利用中年級觀測月亮的經驗,讓
學生比較沒有熱度的月光和陽光不同之
處。可另外補充月亮只是反射太陽的
光,並非本身會發光。
4.透過分組討論,知道在極圈內有永晝
及永夜的現象,並藉由圖片觀察何謂永
晝。
3
1.太陽能資
料。
2.教用版電
子教科書。
口頭報告
平時上課表
習作評量
【環境教育】
E3 了解人
與自然和諧共
進而保護重
要棲地。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戶外教育】
E1 善用教
室外戶外及校
外教學認識生
活環境(自然或
人為)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0
/3
~1
0/
7
1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A3 規劃執
行與創新
應變
-E-A1
-E-A2
-E-A3
ti--1 能運
用好奇心
察覺日常
生活現象
的規律性
會因為某
些改變而
異,能依
據已知的
科學知識
科學方法
想像可能
發生的事
情,察覺
不同的方
法,常能
做出不同
的成品。
pe--2
正確安全
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
的物品、
材儀器、
技設備及
資源。能進
行客觀的
質性觀察
或數值量
測並詳實
記錄。
INb--7
物各部位的
構造和所具
有的功能有
有些植物
產生特化的
構造以適應
環境。
1.了解水分在植
物體內的進出情
形。
1.
知道水分如何
在植物體內進出
2.介紹根、莖、葉
如何吸收送和
蒸散水分。
活動一:水如何進出植物體
1.進行水怎樣進出植物的身體活動,觀
察並記錄植物根葉等構造的變
2.在水中加入紅墨水,可以更容易觀察
到水分的運送情形。
3.依據實驗結果可以發現,水由根部吸
經由莖運輸再從葉蒸散至空氣
3
請準備
以下物品:
1.具有根、
葉的植
物一株。
2.錐形瓶。
3.水性紅墨
水或顏料。
4.黏土。
5.密封袋。
6.油性筆。
教用版
電子教科
書。
小組互動表
實驗操作
觀察記錄
【性別平等
育】
E2 覺知身
體意象對身心
的影響。
【環境教育】
E2 覺知生
物生命的美與
價值關懷動
植物的生命。
E3 了解人
與自然和諧共
進而保護重
要棲地。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戶外教育】
E1 善用教
室外戶外及校
外教學認識生
活環境(自然或
人為)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0
/1
0~
10
/1
4
1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E-A1
-E-A2
ti--1 能運
用好奇心
察覺日常
生活現象
的規律性
會因為某
些改變而
異,能依
據已知的
科學知識
科學方法
想像可能
發生的事
情,察覺
不同的方
法,常能
做出不同
的成品。
pe--2
正確安全
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
的物品、
材儀器、
技設備及
資源。能進
行客觀的
質性觀察
或數值量
測並詳實
記錄。
INb--7
物各部位的
構造和所具
有的功能有
有些植物
產生特化的
構造以適應
環境。
1.知道植物如何
吸收、輸送和蒸
散水分。
2.了解水分在植
物體內的進出情
形。
3.了解植物根、
莖、葉的功能。
4.知道不同形態
的根、莖、葉,
以及其功能。
1.介紹根、莖、葉
的功能。
2.藉由觀察、資料
閱讀與討論認識
不同形態的根、
各有不同
的功能。
活動二:植物根、莖、葉的形態與功
1.知道植物根主要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和
礦物質,同時,藉由根深入泥土中,可
以讓植物站得更牢不易因外力而傾
2.知道植物的莖具有運輸水分和養分的
功能,也能支撐整個植物體。
3.知道植物的葉能蒸散水分,同時也能
製造養分供植物生長。
4.有些植物具有不同形態根、莖、葉,
這些特殊形態的根、莖、葉具有不同的
功能,讓植物能適應不同的生長環境
3
1.不同形態
的根、莖、
葉資料。
2.教用版電
子教科書。
小組互動表
實驗操作
觀察記錄
【性別平等
育】
E2 覺知身
體意象對身心
的影響。
【環境教育】
E2 覺知生
物生命的美與
價值關懷動
植物的生命。
E3 了解人
與自然和諧共
進而保護重
要棲地。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戶外教育】
E1 善用教
室外戶外及校
外教學認識生
活環境(自然或
人為)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0
/1
7~
10
/2
1
1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E-A1
-E-A2
ti--1 能運
用好奇心
察覺日常
生活現象
的規律性
會因為某
些改變而
異,能依
據已知的
科學知識
科學方法
想像可能
發生的事
情,察覺
不同的方
法,常能
做出不同
的成品。
tm--1
問、察及
實驗等歷
程,索自
然界現象
之間的關
係,立簡
單的概念
模型,並理
解到有不
同模型的
存在。
INb--7
物各部位的
構造和所具
有的功能有
有些植物
產生特化的
構造以適應
環境。
1.了解植物花
能。
2.認識花的授粉
過程。
3.知道種子與果
實如何發育。
4.了解植物散播
種子的方式。
1.引導學生從日
常生活或舊經驗
發覺有些植物
開花後會結成果
實和種子。
2.介紹植物開花
經過授粉
雌蕊才會發育成
為果實和種子。
3.認識植物如何
借助各種不同方
式來幫助花朵授
粉。
4.藉由觀察、資料
閱讀與討論知道
不同植物藉由
不同方式或媒介
來散播種子。
活動三:植物花、果實、種子的構造與
功能
1.觀察校園裡開花植物結果實的情形。
提醒學生注意,有些植物開花具有季節
性,如杜鵑多在春季開花;有些植物不
會開花,如蕨類。
2.觀察花外形,知道花有雌蕊、雄蕊、
花瓣和花萼等構造。
3.植物在授粉時,必須借助自然界的力
量,例如:風力、水力、昆蟲、鳥類或
哺乳類等動物幫忙。
4.有些植物會利用花朵的氣味、形狀或
顏色等,吸引昆蟲或動物來幫忙授粉
5.雌蕊的子房會發育成果實,而子房內
的胚珠則會發育成果實內的種子。
6.歸納花、果實和種子的功能。例如:
花可吸引小動物前來傳播花粉,結成果
實。果實可保護種子並吸引小動物前來
吃,以散播種子。
7.種子藉由風力、水力、動物或自行彈
出等方式,散播到適合的地方,發芽成
長以繁殖下一代。
3
1.各種花、
果實種子
資料。
2.教用版電
子教科書。
口頭報告
小組互動表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
育】
E2 覺知身
體意象對身心
的影響。
【環境教育】
E2 覺知生
物生命的美與
價值關懷動
植物的生命。
E3 了解人
與自然和諧共
進而保護重
要棲地。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戶外教育】
E1 善用教
室外戶外及校
外教學認識生
活環境(自然或
人為)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0
/2
4~
10
/2
8
2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E-A1
-E-A2
tm--1
問、察及
實驗等歷
程,索自
然界現象
之間的關
係,立簡
單的概念
模型,並理
解到有不
同模型的
存在。
ai--3
與合作學
習並與同
儕有良好
的互動經
驗,受學
習科學的
樂趣。
INb--7
物各部位的
構造和所具
有的功能有
有些植物
產生特化的
構造以適應
環境。
1.知道有些植物
可以利用種子、
根、莖或葉來繁
殖後代。
2.能透過資料蒐
集及閱讀,選擇
物。
3.能知道不同繁
殖方式的差異。
1.認識可以利用
種子莖或葉
來繁殖的植物。
2.透過書籍、網路
查詢或詢問專家
等方式分組討論
並決定要繁殖的
植物。
3.分組進行植物
繁殖觀察並記錄
其生長情形。
4.比較不同繁殖
方式的差異。
活動一:種子以外的繁殖方式
1.分組討論植物繁衍下一代的方法。
2.認識植物利用種子以外的繁殖方式。
3.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選定要繁殖
的植物,再利用書籍或網路查詢植物
殖的資料。
4.選定適合的繁殖方法後,分組實際進
行繁殖活動,並提醒學生種植時需注意
的事項。
5.引導學生多嘗試種植不同的植物,可
以分組方式,兼顧種子及根、莖、葉各
種繁殖方式,也可鼓勵學生利用不同的
方法來繁殖同一種植物
6.介紹蕨類的繁殖方式。
3
1.各種繁殖
方式的植
物。
2.盆栽或種
植容器。
3.教用版電
子教科書。
習作評量
資料蒐集
實驗操作
觀察記錄
【性別平等
育】
E2 覺知身
體意象對身心
的影響。
【環境教育】
E2 覺知生
物生命的美與
價值關懷動
植物的生命。
E3 了解人
與自然和諧共
進而保護重
要棲地。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戶外教育】
E1 善用教
室外戶外及校
外教學認識生
活環境(自然或
人為)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0
/3
1~
11
/4
3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E-A1
-E-A2
tm--1
問、察及
實驗等歷
程,索自
然界現象
之間的關
係,立簡
單的概念
模型,並理
解到有不
同模型的
存在。
pa--2
從(所得
的)訊或
數據,形成
解釋、發現
新知、獲知
係、決問
題或是發
現新的問
題。能將
自己的探
究結果和
他人的結
果(例如:
來自同學)
照,查相
近探究是
否有相近
的結果。
INb--7
物各部位的
構造和所具
有的功能有
有些植物
產生特化的
構造以適應
環境。
1.能辨識植物的
外形、繁殖方式
和生活環境等特
徵。
2.能自訂標準
行植物的分類。
1.能運用敏銳的
觀察力和對植物
的認識找出植物
的特徵。
2.指導學生從觀
察到的特徵中
訂分類標準進行
植物的分類。
活動一:植物的特徵與分類
1.觀察校園植物或圖片資料,探討各種
植物生活環境和外形特徵的異同。例
如:有些植物的莖是直立的,有些是匍
匐的。
2.觀察圖片說出各種植物的特徵。例
蓮花生長在水裡桑樹生長在陸
落地生根可以用葉繁殖,槭葉牽牛不能
用葉繁殖臺灣山蘇花可以用孢子繁
3.分組進行活動,利用選定的特徵進行
植物分類。
4.若有學生以開花、不開花作為分類依
據時,需提醒學生注意,有些植物開花
具有季節性,如杜鵑多在春季開花、蓮
花多在夏季開花等,並非觀察時沒看到
開花現象的植物,就真的不會開花。有
些植物不會開花,如蕨類。
5.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特徵進行分
類,並於課堂上分享。
6.延伸閱讀: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以
科學的分類方法,紀錄了涵蓋許多領域
的知識,有中國古代百科全書之稱。林
奈的分類法為生物學界確立了秩序,是
生物學界的一大進步。
3
1.各種植物
資料。
2.教用版電
子教科書。
小組互動表
習作評量
資料蒐集
【性別平等
育】
E2 覺知身
體意象對身心
的影響。
【環境教育】
E2 覺知生
物生命的美與
價值關懷動
植物的生命。
E3 了解人
與自然和諧共
進而保護重
要棲地。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戶外教育】
E1 善用教
室外戶外及校
外教學認識生
活環境(自然或
人為)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1
/7
~1
1/
11
1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A3 規劃執
行與創新
應變
-E-A1
-E-A2
-E-A3
ti--1 能運
用好奇心
察覺日常
生活現象
的規律性
會因為某
些改變而
異,能依
據已知的
科學知識
科學方法
想像可能
發生的事
情,察覺
不同的方
法,常能
做出不同
的成品。
pe--2
正確安全
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
的物品、
材儀器、
技設備及
資源。能進
行客觀的
質性觀察
或數值量
測並詳實
記錄。
INa--8
由高溫處往
傳播的方
式有傳導
流和輻射
活中可運用
不同的方法
熱。
INe--2
質的形態與
性質可因燃
生鏽
酸鹼作用
等而改變或
這些改變
有些會和溫
度、水、空
氣、光等有
改變要能
發生常需要
具備一些條
件。
1.了解熱在生活
中的重要性。
2.知道物質受熱
後可能產生的變
化。
3.知道液體和氣
脹、遇冷收縮的
性質。
1.由日常生活中
利用熱的例子
起學生學習動機
2.讓學生充分發
表及分享食物加
熱後的變化。
3.探討常見的物
質受熱後的變化
4.
知道液體和氣
體受熱會膨脹
冷會收縮。
活動一:物質性質的改
1.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找出常見物
質受熱後改變的現象。例如:玉米加熱
變成爆米花、蝦子加熱顏色變紅、青菜
加熱後變軟、奶油加熱後從固態變成液
態等。
2.歸納食物加熱後的改變情形。例如:
體積、形態、顏色、味道等。
3.觀察除了食物之外,其他物質的受熱
情形。
4.歸納物質受熱後可能產生的變化。例
如:體積、形態、顏色、味道等。
5.察覺有些物質受熱後,性質並沒有改
變。例如:固態的巧克力受熱後會變成
液體,冷卻後又會變回固態。
6.有些物質受熱後,其性質會產生永久
改變、無法回覆。例如:木炭燃燒後變
成灰燼。
活動二:液體受熱後的體積變化
1.進行水受熱的體積變化活動。
2.實驗中使用到的熱水,不需至沸騰的
高溫,以免燙傷。
3.由實驗結果可知,液體受熱會膨脹、
遇冷會收縮。
活動三:氣體受熱後的體積變化
1.進行氣體受熱的體積變化活動。
2.氣體受熱後的體積膨脹較大,使用溫
水即可達到良好效果。
3.歸納實驗結果,可知氣體和液體一
樣,受熱會膨脹、遇冷會收縮。
3
請準備
以下物品:
1.錐形瓶含
有孔橡皮
塞。
2.玻璃管。
3.紅墨水
4.錐形瓶。
5.氣球。
6.燒杯。
7.冰塊。
教用版
電子教科
書。
口頭報告
小組互動表
習作評量
實驗操作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安全教育】
E2 了解危
機與安全。
E11 了解
急救的重要
性。
E12 操作
簡單的急救項
目。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1
/1
4~
11
/1
8
1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E-A1
-E-A2
pe--2
正確安全
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
的物品、
材儀器、
技設備及
資源。能進
行客觀的
質性觀察
或數值量
測並詳實
記錄。
ai--3
與合作學
習並與同
儕有良好
的互動經
驗,受學
習科學的
樂趣。
ah--1
用科學知
識理解日
常生活觀
察到的現
象。
INa--8
由高溫處往
傳播的方
式有傳導
流和輻射
活中可運用
不同的方法
熱。
INe--2
質的形態與
性質可因燃
生鏽
酸鹼作用
等而改變或
這些改變
有些會和溫
度、水、空
氣、光等有
改變要能
發生常需要
具備一些條
件。
1.知道固體具有
遇熱膨脹、遇冷
收縮的性質。
2.能利用熱脹冷
縮的性質解決問
題。
3.能舉出生活中
熱脹冷縮的現象
或應用。
1.由物質受熱後
體積的改變探討
熱對固體的影響
2.操作銅球銅環
加熱實驗察固
體受熱後的體積
變化。
3.經由資料蒐集
及討論了解生活
中熱脹冷縮的現
象或應用。
活動四:固體受熱後的體積變化
1.學生已知氣體和液體皆有熱脹冷縮的
現象,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銅
球無法通過銅環的方法。例如:加熱銅
球、將銅環放入冷水中
2.使用酒精燈前,請教師先指導學生詳
讀安全須知,並解說正確操作方式。
3.進行固體受熱後的體積變化活動。
4.分組進行操作並分享作法
5.引導學生整理歸納所觀察到的現象,
得知固體和氣體、液體一樣,皆具有熱
脹冷縮的現象。
活動五:熱脹冷縮的應
1.分組蒐集資料,認識生活中應用熱脹
冷縮的例子。例如:溫度計、橋梁預留
的伸縮縫等。
2.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事物與熱脹冷縮
的關係。
3.鼓勵學生發表分享生活中所見到的熱
脹冷縮現象。
3
1.準備銅球
銅環組。
2.酒精燈。
3.教用版電
子教科書。
口頭報告
小組互動表
習作評量
實驗操作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安全教育】
E2 了解危
機與安全。
E11 了解
急救的重要
性。
E12 操作
簡單的急救項
目。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1
/2
1~
11
/2
5
2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A3 規劃執
行與創新
應變
-E-A1
-E-A2
-E-A3
pe--2
正確安全
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
的物品、
材儀器、
技設備及
資源。能進
行客觀的
質性觀察
或數值量
測並詳實
記錄。
ai--3
與合作學
習並與同
儕有良好
的互動經
驗,受學
習科學的
樂趣。ah-
-1 利用
科學知
理解日常
生活觀察
到的現象。
INa--8
由高溫處往
傳播的方
式有傳導
流和輻射
活中可運用
不同的方法
熱。
1.了解熱傳導的
傳播方式。
2.知道熱在不同
材質的固體中,
同。
3.認識各種傳熱
質,在生活中的
應用。
1.指導學生操作
熱傳導的實驗
比較不同材質的
熱傳導差異。
2.介紹傳導的定
是指熱經由物
從溫度高的地
方傳至溫度低的
地方。
3.知道生活中如
達到容易傳熱
或隔熱的用途。
活動一:熱的傳導
1.進行不同材質的熱傳導比較活動。
2.用手指觸摸鐵棒,歸納出熱是從溫
度高的地方傳至溫度低的地方,再藉由
雙手比較鐵棒與塑膠棒熱傳導的速度,
歸納出鐵容易傳熱而塑膠不容易傳
3.藉由不同材質熱傳導的速度,導入熱
的傳導定義,並引導學生歸納不同材質
的熱傳導差異。
4.鐵是容易傳熱的材質,常應用於鍋
具、水壺等物品,可以快速傳熱。
5.不容易傳熱的材質可以作為隔熱用
途,例如:棉布製成的隔熱手套、木頭
製成的鍋具把手等。
3
請準備
以下物品:
1.燒杯。
2.塑膠棒。
3.鐵棒。
4.珍珠板。
教用版
電子教科
書。
習作評量
實驗操作
觀察記錄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安全教育】
E2 了解危
機與安全。
E11 了解
急救的重要
性。
E12 操作
簡單的急救項
目。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1
/2
8~
12
/2
2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A3 規劃執
行與創新
應變
-E-A1
-E-A2
-E-A3
pe--2
正確安全
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
的物品、
材儀器、
技設備及
資源。能進
行客觀的
質性觀察
或數值量
測並詳實
記錄。
ai- -3
與合作學
習並與同
儕有良好
的互動經
驗,受學
習科學的
樂趣。
ah--1
用科學知
識理解日
常生活觀
察到的現
象。
INa--8
由高溫處往
傳播的方
式有傳導
流和輻射
活中可運用
不同的方法
熱。
1.知道氣體和液
體的熱對流傳播
方式。
2.認識輻射熱的
傳播方式。
3.知道各種熱的
傳播方式及在生
活中的應用。
1.觀察水加熱的
過程察覺液體傳
播熱的方式。
2.液體以流動方
式將高溫傳向低
其傳播熱的方
式稱為對流。
3.觀察熱空氣和
冷空氣的流動方
歸納出氣體和
液體都是以對流
的方式傳播熱。
4.以太陽將熱傳
播到地球為例
紹輻射熱的傳播
方式。
5.比較不同顏色
吸收輻射熱的差
並能對應生活
中的實例。
活動二:熱的對流
1.進行水的對流活動。
2.觀察燒杯中的水受熱後的情形。燒杯
中的水裝八分滿即可,水太多容易溢
出,水太少不易觀察到對流現象。
3.在水中加入碎茶葉或黑胡椒粒、蛭石
等物質,可以幫助觀察水的對流現象。
基本上添加的物質要輕、細小且顏色明
顯為佳。
4.討論水的流動現象和熱傳遞的關係。
5.歸納並定義熱對流的傳播方式。
6.分組討論生活中有哪些例子也是應用
熱對流的原理。
7.引導學生思考,空氣也會流動,傳播
熱的方式和液體是否相同。
8.歸納整理液體和氣體的熱傳播方式皆
為對流。
活動三:熱的輻射
1.引導學生探討,沒有固體、液體、氣
體等介質時,是否能進行熱的傳播。
2.藉由單元一所學過的太陽傳熱的舊知
識,介紹太陽即是以輻射方式將熱傳播
至地球上。
3.知道輻射熱可以被阻擋,所以在樹蔭
下會比陽光下涼爽。
4.比較深淺不同顏色吸收輻射熱的差
異。
5.夏天穿著淺色衣物較不易吸收輻射
熱,相對於穿著深色衣物,會感覺比較
涼爽。
3
請準備
以下物品:
1.燒杯。
2.茶包。
3.酒精燈。
4.三腳架。
5.陶瓷纖維
網。
教用版
電子教科
書。
口頭報告
習作評量
實驗操作
觀察記錄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安全教育】
E2 了解危
機與安全。
E11 了解
急救的重要
性。
E12 操作
簡單的急救項
目。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2
/5
~1
2/
9
3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E-A1
-E-A2
ti--1 能運
用好奇心
察覺日常
生活現象
的規律性
會因為某
些改變
異,能依
據已知的
科學知識
科學方法
想像可能
發生的事
情,察覺
不同的方
法,常能
做出不同
的成品ah-
-1 利用
科學知識
理解日常
生活觀察
到的現象。
INa--8
由高溫處往
傳播的方
式有傳導
流和輻射
活中可運用
不同的方法
熱。
1.認識生活中常
見的保溫用具。
2.了解保溫的原
理。
3.知道影響保溫
因素。
4.認識常見的散
熱用具或裝置。
5.知道影響散熱
的因素。
1.透過生活中常
見的保溫用具
識保溫的原理。
2.引導學生探討
影響保溫的因素
3.透過熱傳播的
原理知道散熱用
具或裝置的原理
4.引導學生探討
生活中其他散熱
的應用。
活動一:保溫與散熱
1.總結熱可以用傳導、對流或輻射方式
將熱傳播出去。
2.引導學生探討如何減少熱的傳播,以
維持物體原來的溫度。
3.由生活經驗思考,生活中曾見過的保
溫用具,並嘗試探討其保溫原理。
4.引導學生察覺,加快熱的傳播速度,
或是增加熱的傳播途徑,就可以達到快
速散熱的效果。
5.藉由生活中常見的散熱裝置,探討其
散熱的原理。
3
各種保
溫散熱物
品。
教用版
電子教科
書。
口頭報告
小組互動表
習作評量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安全教育】
E2 了解危
機與安全。
E11 了解
急救的重要
性。
E12 操作
簡單的急救項
目。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2
/1
2~
12
/1
6
1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A3 規劃執
行與創新
應變
-E-A1
-E-A2
-E-A3
ti--1 能運
用好奇心
察覺日常
生活現象
的規律性
會因為某
些改變而
異,能依
據已知的
科學知識
科學方法
想像可能
發生的事
情,察覺
不同的方
法,常能
做出不同
的成品。
pe--2
正確安全
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
的物品、
材儀器、
技設備及
資源。能進
行客觀的
質性觀察
或數值量
測並詳實
記錄。
INa--4
氣由各種不
同氣體所組
空氣具有
熱脹冷縮的
性質氣體無
一定的形狀
與體積。
INe--3
燒是物質與
氧劇烈作用
的現象燃燒
必須同時具
備可燃物
燃物並達到
燃點等三個
要素。
1.知道可以幫助
法。
2.藉由實驗證明
燃燒需要空氣。
1.
辨別可以幫助
物質燃燒的方法
2.
了解物質燃燒
會消耗掉一部分
的空氣。
活動一:燃燒需要空氣
1.討能幫助物質燃燒更旺盛的方法。
例如:物質之間要留有縫隙、搧風、把
物質弄得比較小塊等。
2.進行「空氣對燃燒的影響」實驗。觀
察燃燒中的蠟燭被廣口瓶罩住前後的現
象。
3.透過實驗操作,知道燃燒中的蠟燭在
罩上廣口瓶後,瓶中的蠟燭最後會熄
滅,是因為廣口瓶中的空氣無法流通,
無法補充新鮮的空氣,可知蠟燭燃燒需
要空氣。
3
請準備
以下物品:
1.廣口瓶。
2.玻璃片。
3.蠟燭。
教用版
電子教科
書。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
實驗操作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安全教育】
E2 了解危
機與安全。
E11 了解
急救的重要
性。
E12 操作
簡單的急救項
目。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2
/1
9~
12
/2
3
1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A3 規劃執
行與創新
應變
-E-A1
-E-A2
-E-A3
ti--1 能運
用好奇心
察覺日常
生活現象
的規律性
會因為某
些改變而
異,能依
據已知的
科學知識
科學方法
想像可能
發生的事
情,察覺
不同的方
法,常能
做出不同
的成品。
pe--2
正確安全
操作適合
學習階
的物品、
材儀器、
技設備及
資源。能進
行客觀的
質性觀察
或數值量
測並詳實
記錄。
INa--4
氣由各種不
同氣體所組
空氣具有
熱脹冷縮的
性質氣體無
一定的形狀
與體積。
INe--3
燒是物質與
氧劇烈作用
的現象燃燒
必須同時具
備可燃物
燃物並達到
燃點等三個
要素。
1.知道如何製造
氧氣。
2.知道如何檢驗
氧氣的性質。
1.指導學生利用
雙氧水與金針菇
製造氧氣。
2.
觀察到氧氣具
有助燃的性質。
3.指導學生以線
香檢驗氧氣。
活動二:氧氣的特性和用途
1.透過金針菇和雙氧水可以製造出氧
氣。
2.進行「製造與檢驗氧氣」實驗。將金
針菇剪成碎塊狀後放進錐形瓶中,再加
入濃度 5
香。觀察線香在錐形瓶外和內的燃燒情
形。
3.了解氧氣是可以助燃的氣體。
4.蒐集氧的用途資料。例如:氧可以助
燃、呼吸、治療疾病等
5.發表資料蒐集的結果,察覺氧在生活
中的重要性。
6.探討其他物質能加速雙氧水分解出氧
氣,讓學生察覺實驗時可利用改變變
因,來了解影響實驗的因素。
3
請準備
以下物品:
1.錐形瓶。
2.濃度 5%
的雙氧水。
3.金針菇。
4.線香。
5.廣口瓶。
6.蠟燭。
教用版
電子教科
書。
小組互動表
習作評量
實驗操作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安全教育】
E2 了解危
機與安全。
E11 了解
急救的重要
性。
E12 操作
簡單的急救項
目。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2
/2
6~
12
/3
0
2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A3 規劃執
行與創新
應變
-E-A1
-E-A2
-E-A3
ti--1 能運
用好奇心
察覺日常
生活現象
的規律性
會因為某
些改變而
異,並能依
據已知的
科學知識
科學方法
想像可能
發生的事
情,察覺
不同的方
法,常能
做出不同
的成品。
pe--2
正確安全
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
的物品、
材儀器、
技設備及
資源。能進
行客觀的
質性觀察
或數值量
測並詳實
記錄。
INa--4
氣由各種不
同氣體所組
空氣具有
熱脹冷縮的
性質氣體無
一定的形狀
與體積。
INe--3
燒是物質與
氧劇烈作用
的現象燃燒
必須同時具
備可燃物
燃物並達到
燃點等三個
要素。
1.知道物質燃燒
碳。
2.認識以澄清石
灰水檢驗二氧化
碳的方法。
3.知道二氧化碳
無法幫助物質燃
燒。
1.經由檢驗燃燒
後的空氣道物
質燃燒會產生二
氧化碳。
2.透過實驗觀察
二氧化碳能使澄
濁,且不具助燃
性。
活動一:檢驗二氧化碳
1.進行「檢驗燃燒前後氣體」實驗。在
兩個廣口瓶中分別裝未燃燒過的氣體和
燃燒過的氣體,再分別以點燃的蠟燭和
石灰水,檢驗兩個廣口瓶中的氣體。
2.歸納物質燃燒會消耗氧氣,同時會產
生新的氣體。
3.認識能讓石灰水變乳白色、無法助燃
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4.歸納物質燃燒會消耗氧氣,同時會產
生新的氣體,這氣體會使澄清石灰水變
混濁,無法助燃,稱為二氧化碳。
3
請準備
以下物品:
1.廣口瓶。
2.玻璃片。
3.鐵絲。
4.澄清石灰
水。
5.蠟燭。
教用版
電子教科
書。
口頭討論
習作評量
實驗操作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安全教育】
E2 了解危
機與安全。
E11 了解
急救的重要
性。
E12 操作
簡單的急救項
目。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
2~
1/
6
2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A3 規劃執
行與創新
應變
-E-A1
-E-A2
-E-A3
pe--2
正確安全
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
的物品、
材儀器、
技設備及
資源。能進
行客觀的
質性觀察
或數值量
測並詳實
記錄。
ah--1
用科學知
識理解日
常生活觀
察到的現
象。
INa--4
氣由各種不
同氣體所組
空氣具有
熱脹冷縮的
性質氣體無
一定的形狀
與體積。
INe--3
燒是物質與
氧劇烈作用
的現象燃燒
必須同時具
備可燃物
燃物並達到
燃點等三個
要素。
1.能利用醋和小
蘇打製造二氧化
碳。
2.能利用澄清石
灰水檢驗二氧化
碳。
3.知道氧氣和二
氧化碳在生活中
的用途。
1.
利用醋和小蘇
並檢驗二氧化
碳的性質。
2.認識生活中常
見的氣體種類
找出氧氣和二氧
化碳在生活中的
用途。
活動二:製造二氧化碳
1.進行「製造與檢驗二氧化碳」實驗。
收集醋和小蘇打粉產生的氣體,再以澄
清石灰水和點燃的線香檢驗氣體性質
2.製造二氧化碳時,採用食用醋即可,
避免發生學生使用醋酸不當而發生意
外。
3.利用塑膠袋收集製造出來的二氧化碳
氣體前,要先擠出袋中空氣,待物質反
應一段時間,使瓶內原有空氣被產生的
氣體擠出後,再罩在瓶口收集氣體。
4.發現小蘇打粉加醋可以製造出二氧化
碳。
5.探討生活中有哪些會產生氣體的現
。例如: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水蘊
草製造出來的氧氣和汽水瓶裡冒出來的
二氧化碳等。
6.蒐集二氧化碳的用途資料。例如:二
氧化碳可做汽水、滅火器等。
7.發表資料蒐集的結果,察覺二氧化碳
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請準備
以下物品:
1.廣口瓶。
2.食用醋。
3. 小蘇打
粉。
4.線香。
5.澄清石灰
水。
6.玻璃片。
7.透明塑膠
袋。
教用版
電子教科
書。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
習作評量
實驗操作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安全教育】
E2 了解危
機與安全。
E11 了解
急救的重要
性。
E12 操作
簡單的急救項
目。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
9~
1/
13
3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E-A1
-E-A2
pe--2
正確安全
操作適合
學習階段
的物品、
材儀器、
技設備及
資源。能進
行客觀的
質性觀察
或數值量
測並詳實
記錄。
ah--1
用科學知
識理解日
常生活觀
察到的現
象。
INa--4
氣由各種不
同氣體所組
空氣具有
熱脹冷縮的
性質氣體無
一定的形狀
與體積。
INe--3
燒是物質與
氧劇烈作用
的現象燃燒
必須同時具
備可燃物
燃物並達到
燃點等三個
要素。
1.知道有些物質
可以燃燒。
2.知道燃燒三個
要件:可燃物、
助燃物、達到燃
點。
3.了解控制燃燒
的三要件,就可
以達到滅火的目
的。
1.
生活中有許多
可以燃燒的物質
2.透過紙杯燃燒
活動發覺燃燒需
要達到燃點的要
件。
3.歸納燃燒三要
可燃物助燃
物、達到燃點。
4.引導學生觀察
發覺滅火的原
理與燃燒三要件
的關聯。
活動一:燃燒三要件
1.詢問學生生活中有哪些物質會燃燒?
例如:衛生紙、報紙、布料等。
2.知道可燃物為物質燃燒的條件之一。
3.討論紙是很容易燃燒的物品,為什麼
可以用紙鍋來煮食物?
4.進行加熱紙杯活動。紙杯的杯底有突
出的杯緣,如果直接加熱杯緣,杯子容
易起火燃燒,且杯子不易將熱傳給水,
實驗時需注意安全。
5.紙杯加水後不易燃燒,是因達不到燃
燒時所需要的溫度,而非因為燃點降
低,應提醒學生同一物質的燃點是固定
的。
6.透過實驗結果,發現溫度達到燃點是
物質燃燒的條件之一。
7.歸納物質燃燒的三要件:可燃物、助
燃物、達到燃點。
活動二:滅火原理
1.探討不同的滅火方式,分別是依據什
麼原理例如用水澆熄燃燒中的木
是使物質無法達到燃點;設置防火巷,
是移除可燃物;用酒精燈蓋子將酒精燈
的火熄滅,是隔絕助燃物。
2.物質燃燒時都需要點火,點火可以提
高物質的溫度,當物質達到一定的溫度
時就會燃燒,可以燃燒的物品稱為可燃
物,氧氣就稱為助燃物,達到可以燃燒
的溫度稱為燃點;可燃物、助燃物和達
到燃點是燃燒的三要件,只要缺乏其中
一個條件,物品就無法燃燒。
3
請準備
以下物品:
1.蠟燭。
2.紙杯。
3.鐵絲。
4. 絕緣膠
帶。
教用版
電子教科
書。
發表
資料蒐集
實驗操作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安全教育】
E2 了解危
機與安全。
E11 了解
急救的重要
性。
E12 操作
簡單的急救項
目。
核心素養
項目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1/
16
~1
/1
9
3
A1 身心素
質與自我
精進
A2 系統思
考與解決
問題
-E-A1
-E-A2
pc--2
利用簡單
形式的口
語、文字、
影像(例
如:攝影、
物、學名
詞、學公
式、模型
等,達探
程、現或
成果。
ah--1
用科學知
識理解日
常生活觀
察到的現
象。
ah--2
過科學探
究活動解
決一部分
生活週遭
的問題。
INa--4
氣由各種不
同氣體所組
空氣具有
熱脹冷縮的
性質氣體無
一定的形狀
與體積。
INe--3
燒是物質與
氧劇烈作用
的現象燃燒
必須同時具
備可燃物
燃物並達到
燃點等三個
要素。
1.認識滅火器的
操作方式。
2.認識火災可能
造成的災害。
3.了解預防火災
發生的方法,並
踐。
1.引導學生從新
聞時事中討火
災可能造成的災
害。
2.檢驗生活環境
有哪些危險因
災,或是阻礙逃
生。
3.歸納預防火災
發生及逃生的方
式。
活動三:火災預防與逃
1.認識滅火器的構造並知道操作方法。
2.可利用習作介紹滅火器的種類及適用
的火災類型。
3.發表火災曾經造成的災害。例如:火
災可能使人受傷或死亡,也可能把房子
燒毀,讓人們無法繼續居住等。
4.探討火災還可能造成哪些災害。例
如:財產損失等。
5.探討遇到火災發生時的應變措施。例
如:逃生時務必保持鎮定,切勿驚慌
6.討論預防火災發生的方法,並能在生
活中實踐。例如:定期檢查滅火器的裝
置、易燃物應該要遠離火源、同一個插
座避免使用過多插頭、建築物的樓梯或
安全梯勿堆放雜物、不用電熱器烘烤衣
物。
3
1.滅火器。
2.檢驗表。
3.教用版電
子教科書。
口頭報告
小組互動表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
手實作的重要
性。
【生涯規劃
育】
E7 培養良
好的人際互動
能力。
【安全教育】
E2 了解危
機與安全。
E11 了解
急救的重要
性。
E12 操作
簡單的急救項
目。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