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濱江實驗國民中學 110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計畫
課程名稱 | 科技探究 | 課程 類別 |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 |||||
實施年級 | □7年級□8年級 ■9年級 ■上學期 ■下學期 | 節數 | 每週 1 節 | |||||
設計理念 | 課程結合科學及科技,透過科學知識的理解及科技應用的實作,強化學生在科學、科技兩個學習領域上,知識與技能綜合應用的能力,理論與實踐中,啟發邏輯思維,也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 |||||||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自-J-A3 具備從日常生活經驗中找出問題,並能根據問題特性、資源等因素,善用生活週遭的物品、器材儀器、科技設備及資源,規劃自然科學探究活動。 自-J-B2 能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科技設備與資源,並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中,培養相關倫理與分辨資訊之可信程度及進行各種有計畫的觀察,以獲得有助於探究和問題解決的資訊。 科-J-A1 具備良好的科技態度,並能應用科技知能,以啟發自我潛能。 科-J-A2 運用科技工具,理解與歸納問題,進而提出簡易的解決之道。 | |||||||
學習重點 | 學習 表現 | 1.認識基礎電子元件(電阻、電容、LED)及其原理。 2.能使用三用電表測量電壓電阻。 3.能正確安全操作基礎焊接。 4.能完成作品焊接。 5.能操作phyphox軟體測量聲波,並探討聲波特性。 | ||||||
學習 內容 | 1.基礎電子元件(電阻、電容、LED)及其原理。 2.三用電錶量測。 3.焊接技能。 4. LED小夜燈製作。 5.紙喇叭製作。 6. phyphox工具內容。 7.聲波與色光之特性。 | |||||||
課程目標 | 學習三用電表的操作,善用儀器工具,認識電子元件,學習焊接技術,並實際焊接組合電子元件,進而作出應用工具(小夜燈及紙喇叭),並操作APP去測量其物理特性(光與聲),運用科技工具,對測量結果做探究,並透過探究與實作課程,培養應用科技知能,啟發培養孩子問題解決的能力。 | |||||||
表現任務 (總結性評量) | 上學期:學習三用電表的操作,認識電子元件-電阻電容及LED,透過焊接電路完成小夜燈製作,並對色光特性提出發表。 下學期:完成紙喇叭製作,並運用phyphox去測量聲波特性,且對測量結果提出發表。 | |||||||
學習進度 週次/節數 | 單元/子題 | 單元內容與學習活動 | 檢核點(形成性評量) | |||||
第 1 學 期 | 第 1-7 週 | 認識及操作三用電表 |
| 學習單設計元件(電池、電阻)組合圖形,請同學依照學習單指示組合,並利用三用電表測量並記錄。 | ||||
第 8-14週 | 焊接認識及焊點練習 |
| 1.完成電路板焊點練習作業 2.教師設計一個電容充電與放電的簡單電路,讓同學焊接,並測試是否成功(LED會亮)。 | |||||
第 15-19週 | LED小夜燈製作 | 迷你LED小夜燈製作 | 1.透過基礎焊接的練習,完成LED小夜燈的製作 2.色光學習單完成 | |||||
色光與顏色 | 利用三色LED小夜燈探討色光與顏色 | 完成學習單 | ||||||
第 2 學 期 | 第1-2週 | 喇叭原理 |
| |||||
第3-10週 | 紙喇叭製作 |
| 完成紙喇叭製作 | |||||
第 11-14週 | phyphox軟體測量聲音 |
| 請孩子對所測量到的聲波圖形做探討,並完成學習單及上台發表 | |||||
第 15-18週 | 雙珠競走-曲面與斜面誰快 |
| 請孩子對所觀察到的現象做探討,並上台發表 | |||||
議題融入實質內涵 | 科技教育 科E4 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 |||||||
評量規劃 | 上學期: 實作投入程度30% 學習單30% 小夜燈作品40% 下學期: 實作投入程度30% 學習單20% 紙喇叭作品30% 上台發表與分組討論20% | |||||||
教學設施 設備需求 | 單槍投影機、工藝教室 | |||||||
教材來源 | 自編教材 | 師資來源 | 校內老師 | |||||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