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北投國民中學 110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計畫
課程名稱 | 正念學習力 | 課程 類別 |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 |||||||||
實施年級 | □7年級 ■8年級 □9年級 ■上學期■下學期 隔週上課 | 節數 | 每週 1 節 (與自習課程隔週上課),共20節 | |||||||||
設計理念 |
| |||||||||||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J-A1 具備良好的身心發展知能與態度,並展現自我潛能、探索人性、自我價值與生命意義、積極實踐。 J-B1 具備運用各類符號表情達意的素養,能以同理心與人溝通互動,並理解數理、美學等基本概念,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 |||||||||||
學習重點 | 學習 表現 | 綜合 1a-IV-1探索自我與家庭發展的過程,覺察並分析影響個人成長因素及調適方法。 1d-IV-1覺察個人的心理困擾與影響因素,運用適當策略或資源,促進心理健康。 健體 2b-IV-2 樂於實踐健康促進的生活型態。 3b-IV-1 熟悉各種自我調適技能。 3b-IV-2 熟悉各種人際溝通互動技能。 3b-IV-4 因應不同的生活情境,善用各種生活技能,解決健康問題。 | ||||||||||
學習 內容 | 輔Aa-IV-1自我探索的方法、經驗與態度。 輔Ba-IV-2自我管理與學習效能的提升。 輔Db-IV-1生活議題的問題解決、危機因應與克服困境的方法。 輔Da-IV-2情緒與壓力的成因、影響與調適。 輔Dc-IV-1同理心、人際溝通、衝突管理能力的培養與正向經營人際關係。 Fa-IV-3 有利人際關係的因素與有效的溝通技巧。 Fa-IV-4 情緒與壓力因應與調適的方案。 Fa-IV-5 心理健康的促進方法與異常行為的預防方法。 | |||||||||||
課程目標 | 1.透過體驗活動,覺察身心狀態,學習動靜轉換的專注方法,增進身心自我覺察。 2.協助學生覺察情緒的來源,接納當下的情緒,讓自己更能以穩定平和的心境來面對事情。 3.藉由正念工具箱提升專注力,並運用在課業學習上。 | |||||||||||
表現任務 (總結性評量) | 小組影音策畫【正念in校園】發表會:以「正念生活」為題,統整本學期的正念靜觀練習紀錄,在期末以youtuber或podcast方式呈現,分享正念實踐心得,並上傳雲端資料庫。 表現任務說明: 時時刻刻都可以練習正念,享受正念生活的美好。期末時以youtuber、podcast主持人角色,透過影音方式(如:5分鐘正念懶人包) 展現課堂所學,呈現正念實踐心得,並傳遞正念生活對自己和人們的幫助,促進閱聽者對正念的認識與運用。 | |||||||||||
學習進度 週次/節數 | 單元/子題 | 單元內容與學習活動 | 檢核點(形成性評量) | |||||||||
第 1 學 期 | 第一週 | 正念起手式 | 1.介紹正念,了解正念的科學根據與好處 2.環場音聲:將注意力帶到耳朵傾聽聲音開始練習 3.正念身體,身體專注練習 | 1.口頭分享與問答 2.能實際以正念坐姿練習帶回身體專注力 | ||||||||
第二週 | 心在哪裡 | 1.認識注意力,指揮注意力:心在哪裡PPT 2.手指呼吸法練習 | 1.口頭分享與問答 2.學習單:注意力在哪裡 | |||||||||
第三週 | 有意識的呼吸 | 1.學習動靜轉換的專注方法。 2.練習專注姿勢與專注在呼吸上,找到幫助自己定心的秘訣。 | 1.能進行閉眼呼吸,分享感覺身心狀態。 2.試試做練習紀錄單:呼吸五指山的練習狀況 | |||||||||
第四週 | 把專注帶進身體 | 1.身體與心情打招呼,確認自己的身心狀況 2.認識念頭,探討對待身心常有的慣性 3.複習用正念身體、有意識呼吸喚醒覺察與專注力 | 1.口頭分享與問答 2.學習單:給你一個情境3.試試做練習紀錄單:正念身體、呼吸覺察練習情形 | |||||||||
第五週 | 用呼吸調節身心 | 1.閱讀故事,辨認出壓力源 2.練習靜態身體覺察(身體掃瞄) | 1.口頭分享與問答 2.學習單:感到有壓力的事 3.試試做練習紀錄單:身體掃瞄 | |||||||||
第六週 | 用呼吸調節身心 | 1.探討憂慮事件的念頭、身體感覺、情緒與行動的關聯。 2.短版身體掃瞄練習 | 1.口頭分享與問答 2.學習單:編故事的心 3.試試做練習紀錄單:身體掃瞄紀錄 | |||||||||
第七週 | 用呼吸調節身心 | 1.認識「思考執行腦」、「感覺同在腦」的差異,並學習如何在兩個腦之間切換焦點。 2.製作靜心瓶 | 1. 完成「緊急出口」學習單 2.小組完成靜心瓶實作 | |||||||||
第八週 | 正念漫遊 | 正念觀察:帶至校園,依循教師引導語,關注身體、呼吸,觀察身邊的自然。 | 1.能在某區域中,嘗試運用正念散步注意自然界,停下來正念觀察。 2.完成「隨機樹葉」學習單 | |||||||||
第九週 | 期末發表 | 1.複習本學期的呼吸練習法 2.反思本學期課程的學習與生活應用。 | 小組口頭分享與報告「試試做練習紀錄單」的正念技巧。 | |||||||||
第十週 | 正念健心環 | 1.課程檢討與回顧。 2.實作呼吸串珠,可攜帶、碰觸得到的重新設定心智物品。 | 1.口頭分享與問答 2.個人完成呼吸串珠鑰匙圈 3.試試做練習紀錄單:寒假中的練習 | |||||||||
第 2 學 期 | 第一週 | 複習與練習 | 1.檢核與複習上學期呼吸練習法與動靜態身體覺察練習 2.本學期課程介紹 | 口頭分享與問答/實際演練 | ||||||||
第二週 | 活在當下 | 1.認識自動反應與自主回應 2.跳出框架的練習,走出慣性思維與偏見的設限 | 1.口頭分享與問答 2.完成「九點練習」學習單 | |||||||||
第三週 | 活在當下 | 1.練習將注意力帶到當下,幫助面對困難時自主回應。 2.正念進食體驗 | 1.口頭分享與問答 2.完成品嘗愉悅與厭惡食物 3.試試做練習紀錄單:正念進食 | |||||||||
第四週 | 靜心觀察活動 | 1.觀賞影片,認識心的兩種模式。 | 1.口頭分享與問答 2.完成武士式步行 3.試試做練習紀錄單:日常生活的慢動作 | |||||||||
第五週 | 退一步海闊天空 | 1.觀賞影片,認識我們和念頭的關係 2.練習觀察與識別內心念頭的交通狀況 3.重新找回定力練習 | 1.口頭分享與問答 2.學習單:念頭公車 3.試試做練習紀錄單:觀察念頭 | |||||||||
第六週 | 與困難為友 | 1.認識壓力出現的特徵 2.繪製身體情緒地圖 | 1.口頭分享與問答 2.學習單:身體情緒地圖 | |||||||||
第七週 | 接納美好的事物 | 1.觀賞感恩例子的影片 2.感恩練習 | 1.口頭分享與問答 2.學習單:三件美好事情練習 | |||||||||
第八週 | 維持與擴展新學習 | 1.Kahoo測驗:回顧課程主題與核心練習 2.檢核對自己和未來可用的正念技巧 3.寫一封信給自己 | 1.口頭分享與問答 2.完成一封信 | |||||||||
第九週 | 期末任務 | 整合課程學習,以日常生活中的正念為題,發表實踐心得。 | 小組影音策畫【正念in校園】發表會 | |||||||||
第十週 | 成果發表 | 作品分享 | 作品分享 | |||||||||
議題融入 實質內涵 | 議題融入實質內涵需詳列完整指標。 品 J1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品 J9 知行合一與自我反省。 生 J14 靈性自覺的培養。 生 J18 人格統整的能力。 資 J7 應用資訊科技與他人 合作進行數位創作。 戶 J2 從環境中捕獲心靈 面的喜悅。 | |||||||||||
評量規劃 | 檢核點及表現任務(附件一) | |||||||||||
教學設施 設備需求 | 電腦、86吋螢幕、地板教室、分組教室、膠水、粉蠟筆、瓶子、各種亮片、串珠、手環線。 | |||||||||||
教材來源 | 1.英國MiSP(Mindfulness in Schools Project)教材 2.美國正念學校(Mindful School)課程教材 3.自編教材 4.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2013)。正念療癒力:八週找回平靜、自信與智慧的自己。台北:野人文化 5.派翠西亞・柏德芮克 (Dr. Patricia C. Broderick,2016) 老師,帶領我們靜心吧:化解青少年憤怒、憂鬱、焦慮不安,打造正念校園的「L2B學習呼吸課程」台北:橡實文化 6.亞歷珊卓‧凡瑞(Alexandra Frey,2017) 心靈遊戲。台北:時報出版 | 師資來源 | 盧奕利、劉理枝。 | |||||||||
備註 |
附件一:表現任務-小組影音策畫【正念in校園】發表會
評量規準:
向度等級 評量向度 | 優異 | 精熟 | 普通 | 待加強 |
主題 整體策畫 心得感想 | 能完整描述正念生活的樣貌,能清楚表達個人心得感想與建議,讓人信服,具有推廣性。 | 部分說明正念生活的樣貌與心得感想,能讓人理解,產生認同,讓人想進一步了解。 | 具有適當地描述正念生活的樣貌、感想心得,但是不夠完整。 | 說明不清楚,對正念生活有混淆或不正確,讓人誤會。 |
實踐程度 | 能舉出正念技巧在生活中的應用至少5項以上 | 能舉出正念技巧在生活中的應用至少3項以上 | 能舉出正念技巧在生活中的應用至少2項以上 | 能舉出正念技巧在生活中的應用至少1項 |
口語表達 | 口語表達清晰順暢有自信,易於瞭解。能吸引聽眾注意。 | 口語表達尚稱順暢,講者停頓少。 | 口語表達順暢度普通,常有因緊張造成的停頓。 | 講者缺乏自信,口語表達斷斷續續。 |
團隊合作 | 團隊成員能充分互相合作及分工明確,無閒置人員。 | 成員間80%互相合作及分工明確,無閒置人員。 | 成員50%互相合作及分工上稍不明確,以致有閒置人員。 | 未能互相合作及分工不明確,閒置人員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