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國民中學111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計畫:探索在地文化與創意實踐

格式
docx
大小
30.08 KB
頁數
2
上傳者
t017吳明真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4-16,离现在 4 19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立 ○○ 國民中學111學年度 彈性學習課程計畫

課程名稱


課程

類別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實施年級

7年級 □8年級 □9年級

上學期 □下學期(若上下學期均開設者,請均註記)

節數

每週 節 (課程對開請說明,例:OO與OO上下學期對開)

設計理念

建議從以下方向敘寫(以下所列項目,不必全部都寫出)

. 與學校願景/在地資源/情境經驗的關聯?

.對於學生學習有何重要貢獻?促發怎樣的學習遷移?

.包含哪些跨領域學習?促成怎樣的跨領域共通及持久性理解?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1.根據設計理念與學生學習需求,選擇呼應該教育階段總綱 /領綱核心素養或校本素養指標(若採領綱,需涵蓋二本領綱以上)。

2.建議聚焦主學習,以1-4則為原則,以利學習的浸潤與深化。

3.將核心素養編碼及內容完整複製(若使用領綱請註明領域簡稱),但可以畫底線方式擇取相關內容(擇取後的語意還是要完整)。

學習重點

學習

表現

1.學習表現可從該學習階段相關領域的學習表現擇取(請註明領域簡稱),或校訂素養表現中擇取。

2.若擇自領綱,整學期課程設計應涵蓋至少二本以上領綱。

學習

內容

1.學習內容可參考擇取相關領綱學習內容(請註明領域簡稱),亦可自行發展本課程期望學生學習到認知、技能與態度的相關知識(主要以名詞形式呈現)。

2.若擇自領綱,整學期課程設計應涵蓋至少二本以上領綱。

課程目標

1.將選取後的該教育階段核心素養與設計理念、學習重點結合,敘寫課程目標。

2.目標基本形式為動詞+名詞;另可加副詞或形容詞表達其狀態

3.可運用各核心素養內動作性質的字詞做為參考「動詞」,結合主題內容(名詞),建議以完整句子串連敘寫(可整段話敘寫或重點分列),以引導統整性探究與整合活用。

總結性評量-表現任務

1.扣緊課程目標,讓學生整合活用並表現出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總結性作品或行動)。

2.宜提出任務說明/引導/要項,以讓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扣緊目標+總結性作品或行動+任務說明……)。

3.參考形式,例如:報告、發表、導覽介紹、寫作、評論、報導、圖表或模型製作、媒體製作、概念圖、方案設計、實驗操作、展演、活動策辦、參與活動、各式創作等。

學習進度

週次/節數

單元/子題

單元/子題可合併數週整合敘寫依各週次進度敘寫。

單元內容與學習活動

形成性評量(檢核點)/期末總結性

1

1-○


  • 與課程目標緊密連結,設計活動及流程(從學生學習觀點敘寫)。

  • 概略描述相關流程、內容、方法策略、學習鷹架及表單工具等。

請設定形成性評量(檢核點),並敘明用何證據檢視目標的達成(用什麼工具或形式?希望看到什麼?)

-○

(欄位可自行增刪)

彈性學習課程如有定期評量的規劃,課程進度不宜空白,宜寫該週學習進度。


-○




2

1-○




-○

(欄位可自行增刪)



-○



期末總結性評量參見「總結性評量表現任務」欄位,簡述即可。

議題融入實質內涵

應適切結合單元/主題內容融入相關議題。議題融入實質內涵請參閱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國家教育研究院,10910月版)

評量規劃

依上下學期,敘寫評量項目、配分比例等

教學設施

設備需求


教材來源


師資來源


備註



8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