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濱江實驗國民中學110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計畫
課程名稱 | 科文藝數 | 課程 類別 |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 |||||
實施年級 | □7年級□8年級 ■9年級 ■上學期 ■下學期 | 節數 | 每週 1 節 | |||||
設計理念 | 課程以數學為中心,結合科技、藝術(音樂和美術)和語文(國文)的跨領域共備合作,結合校本願景:「創思實踐」的精神,帶領學生體驗數學之美,理解數學的存在價值與發展性。從數字與圖形的結合了解密碼科技的結構與發展,欣賞音階與音程的發展與數列的關聯,理解圖形美學的結構與數學對稱、平移、旋轉和翻轉的應用。透過文學賞析與解構結合數學形成另類的數學寫作。 | |||||||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數-J-A3 具備識別現實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的能力,可從多元、彈性角度擬訂問題解決計畫,並能將問題解答轉化於真實世界。 數-J-B3 具備辨認藝術作品中的幾何形體或數量關係的素養,並能在數學的推導中,享受數學之美。 音2-Ⅳ-2 能透過討論,以探究樂曲創作背景與社會文化的關聯及其意義,表達多元觀點。 視1-Ⅳ-3 能使用數位及影音媒體,表達創作意念。 國-J-B3 具備欣賞文學與相關藝術的能力,並培養創作的興趣,透過對文本的反思與分享,印證生活經驗,提升審美判斷力。 | |||||||
學習重點 | 學習 表現 |
| ||||||
學習 內容 |
| |||||||
課程目標 | 認識數字的規律與不規律,關心生活中的數字密碼,並理解資訊安全的重要性,並藉由數字規律變化理解音樂中的音程與音階,並運用數系創作天賴之音。欣賞拼貼、鑲嵌與碎形圖形的各種藝術的風格和價值,並了解美感的特質、認知與表現方式,增進生活的豐富性與美感體驗,進而運用幾何性質中的旋轉、平移與對稱點對稱的方式進行創作。用數學的邏輯方式解構小說文學的作品,並將「數感」的主題融入,引發學生對科普性質的輕小說書籍產生閱讀的興趣,增加學生在讀、寫、算學習領域上的能力。欣賞生活中具有序之美的數學作品,如數學詩、數學小說、數學漫畫、數學電影等,從而認識數學思維的本質和它的可親性,以及探討作者如何呈現數學概念或方法。並具備與他人溝通合作的知能與態度,培育相互合作及與人和諧互動的素養。 | |||||||
表現任務 (總結性評量) | 上學期:能結合生活中的元素,運用數學力進行理解與結構,並進行知識整合與實質的相關創作。 下學期:面對跨領域的實際問題能提升閱讀理解力進行思考與批判,能不畏挫折並接受挑戰。 | |||||||
學習進度 週次/節數 | 單元/子題 | 單元內容與學習活動 | 檢核點(形成性評量) | |||||
第 1 學 期 | 第 1-2 週 | 傳統的密碼 |
| 學習單 分組活動 | ||||
第 3-4 週 | 近代戰爭密碼 |
| 學習單 分組活動 | |||||
第 5-6 週 | 電腦網路資訊安全 |
| 學習單 分組活動 | |||||
第 7 週 | 評量階段學習成效 | |||||||
第 8-9 週 | 和諧之音 |
| ||||||
第 10-11 週 | 弦內之音到弦外音 |
| ||||||
第 12-13 週 | 無理的數學音樂 |
| ||||||
第 14 週 | 評量階段學習成效 | |||||||
第 15-16 週 | 美數館-鋪磚 |
| 實作單 分組活動 | |||||
第 17-18 週 | 美數館-鑲嵌圖案設計 |
| 實作單 分組活動 | |||||
第 19 週 | 美數館-碎形 |
| 實作單 分組活動 | |||||
第 20 週 | 評量階段學習成效 | |||||||
第 2 學 期 | 第 1-2 週 | 賞析文學 |
| 實作單 | ||||
第 3-4 週 | 解構文學 |
| 主題分組 | |||||
第 5-6 週 | 創作文學 |
| 實作單 分組活動 | |||||
第 7 週 | 評量階段學習成效 | |||||||
第 8-12 週 | 數學頻道-魔球 |
| 學習單 上臺發表與討論 | |||||
第 週 | 數學頻道-關鍵少數 |
| 學習單 上臺發表與討論 | |||||
第 18 週 | 評量階段學習成效 | |||||||
議題融入實質內涵 | 美感教育、科技教育、多元文化 | |||||||
評量規劃 | 上學期:小組討論投入程度25%、學習單30%、美數館實作單45%。 下學期:數學寫作作品40%、學習單40%、上臺發表與分組討論20%。 | |||||||
教學設施 設備需求 | 電腦教室、單槍投影機、iPad平板車 | |||||||
教材來源 | 教師自編 | 師資來源 | ||||||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