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學年度第一學期通識課程大綱

格式
doc
大小
294.5 KB
頁數
118
上傳者
USER-PC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5-04-14,离现在 10 19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98學年度第1學期

【通識選修】暨【民主與法治】課程大綱

目錄

【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松濤講座…………………………………………………………………………5

哲學概論A…………………………………………………………………………7

人生哲學……………………………………………………………………………10

科學哲學……………………………………………………………………………13

科學在人類文化中的定位與挑戰…………………………………………………14

歌謠與文學的關係通論……………………………………………………………16

當代中國大陸文學選讀……………………………………………………………17

西洋美術史(二)…………………………………………………………………20

書畫鑑賞……………………………………………………………………………22

印象派及其時代……………………………………………………………………23

西洋音樂史(三)…………………………………………………………………26

電影與文化…………………………………………………………………………28

美國文化史電影、文學與音樂…………………………………………………29

文化與城市…………………………………………………………………………31

雲門舞集2駐校計畫與雲門共舞………………………………………………32

雲門舞集2駐校計畫與雲門共舞(二)………………………………………34

世界建築史(A)…………………………………………………………………35

世界建築史(B)…………………………………………………………………37

園林史………………………………………………………………………………40

知識、技術與歐洲擴張……………………………………………………………42

基督教概論…………………………………………………………………………44

聖經與人生…………………………………………………………………………45

佛學概論……………………………………………………………………………46

佛學選讀……………………………………………………………………………47

松濤講座B…………………………………………………………………………48

科學傳播……………………………………………………………………………50

環境傳播……………………………………………………………………………52

哲學概論B…………………………………………………………………………55

哲學概論C…………………………………………………………………………56


【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性別社會學…………………………………………………………………………57

性暴力之分析………………………………………………………………………59

中國大陸問題與兩岸關係…………………………………………………………61

全球化與兩岸關係…………………………………………………………………63

公民社會與社會發展………………………………………………………………65

國際關係概論………………………………………………………………………68

國際關係與生活……………………………………………………………………70

生命教育……………………………………………………………………………72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74

智慧財產權與現代社會……………………………………………………………76

台灣環境法…………………………………………………………………………77

國際環境法…………………………………………………………………………78

心理與人生(一)…………………………………………………………………79

大眾傳播與生活……………………………………………………………………80

新聞學概論…………………………………………………………………………81

資訊蒐集與報告寫作………………………………………………………………83

資訊素養……………………………………………………………………………84

資訊素養與倫理……………………………………………………………………86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一)……………………………………………………90

別與文化………………………………………………………………………91

創造力之理論與技巧………………………………………………………………92

創造力與多元智慧的理念與實踐…………………………………………………94

【通識選修】-科技與技術領域

通識地球物理………………………………………………………………………96

環境物理通識實驗…………………………………………………………………97

全球環境變遷導論…………………………………………………………………98

人與環境……………………………………………………………………………100

通訊概論……………………………………………………………………………101

工程表達與溝通……………………………………………………………………103

醫藥、健康與生活…………………………………………………………………105

【民主與法治】

民主與法治性別與公共政策……………………………………………………106

民主與法治法學緒論……………………………………………………………108

民主與法治變動時代的公民認知………………………………………………110

民主與法治國會改革與國家發展………………………………………………112

民主與法治憲法理論與實踐……………………………………………………114

民主與法治公民社會與民主行政發展…………………………………………117

































松濤講座A

Song Tao Lectures A

課號:GS2000A

授課教師:柯華葳

上課時間:星期三78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為了加強本校學生學習廣度,總教學中心委員會特別規劃一系列「松濤講座」,邀集校內講座教授、榮譽教授、名譽博士與國家講座等教授,將專業領域的研究、或成就與學習經驗分享與每位中大學生,傳承中大人的專業與人文素養。

二、課程內容:
a.我的研究(與專業)簡介。
b.如何尋找與訂定研究題目。
c.研究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與克服方法。
d.學習途中最大的幫助從何而來?
e.學術路途寂寞嗎?如何排解與休閒?
f.推薦相關領域或個人具代表性著作為延伸閱讀書目。

講座時間與講次表如下:
97220柯華葳老師簡介課程
97227張時禹教授
9735曾志朗校長
97312劉兆漢副院長
97319郝玲妮教授
97326江明修院長
9742校際活動週放假
9749鄭錦全院士
97416李光華教務長
97423李瑞騰院長
十一97430(待邀請)
十二9757劉容生所長
十三97514(待邀請)
十四97521蔣偉寧副校長
十五97528黃興燦教授
十六9764洛教授
十七97611(待邀請)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講授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由講座教授自訂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講座報告,每位選修講座課程同學,每場演講皆需撰寫參與講座報告一份,並在規定時間內上傳本課程網站。



























哲學概論A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A

課號:GS2001A

授課教師:張勻翔

上課時間:星期三12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哲學起源自人類對於自身、所處世界及彼此種種關係的好奇。哲學的原義為好愛智慧,它的內涵及討論的對象因於時代以及文化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發問與偏重。一般而言,可以將西方對於哲學的探討區分為四個研究領域:知識論、形上學、價值論與文化哲學;我們就以它們的內涵來看,又可將中國哲學區分為名理論、天道論及人道論來與之對照。由於中西文化的個別性,因而對於哲學側重的部份也就有著不同,中西文化的哲學發展也就有著各自的特色。本課程希望能夠讓同學們了解哲學這一門學科的內涵,認識此門愛智之學所討論的對象、相關理論以及這些對象彼此之間的密切關係,並且希望能藉由中西哲學內涵的對照使同學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及它們的特殊性和優勢。


二、教學進度表
週次上課進度與內容作業要求
哲學總論(一):哲學、愛智及智之意義
哲學總論(二):哲學的內容
哲學總論(三):哲學的態度與方法
知識論(一):西方知識論的主要問題及理論的發展
知識論(二):中國哲學對於知識問題的探索
形上學(一):形上學的問題與意義
形上學(二):西方形上學的本體論、宇宙論及辨神論
形上學(三):中國哲學的天道論
價值論(一):價值論的內涵與對象
價值論(二):西方哲學中的倫理學、人生哲學及美學
十一價值論(三):中國哲學中的人道論思想
十二文化哲學(一):文化哲學的內涵與對象
十三文化哲學(二):法律哲學
十四文化哲學(三):教育哲學
十五文化哲學(四):文化哲學繳交期中報告
十六哲學的人生(一):以哲學架構人生圖像
十七哲學的人生(二):哲學的功能與價值
十八期末考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1. 本課程主要教材(上課講義)與投影片將由任課老師提供,本課程的經營,主要是由任課老師擔任主講,並由修課同學分組進行讀書會討論。對於課程的內容以及相關問題及建議,歡迎同學踴躍參與,老師或TA會樂於答覆。
2. 分組讀書會及相關撰寫規定:
(1)、每組7人,推派一員為組長,連絡讀書報告進行及撰寫事宜。
(2)、讀書報告主題為:「哲學裡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的對象、內涵與相關理論的介紹」(配合相關書籍的討論)
(3)、各組就知識論、形上學及倫理學三個領域中,擇一作為分組讀書會討論的對象。
(3)、各組須進行至少3次讀書會(所有成員必須出席),每次討論至少進行2個小時。
(4)、各組成員在3次讀書會(至少)之前,須先經過討論確定每個人自行閱讀的書單(凡有關本次報告主題的書籍即可,不過請確認你所選擇的書是否適當);而同組成員所選的書,不可以重覆。
(5)、呈現的報告內容必須是由組員彼此分享自行閱讀的成果來撰寫,字數須有6000字。
(6)、內文限以字型為新細明體、字體大小規定為12、行距限為1.25之格式來撰寫報告,第(1)項主題以命題模式撰寫。
(7)、書面報告各項順序及需另註明的內容(不包括在6000字內):
甲、主題名稱。
乙、組長與小組成員姓名(含學號)。
丙、第甲、乙兩項成果的內文。
丁、(至少)3次讀書會進行的時間、地點與出席情形(缺席者姓名與學號)。
戊、書籍的基本資料:書名、作者、出版年月日、出版社及負責的同學姓名。
己、此次讀書報告之各組員之工作分配情形。
3. 平時務請同學按時上課,將由TA負責簽到,若未能到課者,請事先請假(可用e-mail向老師或TA告知)。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哲學概論》<About philosophy>,Robert Paul Wolff著,郭實渝等譯,黃藿總校閱,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2001
2、《哲學概論》,鄔昆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1990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平時出缺席及課堂回饋佔30%,討期中分組讀書會報告佔30%,期末考佔40%





































人生哲學

Philosophy of Life

課號:GS2002

授課教師:張勻翔

上課時間:星期三34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人生哲學在哲學裡,被歸於價值論,是一門以哲學窺探人生的學問。它的宗旨在對我們生活周遭所接觸之各種現象,進行思辨;且進一步地由之釐清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人類對於自己有限生命的經營,無論彼此之間有著如何的個別性與差異發展,再再都可歸納於對四個方向的追求傾向:真、善、美、聖。細一點來看對於這樣的傾向,也就在政治、經濟等九大領域中進行的。這四個方面的追求,即人對於真理、倫理、藝術與宗教的好奇而有的發展;但是,並非所有的人都真正清楚他們的行為究竟為何?他們的行為究竟是否真的朝向那個真正的目標?希望透過本課程的學習能讓同學明瞭人類生命與這四個方面的真正關係,讓同學真正清楚它們的落實對於生命的重要性與必要價值,從而由此使得同學能夠在成為專業人士的同時,也清楚知道如何經營自己的生命。


二、教學進度表
週次上課進度與內容作業要求
由哲學思考人生:「人生哲學」課程介紹與導引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I):哲學電影欣賞與討論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II):人生問題的發問及初步思考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III):人生的目的
倫理與人生(I):人性行為與人的行為
倫理與人生(II):行為的抉擇與價值
倫理與人生(III):道德評價標準
科學與人生(I):西方歷史文化與科學的發展
科學與人生(II):中國的科學精神與態度
科學與人生(III):科學與人文的調合
十一藝術與人生(I):在生活中產生美感
十二藝術與人生(II):美感與快感
十三藝術與人生(III):藝術的生命情調
十四宗教與人生(I):宗教與人生的關聯性
十五宗教與人生(II)永恒與無限繳交期中報告
十六宗教與人生(III)生命的安身立命處
十七朝向真善美聖之路:確立價值取向
十八期末考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1. 本課程主要教材(上課講義)與投影片將由任課老師提供,本課程的經營,主要是由任課老師擔任主講,並由修課同學分組進行讀書會討論。對於課程的內容以及相關問題及建議,歡迎同學踴躍參與,老師或TA會樂於答覆。
2. 分組讀書會及相關撰寫規定:
(1)、每組7人,推派一員為組長,連絡讀書報告進行及撰寫事宜。
(2)、讀書報告主題為:(1)以哲學思考「人生」應當釐清那個問題?(2)為何該釐清這個問題?(3)小組對於這項議題的看法?(配合相關書籍的討論)
(3)、各組須進行至少3次讀書會(所有成員必須出席),每次討論至少進行2個小時。
(4)、各組成員在3次讀書會(至少)之前,須先經過討論確定每個人自行閱讀的書單(凡有關本次報告主題的書籍即可,不過請確認你所選擇的書是否適當);而同組成員所選的書,不可以重覆。
(5)、呈現的報告內容必須是由組員彼此分享自行閱讀的成果來撰寫,字數須有6000字。
(6)、內文限以字型為新細明體、字體大小規定為12、行距限為1.25之格式來撰寫報告,第(1)項主題以命題模式撰寫。
(7)、書面報告各項順序及需另註明的內容(不包括在6000字內):
甲、主題名稱。
乙、組長與小組成員姓名(含學號)。
丙、第甲、乙兩項成果的內文。
丁、(至少)3次讀書會進行的時間、地點與出席情形(缺席者姓名與學號)。
戊、書籍的基本資料:書名、作者、出版年月日、出版社及負責的同學姓名。
己、此次讀書報告之各組員之工作分配情形。
4. 平時務請同學按時上課,將由TA負責簽到,若未能到課者,請事先請假(可用e-mail向老師或TA告知)。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馮友蘭,《人生的哲學》,台北:生智,1997年。
2、錢穆著,《人生十論》,台北:東大,1999年。
3、林麗珊著,《人生哲學》,台北:三民:2000年。
4、蕭宏恩等人合著,《哲學與人生》,台北:揚智,2005年。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平時出缺席及課堂回饋佔30%,討期中分組讀書會報告佔30%,期末考佔40%





































科學哲學

Scientific Philosophy

課號:GS2030

授課教師:林崇安

上課時間:星期二78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略。


二、課程內容:

一、 科學哲學的意義及其研究對象。
二、 科學哲學的演變及其相關人物。
三、 理性論者和經驗論者對定律與現象的爭議
四、 古典科學哲學的建立。
五、 近代科學哲學的建立。
六、 評析近期科學哲學的思想。
七、 科學哲學的展望。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講授。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 講義
2.
科學的哲學之興起,萊興巴哈著,吳定遠譯。

3. 科學哲學導論,舒光著。

4. 當代西方科學哲學述評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略。







科學在人類文化中的定位與挑戰

Orientation and Challenge of Science in Human Culture

課號:GS2031

授課教師:江才健

上課時間:星期二56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闡明近代科學如何在四百年前由歐洲當時歷史文化背景中,發展成為強勢主流文化思維的歷程,並以近代科學四百年來對於人類文明的衝擊和影響,以及近代科學本身知識體系發展主觀上面對實證困境,在客觀上又有資源環境等條件侷限,討論科學在人類文化進展中,如何的必須面對挑戰,重新定位。

二、課程內容:
.近代科學的興起
第一週1.為什麼要開這門課?
近代科學與希臘傳統、宗教改革及反理性革命的成功與危機
.近代科學的進展與影響
第二週歐洲的覺醒----近代科學革命發生的歷程
第三週五四運動和文化啟蒙
第四週二次大戰對科學地位的影響
.近代科學的擴張
由當代中國科學家吳健雄楊振寧看近代科學對於吾人文化的影響和衝擊
第五週吳健雄和她實驗物理成就的意義
第六週楊振寧和他理論物理頂尖成就的意義
第八週由多位世界頂尖科學家看科學知識的進展和文化意義
第九週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第十週科學與文化的辯論
第十一週科學戰爭背後的文化意義
第十二週科普思維的再探近代科學的定位和挑戰
第十三週實證和化約論的成功與限制
第十四週化約論極致發展的危機
第十五週有限資源的非道德性局限
第十六週近來科學面對的問題
第十七週後科學時代的宇宙和生命新思維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面授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 科學與近代世界,懷海德著,傅佩榮譯,立緒出版,2002年。(Science and Modern World),A.N. Whitehead Can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Edition
2. 科學的故事揭開,千年來偉大科學面貌,張光熙、宋加麗著,好讀出版社,530頁,2002年。
3. 雙螺旋,詹姆斯華生著作,陳正萱、張項譯,時報出版公司(Double Helix by James Watson212頁,1998年出版。
4. 兩種文化,查爾斯史諾著,林志成、劉藍玉譯,貓頭鷹出版部(The Two Cultures by Charles Percy Snow),198頁,2000年出版。
5. 科學之終結,約翰霍根著,蘇采和譯,時報出版公司,304頁,1997年出版(The End of Science by John Horgan)。
6. 失控—解讀新世紀亂象,布里辛斯基著作,陳秀娟譯,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37頁,1994年(Out of Control—Global Turmoil on the Eve of 21st Century by Zbigniew Brzezinski)。
7. 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法蘭西斯福山著,李永熾譯,時報出版,451頁,1993年出版(The End of Histiry and the Last Man)。
8. 驅逐搗蛋客—魔法、科學與文化,許烺光著,王芃、徐隆德、余伯泉譯,國立編譯館主譯,1997年出版。
9. 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黃仁宇著,聯經出版公司,608頁,2001年出版。
10. 新時代的歷史觀,黃仁宇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00頁,1998年出版。
11. 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黃仁宇著,聯經出版公司,482頁,1991年出版。
12. 相對世界的美麗—達賴喇嘛的科學智慧,達賴喇嘛著,葉偉文譯,(The Universe in a Single Atom—The Convergence of Scince and Spirituality),天下文化出版,230頁,2006年出版。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期中、期末考







歌謠與文學的關係通論

An Introductio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Folk Song and Literature

課號:GS2106

授課教師:謝艾潔

上課時間:星期四56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美麗的歌詞,是具有與歌詞一般值得細細品嚐,仔細玩味的文學價值。
【歌詠言,師詠志】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而歌謠者表達人們心裡複雜的情緒,傳遞延續瞭解眾生命存在的歷史。一首好歌若有美麗的旋律,而無優雅如詩般的歌詞,終究無法打動人心,使之永久流傳。如何帶領學生共同研究探討歌謠與文學之間,自古以來即已存在的互動關係,與共同扮演文化傳承的功能,更進而引領學生共同發揮啟後的作用,關心社會人文、提升本身素質,是本課程期望達成的目標。

二、課程內容:
1、探討歌謠的功能與地位(文字未發明前歌謠扮演的功能)
2、中國最早的民歌(詩經的文學與音樂性探討)
3、漢代歌謠與三李詞選(胡笳十八拍、相思等曲賞析與教唱)
4、台灣創作歌謠誕生之前,傳統歌謠的文學性與文化功能。
5、台灣歌謠的緣起與文學關係(例舉作品望春風等曲探討教唱)
6、現代詩選;泰戈爾、徐志摩等詩賞析研討(藝術歌曲追尋賞析)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講授。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老師上課提供講義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學習態度45%、期中考25%、期末創作30﹪





當代中國大陸文學選讀

Selected Topics in the Literature of Contemporary China

課號:GS2132

授課教師:王力堅

上課時間:星期三789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3

--------------------------------------------------------------------

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當代中國大陸文學專題」的範圍是上世紀下半葉的知青文學。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直到今天活躍在大陸文壇上的作家大多有一個共同的歷史背景——知青,即「知識青年」,確切稱為「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瞭解知青的歷史及其相關的文學創作,對於瞭解當代中國大陸文學有相當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二、課程內容: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概念的釐析與選題的意义
一、概念的釐析
二、選題的意义
第二節知青歷史回顧
一、1955-1966:醖釀
二、1967-1970:狂飆
三、1971-1977:洪流
四、1978-1980:退潮
第二章彩虹的誘惑——文革前的知青題材文學
第一節時代與代表作
第二節作品的社會效果
第三章矯作的激情——文革中的官方知青文學
《崢嶸歲月》/《邊疆的主人》/《農場的春天》/《征途》/《劍河浪》/《分界線》/〈理想之歌〉/〈展翅篇〉
第四章潛運的地火——文革中的知青地下文學
第一節知青中的讀書風氣
第二節詩歌創作
第三節流行歌曲(歌詞)創作
第四節小說與散文創作
第五章傷痕與控訴——新時期的知青文學(一
盧新華〈傷痕〉/竹林《生活的路》/孔捷生〈在小河那邊〉/葉辛《蹉跎歲月》/甘鐵生〈聚會〉/陳村〈藍旗〉
第六章彷徨與反思——新時期的知青文學(二)
王安憶〈本次列車終點〉/孔捷生〈南方的岸〉/梁曉聲〈今夜有暴風雪〉/張抗抗〈白罌粟〉/陸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陽》/鄧賢《天堂之門》
第七章懷鄉與尋根——新時期的知青文學(三)
張承志〈黑駿馬〉/葉延濱〈乾媽〉/梅紹靜〈她就是那個梅〉/張曼菱〈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史鐵生〈我的遙遠的清平灣〉/鍾阿城〈棋王〉/韓少功〈爸爸爸〉/鄭義〈老井〉/李銳《厚土》
第八章人性與原欲——新時期的知青文學(四)
王安憶〈崗上的世紀〉/鐵凝〈麥秸垛〉/老鬼《血色黃昏》/王小波《黃金時代》/嚴歌苓《天浴》/林梓〈水魘〉
第九章解構與顛覆——新時期的知青文學(五)
池莉〈懷念聲名狼藉的日子〉/林白〈致一九七五〉/韓東《紮根》/劉醒龍〈大樹還小〉/畢飛宇《平原》/李洱〈鬼子進村〉
第十章紀實與網路——新時期的知青文學(六)
「老三屆著名作家回憶錄」叢書/鄧賢《中國知青夢》/「中國知青民間備忘文本」叢書/知青業餘作家寫的紀實文學作品/邢奇《老知青聊齋》/知青網路文學
(注:以上內容有選擇性講授)


、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1,老師授課為主,同學討論為輔;
2,除了指定的教科書及參考書外,亦將選印分發相關資料給同學參考閱讀,並進行討論;
3,觀摩電影,並進行討論。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王力堅《回眸青春——中國知青文學》(台北: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2008)。
王力堅《天地間的影子——記憶與省思》(台北: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2008)。
唐翼明《大陸新時期文學. (1977-1989) : 理論與批評》(台北:東大發行/三民總經銷,1995)。
唐翼明《大陸新時期的文學理論與批評》(台北:文建會,1996)。
梁麗芳《從紅衛兵到作家——覺醒一代的聲音》(台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
參考網站:
1,老三屆http://www.laosanjie.net/
2,老知青之家http://www.lzqzj.com/main.asp
3,華夏知青網www.hxzq.net/
參考影片:
1美人草(導演:呂樂,主演:舒琪,劉燁)
2天浴(導演:陳沖,主演:李小璐,洛桑群培)
3巴爾扎克與小裁縫(導演:戴思傑,主演:周迅、劉燁、陳坤)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1,上課、討論分數50%(包括上課態度、紀律,以及平時討論情況)
2,學期末課程報告50%(包括報告文本,以及相關講評與討論)






























西洋美術史(二)

History of Western Art

課號:GS2201

授課教師:謝佳娟

上課時間:星期二78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為藝術史學程基礎課程,並開放通識選修。本課程目的在引領同學認識西方文藝復興至19世紀前期繪畫、雕刻、建築方面的發展,以培養學生對西方視覺藝術傳統的基本鑑賞與分析能力。課程中除了認識藝術風格及相應的藝術觀念的演變外,也會探討藝術家及其創作和同時代社會文化脈絡的關係。

二、課程內容:
課程將依以下單元進行:
1. 義大利文藝復興
2. 北歐文藝復興
3. 古典主義
4. 巴洛克
5. 啟蒙時代
6. 大革命與新古典
7. 浪漫主義
8. 寫實主義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1. 教師以大量投影片講述重要藝術家及其作品,並引介相關社會文化議題
2. 學生需閱讀重要藝術史書籍,並自行尋找課外補充材料(如網路上圖像資料庫)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 E.H. Gombrich著,雨云譯,《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1997
2. H. Honour & J. Fleming著,《世界藝術史》,台北:木馬,2001
3. Susan Woodfort等著,羅通秀等譯,《劍橋藝術史》,台北:桂冠,2000
4.《藝術大師世紀畫廊》,胡永芬總編輯,台北:閣林國際圖書,2001
5.網路資源:
Art History Resources on the Web http://witcombe.sbc.edu/ARTHLinks.html
Artcyclopedia http://www.artcyclopedia.com/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1. 期中作業(針對指定及自選藝術作品分析寫作)50%
2. 期末考50%
課堂出席及參與將列入成績考量。
































書畫鑑賞

Masterpieces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課號:GS2210

授課教師:周芳美

上課時間:星期四34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以時間先後為縱軸分成數個單元,每一單元內再細分不同派別、風格和社會階層的介紹,例如南北宗、文人書畫家相對於職業書畫家、書齋文化相對於宮廷的富貴品味、書畫家相對於贊助者等議題。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石守謙等著,《中國古代繪畫名品》,台北:雄獅,1986
楊新等箸,《中國繪畫三千年》,台北:聯經,1999
張光賓,《中華書法史》,台北:台灣商務,1981
《翰墨光華----中國書法之美》,得意傳播有股份有限公司。DVD光碟片。
《故宮繪畫精選I》,得意傳播有股份有限公司。DVD光碟片。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評分標準為期中考30%、期末考30%2頁以上作品比較分析書面報告40%。考試內容分為作品特色辨認和解釋名詞。視修課人數而定,可能取消期中考,改為分組口頭報告。














印象派及其時代

The Age of Impressionism

課號:GS2211

授課教師:王美鴻

上課時間:星期四12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的
由於君主專制的式微、科學技術的發明、中產階級的興起、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展新的藝術創作環境,於是產生了印象派的藝術。印象派的藝術家抱著狂熱的理想,共同反抗傳統、突破現況,但也彼此攻擊,也就在這樣的激烈互動、跨領域的交流,激發了更多的藝術創新。「印象派及其時代」乃由時間軸的橫切面,造訪1850年到1910年的法國,瞭解藝術家創作時的時空背景。
其具體目的有:
1. 瞭解印象派藝術與藝術家的特質
2. 認識印象派繪畫時期的時代背景
3. 增進對印象藝術的鑑賞能力
4. 體認跨領域溝通所激發的創意
(二)課程特色
本課程的特色可由課程內涵、學生學習、及教師教學三方面說明:
1.課程內涵:學科領域的統整,由繪畫、音樂、文學、歷史、政治、東
方文化、色彩學研究、攝影技術等角度去認識「印象派的藝術」。
2.學生學習:同時獲取理性與感性的知識,並可親身經歷藝術創作過
程,及享受並學會尊重藝術創作的成果與觀點。
3.教師教學:師資來自各個學科領域,並運用多元的教學媒體,並採網
路輔助教學進行課後互動。

二、課程內容:
週次單元主題主講人實施方式
1 課程介紹、王美鴻面授、事先錄影
2 印象派藝術與時代綜論王美鴻網路
3 繪畫唐曉蘭網路
4 繪畫唐曉蘭網路
5 繪畫唐曉蘭網路
6 音樂黃瓊慧網路
7 音樂黃瓊慧網路
8 印象派vs. 日本楊永良網路
9 攝影與印象派王美鴻網路
10 期中考、期末專題企畫書王美鴻面授
11 印象派時期的文學王美鴻網路
12 專題討論王美鴻網路
13 專題成果報告王美鴻面授、當天錄影
14 印象派的時代劉河北網路
15 十九世紀的政治思潮蔡熊山網路
16 印象派鑑賞王美鴻,蔡文祥網路
17 期末考王美鴻面授
18 學期省思王美鴻網路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作業、討論或測驗活動之安排說明
(1) 教師時間:星期一、三晚上7:00—10:00
(2) E-mail:教師與助教的e-mail
(3) 對應窗口:教師與助教
(4) 作業繳交方式:線上繳交
(5) 線上即時作業填答:e3系統即時課後測驗
(6) 學期末之大型討論會安排等說明:印象派嘉年華會,於某星期六在交大舉行一整天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教材:
提供線上課程主要及補充教材
提供線上影音教材(自製)
提供線上影音教材(數位內容製作中心協助側錄)
授課安排:
有線上教師或線上助教
提供面授(課堂)教學,次數:__3___次,總時數:___12____小時
提供非同步網路教學,次數:__15___次,總時數:___30____小時
教科書及參考資料之書目
上課用書(基本閱讀):
張心龍(2001),印象派之旅,台北市:雄獅圖書。
延伸閱讀:
Phoebe Pool著,羅竹茜譯(民84),印象派,台北市:遠流。
David Boyle著,賈月、劉松濤譯(2002),印象派藝術,香港:三聯。
潘橎等著(2001),印象主義繪畫,台北市:藝術家。
網路教室中隨時補充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網路討論40%;課後測驗、期中末考25%
期末專題25%;學習省思10%

































西洋音樂史(三)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課號:GS2222

授課教師:曾瀚霈

上課時間:星期三78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西洋音樂史是音樂的通史,廣泛介紹西洋音樂的源流、發展、樂種、風格、要的作曲家與作品等等,不僅是了解西洋音樂的重要課程,更是欲研究西洋音樂者必修的課程,故在音樂系中皆設為必修。但西洋音樂史涉獵極為廣泛,幾乎無法憑個人的能力自修,故特設此課程以幫助有興趣的同學獲取這方面的知識。在沒有音樂系的大學中,本校的「西洋音樂史」系列課程提供非音樂系學生唯一修習音樂史之機會,並可增進有志就讀本校藝術學研究所者之音樂實力。由於本課程之教學要求與音樂系相同,故修完本課程之同學,其程度可直接與一般音樂系學生相互競爭。本課程可單獨選修。全套課程依()()()()循環開課,連續兩年可修完與音樂系相同之西洋音樂史課程。


二、課程內容:
本課程為西洋音樂通史之第二段,跨越的時間從古藝術時期(12301330) 至文藝復興(14301600),可單獨選修。內容包含古藝術時期的音樂、新藝術時期(13301430) 的音樂、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論及的國家或地區有法國、意大利、英國、布根第(尼德蘭),論及的樂種有經文歌、彌撒等宗教音樂與牧歌、舞歌、獵歌等世俗音樂。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以講授為主,配合教材內容播放相關音樂之錄音、唱片或影碟,以及閱讀譜和圖片等,以加深了解。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K. M. Stolba: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Music. A History. 1990. 有書、譜例及CD.
2.Grout & Palisca: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1960, 1988, 1998. 有書、譜例及CD.
3.劉志明: 《西洋音樂史與風格》,1987
4.張己任:《西洋音樂風格的演變()》,1983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考試分期中與期末兩次,各佔學期成績之50%,兩次考試之平均即為學期成績




































電影與文化

Film Studies

課號:GS2250

授課教師:管冰琛

上課時間:星期四56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希望用最簡明的方式,提供電影愛好者所應具有的整體觀念和視野。

二、課程內容:
1. 認識電影-電影是什麼?
在變化的光影中,畫面鏡頭故事一一呈現,電影的重要結構:鏡頭,剪輯,聲音,場面調度等也得都瞭解。
2. 電影經驗-主流電影欣賞與解析
以好萊塢的類型電影為主,回顧電影文化的整體發展,以及其特性和社會意義。
由分組的自選影片討論經驗中,把自己對電影、社會及人生所能有的了解,來解釋作品的趣味,推測作者的心態。透過電影的結構,嘗試指出其社會的意義,這是電影與文化的組合。
3. 電影文化-電影的人文精神
在分組自選電影的討論中,釋放出了對電影的美學認識。也就是一種文化的研究。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講課,影片,自選影片討論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文章
參考書列於文章底頁
(有關上課時間表及內容,請查閱通識中心課程網頁)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上課出缺席及參與情況:20%
兩篇閱讀日記:40%
自選影片討論:40%



美國文化史-電影、文學與音樂

Learning American Cutural History ─through musicmovie and literature

課號:GS2251

授課教師:王成勉

上課時間:星期三78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今日美國在各方面都呈現出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這個自豪為「大融爐」的國家,其實有著非常複雜的發展過程──在短短幾百年的歷史中,其不但有著極端保守與強烈宗教性的清教徒的源頭,也有極端放任的嬉皮文化;有著畜養與壓迫黑奴的過去,也有偉大民權見解的林肯總統與金恩博士;其有世界大都會的精英文明與享受精神,但是美國人心中也存著西部開發的勤儉與樸實;長期抱持孤立主義的傳統,但是也是介入全世界事務最多與最深的國家。這些看是矛盾的情事,都在美國短短幾百年的歷史中出現過,甚至迄今還在對於美國人民發生影響。所以美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一方面是提供豐富的題材,可以來了解多元文化的產生與共處,另一方面可以從美國的例證中來學習和對比自己的文化經驗。
爲了突顯文化的表現和吸引學生的興趣,將採用影視、音樂與文本並重的方式並行,一方面讓文化多元的呈現,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有更強烈的感受。而電影、音樂與文學並非是本課程之教科書,僅是做為了解美國文化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學生要以批判的方式看待流行文化,期能較深入的思考文化的意涵,同時做為與自己的流行文化做為對比,此點將在各單元的分組討論與小組報告中來側重。

二、課程內容:
此課程的設計,是將美國文化發展的過程以主題來呈現,共分為九個單元,分別為:(一)清教徒的文明;(二)獨立與政治的選擇;(三)西部開拓與印地安文化;(四)黑奴問題與南北戰爭;(五)華工與排華;(六)理想主義與孤立主義;(七)黑人民權與越戰;(八)墮胎、同性戀與人權;(九)反恐、人權與外交。關於課程內涵與討論問題,將於各單元的簡介中進一步介紹。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 蔚藍天,《美國史》(台北:商務,1986
2. 李銓,《美國史》(台北:陽明管理發展中心,1993
3. 張四德,《美國史》(台北:大安,1993
4. 布盧姆等著,《美國的歷程(上)》(北京:商務,1988
5. 程國強,《美國史》(台北:華欣,1985
6. Mary Norton and others (eds.) A People & A N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1990)
7. 美國讀本(http://www.usinfo.org/chinese_cd/AmReader/BIG5/TOC.HTM)
8. 美國文化史19th 世紀http://kclibrary.lonestar.edu/19thcentury.html
20th 世紀http://kclibrary.lonestar.edu/decades.html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同學出席大班上課以及參與分組討論極為重要,缺席每次扣總成績五分,三次以上該課不予計分。(不能到務必事先請假)成績計算方式為各組之分組討論(33%),小組報告(33%),專題報告(33%)。成績計算說明:
(a) 此門課是採取大班教學,分組討論方式進行。而每二十五人分成一小班。由助理帶領討論。討論佔學期三分之一成績。
(b) 另外,班上每五人分為一組,就一專題做口頭與書面報告,此報告亦佔三分之一成績。
(c) 每一同學需要就專題交二至三次心得報告,此報告亦佔三分之一成績。【此專題會在開學時提出,專題可能是電影或是演講】




















文化與城市

Culture and the City

課號:GS2255

授課教師:管冰

上課時間:禮拜四78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期望能經由對文化與城市之間關係議題的認識、體會,在如此混淆及淡薄的認同裏,一個知識份子能見到他自己的歸屬。

二、課程內容:
以倫敦 (London) –工業革命的搖籃,巴黎 (Paris) –十九世紀的世界中心,以及紐約 (New York) –二十世紀的寵兒等重要城市瞭解一個都會的變遷及其孕育的文化,再經由台北(Taipei)和上海(Shanghai)的特性(暫選)、體會文化與城市之間的相互交接,人又扮演了甚麼角色?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講述主題內容,DVDPowerpoint、幻燈片輔助。
學生書寫「閱讀日誌」繳交三次 (50%),小組報告(含主題、內容、討論之問題) (30%),上課情況 (20%)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上課以自編文本為主,另列參考書目供小組報告之選擇。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學生書寫「閱讀日誌」繳交三次 (50%),小組報告(含主題、內容、討論之問題) (30%),上課情況 (20%)





雲門舞集2駐校計畫--與雲門共舞

Cloud Gate 2 Campus Residency Project

課號:GS2261

授課教師:各專家

上課時間: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雲門舞集2駐校計畫「與雲門共舞」(1)通識課程的目標即是希望透過教學,從身體律動、舞作實習、即興創作等方式,讓學生從了解舞蹈動作語彙、參與舞蹈探索、即興等經驗,體察到舞蹈的獨特;感知到舞蹈的美妙;意識到舞蹈的精采,鼓勵學生樂於參與舞蹈活動,進而能讓舞蹈健全學生的身心,豐富他們的生活,每一個人都能更完整地實現自我。

二、課程內容:
「與雲門共舞」(1)基礎班
名人講座:邀請美學大師分享生活美學經驗。
律動課程:為入門課程,以基本呼吸開始,逐步鬆開僵滯關節,重新認識自身肢體的無限可能。
即興課程:藉由不同的方式如接觸即興、現代舞等,帶領所有參與者開啟自身肢體的創造力及想像力,作為下階段創作課的準備。
舞作實習:選取雲門舞集2演出舞作片段為學習目標,實際體驗編舞家及舞者  
如何用外在形體變化來傳達內在感受,對於掌握自身肢體更有經驗與想法。
創作呈現:沉澱兩週所學,經由個人或群體的激盪與融合,激發創意,集體創作,共同累積出獨創的作品。
舞蹈欣賞:雲門舞集2示範演出。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上課方式:講座、律動、即興、舞作實習、創作及呈現、舞蹈欣賞
課程要求:10/1210/26週一至週五晚間及星期六、日上課,需全程參與、全心投入,務必準時上課,勿由他人頂替出席點名。曠課或請假超過三堂課則學期成績以零分計算,上課遲到十五分鐘以上以曠課論。
需使用特殊教學器材或教室:韻律教室.柔道教室.大講堂.藝文展場.游藝館展覽廳。大學部及研究生皆可選修,但以大學部二..四年級優先
課程安排如下:
1012日(一)1900-2100 律動
1013日(二)1900-2100 律動
1014日(三)1900-2100 律動
1015日(四)1900-2100 蔣勳藝術講座「美的覺醒」
1016日(五)1900-2200 即興
1017日(六)1000-1200 舞作排練
1017日(六)1400-1600 即興
1018日(日)1000-1200 舞作排練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平日課堂表現50%,分組呈現50%




























雲門舞集2駐校計畫--與雲門共舞()

Cloud Gate 2 Campus Residency Project (2)

課號:GS2262

授課教師:各專家

上課時間: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雲門舞集2駐校計畫「與雲門共舞」(2)通識課程的目標即是希望透過教學,從身體律動、舞作實習、即興創作等方式,讓學生從了解舞蹈動作語彙、參與舞蹈探索、即興等經驗,體察到舞蹈的獨特;感知到舞蹈的美妙;意識到舞蹈的精采,鼓勵學生樂於參與舞蹈活動,進而能讓舞蹈健全學生的身心,豐富他們的生活,每一個人都能更完整地實現自我。

二、課程內容:
「與雲門共舞」(2)進階班
名人講座:邀請美學大師分享生活美學經驗。
現代舞:練習現代舞,逐步鬆開僵滯關節,活絡肢體的無限可能。
即興課程:藉由不同的方式如接觸即興、現代舞等,帶領所有參與者開啟自身肢體的創造力及想像力,作為下階段創作課的準備。
舞作實習:選取雲門舞集2演出舞作片段為學習目標,實際體驗編舞家及舞者  
如何用外在形體變化來傳達內在感受,對於掌握自身肢體更有經驗與想法。
創作呈現:沉澱兩週所學,經由個人或群體的激盪與融合,激發創意,集體創作,共同累積出獨創的作品。
舞蹈欣賞:雲門舞集2公演。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上課方式:講座、現代舞、即興、舞作實習、創作及呈現、舞蹈欣賞
課程要求:10/1210/26週一至週五晚間及星期六、日上課,需全程參與、全心投入,務必準時上課,勿由他人頂替出席點名。曠課或請假超過三堂課則學期成績以零分計算,上課遲到十五分鐘以上以曠課論。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平日課堂表現50%,分組呈現50%



世界建築史(A)

A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課號:GS2312A

授課教師:林秀姿

上課時間:星期三56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建築不是無機物,也不只是藝術品,它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思想、藝術、文化、社會、政經、技術與材質的演進。
  本課程主要是介紹以歐洲為主軸,甚而沿著殖民與學術論述影響到全世界的建築發展,藉著一個歷史的角度,以及了解各國的生活方式,除了讓學生看到許多我們習慣的建築形式之美,認識建築理念、美學、風格、類型、技術的基本知識外,更試圖讓學生理解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生活方式之下的建築,所欲表現的文化與思想,習得欣賞與觀看建築的角度。

二、課程內容:
1.原始與少數民族建築
2.希臘與羅馬古典建築
3.宗教建築
4.政經權力建築再現
5.工業建築與商業建築
5.現代與後現代建築
6.回教建築
7.亞美洲傳統建築與被殖民建築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上課方式:(1)PPT講課(2)影片(3)戶外體驗(視學生時間討論而定),講授建築發展的美感體驗與基礎知識。
課程要求:(1)準時出席(2)閱讀(3)期中考試(4)繳交期末專題報告。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入門必讀:
1林秀姿,2002,《歐洲建築的眼波》,台北:三民書局
.進一步閱讀:
1陳志華,2003,《外國古建築二十講》,聯經
2.Spiro Kostof,1985,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Settings and Ritual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唐山)
.工具書:
Jeremy Melvin,2006, 《世界建築流派事典》,果實出版社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1.出席率:30%-平時出席率。
2.期中考試:30%-照片或幻燈片考試。
3.期末報告:40%-『令我動容的世界建築及其故事』。






























世界建築史(B)

A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課號:GS2312B

授課教師:王 捷

上課時間:星期三34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經由聯合國多年努力及世界【地球村】觀念的傳播,埃及古夫王金字塔、希臘巴特儂神廟、羅馬萬神廟、競技場、秘魯的馬丘比丘古城、巴黎聖母院、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教堂、中國的紫禁城、長城、天壇、柬埔寨的吳哥窟、印度泰姬瑪哈陵……不勝凡舉;如今這些歷史建築已不再是單屬於某一國家,它們更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共同擁有之珍貴遺產。
在上述理念架構下,國內學生應廣泛瞭解其他不同文化國家的建築演變史,而在接觸不同國度建築風格的同時,更透過建築的本身藝術,吸收了相關的歷史人文、政治、社會、經濟、教育、科技、雕塑、美術、音樂、乃至戲劇等等文化藝術領域。因此,基於課程本身的伸展面向,自然而然提供選讀本課程之同學相當程度的有關【人文藝術】方面的養成學習材料,喚醒學生對優雅人格特質養成的心靈悸動與追求動力,並在往後出社會若干年的長期薰陶之下,成為通曉世界常識的世界級公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課程之平時成績將以寫報告方式進行評分,同學(兩人一組)藉由撰寫報告(一學期一篇),養成主動搜尋資料、研判、整理並做成結論之能力,同時於過程中經由與其他組員的互動切磋,鍛鍊其人際關係之調整能力。

二、課程內容:
01: 課程講解與國外旅行經驗分享(影片)
02: 古代埃及建築
03: 希臘建築
04: 羅馬建築
05: 西亞建築
06: 東亞建築
07: 中國建築
08: 印度建築
09: 期中考
10: 美洲建築
11: 歐洲建築:哥德建築
12: 歐洲文藝復興建築()
13: 歐洲文藝復興建築()
14: 歐洲建築:巴洛克與洛可可建築
15: 現代建築()----起源與發展
16: 現代建築()----現代與後現代主義建築
17: 現代建築()----解構主義建築之誕生、現代建築之反省與出發
18: 期末考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VCDPOWERPOINT等方式介紹世界重要的建築風格。
課程要求:全學期,同學上課無故缺席學期總堂數的1/3 ,則學期成績將不及格(若 學校有扣考規定,則以學校規定標準為依據)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世界建築流派事典
作者:Jeremy Melvin
譯者:胡怡心
出版社: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02-2517-0999 讀者服務專線:0800-020-299
台北市民生東路21412
ISBN : 986-7796-45-4
2006
1月初版
(
)、海峽兩岸古建築十六講
劉致平、李乾朗著
藝術家出版社 台北市重慶南路11476
電話:02-2371-9692
ISBN :978-986-7034-47-2
2007
5
(
)、建築小史
作者:克里斯多夫 哈克
譯者:劉泉明
出版社:三言社 電話:02-2356-0933
台北市信義路221311
ISBN : 978-986-7581-54-9
2007
326日初版一刷
(
)、西洋建築故事 作者:Hendrik Willem Van Loon
譯者:謝偉
出版社:波希米亞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電話:02-2245-1567
中和市中山路23522
ISBN : 986-.81484-2-1
2006
1月初版
(
)、西洋建築史 作者:R.Furneaux Jordan
譯者:蔡毓芬
出版社:地景企業有限公司 電話:02-2732-2732
北市臨江街1664
ISBN : 986-.81484-2-1
2002
5月修訂再版
(
)、文藝復興建築 作者:Bertrand Jestaz
譯者:楊幸蘋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北市和平西路32403
電話:02-2304-7103 0800-231-705
ISBN : 957-13-4334-X
2005
718日初版一刷
(
)、巴洛克建築 作者:FREDERIC DASSA
:陳麗卿 蔣若蘭
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和平西路32403
電話:02-2304-7103 0800-231-705
ISBN : 957-13-4333-1
2005
718日初版一刷
(
)、其他:自編教材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1、期中考: 佔總分30 %
2
、期末考:佔總分30 %
3
、短篇報告:佔總分20 %(篇幅6頁以內,圖文並茂)
4
、隨堂臨摹作業 : 佔總分20 %
報告主題: 世界任何地區之建築或都市設計或都市景觀之題材







園林史

The Hist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課號:GS2314

授課教師:林秀姿

上課時間:星期三78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 教學目標:
1.
一個關於歐洲庭園/中國園林史的綜合課程。
2.
學習各個不同時期/風格主題的庭園/園林的特色/設計重要元素。
3.
透過歷史,了解空間經驗裡的庭園與園林的空間經驗與特色,以及它的設計元素,作為現代進行空間文化產業的基礎。
4.
學習前人歷史經驗不同的建築、審美、生態、社會、文化,以及人類對自然的思考,如何體現於庭園與園林空間的規劃與設計之上。

二、 課程內容:
1.
概說:(1)課程介紹(2)中西園林空間之差異
2.
義大利古典造景元素
3.
修道院與城堡園林
4.
伊斯蘭園林
5.
法幾何園林與英自然園林
6.
現代園林與後現代園林
7.
中國園林發展與類型
8.
中國園林與自然環境關係
9.
期中考週
10.
北方皇家園林:頤和園/熱河承德山庄
11.
江南私家園林:拙政園/網師園/留園
12.
寺廟與名勝園林:九華山/西湖
13.
嶺南園林與其它地區
14.
園林空間布局與建築
15.
園林造景元素與植物
16.
影響:日本/英國園林
17.
期末分組報告
18.
期末分組報告

三、 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課程講授與報告:透過(1)講課(2)幻燈片(3)影片(4)報告(5)心得互動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一.必讀:
1.
楊鴻勛,2004,<園林史話>,台北:國家出版社
2.
林慶主編,2005,<中外園林史>,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
田中淡著,黃蘭翔譯,1997,<中國早期園林風格與江南園林實例>,城市與設計,1.
二.進一步閱讀:
1.Landscapes in history: design and planning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traditions, by Philip Pregill, Nancy Volkman, 2nd ed., NY: John Wiley & Sons, 1999.
2.
針之谷鍾吉,2004,<西方造園變遷史:從伊甸園到天然公園>,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
陳奇相,2003,<西方園林藝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4.
陳從周,1983,<園林叢談>,台北:明文出版社.
5.
李宗為,2006,<城市裡的山水情懷:蘇州園林>,香港:旗林出版社.
6.
馮鍾平編著,1989,<中國園林建築>,台北:明文出版社.
7.
王其均,2007,<圖解中國園林>,北京:中國電力.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1.出席率:30%-不定期點名。
2.
平時報告:分主題個人5分鐘報告。20%
3.
期中報告:20% 幻燈片考試
4.
期末報告:30% 分組主題報告(每4人一組)














知識、技術與歐洲擴張

Knowledge, Technology and European Expansion

課號:GS2333

授課教師:陳正國、李尚仁

上課時間:星期五78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此一課程將討論知識與技術在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上半歐洲對外擴張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歐洲海外貿易、探險與殖民活動,如何影響這段期間西方的科學與文化發展。此一課程討論的內容包括海外探險與種族觀念的構成;啟蒙運動與文明位階觀念;科學如何成為歐洲人評比文明的標準;工業化與帝國主義;歐洲對中國、印度與非洲的看法;科學、技術與歐洲人的「教化任務」;機械、技術與宰制;科學、技術與種族主義。

二、課程內容:
第一週, 導論 (1) -- 此講將介紹從中世紀晚期至文藝復興時期晚期,歐洲對其他世界的態度與認知方式。
第二週, 導論 (2) -- 此講將介紹十七、十八世紀歐洲與其他世界的接觸史以及認知方式。
第三週, 航海時代歐洲人對非歐洲人的看法。
第四週, 自然哲學、技術與歐洲的人類位階觀念。
第五週, 十八世紀歐洲人對中國與印度的看法。
第六週, 十八世紀歐洲人對非洲與奴隸制度、科學作為人類文明的度量。
第七週, 科技與全球霸權(1):工業時代歐洲人對非洲與印度的看法。
第八週, 科技與全球霸權(1):工業時代歐洲人對中國的看法。
第九週, 期中考。
第十週, 十九世紀新醫學與殖民主義。
第十一週, 十九世紀西方人的人觀與自然觀。
第十二週, 宰制的特徵:機器與文明教化。
第十三週, 宰制的特徵性:勞動、空間與紀律。
第十四週, 科技傳播與種族主義 (1)
第十五週, 科技傳播與種族主義 (2)。
第十六週,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西方文明危機。
第十七週, 現代化理論與科技標準。
第十八週, 期末考。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上課方式:課堂講授。
課程要求:學生需準時出席、預先閱讀該堂指定範圍、參與上課之討論。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Michael Adas, Machines as the Measures of Me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deologies of Western Dominance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9) [本書1990年版平裝本仍有發行,請同學自行購買]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上課出席並參與討論 20(%)
期中考 40 (%)
期末考 40 (%)

























基督教概論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ity

課號:GS2510

授課教師:何靖遠、蔡龍珆、陳彥良

上課時間:星期二78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課程目的是要讓學生了解基督教的基本思想與教義,並進而了解基督教對人生各種問題的看法,以培養其積極、熱情的態度去面對人生與關懷生命。

二、課程內容:
1.
信仰的大能 2.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3. 認識基督教
4.
基督教的罪觀 5. 基督教人生觀 6. 基督教屬靈四律
7.
基督教的金錢觀 8. 基督教的價值觀 9. 基督教的得勝觀
10.
基督教的家庭觀 11. 基督教的科學觀 12. 基督教的生命觀
13.
基督教的成功觀 14. 基督教的節慶 15. 獨特的基督教
16.
成功的秘訣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本課程除了課程講授外,並鼓勵學生討論與分享、提出自己的問題或看法,而能與每個單元的授課老師有意見溝通與交換。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以投影片、VCDDVD、錄影帶、講義及隨堂參考資料教授。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上課筆記與心得札記佔20%,出勤紀錄佔20%,期中讀書報告佔30%,期末工作坊參與報告或期末考佔30%








聖經與人生

Bible and Life

課號:GS2511

授課教師:林志芸、鄭漢鐔鄭銘章徐敬衡王勇智王冠文陳健生

上課時間:星期四78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 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目的,在於能深入探討聖經的基本價值與思想,並嘗試讓這些思想與現代人的生活結合,使學生能得著整全的發展,使他們不再只是一部訓練有素的專業機器,而讓他們成為「凡事興盛,身體健壯,靈魂興盛」的人,享有圓融美滿的快樂人生。

二、 課程內容:
1.
課程介紹 2. 信仰的追尋 3. 神所默示的聖經
4.
璀璨的人生 5. 世界宗教介紹 6. 其實魅力很簡單
7.
聖誕節的意義 8. 聖經中的應許 9. 成功的人生
10.
處理衝突的聖經原則 11. 更美的人生 12. 標竿人生
13.
讓夢想起飛 14. 從蝴蝶看人生 15. 人生的意義

三、 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本課程除了課程講授外,並鼓勵學生討論與分享、提出自己的問題或看法,而能與每個單元的授課老師有意見溝通與交換,每週撰寫上課筆記及約100字的心得札記。每位學生要選擇參加一個工作坊(4次活動,每次約2小時),並撰寫一篇約1500字之工作坊參與報告。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新舊約聖經。
以投影片、錄影帶、自製的講義及隨堂的參考資料教授。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上課筆記與心得札記佔40%,期末工作坊參與報告佔30%,出席佔30%





佛學概論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課號:GS2520

授課教師:釋覺行(洪順得)

上課時間:星期三34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 教學目標:
1
三大哲學我們闡述印度佛家哲學
2
佛家的世出世間觀
3
聲聞法緣覺法與菩薩法對人類的影響


二、 課程內容:
1
依佛陀傳作課程引導
2
世間法與出世間法
3
世間的真實相與出世間真實相
4
四諦十二因緣與六度說
5
阿羅漢與菩薩行的人生觀
6
大乘方便與究竟的菩薩行


三、 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1
面授
2
經典的閱讀與圈點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參考書:BB教學上會提供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1出席率35%。缺課4堂不計分。
2
考試報告與作業65%。







佛學選讀

The selected readings of the Buddhism

課號:GS2528

授課教師:釋覺行(洪順得)

上課時間:星期三12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 教學目標:

說明佛家入世與出世哲學思想

二、 課程內容:
1
入世與出世十法界概論。
2
因果經:闡明世間因果。
3
盂蘭盆經:說世間孝道精神。
4
無常經:說明世間真理。
5
同學經:說明物以類聚,近朱則赤,進墨則黑。
6
捨身餵虎經:菩薩道的捨身為眾生。
7
五蘊皆空經:認識自我。
8
世間最樂經:說明人為身造作一切罪業。
9
玉耶經:說婦德。
10
流水長者品:說護生與放生菩薩道。
11
淨行品:身口意清淨。

三、 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1
面授/學生需出席
2
討論﹑報告﹑心得寫作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所有教材公告BB教學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1.出席40%,作業報告考試60%
2.
缺課四堂不計分。




松濤講座B:綠色科技(邁向綠色大學的第一課)

Song Tao Lectures B : Green Technology (The First Course Toward Green University)

課號:GS2000B

授課教師:施聖洋

上課時間:星期三56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綠色科技為永續發展的關鍵,它嚐試平衡由經濟發展、環境永續、能源安全和生態保育四難問題所衍生出無法迴避的巨大挑戰,故綠色科技攸關我國未來的發展。因地球暖化和全球氣候變遷等國際重大議題,在可見的未來,我國將面臨國際上CO2減量的壓力和極可能的貿易制裁。因此,我們必須發展對人類與環境友善的綠色科技及推動其所需之人才培育。面向21世紀,一個能源逐漸匱乏的世紀,一個希能持續經濟發展又能兼顧環境永續的世紀,同時也是一個無法迴避充滿能源與環境挑戰的世紀,我國必須從科技發展的歷史、社會改變需求的推動力以及綠色科技的人才培育,同步平行進行規劃和推動,以期能培育出具有綠色科技創意之優秀人才,解決經濟、環境、能源和生態(4E; Economy, Environment, Energy and Ecology)如何兼顧的四難問題,為永續發展奠定根基,這是本課程之教學目標。

二、課程內容:

本課程將針對綠色科技之(A)綠色會計(Green Accounting)(B)綠色建築(Green Building)(C)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D)綠色設計與產品(Green Design and Product)(E)綠色能源(Green Energy;如生質能、太陽能及氫能與燃料電池)等,邀請國內學者專家來介紹各個(次)主題的概念,讓學生對綠色科技有初步的認識。
週數課程內容授課教師
1-2 課程簡介/綠色科技概論國立中央大學施聖洋教授
3 綠色科技與永續環境國立台灣大學環工所蔣本基教授
4-5 綠色會計(Green Accounting) 台灣經濟研究院周嫦娥研究員
6 綠色建築(Green Building) 國立成功大學林憲德教授
7-8 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 國立中央大學陳郁文教授
1012 綠色設計(Green Design) 國立成功大學陳家豪教授
13 綠色能源-氫能與燃料電池(Green Energy I) 元智大學詹世弘教授
14 綠色能源-太陽能(Green Energy II) 國立中興大學武東星教授
15 綠色能源-生質能(Green Energy III) 逢甲大學張振昌教授
16 綠色產業近況與展望(Green Industry) 台達電子副總裁蔡榮騰先生
17 結語國立中央大學施聖洋教授


、上課要求與評量:
1、由授課教師準備教學投影片授課,並於課程中討論或回答學生的問題。
2、以Blackboard為教學平台,學生上課前一天應繳交提問,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教科書:10位授課教師所準備之課堂講義(Power Point)
參考書:
1. Cradle to cradle(William McDonough & Michael Braungart /North Point Press ISBN-13978-0-86547-587-8)
從搖籃到搖籃(威廉.麥唐諾、麥克.布朗嘉/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ISBN978-986-6807-17-6)
2.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Thomas L. Friedman湯馬斯.佛里曼/天下文化ISBN978-986-216-208-8)
3. 其它(課堂提供)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1、課堂提問:30%
2、繳交心得報告:當天課程後繳交心得報告(70%)
















科學傳播

Science Communication

課號:GS3512

授課教師:呂理德

上課時間:星期一56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 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習者能運用媒體傳播科學之知識:

1. 成爲一個科技記者與作者(Becoming a science journalist and writer
2.
發現科學故事(Finding science stories
3.
傳播科學故事 (Communicating science stories
4.
提高專業技能 (Improving professional skills

二、 課程內容:
第一週 課程介紹與分組
第二週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Communications
第三週 傳播理論(1
第四週 傳播理論(2
第五週 科學傳播與報紙
第六週 科學傳播與廣播電視
第七週 科學傳播與網路
第八週 科學傳播與雜誌
第八週 科學傳播與學術傳播
第九週 期中考
第十週 科學新聞採訪
第十一週 科學新聞寫作
第十二週 科學新聞編輯
第十三週 科學展覽
第十四週 通俗科學傳播
第十五週 科學素養
第十六週 科學傳播倫理
第十七週 科學、社會與風險
第十八週 期末考


三、 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本課程除理論探討外,將進行實際科學傳播採訪寫作,以實務講解、討論、專題演講、報告與實作練習。

這是一門持續發展中的課程,希望能逐漸的發展出一個完整的模式。選修者必須能積極參與、動手以及能與人合作完成一些必要之作業與練習。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本課程除理論探討外,將進行實際科學傳播採訪寫作,以實務講解、討論、專題演講、報告與實作練習。

這是一門持續發展中的課程,希望能逐漸的發展出一個完整的模式。選修者必須能積極參與、動手以及能與人合作完成一些必要之作業與練習。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出席情況 10%
課程作業 30%
課堂討論 10%
期中考 20%
期未考 30%






















環境傳播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課號:GS3513

授課教師:呂理德

上課時間:星期二56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習者能運用媒體傳播環境之知識:
1.
了解當代傳播的基本理論、內涵以及在環境教育上的運用;
2.
熟悉可運用在環境教育過程之傳播的方法、策略與技巧;
3.
實際規劃設計環境傳播計畫。

二、課程內容:
第一週 課程介紹與分組
第二週 a. Communications for Environment
b.
傳播理論與模式
c.
傳播的功能與行動
第二週 a. Research for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s
b.
環境與傳播
c.
環境傳播的重要性與相關議題
第三週 a. Designing a Public Communications Campaign(I)
b.
環境傳播媒體:平面媒體(海報、摺頁、小冊、廣告)、電子媒體與網路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Action
第四週 Designing a Public Communications Campaign (II)
第五週 a. Designing a Public Communications Campaign (III)
b.
短片製作原理與評鑑
第六週 環境新聞倫理
第七週 環境法律
第八週 期中考: 電腦網路學習成果討論
第九週 Using Mass Media (II)環境新聞採訪
第十週 Using Mass Media (III)環境新聞寫作
第十一週 Using Mass Media (IV)b. 電視廣播新聞採寫
第十二週 Environment through Education (I)電影與環境傳播
第十三週 Environment through Education (II)電腦網路與環境傳播
第十四週 環境傳播計畫理論與實務方法(專題演講)
第十五週 Cas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第十六週 環境報導議題討論
第十七週 社會行銷與環境
第十八週 期末考:學期作品報告


三、 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採用講解、討論、專題演講、報告與實作練習。這是一門持續發展中的課程,希望能逐漸的發展出一個完整的模式。選修者必須能積極參與、動手以及能與人合作完成一些必要之作業與練習。如果在學期上課過程中有任何建議請不要猶豫,盡量讓老師知道。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Robert Cox, 2006,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Sphere. Thousand Oak,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2.Jacobson, S. K., 1999,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conservation professionals.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3.Lea J. Parker, 2005,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Messages, Media and Methods,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4.Anthony Sadar and Mark Shull, 1999, Environmental Risk Communication: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for Industry, Lewis Publishers
5.Karl Eric Rosengren, 1999, Communiction: An Introduc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6.Jurin, R. R., Danter, K. J., & Roush, Jr. D. E., 2000,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principles for natural resource managers,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Boston, MA: Pearson Custom Publishing.
7.Robert Cox, 2006,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Sphere. Thousand Oak,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8.Jacobson, S. K., 1999,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conservation professionals.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9.Lea J. Parker, 2005,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Messages, Media and Methods,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10.Anthony Sadar and Mark Shull, 1999, Environmental Risk Communication: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for Industry, Lewis Publishers
11.Karl Eric Rosengren, 1999, Communiction: An Introduc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12.Jurin, R. R., Danter, K. J., & Roush, Jr. D. E., 2000,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principles for natural resource managers,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Boston, MA: Pearson Custom Publishing.
13.James Glen Stovall, 2004, Web Journalism: Practice and Promise of a New Medium, Parson Education, Inc.
14.Matthew Kieran, Eds., 1998, Media Ethics: A Philosphical Approach,Routledge.
15.Michael Rabhger, 1992, Directing the Documentary 2ed,Butterworth-Heinemannn,a division of Reed Publishing Inc., USA
16.Neil D. Hicks, 1999,Screen Writing 101: The Essential Craft of Future Film Writing, Michael Wiese Production.
17.
尤英夫,2005,大眾傳播法,新學林出版社
18.
電影與實踐,1997,李天鐸、劉現成譯,遠流出版社
19.
蕭湘文,2005,廣告傳播,威仕曼出版
20.
顧郎麟,1999,新聞標是製作台灣五大報一二六個活教材,亞太圖書出版社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上課的參與、個人與小組工作的認真與積極投入是評鑑的重要依據。請努力扮演好角色。在這門課中,過程與結果是同等重要的。
出席情況 5%
課程作業 35%
討論領導與參與 15%
報告與討論 15%
期未考 30%
















哲學概論B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B

課號:GS2001B

授課教師:石慧瑩

上課時間:星期四12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哲學(philo-sophia)的希臘文原義為「愛智慧」,從事哲學思考的過程本身就是對智慧及真理永無止盡的追求與嚮往。但「哲學是什麼?」卻是令許多人感到好奇又望之生畏的問題,從未接觸過哲學的同學剛開始時或許會覺得陌生、困難或不適應。對於想瞭解哲學思考與論辯重點的初學者而言,「哲學概論」課程無疑是入門的一個最佳選擇。透過不同問題的刺激與挑戰,喚起探究思維的興趣並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些問題像是「我是誰」、「我應當做什麼?」「事物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嗎?」「我們能知道真實嗎?」等等──這些都是典型的「哲學問題」。我們該怎麼回答這些看似簡單到幾乎無法回答的問題呢?哲學家究竟怎麼回答這些問題呢?本門課程從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幾個哲學課題入手,帶領同學們認識「哲學」這一學門的基本知識。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黃藿總校閱,《哲學概論》,台北,學富出版社,2001
 胡軍著,《哲學是什麼》,2002
 威爾.金里,《當代政治哲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3
 林正弘主編,《想一想哲學問題》,台北:三民出版社,2002年。
 Mortimer J. Adler著,蔡坤鴻譯《六大觀念:真、善、美、自由、平等、正義》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1.教學影片心得報告兩篇(20%)
2.期中考(20%);
3.期末考(30%)
4.課堂口頭報告兩次(10%)
5.出席及每週課堂反思隨筆(20%)【下課前繳交,不得補繳】




哲學概論C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C

課號:GS2001C

授課教師:石慧瑩

上課時間:星期五56

類別:通識選修--人文與藝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哲學(philo-sophia)的希臘文原義為「愛智慧」,從事哲學思考的過程本身就是對智慧及真理永無止盡的追求與嚮往。但「哲學是什麼?」卻是令許多人感到好奇又望之生畏的問題,從未接觸過哲學的同學剛開始時或許會覺得陌生、困難或不適應。對於想瞭解哲學思考與論辯重點的初學者而言,「哲學概論」課程無疑是入門的一個最佳選擇。透過不同問題的刺激與挑戰,喚起探究思維的興趣並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些問題像是「我是誰」、「我應當做什麼?」「事物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嗎?」「我們能知道真實嗎?」等等──這些都是典型的「哲學問題」。我們該怎麼回答這些看似簡單到幾乎無法回答的問題呢?哲學家究竟怎麼回答這些問題呢?本門課程從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幾個哲學課題入手,帶領同學們認識「哲學」這一學門的基本知識。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黃藿總校閱,《哲學概論》,台北,學富出版社,2001
 胡軍著,《哲學是什麼》,2002
 威爾.金里,《當代政治哲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3
 林正弘主編,《想一想哲學問題》,台北:三民出版社,2002年。
 Mortimer J. Adler著,蔡坤鴻譯《六大觀念:真、善、美、自由、平等、正義》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1.教學影片心得報告兩篇(20%)
2.期中考(20%);
3.期末考(30%)
4.課堂口頭報告兩次(10%)
5.出席及每週課堂反思隨筆(20%)【下課前繳交,不得補繳】





性別社會學

Sociology of Gender

課號:GS3011

授課教師:姜貞吟

上課時間:星期四234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3

--------------------------------------------------------------------

一、教學目標:

「男人對女人的慾望,並不是因為她是人,而是因為她是女人。他根本不關心她也是人。」 -Immanuel Kant(康德)。每個社會都以不同方式來對待男人與女人,並且期望他們有不同的行為模式。性別社會學主要在探究男人與女人間所呈現的社會性別差異,是受到文化與社會結構的形塑或調解。本課程關注三個論辯的核心議題:(一)在社會階層與社會分工上,男人與女人是否為各自分開且相互獨立的面向?(二)一般理論觀點分析社會性別差異與社會分工的適切性究竟如何?以及(三)未來「性別多元社會」的社會性別建構是否可能?

二、課程內容:
1講 導論-性別、性向與性慾分化:認識性別、了解性別與定義性別
2講 性別角色與性別認同社會建構
3講 性別歧視的多面性
4講 映現/形塑性別的語言溝通
5講 性別與媒介
6講 流行文化裡的性別
7講 親密關係:浪漫愛與匯流愛
8講 親密關係:摩梭走婚制度探討
9講 性別多元與同志:性別氣質、性別認同
10講 性別多元與同志:認識同志
11講 性別權力與校園性騷擾
12講 性別與空間分析
13講 性別與勞動
14講 性別與跨國遷移
15講 父職角色與照顧工作
16講 男子性與男子氣概
17講 掙脫男子氣概的枷鎖
18講 期末考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理論講授、分組討論、專題演講電影播放並重之授課方式。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黃淑玲、游美惠主編(2007),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巨流出版。
2.Connell, R.W.,(2002), Gender, Oxford : Polity Press.
(中譯:劉泗翰譯,(2004),《性別:多元時代的性別角力》,台北:書林出版。)
3.
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4.
顧燕翎主編(2000),《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
5.
劉毓秀編(1997),《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女書文化。
6.Pamela Abbott & Claire Wallace
1990,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 Feminist Perspectives, Routledge. (中譯:俞智敏等譯,(1995),《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出版。)
7.
上野千鶴子(1990),《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劉靜貞、洪金珠譯,台北:時報。
8.
陳美華(2006)〈公開的勞務、私人的性與身體〉。《台灣社會學》11: 1-55
9.Frank Pittma, Man enough : fathers, sons, and the search for masculinity.
(中譯:楊淑智譯(1995),《新男性:掙脫男子氣概的枷鎖》,台北:牛頓。
10.Allan G. Johnson (1997), The 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中譯:成令方等,2008)《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群學。
11. Iris Marion Young(2005), On Female Body Experience
:“Throwing Like a Girl” andOther Essays.(中譯:何定照,2006)《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孩身體經驗》,商週出版。
12.David D. Gilmore, (2001), Misogyny : the Male malad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中譯:何雯琪譯,《厭女現象:跨文化的男性病態》,台北:書林出版。)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課堂出席與分組討論40%、期中報告30 %、期末考30










性暴力之分析

Analysis of Sexual Assault

課號:GS3030

授課教師:王燦槐

上課時間:星期一78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1) 讓學生能了解當代對性暴力問題的基本理論與研究結果。
(2)
讓學生能應用所學的概念分析台灣社會的性暴力現象。
(3)
讓同學養成平等,尊重的兩性相處態度與方法。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 Confronting Rape and Sexual Assault, Edited by Mary E. Odem and Jody Clay-Warner. Scholarly Resources, 1998.
(2) Rape: The Misunderstood Crime, by Julie A. Allison and Lawrence S. Wrightsman, Sage, 1993.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課程評量:
(1)
網路作業: 30%
(2)
(小組)書面報告: 20%
(3)
(小組)口頭報告: 20%
(4)
期末心得: 20%
(5)
上課/網路討論:10%
(6)
加分(網路研究問卷):10
說明:
(1)
網路作業: 題目以上課內容為主, 在網路上進行。依課程進度實施。
(2)
書面報告: 每個人自由選擇一主題參與, 經老師分配形成小組,由同一學校學生組成,須選出組長一人。各組先繳交一份「書面大綱」,經老師同意後,每人寫小組中自己負責的內容部份。書面資料必須註明參考資料與出處, 自己的意見必須用較大一號的字體及斜線來呈現. 否則以瓢竊論. 報告的格式須有: 研究題目, 目的, 方法, 結果, 結論及工作分配。
(3)
口頭報告: 書面報告經老師批改後,進行修正,每位同學將修正後的期末報告,製作成power point檔來呈現最後成果。每人3分鐘。口頭報告隨課堂開始, 依主題順序每星期以一節課時間進行. 該組口頭報告時, 全組同學必須在場, 缺席者沒有口頭報告之成績.
(4)
期末心得: 主要是本學期學習心得之內容. 在網路上進行。
(5)
上課/網路討論: 在上課時發言者, 一次給一分,或在網頁的討論區討論者,每篇給一分。
(1)
加分(網路研究問卷):隨本課程進行一項憂鬱症的研究,凡自願參與並完成網路問卷者,加10分。亦可另選擇繳交一份性侵害與憂鬱症的研究報告。
































中國大陸問題與兩岸關係

Mainland China Problems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s

課號:GS3109

授課教師:王宗安

上課時間:星期一56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 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在培養學生對中國大陸問題與兩岸關係的深層認識,希望開啟同學對中國大陸的學習與興趣,並瞭解我國的外交處境,及激發未來投入這個領域的研究。

二、 課程內容:
1
、瞭解中國大陸
2
、中國大陸意識型態
3
、中國大陸黨政
4
、中國大陸外交
5
、中國大陸經濟、環保
6
、中國大陸社會
7
、中國大陸非政府組織
8
、兩岸的基本政策
9
、兩岸的交流秩序與協商
10
、兩岸經貿、文教交流
11
、中國大陸對台政策
12
、「一個中國」政策的發展與爭議
13
、我國外交政策與處境、全球化下的兩岸關係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老師講授為主,中國大陸問題與兩岸關係之議題討論為輔,並期望同學課前應閱讀上課相關章節,以利課堂上商討及交換意見。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張亞中、李英明著。中國大陸問題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民89
2
、李英明,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民84
3
、邵宗海,兩岸關係,台北:五南,民95
4
、報紙兩岸相關新聞。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期中考試25%、期末考試35%、上課出席與討論40%




































全球化與兩岸關係

Globalization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課號:GS3111

授課教師:劉河北

上課時間:星期二12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 教學目標:

1990年冷戰結束後,興起了「全球化」的課題;全球化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現象,有人視為歐美化的延伸,有人視為資本主義帝國的另一面貌。在全球化之下,兩岸關係進入一個靳新的歷程,尤其兩岸在2002年前後加入WTO之後,無論在政治、經濟與文化交流上,都是一個值得我們探討的課題。


二、 課程內容:
1
課堂上課(課程說明)
2
線上討論(全球化的理論)
3
線上討論(全球化的趨勢)
4
線上討論(何謂「全球化」)
5
線上討論(經濟、文化全球化)
6
線上討論(全球化的反思)及繳交作業
7
線上討論(全球化與中國民族主義)
8
線上討論(中國威脅論)
9
期中考(A405教室)
10
線上討論(中國崩潰論)
11
線上討論(全球化與台灣的挑戰)
12
線上討論(台灣的未來)
13
線上討論(全球化對中國大陸的影響)
14
線上討論(中國能否成為強權)及繳交作業
15
線上討論(全球化對台灣的影響)
16
線上討論(全球化對台灣的影響)
17
線上討論(全球化之下的兩岸未來)
18
期末考(A405教室)


三、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教科書目或指定閱讀:
1.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2001
2.
杭廷頓、柏格主編,《杭廷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台北,時報,2002
3. Zygmunt Bauman
,張君玫譯,《全球化—對人類的深遠影響》,台北,群學,2001
4. Paul Hirst and Grahame Thompson
,《全球化的迷思》,台北,群學,2001
5. Thomas L. Friedman
著,蔡繼光等譯,《了解全球化》,台北,聯經,2000
6.
宋國誠,《21世紀中國—全球化與中國之發展》,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2002
參考書目:
1.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2001
2.
朱燕華等編,《經濟與社會:兩岸三地社會文化的分析》,台北,生智,2001
3.
杭廷頓、柏格主編,《杭廷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台北,時報,2002
4. John Tomlinson
,鄭棨元等譯,《文化全球化》,台北,韋伯文化,2003
5. Kate Nash
,林庭瑤譯,《全球化、政治與權力》,台北,五南,2001
6. David Held
,沈宗瑞譯,《全球化衝擊》,台北,韋伯,2002
7. A. Giddens
,陳其邁著,《失控的世界: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省思》,台北,時報,2001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兩次作業占30%
期中、末考各占25%
線上討論占20%(線上討論的內容與次數)


















公民社會與社會發展

Civil Socie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課號:GS3123

授課教師:陳定銘

上課時間:星期二56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台灣在全球性金融風暴的衝擊之下,面臨政治、經濟與社會環境的急劇變遷,造成許多的社會問題發生,加上個人主義抬頭,個人常為了私利而傷害他人利益,各界輿論也經常可聽到諸如「社會資本在流失,社會互動的信任基礎逐漸在瓦解,社會秩序與社會安全所依賴的規範在鬆動」等省思聲浪,因此,社會資本信賴感的凝聚與否關係國家發展甚鉅。而台灣在1987年解嚴之後,民間社會力蓬勃發展,對於政府(第一部門)力有未逮,且企業(第二部門)又不願意介入的領域,公民社會組織的賦權,適可彌補此項缺口,並作為健全國家與社會發展的機制。故而本課程擬探討公民社會與政府、企業與社會的關係,並讓政府了解民意的方向,且能夠凝聚全民團結與共識,克服各項的危機與挑戰。

至於本課程之目標乃使學習者,了解公民社會的意涵與使命、功能、理論基礎,以及論述公民社會和政府互動、公民社會與社會企業、公民社會與社會發展等面向。此外,本課程配合「行政院青輔會98年度推動NPO校園植根計畫—NPO議題通識課程實施計畫」,邀請公民社會實務界擔任演講、並安排參訪公民社會組織,以及透過與青輔會績優志工團隊、青參獎、優良青年行動團隊的期中座談會等,期盼讓同學兼具理論與實務。至於在教學法方面,擬針對課程主題,藉由理論的析探,並以國內外相關公民社會個案做探討,以強化其學習成效;且透過學習者對公民社會的認識了解,進而願意參與和投入公民社會組織行列,對學習者生活有全新的付出與體驗。

二、課程內容:
第一單元:公民社會組織與人生意義:認識公民社會組織、公民社會概念、公民社會相關影片;對大學生召喚;公民社會與社會發展。
第二單元:台灣地區公民社會的現況與發展:公民社會與政府、企業、 社區等互動。
第三單元:公民社會的宗旨、使命與願景管理。
第四單元:公民社會、社會資本與公民參與:公民社會與信任、規範、社會網絡關係,以及公民參與、公民會議、公民投票、審議式民主等。
第五單元:公民社會組織資源爭取與開發:公民社會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募款、策略管理;社會企業;公民社會組織產業化、企業社會責任等議題。
第六單元:公民社會組織行銷策略:公民社會組織與公益行銷管理、公關媒體策略、議題開發、活動企劃與方案撰寫等。
第七單元:公民社會事業經營經驗分享(1):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公民社會事業經營經驗分享(2):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秘書長。
公民社會事業經營經驗分享(3):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
公民社會事業經營經驗分享(4):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第八單元:公民社會個案參訪:全班分成10組,每兩組參訪一個公民社會組織個案。
第九單元:青年公共參與座談會(一場):邀請行政院青輔會青參獎、青舵獎、績優青年志工團隊、優良青年行動團隊等與中央大學青年學子共同座談、分享經驗、播放相關影片,見證青年創意行動及公共參與的經驗故事(公益旅行家),讓大學生投入社會公益行動。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指定閱讀:配合每週上課議題閱讀文章,以利課程進行討論。
教師講授。
分組討論:全班共分成10小組,針對每週課程議題,分別以一種無扭曲的溝通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並接受他人創意的觀點。
個案教學與公民社會組織參訪。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汪芸譯(2006),David Bornstein著。志工企業家。台北:天下文化。
2.陳定銘(2008)。非營利組織、政府與社會企業:理論與實踐。台北:智勝文化事業公司。
3.齊若蘭譯(2007)、Jim Collins著。從AA+的社會(Good to Great and the Social Sectors)。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4.王名主編(2007)、薩拉蒙、索可洛斯基等著、陳一梅等譯。全球公民社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江明修主編(2003)。志工管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公司。
6.江明修主編(2008)。第三部門與政府:跨部門治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公司。
7.林水波、邱靖鈜(2006)。公民投票VS公民會議。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8.官有垣(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1-24
9.孫煒(2008)。第三部門的政策環境與治理機制。台北:智勝文化事業公司。
10.許文傑(2000)。公民參與公共行政織理論與實踐:「公民性政府」的理想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11.陳定銘(2000)。台灣社區大學之研究:公民社會建構與終身學習政策的實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12.蕭鈺(2003)。「公民性」概念意涵之探索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13.Anheier, H. K.(2004). Civil Society: Measurement, Evaluation, Policy. London: Earthscan.
14.Hawkins, D. E.(2006).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Balancing Tomorrow’s Sustainability and Today’s Profitabilit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15.Nicholls, A.(2006).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New Models of Sustainable Social Change, 205-232.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6.Powell, W. W., and Steinberg, R.(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一)課堂表現:40%(出席率20%、分組心得討論與報告《每組共計10篇,每篇以5頁為限》20%)。
(二)個案參訪、公益行動、青年公共參與座談會等:30%
(三)期末報告:30%(每組撰寫一篇公民社會學術報告,並將參訪公民社會組織作為個案研究對象,字數在一萬字左右。



















國際關係概論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課號:GS3126

授課教師:韓保中

上課時間:星期二56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國際關係看似與我們生活相距甚遠,但卻屢屢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汽車進口關稅的高漲不下,使得賓士車仍是高級車種;為配合與國外關稅的互惠友好,出產稻米的我國仍須從國外進口稻米;因為中共在國際社會中的壓迫,我國軍購費用總比其他國家高,致使國防預算居高不下。國際關係的發展及影響並不僅侷限在生活消費及預算分配上,尚有許多的國際事務及問題值得我們關心,為什麼以色列攻擊黎巴嫩,不是向黎巴嫩政府宣戰,而是向真主黨開火,黎巴嫩政府亦無可奈何;為什麼象徵國際合作與進步象徵的WTO,每當開會時卻是場外抗議不斷,這些都是讓我們開始認識國際關係發展的起點。

每個課程都有個上課的主軸,這門國際關係概論的課程將以『衝突與合作』為主軸:國際社會中的各國都是自私自利的,各國間卻不會因為自私自利而處在時時作戰的狀態;各國深知自私無法生存,必須相互合作方能長存,但國與國間的合作並不是一蹴可及。本課程對於國際關係理論的介紹,將分為數個部分第一部份是國際關係基本理論的介紹,第二部分則是從衝突面來介紹國際關係的理論與發展,第三部分便是從國際合作的面向來闡述國際關係的意義,第四部分則是介紹重要的國際組織。而上課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輕鬆上課、無痛學習、快樂回家』,希望在此學習氛圍下,有助於同學們對於國際關係知識的認識。


二、課程內容:
第一週(03.02):課程介紹
第二週(03.09):國際關係中的現實與理想
第三週(03.16):國際關係研究的分析層次
第四週(03.23):國家政體之分析
第五週(03.30):台灣獨立之爭議(一)
第六週(04.06):台灣獨立之爭議(二)
第七週(04.13):國際衝突的形式
第八週(04.20):恐怖主義與超限戰
第九週(04.27):期中考
第十週(05.04):族群衝突與國際維和行動
第十一週(05.11):國際合作與國際組織
第十二週(05.18):布列噸森林體系與國際貨幣基金
第十三週(05.25):世界貿易組織
第十四週(06.01):世界銀行
第十五週(06.08):歐洲聯盟
第十六週(06.15):東南亞國協
第十七週(06.22):總複習
第十八週(06.29):期末考


三、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本課程為通識教育之課程,為避免增加同學們額外之負擔,將以課堂講授與資料補充的方式來提供同學們閱讀,為方便同學們有一認識國際關係的基本讀物,將列舉一基本的課本。
Rourke,John T. and Mark A. Boyer
著,張明貴、賴明芝譯,2005,《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 :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n the World Stage),台北市:風雲論壇出版社。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正所謂『上課好混,學分難得』,亦有云『心臟放呼強,學分自然來』,然本課程授課教師將秉持『公平公正、童叟無欺』之精神進行評分之工作。本課程評分之方式與比例為:
期中考:30
平時表現:30
期末考:40















國際關係與生活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aily Life

課號:GS3127

授課教師:鄧中堅

上課時間:星期二78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 教學目標:

本課程目的是在於介紹國際社會重大的議題,檢視影響這些議題的各種相關因素及這些議題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

同學修習本課程之預期收穫為:一、瞭解國際關係的基本概念;二、培養對國際關係相關問題的批判性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三、促進對國際事務的瞭解與興趣。


二、 課程內容:
1.
課程簡介
2.
影響外交決策的主要因素
3.
理性的外交決策
4.
外交決策的官僚政治
5.
外交決策的領袖的角色
6.
權力與權力平衡
7.
霸權的追求: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
8.
未來的強權政治
9.
南方國家殖民的緣起和劫難
10.
低度發展的理論內涵及南方國家的對策
11.
政府間國際組織
12.
非政府間國際組織
13.
人道的挑戰
14.
人權的保障
15.
聯合國
16.
世界貿易組織

三、 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課程的進行是綜合老師重點提示,及同學參與討論交互進行。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歐信宏、胡祖慶譯。Joshua S. Goldstein原著。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第四版。台北:雙葉書廊,2003年。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一)期末考試:百分之五十。

(二)期中考試:百分之五十。

































生命教育

Life Education

課號:GS3150

授課教師:楊仕裕

上課時間:星期二AB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探討生命的意義、思索生死的各種議題,及認識宗教信仰選擇觀;()培養成熟的「道德思維與判斷」,具有多元的價值觀;() 提升情緒處理與人際溝通的技巧,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學習關愛自己,關愛他人及大自然的生命態度()從生活情境中啟發靈性生命的發展。

二、每週課程內容:(若有調整則依實際情況為準)
1.
課程介紹及說明:如何快樂學習生命教育、交分組名單、選小組長及報告領域
2.
生命教育的意義、內涵與價值
3.
生命的起源及探索
4.
生命教育的社會學、心理學與哲學基礎(確認分組、行動導向機構、學習單)
5.
生命的六大相關構面(短片)
6.
生命議題之探討-影片欣賞
7.
生命議題之探討-影片欣賞分組報告與討論
8.
生命教育與多元行動導向之探索(服務學習;非營利組織;NPO
9.
期中-行動導向專題報告
10.
身心靈整合與衡量人生價值(有形、無形)
11.
生命的時序性(時間性)
12.
生命的重複性(累積性)
13.
生命的挑戰性(支持性、人際溝通、自我情緒管理)
14.
生命的爭議性(安樂死、死刑、墮胎)
15.
生命的無常性(無償性、瀕死態度、臨終關懷與悲慟輔導)
16.
生命的超值性(生命情操、關愛自己、他人及大自然)
17.
人生認知發展、靈性發展與宗教信仰的選擇觀
18.
期末考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 何福田(2006)。生命教育。台北:心理。
2.
何福田(2006)。生命教育論叢。台北:心理。
3.
林治平等(2004)。生命教育之理論與實踐。台北:心理。
4.
吳秀碧(2006)。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案。台北:心理。
5.
林思伶(2000)。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
6.
黃霍譯(R. Frondizi)(1984)價值是什麼—價值學導論。台北:聯經。
7.
黃玉、徐明、楊仕裕等(2008)。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洪葉。
8.
單國璽(2008)。生命告別之旅。台北:天下文化。
9.
單國璽(2009)。活出愛。台北:啟示。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平時成績及課堂參與:30%;期中自選作業:15%;期中分組專題報告:15%;期末考:40%
非必要選項的加選作業:自由繳交「個人學習歷程檔案」(Bb下載格式)10%(屬額外加分鼓勵)
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上課參與、準時繳交作業、分組討論時勇於發言、自願主動思考、自主學習,上課與專題報告、自選作業平行進行,開學尋找合作伙伴,分組自選行動導向專題報告之領域、行動導向機構服務及自訂報告題目(繳交PowerPoint檔)、繳交期中自選作業及參加期末考。
【請常洗手、戴口罩、量體溫,注意健康,遠離新流感H1N1~~
【若有經常翹課、上課講話聊天、拖延遲交作業之習慣者,請勿選課,以免無法被加分哦~~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

Social Policy and Social Legislation

課號:GS3310

授課教師:周怡君

上課時間:星期三34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 教學目標:

使學生有系統地認識社會政策領域之基本概念,以及瞭解台灣包括老人、兒童與青少年、身心障礙者、婦女、原住民等社會群體之社會政策與立法的內容,以求學生對社福領域之基本概念、現實社會現象與相關政策立法之關係有概略性之瞭解。

二、 課程內容:
週次 授課進度
一 課程介紹導論():福利國家之理論觀點
二 導論():福利國家的類型
三 導論():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之定義與原則
四 社會保險政策與立法()
五 社會保險政策與立法()
六 社會保險政策與立法()
七 社會救助政策與立法()
八 社會救助政策與立法()
九 期中考
十 社會促進政策與立法(一):社會津貼
十一 社會促進政策與立法(二):福利服務
十二 社會促進政策與立法(二):福利服務
十三 社會促進政策與立法 ():福利服務
十四 社會促進政策與立法 ():就業促進
十五 社會促進政策與立法 ():就業促進
十六 社會促進政策與立法 ():就業促進
十七 總結
十八 期末考

三、 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教師課堂講授並與學生共同討論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周怡君/鍾秉正(2007)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台北:洪葉。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平時成績30%、期中考35%、期末考35%


































智慧財產權與現代社會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and Modern Society

課號:GS3343

授課教師:徐振雄

上課時間:星期四AB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 課程內容:
1
、智慧財產權與現代社會的關連性(總論一):法律與法律社會學的角度
2
、智慧財產權與現代社會的共進性(總論二):法律與科技/知識經濟的觀察
3
、智慧財產權法與基礎法學概念
4
、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
5
、網路著作權與網路生活
6
、著作權的限制/合理使用、侵權與救濟
7
、營業祕密與經濟間諜
8
、營業祕密實務討論(競業禁止、保密協議)
9
、商標與行銷品牌
10
、商標法規範、侵權與救濟
11
、商標與網域名稱的衝突問題
12
、專利研發與產業競爭力
13
、專利法規範、侵權與救濟
14
、專利管理與法律對策
15
、智慧法與授權契約
16
、智慧法與公平交易
17
、智慧法的國際化/全球化趨勢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趙晉枚等,智慧財產權入門,台北:元照。
鄭中人,智慧財產法導讀,台北:五南。
陳櫻琴,智慧財產權法,台北:五南。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出缺席、提問及討論情況30%、期中報告30%、期末考試40




台灣環境法

Environmental law of Taiwan

課號:GS3350

授課教師:楊健寧

上課時間:星期二56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 教學目標:

目標為讓學生對台灣的環境問題及相關規有一概括性之認識。

二、 課程內容:
1.
環境法之基本原則;2.環境民法:環境損害賠償法、環境損害賠償基金;3.環境刑法;4.環境計劃法;5.環境影響評估法;6.環境組織法;7.環境執行工具(直接管制工具:禁止與命令;間接管制工具:經濟誘因、資訊給予、環境協商、ISO14000之認證)8.環境法之法律救濟:公害糾紛處理法、公民(團體)訴訟;9.空氣污染防制法、水污染防制法、廢棄物清理法等。

三、 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講授及影片觀賞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黃錦堂:台灣地區環境法之研究; 2.陳慈陽:環境法總論; 3.葉俊榮:環境行政的正當法律程序、環境理性與制度抉擇; 4.溫肇東:企業的環境管理;5.其餘相關期刊論文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期中個人報告及期末分組報告各佔50%,其他依平常出席率及表現加減之。










國際環境法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課號:GS3351

授課教師:楊健寧

上課時間:星期二78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在讓學生對國際環保規範與我國之因應措施有概括之認識。

二、課程內容:
1.
國際環保趨勢及永續發展概念
2.
國際環境法基礎
3.
國際環境法的基本原則
4.
國際環境法及環保公約概述: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巴塞爾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等
5.
我國對國際環保公約之因應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講授及影片觀賞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國際環境法 / ()亞歷山大.基斯(Alexandre Kiss); 張若思編譯2000
2.
國際環境法 / 王曦編著1997
3.
國際環境法與比較環境法評論.王曦主編2005
4.
其餘相關期刊論文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期中個人報告及期末分組報告各佔50%,其他依平常出席率及表現加減之。








心理與人生()

Psychology and Life I

課號:GS3411

授課教師:羅惠筠

上課時間:星期三78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試圖結合一些正式心理學的知識與影片,包括教學影片及一般電影,協助學生能將心理學的知識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以提高個人的生活適應與人生成長。


二、課程內容:
1.
成年早期的發展任務與生涯規劃。
2.
壓力的本質、主要類型、影響壓力的主要來源。
3.
壓力管理與情緒管理。
4.
心理疾病簡介。
5.
社會影響力的類型,及如何有效能地因應不良的社會影響力。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擬放映之商業電影包含:十月的天空、美麗境界、梅崗城的故事等。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教科書:現代心理學。慕瑞斯著,羅惠筠、陳秀珍譯,美亞出版社,1991
2.
參考書:

1)發展心理學,游恒山等編譯,五南圖書公司,1991
2)心理衛生,Derlega Janda,原著,林彥妤 專譯,桂冠圖書公司,1994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出席佔全學期成績之25%、期中考佔35%、期末考佔25%、電影報告佔15%







大眾傳播與生活

Mass Communication and Modern Life

課號:GS3510

授課教師:呂郁女

上課時間:星期二78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課程內容:
1.
課程介紹
2.
傳播的結構與功能
3.
傳播的符號與過程
4.
大眾傳播的發展
5.
新聞傳播事業的組織與特性
6.
我國的傳播發展
7.
中共的傳播發展
8.
大眾媒介與社會現代化
9.
民意測驗、解析精確性新聞
10.
大眾傳播研究方法概述
11.
閱聽人研究
12.
傳播通道研究
13.
影響大眾傳播效果的因素
14.
傳播媒介的勸服效果
15.
傳播的社會效果
16.
傳播大效果理論
17.
傳播帝國主義
18.
新傳播科技及傳播理論未來發展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林東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民86年。
林子儀,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台北:月旦出版社,1993。
黃仲珊、曾垂孝著。口頭傳播:演潘的理論與方法。台北:遠流,民84年。
詹麗茹譯,黑幼龍主編。成功有效的團體溝通。台北龍齡出版,民83年。
李燕、李浦群譯。人際溝通。台北:揚智文化,民84年。
翁秀琪,大傳播理論與實証。台北:三民書局,民81年。
羅世宏譯著,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台北:時英出版社,民81年。


新聞學概論

Introduction to Journalism

課號:GS3511

授課教師:王宗安

上課時間:星期一78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一、讓同學略知採訪與編輯的基礎。
二、實務操作,學習成為記者與編輯身份的工作經驗。
三、以完成平面媒體作品(一張B4)為目標。

二、課程內容:
週別 內 容 備 註
一 課程簡介
二 新聞學的意涵與研究
三 台灣媒體的現況分析(一)
四 台灣媒體的現況分析(二) 分組編採
五 報紙的特性與分析 討論主題
六 新聞記者採訪的準備工作 實務操作
七 新聞記者應如何採訪 實務操作
八 綜合討論 實務操作
九 期中考試 繳交成果
十 報紙的新聞寫作(一) 討論採訪作品
十一 報紙的新聞寫作(二) 討論採訪作品
十二 新聞編輯工作(一) 編輯作業
十三 新聞編輯工作(二) 編輯作業
十四 討論編採作品 討論編採作品
十五 討論編採作品 討論編採作品
十六 綜合討論 完成作品
十七 總結
十八 期末考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老師講授為主,與同學討論為輔,並分組要求同學實際採訪與編輯,以對新聞實務有著初步概念,培養出興趣。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課堂指定相關文章閱讀。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期中考試25%、期末考試35%、上課出席與討論40%


































資訊蒐集與報告寫作

Data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Paper

課號:GS3552

授課教師:朱碧靜

上課時間:星期四9A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瞭解資料蒐集方法及各式報告撰寫技巧,養成資訊整合及表達能力並培養企劃案、小論文等各類型報告撰寫的基本能力。

二、課程內容
1.
報告的種類及基礎觀念;2.題目選擇及資料蒐集;3.創意發想與實踐;4.資料引用及書目管理工具;5.文獻分析法;6.問卷法;7.訪談法;8.觀察法;9.資料閱讀及分析方法;10.圖表製作;11.企劃實務及範例;12.報告寫作體例及範例;13.簡報製作及表達技巧。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採講授、實例分析、作業、報告及閱讀等方式。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謝寶煖著(民93),資訊與網路資源利用。臺北市:華泰。
2.
王貳瑞作(民90),實務專題製作與報告寫作。三版,臺北市:華泰。
3.Wayne C. Booth, Gregory G. Colomb, Joseph M. Williams
2003. The craft of research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作業、討論及隨堂心得(50%)、分組作品(30%)、期末評量(20%









資訊素養

Information Literacy

課號:GS3556

授課教師:連文雄

上課時間:星期四78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 教學目標:

本課程之目標在於培養學生之資訊素養,以加強其在資訊社會中,具備評估, 判斷, 處理資訊問題的知識與能力。課程內容將參考美國大學研究圖書館學會訂定之「高等教育資訊素養能力5大標準」進行學習與研討,包括1.確定資訊需求範圍與內容;2.有效蒐集所需資訊;3.評估資訊的品質; 4.有效呈現與使用資訊; 5.瞭解資訊相關的經濟及社會問題。


二、課程內容:
導論
1周 課程介紹與資訊素養導論
資訊需求與蒐集
2周 資訊需求分析
3周 圖書館資料蒐尋與利用
4周 網際網路資源與利用
資訊組織與評估
5周資訊組織
6周資訊品質與評估
資訊呈現與使用
7周 報告製作-文書處理軟體1
8周 報告製作-文書處理軟體2
9周 期中考
10周 書目格式與管理-書目管理軟體
11周 圖表製作-試算表軟體1
12周 資料分析-試算表軟體2
13周 簡報製作-簡報軟體
14周 網頁出版-網頁製作軟體
資訊社會與經濟
15周 數位博物館
16周 電子商務
17周 資訊倫理與網路犯罪
18周 期末考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講解與討論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 Eisenberg, M. B., Lowe, C. A., & Spitzer, K. L., Information literacy: Essential skill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Libraries Unlimited,2004.
2.
謝寶煖,資訊與網路資源利用,華泰書局,2004
3.
顏春煌,數位學習與資訊素養, 金禾資訊,2006
4.
其它資訊素養相關之期刊、論文與網路資源。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平時參與和作業(5個作業,40%)、期中考(30%)、期末報告(30%)























資訊素養與倫理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Ethics

課號:GS3557

授課教師:周倩王美鴻

上課時間:星期五12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如下:
分析資訊需求,擬定檢索策略
瞭解資訊的產出與傳播過程,學習資料蒐集與整理技巧
具備使用資訊資源與評估資訊可信度的能力
暸解資訊使用倫理,反思資訊社會中的問題

二、課程內容:
週次 授課內容 面授
1
課程簡介
2
資訊素養:定義與議題
3
資訊需求與檢索策略
4
資訊蒐集與應用
5
資訊評估與驗證
6
報告寫作技巧
7
網路著作權
8
知識管理
9
期中考週
10
資訊社會
11
網路禮儀
12
資訊安全
13
網路沈迷
14
網路人際溝通
15
網路隱私權
16
網路言論自由
17
期末考
18
課程檢討與學習省思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教學方式之構思
教材:
提供線上課程主要及補充教材
提供線上影音教材(自製)
授課安排:
有線上教師或線上助教
提供面授(課堂)教學,次數:3

提供非同步網路教學,次數15

作業、討論或測驗活動之安排說明(包括教師時間、E-mail信箱、對應窗口、作業繳交方式、線上即時作業填答、學期末之大型討論會安排等說明)
(1)
教師時間:星期四晚上7:00—10:00 (e3 online MSN)
(2) E-mail
:教師與助教的e-mail
(3)
對應窗口:教師與助教
(4)
作業繳交方式:線上繳交
(5)
線上即時作業填答:e3系統即時課後測驗
(6)
議題討論:採非同步討論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資訊素養:定義與議題
黃振家、張書翎(譯)。B.C. Bruce著。數位時代的資訊素養。台北,學富文化。
顏春煌(2006)。數位學習與資訊素養。台北市,金禾資訊。
林杏子(2002)。資訊倫理 。台北市:華泰。
劉建人、柯菁菁、陳協志編著(2004)。資訊倫理與社會。台北縣:普林斯頓,ISBN 986-7688-51-1
Lawrence Lessig
原著, 劉靜怡譯(2008.03)。誰綁架了文化創意—打造知識共享的自由文化。台北市:早安財經文化。
許怡安(2000.11)。資訊社會的網路媒體素養。第三屆兩岸傳播媒體邁入二十一世紀學術研討會。台中:朝陽科技大學。
資訊需求與檢索策略
理查伍爾曼著;張美惠譯(83)。資訊焦慮。台北市:時報。
曾淑賢(2001)。兒童資訊需求、資訊素養及資訊尋求行為。台北市,文華。
資訊蒐集與應用
謝寶煖(2004)。資訊與網路資源利用。台北市,華泰。
鄭雅云(譯)(2005)。西村克己著。圖解思考法。台北市,商周。
蕭雲菁(譯)(2006)。R. William著。心智圖筆記術。台中市,晨星。
賴鼎銘(1999)。圖書館的利用_大專院校篇。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報告寫作技巧
林東清著(2003)。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台北市:智勝文化。
潘慧玲編著(2005)。教育論文格式。台北市,雙葉。
網路著作權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創用CChttp://creativecommons.org.tw/
李永然、洪菁黛(2003)。著作權法與你。台北市,永然文化。
莊庭瑞、周文茵、李美雪(2008)。創用分享快樂使用—從創用CC授權談科技素養。教師天地,15641-47
章忠信(2004)。著作權博識500問。台北市,五南文化。
章忠信(2007)。著作權法逐條釋義。台北市,五南文化。
楊智傑(2007)。資訊法。台北市,五南文化。
謝銘洋、馮震宇、陳家駿、陳逸南、蔡明誠(2005)。著作權法解讀。台北市,元照。
網路禮儀
梁朝雲(1997)。網路社會素養:電子郵件的禮儀。新聞學研究,5453-74
楊淑娟(2003)。新媒體與人格國際篇:在網路上做模範公民。天下雜誌,287104-106
蘇怡如、周倩(2008)。國中學生網路禮儀課程設計、發展與評鑑。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網路沈迷
洪慧芳譯(2007.09)Angeline, K., Albert, L., Esther T.原著。孩子回家只上網怎麼辦:如何溝通並保護網路世界中的下代。台北市:麥格羅希爾。
蔡芳芳、林鶴玲(2001)。媒體中的網路與青少年:以平面新聞媒體報導網咖中的青少年為例。載於2001年網路與社會研討會。新竹:清華大學。
資訊評估與驗證
陳茵嵐(2007)。中學生網路資訊驗證課程設計暨教學實驗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陳瀅方(2005)。大學生網路資訊之批判思考運作暨相關教學的實驗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葉恆芬(2000)。網路媒體可信度及其影響因素初探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陽誾、童巧雯(2004)。從批判思考的觀點建構網路資訊的運用能力。2004ELTA網路學習理論與應用學術研討會,43-49。新竹市,交通大學。
知識管理
呂筱茵(2001)。數位時代的知識管理。能力雜誌月刊,545號,頁48-53
Peter Senge
199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市:天下。
李誠(2002)。產業環境變遷與人力資源管理,在李誠主編,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台北:天下文化,頁7-8
鄭晉昌(2002)。知識管理,在李誠主編,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台北:天下文化,頁265-287
黃廷合、吳思達(2004)。知識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全華科技。
葉乃嘉(2007)。個人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市:松崗。
林東清(2003)。知識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與學校教育革新。教育研究集刊,45,頁1-17
網路人際
邱承君(2006)。網誌、網誌活動與網誌世界。資訊社會研究,10107-146
網路言論自由、隱私權
陳彥綸(2002)。媒體責任與隱私權。廣電人,85/8664-66
陳煌勛(2005)。網路隱私權保護之研究。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彭啟峰(譯)(2002)。G. Brett著。確保個人網路隱私。微電腦傳真雜誌,212),228-236
楊智傑(2006)。資訊法。台北,五南。
劉靜怡(2001)。網路社會的資訊隱私權保護。資訊社會與新世紀,6317-27
蔡均璋(2005)。網路個人隱私保衛戰。網路通訊雜誌,17082-86
蔡達智(2005)。隱私權初探。法學叢刊,503),77-99
蕭美惠(譯)(1999)。D. Brin著。透明社會:個人隱私VS.資訊自由。台北市,先覺。
賴文智(2001)。網站會員資料與隱私權之保護。網路資訊雜誌,111104-108
錢世傑(2004)。獵殺隱私時代:10個讓你失去隱私的理由。台北市,三民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網路討論40%;課後測驗、期中末考25%
期末專題25%;學習省思10%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一)

South East Asia Economic and CultureI

課號:GS3609

授課教師:譚華德

上課時間:星期五78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課程內容:

1.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介紹---泰國
2.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介紹---寮國
3.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介紹---緬甸
4.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介紹---柬埔寨
5.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介紹---越南
6.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介紹---馬來西亞
7.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介紹---新加坡
8.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介紹---印尼
9.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介紹---汶萊
10.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介紹---菲律賓
11.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的背景與歷史之比較
12.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的興起與衰退
13.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的影響力
14.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的轉變與走向
15.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的未來發展
16.
東南亞地區經濟與文化的課程總論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1.作業報告 25 ;2.學習態度 20 ;3.期中考 25
4.
期末考 30 ; 總分數 100








/別與文化

Gender/Sexuality and Culture

課號:GS3636

授課教師:甯應斌

上課時間:星期四789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3

--------------------------------------------------------------------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夠在理論上熟習性/別理論的基本常識,在應用上對文化研究有初步認識。

二、課程內容:

先就現代社會文化中爭議的性/別議題,做入門的討論,但是逐漸以性/別理論與文化研究中的觀點來進行深入的理解。議題涵蓋減肥瘦身、隱私、色情、性/別次文化、媒體與性/別,法律與性/別等等。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利用BB系統,學生分組課外討論,以及利用線上討論區,並且在課堂上全班綜合討論。閱讀材料後,必須繳交內容重點的分析。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性別多樣化》(書林出版)與多篇文章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出席,參與討論,作業











創造力之理論與技巧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of Creativity

課號:GS3901

授課教師:林淑敏

上課時間:星期四34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創造力理論提供了解釋創意發生、創意歷程、創意結果等面向的基礎知識。學生透過閱讀與討論相關知識的過程中,能對自身的創意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同的創意技巧有助於學生發想創意、擴展創意、組織創意等,而技巧的學習透過親身操作將有最好的效果。因此,本課程將以閱讀和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創造力理論的學習。教師將提供多種不同的創意技巧,在課堂上親自帶領學生操作,並讓學生在課後練習應用各種技巧。具體而言,希望學生能
1.
了解創造力理論的基礎概念
2.
獲得增進創意思考的方法
3.
應用創意理論與技巧於問題解決
4.
肯定自我具有創造力

二、教學內容:
週次 內容
1
課程介紹
2
創造力概論
3
工作坊(1):自由書寫
4
閱讀討論一:Ch1,2
5
工作坊(2):想像
6
閱讀討論二:Ch3,4
7
工作坊(3):曼陀羅
8
閱讀討論三:Ch5,6
9
影片
10
閱讀討論四:Ch10、實作說明
11
工作坊(4):小禮物
12
閱讀討論五:Ch7,8
13
工作坊(5):團隊635
14
閱讀討論六:Ch9
15
工作坊(6):團隊創造
16
閱讀討論七:Ch11、總結
17
實作分享
18
反思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杜明城 譯(1999)。創造力。台北:時報。
林茂昌 譯(2008)。決定未來的10種人。台北:大塊文化。
邱皓政、丁興祥 等譯(2008)。創造力:當代理論與議題。台北:心理。*指定閱讀*
蔣國英 譯(2007)。創意心理學。台北:遠流。
賴聲川(2006)。賴聲川的創意學。台北:天下。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1.上課出席、參與、討論、分享:30%
2.
課後作業:20%
3.
小組閱讀導讀:20%
4.
組內同儕評量:10%
5.
實作與分享:20%
*6.
工作坊過程及課後練習記錄:10%



















創造力與多元智慧的理念與實踐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Creativity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課號:GS3902

授課教師:林淑敏

上課時間:星期四12

類別:通識選修-公民與社會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慧理論提出之後,人們對智能的想法起了改變。創意展現在各個領域,創意也透過各種智慧表達出來。本課程由師生提出語文、音樂、邏輯數學、空間、身體動覺、人際、內省等領域的創意人物案例,並由老師解說相關理論,讓學生了解各種智慧展現的差異和可能性。並且透過工作坊,讓學生探索自己,結合學習之案例與理論,設計自己的多元智慧地圖。具體而言,希望學生能
1.
瞭解創造力理論的基礎概念
2.
瞭解人類智慧的多元性
3.
設計自己邁向傑出創造性人物的多元智慧地圖

二、教學內容:
週次 內容
1
課程介紹
2
創造力與多元智慧概論
3 Workshop(1)
4
語文智慧案例與理論(1)
5
語文智慧案例與理論(2)
6 Workshop(2)
7
內省智慧案例與理論
8
音樂智慧案例與理論
9
實作練習與說明
10
邏輯數學智慧案例與理論
11
空間智慧案例與理論
12 Workshop(3)
13
身體動覺智慧案例與理論
14
人際智慧案例與理論
15 Workshop(4)
16
實作分享(1)
17
實作分享(2)
18
反思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李平 譯(1997)。經營多元智慧:展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台北:遠流。
杜明城 譯(1999)。創造力。台北:時報。
林茂昌 譯(2008)。決定未來的10種人。台北:大塊文化。
莊安祺 譯(2007)。心智解構─發現你的天才。台北:時報。
蔣國英 譯(2007)。創意心理學。台北:遠流。
賴聲川(2006)。賴聲川的創意學。台北:天下。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1.上課出席、參與、討論、分享:30%
2.
課後作業:20%
3.
小組案例報告:20%
4.
組內同儕評量:10%
5.
多元智慧地圖實作與分享:20%



















通識地球物理

Introduction to Geophysics

課號:GS4110

授課教師:陳洲生

上課時間:星期二56

類別:通識選修-科學與技術領域

學分數:2

--------------------------------------------------------------------

、教學內容:

第一章說明地球物理學的定義、研究範疇、以及板塊學說與地球科學思想演變的互動關係。第二章闡明地球在太陽系中的地位、地球的組成和構造及地球的變動本質。第三章至第七章則分別討論地震、重力、地磁、地電和地熱的現象與基本理論,並且介紹量測這些現象的方法,從而推論這些現象所代表的具體意義。第八章討論定年學,雖然比較有地球化學的色彩,但是欲討論地球的變動過程,時間的掌握是不可或缺的。第九章則綜合地球物理學的知識與方法,探討與我們關係最親密的地球表層(岩石圈)的物理性質、變動的現象以及形成的機制。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地球物理概論,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編印。
Fundamentals of Geophysics, Willian Lowrie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報告(含平時) 20﹪
期中考 40﹪
期末考 40﹪












環境物理通識實驗

General Experiments on Environmental Physics

課號:GS4111

授課教師:陳鎰鋒

上課時間:星期二56

類別:通識選修-科學與技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 教學目標:

瞭解與環境相關的一些物理參數的掌握,認知環境中重要的物理通識,認識基本儀器的操作。

二、 課程內容:

探討環境物理相關的幾個重要主題:
能源危機、再生能源、空氣污染、核能發電、全球氣候變遷
實驗項目:熱對流、無冷媒冰箱、太陽光譜、氫燃料電池、輻射偵測、電磁波屏蔽。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開學初先討論關鍵議題並講解實驗綱要,四個實驗分八周作完,實驗由同學報告實驗心得,並進行全班討論。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實驗講義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實驗 (四次實驗報告) 40%
作業 及 口頭報告 40%
上課 20%








全球環境變遷導論

An Introduction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課號:GS4402

授課教師:張哲明

上課時間:星期一34

類別:通識選修-科學與技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 教學目標:

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的工業化和都市化導致嚴重的環境問題,而全球環境變遷,其原因可能是自然的,亦可能是人為的。本課程旨在藉由氣候變遷、全球溫暖化、臭氧破洞、酸雨、聖嬰現象,影響氣候因子,環境的衝擊,人與自然之互動等課題之探討及導引,使學生瞭解全球變遷乃為跨國性、跨世代和跨領域之科學,地球村民維護地球永續發展必備之知識。

二、 課程內容:
1.
全球變遷問題和對策
2.
氣候變遷與全球溫暖化
3.
溫室氣體與懸浮微粒及其輻射效應
4.
臭氧洞V.S臭氧
5.
酸雨
6.
水圈與水資源
7.
生物滅絕
8.
自然災害
9.
國際公約及國際環保組織
10.
永續發展之理念與實踐
11.
綠色文明與人類的未來
12.
能源利用與節約

三、 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演講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全球環境變遷導論
2.
台灣地區氣候變化評估
3.Climate Change 2001
4.environment.edu.tw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期中考、期中報告、期末考、期末報告



































人與環境

Human and Environment

課號:GS4408

授課教師:李河清

上課時間:星期二56

類別:通識選修-科學與技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 教學目標:

闡述人與環境互動的發展及人在環境中的定位。本課程著重互動與分享,課堂授課與小組討論交替進行。


二、 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 分四部份:
1.
認識環境:環境發展的歷史觀和空間觀,後者包括大氣圈、水圈、地圈及生物

圈等。
2.
人與環境:人與環境互動發展史觀及環境倫理學。
3.
全球環境問題:臭氧層破壞、氣候變遷、有害廢棄物輸出、環境荷爾蒙等及其因應。
4.
展望未來: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生活及永續發展。
授課大綱如下:
1.
認識環境 9. 公園與國家公園
2.
認識校園 10. 食物與環境
3.
國際環保趨勢 11. 有機?還是無毒農業
4.
全球環境問題 12. 小農不見了?
5.
環境災害:台南安順台鹼廠 13. 移地教學:大賣場
6.
環境災害:RCA 14. 移地教學:桃園南區焚化爐
7.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15. 分組報告
8.
溼地與Ramsar公約 16. 分組報告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小組討論與課堂參與20
小報告20x2=40
分組報告40



通訊概論

An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s

課號:GS4500

授課教師:陳彥文

上課時間:星期二78

類別:通識選修-科學與技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由於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本課程內容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可使非資電學系而對通訊領域有興趣的同學,在上完課程之後,對通訊領域之基本內容有一初步之概念。

二、課程內容:
1.
課程說明及通訊簡史介紹
2.
通訊信號分析、條頻及調幅及數位編碼
3.
編碼理論
4.
簡介網路及網際網路及網路安全
5.
數位家庭網路簡介
6.
無線通訊簡介及無線通訊系統設計基礎
7.
全球微波存取互通性(WiMAX
8.
同儕網路與資訊服務簡介
9.
數位通訊及衛星通訊介紹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上課方式:
1.
授課老師講述課程內容
2.
使用教室的E化講桌及投影機於課堂中呈現講義內容
課程要求:
1.
不遲到早退
2.
作業按時繳交
3.
課程中,行動電話請“關機”或轉換成“靜音模式”
4.
課程中,勿大聲喧嘩以致影響課程品質
5.
考試時,請勿作弊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課程教材:
由每堂課的授課老師提供課程講義給課程助教,助教會在每一個老師上課之前一週,將講義公布於黑板系統 (Blackboard System),並用黑板系統的聯絡功能,通知修課學員下載課程講義。
參考書籍:
1. Simon Hayk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4th Ed
2. R. E. Ziemer & W. H. Tranter,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5th Ed
3. B. Skala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2nd Ed
4. J. G. Proakis, "Digital Communications", 4th Ed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期中考: 30
期末考: 40
小考加作業:共5次,20
簽到點名:次數隨機,10























工程表達與溝通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engineer

課號:GS4551

授課教師:黃偉慶

上課時間:星期二78

類別:通識選修-科學與技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 教學目標:

近年來產業界相當強調科技整合,各專業工程師與其他領域工程人員間的溝通協調能力愈發受到重視,顯示工程師的表達與溝通能力成為職場必備的技能。本課程針對工程與科技相關學院高年級學生,培養工程師所應具備的表達與溝通能力,提供工學院、資電學院及其他科技相關學院三、四年級學生選修,以培養學生做為工程師面臨科技整合所需的溝通及表達技巧,增強科技相關學院大學部畢業生的職場競爭力。

.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包括基礎科技寫作、職場寫作、專業簡報等三大部分。其中基礎科技寫作係針對科技論文、專業報告、說明文件、及圖表製作技巧等;而職場寫作則以科技提案計畫書、履歷表、自傳、推薦函等為主;專業簡報方面則強調口頭簡報技巧、投影片製作、發問與應答技巧等。實際內容為:
(1)
表達與溝通技巧對工程師的重要性
A.
工程師培養表達與溝通技巧的動機
B.
工程表達與溝通的特質
C.
工程師表達溝通能力現況
(2)
基礎工程寫作技巧
A.
論文寫作概要及格式
B.
產品說明手冊
C.
圖與表的製作
D.
寫作工具及其功能
(3)
口頭表達技巧
A.
專案簡報
B.
簡報投影片製作
C.
發問與回答
D.
上台演講或簡報技巧
(4)
工程倫理
A.
工程倫理的內涵
B.
工程倫理的現代詮釋
(5)
職場寫作與表達
A.
履歷表的編寫
B.
自傳編寫
C.
推薦信
D.
職場的感謝函

上課方式及課程需求:

包括教師授課、專家經驗傳授、實際演練等方式。以教師講授方式為主,配合專家演講。課程重視實作演練,每位修課同學期末須撰寫科技提案及進行專案簡報。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講義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作業、討論及期末報告。





















醫藥、健康與生活

The Medicine, Health and Life

課號:GS4602

授課教師:潘懷宗

上課時間:星期四78

類別:通識選修-科學與技術領域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是一門相當通俗且實用的課程。任何文、理、工、商非醫學院的大學生,不需具備任何基礎,均可以聽得懂課堂內容,每堂課均會進行課堂點名,當做期末成績參考,希望同學不要缺課。學完這門課以後,除了可於日常生活中照顧自己的身體外,更能給你的至親好友提供醫療小常識,故本門課除了非常適合以後要選擇生物科技為發展方向的同學們選修外,亦適合其他大學部的同學們選修做為通識課程。


、上課方式及課程需求:

每堂課均由不同專業的教授或醫生來上課,每位教授均是在該領域具有一定的風評才會被邀請。同學在上課時可看到相當多的醫學幻燈片,亦可隨時發問,相當自由輕鬆。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帶醫生回家,國立陽明大學、台北榮總醫師群合著,文經社,民國92
文經社地址 - 台北市建國北路二段6611樓之1
文經社電話 - (022517-6688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沒有期中考,於學期末進行一次沒有壓力的期末考試,考試範圍只考指定教科書上(帶醫生回家)有提到的部份,至於某些授課老師也許並未出現在書中,則不會列入考試範圍,題型為是非及選擇題共50題,試題方向非常簡單,不會刁難同學,同學毋需太緊張,而上課的出席率亦將列入期末加分標準,希望藉此鼓勵不缺課的同學。





民主與法治:性別與公共政策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onal Institution: Gender and Public Policy

課號:GS0064

授課教師:王燦槐

上課時間:星期一34

類別:民主與法治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一)瞭解性別與公共政策間的關係 (二)深入探討台灣與女性有關的公共政策內涵,實際瞭解公共政策的理論、形成與問題 (三)經由創意教學的方法,增進溝通、團隊合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內容:

性別與公共政策課程,主要是因應目前社會公民教育的需求,包含性別論述與公共政策的形成。經由教學過程的討論、參與和省思,在教育行動領域中秉持對人類無限可能性的肯定和期待,尊重和接納每個個人,啟發和激發其特色與才能,造就自尊尊人,自重重人的公民人格。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講授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數位化教材】
本課程的教學網站為:http://bb.ncu.edu.tw/ 包含課程的內容、教材、作業與討論都可讓同學隨時按進度學習並與其他人和老師互動。
本課程所使用的有關公共政策主要教材是David L. WeimerAidan R. Vining合著之 Policy Analysis: Concepts and PracticeWilliam N. Dunn所著之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此二書皆有中文譯本。有關性別議題主要教材是謝臥龍主編,《性別:解讀與跨越》,台北:五南文化。
【一般網站】
http://news.chinatimes.com/
中時電子報
http://udndata.com/
聯合知識庫
http://stlc.iii.org.tw/
科技法律中心
http://www.techvantage.com.tw/ e
天下網站
http://www.gvm.com.tw/theme/columnB.asp
遠見雜誌名家專欄
【專業網站】
http://love.adm.ncu.edu.tw/center/Sex_equal/
國立中央大學性別平等教育網站
http://www.gender.edu.tw/?open
教育部兩性平等全球資訊網
http://www.moi.gov.tw/violence/
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http://www.6law.idv.tw/ S-link
電子六法全書
http://law.moj.gov.tw/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DISPL/EDU1853001/temp/sexjournal/sexjournal.htm?UNITID=99&CATEGORYID=720&FILEID=18709兩性平等教育季刊
http://www.shps.tp.edu.tw/gender/
台北市政府性別教育網站
http://forum.yam.org.tw/women/
台灣婦女網路論壇
http://newcongress.yam.org.tw/women/tapwer.html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
http://www.catholic.org.tw/sproutgroup/
胚芽團體(天主教關懷婦女團體)
http://163.29.140.67/equal/index.htm
勞委會兩性工作平等法專欄
http://www.sos.org.tw/
台北市sos生命線
http://hercafe.yam.com/index.html
蕃薯藤女人
http://www.ntnu.edu.tw/equal/
兩性平權與性侵害防治委員
http://twstudy.sinica.edu.tw/socialdb/H/A/
兩性平權促進
http://dyugender.womenweb.org.tw/
兩性平權研究室
http://www.education.ntu.edu.tw/wwwcourse/social/edu_case/edu_case1/edu_case1_6_2.htm
兩性平權教案
http://page.babydj.com/R009/p02.htm
台北婦女中心
http://www.chao-shun.org.tw/women/women1.htm 1998
國家婦女政策會議
http://warmlife.womenweb.org.tw/AboutUs_Show.asp
台北市晚晴婦女協會
http://www.kcg.gov.tw/~safesex/
高雄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報告成績:口頭報告20% 書面報告 20%
考試成績:期中評估 20% 學末評估 20%
參與成績:課程參與 10% 網路參與 10%
缺課者依次12345分逐扣






民主與法治:法學緒論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onal Institution: Introduction to Laws

課號:GS0066

授課教師:朱春生

上課時間:星期一34

類別:民主與法治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部分使學生能對我國法有進一步的體會,俾能增強國民共識,利於憲政民主的運作與發展。

二、課程內容:
1.
憲法的基本概念與我國憲政簡史。
2.
前言與總綱。
3.
人民之權利義務。
4.
國民大會。
5.
總統。
6.
五院。
7.
權限劃分與地方制度。
8.
政權。
9.
基本國策。
10.
憲法的施行與修改。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1.
教師授課,學生作筆記。
2.
心理測驗施測,教師解釋測驗結果。
3.
指導學生閱讀參考書籍。
4.
隨時抽查學生筆記。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中國憲法與政府》董翔飛,先鋒
2.
《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林紀東,三民
3.
《中國憲法論》傅肅良,三民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平時考試、期中考試、學期考試





































民主與法治:變動時代的公民認知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onal Institution: Critical Issues for Contemporary Citizen

課號:GS0067

授課教師:張壯熙

上課時間:星期一34

類別:民主與法治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1.
在變動的政治、社會、經濟環境下,提供年輕公民正確思辨的方法並幫助其建立屬於自己的認知與價值觀。
2.
提供理論與實務印證的雙向思考與經驗,使修課者得以更深入了解實務上如何運用理論。

二、課程內容:
1.
國家社會整體結構的思考與檢視。
2.
政治權力互動的解釋和例證。
3.
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存在與發展,以及與其他國家的互動。
4.
人類繼續進步的產業文明與環境永續。
5.
民生的持續改善以及其背後的社會理論演進。
6.
全球競爭與全球景氣、全球變遷之下的安身立命之建議。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教師演講、出席聽講參加討論或認真思考。上課後隨即交當週上課所聽得之內容摘要。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一、各種有關政治、經濟、社會的書籍或報章雜誌探討文章等。
二、國內主要大報每日國內外重要新聞報導與評論。
三、嚴長壽,《我所看見的未來》,天下文化,2008
四、嚴長壽,《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寶瓶文化,2008
五、跳輪觀看不同國內各電視新聞台各節整點新聞。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平時考試、期中考試、學期考試






































民主與法治:國會改革與國家發展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onal Institution: Parliamentary Reform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課號:GS0070

授課教師:劉有恆

上課時間:星期四34

類別:民主與法治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1.
介紹美國國會制度結構與運作方式,認識美國國會中主要政黨所代表的政策立場與意識型態差異,理解美國政府當前所面臨的主要國內外政策難題與爭議。介紹民主國家的國會組織與立法活動,並探討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變遷,經由選舉導致的國會改革。
2.
選課同學依個人興趣對美國國會活動的相關議題,選擇特定主題深入探討,以撰寫學期報告的方式延伸學習。

二、課程內容:

美國國會是美國政治的中心,也是國際矚目的焦點。美國憲法的架構中,立法、行政、司法政府三部門係以立法機關排列第一,美國國會因而稱為「政府的第一部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美國政府的組織型態係立法與行政完全分立,美國總統的權力雖大,但國會對總統的牽制能力,卻遠遠超過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的立法機構。美國國會所擁有的強大力量,與其內部的組織結構與運作模式自有密切關係。

國會是民主國家職司立法的機構,由來自全國各地經選舉產生的議員所組成,國會的職權本於憲法,代表人民監督政府施政。國會議員身為選民的代表,同時又是國家立法機關的一份子,此種雙重角色,使其工作常須兼顧選區利益與國家整體政策制定兩方面的不同需求。

立法工作係依據國會規則與程序的規範來進行,制度上國會處理立法工作的正式組織,分為委員會與院會兩大部分;實質上推動立法工作的核心則為國會的政黨組織。國會的政黨、委員會、院會等組織的結構與運作,決定了國會立法活動與公共政策制定的結果。在國會本身之外,立法機構的活動還牽涉到國會與政府行政部門、司法部門等機構的互動,以及國會與各種利益團體組織所進行的立法游說活動的影響。

本課程的設計,即係以上述各項國會內、外的組織與活動為題,並配合美國國會近年來的實際運作狀況,一一加以介紹。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依教材主題講授美國國會制度結構的運作方式,與立法實質活動中政策制訂的若干課題;第二部分以新聞影片介紹美國國會與華府政壇當前的若干問題。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講授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主要教材:Davidson, Roger H. and Walter J. Oleszek. 2005 Congress and Its Members. 10th ed. Washington, DC: CQ Press.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1.書面學期報告一篇,報告內容必須直接與教材內容有關,題目與大綱需先經教師同意(50%)
2.
期末考試(50%)
























民主與法治:憲法理論與實踐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onal Institution: Constitu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課號:GS0071

授課教師:鍾國允

上課時間:星期四34

類別:民主與法治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憲法為國家基本大法,內容包含三大部分,即政府組織結構、人民權利義務與基本國策。憲法不僅為國家所有法律最上層結構,其他法令不得牴觸,亦是保障基本人權最重要的法源依據。二十世紀以來,憲法理論不斷推陳出新,而各國解釋(審判)機關的興起,使得憲法成為真正具有實效的法規,理論與實務皆有長足之進展。本課程內容在介紹憲政理論、人權內涵與憲政體制。授課重點在於憲法思考的訓練、憲法情感的培養、憲法知識與憲法生活技巧的增進。

二、課程內容:
1.
民主與法治---人民是頭家還是被支配者?
2.
國家基本狀態---中華民國人間蒸發?
3.
憲法基本概念---中華民國憲法是四不像憲法?
4.
憲法基本原則---修憲可以延長代議士自己的任期?
5.
憲法的實用撇步---解釋憲法是司法院大法官的責任?
6.
人權理論與體系---學生被學校退學可否提起訴訟?
7.
各種人權內涵---台灣箝制性言論與行動?死刑是否該廢除?諮詢性公投的可行性?
8.
期中報告(繳交書面報告1500字以上)
9.
中央政府體制類型---那一種體制比較好?
10.
總統---近年來台灣憲政發展的主軸!
11.
行政院---最高行政機關還是總統幕僚機關?
12.
代議制度---如何成為人民喉舌?
13.
司法制度---人民如何打官司?
14.
監察制度---拍蒼蠅或打老虎?
15.
考試制度---考試決策加上人事行政決策!
16.
地方自治---缺人、缺錢、缺資源!
17.
期末考試(繳交參觀桃園地方法院心得600字以上)

三、上課方式:

由授課教師演講,並針對上課主題與相關時事議題討論。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李惠宗,《中華民國憲法概要---憲法生活的新思維》,元照公司,台北,20016月。
2.
基本六法或小六法。
3.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自刊本,台北,20034月。
4.
李鴻禧,《憲法教室》,月旦出版公司,台北,19951月。
5.
法治斌、董保城合著,《中華民國憲法》,空中大學,台北,200210月。
6.
陳新民,《憲法學導論》,自刊本,台北,199711月。
7.
蘇永欽,《走向憲政主義》,聯經公司,台北,1994
進一步相關參考法規與解釋
憲法本文及增修條文、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國籍法、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戶籍法、姓名條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及施行細則、大法官案件審理法、中央法規標準法、總統府組織法、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國家安全局組織法、國民大會組織法、五院組織法、請願法、訴願法、行政訴訟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法院組織法。
參考網站
1.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2.
行政院網址http://www.ey.gov.tw/
3.
立法院網址http://www.ly.gov.tw/
4.
司法院網址http://www.judicial.gov.tw/
5.
考試院網址http://www.exam.gov.tw/
6.
監察院網址http://www.cy.gov.tw/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1.平時成績(包括出席、參與討論與參訪心得)佔30%
2.
期中報告佔30%
3.
期末考佔40%
參訪心得:600字以上,可1-2人為一組共同完成,期末考試當天繳交。
參訪地點(可1-2人為一組共同完成),《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聯絡地址:桃園市法治路一號,聯絡電話:(03)339-6100》。
期中報告:
1.
主題:憲政改革、司法改革、政府組織、人權或報章、各政府組織網站中尋找與憲法有關且有興趣的主題。
2.
字數:1500字以上。
3.
必須有註腳,若抄襲不註明出處不及格。期中考試當天繳交。





































民主與法治:公民社會與民主行政發展

Civil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

課號:GS0074

授課教師:韓保中

上課時間:星期四34

類別:民主與法治

學分數:2

--------------------------------------------------------------------

一、教學目標:

美國行政學家Dwight Waldo曾說過『美國的民主政治是先希臘後羅馬』,亦有學者指出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是『先羅馬後希臘』,希臘所指的是民主參與,羅馬指涉的是行政體制,其隱含了人民自由與專業行政間的隔閡與衝突。然而,作為民主政治運行基礎的官僚體系,不能自立於民主政治之外,必須尋求官僚行政與公民社會間的協調與一致,使能創造具備效率、法治與民意的政策。對於創造官僚與公民間的合致與協調,除既有之公共行政途徑外,若能從公民社會的角度出發,更能體現行政的『民主』意涵,發展出符合民主治理的民主行政理論。本課程便從公民社會之角度來探討民主行政發展的意義與價值,並以此指出民主治理理念下,公共行政發展的新方向。

二、課程內容:
第一單元:課程介紹,公民社會與公共行政各自的緣起
第二單元:公民、民主v.s.官僚、行政-公民社會與公共行政間的兩難與悖論
第三單元:公民與官僚關係悖論的分析I-以韋伯(Max Weber)為例
第四單元:公民與官僚關係悖論的分析II-以賽蒙(Herbert Simon)為例
第五單元:對於公民與官僚關係悖論的拯救與民主行政理論的興起
第六單元:民主行政研究I-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黑堡宣言
第七單元:民主行政研究II-新公共管理
第八單元:民主行政研究III-黑堡宣言
第九單元:公民社會理論對民主行政理論的透視與開展
第十單元:古希臘時期公民社會理論的啟發
第十一單元:近代時期公民社會理論的啟發
第十二單元:現代公民社會理論的啟發
第十三單元:當代公民社會理論的啟發-審議式民主與審議式治理I
第十四單元:當代公民社會理論的啟發-審議式民主與審議式治理II
第十五單元:當代公民社會理論的啟發-社群主義與社區治理I
第十六單元:當代公民社會理論的啟發-社群主義與社區治理II
第十七單元:當代公民社會理論的啟發-新涂爾幹理論與全觀型治理I
第十八單元:當代公民社會理論的啟發-新涂爾幹理論與全觀型治理II

三、上課方式及課程要求:

本課程修習者必須是對公民社會理論及公共行政研究有認識之熱誠者,授課過程是以教師面授為主要方式,也著重課堂上同學的反應,希望藉由密集的互動與詰問來提升學習的效果。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

1.吳瓊恩等合著,2004,《公共行政學》,台北市:智勝文化。
2.
許立一,2003,《慎思熟慮的民主行政》,台北縣永和市 : 韋伯文化國際。
3.
戴維.赫爾德(Held, David)著,李少軍,尚新建等譯,1995,《民主的模式》(Models of Democracy),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4.Robert B. Denhardt,Joseph W. Grubbs
著,黃朝盟等譯,2003,《公共行政》,台北市: 五南圖書公司。
5.Jean Cohen and Andrew Arato,1992,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Theory(Cambridge, Mass. : MIT Press).
6. Sanjeev Prakash, Per Selle,2004,Investigating Social Capital :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Civil Society, Participation, and Governance
Calif. : Sage Publications.


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

課堂表現:20
期中考:40
期末考:40

118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