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表日期:OOO年OO月
課程名稱 | |||||||||
Course Name | |||||||||
授課教師 Teacher Name | 教師姓名 | 學術研究專長 | 專兼任 | ||||||
□通識教育中心專任 □校內專任 □兼任 | |||||||||
課程資料 Course Property | 特殊人數限制 & 限制原因 | 不得選修之 科系或學院 | 學分Credit | 必/選別 | |||||
□核心課程 □多元選修 □竹塹學系列課程 | |||||||||
向度 | □自我探索 □人文涵養 □藝術感知 □生醫衛保 □社會習察 □科學探究 | ||||||||
課程設計 可複選 (至少勾選一項,該單項執行週次至少需選6週) | 課程設計 | 執行週次(1~18週) | |||||||
□體驗: | |||||||||
□實作: | |||||||||
□行動研究: | |||||||||
□個案研討: | |||||||||
課程介紹 | 課程宗旨: | ||||||||
內容簡介: | |||||||||
教學方法: | |||||||||
Course Description | |||||||||
課程目標 | 請詳述如何培養學生具備社會關懷能力、創新創意能力或健康促進能力: | ||||||||
教材 Course Materials | |||||||||
參考書 References | |||||||||
授課進度及內容 Teaching Schedule & Contents | |||||||||
週次 Week | 課程設計 | 學習歷程 | 單元主題 | 授課重點 | 教學活動 時段分配 | 推薦閱讀 | |||
01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例如體驗學習的歷程有:實際體驗、觀察反思、 歸納抽象概念、 經驗應用,請自行填寫 | |||||||
02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03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04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05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06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07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08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09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10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11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12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13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14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15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16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17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
18 | □體驗 □實作 □行動研究 □個案研討 |
達成能力之教學方法與評量
核心能力 | 多元教學方法與策略 | 多元學習評量計畫與方法 | |||||
課程核心能力 | 核心能力百分比 (合計100%) | ||||||
所有課程必須勾選其中至少一項,且該項必須超過50%。 | 1.社會關懷能力 | % | |||||
2.創新創意能力 | % | ||||||
3.健康促進能力 | % | ||||||
1.自我管理能力 | 0% | ||||||
2.審美感知能力 | % | ||||||
3.邏輯思辨能力 | % | ||||||
所有課程至少10% | 4.中文溝通表達能力 | % |
學習評量方式 Learning outcomes | |
(至少50%) |
小計A (≧50%)= % |
學科評量 | 小計B (≦50%)= % |
總計100% | 評量總配分 =【體驗、實作、行動研究或個案研討評量(小計A) +學科評量(小計B)】 = %+ % =100% |
作業規劃 | |
週次 Week | 作業內容/討論題目/學習單題目 |
01 | |
02 | |
03 | |
04 | |
05 | |
06 | |
07 | |
08 | |
0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中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課程學習單
課程名稱: | 授課教師: |
學生姓名: | 學號: |
系所: | 填寫日期: 年 月 日 |
單元主題: | |
題目、格式請任課教師自訂(如:作業、討論、學生報告、互評…等) |
備註:1.學習單格式可由教師自訂,此表僅供參考。
2.請依學習單單元數自行增加所需頁數。
前次開此課程之(000學年度 第0學期)分析及評估表 | |||||||||||||||
課 號 | 課 程 名 稱 | 授 課 教 師 | 課程所對應之核心能力 / 問卷量化百分比 | 修課人數 | 評量方式 | 學生平均成績 | 及格率 | 二退率 | |||||||
核心能力 量化百分比 | 社會關懷能力 | 創新創意能力 | 健康促進能力 | 自我管理能力 | 審美感知能力 | 邏輯思辨能力 | 中文溝通表達能力 | ||||||||
比例 |
| ||||||||||||||
認同度 |
| ||||||||||||||
提升度 |
| ||||||||||||||
本課程之目的是希望學生學習.........
2.核心能力檢討: |
向度說明
向度 | 說明 |
自我探索 | 「自我探索」的課程向度即自我認識、自我調整、自我反省、自我規範、自我提升等。是一方面探索人的內心,一方面將外界環境的要求和行為準則內化的過程。自我認識是屬於「我與自己」這個範疇。人必須先知道「我是誰」,並學習與自己相處,才能知道如何與別人、環境、以及超自然相處。自我調整指明辨是非,學習人際關係的智慧。自我反省即時時反思自我的意念與行為。自我規範是指勇於承擔責任,用心把每件事做好。自我提升,則將理念化為事實,改善自己的言行舉止,趨向理想目標。基於以上四個方面的探索與培訓,在自發性學習熱誠推動下,跳脫單一專業領域的藩籬,主動而積極地發展自我多元的興趣和能力,成全自我、福國利民。「自我探索」是「全人教育」的基礎領域。 |
人文涵養 | 人文學習加強了大學生作為一個文化人的自覺。文學傳達生命的美感經驗,帶領讀者深入的體驗人生;史學是對過去事實的認知與傳達的成果,帶領讀者進入歷史辯證的文化思考;哲學更深邃的沉思生命,引領我們能夠睿智的面對人間世的眾生相。 人文傳統的涵養會增加一個智識份子思考、面對、解決問題時的縱深與寬廣。掌握文化的根,才能在現實人生中開出豐茂的花果枝葉。 |
藝術感知 | 具備藝術的鑑賞力是現代公民重要的素養。藝術能培養美的認知與感受,進而可以激發想像力與創意,並能陶冶心性,提升生活的內涵與情趣,以達優質的現代公民。 |
社會習察 | 「社會習察」屬於「我與別人」這個範疇,大學生應該保持對社會的觀察與學習,培養從日常生活世界觀察理解社會組織與人類活動的知識能力。具備人本情操及關懷社會、服務社會的熱忱;並能終身學習,履行公民責任與服務人群。讓對人性尊嚴之尊重,社會正義及責任之公民核心價值,內化於日常生活中,成為一個真正的公民。 |
生醫衛保 | 生醫衛保涵蓋生命科學、醫學及衛生保健,透過宏觀的生命科學及微觀的人體生理學等基礎知識的傳遞,結合醫學相關領域的知識學習,使學生能自我實踐,以達健康促進的最終目的。 |
科學探究 | 積累廣泛的科學知識基礎,包括數學、自然科學方面的素養和概念。不僅對多元知識領域的學習,能有廣泛興趣與素養;同時藉由科學領域的啟發,發展學生獨立批判思考、主動觀察和辨析問題、蒐集資料等能力。 |
中華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學年度 第學期 □自我探索 □人文涵養 □藝術感知 □生醫衛保 □社會習察 □科學探究 課程大綱審查意見表 | ||||
課程名稱 | ||||
授課教師 | ||||
審查意見 | ||||
綜合意見: | ||||
審查項目包含:
| ||||
審查結果 | □通過 □修正後通過 □暫緩開課 | |||
審查委員 | 審查日期 |
KA0-4-01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