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先導型通識「心理學概論」課程大綱與教學設計詳案

格式
doc
大小
113.5 KB
頁數
7
上傳者
XP-PC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1-01-11,离现在 14 28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992先導型通識 「心理學概論」 課程大綱

課程代碼

043017001 

組別


學分

3

人數限制

80

上課時間

78E

教室

大勇210202

科目中文名稱

心理學概論

任課教師

孫蒨如

科目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一、課程目標

(請說明其與通識教育核心精神之關連性)

本課程希望能讓學生透過對心理學知識的學習與掌握,能夠更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並能將所學融入及活用於現實生活中。因此本課程的目標有三:

  1. 使修課學生能了解心理學的知識範疇:

心理學在眾多學科中是一門基礎學科,許多與人有關的議題幾乎都會與心理學有關,一門通識課實不足能教授所有課題,為使學生能完整掌握心理學的知識範疇,本課程以四個模組來規劃教授的主題,使學生雖不能在一學期中探究所有的課題,卻能了解心理學的全貌概要。此四個模組為:

模組一From cell to animals

模組二From animals to humans

模組三From humans to collectives

模組四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

  1. 使學生能學到一門優質通識課程的核心特色

心理學家Sanford, N.曾說:「心理學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被人們如此尊崇、如此需要的『普通』規則,其實根本就不普通;相反地,它們通常都十分專業。」雖然如此,心理學在人類所建構的知識體系中,仍有著不可或缺的「基礎」地位。因此,將心理學規劃為通識課程,必須兼顧以下四項特色

1. 具核心關懷的基礎性課程內容所涵蓋的所有議題,以探究「人之本質(human nature)」為核心關懷

2. 重現內容連貫的統整性:課程內容涵蓋的議題之間有其連貫之架構。

3. 符合學門通則的穿越性:課程內容所介紹的理論知識,皆需經由實證科學方法研究成果所累積而成的,未經實證科學研究之街談巷議,不應在本課程教授的知識範疇之中。

4. 跨學科領域對話的多元性:許多學科領域亦以「人」為其核心關懷,故本課程亦將注重學科之間的對話。

(三)學生能獲得活用知識的秘訣

為達成此項目標,本課程的設計將突破以往以紙筆測驗評分、老師單向對學生講授的課程形式,透過作業設計強化學生以下四項學習能力:

  1. 做中學(體驗教學)

「知覺」、「記憶」、「情緒」、與「社會影響力」等議題,於授課後,學生需要透過內省或團體討論,完成作業。從做作業的過程中,鞏固學習的成果。例如:在講授完記憶原理與記憶法則後,讓同學以「二十四孝故事」進行記憶競賽,前三名同學可向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記憶策略,使理論知識能與生活經驗相互映證。(學生作品舉例參見附件一)

  1. 團隊合作

本課程在學期初即讓同學分組,並鼓勵學生多與不同科系的同學為一組,練習與不同學科背景的同學交流,而討論課的方式也多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此外本課程尚規畫「錯覺創意發想」、「從眾現象實驗」、「跨領域學者訪談」等三次團隊作業,確實使學生能透過團隊合作學習。

  1. 反思與對話

為鼓勵學生對學科中既有的知識具反思能力,本課程將利用網路科技,建置Moodle教學平台,使學生能到老師所設置的討論區上,發表意見並與老師和同學討論。

例如:在「大腦的世紀」這個議題上,學生看完「你腦內的兩個世界--一個神經科學家中風經驗」20分鐘短片之後,到教學平台上討論「這個影片是否加深自己對大腦的認識?反省自己被激發的程度?並反思這個激發使自己對調整生活步調將會有影響促使學生去觀察週遭人事物,提出自己的心得,培養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

  1. 口語表達、延伸學習

本課程亦鼓勵學生閱讀相關課外讀物、參與相關議題之研討會,並且上台分享個人心得,以促進學生學習的多元化與延伸性,同時培養口語表達的能力,以及虛心與人分享討論的涵養。(檔案照片參見附件二)

二、教學進度

(如

  心理學研究發展之旨趣在於探究「人之本質」。但人之構成有其複雜性,本課程為顧及人之複雜性與議題的多樣性,並達成上述之課程目標,將以四個課程模組(modules)的內容設計來呈現:

1週:學心理學所為何事?--課程導論

模組一From cell to animals:將人定位在有生命現象的個體層次,著重探索大腦、認知、感覺與知覺、訊息處理歷程等,人類維持生命現象的基礎功能。

2週:政大「心腦學中心」說起--大腦的世紀

3週:當鴨兔同龍時?--知覺的現象

4週:非廣告Trust meyou can remember—如何增進記憶

5週:專家都是訓練有術的狗?--論學習

模組二From animals to humans除了人類維持生命現象的基礎功能的生命議題外,需

整合更多基礎功能,才能獲致的心理功能,如:生命發展、動機與情緒、意識、性格

等議題,以及當這些心理功能受損傷時的心理偏差或困擾等議題。

6週:我這樣過了一生?--生命的發展(一)

7週:我這樣過了一生?--生命的發展(二)

8週:晴時多雲偶陣雨?-- 論情緒

9:期中考

10:一樣米養百樣人!--性格的樣貌

模組三From humans to collectives但畢竟人是群居的,具社會性的,因此本課程將

進一步帶領學生去探究因人與人互動,而產生之現象與議題,舉凡:人際溝通、社會影

響、社會認知、愛情與婚姻等皆能規劃成為本模組所探究的課題。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會的影響力()
1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會的影響力()
13:雞同鴨講—話溝通
14: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如何經營愛情與婚姻

模組四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為兼顧通識教育中「多元性」的教育目標,本課

程於模組四中,將帶領學生領略「同以『人』為其核心關懷之學科間的對話」。此模組課至

少進行兩次,一次是於課程中,由老師聘請不同學科領域之學者4~5人,從「哲學、法律文化、醫學與心理學的觀點針對『結合子的生命價值』此墮胎議題」進行對話與座談;另一次(分兩週進行)則由修課學生自選其關注之議題,進行不同學科之學者專訪,並於課程中提出心得分享。

15:不同領域學者眼中的「人」--「結合子的生命意義」 科際對話

16:不同領域學者眼中的「XX-- 訪談計畫擬定

17:不同領域學者眼中的「XX-- 訪談結果與分享
18:期末考

、分組討論及教學助理之規劃

本課程預計申請TA協助教學,運用計畫如下:

  1. 每名TA負責帶領5個小組,視討論課內容將同學分三大組進行討論,逐步完成本學期教授各項議題的延伸討論與作業,每週二或三下午4點到6點於普通教室帶領小組進行課堂後討論,並協助學生完成本課程各項作業。(各週次討論內容參見本表第七、項)

  2. 每週上課前,與授課教師進行討論、協議討論課的進行、學習單的設計及準備

  3. 授課教師主要負責學理上教導;教學助理主要負責引導學生將學理應用到生活中,並與同學有更多互動溝通的機會。在討論課中,教學助理負責協助、主持討論課,同學本身才是主角。(上課活動檔案照片請見附錄二)

  4. 負責課堂行政事物之處理,包含網路教學平台之教材更新與維護、各項成績登錄、對學生繳交之作業給予初步回饋等。

  5. 每位TA針對各小組延伸討論學習單與成員討論參與之表現給予評分(約佔全學期成績之百分之十)。

  6. 評量教學助理工作成效的基準:

1.是否完成課程設計中,需TA協助完成之工作內涵。

2.蒐集被帶領學生對TA之評量與意見。

、指定用書

本課程無指定用書,乃由開課老師自編教材,以PowerPoint或影音檔案形式呈現。

、參考書籍

英文:
Zimbardo, P. G., Johnson, R. L., & McCann V. (2009). Psychology: Core Concepts (6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Gerrig, R. & Zimbardo, P. (2008).Psychology and Life (18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Kosslyn , Stephen M., & Rosenberg, Robin S. (2006). Psychology in Context (3rd ed.). Boston: Allyn & Bacon.
Smith, E. E., Nolen-Hoeksema, S., Fredrickson, B., & Loftus, G. R. (2003). Atkinson and Hilgards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14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Thomson Learning.
Sternberg, R.J. (2004). Psychology (4th ed.).
Sternberg, R.J. (1998). In search of the human mind (2nd ed.). Harcourt College Pub.
中文:
葉重新 (96)。心理學(簡明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游恆山() (94)。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4 ,原著名稱:psychology and life 16th ed)
陳億貞() (92)。普通心理學。台北市:雙葉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0 ,原著名稱: Pathways to psychology 2 th ed)


、作業設計

本課程除期中考試與期末考試之外,另外設計數個團體作業及個人作業,請參見下表:


作業名稱

作業說明

模組一

From cell to animals


1.帕金森氏症的「心」世界

個人作業(剪報、正式文獻或對家人的親身觀察皆可,描述可能成因、行為特徵與如何照顧。使學生能將作業與生活環境連結,從中理解課程知識)。

2.錯覺作品創意發想

小組作業。

3.Trust meyoucan remember!快速記憶演練

個人加分作業(根據增進記憶的一些方法,每個人即席發展記憶策略,進行競賽)。

4.枕邊的馴獸師」讀書心得分享


個人加分作業(交書面報告加2分,上台分享者再加3分)

枕邊的馴獸師:動物訓練王國教會我如何愛與生活 What Shamu Taught Me About LifeLove And Marriage20090325日出版作者:愛咪.桑德蘭譯者:陳穎出版社:方言文化

模組二

From animals to humans

5.影片:油炸綠番茄& 學習單討論

個人作業(播放公播版「油炸綠番茄」電影,欣賞完電影後,進行學習單填寫與討論。)

6.情緒管理的秘訣

個人作業(透過填寫本課程設計之學習單並與小組成員分享自己對負面情緒管理的新體悟。)

7.認識自己是怎樣的人--Big Five人格量表

個人作業(完成Big Five人格量表之填寫與計分,並與小組成員分享量表結果對個人的啓發。)

模組三

From humans to collectives


8.「誰最從眾?」大搜密

小組作業(小組成員需集體出動,設計一項從眾行為之情境及行為觀察記錄單,在選定族群後進行行為觀寫之實地操作。)

9.影片:回到17歲(17 Again& 學習單討論

個人作業(播放公播版「回到17歲」電影,欣賞完電影後,進行學習單填寫與討論。)

模組四Interdisci-

plinary dialogue

10.座談會心得

個人作業

11. 訪談不同領域專家

小組作業(由修課學生私下訪問不同領域的教師,進行不同學科之學者專訪,並於課程中提出心得分享。)


、成績考核


心理學對學習效果的研究發現,學習效果不但是多元的,而且也是階層性的(參見下圖),傳統的講授與紙筆測驗的教學與評量方法,只注重記憶與瞭解層次的學習效果。



學習效果階層圖


本課程既是心理學,在評量學生的學習成就時,亦應當符合「學習心理學」所論之階層式的學習效果評量。因此不同類型評量項目的設計,所與激發學生達成之學習效果階層亦不盡相同,其間的關係如下表所示:

習目標

評量項目

記憶

瞭解

應用

分析

評估

創造

期中、期末考試





團隊合作作業


延伸討論學習單



延伸閱讀




跨領域學者訪問成果


小組成員互評






討論課之積極度




協助研究






各評量項目的配分比例如下:

-期中、期末考試(個人) 20%

-團隊合作作業小組) 30% (計3次,每次10分)

-延伸討論學習單(個人) 18% (計6次,每次3分)

-小組成員互評 10%

-課程出席 10%

-討論課之積極度 12%

-延伸閱讀(加分,只加一次,最多加3分。)

-協助心理研究作受試(加分,每次加1分,最多加5分。)

、課程網頁之規劃

採用MOODLE網路教學平台,對應課程設計將其區分為四個模組,進行線上討論、授課資料及課後老師投影片的語音檔可供複習用等資料的放置。藉由網路平台提供小組線上討論,增加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性,並在繳交作業後,由同儕、助教或老師給予回饋或評分。同學很清楚地知道每一項作業的表現情況,同儕間亦可有課後互動,增加彼此默契,擴展交友圈進而增加不同學科間的對談、相互分享所學。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