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務委員會推薦103年度遠距華語師資線上培訓班

格式
doc
大小
465 KB
頁數
30
上傳者
sadiya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4-02-03,离现在 11 26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僑務委員會

「中華函授學校103年度遠距華語文師資線上培訓班」

遴薦計畫

壹、前言

近年來,華語文學習風潮席捲全球全球華文市場急速擴,而科技日新月異,藉由網路通路的跨國界學習,亦展現出華語文教育的無限空間本課程之開辦逐步把臺灣優質華語教學朝主流教育體系推廣。

貳、開課目的

本會為培育海外僑校優質、專業之華語文教學師資,自100年起開辦遠距華語文師資線上培訓課程,授課方式依據「大學遠距教學實施辦法」規定,由大學相關學科講座進行線上之同步教學及非同步之自學課程;參訓學員並須依照各課程講座授課要求繳交作業及參加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合格者,除發給本會本項課程之結業證書外,另授予各該課程之學分證明。

本項課程與一般短期研習班、工作坊(workshop)及函校終身學習課程(屬自學課程)不同,係以華語文教學學分班為實施方向,所授學分依各課程分別授予,使海外僑校教師能透過進行系統化、具扎根性且學術性之師資培訓,從而實踐師資培訓專業化之目標。

參、課程說明

103年師資線上培訓班開設課程係參考我國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對外考試科目、「教育部大學院校華語教學系所學位學程」、中華函授學校「華文教師科」既有課程,以及100年至102年本培訓班開設的課程,分為「華語文教學」及「教育心理與教學應用」二個類別,共計開設9門課程並納入學分授予機制。有關授課內容、招生對象及人數、修業時間及方式與證書核發規定等說明如下:

    1. 授課內容:

()必修課程:「華語文教學導論」、「華語口語與表達」、「漢語語言學概論」、「教育心理學」、「華語文教材教法」以及「華人社會與文化」等6門課程。

()選修課程:「華語語法教學」、「教學原理」以及「多媒體與華語教學」等3門課程。

()103年開設課程詳如下表1,新學員需於本年上下學期內完成規定之6門必修課程及選修2門選修課程。

1: 103年遠距華語文師資線上培訓班開設課程表

類別

課程名稱

必選修

華語文教學

華語文教學導論

必修

華語口語與表達

必修

漢語語言學概論

必修

華語文教材教法

必修

華人社會與文化

必修

華語語法教學

選修

多媒體與華語教學

選修

教育心理與教學應用

教育心理學

必修

教學原理

選修


    1. 招生對象:現職海外僑校及主流學校華語文教師,須具備基本電腦操作技能(如office文書工具、使用網路瀏覽器軟體及收發電子郵件等)。

    2. 招生人數:以50人為原則。

    3. 修業時間及方式

()修業期間:1034月起至12月止。分上、下兩學期授課,上學期為1034月至7月,下學期為1038月至12月。預計開課時間如下表:

2103年預計開課時間、授課課程及授課老師表

上學期(103/4/1-7/31)

下學期(103/8/19-103/12/17)

課程名稱

授課老師

課程名稱

授課老師

華語文教學導論

舒兆民助理教授、

連育仁講師

華語口語與表達

傅濟功

副教授

漢語語言學概論

張學謙教授

華語文教材教法

舒兆民

助理教授

教育心理學

張鐸嚴

副教授

華人社會與文化

許秀霞

副教授

華語語法教學(選修)

劉靜宜助理教授、

陳立芬講師

多媒體與華語教學(選修)

連育仁

講師

-

-

教學原理

(選修)

待聘

() 授課方式:網路線上修課,不提供紙本教材,學員需於修業期間按課程進度自行上網研讀教材,並於同步互動時間參與同步教學活動,各課程課程大綱及學習活動安排(暫訂)詳參附件1

() 成績考核:各課程以平時作業(指定作業、平時表現(同步/非同步教學或線上測驗、議題討論表現(線上互動、期中或期末測驗(作業)成績等,依授課教師所定成績考核比例計算結業成績,結業成績達60分(百分制)以上者,視為該課程合格,各課程成績考核方式詳見附件1

() 證書核發:按修業規定分別授予以下兩種中英文證書

        1. 結業證書:8門課程(含6門必修課程及2門選修課程)結業成績皆合格者將由本會與國立空中大學會銜發給結業證書。

        2. 學分證書:本培訓課程所規劃之9門課程,每一課程結業成績合格且受訓前學歷符合報考大學系所資格者,將另由國立空中大學授予各該課程兩學分之學分證明。


肆、遴薦方式

線上報名

本培訓課程採線上報名,請依本計畫所列條件於即日起至臺北時間103221(星期五)下午5時前逕至報名網頁:( https://cip.chcs-opencourse.org/enrolment)登錄報名資料並完成「資訊能力問卷」及「數位學習自我檢測表」。報名資料、「資訊能力問卷」及「數位學習自我檢測表」成績將於報名截止後,函送報名者所屬之駐外單位遴薦。


伍、其他

  1. 本會全額負擔修業期間相關之師資、線上帶領與線上教材編製費用,其餘如購買電腦器材、設備、網路連線及軟體等個人上課所需之花費悉由學員自行負擔。

  2. 本課程修業期間較長,請學員考量個人能力參訓。經錄取但未完成全程課程學員,本會將保留二年內不錄取該學員之權利,請轉知報名學員務必珍惜培訓資源。

  3. 本課程係針對海外華語文教學實際需要開設,所發給之學分證明僅限於海外華語文教師適用,無法作為取得中華民國合格教師資格教育學分採計之用。

  4. 本課程學分授予悉依國立空中大學相關規定辦理。

  5. 本計畫如有未盡事宜,本會得隨時修正補充。

附件一

、【華語文教學導論】-必修課程

103年度各課程大綱、學習活動安排與成績考核方式】(暫訂)


、課程目標:
能瞭解華語文教學的目的與範圍,包含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以及現代教育科技之基礎內容。

二、課程內容大綱及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課程內容大綱(各周次數位教材大綱)

週次

單元主題

授課內容

1

華語文教學現況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之原則與特點

1-1華語文教學現況與展望

2

華語文教學現況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之原則與特點

1-2華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特點與原則

3

華語文課程規畫與教學設計

2-1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之課程編寫要點

2-2教學綜合課之課程規劃與單元設計

2-3華語文教學活動與課室教學技巧

2-4課堂教學的組織及華語文教學總體設計

4

第二語言教學法與教學運用

3-1行為學派、結構主義、認知學派與功能學派教學法

3-2第二語言教學法流派分析及各種教學法之實務運用

5

華語文教材編寫原則

4-1華語文教材編寫原則

6

多媒體語言教學

4-2華語多媒體語言教學

7

華語測驗與評量

5-1華語教學測驗語評量的內容、主要題型與作用

5-2語言測驗的種類

5-3測驗與評量的評析標

5-4標準化的測驗過程

8

華語教師行動研究與自我提升

6-1如何觀察記錄學生的課堂學習

6-2設計行動研究方案

9

期中報告:設計一個適合學員教學情境的教案和評量方式,並摘要描述華語教學設計與評量之要點

10

華語語音教學

7-1華語發音基本原理

7-2各式譯音符號的正確使用

11

華語聽、說、讀、寫教學

8-1華語聽說教學

12

華語聽、說、讀、寫教學

8-2華語讀寫教學

8-3華語聽說讀教學小撇步

13

華語詞彙教學

9-1華語詞彙教學

14

華語語法教學

9-2華語語法教學

15

華語詞彙、語法、漢字教學

9-3華語漢字教學

9-4華語詞彙、語法、漢字教學小撇步

16

華語社會語言學

10-1華語社會語言學

17

華語語用與文化教學

10-2華語語用教學

10-3華語文化教學

18

期末報告:主題式華語教學活動設計


() 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週次

單元主題

線上教材

同步視訊教學

線上議題討論

小型作業

專題報告

線上測驗

1

華語文教學現況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之原則與特點






2

華語文教學現況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之原則與特點




3

華語文課程規畫與教學設計




4

第二語言教學法與教學運用





5

華語文教材編寫原則





6

多媒體語言教學




7

華語測驗與評量




8

華語教師行動研究與自我提升



9

期中報告






10

華語語音教學





11

華語聽、說、讀、寫教學




12

華語聽、說、讀、寫教學




13

華語詞彙教學





14

華語語法教學




15

華語詞彙、語法、漢字教學





16

華語社會語言學



17

華語語用與文化教學





18

期末報告:主題式華語教學活動設計





三、成績評量

  1. 平時作業與期中報告:(依各項指定作業分數計算)20%

  2. 平時表現: (面授、非同步/同步教學、線上測驗)40%

  3. 議題討論表現:線上互動20%

  4. 期末專題報告:(專案紙本及口頭報告)20%


貳、【漢語語言學概論】-必修課程

一、課程目標

  1. 能實際將漢語之音韻、詞彙、語法、句型、篇章等項目內容,運用於華語教學中。

  2. 能以對比方式,比較第一語言與標的語之異同,作為教學導引之用。

二、課程內容大綱及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課程內容大綱(各周次數位教材大綱)

週次

單元主題

授課內容

1

語言學與華語教學

    1. 人類的語言

    2. 漢語的研究

1-3 語言學與華語教學

2

漢語的音韻()

2-1音與音素

2-2漢語的聲母與韻母

2-3漢語的聲調

3

漢語的音韻(二)

2-4語音的拼寫規則

2-5語音的音變

2-6兩岸的語音差異

4

漢語的詞彙()

3-1詞的結構

3-2詞的構成方式

5

漢語的詞彙()

3-3詞的分類

3-4詞類的特徵與功能

6

漢語詞的發展

4-1漢語的詞彙

4-2 新詞的產生

4-3詞的兼類與活用

4-4 兩岸詞彙的差異比較

7

漢語語法()

5-1什麼是語法?

5-2認識語法的單位

5-3短語的種類

8

漢語語法()

5-4句子的成分

5-5句子的結構

5-6句子的表達功能

9

期中考試

10

漢語常見的句型

6-1漢語常見的句型

6-2漢語常見句型的特徵與表現

11

漢語的語義()

7-1詞義與詞素義

7-2同義與反義

7-3 詞義聚合

12

漢語的語義()

7-4詞的單義多義與語法意義

7-5 句子的語義

7-6 語義的能產性

13

漢語的篇章()

8-1篇章介紹

8-2篇章的文體

8-3篇章的結構

14

漢語的篇章()

8-4 篇章信息

8-5篇章話題

8-6篇章語法

15

漢字與漢字文化()

9-1文字系統的類別

9-2 漢字形體的歷史

9-3 漢字的特徵

16

漢字與漢字文化()

9-4 漢字的結構

9-5漢字的書寫

9-6漢字教學的原則

9-7漢字的文化

17

應用與教學

10-1語言學與華語教學

10-2漢語語音的教學應用

10-3漢語詞彙與語法的教學應用

10-4漢語語義及篇章的教學應用

18

期末考

() 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週次

單元主題

線上教材

同步視訊教學

線上議題討論

小型作業

專題報告

線上測驗

1

語言學與華語教學






2

漢語的音韻()




3

漢語的音韻(二)




4

漢語的詞彙()





5

漢語的詞彙()




6

漢語詞的發展





7

漢語語法()





8

漢語語法()



9

期中考





10

漢語常見的句型





11

漢語的語義()




12

漢語的語義()




13

漢語的篇章()





14

漢語的篇章()




15

漢字與漢字文化()





16

漢字與漢字文化()




17

應用與教學




18

期末考





三、成績評量

  1. 平時作業:(依各項指定作業分數計算)40%

  2. 期中考: 30%

  3. 期末考:30%


參、【教育心理學】-必修課程

一、課程目標

  1. 精熟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與重要理論內涵。

  2. 培養探究課室華語教學問題的態度。

  3. 瞭解學生學習的有效方式及課程設計方法。

二、課程內容大綱及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課程內容大綱(各周次數位教材大綱)

週次

單元主題

授課內容

1

教育心理學導論

1-1教育心理學導論

1-2什麼是教育心理學

1-3教育是人與人的感化歷程

2

行為主義心理學與學習

2-1古典制約

3

行為主義心理學與學習

2-2操作制約

2-3社會學習論

4

認知結構與學習

3-1緒論

3-2發現學習論

3-3意義學習論

5

訊息處理論與學習

4-1訊息處理論的興起

4-2感官記憶

4-3短期記憶

4-4長期記憶

6

訊息處理論與學習

4-5長期記憶的歷程

4-6腦的研究

4-7後設認知

7

訊息處理論與學習

4-8記憶策略

8

思考與教學

5-1概念

5-2推理

9

期中作業

10

思考與教學

5-3問題解決

5-4創造力

5-5思考與教學

11

發展與學習:認知發展論

6-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

6-2發展階段論

12

發展與學習:認知發展論

6-2發展階段論

6-3當代學者對皮亞傑理論的看法

13

社會文化發展論

7-1Vygotsky認知發展論

7-2私語

7-3語言與發展

7-4Vygotsky的研究在教學上的應用

7-5建構論

14

社會人格發展與學習

8-1前言

8-2皮亞傑道德發展論

8-3柯伯格道德發展論

8-4道德認知發展論的教育意涵

8-5艾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論

8-6青少年的自我概念

15

智力與學習

9-1智力是什麼

9-2智力的理論

9-3智力測驗

16

智力與學習

9-4影響智力的因素

9-5智力與教學

17

動機與教學

10-1前言

10-2動機理論

10-3動機與教學

18

期末考試

() 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週次

單元主題

線上教材

同步視訊教學

線上議題討論

小型作業

專題報告

線上測驗

1

教育心理學導論






2

行為主義心理學與學習




3

行為主義心理學與學習





4

認知結構與學習




5

訊息處理論與學習





6

訊息處理論與學習





7

訊息處理論與學習




8

思考與教學




9

期中作業





10

思考與教學





11

發展與學習:認知發展論




12

發展與學習:認知發展論




13

社會文化發展論





14

社會人格發展與學習




15

智力與學習





16

智力與學習



17

動機與教學





18

期末報告:主題式華語教學活動設計





三、成績評量

  1. 平時與期中作業:(依各項指定作業分數計算)30%

  2. 平時表現: (面授、非同步/同步教學、線上測驗)10%

  3. 議題討論表現:線上互動30%

  4. 期末專題報告:(專案紙本及口頭報告) 30%


肆、【華語語法教學】-選修課程

一、課程目標

  1. 講解對外華語教學語法的體系。

  2. 從上下文情境中,分析華語常用語法項目,能夠編寫適當的語法教材與學習評量。

  3. 說明對外華語教學語法之特色,使學員能夠於教學中活用教學語法。

二、課程內容大綱及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課程內容大綱(各周次數位教材大綱)

週次

單元主題

授課內容

1

華語語法概論

1-1語法與語法教學

2

華語語法概論

1-2華語的形態描述

3

華語語法概論

1-3華語詞彙結構簡述

4

句型()

2-1直述句

5

句型()

2-2否定句

6

句型()

2-3副詞分佈

7

句型()

3-1時貌標記

8

句型()

3-2句末虛詞

9

期中考試

10

句型()

4-1地方詞、方向詞

4-2間接受詞

11

句型()

5-1把字句

12

句型()

5-2被字句

5-3動副詞/介詞

13

句型()

6-1呈現句

6-2疑問句

14

句型()

7-1比較級、最高級

7-2連動式

15

教學語法()

對比分析

16

教學語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17

教學語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

18

期末考試

() 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週次

單元主題

線上教材

同步視訊教學

線上議題討論

小型作業

專題報告

線上測驗

1

華語語法概論






2

華語語法概論




3

華語語法概論




4

句型()





5

句型()




6

句型()





7

句型()




8

句型()




9

期中考試






10

句型()





11

句型()




12

句型()




13

句型()





14

句型()




15

教學語法()





16

教學語法()



17

教學語法()





18

期末考試






三、成績評量

  1. 平時作業:(依各項指定作業分數計算)20%

  2. 平時表現: (面授、非同步/同步教學、線上測驗)20%

  3. 期中考試:30%

  4. 期末考試:30%




伍、【華語口語與表達】-必修課程

一、課程目標

  1. 訓練正確的華語口語發音。

  2. 分析華語口語發音方面的問題。

  3. 瞭解華語文語音偏誤及培養正確的朗讀能力。

  4. 培養訓練學生華語口語正音與表達教學的能力。

  5. 培養編寫口語正音練習的能力。

二、課程內容大綱及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課程內容大綱(各周次數位教材大綱)

週次

單元主題

授課內容

1

基礎語音學

1-1發音器官

1-2語音屬性

2

基礎語音學

1-3語音元素

1-4音變規律

3

華語的聲母

2-1聲母的性質

2-2聲母的分類

2-3聲母的發音

4

華語的聲母教學

3-1聲母的矯正技巧

3-2聲母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3-3聲母比對練習

5

華語的韻母

4-1韻母的性質

4-2韻母的分類語發音單韻母

6

華語的韻母

4-2韻母的分類與發音複韻母、聲隨韻母、捲舌韻母

4-3結合韻

7

聲母與韻母教學

聲母與韻母教學

綜合討論

8

華語的韻母教學

5-1韻母的矯正技巧

5-2 韻母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5-3韻母比對練習

9

華語的聲調

6-1聲調的意義

6-2 聲調的掌握技巧

6-3聲調教學與學習對策

10

華語的一字多音

7-1一字多音的形成

7-2一字多音的現況

11

華語的一字多音

7-3《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修訂版

7-4容易誤讀的字

12

華語的語音流變

8-1上聲變調

8-2一七八不變調

13

華語的語音流變

8-3華語的輕重音

8-4「這」、「那」、「哪」、「啊」的連音規律

14

語氣語調和兒化韻之教學

9-1兒化韻的發音規

9-2語調語氣與語義的傳達

15

口語表達的藝術

10-1如何發揮口語表達的魅力

10-2如何掌握口語表達的分寸

16

口語表達的藝術

10-3如何幽默風趣地說話

10-4當眾演說的魅力與技巧

17

口語表達的藝術

10-5口語表達的藝術

知輕重、有準備

認對象、看場合

18

線上口語表達期末考試

() 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週次

單元主題

線上教材

同步視訊教學

線上議題討論

小型作業

專題報告

線上測驗

1

基礎語音學






2

基礎語音學




3

華語的聲母





4

華語的聲母教學





5

華語的韻母





6

華語的韻母





7

聲母與韻母教學



8

華語的韻母教學





9

華語的聲調




10

華語的一字多音





11

華語的一字多音




12

華語的語音流變





13

華語的語音流變





14

語氣語調和兒化韻之教學





15

口語表達的藝術





16

口語表達的藝術




17

口語表達的藝術




18

期末考試





三、成績評量

  1. 平時作業:(依各項指定作業分數計算)20%

  2. 平時表現: (面授、非同步/同步教學、線上測驗)10%

  3. 議題討論表現:線上互動30%

  4. 期末考試:(線上語音測試或錄音報告)40%


陸、【華語文教材教法】-必修課程

一、課程目標

  1. 介紹華語文教學的教材及教法。

  2. 說明華語文教學設計的趨勢及重點。

  3. 探討華語文的課堂教學策略。

  4. 掌握華語文教材的編寫原則與技巧。

二、課程內容大綱及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課程內容大綱(各周次數位教材大綱)

週次

單元主題

授課內容

1

華語文課程設計緒論

華語文教學課程

華語文教學現況與展望

2

華語文教材規範

華語文教材示例

華語文教學的特點與原則

3

華語文教材規範

各地華語教材分析

4

第二語言的「學」與「教」

學習理論與教學重點

5

華語教材設計種類

主題式教材

單元式教材

數位教材

6

華語教材設計與規劃

華語教材發展方式

7

華語教學法()

直接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

視聽教學法

全身反應教學法

8

華語教學法()

溝通交際法

自然教學法

暗示教學法

9

期中報告

10

透視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習得之異同

第一語言、第二語言、外語與中介語

11

從社會語言與文化上看華語教學

語言與文化教學及教學活動設計

12

對非母語語音結構之辨識

漢語語音知識簡介

漢語拼音與漢語語音教學

針對不同國別學生的語音教學

語音教學與實務操作

13

華語語法教學

語法架構的三個面向

漢語語法理論知識和語法觀念

課堂語法教學技巧

14

學生聽與說策略的培養與教學

聽力理解教學的原則與實作

精進聽力的技巧與策略

15

學生聽與說策略的培養與教學

口語溝通技巧

口語教學技巧的設計原則

16

漢字閱讀在大腦中的優勢

漢字知識與漢字教學理論

漢字教學策略

外籍學生學習漢字的特殊性

正體字與簡體字

17

華語文各級測驗目標與方法

測驗研發的基本觀念

課堂內測驗的實際應用

數位化測驗的發展

18

期末報告

() 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週次

單元主題

線上教材

同步視訊教學

線上議題討論

小型作業

專題報告

線上測驗

1

華語文課程設計緒論






2

華語文教材規範




3

華語文教材規範





4

第二語言的「學」與「教」





5

華語教材設計種類





6

華語教材設計與規劃




7

華語教學法()





8

華語教學法()



9

期中報告





10

透視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習得之異同





11

從社會語言與文化上看華語教學




12

對非母語語音結構之辨識





13

華語語法教學





14

學生聽與說策略的培養與教學





15

學生聽與說策略的培養與教學




16

漢字閱讀在大腦中的優勢




17

華語文各級測驗目標與方法





18

期末報告






三、成績評量

  1. 平時作業:(依各項指定作業分數計算)20%

  2. 平時表現: (面授、非同步/同步教學、線上測驗)10%

  3. 議題討論表現:線上互動10%

  4. 期中專題報告:(教材分析)20%

  5. 期末專題報告:(教案設計)40%

柒、【華人社會與文化】-必修課程

一、課程目標:能瞭解華人社會與文化的構成、形態與特質。

二、課程內容大綱及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課程內容大綱(各周次數位教材大綱)

週次

單元主題

授課內容

1

文化、中華文化與華人文化

1-1文化概說

1-2華人文化的相近詞

1-3 文化發展與融合

1-4 尊重文化歧異

1-5 影響中華文化因素

1-6中華文化所具特質

2

中華文化的歷史演進

2-1 遠古文化

2-2 夏商周三代文化

2-3 東周(春秋、戰國)文化

2-4 秦、漢文化

2-5 魏晉南北朝文化

2-6 隋、唐文化

2-7 宋元明清文化

2-8 近代文化變質

2-9 臺灣意識的更迭

2-10 華人觀念的釐清

3

文學發展

3-1 文學發展特色

3-2 詩歌發展

3-3 散文發展

3-4 小說發展

4

文學發展

3-5 戲劇發展

3-6 駢文發展

3-7 辭賦發展

5

思想遞嬗

4-1 先秦時代:子學

4-2 兩漢時代:經學

4-3 魏晉時代:玄學

4-4 隋唐時代:佛學

6

思想遞嬗

4-5 宋明時代:理學

4-6 清代:樸學

4-7 晚清的思想轉型

7

宗教信仰

5-1 中國三大崇拜

8

宗教信仰

5-2 中國流傳宗教

9

期中考試

10

典章制度

6-1 中央官制

6-2 貨幣制度

11

典章制度

6-3 教育制度

6-4 選才制度

12

節慶習俗

7-1節慶由來

13

節慶習俗

7-2社會習俗

14

書法、繪畫藝術

8-1書法藝術

15

書法、繪畫藝術

8-2繪畫藝術

16

建築藝術

9-1宮殿建築

9-2帝王陵寢

9-3園林建築

9-4橋樑建築

9-5萬里長城

9-6民居建築

17

華語教師對外文化教學

10-1 華語教師應具素養

10-2 連結文化背景進行教學

18

期末考試

() 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週次

單元主題

線上教材

同步視訊教學

線上議題討論

小型作業

專題報告

線上測驗

1

文化、中華文化與華人文化






2

中華文化的歷史演進




3

文學發展





4

文學發展




5

思想遞嬗





6

思想遞嬗




7

宗教信仰





8

宗教信仰



9

期中考試





10

典章制度





11

典章制度



12

節慶習俗





13

節慶習俗




14

書法、繪畫藝術





15

書法、繪畫藝術




16

建築藝術




17

華語教師對外文化教學





18

期末考試





三、成績評量

  1. 平時作業:(依各項指定作業分數計算)20%

  2. 平時表現: (面授、非同步/同步教學、線上測驗)10%

  3. 議題討論表現:線上互動10%

  4. 期中考試:30%

  5. 期末考試:30%

捌、【多媒體與華語教學】-選修課程
一、課程目標

  1. 了解多媒體及數位科技在全球華語文教學領域的運用情況。

  2. 能設計並執行華語文數位教學專案。

二、課程內容大綱及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課程內容大綱(各周次數位教材大綱)

週次

單元主題

授課內容

1

多媒體與華語教學趨勢

總論多媒體及數位科技於華語文教學的運用方式、學生需求及教師應具備之相關能力

2

華語教師的數位能力

一、運用資訊科技輔助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與創造力

二、設計與發展數位時代的學習經驗與測驗

三、塑造數位時代的工作與學習能力

四、禮儀與責任

五、數位時代的華語文教學專業成長

3

多媒體華語教學之理論與實務-聽力

聽力

階段一:準備聽

階段二:聽力處理模式

Audacity錄音實作:對話練習與聽力作業

4

多媒體華語教學之理論與實務-聽力

聽力

階段三:評估聽力表現之效力

階段四:建立新目標

SoundCloud聽力練習與華文網或其他平台結合發展實務

5

多媒體華語教學之理論與實務-口語

理論:口語及發音能力訓練

實務:Voicethread、語音輸入及校正相關輔助工具運用

6

多媒體華語教學之理論與實務-說話

理論:說話正確性及流利度發展

實務:學生對話專題設計

7

多媒體華語教學之理論與實務-閱讀

理論:閱讀能力

實務:正簡字體、詞彙、篇章及結構相工具運用

8

多媒體華語教學之理論與實務-寫作

理論:漢字、短語、句子、段落與文章

實務:拼音轉換與中文輸入之雲端處理應用

9

分組報告:華語文數位教學相關資源介紹

10

21世紀數位教室

無縫教室之建置與簡易設備運用

11

21世紀數位教室

筆記型電腦、行動裝置與多媒體教學設計

12

多媒體教學軟實力提升-數位教學平台

全球華文網

Edmodo

13

同步與非同步華語教學

華語文非同步教學實務:

Youtube線上課程發展

14

同步與非同步華語教學

華語文非同步教學實務:

Youtube線上課程發展實作

15

同步與非同步華語教學

華語文同步教學實務:

同步線上華語教師知能與職能

Google HangoutsTeamviewer

16

同步與非同步華語教學

華語文同步教學實務:

運用Google HangoutsTeamviewer實施同步課程

17

混成式教學設計

混成式教學設計實例說明與實作

18

分組報告:多媒體與華語教學課程設計發表

() 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週次

單元主題

線上教材

同步視訊教學

線上議題討論

小型作業

專題報告

線上測驗

1

多媒體與華語教學趨勢






2

華語教師的數位能力




3

多媒體華語教學之理論與實務-聽力




4

多媒體華語教學之理論與實務-聽力





5

多媒體華語教學之理論與實務-口語





6

多媒體華語教學之理論與實務-說話




7

多媒體華語教學之理論與實務-閱讀




8

多媒體華語教學之理論與實務-寫作



9

分組報告:華語文數位教學相關資源介紹






10

21世紀數位教室





11

21世紀數位教室




12

多媒體教學軟實力提升-數位教學平台




13

同步與非同步華語教學





14

同步與非同步華語教學




15

同步與非同步華語教學





16

同步與非同步華語教學



17

混成式教學設計





18

分組報告:多媒體與華語教學課程設計發表






三、成績評量

  1. 平時作業:(依各項指定作業分數計算)20%

  2. 平時表現: (面授、非同步/同步教學、線上測驗)10%

  3. 議題討論表現:線上互動40%

  4. 期末專題報告:(專案紙本及口頭報告) 30%


玖、【教學原理】-選修課程

一、課程目標:瞭解「課程」和「教法」的概念與原則,包括教學的基本概念、教學的理論、教學的活動、教學的方法,以及教學的檢討與發展趨勢。

二、課程內容大綱及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課程內容大綱(各周次數位教材大綱)

週次

單元主題

授課內容

1

普通教材教法的基本概念

教材的基本概念

2

普通教材教法的基本概念

單元、課、科目與課程

教材的架構與設計原則

3

教學的理論

十項基本教學原則/概念(一)

意義、先備條件、開放溝通、編選組織精要內容、教具

4

教學的理論

十項基本教學原則/概念(二)

新奇、示範、積極而適切的練習、愉悅的情境與後果、一致性

5

教學的流程(一)

導引學生

啟發興趣

引起動機

6

教學的流程(二)

展示教材

教學活動實施與設計

7

教學的流程()

練習與互動策略運用

8

教學的流程()

測驗與評量

9

期中考

10

教學的方法(一)

創造思考教學、批判思考教學、案例教學、探索/體驗學習、問題本位學習(PBL

11

教學的方法()

方案學習、合作學習、建構取向、小組討論、引導式發現

12

教學的方法(三)

角色扮演、模擬(法庭/虛擬實境等)、價值澄清、道德辯證、技能練習

13

教學的方法(四)

多元智慧、協同教學

14

認知領域教育目標與認知歷程

知識的類別

認知歷程與教學設計

15

教案評析

華語文教學教案分析與改作

16

教學的發展趨勢()

教學趨勢介紹與分析

17

教學的發展趨勢()

教學個案研究

18

期末報告





() 各周學習活動安排

週次

單元主題

線上教材

同步視訊教學

線上議題討論

小型作業

專題報告

線上測驗

1

普通教材教法的基本概念






2

普通教材教法的基本概念




3

教學的理論





4

教學的理論




5

教學的流程(一)





6

教學的流程(二)





7

教學的流程()





8

教學的流程()



9

期中考





10

教學的方法(一)





11

教學的方法()




12

教學的方法(三)





13

教學的方法(四)




14

認知領域教育目標與認知歷程





15

教案評析




16

教學的發展趨勢()




17

教學的發展趨勢()




18

期末報告






三、成績評量

  1. 平時作業:(依各項指定作業分數計算)20%

  2. 平時表現: (面授、非同步/同步教學、線上測驗)10%

  3. 期中考試:30%

  4. 期末專題報告:(專案紙本及口頭報告)40%



附件二

中華函授學校103年度遠距華語文師資線上培訓班

優先

順序

姓名

任教單位

職 務

資訊能力

成績

數位學習自我檢測成績

備註

(遴薦人選非現職主流學校及僑校華語文教師,或資訊能力及數位學習檢測成績欠佳者,請加註說明遴薦原因)

1







2







3
























































遴薦駐外單位: 簽章:

3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