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課程大綱
課程年度:111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單位:特殊教育學系(大學部)
科目代碼:Z4725
授課教師:李姿瑩, PhD
Phone:2311-3040, ext. 4902, 4131
E-mail:[email protected]
Office Hours: Wednesday 1:00pm—3:00pm; Also by appointment
中文課程名稱:身心障礙學生教材教法(國小階段)
英文課程名稱:Teaching Materials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s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修別:必修課程
學分數:2
每週上課時數:2
先修科目:無
本課程與系所課程核心能力之關連性:
大學部核心能力 | 相關性 (依本課程與核心能力之相關性進行百分比分配,合計為100%) |
了解特殊教育學生身心發展和特質 | 20 |
具備特殊需求學生鑑定與評量、教學與輔導之能力 | 30 |
具備課程、教材、學習輔具之設計應用能力 | 50 |
具備班級經營、親師合作與校園團隊運作之能力 | |
熟悉特教法規與資源整合之能力 |
本課程核心能力與教學方法之關連性:
教學方法 核心能力 | 口述 | 教師 示範 | 實作 | 小組 討論 | 參觀 訪問 | 專家 演講 | 影片 | 其他 |
1.了解特殊教育學生身心發展和特質 | ˇ | ˇ | ˇ | |||||
2.具備特殊需求學生鑑定與評量、教學與輔導之能力 | ˇ | ˇ | ˇ | ˇ | ˇ | |||
3.具備課程、教材、學習輔具之設計應用能力 | ˇ | ˇ | ˇ | ˇ | ˇ | ˇ | ˇ | |
4.具備班級經營、親師合作與校園團隊運作之能力 | ||||||||
5.熟悉特教法規與資源整合之能力 |
一、課程簡介
本課程為身心障礙學生教學之進階課程,修習此課程應先具備之知能包括:熟悉身心障礙者之特徵及其分類與處遇、基礎應用行為分析、行為管理策略、和融合教育。本課程內容包括:身心障礙教學原理、教學方法、課程設計及教材製作;藉由講述、討論、講座與實作演練等方式充實學生之專業知能及思維,並習得所需之相關技巧。
課程目標
1. 瞭解國小身心障礙學生之學習需求
熟悉國小身心障礙教學之教學原理
熟悉國小身心障礙教學之教學方法
熟悉國小身心障礙教學之課程編排與設計
熟悉國小身心障礙教學之教材準備與製作
三、課程進度或主題(tentative)
DateTopicReadings
2/13 Course Preview
2/18特教108課綱
優質特教平台Website Resource
網址為:http://sencir.spc.ntnu.edu.tw/
2/20身心障礙之教學原理(一) 補充教材
3/6 身心障礙之教學原理(二) 補充教材
3/13 教案撰寫
3/20 教材分析報告(一) 補充教材
3/25分組作業討論
3/27教材分析報告(二) 補充教材
4/10 身心障礙之教學方法 (一) 補充教材
4/17身心障礙之教學方法 (二) 補充教材
4/24 身心障礙之教學方法 (三) 補充教材
5/1 身心障礙教學教材設計與製作 (一) 補充教材
5/8 身心障礙教學教材設計與製作 (二) 補充教材
5/15 教學演示與教材教具展示 (一);教案書面報告due
5/22教學演示與教材教具展示(二)
5/29教學演示與教材教具展示(三)
6/5彈性放假(補6月10日畢業典禮)
6/12 Conclusion
四、學習評量方式
1. 課堂參與(20%)
2. 教材分析作業(20%)
3. 入班見習 (team) — from 2/27 to 5/26, at least 2 classes/per week (20%)
4. 教案撰寫 (15%)、教材設計與教具製作(15%)、教學演示(10%)
本課程核心能力與學習評量方式之關連性(請至少勾選三項):
核心能力 評量方式與內容 | 了解特殊教育學生身心發展和特質 | 具備特殊需求學生鑑定與評量、教學與輔導之能力 | 具備課程、教材、學習輔具之設計應用能力 | 具備班級經營、親師合作與校園團隊運作之能力 | 熟悉特教法規與資源整合之能力 |
1.紙筆評量:平時小考、期中考、期末考等 | ˇ | ˇ | ˇ | ||
2.紙筆作業評定:各種作業、各種練習等 | ˇ | ˇ | ˇ | ||
5.實作評量與野外實察:以操作、實驗、設計製作、實境問題解決等 | ˇ | ˇ | ˇ | ||
6.作品評定:對學生完成作品,依標準或參照作品進行評分評審等 | ˇ | ˇ | ˇ | ||
7.見習參訪與實習評量:至各單位之實習表現、成果展、或參訪心得報告等 | ˇ | ˇ | ˇ | ||
12.其他:參與度、出席情形、分組與合作學習等 | ˇ | ˇ | ˇ |
五、教材及參考書目
自編教材。
關培培(2020)。一個特教班教學者在思考教學與課程:以語文領域與數學領域為
主要舉例。臺北市立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林素貞等人譯(2019)。特殊需求學生的教材教法。台北市,華騰文化。
4. 侯禎塘 主編 (2015)。身心障礙教材教法(2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5. Esquith, R. (2007). TEACH LIKE YOUR HAIR’S ON FIRE: The Methods and Madness Inside Room 56.
雷夫.艾斯奎 (2008)。 第56號教室的奇蹟。台北市,高寶國際出版。
6. 陳麗如(2007)。身心障礙學生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7. 呂美娟、施青豐、李玉錦(2002)。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台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有限公司。
8. 李姿瑩編著(2004)。情緒障礙教學研習--社交技巧教學活動彙編。教育
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補助編印,台北市立師院特殊教育中心印行。
9.沈曉鈺譯、Cohen, C.著(2006)。人見人愛是教出來的—Raise Your
Child’s Social IQ。台北市,久周文化。
10.洪儷瑜編(2002)。社會技巧訓練的理念與實施。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系。
11.陳培芝編著(2001)。資源教室社交技巧。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補助
編印,台北市立師院特殊教育中心印行。
12. 黃月霞(2005)。兒童諮商實務導論-兒童EQ教育與社會技巧訓練。台北
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3. 楊蕢芬、黃慈愛、王美惠著(2003)。自閉症兒童社會情緒技能訓練。台
北市,心理出版社。
14. 鍾莉娟、楊熾康譯(2009)。促進社交成功之課程—一套專為特殊需求兒
童設計的課程。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15. Baker, J. E. (2003). Social Skills Training. Shawnee Mission, KS:
Autism Asperger Publishing Company.
六、其他
1. The attendance polices of uTaipei will be followed.
2. The uTaipei polices of academic integrity will be followed.
*本課程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及「不得非法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