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小學社會教材教法暨實習—教三B
臺北市立大學113學年度第二學期
國民小學社會教材教法暨實習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ementary School Social Studies
Practicum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Social Studies)
科目代碼:國民小學社會教材教法、各科教材教法實習(社會)
修 別:教育學系修習國小教育學程者必修,兩個科目共3學分4小時
授課班級:教三B,星期二8:10--12:00(C315)
教 師:張益仁 0937-462479 [email protected]
壹、課程簡介
「社會」做為國小階段的科目之一,主要在讓學生習得身為社會一份子所需具備的知能、行為及德性,其內涵隨著時間而改變,學者甚至以「社會科戰爭」(Social Studies War)來形容不同陣營之間對其內容的拉扯。既然社會科的內容或隨時間而轉變,或爭論不休,因此,教師如何在琳瑯滿目的教學材料中進行選擇,並且能夠以合適的方式和途徑教導學生,已經成為國小社會教師重要的知能。
基於上述理念,本課程與本系基本核心能力之關連性整理如表1,和國民小學教育學程核心能力之關連性如表2所示。
表1 本課程與教育學系核心能力之關連性
本系核心能力 | 國民小學社會教材教法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ementary School Social Studies | 各科教材教法實習(社會) Practicum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Social Studies) |
1.教育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 | 60% | 20% |
2.語文溝通與展演能力 | 10% | 40% |
3.資訊與媒材運用能力 | 10% | 20% |
4.分析組織與反思能力 | 20% | 20% |
表2 本課程與國民小學教育學程核心能力之關連性
教育學程核心能力 | 相關性 |
1. 教育基本理念與專業倫理 | 45% |
2. 評量鑑定與輔導學生能力 | 5% |
3. 課程設計與教學能力 | 30% |
4. 班級經營與親師溝通能力 | 10% |
5. 資源運用與團隊合作能力 | 10% |
貳、課程目標
本課程基於上述理念,並奠基於學生已修習的三個科目,其一為「教育心理學」中有關兒童和學習發展的原則,其二為「教學原理」中對教學設計和教學法的介紹,及「課程發展與設計」中有關課程組織的原則與考量,特別著重於其在國小社會教材和教法上的運用。期望學生經過這本學期的課程能達成下列目標:
一、理解臺灣國小社會領域課程的本質和特點。
二、掌握《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之精神、重要特徵及內容。
三、分析國小社會領域教科用書之評鑑要點。
四、實作國小社會領域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演示,並進行教學反思。
參、課程進度
週次 | 日期 | 教學內容 | 教學材料 | 備 註 |
1 | 2/18 |
| 課程大綱 ppt、陳&詹pp.4-5、黃政傑pp.219-233、歐用生pp.1-13、程健教pp.1-32 李緒武pp.25-29、呂愛珍pp.1-7 ppt、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 課堂活動單 | |
2 | 2/25 |
| 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課堂活動單ppt、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詹(2012)、教科書、課堂活動單 ppt ppt、歐用生pp.35-43、99、呂愛珍pp.105-143、黃政傑pp.219-233 楊龍立;陳麗華等;詹寶菁等 |
|
3 | 3/4 (張益仁) |
--教案的撰寫 | ppt 教學設計範本 |
|
4 | 3/11 |
--討論教學法 | ppt、影片、課堂活動單 |
|
5 | 3/18 |
| ppt | |
6 | 3/25 |
--概念教學 | ppt、影片、課堂活動單 |
|
7 | 4/1 |
--教案的撰寫 | 「教學演示回饋表」範本 | |
8 | 4/8 |
--學習策略 | ppt、影片、課堂活動單 | |
9 | 4/15 |
--學習策略 | ppt、影片、課堂活動單 | |
10 | 4/22 | 戶外教育的規劃設計 | 完成課堂活動。 | |
11 | 4/29 | 教學分析要點與技巧 | ||
12 | 5/6 | 海山國小相見歡 | 7:40海山國小校門口集合。 | |
13 | 5/13 | 教材教法實習(1) |
|
|
14 | 5/20 | 教材教法實習(2) | ||
15 | 5/27 | 教材教法實習(3) | ||
16 | 6/3 | 教材教法實習(4) | ||
17 | 6/10 |
|
| |
18 | 6/17 |
|
|
肆、評量方式
本課程採用多元評量方式,包括:定期考查為紙筆測驗;實際設計國小社會教學並進行教學演示之實作評量。評量的時機涵蓋平時進行的形成性評量及學習終點的總結性評量,以瞭解學生在認知、情意、教學設計和演示等技巧上的學習狀況,進而適時予以輔導。
評量項目 | 說明 | |
國民小學社會教材教法 100分 | 平時與課堂作業 30% | 個人及分組
|
社會領域教學設計 45% | 個人
| |
定期考查 15% | 個人
| |
上課參與及出席率 10% | 個人
| |
各科教材教法實習100分 | 教學實習 50% | 個人
|
教學實習回饋表 30% | 個人 請觀摩同學正式教學後填寫,共計3份。 | |
教學實習心得分享 10% | 個人
| |
上課參與及出席率 10% | 個人
|
**教師保留重新計分的權利**
陸、參考書目
Adler, S. A. (2010). National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Silver Spring, MD: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Banks, J. A., & McGee-Banks, C. A. (1999).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he social studies: decision-making and citizen action (5th ed.). New York, NY: Longman.
Bennet, L., & Hinde, E. R. (2015). (Eds.). Becoming integrated thinkers: Case studies in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Silver Spring, MA: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Levstik, L. S., & Tyson, C. A. (2009).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 New York, NY: Routledge.
Longhi, S. (2006). Social studies: Graphic organizers & mini-lessons. New York: Teaching Resources.
Maxim, G. W. (2003). Dynamic social studies for elementary classrooms (7th ed.). New Jersey: Pearson.
Maxim, G. W. (2010). Dynamic social studies for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s: Inspiring tomorrow’s social scientists (9th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McTighe, J., & Wiggins, G. (2013). Essential questions: Opening doors to student understanding.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SCD.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NCSS] (2010). College, career, and civic life, C3 framework for social studies state standards. Silver Spring, MD: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p.12.
Obenchain, K. M., & Morris, R. V. (2011). 50 social studies strategies for K-8 classrooms (3rd. ed.). Boston, MA: Pearson.
Parker, W. (2010). Social studies toda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NY: Routledge.
Parker, W. (2012). Social studies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Boston, MA: Pearson.
Ross, W. (Ed.). (2001).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Purposes,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revised ed.). New York,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2018)。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4113,c639-1.php?Lang=zh-tw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教育部發布版)(2014)。取自http://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6)。國民小學教科書評鑑標準。臺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發展學會。
呂愛珍(1993)。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材。臺北市:五南。
李緒武(1997)。社會科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
徐照麗(1997)。教學設計。載於賴清標主編:教育實習(頁173-241)。臺北市:五南。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民國九十七年版)(2018)。國民教育社群網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張政亮(2008)。創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例。臺北市:鼎茂。
張蘭畹(1998)。社會科的思考技巧。國教輔導,34(4),11-14。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編印(1996)。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美國社會科協會(NCSS)出版)。臺北市:教育部。(原出版年代為1994)
黃政傑、張嘉育(2010)。讓學生成功學習:適性課程與教學之理念與策略。課程與教學,13(3),1-22。
陳國彥(2001)。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臺北市:學富。
陳新轉(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臺北市:心理。
陳麗華、王鳳敏譯(1996)。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陳麗華、周愫嫻、張益仁(1996)。健檢國小社會科新課程標準。國小四科課程改革與實施研討會(頁103-129)。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陳麗華、彭增龍、張益仁(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臺北市:五南。
陳麗華、詹寶菁主編(2020)。國小社會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
程健教(1991)。國小社會科教學研究。臺北市:五南。
黃政傑(1991)。社會科課程設計的基礎。教育資料集刊,16,219-233。
黃炳煌(2004)。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內涵及其示例。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炳煌主編(2003)。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龍立(1995)。國小社會與自然科課程的統整。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1),131-144。
詹寶菁(2000)。國小教師的社會科案卷評量實施圖象之詮釋性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1,105-125。
詹寶菁(2003)。國小社會課程以概念為基礎的認知教學策略。國教新知,49(3),40-49。
詹寶菁、陳麗華、吳雯婷(2011,6月)。國中小社會領域教科書課程設計取向之發展與演進。發表於國家教育研究院主辦:教科書百年演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時間:2011年6月9-10日。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
詹寶菁、葉韋伶、陳麗華(2012)。以教科書之插圖與版式設計增進教學藝術之觸發—以社會科教科書為例。教科書研究,5(1),47-84(有審查)
詹寶菁、潘翊茹、林佩穎、林妮靜(2012)。學校層級課程轉化因素之探討—以臺北市國小社會領域學習節數的安排為例。國教新知,59(3),47-66。
歐用生(2001)。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第六版五刷)。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清田、魏宗明、許朝信、吳宗雄、李光榮、柯禧慧合譯(2002)。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臺北市:五南。
盧富美(1996)。國民小學社會科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王文華(2011)。5項好習慣,社會科不再難。親子天下,22。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19965-5%E9%A0%85%E5%A5%BD%E7%BF%92%E6%85%A3%EF%BC%8C%E7%A4%BE%E6%9C%83%E7%A7%91%E4%B8%8D%E5%86%8D%E9%9B%A3/
柒、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法影片
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學資源整合平臺(CIRN)/教學創新/教學影音網/基本教學法https://cirn.moe.edu.tw/Tape/index.aspx
讀圖教學法(1)模型和平面圖(30:12)https://cirn.moe.edu.tw/TAPE/TapeInfo.aspx?cid=66&tapeid=183&fit=0&fid=all&Vmode=DivWP&ppage=12&wpage=1&mode=&ssh=&Sfid=0
讀圖教學法(2)認識圖例與讀圖(32:22) https://cirn.moe.edu.tw/TAPE/TapeInfo.aspx?cid=66&tapeid=184&fit=0&fid=all&Vmode=DivWP&ppage=12&wpage=1&mode=&ssh=&Sfid=0
讀圖教學法(3)地球儀和世界地圖(32:22)https://cirn.moe.edu.tw/TAPE/TapeInfo.aspx?cid=66&tapeid=185&fit=0&fid=all&Vmode=DivWP&ppage=12&wpage=1&mode=&ssh=&Sfid=0
國民小學新課程-社會科-教學系列(二)2-問思教學法(28:33)https://cirn.moe.edu.tw/TAPE/TapeInfo.aspx?cid=211&tapeid=187&fit=0&fid=all&Vmode=DivWP&ppage=1&wpage=1&mode=&ssh=&Sfid=0
國民小學新課程-社會科-教學系列(二)3-討論教學法(30:03) https://cirn.moe.edu.tw/TAPE/TapeInfo.aspx?cid=211&tapeid=188&fit=0&fid=all&Vmode=DivWP&ppage=1&wpage=1&mode=&ssh=&Sfid=0
國民小學新課程-社會科-教學系列(二)4-概念教學(21:35)https://cirn.moe.edu.tw/TAPE/TapeInfo.aspx?cid=211&tapeid=189&fit=0&fid=all&Vmode=DivWP&ppage=1&wpage=1&mode=&ssh=&Sfid=0
【拼圖法】【共同學習法】107合作學習結合素養導向教學實例~臺北市內湖國小社會(徐語潔老師)(20:49)https://cirn.moe.edu.tw/TAPE/TapeInfo.aspx?cid=42&tapeid=2647&fit=0&fid=all&Vmode=DivWP&ppage=1&wpage=1&mode=&ssh=&Sfid=0
五年級社會領域:從社會規範看道德(羅宗明教師/嘉義市興嘉國民小學)(27:4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9r_fdIGSu0
四年級社會領域:走進臺北城-古蹟大探索(徐靜儀教師/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小學)(27:25)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qcFhMj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