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教學活動設計
搭配教材:E數學繪本 / P10~P16 | 學習領域:序列關係、數的運算、 序數概念、時間概念 |
活動1:慶生會 | |
活動目標: ˙學習解決故事中的數學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繪製生日卡,表現祝福的心意。 引起動機: 1.老師講述或播放多媒體教學光碟裡的數學故事〈兔子 太太過生日〉。 2.配合故事內容引導幼兒思考與解決故事中「想數學」、「玩數學」與「說數學」的問題。 活動過程: 1.老師問幼兒:「知道自己的生日在幾月嗎?」說明我們 也要來幫這個月過生日的好朋友慶生唷! 2.介紹活動當月的小壽星有哪幾位。 3.回顧〈兔子太太過生日〉的故事中,兔子先生送什麼給 兔子太太?我們可以送小壽星什麼呢?引導出送卡片 的答案。 4.隨機發下各種顏色的書面紙卡,引導幼兒使用畫筆彩 繪、裝飾卡片,寫上祝福的話,完成生日卡的製作。小 壽星也要製作一張卡片,送給自己或送給媽媽,感謝媽 媽在這一天生下自己。 5.卡片完成後,請幼兒看看自己手上的卡片是什麼顏色? 依老師指定的顏色順序,幼兒輪流把卡片放到桌上排 列出來,例如:紅、藍、黃、藍。排完後大家一起讀 出顏色的順序,說說看卡片是依照什麼顏色順序排列 的。再請幼兒輪流出題目指定的顏色順序。 6.請大家數一數:「這麼多的卡片,每種顏色各有幾張, 加起來又是幾張?」 7.作品欣賞:開放時間讓幼兒輪流走到桌邊欣賞排列出的卡片內容。 8. 請小壽星們謝謝大家送的生日卡片,最後老師協助將卡片張貼或懸掛在教室中布置。 可延伸學習經驗: ˙帶幼兒動手做餅乾(或購買現成的),每1個人發10塊 餅乾,練習數的運算。 | 學習指標 |
˙認-大-3-1-1與同伴討論解決問 題的方法,並與他人合作實際執 行。 ˙社-大-3-2-1主動關懷並樂於與 他人分享。 | |
教學資源 | |
˙配合學具:多媒體教學光碟。 ˙選四種顏色的書面紙,裁剪成卡 片大小、畫筆。 |
搭配教材:E數學繪本 / P17 | 學習領域:時間概念 |
活動2:誰來計時 | |
活動目標: ˙增進口語表達能力,分享自己的想法。 ˙發現生活中可計時的物品與相似處。 引起動機: 1.請幼兒圍圈坐下,老師表示有事需要小朋友幫忙,請一位幼兒幫忙到隔壁班借一枝筆,同時請一位幼兒幫忙洗一塊抹布,請大家一起等小幫手回來,再開始上課。 2討論剛剛誰先回來?為什麼老師同一時間請他們幫 忙,完成的時間卻不一樣呢?哪一件事花的時間比較 長?老師說明,做不同的事情,需要的時間不太一樣 喔! 活動過程: 1.展示E2數學想想掛圖或播放多媒體教學光碟,問幼兒:「掛圖裡的人在做什麼事呢?猜猜看,哪一件事花的時間比較長?」請幼兒輪流說說看。 2.請幼兒以自己為例子,說說看日常生活中花較少時間和需要花較長時間的事情各是什麼。 3.老師說明:有些事情我們感覺進行的很快,有些事情感覺進行的很慢,但是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討論要怎麼知道真正的時間長短呢?什麼東西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時間過了多久? 4.老師拿出所收集的各種計時物品或可看見時間、有計時功能的物品做介紹,例如:時鐘、手錶、手機、烤箱。 5.觀察發現這些物品的相似處,例如:都有數字。 6.思考為什麼有些物品不是時鐘,卻需要有計時器的設計功能呢?(因為需要清楚的設定使用的時間) 7.計時器設計師 (1)請幼兒想像,如果自己是計時器的設計師,想要在什 麼物品上加入計時器的設計呢? (2)引導幼兒在圖畫紙上設計計時器,再與大家分享自己 的設計,說說看為什麼會把計時器設計在這樣物品 上,最特別的地方在哪裡? (3) 因為沒有標準答案,可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像力。 可延伸學習經驗: ˙使用鬧鐘計時,幼兒須在時間內完成任務,例如:堆 積木,分別設定較長和較短的時間,感受時間快慢的 差異。 | 學習指標 |
˙語-大-2-3-1建構包含事件開 端、過程、結局與個人觀點的經 驗敘說。 ˙認-大-2-3-2與他人討論生活物 件特徵間的關係。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多媒體教學光碟、 E2 數學想想掛圖。 ˙各種計時物品、圖畫紙、畫筆。 | |
搭配教材:E2評量本 / 第六週P1~P5 | 學習領域:序列關係 |
活動3:顏色翻翻牌 | |
活動目標: ˙培養對空間位置的記憶能力。 ˙增進顏色序列關係的概念。 引起動機: ˙配合第六週學數學掛圖內容,引導幼兒發現鏡子顏色排列順序,再使用雪花片圖卡練習排排看。 活動過程: 1展示雪花片圖卡讓幼兒指認顏色,在有顏色的面朝下混合後,排列整齊。 2老師指定顏色順序,例如:指定紅、黃、藍、綠,幼兒 輪流一次翻一張牌,需翻到指定的顏色才能將圖卡拿 走做接排。若翻開的雪花片圖卡顏色不對,則翻回去 蓋好,換下一人翻圖卡。 3.可先從三種顏色的序列開始,增加到更多顏色。 可延伸學習經驗: ˙利用撲克牌,變化為以數字來進行記憶翻牌,之後依 花色序列玩接龍的遊戲。 | 學習指標 |
˙認-大-2-1-2覺知物件間排列的 型式。 ˙認-大-2-1-1依據序列整理自然 現象或文化產物的數學訊息。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E2第六週學數學掛圖、雪花片圖卡。 |
搭配教材:E2評量本 / 第六週P1~P5 | 學習領域:序列關係 |
活動4:吸管串串樂 | |
活動目標: ˙學習依照自己設定的顏色順序穿項鍊。 ˙增進手眼協調,串出吸管項鍊。 引起動機: 1.老師事先製作好一條吸管項鍊戴在身上引起幼兒注意。 2.請幼兒看看吸管項鍊有哪些顏色的吸管?有發現吸管顏色排列的順序嗎?說說看是什麼順序?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想想看,想穿一條什麼顏色順序的項鍊?例如:紅藍黃白,請幼兒依顏色順序將吸管穿入毛線中。 2.老師隨機觀察引導幼兒進行的狀況。完成後,帶領幼兒 檢查排列順序是否正確,即可幫忙將毛線打結。 3.請幼兒戴上吸管項鍊,說說自己的項鍊依照什麼顏色順 序串成的。 可延伸學習經驗: ˙使用其他物品或圖卡練習不同的排序,例如最大到最 小、最高到最矮、數字1到10、事件發生順序等。 | 學習指標 |
˙認-大-2-1-2 覺知物件間排列的 型式。 ˙身-大-2-2-1敏捷使用各種素材 或器材。 | |
教學資源 | |
˙各色吸管(事先剪成小段)、棉線或毛線。 | |
搭配教材:E2評量本 / 第七週P6~P10 | 學習領域:數的運算 |
活動5:紙盤撈球 | |
活動目標: ˙學習10以內加法的運算。 ˙認識加法符號,學習列出算式。 引起動機: ˙老師拿出學數學掛圖,引導幼兒認識加法符號、等於 符號代表的意義。 活動過程: 1.老師邀請幼兒玩紙盤撈球的遊戲,一次請兩位幼兒,分別從起點拿著盤子繞行障礙物到達終點,從放有塑膠球的箱子中,用盤子撈起球,再端著盤子回終點。 2.分別點數兩位幼兒撈的球數,再數一數兩人的球加起來 是多少?其它幼兒找出相符的數字卡和符號卡,排列 出算式。 3.換其他幼兒進行紙盤撈球,反覆練習,老師並可用布題 掛圖1出題,指定拿回的球數。 可延伸學習經驗: ˙請幼兒自行在紙上畫圖出題,點數數量再列出算式。 | 學習指標 |
˙認-大-2-1-3 運用十以內的合成 與分解整理數量訊息。 ˙認-大-1-1-4運用數字符號記錄 生活環境中的訊息。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E2第七週學數學掛 圖、布題掛圖1。 ˙配合學具:數字卡、符號卡 ˙障礙物、紙盤子、各色塑膠球、整理箱。 |
搭配教材:E2評量本 / 第七週P6~P10 | 學習領域:數的運算 |
活動6:小手黏啊黏 | |
活動目標: ˙學習10以內加法的運算。 ˙樂於與同伴合作參與團體遊戲。 引起動機: ˙請幼兒數一數,一隻手有幾根手指? 活動過程: 1.兩人一組,面對面坐著,當老師說:「小手黏啊黏」, 幼兒要問:「黏多少?」,老師說出題目,如3+5,每 組幼兒需一位伸出3根手指頭、 另一位伸出5根手指 頭,將8根手指黏在一起。 2.數一數,一共有幾根手指頭黏在一起,再拿出妙妙盒的 數字卡與符號卡排出算式該組即過關。 3.老師變化題目,依1~2的步驟反覆進行遊戲。 可延伸學習經驗: ˙兩人一組以喊123出手指的方式,讓幼兒自由決定每 次出幾根手指頭,看誰先說出加總的數字即獲勝。 | 學習指標 |
˙認-大-2-1-3 運用十以內的合成 與分解整理數量訊息。 ˙社-大-2-2-3考量自己與他人的 能力和興趣,和他人分工合作。 | |
教學資源 | |
˙配合學具: 數字卡、符號卡。 |
搭配教材:E2評量本 / 第八週P11~P15 | 學習領域:序數概念 |
活動7:往上往下 | |
活動目標: ˙學習運用序數標記位置和順序。 ˙願意和同伴一起解決、檢視數學問題。 引起動機: ˙展示E2第八週學數學掛圖,引導幼兒點數藍色櫃子和 粉紅色櫃子各有幾格? 引導幼兒了解「由上往下數」 和「由下往上數」的方向意義。 活動過程: 1.老師提問:「粉紅色櫃子由上往下數地3格櫃子放什麼 什麼物品?」「紅色的球放在由下往上數第幾格?由上 往下數第幾格?」請幼兒解題。 2.老師提問:「藍色櫃子由上往下數地4格櫃子放什麼動 物布偶?」「小白狗放在由下往上數第幾格?」「如 果由上往下數答案一樣嗎?」請幼兒解題。 3.幼兒熟悉題型後,請三位幼兒上臺,一位當布題者,一 位當解題者,一位當檢視答案的人。讓每位幼兒都有機 會布題、解題和檢視答案。 | 學習指標 |
˙認-大-1-1-4運用數字符號記錄 生活環境中的訊息。 ˙認-大-3-1-2與他人共同檢視問 題解決的過程。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E2第八週學數學掛 圖 |
搭配教材:E2評量本 / 第八週P11~P15 | 學習領域:序數概念 |
活動8:拍拍氣球 | |
活動目標: ˙學習運用序數標記位置和順序。 ˙增進大肌肉的敏捷性與協調性。 引起動機: ˙老師在教室拉起一條繩子(高度約為160公分以上),上面掛滿各色氣球(如果每個顏色各一個更好)。 活動過程: 1.將幼兒分成兩隊,面向氣球坐下,老師先引導幼兒認識「左邊」和「右邊」在哪裡?再說明「由左往右數」「由 右往左數」的方向意義。 2.每次每一隊派一位代表出列,兩位幼兒依老師的指令跳 起來拍一下指定的氣球,例如:請拍從左邊數起第6個 氣球、請拍從右邊數起第6個氣球,拍完後要說出氣球 的顏色。全部的幼兒一起檢視答案對了嗎? 3.先拍到氣球且答案正確的那一隊得一分,全部幼兒輪 完,計算哪一隊得分最多。 | 學習指標 |
˙認-大-1-1-4運用數字符號記錄 生活環境中的訊息。 ˙身-大-2-1-1在合作遊戲的情境 中練習動作的協調與敏捷。 | |
教學資源 | |
˙氣球、橡皮筋、打氣筒、繩子 | |
搭配教材:E2評量本 / 第九週P16~P20 | 學習領域:時間概念 |
活動9:現在幾點鐘 | |
活動目標: ˙思考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分辨時鐘上的長針與短針。 引起動機: 1.觀察學數學掛圖中,圖中的兔子先生和太太在做什麼? 2.哪一件事情先發生的呢?接下來呢?說說看先後順序。 3.問幼兒知不知道自己是幾點鐘的時候做這些事情? 活動過程: 1.展示教室裡的時鐘,看看時鐘上面有什麼呢?介紹長針 與短針,分別代表分針和時針。 2.老師將長針移到12的位置,移動短針到每一個數字,教導幼兒練習看整點:「長針指著12時,短針指的數字就是幾點鐘」。 3.配合布題掛圖3,輪流讓幼兒依老師所說的「幾點鐘」,練習在布題掛圖3的鐘面上,畫出長短針的位置。 可延伸學習經驗: ˙在教室中掛上較大的時鐘,隨時引導幼兒觀察,並在 整點時,請幼兒報時。 | 學習指標 |
˙認-大-2-1-1依據序列整理自然 現象或文化產物的數學訊息。 ˙認-大-1-1-3辨識生活環境中數 字符號的意義。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E2第九週學數學掛圖、布題掛圖3。 ˙兩種顏色的水性筆。 |
搭配教材:E2評量本 / 第九週P16~P20 | 學習領域:時間概念 |
活動10:時鐘滴滴答 | |
活動目標: ˙學習看時鐘的整點時間。 ˙學習自製時鐘。 引起動機: 1.老師拿出教室裡的時鐘,複習整點鐘時長短針的位置。 2.問幼兒想不想也動手做一個時鐘來操作,引起興趣。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在紙盤中間彩繪裝飾。 2.在紙盤邊緣,參考時鐘上數字的位置,引導幼兒寫上數字(也可用圓形數字貼紙黏貼)。 3.用兩個顏色的西卡紙,分別剪出長針和短針。 4.老師協助幼兒用兩腳釘將長短針組合在紙盤中心。 5.紙盤時鐘完成後,老師出題,幼兒依指示移動長針和短針到老師指定的整點鐘位置。 可延伸學習經驗: ˙介紹電子錶或電子時鐘的時間呈現方式。 | 學習指標 |
˙認-大-1-1-3 辨識生活環境中數 字符號的意義。 ˙身-大-2-2-4熟練手眼協調的精 細動作。 ˙美-大-2-2-1運用各種視覺藝術 素材與工具的特性,進行創作。 | |
教學資源 | |
˙紙盤、兩腳釘(長腳釘)、西卡紙、畫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