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任老師的班級經營
89夜大代一第一組
張秀琪,黃伶妃,蘇佳敏,莊淑蘭,賴美如
一、前言:
學生到學校是為了學習,每天花在學校的時間有4 — 10小時。在這漫長的學校生活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成了大家所關注的焦點,而學生的學習成效與老師的班級經營有很大的關係。當我們提到班級經營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導師,導師帶領一個班級就像建立一個家一樣,舉凡食衣住行育樂,樣樣都要教,還要建立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所以,家長遇到自己的孩子有學習上的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導師,關於孩子需要幫忙或協助時,想到的也是導師。因此,大部份的科任老師,常會有「無所歸屬」的感慨,在教學上,遇到與班級經營有關的問題時,常會有使不上力的感覺,也使得教學成效受限。不可諱言,級任導師是班級經營成敗的主要人物,但是,科任老師同樣具有教導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我們這組針對科任老師常會遇到的困難,分析其可能原因,再提出建議的解決辦法,期望能對科任老師在教學上有所幫助。
二、科任老師在班級經營時可能遭遇到的困難及其原因:
(一)學生缺乏學習動機:
1.學生對科任課較不重視。學生認為科任老師不會要求太多,學習態度就會比較散漫些。
2.家長對科任課較不重視。因科任課多為藝能科,在升學主義的荼毒下,不考試的科目自然就被輕視了,而家長的態度或多或少會影響學生的態度。
3.課程內容枯燥乏味,教材多且繁雜難懂。課程多又難學,學生學不會的挫折感增加導致學習成就低落,當然就沒有學習動機囉!
4.學生不喜歡該科任老師,可能因為老師的穿著或說話的態度不適宜,使學生對該科的態度比較消極。
(二)缺乏與家長直接溝通的管道:
1.科任老師沒有所謂的聯絡簿可以和家長溝通,家長也較易忽略科任課的作業和學生在科任課的表現情形。
2.科任老師怕侵犯到導師的權利,比較不會找家長溝通。
(三)該班導師的班級經營不良:
1.導師的班級經營不良,造成班級整體表現和學習風氣低落,使科任老師上課時有無力感。
(四)與該班導師沒有良好的互動:
1.科任老師原本和導師之間的感情就不好。除了因少接觸造成的疏離感外,甚至兩人是處於敵對狀態,又如何去互動呢?
2.科任老師不主動或缺乏責任感。認為只要把課上完就好,其他事情就交給導師處理,因此和導師並沒有互動。
3.導師不願提供協助。導師認為科任課不屬於他的管轄範圍,不願意「插手」任何關於科任課的事情。
(五)授課時數少:
1.與學生的相處時間短,對學生不太瞭解,互動情形也比較差,甚至到學期末還叫不出學生的年級、姓名。
2.課堂時間間隔長,且課程內容也缺少練習和複習的時間,學生容易遺忘,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六)行政工作繁雜:
1.因行政工作的關係,常常要出差而無法上課,或者常找人調課,易使學生弄不清楚課程進度、內容,造成學習效果差。
2.行政工作過多會影響教學準備工作。
(七)科任老師本身能力不足:
1.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上課沒有內容,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技巧僵化。再如何滿腹經綸,沒有好的教學技巧也是徒然。
3.學生的不信任感。學生得不到他想學的東西,對老師的信任感就會降低。
4.老師會偏愛某個班或某些人,使學生產生不滿的情緒。
三、提供給科任老師參考的建議:
(一)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多搜集與課程有關的故事、笑話,放在教學錦囊中備用。用「幽默」的態度來增加師生間的情感,用分組討論、競賽、遊戲等方式,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盡量將課程內容與日常生活連結,讓學生覺得學習這個科目很有意思。
2.老師應注意自己的服裝儀容,並隨上課需要做適宜的變化,如上體育課穿運動服。對學生說話時,態度應親切溫和有禮,絕對要避免冷嘲熱諷,以免對學生造成傷害。
3.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習,讓學生對該科不會排斥。
4.用多元評量方式,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
(二)1.科任老師可以經導師同意,將學生的學習狀況書寫於聯絡簿上,請家長幫忙和配合;也可以協同導師一起拜訪家長,做直接的溝通。
2.盡量參與該班所舉辦的親師座談會,除了讓家長得知自己的教學理念外,也能藉此得到家長的協助。
(三)1.遇到導師班級經營不良時,科任老師就要自立自強,在該班建立該科的上課常規與原則,並找幾位同學幫忙(像收作業或當小老師),以提高教學效率。
(四)1.多參與校內的教師交誼活動,增加與導師的熟稔度。
2.改變自己的態度,用婉轉客氣的言語和導師溝通,也許不能改善情況,至少不會變得更糟。
3.在剛開學時和導師溝通一番,除了請求導師協助外(如收作業),也對該班班級學生和特殊人物能有粗淺的認識。科任老師也應尊重該班的班規和獎懲規定,配合導師的做法,則可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4.科任老師要改變觀念:科任老師也有義務引導學生向善,而不只是將課程教完就好。
(五)1.請導師協助,製作班級座位表貼在講台上,不但能掌握班級學生出席狀況,也能幫助老師認識學生。
2.上課時,先花些時間為學生複習上一堂課的內容,最好能舉例讓學生當場練習,在學生練習時來回巡視,輔導學生不明白的部分。課後規定適量的作業,最好將繳交日期訂於上課前一天,讓學習效果能延續。
(六)1.科任老師必須請假時,應事先通知學生和導師,並協調好調課時間;若是請人代課,則應交代上課內容或出作業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
2.做好時間安排,讓教學和行政不會互有衝突。
(七)1.教師應隨時進修以加強該科的專業知識,並改進自己的教學法,使「教材生動化,教學活潑化」,讓學生樂於學習。
2.建立一致的獎懲制度,處理學生問題時,態度要公正,不因自己的喜好而偏袒或做不當的處理。
3.檢討上課用語與教學方法。嘗試運用不同年紀的語言,找出最適合的語言模式;以多種方法重複教學,旁徵博引,加深學生學習印象。
(八)1.科任老師可以做一份教學計劃表,確實掌握每一班的作業收繳情形、教學進度,無形中也會影響學生,使其對該科多花點兒心力。
2.多以鼓勵代替責罰,不吝於給予讚美,也不輕易以懲罰來威脅學生。
3.老師要先尊重學生,才能要求學生回饋以同樣的尊重。
四、結語:
無論是班級導師或是科任老師,甚至學校的行政人員,均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而設立,所以舉凡與學生學習有關的事物,每個教育人員均有責任參與。雖然為了分工的便利,大部份與班級經營有關的事務,均劃歸班級導師負責,但並不表示其他教育人員就可推諉責任。科任老師直接參與教學活動,更應參與班級經營,以期使教學更有效率,學生更有效學習。
教育工作無他,「有心」而已。再難的問題,再頑皮的學生,常規再差的班級,只要老師有心教導,必定會設法克服各種難題,教好學生,扮好教師角色。科任老師雖有班級經營上的困擾,但只要肯付出,一樣也能做好班級的經營者角色。
如文章中有引用到他人資料時盡量以[註] 的方式標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同時註寫出來也不會減低文章的價值,依我國家標準CNS其書寫方式如下
期刊請寫”作者”,”篇名”,”刊名”,”卷期”,”起訖頁數”,”出版年月”
書本請寫“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總頁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