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危險程度量表—教師觀察評量表
本量表的目的旨在篩選出具有自殺危險性的學生,使老師能夠提高敏感度,早做預防。請您依學生狀況勾選以下問題:
1.他想活下去的意願有多高?
□0.很想活下去。□1.不太想活了。□2.完全不想活了。
2.他有想過要自殺嗎?
□0.沒有想過。□1.有一點想自殺的念頭。□2.非常想自殺。
3.他想自殺的想法持續多久?
□0.很短暫,只是一閃即逝的念頭。□1.偶而出現自殺想法。
□2.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
4.他經常想要自殺嗎?
□0.很少,偶而會想。□1.時斷時續的。□2.幾乎天天想。
5. 他有自殺的計畫嗎?
□0.模糊、沒有特定的計畫。□1.有些特定計畫。
□2.有完整的想法,訂出何時、何地及自殺計畫。
6.如果要自殺,他會採用何種方式?
□0.服藥丸或割腕。□1.藥物、酒精、一氧化碳、或撞車等。
□2.手槍、上吊、或跳樓等。
7.他準備了自殺工具嗎?
□0.沒有。□1.很容易找到自殺工具。□2.手邊即有自殺工具。
8.如果要自殺,他打算在何時自殺?
□0.未來非特定時間。□1.幾小時內。□2.馬上。
9.如果他自殺,獲救的機會有多高?
□0.大多數時候身邊都有人可以施以援助。□1.如果求救會有人來。
□2.沒有人可援助。
10.他有沒有告訴任何人他想要自殺?
□0.曾經很明白的告訴別人。□1.曾經暗示過別人他有自殺意圖。
□2.刻意隱瞞自殺意圖。
11.他是否做了身後安排(例如:寫遺書、將心愛物品送人或丟棄、將財產全部用光、與親友見最後一面、做臨終的告別)?
□0.沒有。□1.想過如何安排或已著手安排,仍未完成。
□2.已完成身後安排。
12.他曾經用何種方式自殺過嗎?
□0.沒有,或曾有一次以服藥丸或割腕方式自殺。
□1. 有二次或二次以上以服藥丸或割腕方式自殺;或者曾有一次以藥物、酒精、一氧化碳、撞車等方式自殺。
□2. 有二次或二次以上以藥物、酒精、一氧化碳、撞車等方式自殺;或者曾有一次以手槍、上吊或跳樓等方式自殺。
13.如果他曾想過自殺,是什麼原因使他沒有這麼做?
13-1.他對生命充滿熱愛。
□0.經常如此。□1.偶而如此。□2.從不如此。
13-2. 他相信自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相信未來會比較快樂。
□0.經常這麼想。□1.偶而這麼想。□2.從不這麼想。
13-3.他若死亡會對家庭朋友造成很大的傷害,他不願他們承受這種痛苦。
□0.經常這麼想。□1.偶而這麼想。□2.從不這麼想。
14.在他的想法裡,「死」是怎麼一回事?
14-1.死後不會復活。
□0.經常這麼想。□1.偶而這麼想。□2.從不這麼想。
14-2.死後會到較壞的地方去。
□0.經常這麼想。□1.偶而這麼想。□2.從不這麼想。
14-3.死亡不能解決問題。
□0.從不這麼想。□1.偶而這麼想。□2.經常這麼想。
14-4.人死後會復活。
□0.從不這麼想。□1.偶而這麼想。□2.經常這麼想。
14-5.死後會到較好的地方去。
□0.從不這麼想。□1.偶而這麼想。□2.經常這麼想。
14-6.死亡是一件愉快的事。
□0.從不這麼想。□1.偶而這麼想。□2.經常這麼想。
14-7.死後可以上天堂或極樂世界。
□0.從不這麼想。□1.偶而這麼想。□2.經常這麼想。
14-8.死亡只是暫時的分離。
□0.從不這麼想。□1.偶而這麼想。□2.經常這麼想。
14-9.死亡只是生病的症狀。
□0.從不這麼想。□1.偶而這麼想。□2.經常這麼想。
15.最近是否有親人或要好的朋友死亡或離他而去?
□0.沒有。□1.有,那使他覺得有一點難過。
□2.有,那使他覺得非常難過,對他影響很大。
16.最近,他的生活中有沒有特別重大的事件?例如:轉學、搬家、與好友決裂、家中有新成員加入、家中成員長期離家、家中成員爭吵的很厲害、遺失寵物、離開父親或母親超過一星期、情感上之重要人物有嚴重疾病(或住院、死亡)、違反校規被記過、被同學圍毆或取笑、做了一些不敢告訴別人的事。
□0.沒有。□1.有,尚能應付。
□2.有,感到非常困擾、焦慮、悲傷、或痛苦。
17.他的父母是否有不當的管教態度(例如:毆打、侮辱或無故責罵他等)?
□0.沒有。□1.偶而如此。□2.經常如此
18.他的父母是否曾經對他性侵犯?
□0.沒有。□1.偶而如此。□2.經常如此。
19.他的日常作息是否正常?
□0.可以維持一般正常生活。
□1.有些日常活動停止,飲食、睡眠及課業受到影響。
□2. 作息混亂,日常生活廣泛受到影響。
20.最近他的課業成績如何?
□0.跟以往差不多。□1.有一點退步。□2.大幅滑落。
21.他有喝酒的習慣嗎?
□0.沒有。□1.一星期內有兩、三次。□2.幾乎天天喝酒。
22.他有嗑藥的習慣嗎?
□0.沒有。□1.一星期內有兩、三次。□2.幾乎天天嗑藥。
23.他有抽煙的習慣嗎?
□0.沒有。□1.偶而抽抽。□2.幾乎每天抽。
24.他與同學或同齡朋友的關係如何?
□0.有幾個要好的朋友,有需要時他們一定會幫忙。
□1.有幾個朋友,不是很親近。
□2.沒有朋友。
25.他與家人的關係如何?
□0.很好,與家人很親近,有事都會跟家人說。
□1.還好。
□2.很不好,家人都不理他、放棄他、討厭他,或常與家人起衝突。
26.他的健康狀況如何?
□0.沒有特別的健康問題。
□1.有反應性、突發性、短暫的精神或生理疾病。
□2.有慢性的、逐漸衰退性的疾病或急性的大病
依據量表結果參考下列自殺危險評鑑表作為評估:
危 判斷項目 | 低 | 中 | 高 |
1.自殺計畫 | |||
A.細節 | 模糊、沒有什麼特別的計畫 | 有些特定計畫 | 有完整之想法,清楚訂出何時、何地及方法 |
B.工具之取得 | 尚未有 | 很容易取得 | 手邊即有 |
C.時間 | 未來非特定時間 | 幾小時內 | 馬上 |
D.方式之致命性 | 服藥丸、割腕 | 藥物、酒精、一氧化碳、撞車 | 手槍、上吊、跳樓 |
E.獲救之機會 | 大多數時間均有人在旁 | 如果求救會有人來 | 沒有人在附近 |
2.先前的自殺企圖 | 沒有或一個非致命性的 | 有許多低致命性或一個中度致命性;有重覆之徵兆 | 有一高度致命性或許多中度致命性的 |
3.環境壓力 | 沒有明顯之壓力 | 「對環境之改變」或「失去某些人或物」有中度反應 | 「對環境改變」或「失去某些人或物」有強烈反應 |
4.徵兆 | |||
A.日常生活之處理方法 | 可以維持一般生活 | 有些日常活動停止。飲食、睡眠、以及課業受到影響 | 日常生活廣泛受影響 |
B.憂鬱 | 輕度之情緒低落 | 中度之情緒低落;有悲傷、受困擾、或孤獨感產生,且活動量降低 | 受到無希望感、悲傷及無價值感之打擊,而產生退縮或爆發性攻擊的行為 |
5.支持資源 | 可獲得家人與朋友幫助 | 家庭或朋友可幫助但非持續性的 | 對家庭、朋友採敵視,中傷或冷漠之態度 |
6.溝通之方式 | 直接表達自殺之感覺及意圖 | 表示出人際間的自殺目的,如:我會表現給他們看,他們會因此而感到抱歉 | 內心的自殺目標(有罪惡感、無價值感)很不直接或根本不表達 |
7.生活型態 | 尚有穩定的人際關係、人格表現及學業表現 | 有藥物濫用,有衝動性之自殘行為 | 有自殺行為,人際相處困難 |
8.健康狀況 | 沒有特別的健康問題 | 有反應性、突發性、短暫的精神或生理疾病 | 有慢性的、逐漸衰退性的疾病或急性之大病 |
危險程度高者,盡快提供危機介入。如:生活安置、危機諮商等,同時尋求醫療資源轉介至受過專業訓練的精神科醫師處,必要時強制住院,以尋求進一步的協助。此時請各校自我傷害危機處置小組隨時警戒;預防勝於治療。
危險程度中者,積極提供進一步的心理諮商與協助,並提供危險狀況的處置。例如:避免隨手可得的工具在旁,必要時尋求外界資源轉介至受過專業訓練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那裡,以尋求進一步的協助。另外,校方可聯繫家長告知學生的狀況,目的是為了一同合作協助學生接受相關輔導或醫療資源。
危險程度低者,增加對該生的行為觀察,列為追蹤輔導的當事人。同時,並提供長期的心理諮商,協助當事人處理其內在心理困擾。
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