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體育課程教案:身心障礙學生體能發展與動作控制訓練方案

格式
doc
大小
27 KB
頁數
1
上傳者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4-02-19,离现在 11 24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何謂適應體育


適應體育是一種具變化性,且能發展體能的活動、遊戲、運動、韻律計畫;適合失能者的興趣、能力和限制;而失能者是指那些無法安全及成功的參與一般體育計畫中毫無限制之劇烈活動的學習者。

適應體育在台灣共分三個發展階段:早期稱「殘障體育」時期,教育部於民國65年規定殘疾學生不得免修體育,因此此時期已經有各類身心障礙者的運動大會。

第二階段為「特殊體育」時期,民國80年代後辦殘障者運動會殘障者運動權利普遍開始受到重視。

民國86年後為「適應體育」時期,教育部發函各公私立教育單位,正式改名為適應體育。

其一,身心障礙的學生由於本身生理上的缺陷,導致在動作控制、協調、肌肉力量與耐力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其運動表現,有些人因為協調性差、平衡能力、肌肉力量過弱或心臟負荷能力不足等,使得在一般體育課程中,上課時經常無法負荷課程需求;其二,為意外傷害所導致身體受傷,導致短期內無法復原,亦無法負荷課程需求。實施適應體育,就是希望藉由適合的體能活動,促進身心障礙者的動作控制與協調性,使其身心健康,亦能實踐健康促進的生活型態,獲得適性發展。基於此,本校102學年度第二學期起,正式成立運動專項-適應體育」課程,希望能藉由提供適合個別身體活動的課程,促進其動作控制能力、肌肉力量、身體柔軟度、上下肢協調能力與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等健康體適能的表現。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